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推荐6篇)

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 篇1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后引起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 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 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皮疹(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 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故必须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

三、皮内试验方法

(一)皮内试验液的配制

皮内试验液以每毫升含100-500u的青霉素g等渗盐水溶液为标准(即皮试液浓度为100-500u/ml)具体配制如下:

以青霉素一瓶(80万u)为例,注入等渗盐水2ml则每ml含40万u.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万u.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000万u.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00万u.

取0.25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100u.

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混匀。

(二)试验方法

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10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三)结果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四)注意事项

1.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凡首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注入必须新鲜配制,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

4.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 篇2

1 受试者的因素

1.1 病人心理因素

一般皮试部位为前臂内侧, 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痛感明显, 病人精神紧张、空腹或体虚等均易出现心慌、头昏、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类似青霉素反应的症状, 皮试局部为阴性, 多见于儿童、妇女及青壮年男性。

1.2 年龄因素

婴幼儿皮肤细嫩, 消毒乙醇可致其局部发红, 有的出现小丘疹, 且多年来一直沿用与成人相同的标准, 其假阳性率较高。因此, 从临床实践看, 婴幼儿判定阳性结果的标准应严格一些。

1.3 其他

病人对消毒液过敏, 致局部血管扩张, 皮试易出现假阳性

2 青霉素制剂因素

青霉素皮试液在室温中分解迅速, 室温越高, 分解越快, 皮试阳性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种分解产物为高分子聚合体, 注入人体后很快与蛋白质结合而导致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储藏温度又不宜过低, 因为人体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元数量多于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对寒冷刺激较敏感, 若在寒冷状况下存放过久, 可使皮试阳性率增加。因此, 皮试液应现用现配。

青霉素皮试液不可重复使用, 因为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中青霉素分子经过分子重排成为青霉烯酸, 注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成为抗原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存放时间越长, 青霉烯酸的含量越高, 变态反应发生率越高。青霉素G的分解在接近中性的溶剂中 (pH 6.0~6.5) 分解缓慢, 低于或高于该值可使其分解加速[3] ;低渗液也可使皮试结果假阳性可能性大。因此, 皮试液应选择生理盐水, 禁用注射用水。

3 医务人员因素

3.1 操作技术

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剂量、浓度不够准确, 皮内注射刺入过深, 注入药液过多, 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皮试时消毒液未干, 即予穿刺, 使消毒液随针眼渗入皮内, 消毒液的刺激, 也可出现阳性率增高。皮试液配制不标准, 配制浓度过高, 注入皮内药液过量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操作不慎皮试时针头及注射器存有空气, 空气随药液一起推入皮内, 病人痛感增加, 皮丘局部可见树枝样或不规则形状的红晕, 形似伪足, 但丘疹不增大, 不变硬, 也误认为阳性结果。多见于老年人及皮下组织疏松的病人。

3.2 护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的影响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以及医院 (护理)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患纠纷时有发生。由于青霉素可致I型变态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故护士心理过度紧张, 怕发生医疗纠纷, 做青霉素皮试前, 一般都要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一些病人自述曾在某处做过青霉素皮试呈阳性, 但没有出现过自觉过敏症状, 由于工作人员怕发生医疗纠纷而拒绝给这部分病人做药敏试验, 使病人失去用药机会。根据多年临床工作发现被定为青霉素皮试阳性的病人有相当一部分为假阳性, 只是在某次皮试中判为“阳性”而无任何过敏症状。对此, 可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 在备好急救药品的情况下, 重做过敏试验, 结果多为阴性, 然后给予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注射, 一般均无变态反应发生, 因此这部分病人属于假阳性。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 医护人员过于小心谨慎, 对过敏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掌握的过于严谨, 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下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 宁愿错判为阳性, 改用其他抗生素, 也不判为阴性, 从而影响了临床用药, 甚至使病人终身不能用该类药物。

4 体会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即要重视和熟悉青霉素变态反应的类型, 提高对青霉素结果的鉴别能力;又要谨记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各种因素, 按规程操作, 争取假阳性率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348-349.

[2]佘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99-104.

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 篇3

关键词:青霉素 过敏试验 无菌观念 三查七对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护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为了检验护生对《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这门课的掌握情况,我校期末对护生集中进行操作考核,共12项操作每个学生随机抽考两项。现将青霉素过敏试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考核对象:漯河医专护理系2013级三年制大专抽到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的学生200人。

1.2考核方法:学校根据教材《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制定评分标准,两名学生随机相互做对方的“患者”。由于青霉素的特殊性,所以本次考核中要求学生按操作标准提前用1ml注射器抽出无菌生理盐水0.5ml,用于后续的真人操作,皮试液的配置按青霉素来配,最后口述出青霉素阳性和阴性的判断标准。两名教师监考一名学生,进行打分,最后取平均分,80分及格。

1.3考核结果:参加考核的200人中,90分以上46人,占23%;85~89分50人,占25%;80~85分80人,占40%;<80分24人,占12%。

2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评估、准备阶段,不询问“三史”或是询问不详细,占4.5%。用物准备不齐全或是摆放不合理(无菌区和污染区不分),分别占5%、9%。

2.2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阶段,药品查对不到位、新打开的棉签和吉尔碘不写开包日期、消毒液蘸取过多(滴在操作台上)分别占2.5%、5.5%、7%,自密封瓶抽药方法不规范、针头或药液污染、皮试液浓度或剂量不准确、药液配制毕不洗手等问题,分别占13%、15%、14.5%、3.5%。

2.3注射阶段,三查七对不到位,注射部位选择错误,排气时药液倒流以及消毒皮肤不规范等,分别占40%、2.5%、11.5%、9%。针尖斜面未调到与刻度同一方向,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深分别占3%、4%、16%。

2.4整理阶段,医疗、生活垃圾分类不清、不记录时间及结果,占30%、8%。

3原因分析

3.1学生心理素质差,导致操作程序杂乱无章、步骤不完整。学生太紧张,操作中手抖得厉害,抽吸药液时有药液洒出现象,个别学生取护针帽的时候误伤自己,还有的学生配制药液时因太紧张而导致药液浓度稀释错误。

3.2操作不熟练。平常练习时只注重穿刺结果,不注重流程及细节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缺乏灵活性,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有些细节部分只是单纯模仿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最终模仿的是四不像。关于操作流程方面,学生练习时眼高手低、浮躁,看着什么都会,结果做起来丢三落四。

3.3无菌观念太差。无菌操作不够严谨,频繁在已打开的安瓿瓶以及消完毒的皮肤上边跨越,皮肤消毒时棉签受力面只有一面或是消毒范围不够5cm。

3.4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上“三查七对”背的很熟练,但在操作中却忘记所要查对的时间以及内容,不能领会查对制度的真实用途。

3.5操作中缺乏沟通。服务意识差,缺乏沟通技巧,与患者没有过多的语言交谈,不能简单扼要的进行有效沟通,注意事项交代不清,从头到尾闷着头只做操作。

3.6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因为紧张,不能保证持针手法的正确性以及进针角度的稳定性,导致进针角度过大等技术性问题的出现。

3.7缺乏慎独精神。个别学生在考核中针尖污染后不立即更换针头,反而是趁老师没发现拿着污染的针头准备给同学穿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害怕考核不及格,影响奖学金评定;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没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不知道医院感染的严重性,教师应在课堂上逐渐培养学生慎独意识。

4对策

4.1教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改变过去的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手把手教学生。教师演示一步学生做一步,教师在演示时把每个步骤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都讲清楚,然后观察每个护生的手法,发现不正确、不规范的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直至每个护生都完全掌握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的学习,最后再次强调操作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杜绝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不练习等现象,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护生通过一个半小时的练习,能够掌握本项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开放练习时,安排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巡回指导。一是为了监管学生,对了那些不认真练习还影响他人练习的及时清理出去;二是可以来解答疑惑,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4.2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只注重穿刺技术而忽视流程及操作手法等步骤的练习,要让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甚至给自己带来医疗纠纷。给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其严重性。

4.3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消毒的方法、安瓿打开后应该放置的位置、正确抽吸药液的手法等,这些几乎都要用到无菌操作,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教师在演示及讲解时都要详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牢记为什么这样做。也可以设置情境,与错误手法对比,反复强调无菌技术的学习。同时,护生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护生不规范的操作环节,予以纠正,对个别护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并集中再进行示教、反复强调。同时,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讲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4.4理论联系实践,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让护生知道操作中三查七对的目的、查对的内容以及什么时候该查对,多次进行考核,教师在旁边督促,护生慢慢就能形成查对习惯。

4.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轻紧张心理,做到遇事不惊,泰然处之。

4.6培养学生慎独意识。学校在课时的设置上,增加职业道德、人文、社会、伦理方面的课时,加强对护生道德情操培养。同时,在基护实训课堂上,也要让学生明白今后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风险性工作,要慎独自守,在“四慎”上下功夫,做到慎隐、慎欲、慎省、慎微,不能存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如果“慎独”精神不强,会给护理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4.7培养护生爱伤意识、服务意识。教会学生沟通技巧,在操作中进行有效沟通,体现人文关怀。教师在演示中应当将理论、技能操作和人际沟通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在各种情景下与其他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方法。

5小结

实训课,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及工作的桥梁 。通过学生青霉素过敏试验考试,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忽视了操作中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师生要转变观念,加强教学一体化,注重细节培养,方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临床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小丽.本科护生无菌技术操作考核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全科护理,2014,(30):2859-2860.

[2]古瑞玲.护生皮内注射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1,(05):17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篇4

中原卫生院

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发生率约5~10/10万,其反应迅速,强烈,如抢救不及时,患者极易死亡。现将2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与体会概述如下。

病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急性胆囊炎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予青霉素800万u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s后患者即诉手足麻木,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不能扪及,神志丧失。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给氧,静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非那根25mg,另建通道滴注多巴胺,上心电监护仪。病情无好转,10min后再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静推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同时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保留导尿观察小便。40min后患者苏醒,血压、脉搏、呼吸恢复正常,脱离危险。

体会

2.1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 患者皮试阴性但仍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注意患者的主诉,如麻木、瘙痒、呼吸困难等,以及早发现过敏反应,做出相应的处理。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其发生迅猛,该病例几秒钟即发生,更应分秒必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2 抢救准确、迅速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首先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不要因测血压、叫医生而耽误抢救时机,可在抢救同时叫患者家属或其他人员通知医生。并迅速另建静脉通道,及时准确地给予抢救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严密监测,做好记录 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以判断休克是否好转,一般患者面色转红润,尿量>30ml/h即标志休克有所纠正。同时做好记录,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2.4 做好预防和健康教育 应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结果阴性方可使用,且皮试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做皮试,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做皮试,并加强观察。对皮试阳性或应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后不能再用,以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病例2

患者徐某,男,38岁,于2006年11月16日门诊以左小腿肿物收入院。于11月18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左小腿肿物切除术,10:30术后回室,遵医嘱静点青霉素,询问没有注射过青霉素,无过敏史,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丘略红无伪足皮丘增大少许,故少量注射青霉素药液。肌注过程中,患者感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立即停止肌注,皮下肌注0.1%肾上腺素1ml,氧气吸入,通知医生迅速抢救。查:意识清,脉搏154次/min,血压60/40mmhg呼吸32次/min.遵医嘱双管道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盐酸多巴胺40mg、间羟胺18.9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250ml,缓慢静脉推注西地兰0.4mg.病情继续发展,11:00患者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量约300ml,遵医嘱给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速尿40mg静推,东莨菪碱0.3mg,每10min肌注一次,连续三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3:00患者出现糊烦躁不安,意识恍惚,立即重复快速静点20%甘露醇250ml,速尿40mg静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点。13:40症状缓解,血压110/70mmhg,脉搏104次/min,呼吸28次/min,体温36.8℃,意识清楚。此时患者自感头痛、恶心,呕吐一次胃内容物,疲惫无力,心理极度恐惧。经过一周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2、体会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呈闪电般发生,注射时思想应高度集中,敏锐地观察患者的细微反应,肌注处置盘中备有肾上腺素,发生变化立即做好抢救工作,并及时通知医生护士,齐心协力采取相应措施。本病例就是在给患者肌注过程中发现病情变化的。

(2)必须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包括是否用过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或者其它如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本病例事后询问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曾患过过敏性鼻炎。

(3)认真准确做好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对预测和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责任心,准确地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浓度,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如需更换批号,或停药超过24h,均应重新皮试,皮试液应现配现用,皮试与肌注后均应观察20~30min,同时在用药前应尽量避免空腹、过分疲劳、寒冷等情况,因为空腹时血糖低、机体反应性增加等易发生过敏反应,当出现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可被误为青霉素过敏而不予给药。

(4)正确掌握皮试的判断结果,判断时细心,慎重,有疑义时可请年资高比较有经验护士或护士长同时判断,并注意询问皮试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夜间不做青霉素试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求谁操作,谁观察判断,必要时二人观察,严禁交接或委托她人观察肌注。

(5)抢救过程中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做好详细的抢救记录,使用过的安瓿要保留备查,护士在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并做好其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有法律保护意识,注意各种语言的表述,如保护性语言,解释性、安慰性、暗示性语言等,使他们有安全感,很好地配合抢救。

(6)严格执行手术患者术前一日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进行青霉素或首次使用青霉素者,不宜在麻醉用药及手术后进行,因术后麻醉药物反应和手术牵拉等均引起患者机体和各种应激能力下降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全身反应差,患者常常不能感觉到全身的不适,往往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颇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做到人人把关,周密细致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只要病人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处置,是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最为重要的一环。

①立即停止进入并移支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②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ml,继以5% 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ml。

③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休克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危急病症,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在医生尚未赶到或未送入医院之前,可按如下方法进行抢救:

(1)尽可能避免搬动或扰动患者,让患者平卧,撤去枕 头,松解衣领、胸罩、腰带,注意保温。如果患者有哮喘、呼吸困难,可稍抬高床头。

(2)因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应立即止血,将伤病员双下肢抬高,下面垫以被子,使下肢血液回流入心脏。(3)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患者下颌 抬起,以防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抬下颌的具体方法是:先找到耳朵下方的一块骨头,这是下颌骨的一部分,解剖学上称为“下颌骨垂直支”。用左右食指分别将左右下颌骨垂直支 往上顶起,使下颌骨向上抬。如果看到上下齿并齐,甚至下齿高出上齿,表示下颌已上托,此时舌根也必然跟着向上,就不会堵住气道了。若患者有假牙,应予摘下。

(4)如果患者清醒,可给予少量淡盐水或淡盐糖水,也 可给患者饮少量人参汤。但不要让患者进食,以免阻塞气道及影响到医院后的麻醉。

(5)可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尽快送医院抢救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临床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可反复使用,剂量因人而异。肾上腺素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因此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同时辅以突击量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作用,克服β受体阻断,在高浓度时可阻止环磷腺苷的分解,提高患者应激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上述治疗中血压仍不回升时,血管活性药使用是不可缺少的,应随时警惕心脏呼吸骤停,必要时吸氧,注意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急救措施。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特点为反应迅猛,反应过程中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故恢复后不留后遗症,抢救重点是要发现早,给予及时的抢救处理,降低病死率。

护理名词解释:青霉素过敏试验 篇5

1.皮试液剂量

配制成每毫升含150iu的tat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射15iu/0.1ml.

2.皮试结果判断

阴性为局部无红肿。阳性表现为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主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同青霉素。来源:

3.阳性脱敏注射法

即分多次(共4次)、小剂量、间隔20min、密切观察下进行。注射中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增加次数,减少剂量,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如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气促、发绀、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时立即停止注射。

二、碘过敏试验法来源:

在碘造影检查前1~2天须做过敏试验。

1.皮内注射法

取碘造影剂0.1ml作皮内注射,20min观察结果。来源:

2.静脉注射法

取碘造影剂1ml缓慢静脉注射,5~l0min后观察结果。行静脉注射法前须做皮内注射试验。

3.反应的观察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预案 篇6

个别病人对青霉素可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为了防范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严重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

1、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作青霉素皮试前,仔细许多问题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停止该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应慎用。

2、曾使用青霉素,停用3天后再次使用,或使用过程中致用不同批号制剂时,须重新作皮试,结果阴性才可继续用药。

3、作皮试及用药时,须备青霉素过敏抢救药盒,随时备用抢救设备,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抢救。

4、凡有青霉素过敏史者,须在床头卡、长期医嘱单、入院评估单单病人执行单上标记醒目标志。

5、新发现青霉素过敏者,须在床头卡、长期医嘱单、入院评估单单病人执行单上标记醒目标志,并告知病人和家属,今后不可再用青霉素类药物。

6、过敏者药物分区摆放,分别执行,对于青霉 素过敏者,应单间收治。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表现:

1、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可发生于皮试过程中,初次肌肉注射时,连续用药过程中,主要表现为:(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其他:可能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泄等。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7-12天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痛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3、皮肤过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红斑或药疹、面部及眼睑水肿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臣,注意保暖。

2、立即皮下注射0.15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 期。

3、吸氧,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插入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喉头水肿可引起窒息时,立即施行气管切开。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时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静滴,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事平衡盐溶液扩容,如血压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双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滴。

6、如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上一篇:健康教育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从身边小事做起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