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通用11篇)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1

深环〔2000〕102号

(2008年11月19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的环保后续管理,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下简称环保“三同时”)的规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保“三同时”管理指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和主体工程开始设计至正式投产使用前的管理过程。

第三条

凡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电磁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等影响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须执行环保“三同时”管理规定注1。

第四条 凡需实行环保“三同时”管理的项目,分别由本局建设项目管理处、监督管理处、市环境监察支队、固体废物和辐射安全管理处〔以下简称责任处(所)〕负责管理,具体分工如下:

(一)市局建设项目管理处负责重点管理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二)市局监督管理处负责餐饮娱乐业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三)市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负责水源保护区内非重点管理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四)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其它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五)市局建设项目管理处为本局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

(六)固体废物和辐射安全管理处负责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管理。

第二章 工程方案设计、审查

第五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境影响审批批复意见的要求,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设计注2。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评估,经评估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在项目开工前报原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经备案的工程设计方案,不得擅自更改。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的,应当重新备案注3。

第三章 定期申报与检查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从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之日起,定期向本局责任处(所)申报污染治理工程和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除试运转期为每半个月备案一次外,其余均为每月备案一次注4。

第八条 本局对环保“三同时”管理的建设项目实行定期跟踪检查制度,由负责该类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的责任处(所)对建设单位申报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核实,督促其落实有关防治措施,并对有关违反环保“三同时”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九条 跟踪检查采用电话查询和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对治理设施和主体工程尚未开工建设以及已委托环保技术监督的项目可以采用电话查询的方式,对已开工建设而未委托环保技术监督的项目须采用每月定期现场检查的方式。

第十条 跟踪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核实项目的建设地址、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与原申报内容是否相符,水源区的项目还应核实厂房的面积、工人人数等;

(二)了解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的时间,预计投料试产和正式生产的时间;

(三)检查污染处理设施的设计情况,开工建设情况,核实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是否相符,设施的主体、管线、阀门等设置情况是否合理等;

(四)检查施工期间防治污染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检查违反环保“三同时”的其它行为。

第四章 环保技术监督

第十一条 对治理工程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环保批复后15日内委托有资格的环保咨询机构进行环保技术监督。

第十二条 凡进行环保技术监督的项目,由监督单位对其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调试进行技术监督,并提供技术咨询。

第十三条 环保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核对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最终实施的方案与原上报评估、备案的方案有否改动;

(二)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设计的施工图纸施工,包括治理工艺路线、主要设备(设施)的尺寸和型号、主要管道的连接是否与原设计方案相符和符合环保管理的要求;

(三)通过现场调查和核对隐蔽工程施工管理记录,检查排放污染物是否全部引入污染防治设施,有否超越管道的铺设和其它不符合要求的排放方式等;

(四)废水的总排放口是否符合环保管理的要求,是否安装了符合要求的排水流量计,是否适应今后环保监测采样的要求,排放去向是否进入符合规定的排水管网等;

(五)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具备进行调试运行的条件,是否制定了相应的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六)施工中是否落实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批复中要求的各项防治污染措施,周围环境质量是否可以达到要求的标准;

(七)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是否符合环保技术规范。

第十四条 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与工程治理单位出现的技术争议问题,由监督单位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五条 监督单位应当定期向本局汇报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和主体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分别在污染防治设施竣工和调试结束时向本局提交设施竣工和调试核查报告,作为污染防治设施环保验收的必备材料之一。

第五章 竣工检查

第十六条 重点管理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建成,主体工程投入试生产前,向本局申请竣工检查。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申请竣工检查,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竣工检查申请;

(二)环保设计说明书;

(三)竣工工艺流程图,包括全部设备、管线、阀门、计量装置等竣工图;

(四)污染防治设施技术方案和治理工程合同、评估报告书;

(五)工程竣工环保技术监督报告;

(六)每月的定期申报材料。

第十八条 本局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竣工检查申请材料以及本局定期跟踪检查的情况,对符合条件者,组织竣工检查。

第十九条 本局在受理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竣工检查,程序如下注5:

(一)听取建设单位、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施工单位、环保技术监督单位的情况介绍;

(二)现场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和主体工程的建设情况;

(三)询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关情况;

(四)组织讨论;

(五)按合议制度作出检查结论。

第二十条 防治设施竣工检查合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安装等委托有资格的治理单位,方案已经技术评估,并报本局备案;

(二)工程按照环境影响审批批复意见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设计方案的要求建成;

(三)环保技术监督合格;

(四)装有排污计量装置,具备监测采样条件,排污口设置专门标志;

(五)未有不合理短路排污口;

(六)竣工资料和图纸真实、准确;

(七)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须安装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提示或警告标志和建设相关防护设施。

第六章 试运转期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竣工检查合格的项目,由本局发给同意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通知书和《临时排污许可证》注6。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试运转期限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注7。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接到同意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通知书和《临时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投料进行试生产,并确保处理设施同时投入试运行注8。

第七章 验收监测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试运转前,应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格的单位进行验收监测。

第二十五条 试运转的最后30日为验收监测期。

第二十六条 在验收监测期内,建设单位应尽量集中生产定单,保证处理设施能达到或接近满负荷运转,监测采样时的排污流量应达到申报最大水量(以小时计)的75%以上,以验证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保证验收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第二十七条 验收监测采样时应同步记录排污计量情况。

第二十八条 验收监测方式和频率按《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监测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十九条 验收监测结果的达标率必须达到80%以上。对达标率达不到80%或一次监测超标严重的,由本局责令停止试运转,并限期整改,经整改完毕后,重新申请试运转。

第八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条 重点管理项目验收监测结果合格者,由建设单位向本局提出污染防治设施验收申请,申请材料如下:

(一)污染防治设施设计、施工和试运转期概况;

(二)污染防治设施实际处理效果;

(三)污染防治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情况;

(四)监测部门出具的污染防治设施验收监测报告;

(五)各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六)《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验收表》;

(七)工程试运转期环保技术监督报告。

第三十一条 本局在收到重点管理项目的验收申请材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验收检查,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注9:

(一)污染防治设施经负荷试车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要求,验收监测结果达标率达80%以上;

(三)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且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恢复;

(四)污染防治设施能确保正常运转,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五)经培训的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到位,已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六)有完备的试运转操作记录;

(七)工程试运转期环保技术监督合格;

(八)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设施要有环保提示(警告)标志并建设规范的防护设施。

第三十二条 对重点管理项目的防治设施验收合格者,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对不合格者,责令整改,经整改完善后,重新申请本局验收。

第三十三条 其它须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非重点管理项目,在投产前向本局申请验收,申请材料如下:

(一)污染防治设施设计、施工概况;

(二)各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三)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验收表。

第三十四条 本局在收到验收申请材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验收检查,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注10:

(一)污染防治设施经负荷试验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要求;

(三)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恢复;

(四)污染防治设施能正常运转,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五)经培训的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已到位,已建立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六)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设施有环保提示(警告)标志并建设规范的防护设施。

第三十五条 对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的非重点管理项目,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对认为需要的可要求进行验收监测,对监测结果达标率80%以上者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经本局验收,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使用。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注1 此条原文为:第三条凡有污染物排放且达不到排放标准及要求的建设项目,须执行环保“三同时”管理规定。

注2 此条原文为:第五条建设单位必须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前,委托持有《深圳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的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境影响审批批复意见的要求,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设计。

注3 此条原文为: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将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委托有资格的环保咨询机构进行评估,经评估认可并与治理单位签定工程合同后,将设计方案、评估意见书和工程合同报本局备案。

注4 此条原文为: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从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之日起,定期向本局责任处(所)申报污染治理工程和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除试运转期为每半个月申报一次外,其余均为每月申报一次。

注5 此条原文为:本局在受理申请后10天内,进行现场竣工检查,程序如下:

(一)听取建设单位、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施工单位、环保技术监督单位的情况介绍;

(二)现场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和主体工程的建设情况;

(三)询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关情况;

(四)组织讨论;

(五)按合议制度作出检查结论。

注6 此条原文为:第二十一条对竣工检查合格的项目,由本局在3个工作日内发给“试运转通知书”,并确定试运转期限。

注7 此条原文为: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的试运转期限为90天。特殊工程须经报批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50天。

注8 此条原文为: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在接到“试运转通知”后,方可投料进行试生产,并确保处理设施同时投入试运行。

注9 此条原文为:第三十一条本局在收到重点管理项目的验收申请材料后,在15天内组织现场验收检查,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污染防治设施经负荷试车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要求,验收监测结果达标率达80%以上;

(三)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且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恢复;

(四)污染防治设施能确保正常运转,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五)经培训的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到位,已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六)有完备的试运转操作记录;

(七)工程试运转期环保技术监督合格;

(八)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设施要有环保提示(警告)标志并建设规范的防护设施。

注10 此条原文为:第三十四条本局在收到验收申请材料后,在10天内组织现场验收检查,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污染防治设施经负荷试验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二)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要求;

(三)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恢复;

(四)污染防治设施能正常运转,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五)经培训的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已到位,已建立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2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室内环境保护,问卷调查

人的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防治非常重要, 在全社会注意抓好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 更应注意室内环境保护[1]。因此, 为了普及室内环境保护知识,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倡导绿色装修, 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 我学院“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联合深圳市绿色人居协会, 进行了本市居民室内环境保护知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我学院“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2007级学生, 通过第二届中国 (深圳) 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和深圳市2008年科技活动周———节能环保科普知识公益宣传推广活动, 以有奖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分2次针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室内环境知识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有效率为96%。问卷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国家有关室内环境相关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的检测等室内环境保护知识进行了调查。

2结果与讨论

2.1参加问卷调查的深圳市居民的一般情况

图1和图2的调查结果显示, 参加室内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的我市居民的职业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他们当中现居住房入住时间在0.5~<1a的占26.5%。1~<2a的占23.1%, 15a以上的仅占6.1%, 充分显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在市民的现居住房中曾经装修过的占65.9%, 其中63.5%是简单装修。说明本市居民对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有所认识, 意识到了过分盲目装修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2.2深圳市居民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程度

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为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 它们是甲醛、氨、苯及苯系物、氡和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等。甲醛, 来自于各类人造板材、油漆、有机溶剂、黏合剂、化纤地毯、塑料地板等装饰材料中的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甲醛对眼睛、鼻子、喉咙等处的黏膜都有很强的刺激性, 当浓度在0.07mg/m 3时即能嗅到它的臭味;0.3mg/m 3时会引起眼睛刺激, 0.7mg/m 3时咽喉干渴难受。长期接触甲醛, 会引起慢性中毒, 如食欲丧失、头痛、软弱无力、感觉障碍、排汗不规则、心悸、失眠等, 严重的会引起神经炎, 并可诱发癌症[2]。氨来自于室内板材家具及装饰建材, 用尿素作水泥和涂料的防冻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缓慢释地放出氨。氨是无色、腐蚀性的气体, 会对皮肤、呼吸道和眼睛产生刺激, 长期接触可出现胸闷、咽干、咽痛、头痛、头晕、厌食、疲劳等症状, 使味觉嗅觉减退, 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跳和呼吸停止。苯和苯系物, 主要来源于涂料、油漆、稀释剂、香蕉水、各种黏合剂等。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严重的致癌物质。空气中苯浓度达到2%时可使人于5~10min内死亡。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苯而发生慢性中毒, 轻度患者渐感倦怠无力、精神萎靡、易患感冒和并发咽炎, 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或嗜睡, 食欲不振或气短。较重患者有出血倾向如鼻腔、牙龈出血、黏膜和皮下出血, 晚期则出现严重贫血、并发感染或败血症[3]。氡来自于天然石块、建筑砌块、地基土壤、地下水、燃料和室外空气。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 极易进入人体组织, 溶于脂肪。氡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占人一生中所受全部辐射伤害的55%以上, 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在15a以上, 被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重点物质之一, 是除吸烟引起肺癌的第2大因素。TVOC含多种有机物, 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TVOC来源于各种涂料、黏合剂及人造材料, 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影响消化系统, 使人食欲不振、恶心等;以及产生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等[4]。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 市民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室内环境主要污染源中的甲醛、苯、氡分别被国际癌症机构 (IARC 1995) 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质、有毒致癌物、重要致癌物质, 只是略有所知。说明室内环境知识还需要大力宣传, 只有提高市民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知程度, 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室内环境污染对市民的危害。

2.3深圳市居民对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的认知程度

近几年, 国家分别制定了一些室内环境相关标准, 建设部2002年1月1日实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提出了对氡、游离甲醛、苯、氨、TVOC 5项污染物指标的浓度限制[5]。2001年12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10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0-GB18588》强制性国家标准, 标准于2002年1月正式实施, 规定2002年7月1日以后, 市场上不允许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2004年8月1日起, 国家对部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实行3C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 也于2002年11月19日正式发布, 并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6]。

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调查了市民对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的认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 知道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正式实施的市民占调查人数的53.1%, 知道国家颁布的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市民占调查人数的65.8%。说明市民对室内环境标准有所了解, 但是还应该加大对室内环境标准的宣传力度。

市民对于室内环境检测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 知道民用建筑交工前需经室内环境检测, 建筑工程室内有害物质含量指标不符合《规范》规定的不得投入使用的市民占调查人数的62.8%。装修人委托企业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 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 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检测不合格的, 装饰装修企业应当返工, 并由责任人承担相应损失, 知道此规定的市民占调查人数的58.2%。市民认为装修后有必要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的占75.2%, 但是实际上对自己的住房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仅占33.1%。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市民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认识不深刻;另一方面, 对室内空气检测的费用不太了解, 对现行的检测价格接受程度较差。

2.4深圳市居民了解室内环境知识的途径

室内装修污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的宣传贯彻, 加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制, 清除污染室内环境的装饰装修材料, 提高全民防控室内环境污染的意识。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 如图3所示, 市民了解室内环境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报纸和网络, 所以, 我们建议今后还应加大户外公益广告的宣传。

室内环境污染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但是我市居民室内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本市居民的室内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市民参与室内环境检测和室内污染治理的普遍性不足, 制度缺失, 效果不佳。因此, 我们应强化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环保建材、绿色装修等知识, 深刻认识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防治的力度,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绿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广生.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及检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5-6.

[2]江中发, 袁文菊, 张本延.空气中的甲醛污染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3) :276-278.

[3]宋广生.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36-37.

[4]杨宝庭.大庆市居民室内空气中TVOC污染现状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 (8) :76-78.

[5]中国环境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5:1-2.

试谈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在我国确立起来。但是法制建设中的不足仍旧显而易见:立法有待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与规章间协调性不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不适应之处。这些现存的问题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加以修改和完善,主要可以从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细化监管职权、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三大方面加以着手。

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现状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成果

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法制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第一步是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其中提出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接下来到1982年又出台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规定。到了1992年,我国制定的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与之相关的战略和行动方案也陆续出台。

与环境和资源保护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一样,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的构建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以及相关的资源管理的法律主要有:《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农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等。

2.一大批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单项法规相继制定,这其中既有出于实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和法律而出台的实施细则或者条例,又有为应对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新领域和新问题而出台的单项法规。比如《森林法实施细则》、《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

3.在制定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们的环境标准的法律体系。

4.地方性法规建设稳步推进。

5.积极参与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先后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数十项条约以及公约和协定。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立法有待完善

我国《环境保护法》在一些重要领域仍存在立法空白,如生物安全和土壤污染。同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处罚较弱,没有强制性手段,导致违法成本较低,难以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者的作用。在实际的贯彻执行中,又由于一些相关的配套法规的滞后,导致环境资源法律法规在操作上存在较多难点。另外,由于未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跟进,我们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新的保护理念和制度未能及时有效的吸纳。这些都是我们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与规章间协调性不足

当前我国处于同一层次或者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间互相冲突的状况较为普遍,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存在立法之间的不统一,这样就对有效推进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譬如,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如果是由国家制定的则必须执行,要对违反标准者处以罚款甚至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中只规定了超标排污的要缴纳排污费,并且不认为超标排污是违法行为,这就明显与《标准化法》规定的要求相违背了。法律体系内部寻找的不协调严重损害了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与效果。

3.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不相适应

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是在1992年之前制定的,也就是仍然存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样背景之下诞生的法律规定无可避免的带上了计划经济的特征。因而,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我国的环境资源被行政区划分割,这就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之下,就存在多个主体共同行使管理权,再加上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不同,对地方和部门利益加以平衡和限制的机制的缺乏会导致管理失效,乃至最终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

要保证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公民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民众参与到法律体系的维护中来。这既要求对公民环境与资源的保护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又要及时制定一些具体的细则来对公民的这些权利的行使加以保障。

(二)细化监管职权

对于环境与资源保护部门“统一监管”的职权和一些其他行政机关“协同监管”的职权这两个大方面都要加以细化。再者就是建立环境保护相关行政机关的垂直领导的体系,同时加强各行政区域间的有效协调。如此便可减轻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各种争议与分歧。

(三)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为对高能耗、重污染的行业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有效地加以限制,我们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在法制建设中就可以通过提高金融信贷领域的环境标准,提高其市场准入的环境门槛来加以实现。同时,可以调整目前有些过低的资源税,,对环保型的产品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而对于“两高一资”则征收高税收。此外,也可以在调整贸易政策上下功夫,致力于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的状况,有效地平衡贸易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

总之,环境与资源保護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立法方面和协调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与社会市场经济尚有颇多地方不相适应,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的。

【作者单位:辉县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陈孝劲,郝举.环境保护与环境法制建设[J].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09)

[2]杨裕利.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J].21世纪可持续发展之环境保护论文集,2001(04)

[3]张华生.浅谈我国环境与姿源保护法制建设[J].科学时代,2010(03)

[4]何沙,李桂东.透视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制建设[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3)

2018深圳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篇4

项目申报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根据《深圳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结合全市环境保护政策、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及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深圳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资助对象及要求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于深圳市域范围内的污染防治项目及重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资助对象是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其中,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还必须按规定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且没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

(一)资助项目应符合如下要求:

1、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2、项目实施后应能减轻流域或区域污染负荷,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3、项目投资必须由申报单位承担。

4、项目需为新建、在建项目。其中,新建项目指在本 指南发布之日前尚未施工,但具备施工条件的项目;在建项目指在本指南发布之日前已施工,但主体建筑未封顶及主体设备未安装完成,未完成竣工验收且未进行试运行的项目。

5、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属于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二)环保专项资金不支持以下项目: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技术的项目。

2、属于新建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即“三同时”项目),或属于“三同时”配套应建但一直未建的项目。

3、只有政府投资的项目。

4、《管理办法》规定不支持的,或各级财政、环保部门确定的其他不支持项目。

二、资助范围及重点

专项资金资助范围见《管理办法》第九条,本受理符合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项目,其中,资助重点如下:

(一)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治理修复项目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饮用水质安全保障、小流域污水治理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臵项目;土壤保护优先区域、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生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修复项目。

(二)重点流域、区域企业优化升级项目 茅州河流域、东深供水流域等重点流域、区域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自愿实施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企业纳入集中式污染处理工业园区进行的设施改造,企业对污染处理设施及厂区管道进行的规范化改造等。

(三)重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和环境污染应急能力建设项目

重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环境应急监测设备设施、处臵设备和物资的购臵,网格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

(四)获中央、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在本指南发布之日前1年内已获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并明确要求地方配套资助的环境保护项目。

三、资助方式及额度

(一)资助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补助资助方式。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已获得开展本项目的有关依据或者批复文件;

2、实施后应当有利于减少流域或者区域污染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3、已按规定开展前期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备施工条件或者正在建设,且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二)资助额度

申请补助的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该项目核定投资总额的40%。环保专项资金对列为资助重点类别的项目,无偿补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00万元,贷款贴息一般不超过300万元。确有需要超过以上额度的项目,市人居环境委按程序对该项目审查后会同市财政委报市政府单项审批。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项目应当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一)项目申请表(水印版);

(二)项目可研报告(设计方案)及其评估意见;

(三)环评及其批复;

(四)用地证明;

(五)资金落实证明;

(六)建设进展材料;

(七)诚信承诺书;

(八)项目申请表填报的其他材料。

项目单位对申请专项资金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五、申报材料装订和报送要求

(一)申报材料按“

四、申报材料”的顺序装订。

(二)《可研报告(或设计方案)》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可研报告(或设计方案)评估意见》需由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出具。《可研报告(或设计方案)》的编制和 评估与申报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3年。

(三)《诚信承诺函》要求申报单位承诺项目如存在重复申报、虚假申报等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问题,一经查实,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自行全额退还资助款项,不自行全额退款的,将申请法律强制执行。

(四)表内各项要求全部填写,不得留有空白,若没有该项内容,则填“无”。《申请表》中“申请资助方式和金额”一栏无偿补助、贷款贴息二者选一,不得同时申请。基本信息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中的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名称、项目总投资、申请资金等相关内容应一致,有关技术、工艺、规模等内容应表述一致,并能反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五)所有申报材料按A4纸张尺寸双面印制并装订成一册,要求装订整齐、结实耐用。申报单位还应同时填写和提交网上申报资料,网上申报内容应与纸质材料内容一致。

(六)申报项目在市人居环境委网站上填写网上申报后,装订成册的申报材料应于规定时间内报送到市政府行政办事大厅窗口(市民中心B区)。

六、项目审核流程

(一)市人居环境委对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在20个工作日内回复理由。

(二)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由市人居环境委委托第三 方对项目组织进行实地考察,经考察合格的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出具专家评审报告。

(三)对通过专家评审后的拟资助项目,市人居环境委咨询其他部门意见。

(四)拟资助项目先由市人居环境委集体讨论通过后对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报送至市财政委复核,然后由市人居环境委与市财政委联合将拟资助项目提交市政府审批,并按审批结果会同市财政委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五)接受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事业单位,需按照《管理办法》要求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合同,进入专项资金使用程序。

(六)接受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事业单位,需按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及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资金使用的后续监督管理、按要求接受审计及按时完成绩效评估等工作。

附件:

1、深圳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表(工程项目)

2、深圳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表(监管能力项目)

3、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4、申请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5

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标杆城区龙华街道创建深圳市环境优美街道工作巡礼

改革开放以来,龙华街道在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打造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现代化花园式新城区.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特区经济 PKU英文刊名:SPECIAL ZONE ECONOMY年,卷(期):2007224(9)分类号:关键词: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6

一、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000年,我局充分发挥规划先行作用,依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海口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两个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加强环境影响审批 预防为主几年来,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和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进行审批管理,把好环保关,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对新、扩、改项目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力争作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特别是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我们加大了环评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预防和控制源头污染的这一有效手段,使环评工作不仅要参与综合决策,而且从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的角度来分析评判问题。三年多来,共进行环评审批712个。同时强化“三同时”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切实保证新建项目投产后稳定达标,控制和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管理中,体现在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址关”。新建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二是把好“审批关”。申报项目须按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三是把好“验收关”。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三、探索有效管理方式 科学审批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中,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和实际,按国家、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规,坚持以下七条原则进行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取得一定的效果。(1)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2)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海口市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环境功能区划要求;(3)建设项目应当采用物耗能耗小、无废少废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行“清洁生产”;(4)对环境有污染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排放标准;(5)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省、市地方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做到“以新带老”、“总量不增”;(6)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增产不增污”;(7)项目建设受影响区域尤其是敏感保护目标,必须满足按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建设项目,我们均不批准其环境影响报告。

四、结合实际 抓重点从2001年开始,我们结合海口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染所占比例较大,环境投诉大都因此而来,所以我们把它列为环境管理的重点,加大对生活污染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管理力度。着重抓好饮食业、娱乐业和建筑业等易产生生活污染的项目的审批工作。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特别是对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二是加强对长流新区,特别是西海岸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如对贵族游艇会、黄金海岸居住小区等沿海岸线建设项目,要求其必须修建污水处理站,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时要求其按规定补种50米宽防护林。

五、结合环保执法 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2001年,我们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部署,先后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和中小型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在这两次执法检查活动中查处了一批违反环保法律的违法案件。其中海南锦艺达木制品有限公司的木制品加工厂等建设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两项制度,擅自在港澳工业区投资建设木制品加工厂,并投入生产。该加工厂在锯木和板材砂光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和砂光粉尘及油漆车间喷油作业时产生大量油漆粉沫、挥发性的苯剂等化学助溶剂,严重污染周围环境。该厂环保设施未建成即投产试车,严重违反了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我们在现场检查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态度鲜明地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并专文上报市政府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该企业痛下决心,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由于我们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真正成为控制新污染、控制新生态破坏的第一关。

六、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在巩固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继续认真推行“三制”,建立完善各项审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简化程序,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二)规范管理 简化程序我们首先进一步优化审批,增强审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专家会审制度。其次,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工作遇到问题,简化程序,养活中间层次和加强监控等方法,消除执行和反馈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使审批作业、审批管理更加规范。如制定“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其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实施。第三,加强协调与合作,杜绝推诿扯皮以及遇事谁都不管或谁都要管的情况。加强与各局部门之间联系,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对未报先建项目的查处。

(三)政务公开 阳光作业我们除在市规划局设立窗口服务外,还按照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为方便企业和市民群众,我们编制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工作时限、承办机关和联系方式以及审批结果在公示栏和局域网进行公开。同时还制定《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与审批规定》。

(四)强化服务意识三年来,我们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如海南锦艺达木制品加工厂补办审批手续。在研究该加工厂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问题时,为了使该企业采取最先进技术,同时节约资金,我们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为其出谋献策;另一方面,与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和琼山市环保局联系,我们亲自带领该企业的领导到琼山市某家木制品加工厂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达到既要扶持企业发展经济,又要防治污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环境目的。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监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简称“验收监测”, 下同) 是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 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在整个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 验收监测结果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其他领域的项目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作为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切实担负起环境保护监测和调查的任务和责任, 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全方位开展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1 验收监测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是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把之前的“规定”变更为“办法”意味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把环境保护验收从工业污染型向非工业污染型拓展, 从以往的单个建设项目不断向区域性建设项目拓展, 从有组织排放污染物向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拓展, 从常规污染物监测因子向特定污染物监测因子发展。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也更加注重全过程覆盖, 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试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被纳入到了环境保护的管理范畴之内, 更加注重建设项目保护的“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无论是生产工艺、产物环节还是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测试, 以及检查、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质量乃至企业的环境管理都被纳入评价范围。因此,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应包括环评报告书 (表) 的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污染物的排放水平、环保措施和设施的落实情况、公众意见调查等, 而最后的成果是一份完整的和全面监测报告, 能体现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技术材料。

2 验收监测常见的问题

验收监测中经常会遇到项目工程变更、与环评批复内容不符、出现异常值以及工况负荷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具体来说:

2.1 工程变更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因资金、技术等原因对工程进行了部分变更, 这就需要从地理位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以及环保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其变更情况[1], 如果项目工程出现迁址、生产工艺改变、设施停建或缓建等重大内容变更, 则需要重新报批。

2.2 遗漏或疏忽环评内容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监测和调查时, 往往会在现场踏勘中遗漏或疏忽重要的建设项目评价内容。

2.3 出现异常值

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 一些新的设备仪器往往运行还处于磨合期或者员工操作不熟练, 常常会导致在验收监测过程中测得数据出现了异常值现象。

2.4 工况负荷达不到要求

在监测验收时, 一些项目的生产工况条件达不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 使得工况负荷难以满足验收监测要求, 直接导致环评的文本数据与验收时监测的数据出现较大差距, 不能准确反映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实际情况。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验收监测的工作量大、任务重, 这就需要做好验收监测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人员的安排、点位布设及验收监测方案编写等方面;做好验收工况的调查、样品的采集以及环境管理检查等现场工作;做好样品交接与分析、数据处理、验收报告的编制等内容[2]。针对验收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3.1 重新报批工程内容或说明变更情况

当建设项目出现重大变更情况时, 需要获得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的批准, 建设单位需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如果没有发生重大变更,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均应给予批复, 但有时由于市场变化过快, 可能未及时完成项目的审批, 验收监测部门可向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说明情况。

3.2 做好补充监测和评价

对于建设项目中一些遗漏的重要监测内容, 则需要对其遗漏的部分做好重新监测工作, 并及时做出补充评价。

3.3 查明数据异常原因并解决

当监测时出现数据异常时, 应及时查明是否是实验室分析、监测点位以及周围其他情况导致等原因后, 对所取得的异常数据采取剔除, 并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客观评价, 及时解决监测数据异常问题。

3.4 根据实际工况条件监测

当生产能力和负荷无法在短时期内调整达到75%以上时, 应分析其原因, 可采取分阶段进行验收监测[3], 并要求环境监察部门现场监察, 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公正和权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骆虹, 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22 (5) :67-69.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环境保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保护环境“预防为主”方针的关键性工作,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对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形势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都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作出了明确要求,奠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随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各项环保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陆续发布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体制不断健全,建设项目管理业务在内容、范围、程序、手段等方面不断趋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在全国建设项目管理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得到了全面贯彻, 因项目建设和运营引发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的信息化基础网络,制定了一整套数据元及代码集、数据交换、业务流程等标准规范,并建设了覆盖国家、省两级的减排应用支撑平台、综合数据库平台、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一整套支持应用系统快速开发、整合、数据传输与共享的基础信息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覆盖国家、省、地市、区县四级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各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各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国家领导指示精神,大力开展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强环保”的作用。各省厅(局)不同程度地建设了各类信息系统,并积极探索3S、移动互联、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先进技术,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能力,这为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为理顺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建设项目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建立覆盖横向的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涵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报审批、技术评估、“三同时”监督检查、试生产、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等环节,覆盖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评估机构、环评机构、建设单位、环境监理单位等。每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了不同的部门机构,分门别类配置职能负责进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各环节工作,实行对口专业化管理。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各环节工作之间时间间隔较长,涉及部门较多,一个项目从立项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到竣工验收审批可能要3-5 年,后续监管工作更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性工作,负责竣工验收审批的管理部门无法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时的工作情况,后续监管管理部门无法了解项目前期管理的情况,这造成了同级部门间管理上的“信息孤岛”。

为了能及时地掌握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准确地追溯和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需要在项目各阶段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增加各种分析手段、多种展现手段,

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项目情况,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及时监控各种违规行为。通过深化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加强全过程信息化支撑服务

建设,实现“后项目审批阶段”对项目建设单位从设计、土建施工、试生产、环境监理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为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提升

相关单位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管理的参考依据,为相关技术支持单位提供业务参考依据,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申报参

考依据。

(二)建立覆盖纵向的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工作”,该规定明确规定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的建设项目范围和需承担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权责,但同时也造成了化整为零、拆分报批、越权审批等现象的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对循环经济的理念理解不深,为发展经济,在建设中不管项目有无污染,能产生经济效益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领导出面干预,限期办理相关手续等违法现象;有的环保部门甚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厂址选择明显错误的项目也予以审批;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推给審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使环评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依法行政,树立法律制度权威,加强上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下级的监督管理,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化体系,实现上下联动、互相监督。通过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完善上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下级审批项目的日常检查、随时抽查的管理制度,降低下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执政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为上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下级管理情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

结语: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为根本目的。通过建立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资源体系、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体系、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分析体系、覆盖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控制新增污染源,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党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2010年02期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篇9

验收监测前建设单位需提供资料清单

1、提交验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环境影响评价表》;

2、提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验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环境影响评价表》的审批意见;

3、验收工程的注册时间、资金数额、实际投资额、竣工时间、试生产时间、正式生产时间等资料;

4、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以及环保设施情况对比表(环评、初步设计、实际建设、实际投资),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对比表(环评、初步设计、实际建设);

5、提请验收工程的环保设施清单及运行情况自检报告〔包括企业的环保投资总额(包括绿化、污水管道等)、各项环保设施实际投资额、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及各构筑物的名称和功能、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单位及施工时间、竣工时间(试运转时间、正式运转时间)、环保设施的运转费用核算〕;

6、提请验收工程的平面图(标明主要污染源位置,排水管网及厂界等);

7、主要污染源情况(包括:①废气:烟囱数量、各烟囱高度、出入口直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有无打孔、孔位等;②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循环水利用率、废水排向等;③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污水排向;④固体废物:名称及来源、排放量、综合利用情况;⑤噪声:主要噪声源名称等);

8、建设单位环保机构的设置与建立的环保规章制度;

9、设计中,厂区绿化要求及实施情况;

64--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审批行政行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和《苏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工作遵循公开、规范、高效的原则。公开审批内容、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和审批结果。

第三条开发建设环境管理职能处室负责日常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审批、试生产、竣工验收等申请的受理工作,统一由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负责办理,同时向受理的申请相对人承诺办理时限。

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禁办项目、报批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可直接退还申请相对人,并告知其理由。

第四条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由“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小组”集体审查。审查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建设项目管理的副局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处(室)和受行政执法委托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由相对人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承担,职务人员不得对相对人进行行政干预或者变相指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

第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实行管理信息联网,建立市环境保护局与各市、区环境保护局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第七条申请相对人办理立项意见,应当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地理位置图。

申请相对人要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提交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包括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登记表、地理位置图、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图、总平面布置图,同时提交中介机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意见。

第八条申请相对人要求审批新增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必须同时提交经市或县级市环保部门批准的《排放污染物总量指标申请表》。如项目建成后废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其他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项目,需提供接纳废水排水管理部门或接纳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单位的证明。

第九条建设项目申请试生产的,申请相对人应当提交试生产(运转)申请及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的自查材料。

第十条建设项目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申请相对人应当提交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或申请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登记表、登记卡以及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于建设项目试生产期满后5日内,向审批职能处室移交环境监察报告。

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的环境监察报告。

第十一条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受理申请资料2个工作日内后,移交办理审批的职能处室,由处室负责人确定承办人对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需补充资料的,承办人应及时通知申请相对人提交,或者现场调查、勘验。审查后,承办人应当提出并起草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非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意见,经审批职能处室负责人审核后、由分管副局长签发。

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意见,由审批职能处室负责人审核后,提交“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小组”审查决定,仍不能作出审查决定的,提交局长会议讨论决定。重大项目审批意见由局长或委托分管局长签发。

第十三条审查涉及新增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审批职能处室应当征求排污总量控制管理处室、自然保护职能处室的意见后提出审批意见;审查涉及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的建设项目,审批职能处室应当会自然保护职能处室共同提出审批意见。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工作日,下同)内签发审批意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分别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15日、10日内签发审批意见。

试生产(运转)报告由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决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申请表、登记卡分别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15日、7日内签发意见。

因其他原因,需延长审批期限的,审批职能处室应当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填报延期审批表,经分管局长同意后,书面告知申请相对人。

第十五条审批职能处室项目承办人应当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将签发的审

批意见移交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并抄送有关处和环境监察或固体废物管理机构。

窗口工作人员按照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规定,将当日收到的审批结果公示。第十六条审批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载明同意或者否定的具体意见和理由,并告知申请相对人。

作出否定意见的,必须按照《苏州市环境保护行政否定报备制度》的规定,填写《行政否定报告备案表》,并在作出否定意见后5日内向申请相对人送达《行政否决通知书》。

第十七条审批职能处室负责组织环境监察或固体废物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和建设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等单位,对竣工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现场检查验收。

除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外,其他轻污染或基本无污染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简化竣工现场验收程序。

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由审批职能处室在验收后5日内,将验收报告副本移送有关处室,纳入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审批行为,根据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的有关制度追究相关职能机构及其负责人和承办人的行政责任;造成后果,需要本局承担行政或赔偿责任的,分管审批的副局长、职能机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11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6.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55-0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公路建设的总里程也在不断增长。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中的位置也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下面,就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公路建设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如何进行路域环境保护3方面做一简单阐述。

1 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必然会影响到环境,大致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施工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下列环境问题:①选线不当,将破坏沿线森林资源、水土保持和水环境;②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③公路施工会产生噪声、粉尘等影响环境;④公路通车营运,车辆会对沿线造成污染。

2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如果一条公路设计和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能够严格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划》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就能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完毕后,综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3)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4)路面工程对路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5)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特殊作用。

(6)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3 如何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

3.1 勘察设计阶段

进行公路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时,应重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总体方案应针对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经济、可靠。

3.2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单位列出环境保护措施,并将环保条款纳入合同文件。

3.3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3.3.1 生态环保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3.2 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 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護。

3.3.3 大气污染防护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 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方便生产,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3.3.4 水污染防治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4 工程验收阶段

(1)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

(2)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

3.5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3.5.1 交通噪声防治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3.5.2 大气污染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5.3 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随着全国交通“十一五”规划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强环保法规教育与宣传,提高公路建设者的环保意识,使我国的公路环保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简介:高静,女,1980年10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助理工程师。

Discuss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llowly

Gao Jing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ountry develops under vigorously the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environment,articl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which produces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own viewpoint.

上一篇:蚕桑业工作总结下一篇:[PK赛]关于坚持的作文:第一次钢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