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精选7篇)
答:三爆事故(瓦斯、煤尘、瓦斯与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事故(煤自燃、外因火灾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水,冒顶,冲击地压。特征:突发性、灾难性、破坏性、继发性。
2、煤矿应急管理的过程?
答:⑴预防阶段:①事故的预防工作②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⑵准备阶段:预先为煤矿可能发生的事故而准备的有关部门,人员职责,设备及物资准备和维护。⑷响应阶段: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报警和通报,指挥,资源调度等。⑸恢复阶段:是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状态。
3、煤矿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⑴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⑶应急培训和演习⑷应急救灾物资储备⑸矿井各类安全系统建设⑹应急救援行动⑺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⑻事故调查和分析。
4、煤矿应急救援体系?
答:⑴组织体系:领导决策机构,协调指挥机构,抢救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⑵运行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协调救援。⑶法制基础: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相关条例,部门规章。
⑷应急保障系统:通信信息,技术支持,物资装备,经费保障。领导决策机构:由国务院,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级地方人民征服组成。
1、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的概念?
答: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订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2、煤矿应急预案体系?
答: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3、煤矿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
答:应急预案概况——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应急程序(接警的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故的监测和评估、人员的疏散和撤离、伤员的急救和医疗)——恢复程序——预案管理与预案更新。
4、煤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核心内容?
答:事故特征分析,应急救援行动的人员分工,事故现场人员避灾自救措施,处理事故时的具体措施和装备,处理事故时所必需的技术资料。
5、煤矿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答: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资料收集,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和实施。
6、实施煤矿事故应急预案的要点?
答:⑴迅速反应⑵正确措施⑶积极自救。报:即时报告灾情。抢:即积极抢救。撤:即安全撤离。避:即妥善避灾。
1、矿山救护队的组织结构和队伍系统(国家队)? 答:⑴组织结构——①矿山救护大队是区域的救灾专家,由2个以上救护中队组成;②矿山救护中队是处理矿井具体事故的作战单位③矿山救护小队是处理矿井事故,完成个别任务的作战单位,一般由9个人组成,正副小队长各一名④辅助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化矿山救护队的助手和后备军。
队伍系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7个,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14个,区域矿山救援骨干队伍77个,基层矿山救护队。
2、矿山救护队的管理工作原则?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
3、矿山救护队的主要工作?
答:①抢救井下遇险遇难人员;②处理井下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③参加危及井下人员安全的地面灭火工作;④参加排放瓦斯,震动性爆破,启封火区,反风演习和其他需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⑤参加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协助搞好安全检查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⑥负责辅助救护队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⑦协助搞好职工救护知识教育。
4、常用矿山救护技术装备?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自救器,寻人仪,生命探测仪,灾区环境气体检测装备,救灾通讯设备,高倍数泡沫灭火机,破拆装备。
5、氧气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答:工作原理:首先打开氧气瓶开关,气体经减压器减压后连续进入正压气室,当使用者吸气时,气体由正压气室流经冷却器,使气体降温后,再经吸气软管,吸气阀后进入面罩内而被使用者吸入,当使用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经呼气阀、呼气软管进入清净罐,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后,气体重新进入正压气室,便完成了整个循环,呼出的气体进入正压气室后与来自气瓶中的氧气混合再次参加呼吸循环,如有多余气体经排气阀排出,依次反复循环下去。
主要参数:额定使用时间,定量供氧,自动补给,手动补给,报警时间。
6、自救器的特点及种类?
答: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着装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拱人员佩戴免于中毒和窒息。它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绝式自救器。
2、处理矿井事故的特别服务部门?
答:⑴地面基地:在处理重大事故时,为及时供应救灾设备和器材,协助指挥部搜集信息和合理调动救护力量必须设立地面救护基地,以保证救灾工作的需要。⑵井下基地:井下基地是井下抢险救灾的前线指挥所,是救灾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是救护人员进入灾区的出发点,是遇险人员的临时救护站,因此正确选择救护基地关系着救灾工作的成败,井下救护基地的选择应由救灾总指挥根据灾区位置、灾变范围、性质以及通风、运输条件等予以确定
⑶通信工作:在处理事故期间,为保证指挥及时、有效、行动协调,应保持通讯系统:⑴抢险指挥部与地面、井下基地的通讯联络⑵井下基地与灾区工作小队的通讯联络
⑷安全哨岗: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应根据处理事故的方案,在有害气体积聚的巷道 与新鲜风流交叉的新鲜风流中设安全岗哨,统一岗位至少由两名救护队员值岗,值岗人员除有最低限度的个人防护装备外,还应配有各种气体的检 测仪器。⑸应急气体分析室,在处理火灾及爆炸事故时,必须设有应急气体分析室,并不断地监测灾区内的气体成分。
⑹医疗站: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由矿方负责组织设立医疗站。
1、煤矿抢险救灾时的组织领导工作?
答: 煤矿发生事故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矿长负责抢救指挥,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重大事故发生后,矿长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和召请矿山救护队,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全权指挥,并吸收矿山救护队队长为指挥部成员,听取救护队队长的意见。
3、矿井灾害事故发生后领导的决定、工人的自救?答:(1)立即成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抢救指挥部,有关矿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及救护队和安全监察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2)通知有关区队、矿灯房、自救器发放室准确统计当班井下人数及其姓名,统计已上井的人数和姓名,以便分析灾区人员数量和分布。工人的自救:⑴ 防止瓦斯爆炸措施:迅速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⑵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措施: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也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待救。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⑶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措施: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
6、透水后正确判断遇险人员的生存条件?
答:当避难地点标高比外部最高水位低时,有以下两种可能:
1、当突水直接涌入位于突水点下部巷道,将其淹没,此时,一般情况下,此处如有人员,将无生还可能,然而多次出现过人员躲在水位下平巷或下山高冒出。
2、当突水点下部巷道全断面被水淹没后,与该巷道想通的独头上山巷道上部的独头巷道,如不漏气,即使低于外部最高水位,也不会全部被水淹没,仍有空气存在,这是因为此巷道的空气被压缩,所以躲避的人员有生存的条件,如果保持平静的心情,适量喝水、躺卧待救,可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3、调查组主要职责?
答: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调查主要程序? 答:(1)现场处理(2)现场勘察(3)物证的搜集(4)人证的问询(5)事故现场绘图、照相和摄像
6、矿井事故勘查重点? 答:瓦斯燃烧与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勘查:爆炸源点的确定,爆炸的条件包括(万斯浓度,氧含量,火源,瓦斯爆炸的范围),瓦斯积聚的原因,查明爆炸的原因。煤矿透水或突水事故的现场勘查:查明事故的地点,推断突(透)出水量和速度,勘查事故后静止水位,勘查分析事故源点及其周围的地质构造,勘查事故前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是否勘探清楚,防水措施的执行情况,井下被困职工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勘查: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火势蔓延情况,查明起火点及火种,查明火灾发起的直接原因及有关的因素,查明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范围和人员致死的原因,了解火灾发生前现场的原始情况,救火过程,现场变动和可疑迹象。事故现场巷道支护形式,材料,易燃物质存在的情况。顶板事故的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前巷道或采场的顶板、两帮、底板、迎头有什么事故预兆,现场人员是否发现事故预兆,发现后采取的措施,了解现场人员工作时候是否进行敲帮问顶的顶板检查,勘查现场事故点是否存在空顶作业,勘查现场支护形式、质量、材质、密度等,勘查现场掘进支护循环方式,控顶距和控顶范围,勘查事故点顶、帮及周围岩性情况有什么变化,必要时对支护材质、强度、支柱失效情况进行试验。
7、事故原因分析?
答:事故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⑴对物的管理: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等缺陷,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等 ⑵对人的管理,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对作业任务和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或不当 ⑶对作业程序、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的管理⑷安全监察、检察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8、事故的批复、结案(期限,关系)? 答: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结案。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复结案一般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批复结案。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要实现井下避险人员安全可靠地撤离至地面, 矿井提升钻孔的运输载人工具是逃生救援的核心部分[3]。王家岭煤矿建立了基于二号避难硐室[4]、配备提升钻孔的新型矿井逃生救援系统[5], 该系统使用了应急救援舱作为载人运输工具。本文以此为例, 对应急救援舱进行简要介绍。
1 救援系统概况
王家岭煤位于山西河东煤田的南部, 总服务年限96.1年。为应对王家岭煤矿的透水事故[6]、顶板事故、煤与瓦斯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等, 王家岭煤矿建立了二号避难硐室, 为井下有效区域内的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及时的、保证生存的、安全可靠的避难空间, 该避难硐室内配置了两个直通地面的钻孔 (分别是供给钻孔和提升钻孔) , 在地面增设车载移动供给站和应急救援提升车, 构成了王家岭煤矿有效应对灾害事故的矿井逃生救援系统。
矿井逃生救援系统利用提升钻孔和地面提升车的结合, 通过应急救援舱从而实现了人员在井下和地面的安全转移。
2 结构组成
应急救援舱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提人钻孔, 安全及时地将避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提升至地面, 达到救援的目的。其主要由联接装置、导向装置、舱体主体、舱门、内部安全缓降装置、通讯系统、监测系统、紧急供氧装置等组成, 如图1所示。
3 应急救援舱功能介绍
3.1 载人提升功能。
应急救援舱载人提升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由舱体、联接装置和导向装置三个部分组成的主体结构。
救援舱的舱体设计内径为540mm, 高3800mm, 主要用于载人和搭载各个系统设备, 具有一个推拉舱门。
救援舱的联接装置主要包括钢丝绳重型套环和承接板, 它是连接提升钢丝绳和救援舱的装置。该钢丝绳重型套环符合国家标准, 承接板则采用特殊工艺, 具有比一般承接板更出色的承接能力, 从而保障了救援舱的顺利提升。
救援舱的导向装置主要包括舱顶部的导向板及上部和下部的导向轮组, 导向轮外层挂胶, 轮组内有弹簧, 当救援舱与孔壁有碰撞时, 导向轮起缓冲作用, 从而保证救援舱能在钻孔内流畅运行。
3.2 监测通讯功能。
应急救援舱具有独立的监测通讯功能, 主要包括救援舱提升中位置监测、救援舱内外部环境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及避险人员升井过程中与营救人员的外界联络等。
救援舱提升中位置监测装置位于救援舱内, 监测终端位于地面, 结合提升控制系统, 共同构成了提升控制系统操作台。
舱内外部环境监测主要利用防爆摄像机进行。防爆摄像机分两路安装, 舱内一路, 舱外一路, 分别观察舱内人员的状态和舱外井壁情况, 确保被困人员安全地提升到地面。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采用气体检测仪, 安装于应急救援舱内部, 用于采集逃生人员周围的气体参数, 包括O2、CO2、CO和CH4等四种。
舱内配备有对讲机、微型电话等通讯工具, 可用于受困人员升井过程中与营救人员的外界联络;同时舱内配备上下提升确认装置, 即只有井下与地面都进行提升信号确认之后, 救援舱方可进行提升。
3.3 紧急供氧功能。
应急救援舱紧急供氧功能主要针对救援舱内乘载人员可能出现的缺氧、呼吸不畅等情况, 通过在舱内配置自救器, 为逃生人员提供急救。
3.4 特殊情况处置功能。
应急救援舱的特殊情况处置功能主要针对以下两种特殊情况:
3.4.1当井下有矿工昏迷时, 其他人可利用舱内安装的人员固定装置, 将其固定在舱内, 保持安全站立, 同时又防止在提升过程中人员与舱体本身碰撞造成伤害, 安全顺利地将伤员提升至地面。3.4.2当应急救援舱在钻孔中出现可能的卡阻且无法处理的情况时, 舱内人员可利用舱内的安全缓降装置, 系上缓降器一端的安全带, 打开舱底部的盖板, 缓慢安全地下降到井底原处。
4 结论
4.1 该应急救援舱是实现井下遇险人员的快速撤离, 保证人员在井下和地面安全转移的重要载人运输工具, 也是构成矿井逃生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该应急救援舱整体结构主要包括联接装置、导向装置、舱体主体、舱门、内部安全缓降装置、通讯系统、监测系统、紧急供氧装置等。
4.3 该应急救援舱主体材料选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45A。
4.4 该应急救援舱具有载人提升、监测通讯、紧急供氧和特殊情况处置等主要功能, 可以安全可靠地将避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顺利提升至地面, 实现井下遇险人员的紧急逃生, 从而将避险空间内的被动等待救援转变为主动逃生。
摘要:应急救援舱是将井下避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通过大孔径钻孔提升至地面的主要载人运输工具。王家岭煤矿建立的矿井逃生救援系统, 在灾害事故发生时, 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 可使用应急救援舱逃生至地面, 该应急救援舱具有载人提升、监测通讯、紧急供氧和特殊情况处置等主要功能, 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也是矿井逃生救援系统实现人员在井下与地面安全转移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王家岭煤矿,避难硐室,应急救援舱,提升钻孔,载人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1) :69-71.
[2]栗婧, 金龙哲, 汪声.基于应急避难空间的矿山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4) :155-156.
[3]王志坚.矿山钻孔救援技术的研究与务实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1) :5-9.
[4]高娜, 金龙哲, 樊晶光等.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11:169-173.
[5]李钊源, 金龙哲, 李芳玮, 黄志凌, 陈韬屹.煤矿避难硐室提升钻孔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11:97-101.
[6]王计堂, 王秀兰.王家岭煤矿2号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12:120-124.
[7]安继儒, 郭强.金属材料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3-5.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X9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96-01
一、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定义
地震应急救援项目是指政府在地震发生前后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不同阶段进行的一系列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项目管理过程,其目的是有效的防范和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由于地震灾害具有不可预知性和破坏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管理必须具备超前性、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一)地震应急救援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定义。
地震应急救援项目就是指“在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根据灾害发生的程度及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分类,由国家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调集各方救援力量,按照层级管理要求,分批、分片、分时间段进入灾害发生地域,对受灾人员及财产实施积极有序救援的整个过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持社会稳定。工作特点是:时效性强、协调性强、专业性强、社会要求高,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公共管理工作。
地震救援项目是个系统工程具体可见图1:
图1 地震救援项目系统工程图
(二)地震应急救援项目范围管理和项目启动。
救援项目范围管理就是对救援项目应该包括什么进行定义和控制,为达到救援项目目标,规定救援项目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救援项目范围管理主要包括:救援项目启动、救援项目范围计划及定义、救援项目范围核实。
救援项目启动就是地震发生后,依据应急救援预案迅速成立项目指挥部,调集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启动应急响应,确保机械设备、保障物资、医疗等快速到位,投入救援工作。
(三)救援项目范围计划、定义及核实。
地震一旦发生之后,将以震源为中心,以震波的形式迅速向周围地区辐射,若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地域,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财产等损失。可大体将受灾区域划分为核心受灾区、受灾区、边缘损失区、次生灾害隐患区四类。核心受灾区是指人员生命损失及财产损失的集中地区;受灾区是指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遭到大面积损毁,但人员伤亡较少的地区;边缘损失区是指仅仅受到地震一定的辐射影响,实质损失不大;次生灾害隐患区指地震发生后,造成的局部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进而会造成次生灾害,如堰塞湖、山体滑坡等的区域。对于一次地震来说,救援项目的主要作用空间是核心受灾区,要求必须以最大的力量、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设施和装备、抢救人员。
面对以上救援项目的特点及情况,救援项目的范围管理就更加重要。救援项目范围计划主要是依据应急预案而来,实际地震发生后,根据灾区情况适时调整计划。救援项目范围定义主要是将整个救援工作实施分解管理,即将救援工作分成更好管理、更高效的组织结构。通常按照救援小组实施,配备有建筑物评估人员、救援人员及机械设备、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确保救援人员抢救过程中能够科学施救、确保安全,同时抢救出的伤员,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救助。
二、救援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及管理过程
据统计,震后30分钟抢救出来的伤员成活率为91%,24小时后成活率为80%,48小时成活率为30%,72小时后成活率不到10%。根据世界各国的地震救援经验来看,震后72小时为黄金救援期。通常地震生命救援有效期集中到震后1-7天。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救援项目的人员物资配置也随时在调整。根据时间来划分,主要有一下几个阶段,如下表1所示:
表1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救援阶段救援维稳阶段维稳安置阶段维稳重建阶段
(1)启动应急救援预案;(2)迅速进行灾情预估;(3)收集上报灾情信息;(4)调集救援力量进入灾区;(5)抢救生命财产;(6)实施有效的外围管控;(7)启动应急物资保障;(8)根据灾情变化及时;(9)调整救援计划及方式;(10)做好宣传舆论引导;(11)实施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12)做好心理疏导(1)继续做好受伤人员搜救;(2)派出相关执法力;(3)量对重点部位实施武装警戒;(4)实施武装巡逻;(5)做好卫生防疫工作;(6)建立临时安置场所;(7)做好基本生活、医疗物资的保障供应;(8)紧急物资需要评估(1)实施武装巡逻;(2)建立临时安置场所;(3)恢复重要公共服务;(4)创造临时就业机会;(1)重建公共安全秩序;(2)规划基础设施建设;(3)科学论证灾区建设发展;(4)重建生活、生产秩序;(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6)发展小额的融资支持项目支持当地就业和再创业
救援阶段(前三天),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救援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项目救援指挥部,迅速判明受灾地点、受灾区域及面积,受灾程度大小、地震源所在区域及范围,以政府为主体,快速集结救援力量,迅速开展救援。主要目的是抢救伤员,其特点是需要大量收集地震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损失评估,在评估基础上,组织施救人员、救援物资进入灾区搜索营救受伤人员,同时对各中震后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分析。
救援和维稳阶段即主要目的是抢救伤员和维护灾区秩序。由于救援黄金期已过,通常人员地震受灾人员存活率开始下降,同时随着灾区群众的恐慌阶段已过,此时很多受灾人员会返回家中抢救财务,准备生活必需品。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此机会盗取灾区财物。指挥部必须开始派驻相关人员(警察、武警)对重要部位如银行、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大型仓库等实施警戒,在重点部位实施武装巡逻,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维稳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减少地震灾害时间和空间上的蔓延,通过宣传及安排其它一些活动稳定灾民情绪、减少公众恐慌、稳定经济与公共秩序,规避潜在的公共危机事件,避免引起社会动荡。
维稳和安置阶段,主要解决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卫生防疫等。必须做到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全面的安置受灾人员;注重解决食品卫生、公共心理、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件,尽快恢复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电力能源供应系统,恢复生产生活的安全环境等。注重计划震后恢复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重点生产。安置工作主要包括临时安置和心理干预两个环节,逐步开展基础设施修复、救灾财务管理和次生灾害预防控制,为重建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雁崖煤业公司 2012年6月
目 录
1.演练目的………………………………………………………3 2.演练地点及时间………………………………………………3 3.演练步骤………………………………………………………3 3.1领导组……………………………………………………… 3 3.2灾害防治保卫组 ……………………………………………3 3.3医疗卫生组 …………………………………………………4 3.4通讯组 ………………………………………………………4 3.5抢险救灾组 …………………………………………………4 3.6生命线系统防救组 …………………………………………4 3.7交通运输组 …………………………………………………4 3.8物资保障组 …………………………………………………4 3.9居民安置组 …………………………………………………5 3.10工程防救组 ………………………………………………5 3.11宣传教育组 ………………………………………………5 3.12地震灾害监控组……………………………………………5 4.演练总结 ………………………………………………………5 5.整改措施 ………………………………………………………6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演练总结
1.演练目的:
一是检验和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验和验证员工对预案的掌握程度,是否熟练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是提高全体员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防范能力;四是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及各专顶应急救援预案。2.演练时间及地点:
2012年6月15日。地点确定为我公司16号居民楼。模拟突然发生地震灾害,造成房屋楼梯受损,人员伤亡。3.演练步骤:
6月15日上午8时,口泉沟发生6.0级地震,16号居民楼造成楼梯受损,有人员受伤,事故发生后,领导组立即启动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调度室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到位,根据监测组的信息,实施应急专项预案,并向上级反映。成立救灾前线指挥部,并立即奔赴灾区现场指挥,指挥协调各专业组的行动,传达上级领导的决策意见,并向上级传递各专业组反馈的信息,必要时并请求上级给予支援。
灾害防治保卫组立即出动警力对灾区要害部门采取周密保卫措施,严防人为因素使灾害扩大,公布临时特别管理条例,强化灾区治安,对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特殊保护,防止灾害蔓延,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积极配合抢修,武装部及消防人员应立即奔赴灾
区进行救援,组织群众进行治安联防,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法分子。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救护队,携带紧急抢救药物和器材,立即奔赴现场。建立灾区医疗站,对伤者进行现场处置,做好对危险伤员的转运护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瘟疫发生。
通讯组组织人员检查受灾地点的通讯线路是否畅通,对毁坏的通讯设施积极组织抢修,保证指挥部与上级部门通讯畅通。
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并发放抢险救灾的机械工具,组织抢险队伍立即奔赴现场,解救受灾人员,组织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并尽可能撤离设备器材,组织开展灾区群众自救互救。生命线系统防救组组织人员检查灾区水、电、气系统的破坏情况,并组织抢修,根据需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蔓延,根据需要启用备用设施,优先居民供水,确保消防用水。
交通运输组组织人员检查通往灾区的通道,组织抢修队伍进行抢修,保证救灾车辆能够顺利通行,调集足够车辆供救灾使用,实行交通管制,严禁非救灾车辆通行。
物资保障组组织人员保证灾民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各种物资要做好登记、保管、运输、发放工作,同时做好外援的接收工作。
居民安置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做好群众的疏散工作,使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到指定的避灾地点,并做好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发放工作。
工程防救组组织人员立即调查统计各类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情况,并积极组织抢修,尽量减少损失,抢建灾民的临时住房并搭建
帐篷。
宣传教育组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布灾情信息,及时报道抗灾救灾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激励受灾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做好政府救灾的举措和组织救灾工作的宣传。
地震灾害监控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迅速调查地震灾害的级别、程度、范围、预测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为指挥部提供救灾决策依据。4.演练总结 4.1演练效果:
(1)、通过此次演练,基本达到应急救援预期目的。
(2)、通过此次模拟演练,使员工认识到应急演练的必要性,同时提高了员工抗震救灾意识。
(3)、使员工在此次演练行动中掌握应急事故自救和互救常识。(4)、各应急救援抢险组及成员发挥其应尽的职责。4.2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模拟演练,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预案的演练人员未能及时进入应急状态。(2)、应急抢险小组成员未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3)、物资资源运输不及时,未达到应急预案规定要求。(4)、各抢险组成员配合不够协调,未达到应急救援要求。
5、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领导组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领导组成员及各抢险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细则。
2、明确并掌握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
3、由培训科、安监站负责组织演练人员的细化培训。
(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4、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瑞平公司张村矿 编制日期:2012年10月13日
矿井地面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目标
张村矿矿主要是以原煤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属高危行业,其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识别。确定的危险目标有:火灾(地面、井下)、水灾(地面、井下)、冒顶、放炮、瓦斯爆炸、机电、运输事故。建矿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因地面火灾而死亡的事故。
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火灾的发生离不开可燃物与点火物品,发生火灾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但人为的因素占有主要的成份。其危险波及的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三、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1、为了控制井上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按吨煤0.5元提取安全投入资金,针对每一危险目标,上齐了各种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其分布遍及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地面各可控范围内的工业厂点。
2、为了控制地面火灾的发生,在安全设备和器材上进行了不小的投入,主要是在地面各各厂点、车间上齐和配备了消防器材。灭火器的数量完全能够满足灭火的需要。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
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办公室、医疗组、保卫科、生产科、安检科、机修车间、通风科、供应科、机电科、煤质科、开掘科。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
长:王有增
史文波
副组长:焦群领
张丰哲
张海峰
宋占国
吴
成员:副总工程师及各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办公室主任有姚闯杰兼任
2、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抢险救灾。
(5)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6)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7)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8)事故信息的上报。
(9)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10)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各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欣
邵建平
(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
(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
五、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各厂区和单位要健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制。
2、矿长和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3、对全矿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4、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5、保持通道畅通,不堆物。
六、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发生地面火灾事故后,立即向矿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同时打“119”电话报警。
2,矿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办公室、医疗分队、保卫科、救护队等救援单位24小时有人值班。
4,难以控制的火灾事故,矿救援指挥中心要立即向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发出求助。
5、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维持秩序。
6、划出警戒范围。
七、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根据火灾发生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工作由消防第一责任者负责执行,发生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具体工作由保卫科负责执行。车队的急救车一天24小时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八、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伤员的急救工作,由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现场的急救;二级是矿医疗分队的救治;三级是市级医院的救治。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医疗队队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主治医生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伤员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职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博、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4,第二级医疗急救组织由矿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伤员如有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放性颅脑损伤等,需立即手术抢救时、若不便转送集团公司医院,应在矿进行抢救,经初步诊断处理后,如无继续救治条件,应做好转送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护准备。
5,第三级医疗组织由公司医院医务人员组成,抢救组由外科、内科、五官科、眼科、放射科、麻醉师、化验技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心电图和脑电图医师随时应诊或作监护,抢救组长由业务院长或外科主任担任,专门负责重伤员的抢救工作。
九、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事故发生后,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事故现场,就近人员应自主保护现场。
2)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
3)没有指挥中心的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现场。
4)经指挥中心的指令,安排有关人员对现场有关的数据进行勘验、记录、保存。
5)保卫部门要做好禁止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
2、现场的处理
1)事故现场的数据勘验、记录、保存完毕后,经指挥中心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现场的处理。
2)由指挥中心安排有关的单位及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
3)处理现场由外向里进行,进行现场处理的人员要互相协调,指定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保证处理现场人员的安全。
4)负责处理现场的人员,要对现场的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汇报。
十、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
矿成立抢险救灾小分三个:第一小分队由安检科组成;第二小分队由办公室及保卫科人员组成;第三小分队由调度室人员组成。同时,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其主要任务:
1)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2、外部保障
张村矿与相邻签定有矿井联合救灾的协议。相邻可依靠力量为朝川矿矿救护队。市政119火警。
1)矿山救护队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矿山救护车 100km/h 辆 1
通讯 程控电话 部 1
灾区电话 部 1
移动电话 部 每人一部
仪器 4h呼吸器 9
2h呼吸器 9
自动苏生器 6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6
装备 氧气充填泵 2
高倍泡沫灭火机 BGP400型 台 1 戓BGP200弄
防爆工具 套 5
液压起重器 台 5
工业冰箱 台 1 配合AHY-6型使用
2)矿山救护队员个人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4h呼吸器 推广使用正压呼吸器 台 1
自救器 压缩氧 台 1
企业消防服装 公安消防服装 套/年 1
战斗服 带反光标志 套/年 1
劳动保护用品 按规定执行 套 1
十一、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对预案的起动条件:
1,有本预案所规定的重、特事故发生的事实。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二、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三、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习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1、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煤矿应急培训的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3、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4、演习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的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张村矿
运输队
事件的道路应急预案
XXXXXX公司
XXXXX签发
实施日期:2015年5月11日 编写日期:2015年5月11日
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
事件的道路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援工作,提高道路运输自然灾害救援保障能力,保障灾害期间车辆和有关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道路运输管理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公司以建设“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为重要指导思想,落实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救援工作,坚持“防、避、抢”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的方针,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理指挥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备不懈的救援指挥体系,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司各部门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防范、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二、定义及事故类型
本预案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洪水、冰冻、霜冻、大雾、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等天气气候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突发事件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灾害。
三、应急预案体系
(一)指挥组织
公司成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的原则,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对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安全科科长
(二)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领导全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有关应急救援的保障工作。负责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预案演练,负责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抢险中人力和物力的调配和落实,负责评估应急救援行动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根据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情况,领导小组组长或指派副组长及其他成员赶赴事件现场指导和协调有关救援工作。
(三)办公室职责
负责自然灾害预防和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对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对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业务基础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运力信息的汇总、分析协调,对突发事件中运力 处置和保障预案实施。
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一)报告内容
1、基本情况。事故及险情发生的单位或车辆牌号(设施名称)、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简要经过。事故及险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车辆毁坏情况;
3、经济估计。事故及险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原因判断。事故及险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控制情况。事故及险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处置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6、相关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问题,如车型、车况、核定人(吨)数、实载人(吨)数、所在线路,或货物名称等;
7、报告联系。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二)报告程序
运输车辆在运输货物过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时,车辆驾驶员员必须立即将有关灾害具体情况报告给公司相关领导,如果是第一现场发现者应同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运输部调度根据事件的大小决定是否报告运输部部长,须报上级的应立即将其有关情况上报至上级领导,运输部部长根据事件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当公司运输部部长接到有关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指令时,也可直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救援。
五、预案启动程序 启动程序 :当车辆在运输所在地政府发出自然灾害预警时,车辆驾驶员必须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科和总经理,由运输部部长发布启动预案的指令。或者当运输部部长接到有关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支援指令时,也可直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救援。公司各应急救援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车辆、装备和维修物资奔赴救助现场进行抢险工作。
我司是一个专业从事货物运输的企业,按照国家自然灾害属地管理原则,当公司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我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由运输部部长决定启动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车辆进行安全处置。
六、应急救援保障(车辆和设备储备)
应急处置队伍:公司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为公司的应急救援人员(共8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应急专业知识的培训。
物资准备:公司指定车辆作为事故抢险使用,随时确保这些车辆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准备部分事故抢险所必须的设备设施。
指挥调度权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长有权指挥、调度各应急抢险人员、车辆和有关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资金保障:公司财务室必须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确保抢险工作中各项费用的支出。
通讯和信息报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判断,各应急人员应保证准确、及时报送信息,以便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七、应急救援措施
(一)内部救援 当车辆在运输途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时,车辆驾驶员或押运人员必须做好自救互救措施,首先应保障人员自身生命安全,其次才保证车辆财产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将车辆和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公司有关领导和人员接到预案启动指令后,应立即根据指挥人员的指示将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设施送到事件现场,对遇害人员和物资进行抢救。同时,在抢险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保护工作,以防扩大事故受害范围和事故损失。遇难或被困车辆必须在自然灾害彻底消除或解决之后,方能正常行驶。
(二)支援政府抢险
当政府需要公司提供事故抢险时,公司应严格按照政府指令将人员和物资运输到指定的地点,并接受事故抢险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
八、应急救助结束
当自然灾害结束时,应急救助工作也基本结束,公司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次救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评。以便对预案进一步修改放完善。
九、预案演练
1 地震灾害的形成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造成强烈的地面振动及形成地面断裂和变形,造成建(构)筑物大量倒塌,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害。地震按照其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天然地震又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世界95%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1.1 震源、震中和震波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为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地震波为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2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确定的,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破坏力越大。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里氏震级”。
地震烈度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大、烈度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小、烈度低。
1.3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灾害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
(2)场地条件。
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等,都能使地震灾害加重。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就可能成为巨大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房屋等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好、抗震性能强,受灾程度就小;反之则大。
(5)地震发生的时间。
发生在夜间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5倍。
(6)地震的防御状况。
地震发生前,做好对地震的防御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灾害损失。
2 地震灾害救援队的能力
地震灾害救援队的能力指参加地震灾害救援的队伍为使发生的地震灾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在出动响应、组织指挥、搜救行动、战勤保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1 地震灾害救援队能力的要素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的整体要求为:装备精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任务。国内发生重大灾害后,在7~12 h到达现场或附近的较大机场,国际一般为24~30 h到达。
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地震救援队称为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联合国关于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能力的表述为:队伍自备10 d行动的给养;12 h一班的搜索与救援行动;具备人工、犬、电子设备三种搜索能力,可对木框架、砖结构、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等四种类型的建筑物进行救援行动。
美国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能力的表述为:队伍设有
医疗、救援、通信、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共5类31个岗位,每个岗位至少2人,可以随时待命;队员受过专门的训练,并经过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认证;队伍在6 h内快速部署行动;在无支援情况下,可独立运作72 h;
2.2 衡量地震灾害救队援能力的标准
(1)反应速度。
指地震救援队对一次灾害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这个“快速反应”不仅在于接到救援任务后的启动阶段,更体现在到达现场后,能够快速行动,投入到每一个“子任务”当中。
(2)突击力。
指救援队伍能够利用各种装备、采取各种方法,完成难度高、任务重的救援使命程度。
(3)机动性。
指地震灾害发生后,救援队根据上级要求转移场地,参加更多的救援任务,即队伍从A地转移到B地的能力。
2.3 影响救援队能力的因素
(1)编成。
一支独立作战的救援队必须编配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总数一般为35~45人。救援队一般由搜索、救援、技术、医疗、保障等模块组成。搜索模块由搜救犬训导员和搜索技术人员(使用探测仪等设备)构成,每支救援队至少配备两条搜救犬,每条搜救犬至少配备两名训导员;救援模块由使用各种破拆、起重等设备对已确定位置的被困者进行施救的人员组成,一般为16~20人,作业时可分两班交替轮换进行;技术模块由结构、有害物质、重型设备与起重、技术与信息、通信等专业的专家组成,每个岗位不少于1人;医疗模块由医疗急救的专业医生和护士组成,一般每个救援队配备急救医生1人、护士2人;保障模块由救援车辆及特种器材维修和饮食等物资保障人员组成,一般不少于2~3人。
(2)指挥。
地震灾害救援行动必须有良好的现场组织与控制,面对混乱的灾害现场,指挥员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现场救援指挥系统,快速视察现场,估计现有的和潜在的危险情况,科学组织,科学预测灾情,严密注视和防范因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水、火、毒、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正确估计实施救援所需要的资源,判断废墟中是否有幸存者并发现危险因素,尽快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重点地段上的搜索与救援。
(3)协调。
救援队到达救援地点后与现场指挥部、当地政府、军警部门以及其他救援单位和社会公众媒体的协调。
(4)搜索。
指寻找被埋压人员并准确判断其位置的过程,为后续的营救行动提供依据;搜索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搜索设备和搜索队员的经验与心理素质。
(5)营救。
指运用起重、支撑、破拆及其他方法将被埋压人员救出废墟的行动。营救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结构的识别、安全的考量、营救装备的熟练使用、营救方法的实施以及营救队员的经验和心理素质。
(6)医疗。
指具有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知识和经验的救援人员采取医疗救护手段,对遇险者进行救助的过程。
(7)保障。
是衡量一支救援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物资保障和技术保障,内容有技术保障、动力保障、照明保障、装备维护和油料、物资供应、大型机械支援、食品与饮用水供应、现场活动记录、卫生设施等。
3 地震灾害救援的程序
3.1 力量调集
按照地震救灾总指挥部及上级的指示,统一调集救援力量,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集结待命或直接进入指定作战区域展开救援行动。
3.2 救援准备
(1)指挥员以及相关人员应参加地震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了解抢险救援方案,掌握灾情状况,领受任务并组织实施。
(2)成立地震抢险救援指挥部,按照确保危、急、险、重和重点部位(区域)的原则,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救援力量部署,提出安全防护及行动要求,展开救援行动。
(3)在地震专家的指导下,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了解和发现余震、建(构)筑物垮塌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和征兆,及时发出警示信号,便于救援人员迅速、安全撤离。
3.3 搜救行动地点的设置
(1)在开展搜救工作之前,必须将搜救区域设为禁区,因为可能会发生二次坍塌、坠物或其他危险情况(如余震等),所以该区域只限搜救队中负责搜索和进行救援工作的人员进入。
(2)建立搜救工作点时,必须首先完成以下设置:一是规划好一条进出道路,以保证人员、工具、装备及其他后勤需求能顺利出入,并对出入口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幸存者或受伤的搜救人员能迅速撤离;二是设立紧急集合区域,这是搜救人员紧急撤退时的集结地;三是设立医疗援助区,这是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四是设立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进食,一旦前方发生险情,可以立即增援或替换;五是设立装备集散区,储存、维修及发放工具和装备。
3.4 生命救助
(1)确定优先搜索救援区域。
地震造成建筑物大
面积坍塌,受到场搜索救援人员数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倒塌场所同时进行搜救,应该合理安排搜救资源。一是根据可支配搜救资源数量和灾区面积及受灾程度划分不同战区;二是战区内根据建筑物倒塌的区域和程度,依据到场救援队数量,按照最可能有幸存者的地区(根据建筑类型来判断)以及潜在幸存人数最多地区(根据受灾建筑的用途判断)给予加强力量、优先安排的原则,划分搜索救援区域,如学校、医院、养老院、高层建筑、复合住宅区和办公楼等,救援队优先开展搜救行动;三是在营救资源不足以同时应付所有搜救机会时,必须迅速决定营救顺序,首先以待救者多的为优先救助区域,其次根据幸存者生还的可能性和耐久能力、搜救难度和所需时间、搜救行动的预计结果(如1人应让位于对2人或多人的救援,对受伤者,以重伤、病患及老弱妇幼者为优先)来确定营救先后顺序,对于受灾程度不同的现场,以险、重地段为优先救助区域。
(2)搜索被埋压幸存者的方法。
一是人工搜索,在受灾区域内部署人工搜索人员,采取听、看、嗅、敲、喊、判、测、询问知情人等方法,直接对坍塌的浅层、空穴或狭小区域进行搜索,寻找幸存者,或使用大功率扬声器或其他喊话设备向被困的幸存者喊话并给予回音信号指示,搜索人员仔细倾听并标示出有声音的区域;二是搜救犬搜索,根据被搜索区域的地形、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后,将搜救犬带入搜索区域进行搜索,当发现有幸存者的区域后,做好标记,并报告指挥部或救援小组,以便采取后续营救行动;三是技术搜索,搜索人员利用音频、视频、雷达等生命探测仪和红外热成像等设备进行搜索,当发现有幸存者的区域后,做好标记,并报告指挥部或救援小组,以便采取后续营救行动。
(3)营救行动。
对已经确定具体位置的被埋压幸存者,迅速组织救人行动,运用各种救人手段,使用破拆、救生、牵引、起重等器材装备,积极营救,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全力抢救被困遇险人员。
(4)现场急救。
在伤亡严重的重灾区域,除布置救援力量外,还要迅速通知医疗急救部门设置现场紧急救护所,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包扎、消毒、急救,重、危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
3.5 排除险情
(1)关闭因地震灾害造成漏水、漏气、漏电等的管道阀门及开关,及时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2)对悬而未落或有塌落迹象的断壁残垣要先清理,防止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3)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可采取中和稀释、堵漏排险、筑堤引流等措施处置,防止引发次生灾害。
3.6 后勤保障
地震灾害救援任务重、难度大、时间长,要及时补给各类防护、搜索、救生、破拆等器材、装备和饮用水、食物、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确保连续作战的需要,对搜救犬也要做好饮食、休整、医疗等保障,使其能够吃好、休息好,一旦受伤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在应急救援保障上坚持综合保障、随机保障、持续保障相结合。
3.7 现场清理
(1)协同地震、公安等部门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器材装备,再次对现场进行探测搜索,确认有无被困遇险人员。
(2)将救出的伤亡人员做好登记,移交给医疗救护机构。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现场,利用稀释驱散、沙土埋压等方法,清除低洼处或地表的残余物质。
(3)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救援结束后,要以队为单位全面、彻底清点人员,检查有无受伤或失踪的人员,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现场总指挥员,做好记录。对参加地震救援时间较长的官兵,归队后要进行全面体检,做好心理干预、疾病防控等工作。
4 搜救行动的持续时间
4.1 正确认识幸存者的存活时间
国际上普遍认为“震后72 h是黄金救援时间”, 这是一个有弹性的时间概念,并非刚性的生命极限,作为“时间就是生命”的注解,它要表达和强调的就是要尽快搜救幸存者,因为在此时段内,被埋压者的心理和生理还能支撑,救活的几率非常大,超过这个时间线,如果没有食物特别是水的补充,被埋压者的心理和生理支撑能力会大大减弱。但在受损或坍塌的建筑物里有蜂巢状空间,被埋压者处在这样的空间中,如果有水,即使没有食品,7 d以后也能生存下来。表1是最近30年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地震幸存者最长时间。
4.2 搜救必须贯彻清理工作始终
震后搜救到一定程度,在完全排查所有空穴之后,
或搜救时间已超过2~3周,根据现场环境和建筑物坍塌情况,要有选择地清理废墟,在清理的同时继续进行搜寻,随时准备抢救幸存者。
5 救援过程中的行动要求
5.1 救援过程中二次伤害的预防
(1)实施救援时,同一地点不要聚集很多救援人员,以免妨碍利用搜索设备和搜索犬搜索。而且人员过多易造成坍塌后相对稳定的结构移位,造成废墟下被困人员二次伤害,甚至危及到生命。另外众多人员在一起,不便于统一行动和指挥。
(2)救援过程中应对被埋压者采取保护措施:一是如果被埋压人员上部有重物的支撑体,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体,同时设法通风、补充盐水、流食;二是在使用破拆工具时,对被救者进行防护,以防止被埋者受伤;三是救人时先确定头部,使伤员的头先外露,迅速清理口、鼻中尘土,逐渐暴露胸腹,不可用利器刨挖,不可拉扯;四是如果被救者已经埋压24 h以上时,要将被救者眼睛进行遮盖,防止光线直接刺伤眼睛;五是要同被埋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鼓励被埋压者,对其受伤的部位要进行止血包扎,其他裸露部位要进行防护;六是如果救援区域有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要给被救者佩带简易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等,防止其继续中毒;七是对受伤的被救者用躯体/肢体固定气囊进行固定,并用硬板担架抬送;八是被埋者脱离废墟时,如果有饥饿性虚脱,要打葡萄糖针剂,或在医生指导下提供流食。
5.2 救援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救援中要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先把容易发现和便于营救的人员救出来。 当同时发现有小孩、老人和青壮年的幸存者被埋压在一处时,按照国际救援的通用经验应先对青壮年进行营救。
(2)搜索被埋压人员时,要尽量保持搜索场所安静,以提高搜索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救援人员清理和挖掘出被埋压者的尸体后,要尽可能对尸体进行消毒,妥善放置指定地点,可举行简短告别仪式(如默哀),以示对罹难者的尊重。
(4)正确选择指挥部和车辆停放的位置,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所有救援人员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佩戴防护装具,特别要注意手、肘、膝部的防护和保护,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操作规程。要以组为单位,不得单独盲目行动。
(6)指挥部应与上级指挥部及气象、地震部门保持联系,以获取最新信息。
(7)要注意防止建(构)筑物二次垮塌和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8)车辆出动时,救援道路要以主干道为主。通过桥梁时,要先查明其结构是否变形,不可贸然通过。
(9)在救援初期和被埋压人员仍有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清理现场。
(10)在地震和建筑专家的指导下,现场安全员要注意观察现场建(构)筑物的变化,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救援人员和指挥部,以预防和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
(1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禁喝不卫生的水,食用不卫生的食品。
(12)对于有二次坍塌危险或有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及爆炸危险的搜救现场,必须事先让所有参与搜救人员明确了解警示信号和撤退流程。
参考文献
[1]周志军,张玉升,王鹏.公安消防部队处置灾难性事故若干问题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6):802-805.
【矿井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推荐阅读: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06-17
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0-04
校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07-04
汛期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11-14
学校防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06-15
冰雪灾害天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24
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0-12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1-12
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案和应急预案10-13
郸城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