浅淡如何做好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推荐12篇)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也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可以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种改革的过程中,前几年出现过一些技术骨干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流失,这种流失的后果极为明显,企业不断招聘新员工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员工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如何做好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工作,是企业管理者探讨研究的新课题。成功素材也是比较多,各有其妙。在这里我从一名普通员工的角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浅谈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
一、吸引人才机制的建立
国有企业相对私营企业而言体制上不是很灵活,对环境反应不是很灵敏等特点,如何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正确观念
1、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即从单纯的技术人才观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很多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难以发现自身面临的真实问题,也不重
视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技术人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当然很关键,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但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它只存在于少数企业中。多数的情况是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人才也只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企业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
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2、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有一种人才完美的错觉,认为人才应是全能的完人,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对企业而言,人才就是具有能为企业所用的,有一技
之长的人。他也许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其它方面表现平平,他也会有他的弱点。
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 或“能人”身上。同时,它还有助于企业形成系统管理的观念。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如果说培训能很好地让员工为企业服务的话,那么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则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可以说,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一方面是员工都希望自己获得企业的认可,得到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降低成本。如果企业在薪酬制度中能充分体现这两方面的因素,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进入期望—发展的良性循环。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如何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以求企业能吸引和留住人才,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院在薪酬激励制度上进行了摸索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完善了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和设立院长奖励基金等。由于薪酬水平偏低,特别是关键技术骨干力量的薪酬水平较市场明显偏低,对外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技术骨干和部分中层管理人才流失。
2、要做到将“薪”比心,还要重视内在的报酬。
内在的报酬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大的关系,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企业就能把员工从主要依赖好的薪酬制度转换出来,而让员工更多地依赖内在报酬。这也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中摆脱出来。
要做到将“薪”比心,就要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领导层应该与员工进行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得到哪方面帮助,目前有什么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真正做到尊重人才,才能凭人才兴业。
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有效的管理途径,它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而且企业也将会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尽管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培训工作。但是要想使培训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就应该尽可能地让一些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成为一种奖励,通过这些培训项目的给予来激励员工。
根据有关调查,进修已经成为许多员工很看重的一个条件。如果某个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但是薪水比
另一家没有任何培训机会的企业略低,那么,许多高素质的员工都更愿意去这家有进修培训机会的企业。这是因为大多数高素质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工作赚钱。而是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许多企业开始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培训体系。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入企业的大学生,两三年以后其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已落后应被淘汰。因此,企业中的各种培训,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培训的内容到培训效果的考核到培训的奖罚,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完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企业拥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个人的职业生崖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以满足人的更高需求。根据目前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针对岗位的不同需要,逐步构建“一横一竖”的员工岗位培训体系。
其中竖线指从新进员工到集团高层管理者等不同人员;横线指员工根据岗位需要掌握的不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职责,有针对地实施上岗培训(包括新员工培训)、转岗培训和晋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技能、其它技能(外语、计算机)、专业
知识(本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前瞻性的知识)、综合素质(忠诚度、敬业心、综合协调能力)和针对管理者的能力培训。
对于高层管理者,针对其工作忙、责任重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驾驭全局的宏观决策、综合协调能力开设专题班次,学习现代金融贸易、信息科技知识,学习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和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并积极进行学习方式的创新,探索、实行“弹性学习制”、“学分积累制”等做法。
对于中层管理者,加强和规范工商管理培训,重点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等,抓好中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等的培训,并应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管理骨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进行多渠道地培养,储备一批后备人才。
对于普通员工,重点是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按照岗位职责,重点精通本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企业可以采用精品讲座和员工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精品讲座,例如每月一次,以企业内部专家和管理人员当主讲人。为员工印发学习材料,提供学习信息,鼓励自主学习。对于有学习上进心的员工,要以完善的激励措施,引导参加继续教育和其他相关技能的学习,对于取得学习成果的员工要及时引荐到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岗位。
2、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和广度,为员工成才发展提供平台。
不管任何岗位的员工,我想他荣耀就是能体现个人价值,能有一个宽松进步的空间。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者,一定要以人为本,为每一名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能够自由延伸的个人进步空间,只有这样,每一名员工才能尽其所能,在学习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在个人发展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再加强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多开办一些本职业务技能以外的知识培训,多创造员工其它才艺发展的环境,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方法而调动员工作激情、开发员工创新潜力。
学习培训是一件于企业于个人非常有益的事情。不同的管理思路、丰富的实操技巧,无疑会使我们不困顿于一方小天地,而以开阔的胸怀容纳百川,以超前的意识看物待人。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更应该站在知识、理念的前沿,学习先进企业的精华,学然后之不足,知不足而超越。并以此为员工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践。
3、对培训与开发效果进行评估
任何一项制度,离开了评估便形同虚设。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对其效果的评估,评估结果一定要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员工的加薪、晋升、淘汰等相结合。
由于培训效果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因此,培训效果的评估十分复杂,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为此,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设计的重点是从过程、方法、行为变化的角度去进行评
估。行为变化的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些关键行为的变化。过程的评估主要对培训过程的评估;方法的评估主要是从评估技术角度考虑,采用面谈和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并且分别对培训项目负责人和受训者进行,体现评估效果的代表性,并且培训效果的评估一定要简洁务实,一针见血。
评估的结果一定要公布给员工本人,对于好的员工要加以鼓励,然而对于没有达到培训效果的员工,可以为其明确制定培训计划,并告之限期达到要求。
一、加强基础建设, 为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1.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
坚持“集中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的原则。首先, 企业应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 把企业档案工作列入企业发展的规划和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范围和惩罚条例, 确定负责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 并配备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其次, 企业要合理设置档案工作层级管理结构, 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网络, 内部机构和所属单位也要建立档案工作机制。
2. 加强收集整理工作。
企业档案在载体上分为纸质、声像、实物档案等;在内容上分为文书、会计、科技档案等。企业在开展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时, 在注意突出本企业的特点, 收集有代表性的文件、材料、凭证、合同、账簿等的同时, 要着重加强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文件材料的收集力度, 并按照有关文件归档整理制度标准、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等, 进行科学整理, 注意保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做好案卷的装订、标识等, 保证案卷质量。
3. 建立和完善档案检索体系。
档案检索工具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必备条件, 是查找档案资料的主要工具。建立和完善检索工具体系, 是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有利于强化科学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企业制作检索工具, 要按照简便适用的原则, 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检索体系, 有条件的可应用计算机进行贮存和检索, 加快现代化进程。企业要不断完善检索系统, 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拓宽服务领域,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企业档案工作最直接和最终的目的。搞好服务工作是企业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发展光靠单一的信息是不够的, 企业档案部门必须具有自己的内、外信息网络和综合编研能力。所谓外部信息就是企业档案部门充分利用外部的档案、资料及有关信息, 综合挑选出能为本企业服务的有用材料, 因此, 企业档案部门必须扩大信息的收集范围, 积极开辟新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 广泛收集与本企业经营、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信息, 进而丰富企业的馆 (室) 藏。由此可见, 企业档案部门外部信息网络与档案也是不可分割的。所谓内部信息网络, 就是企业档案部门用来收集利用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销售、人事等有关信息的网络系统。这是企业档案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服务功能, 它涉及面广、利用效果也最明显。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本企业的各项活动, 时刻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动向, 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为企业自身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对策, 使企业档案不仅成为记录凭证, 而且成为信息输出的中心和纽带。所谓综合编研能力, 就是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优势, 把“死”的档案资料变成“活”的编研产品, 使档案资料不断处于再生产、再循环状态, 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例如, 根据档案可编写出能为企业利用的多种信息资料和经验材料, 编写企业发展历程和人物传记等, 还可利用档案资料开展各种宣传和展览活动, 帮助企业宣传产品、联系客户以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总之, 拓宽服务领域, 搞好有效服务, 是企业档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艰巨任务, 是企业档案工作急需努力的方向。
三、抓好档案队伍建设, 为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出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职业习惯,要懂得科学理财,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落实会计法法规;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保守机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面对财物,出纳人员必须做到思想坚定,廉洁自律,不为利所动。出纳人员在办理日常业务时,肩负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必须做到不报人情账,不徇私情,坚持依法办事,按原则办事。要竭力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为单位的总体利益和全体员工服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出纳工作繁琐而严密,出纳人员要有热情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每天的工作要有计划性和预见性,对繁多的工作,要做到分清层次,忙而不乱。
二、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业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具体包括社会性、专业性、政策性、时效性等特征。出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法》及各种会计制度,必须及时发现财会政策法规的变化,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出纳人员只有刻苦掌握政策法规和制度,才能明白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该阻止,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不会违反财政纪律和政策。出纳人员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即:沉着冷静、认真细致、精力集中、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就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随机应变,化险为夷;认真细致,就是做到收支计算准确无误;精力集中,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受外界干扰;有条不紊,就是办公用具摆放整齐,钱款票据存放有序。只有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减少工作中产生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加强对现金收付款凭证的管理,保证原始凭证的合理传递,出纳人员必须在已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 “现金付讫”“现金收讫”及在会计制单上加盖现金出纳人员人名章,以此完成一个完整的现金收付款记录,以便随时与会计核对。出纳工作有着专门的工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出纳人员需要很强的操作技能和坚实的基本功。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基本知识,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软件成果,提高出纳工作效率。熟练电脑操作,使用网上银行,实现转账无纸化,银行对账自动化,学会使用POS机,减少现金流量。
三、做好出纳工作,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会计工作中收支单据的真实,传递顺序的渐进,货币计量的准确,信息反馈的及时都来自出纳工作。
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记账凭证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其中外来原始凭证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出纳操作来完成的。每一张发票,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内容,出纳人员都必须熟知,即使会计审核过的凭证,出纳人员也要复核,然后实施收付,程序才算结束。
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一是规范应当从原始凭证做起,发票是否合法,发票的出具人是否是发票的合法使用者,有无转借,变造,涂改等,持票人是否与业务内容有关。二是票据的整理,出纳人员应当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整理每一张单据。三是日清月结,管好现金和票据。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出纳人员应当从本职工作做起,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内容。
四、立足岗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提出合理化建议
出纳人员要注重与其他会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例如在支付款项时,发现差错金额或用错的会计科目,应及时提醒会计人员要重新审核或纠正。对有疑问的付款凭证暂先不支付,待了解清楚后才支付。出纳人员不仅每天同货币资金打交道,熟悉单位的一切货币资金往来、运作状况和周转信息;而且与银行的业务接触频繁,与外界人员发生往来的事情较多,能够捕获各种有用的经济信息。因此,出纳人员应积极参与财务管理,主动地提出较为科学管理资金的方法和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关系到单位的运营绩效。出纳人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立足岗位,为单位发展做贡献。
一、职责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 级组织。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是天职。工会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利益,就必须首先为保护企业职工的 安全健康说话办事,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只有认真履行 了党和国家赋予工会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职工最基本、最重要、最切身的利益。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支持工会在企业 劳动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党中央关于加强劳动保护的指示 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地位 和作用、职责和权利都做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劳动保 护工作通知、决议和条例,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又作出许多 具体新规定。例如 1985 年颁布,又经 1997 年重新修订的 《工 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工会的重要
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迈向具体化、规 范化、制度化。
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应注重超前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根本方针。它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职工的安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 怀。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直接关 系到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保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事业健康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哪些部 门、地方和企业注重做超前预防工作,职工的安全健康就得 到保障,生产建设就得以顺利发展,经济效益最终才能实现。反之,哪里忽视这项工作,伤亡事故就多,职业危害就严重,不仅经济上造成损失,政治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给某些家 庭也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和痛苦。所以,劳动保护工作必 须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做超前预防工作,把各种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三、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应从教育入手,增强职工自我保护 意识 向职工进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
技 术素质,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会 组织的重要责任;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方
针、政策,使广大职工群众理解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 产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自觉性;进行劳 动保护《三个条例》以及其它劳动保护法规和本企业安全规 章制度的宣传教育,使职工了解有关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法 规的内容和要求,对本企业的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 作到应知应会;进行劳动保护科学知识的教育,使职工了解 和掌握本行业、本工种的安全生产规律,以及预防各种事故 和职业危害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进行安 全生产的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宣传教育,不断丰富职工搞 好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 识。
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应加大参与监督力度 企业在研究制订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时,必须要有 工会代表参加,从源头上代表并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 求;工会要组织并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劳动保护方面的民主管 理,参与安全生产检查,监督行政正确地提取和使用劳动保 护经费;督促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决议的实施,不断改善 职工的劳动条件;工会要认真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 目劳动保护设施的“三同时”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坚持国 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限期解决严重问题,为安全生产在 物质和技术上把好关;工会要认真参与伤亡事故和严重职业 危害问题的调查处理,会同有关方面查清原因和责任,督促
行政采取改进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玩忽职 守,给职工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者,要追究其 行政的或法律的责任。必要时,工会有责任代表职工和他们 的家属向司法机关提出控诉;对于生产中发生的严重危害职 工安全健康的问题,工会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向行政提出整 改意见,并督促行政及时解决,真正发挥工会劳动保护安全 屏障作用。
五、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心开 展工作,才有市场和活动力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心开展活 动,才有市场和活力;只有把保证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和促 进企业生产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宣传全员参 与,群防群治,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注 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企业党政工齐抓共管,工作中应和行 政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既监督又参与,形成合力,方能收到 实效。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打“人民战争”,要发动和依靠 职工提高职工劳动保护意识,这是搞好
一、凝心聚力,企业文化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企业建设。要通过职工乐于按受并能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吸引职工、感染职工。首先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要从企业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理论教育,并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教育中,要注意组织职工开展“主人翁意识”、“我是企业的人”、“我为企业献一计”等专题活动,引导职工跳出自我看自我,跳出成绩看不足,跳出当前看今后,自觉地用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看待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其次,用企业精神凝聚职工。塑造团队精神,献身企业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团队精神教育,围绕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塑造团队精神?引导职工形成“我即企业,企业即我”的意识,增强职工献身企业的主人翁精神。再者,用健康的文化陶冶职工情操。要利用专题报告会、纪念日活动、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八小时之外生活,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自学抵制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坚持创新,企业文化要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再成功的企业,其文化建设也不能凝固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充分考虑发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遗产,又要有时代特色,把企业文化构建与时代的精神融为一体。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这就要求把企业经营的各种理念,反复地向职工群众进行宣传,使企业发展的各种理念成为职工思想上的定势、价值的取向、行为规范;要积极宣传企业生产经营各项规章制度,把企业经营各种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之中,并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内部审计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领导人员负责的态度,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领导人经营业务和经济责任。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专项审计为辅助的审计思路, 在保证较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 改变一般常规性评价的做法, 以合法性、合规性入手揭露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责任问题, 关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困难,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与落实, 帮助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更好地履行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 正确界定审计评价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标是要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它有别于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 应把审计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核实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重大管理决策情况、项目投资、资金筹措和资产设备购置出售等重要经济活动上。《规定》第十七条明确,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可见,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不能等同于财务收支或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按照上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可确定为: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财务状况是否真实良好;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个人行为是否廉洁自律。
经济责任审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 要坚持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 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抓大放小”, 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在进行审计评价时, 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 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 非经济事项和没有纳入审计范围的事项一律不评价。如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不属于经济责任范畴的问题, 可以以专题报告形式反映给上级有关部门。谨慎性原则就是要保持稳健、谨慎态度, 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 证据不足的问题不评价, 责任不清的不评价。
二、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
由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性质、资产量大小、领导人员任期长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衡量的尺度也应有所差异。《规定》第六章审计结果与评价运用建立了经济责任定性和定量的责任评价标准体系, 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 减少了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规定》明确: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 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另外,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 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定量责任指标进行分析, 如一系列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 主要包括:国家下达的经济发展计划、上级下达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行业颁布的经济业务标准、同类先进单位达到的经济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前任离任时实现的经济水平、单位本身历史上的最高经济水平等。从财务指标角度来说, 主要包括:现存资产经营状况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 要考虑被审计单位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特点, 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 考虑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理顺关系, 协调工作, 规范审计成果的利用,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规定》的出台, 使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手段引入到干部管理监督之中, 形成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的新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党政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心、支持审计部门开展工作, 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 要加强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三个部门在工作上要配合联动, 统一组织, 分工协作, 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信任, 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要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 共同拟定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过程中, 要互通信息, 对有关问题进行集中定性处理。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审查批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来看, 只有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长期、有效开展。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应以制度方式明确、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领导人员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重要依据;要力争做到“先审后离”, 对于一些拟调任其他岗位的领导干部, 可采取审前待任, 待审计结束后再正式任命的方式;审计结果应归入干部档案, 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四、推行多向审计承诺制度, 明确各方的责任, 降低审计风险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 应建立多向承诺制度, 正确区分会计责任、经济责任和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数据、财产盘点记录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领导人员要对任期经济事项所应承担的责任负责, 不论审计是否涉及或者审计是否查出问题;审计部门要保证按照《审计法》和相关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并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推行多项承诺制度, 一方面可以规范审计程序, 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 可以发挥警告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真实的资料, 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获得审计线索, 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五、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要广, 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也比较深入, 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性审计, 需要花费较大的审计成本。从效益和成本的角度考虑,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外, 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 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并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 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 在客观公正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同时, 能提供咨询服务, 促进企业改善管理, 降低经营风险, 实现企业的增值, 将极大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一项融合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专项审计的综合性工作, 文章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评价体系及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 并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提出意见。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一、如何看待员工的培训
培训主要是一个需求的整合以及需求怎么加以整合的过程。这个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接受培训的个体的需求,还有一个组织实体对受训个体在技能或管理上的需求;二是需要通过培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就是需求整合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整合还可以向前推,就是让某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就要对人的技能提供一个准确的标准。笔者认为,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状态,首先要引起企业领导人员重视,之后是部门负责人。只有实现了整个公司组织体系的一致认同,才能够将企业培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伴随企业整个发展阶段的过程。
笔者认为企业重视员工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形成人才储备的良好手段;员工培训本身就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员工培训也是灌输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简而言之,企业培训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产出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将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
二、如何选择培训方法和内容
1.不同的培训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紧密相关,不同的培训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的培训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公司的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达到企业培训的目标,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另外,培训方法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它的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因此对培训方法的优缺点要有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内部培训的优点是:企业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开发,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针对性强;员工相互熟识,交流顺畅;培训成本较低,所有参与者都会形成共同的行为与思考方式。缺点是:不易树立威望,影响参与度;选择范围小,师资力量不高,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外部培训的优点是:选择范围大,可以获得新鲜的资讯和扩展人际关系圈与商机;可学习到先进的工具与方法,带来全新的理念。缺点是:成本较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企业间的理念、实力等存在差别,什么培训形式适合何种公司,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行业的新知识,新发展方向,战略类的课程,能帮助员工拓展知识与眼界的培训选择外训较适合。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要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培训。全是内部培训容易造成一叶障目,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全是外部培训容易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求快求新,误导企业步入歧途。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合理的培训方式可参照这个规律:处于创业阶段内训与外训比例为2∶8,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内训外训比例为4∶6,成熟企业比例为7∶3。
2.培训内容
不同的培训对象,应选择得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文化渗透的过程,也是双方达成文化共识,融合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培训内容可以是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知识技能等。
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沟通技巧、管理艺术、拓展视野等内容为主,如行动学习法,根据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入手,选重点难点课题,在培训中辅以相关的管理知识或技能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探讨并解决问题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启发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共融,要使参与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一种内在价值观、思维方法上的升华。
三、如何评估培训效果
评估培训效果是通过不同测量工具评价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据此判断培训的有效性,从而为未来举办类似培训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学员的意见反馈
学员作为培训的参与者,在培训中和培训后会形成一些感受、态度及意见,这些反应可以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学员对培训的反应涉及培训的各个方面,如培训目标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方式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教师是否具有能够胜任培训的学识水平等。可通过反馈表的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培训之后的测试
培训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学员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水平、所掌握技能的程度,可以反映出培训的效果。了解学员的学习成果,通常采用测试的方法。但是测试往往只选取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测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反映出学员学习的程度是目前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
3.工作行为
即考查员工接受培训后行为的改变情况。组织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学员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能否有效地实现学习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顺利过渡,是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对学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评估应该在其回到工作岗位3-6个月后进行,评估的工作行为变量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操作技能的熟练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经营业绩
可以用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来测量,即通过培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整体影响,进行培训收益与培训成本的对较分析。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参与培训人员的酬金和工资福利、所使用的材料费用、设备或教室的租赁或购买费用、交通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或讲授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成本和费用。培训收益是指公司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价值,具体衡量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成本降低、事故减少、利润的增长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培训也逐步摆脱空泛化和形式化的弊端,渐渐成为企业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增加企业效益。企业投资培训,是需要得到回报的,但这种回报很难立竿见影,而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企业希望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企业的绩效,员工也希望有一个用武之地,发挥所获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培训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现在涉及饲料企业采购的文章比较多,总体上大同小异。但随着饲料行业竞争的加剧,饲料企业的采购工作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采购的原料比较多,接触的行业也比较多,因此采购并不是单纯的买和卖,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原来的采购模式都是被动的采购,现在应该是主动性的,这样在采购时能做足准备,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来。同时和供应商搞好关系,这样才能拿到增加价值的原料,并掌握和采购到低成本的原料。采购工作科学经济,采购的饲料原料价格就低,就会给企业带来潜在利润,增加效益,价值采购将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本文根据目前饲料行业的特点,阐述新的采购模式。提出采购应该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饲料原料行情的预测和把握
1.1 能量原料
玉米:行情变化的规律比较突出,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包括天气、种植面积、运输环境、国家政策、期货行情等。譬如,今年受生物燃料乙醇等能源需求扩大的影响,玉米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达到了10几年来的最高点。
面粉、次粉:受供应以及原料小麦的行情变化的影响,去年出现了几次变动。植物油、磷脂:受豆油期货、棕榈油期货的变动,货量供应的多少、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价格波动。动物油:受养殖情况、养殖效益以及相关油料价格的高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
1.2 蛋白质原料豆粕:会受到大豆的供应、区域、天气、种植面积、运输环境、国家政策、期货行情、压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杂粕、蛋白质类:如花生粕、棉粕、菜籽粕和棉蛋白等。他们主要受
区域、季节、国家政策、天气、运输以及豆粕行情的影响。鱼粉:会受季节、国外进口情况、运输、供应量等情况影响。玉米蛋白粉、DDGS以及各种玉米附属产品:这些原料受到的影响主要
来源于玉米行情的变动,此外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玉米蛋白粉会受到出口情况、供应等影响;DDGS则会受到酒精乙醇的环境和效益等多种因素影响。
1.3 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各种添加剂
饲料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比较多,每种元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而使行情波动。在主要的原料中,矿物质如硫酸铜、硫酸铁等会受到资源、金属期货以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氯化胆碱会受到运输、国家政策、环境污染等多种宏观条件的影响;磷酸氢钙也会受到诸如此类的影响。
因此,要对各种原料进行分析,努力掌握它们的行情变化规律,并适时采购,使其企业在价格、质量等方面比其他厂家有一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库存的合理控制和经济库存优化
2.1 库存设置考虑经济化,库存成本控制结合实际
采购时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既要考虑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要考虑公司的资金条件、库存成本等各种因素。在行情比较平稳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库存就要少一点。在行情有变动时,各种原料的行情变化会影响库存的大小,比如玉米价格上涨,玉米用量大,就要增加玉米的库存。豆粕的行情也是这样,但豆粕比玉米考虑得更多,想要库存最大化,还要考虑油厂能不能给予足量的货、付款的期限、合同的期限等。而且饲料销售也常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畜禽价格上涨,就会使饲料销售量大涨;生产增加,原料的使用量也会突然猛增,如果库存采购跟不上就会断产。所以,在设置库存时要兼顾安全库存和零库存。设置库存要把原料进行具体划分:大宗原料用得比较多,划分为优先考虑的原料;矿物质为次优先考虑的原料;维生素、添加剂等为最后考虑原料。然后,根据重要性来具体制定应该有的安全库存。
2.2 库存设置兼顾采购周期,科学合理
库存的大小也会受运输等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运输距离比较远的原料库存期限要长,因为这种原料从请车皮到装运、到站就要半个多月,所以,库存期限至少要半个月到1个月。如果各种条件都能达到,零库存应该是最理想的库存,会减少一定的周转费用,但目前不现实。饲料厂的原料品种比较多,有使用量大的大宗原料,使用量少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添加剂等。
2.3 库存设置要完善供应时机
库存是防止缺货的一种措施,对一些用量比较大、货源比较充足的原料,制定完善的交接时间可以降低中间的周转费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制定这种时机就是要和客户达成良好的沟通,合同的签订要紧紧相扣,达到完善的产品交接顺序。最典型的是豆粕,如果让厂家匀速送货,送货量直接可以维持公司当天的需要,那就节省了中间的倒转费用。但这是比较理想的预想,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当企业的生产达到规模化,散货将是未来的趋势。原料替代品开发和地产原料开发,要实现价值采购
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变化非常快,而且总体的价格趋势上升,由于饲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企业在成本上不具有优势,就会失去市场。降低成本的方式非常多,其中一点就是替代品的开发,尤其是工厂所在地的地产原料。目前的采购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坐在家里等待原料上门,要主动进行采购,在企业所在地所产原料的基础上设计配方,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节省工作流程。采购原料有时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要考虑这种原料在生产配方中最终能产生的成本。某种原料价格虽然高,但他平均的单位成本也许比较低。所以,采购原料是要全面衡量最终所实现的综合价值。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
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供应链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点,好的供应源,是增加公司竞争力度的一个重要砝码。饲料原料采购的原则就是在采购时拿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稳定的产品。虽然这个原则不可能一直实现,但至少是进行采购时的一个指导。饲料原料的价格主要是考虑到厂价格,涉及到的因素有出厂价格、距离远近等。所以,选择好的供应商最好是所在厂周边的供应源。另外,采购还要考虑的因素是质量稳定,所以,在选择好的供应商时要选择资金雄厚、生产工艺先进、供应及时的供应源。还要建立与供应商既对立又有感情的关系,不管怎样,建立好的供应链是采购部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有效采购团队的建立和维护
由于饲料行业采购的原料品种多,影响的因素复杂,因此,不能简单地靠某个人完成整个工作,需要有一个团结的、相互密切合作的团队才能完成。
一个合格采购人员应该具有的条件:(1)品行端正;(2)具有丰富的饲料原料基础知识;(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精神。
采购工作所处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岗位,是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关系着公司原料成本的高低,因此,要求就要比其他岗位的人员更严格一些。采购人员采购的原料多,接触的供应商也多,只有采购人员品行端正,才能真正成为公司原料大门的站岗人。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接触,就要具有丰富的原料知识和沟通谈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占有优势。现在采购工作是主动采购,要以成本低为原则,要达到这些条件,就要时常到市场去考察,要密集开发周边的地产原料,需要采购人员有吃苦的精神。
企业基层工会是在基层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企业和职工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也是企业职工的家。因此做好企业基层工会工作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会主席,身感责任重大。为进一步总结经验,现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工作谈几点体会。
明确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
首先要认真学习《工会法》,对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认识,正确对其定位。工作要到位但不能越位,真正做到以作用求地位,以地位促发展。其次是明确基层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素质是工会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工会组织要教育广大职工适应市场体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意识要超前,发挥主人翁作用,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职工学法、懂法、守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利。
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大力推行厂务公开,使职工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反映职工愿望并从政治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四是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基层工会要发挥好作用,就要善于化解单位内部各种矛盾,满足职工合理要求,引导职工胸怀全局,统筹兼顾,采取适合工会特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工会组织创新企业文化,要与企业行政协调配合,抓好企业外在的文化要素,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密切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使工作的可操作性增强,使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因此,作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就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即科研生产中心;二是坚持两个服务,即服务企业和服务职工;三是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全体职工的作用;四是实现两个发展,即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
发挥基层工会的维权职能
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这是由工会的性质决定的。要做好企业基层工会维权工作,一是要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观念。二是要建立社会化、职业化、法制化的工会维权模式。三是通过各项基本权利来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企业基层工会做好维权工作,能够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总的来说,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包括就业的权利、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得到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二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主要是指维护职工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企业基层工会宣教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关于“第一要务”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明确新时期工会宣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树立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引领广大职工解放思想,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工会宣教工作注重联系实际,创新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
树立工人阶级先进典型,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推动职工创业立功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是基层工会组织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所以企业基层工会要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发挥先进典型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新贡献的热情,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学成才、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典范。通过这些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作风,无私奉献,为企业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当前,基层工会为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职工教育与培训这个方面。其作用就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要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来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实现工会为基层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
基层工会宣教工作要站在时代发展进步的高度,宣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一是提高对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之真正成为基层工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二是加强学习和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积极探讨如何移植和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改进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为实现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的升级换代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三是努力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和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突出特色,探索规律,积极宣传引导。五是抓紧干部队伍培训,形成一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为推进基层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储备。
坚持党的领导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科内容和难度的增加,许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学科要求,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最终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采取多元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活课堂气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要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要讲究课堂艺术,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一般不超过20分钟。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很容易上课疲劳、走神。三要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准确严谨,又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听和学。
二、把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人类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任何生产活动都能与数学相对应。把数学与生活对照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更直观,从而使学生感兴趣,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授圆这个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教师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们回答:“圆形。”紧接着再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就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那么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椭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经过教师指点,同学们明白车子在前进过程中重心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接下来,最终教师指导讨论找到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三、引入数学典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许多数学典故引人入胜,令人称奇;数学家的奇思妙想,让人赞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就会对学生灵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起到主要作用。
四、用逗趣式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有兴趣的问题,营造生动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角边角定理”后,教师提问:小明同学不小心将家里一块三角形装饰玻璃打碎成两块,现要到玻璃店照原样配一块,你认为小明要带几块玻璃去?带哪一块去?为什么?这种形式的提问,不但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更是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五、突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互助合作的环境,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新教材特别注重数学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因此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将每4~6人分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把不同性别、个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组内每个成员分配一定职责,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促使同学间形成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对垒,良好的竞争学习气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而且,建立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也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友爱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克服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
六、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把数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方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每当学生完成某一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后,使学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学好,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水平、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表明, 企业破产、倒闭、合并重组多数是内部控制不规范导致的。许多国家对于内部控制开始采用强制立法的措施来推进, 内部控制逐渐成为进入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关键。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开始的较晚, 部分研究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研究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是企业的总体素质水平还不高, 距离现代企业还具有一段距离, 大部分生产工艺落后, 管理松散、能源消耗量大等问题, 亟需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质产品。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和重大风险, 如何规避风险或者有效降低风险摆在多数企业面前, 成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2008 年6 月, 我国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国家五部门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 年4月财政部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提出了如何解决内部控制活动的相关问题, 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目前上市公司多数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 但是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还是不健全、不完善, 大多是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的特点, 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以期对我国企业有所借鉴,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该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 设计建设建筑物或为建筑物提供安装服务的专业公司。企业具有独特的特点, 主要是生产流动性强, 产品生产周期长, 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 具有非重复性, 大部分作业是露天作业, 生产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需要工种之间的协调, 生产关系复杂, 组织结构不固定等特点。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一是要确定控制目标。根据对象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要确定内部控制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二是建立控制程序。要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要结合项目流程, 根据控制点合理安排相关程序。三是建立控制点。主要包括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 对于整个工程关键的环节即为关键控制点, 其他为一般控制点, 一般控制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不重要、可有可无的。四是制定关键控制措施。要针对业务活动和控制点, 进行控制措施。加强会计凭证的管理、检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时加盖审核章等。五是建立监督体系。逐渐完善对于风险的监控和处置, 设置应急预案, 加强风险管控。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应包括内部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四个主要方面。其中,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关键岗位、绩效评价与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风险控制包括风险事件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与应对。相关控制活动主要有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市场开拓、资产管理、存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控制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招投标管理。主要是是否有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 开标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评标小组要采用抽签方式组成。要注重分包合同的签订, 不可以层层转包。二是合同管理。要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 负责合同的签订、审核和执行, 要抓好合同的风险评估、审核和控制。三是预算管理。预算要全面、准确, 要科学分配资金, 实行计划管理, 全面盘活企业自有资金, 实施三级会签制度, 严格控制资金流出, 强化中间预算, 加大对工程结算风险的控制。四是资金管理。主要是资金收入要存入指定账户, 专款专用, 不可以以收坐支, 资金收取要经合约部审核批准, 凭收据、发票等及时结算。对于支出大额, 要按照授权规定及时请示授权, 无授权不可随意支出。五是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控制是企业着重加强的关键控制点, 要严格审核采购目录, 控制采购程序, 公开招投标, 防止商业贿赂, 加强对采购商品质量的控制, 进行质量监督。
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内部控制目标缺乏长远规划。部分企业将内部控制定位为短期目标, 这是不正确的, 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控制目标, 不应具体定为物料完整、资金管控一分不差, 这是内部控制, 但是目标过于具体, 不具有长远性和战略性。二是过程控制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是建立起来了, 但是不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部分流程过于苛刻, 或者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导致生产流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工人开始走形式, 根本起不到关键控制作用。部分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只是挂在墙上, 缺乏具体执行。三是信息沟通不畅。企业以生产构建建筑产品为主, 故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较为滞后, 导致内部控制信息传递不畅, 有的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有的对于信息的审核和控制不到位, 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四是内控方法单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只是单纯的财务控制, 具体来说就是资金的控制, 控制方法也是较为单一, 采用授权审核控制, 并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五是缺乏内部控制的文化和氛围。内部管理是每位职工的根本职责, 并不是财务部或者内控合规部一两个部门的职责,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比任何的风险控制手段都重要。部分企业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 导致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六是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风险识别能力较低, 风险控制手段单一, 缺乏风险分析的预警和有效处置措施。
四、改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探索建立短平化的风险管理机制, 科学设置人员和有关机构, 降低管理费用, 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 优化组织结构,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将风险和内部控制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岗位, 形成全员控制的良好企业文化和氛围。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内控工作的开端,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 要具体执行落实, 要提高全员制度的执行力, 领导带头, 科学制定绩效评估体系, 有效带动制度落实。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形成奖罚分明的科学评价体系,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3.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的管控, 要加强成本管理和资金集中控制, 企业涉及资金量较大, 成本较高, 对于资金要集中调配, 统一管理, 提高风险意识。要坚持招投标采购, 有效降低存货成本, 提高存货质量。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注重员工的劳动安全保障投入,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4.加强信息与沟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平台, 融合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报表管理、采购控制、招投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 以内部控制为核心, 优化借口, 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实时控制, 有效降低信息传递和沟通风险。
五、小结
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本文结合内部控制理论, 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以期对我国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时间:2012-04-05 来源: 百贸网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求得一席之地,需要对宣传工作重新进行审视和定位,以市场宣传为主要内容和工作目的。那么,企业改如何做好自身宣传工作呢?
同样一个意思,有很多词汇来表达,有人说市场,有人说宣传,有人说品牌,有人说文化,有人说形象,有人说广告,有人说忽悠,还有人高举党委号召的伟大旗帜……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
对以经济建设为绝对中心、以赢得利润为第一目标的企业来说,不妨更直接点,“以市场宣传为目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也许有人不太理解这句话,说“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不是很好吗?怎么把如此简单的事情说的这样复杂呢。因此,先来解释一下这句话:以市场宣传为目的,实际上说的是宣传工作要以市场为目的,所以叫做“市场宣传”,做好了市场宣传,实际上也就做好了对外的品牌宣传,与此同时,要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也许有朋友更加糊涂了,那就简单一点。总之,这些东西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但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所有的宣传都是为市场服务的,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终,还是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整齐划一的团队展现在市场面前,更好的促进市场的进步,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接下来,将从企业的实际角度来阐述这一观点:
一、为什么很多企业搞不好宣传工作
1、企业领导人不重视
在中国就是这样,只要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某件事情,则这件事情一定能够做好,如果领导不重视,下面的经理、员工有再好的思路,也很难执行,很难做好。这种逻辑来源于中国特色文化之一,也就是拍马屁文化,领导重视了,下属为了拍马屁,不管路线是否正确?一定执行的圆满;相反,如果领导不重视,则不负责任的下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着吧,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就算有些下属责任心强,但终究会有不负责的人员存在,他们一定会制造各种流言蜚语,使得你想做事也做不成。所以,要想做好宣传工作,企业领导人重视非常关键,即使公司没有“马屁文化”,重视也比不重视好。
2、思想观念有偏差
怎样理解宣传工作,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思想观念上,一些人认为宣传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尽搞一些“虚头巴脑”、“胡编乱造”的东西,不仅不为企业创造效益,还得要为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算起经济帐的话,划不来。
财务上有对词语很神奇,一个叫“投资”,一个叫“成本”,举个例子,同样花一笔钱,如果你把它当作成本,无论这笔钱多么少,它都是成本,都应该尽量压缩、减少,直至不花为最好;如果你把它当作投资,则截然相反,不管这笔钱再多,它都是投资,将来是有更多回报的,所以就会毫不吝啬的花,花的越多越好,因为投资的越多,将来的回报也将越多。同样,企业做宣传,如果思想观念上认为是负担,是应付形势,甚至说是党委摊派的任务,则干脆就不要搞了,即使搞,也搞不好的。如果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认为宣传是在做市场,是可以促进销售、带来效益的,那么,宣传工作一定能做好,且一定会做的有声有色,做宣传工作的人也一定乐此不疲了。
3、组织结构无保障
要做好宣传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的队伍,如果从事宣传工作的人都是兼职的,则宣传工作肯定搞不好。比如,有些单位让党委宣传部的人兼职搞企业宣传,这样肯定搞不好,但如果反过来,让搞企业宣传的人兼职做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一定非常出色,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实在是在企业里面就是这样的。还有,有些单位让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兼职做宣传,也一般做不好,试想,行政管理中心是行政职能,平时的事情本身就很忙,那有精力管宣传呢?如果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充分授权,下设一个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宣传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授权不够,或者总经理本身是宣传的外行,则专业人员被缚住手脚后也就不再专业了。
因此,有专人负责宣传工作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除了有专人负责外,还应该有很多兼职人员。比方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有总部及若干子公司、分公司,则可以在总部设若干的全职专业人员,另外,必须在各子公司、分公司及部门设若干兼职人员,并且要时常搞联谊、聚会、沙龙等活动,交流宣传工作、增进感情。毕竟,宣传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集团的事,是每一位员工共同的事,不让全员参与,则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凝聚力本身就是要凝聚全体员工的力、凝聚全体员工的心。
所以宣传工作的组织保障必须是以专职带兼职,以兼职带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宣传工作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4、没有经济基础和费用预算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宣传工作也不是说说就可以,毕竟要有一定的投入,对于一些困难企业,紧紧巴巴的日子,捉襟见肘的资金,使得他们无暇考虑这一本来就不直接创造效益的工作。对于一些效益好点的企业,感觉自己日子已经过得可以了,何必又费力劳神地去人前现眼,所以不求闻达于他人,关起门来小富即安的日子也挺滋润。其实这些现象的产生,正是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体现。宣传工作是一种“形而上”的工作,是企业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自然需求,不可想象一家知名的大企业会不注重自身的内外形象塑造,也不能强求一家正在追求温饱或刚达小康的企业去考虑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因此,对宣传工作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个企业发展水平与整体实力的问题。
举例,对于一个销售超亿的企业来说,拿出百万元来做宣传是绝对谈不上什么负担的;而对于一个销售超十亿的企业来讲,拿出千万元来做宣传,则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一个企业销售达到100亿元,哪怕只拿出0.5%的资金,就有5000万元,用这个资金来做宣传、做品牌、做形象,则一定能做好,相反,如果不投入一定的资金做宣传、做品牌、做形象,则宣传工作的落后将从长远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一般也不会再次高速发展了。
以上说的都是大道理,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拿出一定的资金做宣传是必要的。进一步,资金怎么花销、怎么使用呢?预算是相当重要的,有了预算,有了计划后,则负责宣传工作的人按照预算、按照计划、按照规章制度,在原则范围以内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有些企业,明明做了预算,有了计划,也有规章,但每次碰到几十元的小开销,依然缩手缩脚,什么事情都要找一把手签字,这样也肯定办不成大事,搞不好工作。
二、宣传工作对企业发展如虎添翼、至关重要
前面已经说了,宣传是一个综合因素,她是集市场、宣传、广告、形象、品牌、文化、政治等于一身的整体宣传概念。
宣传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仅如绿叶之于鲜花,更如同营养之于肌体,是对企业的外部包装,更是对企业内涵的升华。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自我包装并且向外展示自己,企业同样也需要靠宣传来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完全过自给自足,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同社会发生关系,我们制作的标书,工地树起的企业标识,甚至每一位员工的言行,无不都是一种企业宣传的形式和体现。认为宣传无用的人,其实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效应”的作用日益突显,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社会信誉来赢得社会和客户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树立的品牌来赢得更多的客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作用。
2、是凝聚企业人心的重要渠道。领导层的决策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在公司内部广为人知,以达到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目的。企业还可以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之于众,唤起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内部氛围,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3、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宣传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要素,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直接表现。将企业文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导入到职工的脑海中,宣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没有宣传工作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企业,不重视宣传工作的企业也是不可能做强做大的企业,宣传工作对企业发展如虎添翼、至关重要。
三、怎样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
在肯定企业宣传工作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造成宣传工作在很多单位被淡化、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宣传工作内容陈旧、方式落后,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对宣传的认识,改进宣传的内容,创新宣传的方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观念上要转变。事情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对其观念上的认识,对企业的宣传工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投入,更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无形效益;不能只当作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要当成常规性的重要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小富即安,而要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总之,在观念上,要以市场宣传为目标,宣传是为市场服务的,宣传工作不仅是市场工作的一部分,而且要把宣传工作提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
2、内容上要改进。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企业经济工作来开展;要与职工利益紧密结合,理顺职工思想,统一内部认识;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关注市场动态,提供市场信息。这就是要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多方位考虑,既要考虑到市场的目的,宣传是可以创造效益的,是可以促进销售的,是可以赚钱的,所以一定要对外展示实力、体现形象、树立品牌、促进销售;又要考虑到文化的目的,宣传是可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团结力量、凝聚人心的,所以一定要对内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团结。
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无疑,这些宣传的内容和手段都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很好的宣传典范。同样,一个企业,也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企业内外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宣传内容。
3、方式上要出新。在宣传的方法手段上,尽量避免正面说教、直接灌输式的传统宣传方式,多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社会易于认可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挖掘企业内涵,拓宽报道的层面与深度。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扩大宣传的影响与效果。
【浅淡如何做好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推荐阅读:
浅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07-03
浅淡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07-09
如何做好企业档案工作06-07
企业如何做好培训工作10-16
浅淡销售技巧知识11-15
律师如何做好企业法律顾问工作12-20
浅论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秘书工作10-04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11-01
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12-18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