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精选8篇)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1

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要点,因为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高三物理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物理学中更难学的还是力学,因为学生很有可能混淆不同的概念,毕竟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比较抽象。所以,同学们做题的视乎有时候甚至是运用到自己的想象力。情况不同,对力的分析也不一样。对于这些比较难的专题同学们就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另外,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尽量将自己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因为考卷上的题目大部分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这时候我们的物理综合能力就显得和重要了。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不知道就解不出题目。

还有电学,运动学等科目,这知识点也容易被人家忽略。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是一次全面而又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抓住机会复习物理那些自己不懂的基础知识,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三失分点。

xx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方法总结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而不改变其它条件。若某两次实验只有某一条件不同,导致更后结果不同,则说明此条件影响了这次的实验结果。控制变量可以说的上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物理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更是我们做实验的`基础。比如物理力学中在推导动能定理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证明了物体的能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度呈正比。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

2、转化法:

在物理实验在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好测量的物理量,这时候就需要将它转化为让我们清晰明了的事物,在整个物理学的前进过程中,转化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等效替代法: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2

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 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扩大知识面, 储备大量的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高三语文教师第一要对课本运用自如, 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完整的系统, 熟记大量诗词与散文;第二, 对近几年高考题逐题练习, 逐题掌握, 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题, 了解高考题的题型分布, 知道高考题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高考题的答题步骤与答题的得分点;第三, 熟悉前一年的《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文件, 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复习, 做好高考冲刺的准备。通过以上三点, 高三语文教师可以在熟悉知识与考试模式的基础上认真备课, 认真讲课,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练习与训练,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2. 分析学生,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高考一轮复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轮复习需要从各方面分析学生, 透彻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学习情况, 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漏洞, 才能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高三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一一把脉, 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异同比较将学生分成若干部分, 针对不同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例如, 对于一些文言文题目得分较少的学生, 可以利用反复阅读或诵读的体味法,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或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语气、韵味等,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例如, 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提问、点拨等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识记与练习结合, 夯实学生基础

高中语文的“三基”是指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与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相比, 抓好“三基”是一轮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只有在一轮复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才能更好地进行二轮复习的拔高与三轮复习的冲刺, 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具体做法:⑴以课本为基础, 用好课本。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唤起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记忆,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的辅助。例如, 教师以课本里面的小片段作为学生练笔的素材。教师可以发挥教材中知识更新、形成过程和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⑵以题为辅助, 精选例题、习题。通过精选例题、习题, 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⑶以反复训练为基础, 达到自动化效果。例如, 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可熟练地掌握高考中的常考字词、易出错字词等, 在做题过程中便可自动地选择正确的答案。⑷以知识框架为手段, 注重建立知识体系。对于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要形成框架。对于中档知识, 要让大部分学生能融入知识体系中, 而对于一些难、偏、杂知识点, 只要求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

4. 反馈信息, 总结学生的失分点

根据模拟考试的试卷分析及近几年高考的答题分析, 教师要总结出学生答题的易失分点。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 我总结如下五点:第一, 学生自身失误或审题不够仔细。第二, 学生书写不够规范。第三,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第四, 学生思维不够灵敏。第五, 学生表达不够清楚。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必须重点做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训练与练习, 重视学生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一轮复习。例如一轮复习中复习到诗歌时, 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 (1) 学生自愿结组, 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 看两者的异同。 (2) 学生可就课本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 (3) 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 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 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 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 挑选有见地的文章在班上交流。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培养学生跳跃思维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飞.让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迸发瑰丽色彩[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06) .

[2]高玉珍.回归课本, 决胜高考——浅谈高考语文复习[J].改革与开放, 2009 (08)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反思及策略 篇3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査,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精采片断和作文素材。作文精采片断在作文中有借鉴作用。作文素材的积累要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生活热点,铭记道德模范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吸呐和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4

7月复习计划

主要进行必修一至必修三的知识梳理,并背诵课本上所要求背诵的课文。

1.重点课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2.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3.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4.知识清单:专题

一、专题

二、专题

三、专题四

5.走向高考:第一篇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相关练习

6.名师一号:必修一至必修三的练习册全部做完

7.作文训练:在2—3篇左右 题目:2011年新课标、辽宁、北京

8.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临摹字帖

9.必修一到必修三的语文读本

8月复习计划

主要进行必修

四、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复习,并背诵课文

1.重点课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2.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3.知识清单:专题

五、专题

六、专题

十六、专题十七

4.走向高考:第一篇 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篇全部和相关练习

5.名师一号:必修四,必修

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练习册全部做完

6.作文训练:4篇 题目2011 广东、浙江、安徽、全国

7.文言文和现代阅读、临摹字帖

8.必修

四、必修五语文读本

9月复习计划

主要进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外国小说赏析的学习

1.重点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外国小说赏析

2.背诵课文:初中一些重点文章、诗歌

3.知识清单:专题

七、专题

八、专题

九、专题十

4.走向高考:第一篇 第六至第十章和相关练习

名师一号: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册

作文训练:4篇 2011上海、重庆、江苏、江西

意林等一些作文素材

开始做高考试题

做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临摹字帖

10月复习计划

主要进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习

1.重点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人物传记

2.背诵课文:重点是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3.知识清单:专题

十一、专题

十二、专题

十三、专题十四

4.走向高考:第一篇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第二篇第一章和相关练习

5.读意林和读者

6.做高考试题,做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临摹字帖

7.作文:4篇 2011 湖南、天津、山东、福建

11月复习计划

主要进行文章修改与写作、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的学习

1.重点课本:文章修改与写作、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

2.背诵课文:先秦诸子选读

3.知识清单:专题

十五、专题

十八、专题

十九、专题二十

4.走向高考:第四篇、第五篇以及相关练习

5.作文:4篇 2011 湖北、四川、海南 2010上海

6.读意林和读者

7.做高考试题、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

12月复习计划

主要复习的课本已经复习完毕,根据情况可适当的选择进行第二轮的复习任务。

本月主要进行综合型训练,同时加强对课文的背诵要读意林和读者,从本月开始收集不同的作文素材。

1.作文:4篇 题目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建议选择高考作文题目)

2.读意林和读者

3.做高考试题、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

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篇5

为切实搞好高三政治复习,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益,我校在总结各方面经验和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全面贯彻“全面、系统、扎实、灵活”的指导方针。在贯彻这一方针时要防止出现对方针的误解。“全面不等于全部”、“系统不等于小结”、“扎实不等于死记”、“灵活不等于随意”。

二、对策思路:

① 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② 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③ 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

④ 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⑤ 加强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三、具体举措:

①老师深入挖掘教材,特别是新版教材改动部分,下功夫讲活、讲透每个知识点,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②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到集体备课常态化和灵活化。③贯彻好骨干教师先期上课制度,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④课堂上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绝不拖到课下掌握。⑤发挥好纠错本和默写纸的作用,狠抓规范和落实。

⑥精编学案,发挥学案的最大功效。

⑦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做到单元体系默写常态化。

⑧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⑨有效落实知识,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⑩加强学法指导,上好试卷讲评课,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四、教学进度

根据教科院的教学建议,一轮复习时间为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3月7日。大致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10月8日。这一阶段主要任务为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国庆节放假开学后进行必修一的验收月考考试。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9日--------2013年11月15日。本阶段主要任务为复习必修二《政治生活》。十一月中旬进行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检测暨期中考试。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18日--------2014年1月15日。本阶段主要任务为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一月中旬进行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三三个模块的月考检测。

第四阶段:2014年1月18日--------2014年3月7日。本阶段主要任务为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及四个模块的综合复习加强化训练,准备迎接一模考试。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安徽省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在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诸多方面的考查。融入了课程改革理念,拓宽了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角地考查了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了思维能力,形成了安徽省命题的独特风格。联系我省命题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了如下复习方案。

二、复习要求

(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

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

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提高课堂效率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

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对于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注重师生互动

1.多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有些章节知识,按难易程度选择六至八道,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提示思路。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

三、具体措施

1.资料的选用,学生统一用一本资料即《创新设计》,老师拥有两种以上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资料进行具有针对性选择,改编和重组,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佳。

2.认真研究学习2013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对2013年高考试题安徽卷和其他省市试卷进行细致分析。认真研究全国各地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方向,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3.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作用: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总结上周复习效果,训练落实情况,制订好下周复习计划,训练安排。同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使复习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周安排一个主题发言人,负责本周教案,训练试题的编制)。从而使复习、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4.备好“两课”(即复习课、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力求做到:

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

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⑤发展性:传授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

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应该做到:

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多难;

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5.考练结合。每周一次单元检测;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月一次月考;每次认真批改、评讲,要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题量难度适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听有所获。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篇7

(一) 压缩再现新课

有的教师不了解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处理教材几乎是按照新课教学的模式进行, 不同的是一节课教学的内容相当于新课的二节或三节课的压缩, 是简单的新课相加。看起来面面俱到, 但没有主干没有重点, 实际上只会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二) 课堂满堂灌输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 自己既要梳理知识, 又要联系时政热点, 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很被动地接受, 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 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 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 学生苦不堪言, 复习负担很重。

(三) 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 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 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 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 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 没有研究考高试卷, 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 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 更没有应试针对性, 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四) 缺乏能力培养

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 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 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 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 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 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 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

二、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科学的策略

(一) 教材知识:举纲列目

纲就是知识体系, 目就是知识点。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突破重难点, 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

经济常识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基本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三条主线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条线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热点进行分析提高。

高中哲学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版块进行复习, 把每一个版块的所有原理和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热点梳理出来, 在要求学生逐个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这样学生对整个高中哲学就体系明了, 使每一个范畴里的知识点能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部分的复习。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政党、国家机关、公民、主权国家、民族宗教五个主体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主体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典型习题从抓主体的角度落实知识突破重点提高能力。这样整个高中政治五本书就用345的编码串接起来, 学生在宏观上可有效把握知识脉络。

(二) 各种题型:归类总结

教师以题型类别为线索对教材进行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的归类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共有十二个知识点可设计计算题, 把这十二个知识点抽出来, 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 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

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从主体找措施, 从教材找措施, 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 从材料找措施, 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 并在专题练习和学科综合练习中重点训练和讲解。还有原因类、意义类, 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三) 提高能力:注重讲评

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归类讲评

归类的内容很多, 可按考点归类, 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 按高考题型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如重点向学生介绍组合型选择题的三审九排法, 如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出来, 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应一个典型例题, 分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印发给学生训练, 老师和学生互动讲解, 并要求学生经常温习。

2. 重点讲评

在每一份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中要有重点。整体上要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典型题时, 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规范。

3. 过程讲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要想学生为什么会错, 学生怎样才能不错, 引导学生怎样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完成解题过程, 规范语言表述。

4.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 (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代一代、反一反、合一合、分一分) 思维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 单选变成组合选怎么做, 选择题变成问答题怎么做等等。讲评不是就题论题, 更重要的是借题发挥, 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 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 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跟踪讲评

提高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效率 篇8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87-1

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就是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消化、整合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水平。本学期我校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学实施“五二一一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一、课堂5分钟,让学生活起来

这一活动,不仅能了解学生对于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检查学生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如采用默写、黑板板演、作图、提问或者自己编制的练习等。

二、课堂20分钟,让学生学起来

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体,复习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注重学习思路与方法,这也是高三复习课的基本任务。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在进行高考一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不少教师匆匆讲完课程内容,草草结束复习,早早进入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出现知识体系不清楚,知识点混淆,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探究其相互关系,并通过绘制图表,绘出结构式、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概念原理规律的复习。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联系实际,利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比如“气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是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区,由水平方向空气旋转运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立体空气漩涡,在闭合等压线形成的低气压区才会形成气旋。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围,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应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反气旋型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气旋型的。只有这样还不行,还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环流,这样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能理解个别区域的差异,进而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规律,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前勾后连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在完成所有知识梳理工作后,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联想,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网络的目的。如复习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时,提出“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在夏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而昼长却比南方长?”学生想到了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高度角及其纬度变化、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与纬度的关系,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及差别等等。

总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导引者,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

三、课堂1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

构建完知识网络,掌握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要求学生仔细读图看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在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读地图的习惯,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区位都落实到地图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学会读图、看图、画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如复习完“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可以联想到“大气环流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等,把有关知识落实到图上。这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形成以图释文,以图析题的能力。

四、课堂10分钟,让学生练起来

从地理教学实际看,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各种练习实现的。如何安排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练习,应该是每个高三地理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一环节中当堂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本人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典型题和图为突破口,举一反三,把握解题思路;(2)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重点;(3)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高考考点;(4)注重题目的热点、焦点问题;(5)不出机械记忆、低水平重复性的题目,不出偏题、难题、怪题。最后通过练的过程,对当堂知识,当堂检测,当堂掌握,师生共同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幼儿园上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下一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小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