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通用8篇)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1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

8、使工以药淬火

9、日以尽矣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12、请辞决矣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4、故振慑

15、设九宾

16、图穷而匕首见

17、秦王还柱而走

18、秦王方还柱走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20、秦武阳奉地图匣

21、轲既取图奉之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23、卒起不意

24、卒惶急无以击轲

25、卒惶急不知所为

《鸿门宴》

26、距关

27、毋内诸侯

28、张良出,要项伯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32、因击沛公于坐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

35、于嗟鸠兮。

36、犹可说也。

37、隰则有泮。

38、岁亦莫止。

39、彼尔维何。《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43、延伫乎吾将反。

44、进不入以离尤兮。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

46、箱帘六七十

47、虽与府吏要

48、蒲苇纫如丝

49、摧藏马悲哀 50、府吏见丁宁 《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赤 壁 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5、山川相缪

56、举酒属客

57、举匏樽以相属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60、举匏尊以相属

61、杯盘狼籍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

64、曲终收拨当心画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6、直不百步耳。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69、虽有槁暴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1、君子生非异也

72、輮以为轮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75、陈利兵而谁何

76、始皇既没

77、而倔起阡陌之中

78、赢粮而景从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0、或师焉,或不焉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

84、臣愿奉璧往使

85、拜送书于庭

86、召有司案图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

91、畔主背亲

92、与旃毛并咽之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94、法令亡常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96、前以降及物故

97、信义安所见乎,98、请毕今日之驩。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100、傍行八道

101、一时收禽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

109、而征一国

110、小不知及大知

111、此小大之辩也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

113、御六气之辩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

115、零丁孤苦

116、常在床蓐

117、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必修1~5)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物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郎中:诸郎中执兵。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0、股:断其左股。

11、购:今闻将军之首。

12、穷:图穷而匕首见。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

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河:将军战河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23、细说:而听细说。必修二 《离骚》

24、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5、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

2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7、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28、固然:自前世而固然。《孔雀东南飞》

29、自由:汝岂得自由。30、要:虽与府吏要。

31、可怜:可怜体无比。

32、适:适得府君书。

33、却:却与小姑别。

34、千万:千万不复全。

35、扶持:好自相扶将。

36、何意:何意出此言。

37、劳劳:举手长劳劳。

38、奄奄:奄奄黄昏后。

39、逢迎:蹑履相逢迎。

40、交通:叶叶相交通。

4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4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43、白:便可白公姥。

44、谴:为仲卿母所谴。

45、否泰:否泰如天地。

46、渠:渠会永无缘。《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48、向:向之所欣。《赤 壁 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

50、白露:白露横江。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游褒禅山记》

52、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3、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4、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5、于是:于是余有叹焉。

56、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59、因为:因为长句。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72、然而:然而不王者。73、填:填然鼓之。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7、假:假舆马者。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79、以为:輮以为轮。

80、疾:声非加疾也。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82、用心:用心一也。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过秦论》

8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86、赢:赢粮而景从。

8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

88、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89、以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90、于是:于是六国之士,《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95、从:吾从而师之。

96、众人:今之众人。

97、小学:小学而大遗。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98、拜:拜为上卿

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01、指示:请指示王。

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

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04、布衣:布衣之交。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

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

109、宾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苏武传》

110、汉亦留之以相当

111、皆为陛下所成就

112我丈人行也。

113欲因此时降武。

114独有女弟二人

115且陛下春秋高

116武等实在117、操持:卧起操持。

118、货物:以货物与常。

119、实在:武等实在。

120、从容:常从容淡静。

121、因此:欲因此降武。

122、女弟:独有女弟二人。《张衡传》

123、俗人:不好交接俗人。

124、周密:覆盖周密无际。

125、激扬:振声激扬。

126、因此:伺者因此觉知。

127、下车:衡下车。

128、学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29、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130、人事:尝从人事,131、幼稚:幼稚盈室。

132、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133、追:知来者之可追。

《腾王阁序》

134、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135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36悲:谁悲失路之人

137、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38、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139、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140、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141、逢迎:千里逢迎。

145、上路:俨骖 于上路。

146、介:一介书生

147、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148、数:识盈虚之有数

149、彩:彩彻区明

150、秋:序属三秋

151、猖狂:阮籍猖狂(152、见机:君子见机

《逍遥游》

153、腹犹果然

154、众人匹之

155、虽然,犹有未树也。

156、穷发之北 古

157、小年不及大年

158、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59、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62.野马也,尘埃也

163.蟪蛄不知春秋

164.我决起而飞

165.枪榆枋而止

166.适莽苍者

167.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168.行比一乡

《陈情表》

169、九岁不行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17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7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7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75、臣欲奉诏奔驰

176、拜臣郎中

177、星火:急于星火。

178、告诉:则告诉不许。179、寻:寻蒙国恩。

180、除:除宦洗马。

181、婴:刘夙婴疾病。

182.晚有儿息

18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84.人命危浅

185.日薄西山

18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词类活用(必修1~5)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

肆其西封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又前而为歌曰 乃朝服,设九宾 使使以闻大王 箕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皆白衣冠以送之 群臣怪之 左右既前 断其坐股

第6课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间至军中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拔剑撞而破之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 君安与项伯有故 素善留侯张良 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雨雪霏霏 夙兴夜寐 岂不日戒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 謇朝谇而夕替 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夫清白以死直兮 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故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哀民生之多艰

第6课 《孔雀东南飞》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 交广市鲑珍 何敢助妇语 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黄泉共为友 昼夜勤作息 中道还兄门 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

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 乌鹊南飞 天下归心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死生亦大矣 齐彭殇为妄作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足以极视听之娱

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歌窈窕之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 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 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泉侧出

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 必修三

第4课 《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侧身西望长咨嗟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凋朱颜 猿猱欲度愁攀援

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败

第6课 《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 歌以赠之 遂命酒

梦啼妆泪红阑干 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 钿头银篦击节碎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 然而不王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

养生丧死无憾矣 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

第9课 《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故木受绳则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 第10课 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 履至尊而制六合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外连横而斗诸侯 吞二周而亡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同列

约从离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会盟而谋弱秦 以愚黔首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第11课 《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君子不耻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则群聚而笑之 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

圣人之所以为圣

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 都门帐饮无绪 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 竹杖芒鞋轻胜马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遥岑远目(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以遐观(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策扶老以流憩(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倚南窗以寄傲(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 感吾生之行休(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腾、起:腾蛟起凤

5、屈:屈贾谊于长沙

6、窜:窜梁鸿于海曲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11、一言均赋

12、四美具,二难并 《逍遥游》

1、南:奚以之九万里而为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下:不过数仞而

3、致:彼于福者

4、合、而:德一君、而征一国者

5、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躬亲抚养 日:则病日笃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但以刘日薄西山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愿陛下矜悯愚诚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使动用法 终:无以终余年 卒:保卒余年 闻:谨拜表以闻 臣具以表闻

四、常见的文言句式 Ⅰ、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①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 “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 梁将即楚将项燕。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 “ 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Ⅱ、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①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法。“慈父见背“ Ⅲ、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唯……是……”和“唯……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 惟你是问”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父母唯其疾之忧。”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二)主谓倒置

这种句式为了强调谓语,表示强烈的感叹,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8226晏子辞千金》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四)、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⑸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Ⅳ、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5)动词宾语的省略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6)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Ⅴ、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人、物、事)、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所以……(“用来……的方法、手段等”或“……的原因”)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不亦……乎(“不是……吗)

如……何(“对……该怎么办”)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得无……耶,得无……乎(难道……吗)、不亦……乎(不是……吗)

孰与、孰若,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为什么要……呢”或“还要……干什么”)“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他:

见……于(被动句)

以……为……(“把……(当作)……”)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2

本单元教学内容复杂, 史实密集, 头绪多, 史与论混合, 教学难度颇大。对于学生来说, 初中阶段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加之经济史内容相对枯燥乏味, 因此教学难度更大。倘若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叙述, 按部就班、一点一滴地施教和学习, 其结果学生仍是学得一塌糊涂, 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反复思考和探究, 以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知识目标要求为纲领,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加以论述, 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列表归纳, 系统直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概貌”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虽然教材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发展分别做了大篇幅叙述, 但教材叙述较分散, 学生难以系统把握和对比性地掌握。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列表归纳的方式, 横向突出要点, 纵向进行比较, 系统直观地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概貌

2. 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二、由此及彼, 多角度全方位梳理古代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是课标的另一基本要求,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起源、生产组织、经营方式、技术水平、行业门类、世界地位等方面有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教材对这部分知识没有具体文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从而解决问题, 并训练能力。

(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培育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 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 古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3) 古代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 实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脱离农业,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劳动分工不断细密。 (4)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 民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了手工工场。 (5) 手工业地域分布广泛,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分布重心也发生相应变化。 (6)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 广受赞誉。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 我国商业起源早, 逐步发展繁荣。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 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宋元时期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 (2)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商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全面发展。商业发展促使都市、城镇大量兴起。 (4) 古代金融发达, 类似于银行的柜房、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5) 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厚往薄来”。 (6) 古代商人组织历经宗族亲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到地缘组织的发展变化,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三、由表及里, 全面准确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本单元涉及许多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等。这些知识不仅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而且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因此教学意义重大。对于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的教学, 应从原因、内容、实质和影响等方面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地剖析, 最好选择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关于小农经济。 (1) 全面分析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从生产单位、生产结构、生产目的等角度掌握其特点。 (3) 强调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个体农民处境等角度对其进行认识、评价。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1) 分析出现的原因。 (2) 知道出现的时间、地点、部门、标志。 (3) 重点剖析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专制制度,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其他原因: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和影响等。

关于土地兼并现象。 (1) 分析根源———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 (2) 了解表现, 分析影响。 (3) 知道北魏至唐朝前期、明朝等时期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 (4) 本质上认识: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封建国家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1) 知道其含义、原因、目的及商鞅最早提出。 (2) 掌握西汉武帝、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措施, 并触类旁通, 概括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 (3) 运用两点论, 从封建社会的早晚期以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等方法全面剖析其影响。

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1) 全面剖析实施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决定,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主观原因——“天朝上国”思想。 (2) 准确把握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 (3) 运用两点论全面分析其影响。

总之,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是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捷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我们就会如鱼得水, 灵活驾驭教学内容, 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知识点复杂, 头绪零乱, 教学难度颇大。为了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 可以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必修1第一章潜在知识点注解 篇3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界面,人们依据对地震波的分析,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界面,而后根据这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划为三个层次。endprint

现行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经过数次整合改编,简明、凝练,这一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正因为精减,使教材中存有不少潜在知识点。虽说这些知识点并不要求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全部涉及,但也绝非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全面回避的,有些甚至是必须加以补充的。作为答疑解惑的教师,对这些潜在知识点,更要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把控知识、指导学生。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加以说明。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界面,人们依据对地震波的分析,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界面,而后根据这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划为三个层次。endprint

现行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经过数次整合改编,简明、凝练,这一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正因为精减,使教材中存有不少潜在知识点。虽说这些知识点并不要求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全部涉及,但也绝非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全面回避的,有些甚至是必须加以补充的。作为答疑解惑的教师,对这些潜在知识点,更要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把控知识、指导学生。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加以说明。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四知识整理 篇4

一、读准下列的字。

悼念(dào)

诽谤(fþi bàng)

诅咒(zǔ zhîu)

繁芜(wú)丛杂 轻蔑(miâ)

浅尝辄(zhã)止

豁(huî)然开朗

估量(liang)空(kîng)白

永垂不朽(xiǔ)

卓(zhuï)有成效

抹(mǒ)杀

嫉(jí)恨

给(jǐ)予

索(suǒ)然

肤(fū)浅 颛臾(zhuün yú)

虎兕(sì)

柙(xiá)

相(xiàng)夫子

社稷(jì)

粟(sù)米 鸡豚(tún)狗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数罟(cù gǔ)

洿(wū)池

养生丧(süng)死

饿莩(piǎo)签(shǔ)署

曙(shǔ)光

煎熬(áo)

歧(qí)视

镣铐(liào kào)

枷锁(jiü suǒ)缔(dì)造

戳(chuō)子 戮(lù)力

兑(duì)现

侈(chǐ)谈

拯(zhþng)救

磐(pán)石 撒撒(sü)气

旋(xuàn)风

赎(shú)罪

匿(nì)迹

披露(lù)真谛(dì)祈祷(qí dǎo)

巍峨(wýi ã)

心急如焚(fãn)崇山峻(jùn)岭

崭(zhǎn)新

蜕(tuì)变

蜿蜒(wün yán)

耶稣(yý sū)

洋溢(yì)

履(lǚ)行

摇摇欲坠(zhuì)坎 坷(kǎn kþ)

劈(pÿ)出

赝(yàn)品

萎缩(wþi suō)后嗣(sì)

嫉(jí)恨

骇(hài)人听闻

义愤填膺(yÿng)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悼念

诽谤

诅咒

诬蔑

估量

抹杀

嫉恨

给予

索然

肤浅

颛臾

虎兕

相夫子

社稷

粟米

庠序

孝悌

数罟

洿池

饿莩

曙光

签署

煎熬

歧视

镣铐

枷锁

缔造

戳子

戮力

兑现

侈谈

磐石

拯救

撒撒气

旋风

赎罪

匿迹

披露

真谛

祈祷

巍峨

崭新

蜕变

蜿蜒

耶稣

洋溢

履行

劈出

赝品

萎缩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繁芜丛杂

浅尝辄止

豁然开朗

永垂不朽

崇山峻岭

摇摇欲坠

坎坷曲折

卓有成效

鸡豚狗彘

养生丧死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繁芜丛杂:原指草木繁盛,杂乱而又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豁然开朗:形容有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者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卓有成效:办事有成绩,效果显著。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惊讶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良风气。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公之于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空头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慨充满胸中;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适用对象较广,可指人,也可指物,中性词。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没有办法了,比喻解决不了问题。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摇摇欲坠:形容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第二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的字。

汗涔涔(cãncãn)

谛听(dì)

雪茄(jiü)

离间(jiàn)

江堤(dÿ)

见地(dì)

昧心(mâi)

缜密(zhþn)

亲戚(qi)

惊愕(â)

沉吟(yín)

混账(hùn zhàng)

规矩(guÿju)

勾当(gîudàng)

伺候(cì hou)

咀嚼(jǔjuã)繁漪(fányÿ)

焚烧(fãn)

打量(dǎliang)

唆使(suō)笞刑(chÿ)

粗糙(cüo)

镂刻(lîu)垂头耷(dü)脑

抽搐(chù)

蜷缩(quán)牛虻(mãng)

恫吓(dîng)

黝黑(yǒu)

缄默(jiün)

懊丧(ào sàng)

憎恨(zýng)

虫豸(zhì)

虐待(nûâ)

咆哮(páo xiào)

笼罩(zhào)

引擎(qíng)

缭绕(liáo)

供给(gōng jǐ)

搭讪(shàn)

拱桥(gǒng)

搭档(dàng)

拯救(zhþng)成沓(dá)

拎东西(lÿn)

推搡(sǎng)

忐忑不安(tǎn tâ)

暮霭(ǎi)

漱口(shù)

濒临(bÿn)

恻(câ)隐之心

搪(tánɡ)瓷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汗涔涔

谛听

雪茄

离间

江堤

见地

昧心

缜密

亲戚

惊愕

沉吟

混账

规矩

勾当

伺候

咀嚼

繁漪

打量

唆使

笞刑

粗糙

镂刻

抽搐

蜷缩

牛虻

恫吓

黝黑

懊丧

憎恨

虫豸

虐待

缄默

咆哮

笼罩

引擎

焚烧

缭绕

供给

搭讪

拱桥

搭档

拯救

成沓

推搡

暮霭

漱口

濒临

搪瓷

拎东西

垂头耷脑

忐忑不安

恻隐之心

三、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恻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不祥之兆:不吉利的预兆。

第三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的字。

氓(mãng)之蚩蚩(chÿ)

涉淇(qí)

愆(qiün)期

将(qiüng)子

垝垣(guǐ yuán)载(zài)笑载言

于(xū)嗟(jiý)鸠(jiū)兮

桑葚(shân)

徂(cú)尔

汤汤(shüng)

渐(jiün)车

帷裳(cháng)

靡(mǐ)有朝矣

咥(xì)笑

隰(xí)

总角(jiǎo)

言笑晏晏(yàn)苗裔(yì)

孟陬(zōu)揆(kuí)

扈(hù)辟芷(zhǐ)

汨(yù)

搴阰(qiün pí)

骐骥(qíjì)

驰骋(chí chþng)

憔悴(qiáo cuì)

栈(zhàn)道

猿猱(náo)

巉(chán)岩

湍(tuün)急

喧豗(huÿ)

砯(pÿnɡ)崖

峥嵘(zhýnɡ rïnɡ)

崔嵬(wãi)吮(shǔn)吸

鬓(bìn)角

夔(kuí)州

悯(mǐn)默

恬(tián)静

迁谪(zhã)

浔(xún)阳

荻(dí)花

萧瑟(sâ)

霓(ní)裳

嘈(cáo)杂

金帛(bï)

画舫(fǎnɡ)

篦(bì)子

红绡(xiüo)

呕哑嘲哳(ōu yü zhüo zhü)

迷惘(wǎnɡ)

雕阑(lán)玉砌(qì)

信笺(jiün)

凝噎(yý)

二、读准下列的字。

涉淇

愆期

将子

垝垣

桑葚

徂尔

汤汤

渐车

帷裳

咥笑

驰骋

憔悴

鬓角

夔州

画舫

篦子

总角

苗裔

孟陬

辟芷

搴阰

骐骥

栈道

猿猱

巉岩

湍急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吸

悯默

恬静

迁谪

浔阳

荻花

萧瑟

霓裳

嘈杂

金帛

红绡

迷惘

信笺

凝噎

呕哑嘲哳

载笑载言

靡有朝矣

言笑晏晏

于嗟鸠兮

雕阑玉砌

氓之蚩蚩

三、重点词语释义

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开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

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第四专题知识整理

一、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钦佩(qÿn)

桎梏(zhì ɡù)

各抒己见(shū)

沉湎(miǎn)

相称(chân)

同胞(büo)

枉然(wǎnɡ)

单薄(bï)

赐予(cì)

铿锵(kýnɡ qiünɡ)缄口不语(jiün)

缴械(jiǎo)

镣(liào)铐

迄今(qì)

轻侮(wǔ)

毋宁(wú)拙劣(zhuō)

飘渺(piüo miǎo)

沉湎(miǎn)

赡养(shàn)

天伦之乐(lún)

遛鸟(liù)

不解之缘(jiþ)

情不自禁(jÿn)

浑然一体(hún)

历经沧桑(cüng)

二、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钦佩

桎梏

沉湎

相称

同胞

枉然

单薄

赐予

铿锵

缴械

镣铐

迄今

轻侮

毋宁

拙劣

飘渺

沉湎

赡养

遛鸟

天伦之乐

缄口不语

各抒己见

不解之缘

情不自禁

浑然一体

历经沧桑

三、解释下列词语。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缄口不语:闭上口不说话。形容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自得其乐:就是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误入歧途: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身外之物: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天伦之乐: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只能用于亲人之间。

不解之缘:指不可解散的缘分,难以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5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为后面学习酶、基因的表达等知识做铺垫。本节涉及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难点: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准备。

精心制作预习学案,学案上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基础内容填空,二是自我诊断习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进一步探究蛋白质产生兴趣。而我通过批改,也能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探究学案,确定探究的问题和当堂检测的习题。由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出来的,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有了针对性。我相信,充分了解了学情,课堂教学一定会高效。

第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食用了假奶粉的“大头娃娃”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原因,认识到蛋白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本环节2分钟左右。

第三,课堂探究

本环节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出来,所以本环节探究的问题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一个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小组内“兵教兵”,然后“组帮组”,最后再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有激励才有动力,所以这个环节我还设置了小组加分制,表现优异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得分前3名的小组可有一定的奖励。本环节时间为25-30分钟。

课堂探究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不同氨基酸的区别

多媒体展示多个氨基酸,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不同氨基酸的区别,然后抽出三位同学板演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加以点评。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N和O主要在哪?为什么说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课堂探究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一个难点。可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过程(或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二肽的形成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氨基酸是如何形成二肽的,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什么产生?几个?原来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形成了什么?两个氨基酸通过什么连接起来的?有几个?二肽中还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吗?依次类推,三肽是由几个氨基酸形成的?脱去几分子的水?含有几个肽键?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呢?那n肽呢?通过现象直观的模拟,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然后设计两个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探究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角度来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结构决定功能。因为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课本19页的表2-4,从多个方面理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进而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第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本环节3分钟左右。第五,当堂检测。

学生先自主完成学案上的习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组员可能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最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板演本组的成果。如果小组间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达成一致认识。本环节时间为10-15分钟。

第六,布置课后作业。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我县“学讲计划”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7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设有“整理与复习”。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但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我校数学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单元知识整理的创新实验课题教学研究。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如进行“约数与倍数”单元知识整理时,该单元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系统性、连贯性强,难度比较大。

1. 课前,教师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数。

单元知识整理课的前一天,可带领学生看书,说一说本单元分几部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哪些知识点?举例说明。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的难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

2. 堂上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情况。

先在小组内交流、补充,这一环节大约用五分钟时间,然后,找小组上台交流。台上的学生通过讲解,可以对整理的知识思路更清晰,起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台下的学生可及时对所讲内容提出补充意见或质疑。让学生互动的同时,教师及时将学生达成一致意见后的内容简要板书到黑板上,如果学生偏离了重点内容,要及时起好引导和调控作用。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助评价,开展争辩

在单元知识整理课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

又如“约数与倍数单元知识整理”,各组可能有不同的整理方式,只要抓住了概念的联系,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都可以。解答质疑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这样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具体的东西,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

在知识整理中通过归纳学生带来的不同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给学生充分消化和比较的时间

一个完整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后,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说一说,找出自己整理的与大家一起整理的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弥补今后整理知识时的不足,提高学生比较概括总结整理的能力。

五、利用学生资源进行单元知识的训练

单元知识整理中,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通过让学生展示例子,提错例或难题的方式,进行自主互动地知识整理练习。

单元知识整理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知识整理课难教”又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整理时,我们从教学方法入手,总结出:“点、理、辩、评”四个“一”的教学策略。

一、抓住一个“点”,唤醒学生记忆。

“点”就是知识要点。单元知识整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回忆,组织学生充分地讨论或口述,将过去所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和再现,以利于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

二、注意一个“理”,优化学生记忆。

“理”就是对知识的整理。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回忆对知识要点进行初步疏理后,就可放手让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自主进行条理化、系统化,构建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网络。

三、突出一个“辩”,拓宽学生记忆。

通过质疑,解难,使学生通过“辩”完成“练”的效果。学生通过互相间提问解答难题,不断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也让不论是提问或是解答的孩子都能在分享过程中得到一份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关注一个“评”,让学生体验快乐。

“评”就是对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它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单元知识整理”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尤其在知识整理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摘要:单元知识整理,就是对已学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达到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整理时,我们从教学方法入手,总结出“点、理、辩、评”四个“一”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单元,整理,以生为本,系统,归纳

参考文献

[1]胡康宁.《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2]过峰艳.《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

[3]李明娟.《约数、倍数复习课例析》

[4]严海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式数学复习教学模式探究》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三) 篇8

1. “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2.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人性

B. 以礼乐制来巩固宗法分封制

C.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D. 实施仁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3.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有下列哪些权利( )

①任免辖区的官吏 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 君主专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5.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对宋代的官职描述正确的是( )

A. 知州是管理地方军事的官员

B. 朝廷用知州来牵制通判

C. 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 通判是地方监察官员

6.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察举制是一种由上至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C. 在九品中正制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D. 隋文帝设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7.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A. 明朝的内阁制

B. 宋代设置的通判

C.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D. 清雍正帝建立军机处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下列能够支持该论点的是( )

A. 西周分封制 B. 隋唐三省制

C. 清军机处 D. 明内阁制

9. 蔡邕《蔡中郎集》: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此材料可以反映出( )

①汉承秦制 ②君权神授 ③皇帝独尊 ④皇权至上 ⑤君主专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 钱穆曾说过:“在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 全国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的。因此许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亲戚的琐碎事,都瞒不过他。”此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清朝 B. 宋代

C. 汉朝 D. 元代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上一篇:设备部质量体系运行报告下一篇:英文简历--销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