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人民政府国资委
关键词:政府,国资国企,改革重组,角色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控股投资和运营公司,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综合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正确认识政府在国资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其维持秩序、创造条件、政策扶持等作用,是顺利推进改革重组的前提条件。
一、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本质上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是国有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而自发自愿实施的一种经营战略的自主行为。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会考虑从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或股权融资,通过实施并购重组或资产置换,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或资产存量的扩张。从资本形态来看,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是一种同资本市场融资、国有企业规模化经营、资本化运营相联系的纯经济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纯粹是国有企业自主自发的经济行为,而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只有国有企业自身有这方面的客观需要,即并购重组都是出于双方自觉、自发的意愿,同时又具备并购重组运作的现实可行性,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才会顺利推进。许多国有企业正是通过产权转让、资产整合或产权置换,优化了国有资产配置和布局,扩大了企业规模,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急剧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因此,国有企业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推进自身改革、实施资产重组,纯粹由政府来推动难以达到改革重组的预期效果。
由企业自主决定,服从于出资人的理性,合并的成本、合并后的公司运作,从而资本运作效果也只能由出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决策的权利、责任和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因而这种合并重组行为是富有成效的。在过去的国有资产重组中,由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制度尚未受到重视并加以确立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政府主管部门既行使财产权,又行使行政权如市场秩序的维护,往往出现政府部门行政性包办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具体事宜,以行政行为代替市场的评价筛选。政府部门的行政评价并不能完全弥合市场的要求,存在明确的缺陷,因为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判断问题的立场、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因为如此,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存在着简单地以强带弱、“拉郎配”的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多数的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是一种纯粹的政府行为,都是在政府的组织和行政干预下强力推动的。例如,国家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减负扭亏的问题,对策之一是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国有企业增资减债,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造血能力。增加的资金,除了国家计划安排冲销银行呆坏准备金外,就是增发股票或债券。同时,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许多优惠条件的同时,还要求优势企业帮助劣势企业扭亏,也就是将大量的优良资产注入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困难企业,帮助其解困增效。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受总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乐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存而非发展。让这些经营困难、产品没有销路、效益下滑的国有企业减负解困、到证券市场融资,无疑是将国有企业过去“吃”银行转变为“吃”社会,即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必然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和社会效用的损失。
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中,明显的政府救市行为还表现在“拉郎配”。对于个别的国有企业,政府可以搞“拉郎配”,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政府不可能有那样大的能耐和实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目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如果国有资产布局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国有资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资产运营效率没有提高,市场份额和收益并没有增加。通过关联交易取得效益并不是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方向,应不应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更进一步说,靠关联交易,即非市场化的不等价交易实现扭亏,甚至实现盈利,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二、政府直接参与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结果
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序幕的拉开,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了改革重组的实施方案。政府部门出台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实施方案,强力推动改革重组的步伐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直接参与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政府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目标可能会出现偏差。以非经济目标代替经济目标,过于强调“优帮劣、强扶弱”的减负解困行为,通过劫富济贫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或通过行政撮合“拉郎配”的方式组建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等,强制性地把劣势企业和亏损企业的人员、负债都压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身上,表面上国有企业资产增加了,规模扩张了,但实际上导致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其次,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会受到条块分割体制的制约。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制约,政府推动的国资国企改革重组难以超越部门、行业和地区的范围,也难以超越所有制的界限,要素重组、资产整合的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大多数行业在授权改制后,更是出现单一的行业内部大规模并购重组的趋势,大型国有企业重组部门化、内部化、垄断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并没有达到国资国企业改革重组预期的目的。
第三,政府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由于缺乏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国有企业不愿意、也无力承担由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尤其是自我收缩或扩张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如果不是处于市场第一线的国有企业的自觉自发自愿行为,而是纯粹由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强力推动,就很可能出现借改革重组之机增加改革重组成本的情况。从一定意义上说,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在体制上的障碍,是整个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没有完全到位的伴生物,也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只要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任务没有完成,改革重组的动力源泉和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资国修正改革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效益。
三、政府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转轨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顺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完全脱离政府的行政范围,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来推动,是不现实的。但政府也不能对此大包大揽,利用其出资者的身份强制性地搞所谓的“拉郎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质量不高,运行效率低下,形成内耗。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也不可能一竿子插到底,即使是在搞所谓的“拉郎配”之后,国有企业还得靠自己的力量,整合内部资源,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资本运营效率。
政府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中,应该发挥维持秩序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国有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使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某一市场环境中,某产品的生产供应被某一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则会出现垄断利润,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和社会成本的增加。对此,政府应该制订《反垄断法》来规范国有企业的市场行为,以维持市场的一定竞争度。通过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资产整合、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为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投资运营的主体,需要成立专业化的国有控股投资和运营公司,让它们主要从事资本经营、资本运作和股权融资。政府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上。与国有企业的其他股东不同,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之一,只对其投资的国有资本部分承担有限责任,履行相应的出资人职责。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完成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任务,主要借助资本市场、依靠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机构,培育、改造和规范资本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并购破产机制,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形成比现行的道义与行政管理更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成本,还能够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运行。
另外,在经济转轨转型时期,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的行政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是要把政府行为与国有企业行为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使行政色彩逐渐淡出,代之以国有企业的自主自发行为在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中占据主导地位。具体地说,目前政府担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决策人的角色,应交予专业化的国有控股投资和运营公司来承担,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运作也应实现市场化。同时,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国有企业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国家按投入国有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承担国有资产监管责任,对国有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国有企业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既不能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活动,也不能直接参与或干预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国有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也同样如此。政府的主要职能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整合,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控模式和考评体系,通过推进分类定责、分类监管、分类考核,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力,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和自我约束力。
参考文献
[1]胡兴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4(10).
[2]李曙光:法治框架下的国资国企改革[J].新华月报,2013(2).
[3]余菁:"十三五"期间国资国企改革展望[J].求是学刊,2015(6).
所谓国有资产“有进有退”,其意义是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有进有退。只有实现了这个转换,才会有所谓政府职能的转换,但是在“进”与“退”过程中,什么是战略性行业?什么是竞争性行业?什么行业该进?什么行业该退?应该由谁说了算呢?
经营性国有资产并非越多越好
既有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只注重了如何使现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没有把它真正当成全民或国家所拥有的一笔财产和资源来重新配置。尽管从企业管理角度,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但从国有资产所有者角度,从国家角度,就要思考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到底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使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不是要使经营性国有资产永远无限地增长下去,经营性国有资产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全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根据情况的需要而不断地加以调整。
国有资产监管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对于现在业已存在的国有资产,要做到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要把国有资产当作一种全民财富进行积累和价值储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新配置;三,要通过国有资产的买卖、处置和使用方式的改变,补充公共建设资金和社保支出,推进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深入,最终可能会将越来越多的国有资产转化到非经营性资产的用途上来,在全社会的范围内逐步缩小国有资产中经营性资产所占的比重。因此,将转卖和重新配置等职能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国有资产在不同形态间的转卖,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消失,它只是由实物形态转化成现金形态。如果把收回的资金投入到公用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就从经营性资产形态转化成了非经营性资产形态;如果企业卖给了私人,那只是企业私有化了,但国有资产并没有私有化,因为卖企业的资金已收回去了。当然,收多收少、有没有流失是另外的问题了,这涉及国有资产的定价问题。
由人大而不是政府行使国资所有权
如何逐步实现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国有经营性资产向非经营性资产的转化?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处置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而不能由政府来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原因有二:一方面,政府系列的官员不全是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的,因此由政府监管国有资产容易导致与全民利益的脱节;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所有权是一种财产权利(property rights),而不是行政权力(administrative powers),财产权利主要由民商法来规定,而行政权力主要由宪法和行政法来规定。如果让政府机构行使国有财产权,则极可能使国有财产权的行使具有某种行政强制性质,在市场交易中容易损害另一主体的利益。
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最大弊病是只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全民利益的最大化。
从全民利益最大化和政府职能转换出发,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应是四层次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次是全民与全国人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层次是全国人大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三层次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第四层次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占用国有资产的基层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从逻辑上讲,既然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人大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最高权力机构,因此应由人大来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但是由于人大是会议体机构,不可能直接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对此可以考虑在人大常委会内设立一个专门的国有资产委员会,作为代表全民利益的、超越行政部门和集团利益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处置最高机构。
比如,决定当年国有资产利润有多少需上缴国库,多少需返还企业做发展资金;在下一年度中把多少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出售,以补充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或投入社保基金,以用于社会安定等等。不过,国有资产处置的最终决策要提交人大表决,要让全体代表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知情。
有立法者和规则制定者,就要有法律和规则的执行者,人大需要委托一个专门机构来执行国有资产的法律和规则,这个专门机构可姑且称之为国有资产监管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既不同于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委员会,也与目前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所不同。它应是人大派出的事业性单位,由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委员会负责监督,由国务院代管,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实施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使经营性国有资产得到增值,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时,它还要对国有资产转型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不能依靠行政权力。为了彻底割断行政权力对企业国有资产(即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场运作的渗透,必须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具有直接经营国有资产的权利。同时,要从有效监管的角度合理设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
可以考虑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内部建立审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国有企业董事局等专门机构,其人员组成应主要是经济、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并且本着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从社会上选拔。这种设置可以淡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中的行政指令色彩。
实际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直接经营国有资产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部分股东权利授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完全按照商法和市场原则来经营国有资产,其目的是实现监管和经营的分开。
需要强调的是,授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权利不是所有权,所授予的权利主要是投融资权、一定的资产处置权和资产收益使用权、选择经营者权。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基础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国有资产实体占用企业之间则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形成国有资产所有权行使的第四层委托——代理关系,这是一种完全的控股或参股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非一定是国有独资公司,而要逐步向产权多元化方向发展,即可以越来越多地发展为国有控股公司。通过产权多元化,可以借助其他资产所有权对利润追求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有资产经营中所有者动力不足和国有资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过去的单一产权体制,由于管理体制复杂,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层层衰减,所以必须借助参股和控股中他人资产的逐利动机,搭别人的便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目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内的国有资产仅是部分经营性资产,不包括经营性资产中的金融资产,更不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和由资源新转化过来的资产。这种体制显然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形态转化和重新配置,不利于将要开展的统一的国有资产预算工作,不利于降低国有资产的监管成本和协调成本,最终不利于实现全民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国有资产监管的范围要涵盖所有类型的国有资产,即除了目前已经纳入监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外,还要包括金融类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由资源新转化过来的资产,甚至全部国有资源。
清算国有资产的糊涂账
现在国有资产在很多方面是一笔糊涂账,在涉及国有资产出售、重新配置和收益分配的决策时,缺乏一个平衡表的依据。比如,国有资产出售的价格是多少?出售的收益是多少?采取什么方式出售的?出售的收益用作了什么用途?经常是不清楚的。为什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引人注意?为什么人们对国有资产形态的转化产生怨气?就是因为这其中确实有问题。
如果将来出售值钱的国有企业时,没有人对这种资产转化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话,那就仍是一笔糊涂账;反过来说,如果国有资产仍是一笔糊涂账,则监督和管理就成为一句空话。如此下去,社会矛盾将会尖锐和激化。因此,编制统一的国有资产预算势在必行。
既然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那么全体人民对此应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国有资产预算无疑是全体人民实现这种知情权的重要渠道,通过国有资产预算,人民可以通过其代表在人大上表达自己的意见。
由于人民利益的多元化,国有资产预算编制的目的绝非为增值而增值,而是监督国有资产是否真正为民所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现有的和正在发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通过预算的编制,监督其配置到最有价值的领域,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二是通过预算的编制,保护属于国民的这笔财富,防止因无效或低效使用、非法转移、不平等交易而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监督国有资产的买卖和处置方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市场规则,是否有益于人民福祉的提高。
国有资产预算编制的格式和程序,要由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委员会组织人大代表、有关专家和部门讨论后,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必须定期就国有资产预算执行情况向人大进行汇报,由人大代表对预算报告进行审议,以此把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状况的审查提高到由全国人大进行审查的高度。
国有资产预算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每年年初做出,预算范围包括所有国有资产,但可以分类编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总结、国有资产总量和构成、本年内国有资产如何运作、目标存量是多少、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什么等。
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尤其要关注其收益分配和处置情况;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尤其要关注其利用是否符合全民利益,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社会目标。全国人大通过对国有资产预算进行审议,以审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国有资产法律和规则的履行情况。
另外,从理论上说,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各种收入(如股息收入、出售收入和溢价收入等),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即上缴国家财政,通过国家财政来满足全民的整体利益。而现实是,这些收入基本上是不进财政的,而是纳入资本账户,这进一步说明了编制国有资产预算的必要性。通过国有资产预算,可以为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委员会的分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过需要指出,尽管国有资产所有权收入不进财政,但它的性质仍是国家财政收入,而不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盈利所得。相应的,用于再投资的国有资产所有权收入,也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方面。
(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明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有资产的三种形态
一是经营性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产业资产。其中金融资产除了金融企业的资本金外,还包括现金资产;
二是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用于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保基金、福利基金等社会资产尽管不属于国有资产,但它们可能要由部分国有资产转化而来,因此会同国有资产发生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关于印发《省属国有企业经理层
工作规则指引》的通知
甘国资发改革〔2016〕52号
各省属企业:
为贯彻落实《省属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我省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省政府国资委配套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经理层工作规则指引》。现印发你们,请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企业经理层工作规则。
省政府国资委 2016年4月20日
省属国有企业经理层工作规则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经理层的运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公司章程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公司总经理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工作,接受董事会的监督、检查、管理和监事会的监督。
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等本规则涉及的有关人员。
第二章 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责任与义务
第四条 总经理对公司和董事会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维护出资人和公司利益,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董事会决议和要求,完成其、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公司经营计划,承担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条 总经理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能力,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协调各种内外关系和统揽全局的能力;
(三)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管理或经济工作经历,精通本行,熟悉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四)诚信勤勉,廉洁奉公,民主公道;
(五)年富力强,有较强的使命感和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
第六条 总经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并承担下列责任:
(一)维护公司企业法人财产权,确保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正确处理所有者、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
(二)严格遵守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不得变更董事会决议,不得越权行使职责;
(三)组织公司各方面的力量,实施董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各项生产经营经济指标,推进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完成;
(四)注重分析研究市场信息,组织研究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五)组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公司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六)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
(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好消防工作,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八)对公司经营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九)对公司违法经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十)对超越董事会授权范围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条 总经理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董事会报告工作,接受董事会的评价、考核、奖惩;
(二)根据董事会或监事会的要求,向董事会或监事会提供信息或资料,确保公司运营对董事会、监事会的透明度;
(三)对提供给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责任,对来自于公司外部的信息的可靠性应提出明确评估意见。
第八条 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地与董事会、董事沟通,积极回答董事会、董事的咨询、质询。
第九条 总经理向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拟订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合同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应当听取工会及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总经理产生及职权
第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兼任公司总经理,任何股东无权直接委派或聘任公司总经理。第十一条 总经理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按照领导人员管理权限考察、推荐,董事会决定聘任。总经理可由董事兼任,聘任期每届3年,获连续受聘可以连任。
公司设副总经理若干名,由总经理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提名,按照领导人员管理权限考察、推荐,董事会决定聘任。
第十二条 解聘公司总经理,必须有董事会决议,并由董事会提前一个月向总经理本人提出解聘的理由。
第十三条 总经理因故辞职,必须提前1个月向董事会递交辞职报告,经董事会同意后方可离任。
第十四条 解聘总经理或总经理因故辞职离任前,董事会应对其任期内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第十五条 董事会在合同期内解聘总经理,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每届任期为3年,可连聘连任。
第十七条 总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二)拟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项目方案;
(三)拟订公司生产经营计划、财务预决算方案,拟订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四)拟订公司改革、重组方案,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方案,重大融资和风险管控方案;
(五)拟订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六)拟订公司员工工资方案和奖惩方案,用工计划方案;
(七)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八)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九)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
(十)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
(十一)根据董事会审定的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和财务预决算方案,在董事会授权的额度内,决定公司贷款事项;
(十二)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决定其对控股公司担保事项;
(十三)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决定公司法人财产的处置和固定资产的购置;
(十四)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审批公司财务支出款项。根据董事会决定,对公司大额款项的调度与财务总监行使联签权;
(十五)根据董事会授权,代表公司签署各种合同和协议;签发日常行政、业务等文件;
(十六)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非由董事兼任的总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但是董事会讨论该总经理的薪酬待遇和奖惩聘用等个人事项时除外。对董事会决议有要求复议一次的权利;(注释: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在章程中制订符合公司实际要求的经理的职权和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 副总经理主要职权:
(一)副总经理受总经理委托分管部门的工作,对总经理负责并在职责范围内签发有关的业务文件;
(二)总经理不能履行职权时,副总经理受总经理委托代行总经理职权。
第四章 总经理办公会议
第十九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的任务是:研究贯彻执行董事会和党委会议决议,部署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决定总经理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会议由总经理召集和主持,总经理因特殊情况不能主持会议的,可以指定一名副总经理主持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参加,总经理视需要决定公司有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根据需要也可通知有关其控股的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董事长可出席总经理办公会议,了解有关工作落实情况并指导工作。
第二十一条 总经理决定事项,涉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及职工群众民主管理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一)组织实施董事会和党委会议的决议和工作部署;
(二)落实董事会、监事会提出需要加以改进和纠正的问题;
(三)拟订重大合同的签订、执行和变更方案;
(四)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五)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六)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
(七)拟订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八)拟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九)拟订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方案,拟订公司风险评估报告;
(十)拟订公司内部的改革、重组方案;
(十一)拟订公司的收入分配方案;
(十二)拟订公司的重大融资计划和担保方案;
(十三)拟订公司的并购、资产处置方案;
(十四)根据董事会决定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和预算,批准计划内投资支出和预算内费用支出;
(十五)根据董事会授权的限额,批准公司投资、融资、资产处置、工程建设合同签订、执行、变更、概(预)算调整、招投标、对外捐赠或赞助等事项;
(十六)研究公司各部门提请审议的其他事项;(十七)研究提请董事会审议的相关议案;
(十八)其他需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研究的事项。第二十三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及时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
(一)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二)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提议,并经总经理同意时;
(三)有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立即决定时;
(四)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第二十四条 总经理办公会的组织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一般情况下,应在会议召开两天前,通知出席和列席会议人员,如有材料同时送达。
第二十五条 出席总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应事先召集有关部门对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的议题进行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可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应向会议作出说明。
第二十六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会议决议,并以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发布。
第二十七条 公司办公室负责总经理办公会议记录,并起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的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二十八条 总经理办公会议决议由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根据分工,负责组织落实。
第二十九条 公司办公室对总经理办公会议决议有关事项进行督办。
第五章 报告制度
第三十条 总经理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内容应包括:
(一)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
(二)董事会对总经理授权事项的执行情况;
(三)公司计划实施情况和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公司重大合同签订和执行情况;
(五)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和进展情况(包括境外投资项目和进展情况);
(六)公司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七)董事会要求报告或者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总经理负责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等及时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报告董事会、集团公司和国家有关部门、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并报告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等情况。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本细则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三十三条 各省属企业应按照本规则指引,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经理层工作规则。
局
关于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
银发〔2017〕104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各银监局、外汇分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现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方案要求,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7年4月25日
附件
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应收账款是小微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于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手段,是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有关要求,推动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外汇局决定共同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服务机构扩大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规模,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商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渠道不断丰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应收账款融资参与方提供便捷的注册、信息上传、确认与反馈等服务,在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参与应收账款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资金提供方和小微企业等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及成员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参与确认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供应链核心企业范围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应收账款融资长效机制。
(三)企业商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商业信用信息采集渠道不断拓宽,手段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应收账款债务人及时还款约束机制,恶意拖欠账款行为明显减少。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宣传推广活动。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牵头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融资宣传推广活动,向小微企业普及应收账款融资知识,加大对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对应付账款较多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型零售企业的宣传培训工作,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意识,以增强供应链粘度,扩大应收账款融资知晓度。动员更多的小微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主体注册为平台用户,打通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融资的“入口”,在线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完善平台对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方便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平台上及时确认账款。
(二)支持政府采购供应商依法依规开展融资。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推动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开展政府采购项下融资业务提供便利,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中小企业在签署政府采购合同前明确融资需求,在签署合同时注明收款账号等融资信息。地方政府要督促政府采购部门及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依法公开政府采购合同等信息,确保相关信息真实、公开、有效。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服务时,要及时通过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核对合同信息等方式确认合同真实性,原则上不得要求供应商提供担保。
(三)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经信)、商务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平台,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督促企业按时履约,及时支付应付款项,带头营造守法诚信社会氛围。逐步实行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名单制,重点将本地区应付账款较多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纳入名单管理。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开展反向保理融资业务,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形成规模业务模式和示范效应,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四)优化金融机构等资金提供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
金融机构等资金提供方要积极回应企业通过平台推送的融资需求信息,在做好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基础上,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和授信额度;加强贷后管理和企业现金流监管,通过平台确定回款路径,及时锁定债务人到期付款现金流。完善应收账款融资规章制度,优化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改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风险评估机制。商业保理公司要专注于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等综合服务。
(五)推进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
人民银行要推动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登记公示制度,开展面向金融机构、商业保理公司等应收账款融资主体的登记和查询服务。金融机构、商业保理公司等资金提供方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发布)相关规定办理应收账款质押查询、登记。支持应收账款融资主体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办理保理项下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转让登记、资产证券化项下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类基础资产转让登记、资产转让交易项下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类资产转让登记,避免权利冲突,防范交易风险。
(六)优化企业商业信用环境。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平台每月报送债务人的付款信息,丰富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应收账款债务人及时还款约束机制,规范应收账款履约行为,推动优化社会整体商业信用环境。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信用保险机构参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协助确认应收账款真实性,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人民银行逐步向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非银行融资机构开放征信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支持和系统保障。
人民银行要加强信贷指导,结合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对积极参加应收账款融资的核心企业,通过支持其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降低核心企业资金成本。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要加强平台服务功能建设,准确、及时推送上线企业相关信息,提高使用便捷性,确保上传信息仅在参与机构之间定向传送,保护上线企业商业秘密和信息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定期监测。
关于2010全市向上争资立项工作情况的通报
(2011年1月8日)
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争资立项工作力度,积极汇报衔接,全力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全市争资立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2010全市向上争资立项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中、省资金投资总量减少的情况下,2010年全市共争取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21.89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亿元,增长18.5%。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5.36亿元,交通建设3.59亿元,水利建设3.50亿元,能源设施建设1.1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0.66亿元,工业发展0.07亿元,农业发展0.43亿元,林业建设0.76亿元,节能环保2.8亿元,民生和社会发展1.83亿元,公共服务0.62亿元,以奖代投、以工代贩等其他专项1.17亿元。
二、存在问题
2010年,全市向上争资立项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对争资立项工作认识不充分,启动不迅速,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二是县市区进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争取资金最多与最少的县市区相差2亿元以上,落后单位仍有潜力可挖。三是项目前期工作欠扎实,信息掌握不够超前。四是与上级发改及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不够,信息渠道不畅,影响了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
三、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把争资立项
工作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树立“大投入大发展,小投入小发展,不投入没发展”的意识,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我市市情的最佳结合点,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不懈地抓好资金争取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投资政策的研究。2011年,中央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3826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吃透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积极努力争取,全面实现争资立项工作的新突破。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开发包装储备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自主创新、优势产业、优质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节能环保、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民生保障等重点,精心谋划、筛选储备
一批战略性强、有规模、上档次、后劲足、竞争力强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程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达到申报要求。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漳州市行政复议听证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政综〔2010〕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漳州市行政复议听证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予颁布,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八月二日
漳州市行政复议听证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复议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漳州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组织行政复议听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复议听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依照本办法组织并听取当事人就案件所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程序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的活动。
行政复议机构具体负责行政复议听证工作。
第四条 行政复议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组织听证:
(一)涉及人数众多或群体利益的;
(二)对事实认定或适用依据存在重大争议的;
(三)社会影响较大的;
(四)可能影响申请人重大权益的;
(五)涉外或涉及港澳台的;
(六)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他需要组织听证的。
第五条 行政复议听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方式进行。
第六条 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参加人包括下列人员:
(一)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
(二)听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三)其他听证参加人。
听证当事人是指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其他听证参加人是指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等有关人员。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记录员由行政复议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听证员可以由行政复议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也可以由行政复议机构邀请有关专家或其他部门人员担任。
听证主持人与听证员组成听证合议组织,人数为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负责组织和主持行政复议听证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组织和主持听证会;
(三)决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参加听证会;
(四)询问听证参加人;
(五)决定听证会的中止;
(六)维护听证会纪律,对违反听证会纪律的人员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退出;
(七)其他由主持人行使的职责。
听证员具体职责:
(一)协助主持人组织听证;
(二)询问听证当事人或相关听证参加人;
(三)听证会结束后发表对案件具体处理意见。
记录员负责听证前的准备工作,并认真如实地制作听证笔录。
第九条 听证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听证公正审查的,有权申请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回避。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听证公正审查的,应当自行回避。
本条前两款规定,同时适用于记录员和其它听证参加人。
第十条 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行政复议机构负责人决定;听证主持人由行政复议机构负责人担任的,其回避由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人员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一条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应当参加听证会并接受调查、询问。听证当事人提出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不参加听证会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调查核实,并征求当事人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的意见。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在工作期间参加听证会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其提供便利并视其为履行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 一方听证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参加听证的,或者未经允许中途退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十三条 听证当事人在听证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或者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回避;
(二)听证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经主持人批准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听证;
(三)查阅相关材料;
(四)在听证过程中陈述案件事实和理由;
(五)就案件争议焦点进行质证、辩论;
(六)核对听证笔录;
(七)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 听证当事人在听证过程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时参加听证;
(二)如实回答有关询问;
(三)未经主持人批准不得中途退出听证会;
(四)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十五条 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后,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由行政复议机构在五日内决定是否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行政复议机构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当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在举行听证七日前向申请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同时抄送其他听证参加人。
第十七条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的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五)听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六)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 听证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代理权限。
听证当事人要求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相关人员的姓名、职业、住址以及申请参加听证的理由,是否批准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九条 行政复议听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记录员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及到场情况;
(二)记录员宣读听证纪律;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案由和听证员、记录员名单,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四)记录员宣布听证会开始;
(五)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请求、陈述理由,并举证;
(六)行政复议被申请人陈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举证;
(七)行政复议第三人参加听证的,由第三人陈述自己观点,并举证;
(八)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对证据进行质证;
(九)听证主持人对需要查明的问题向相关人员询问;
(十)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
(十一)当事人最后陈述;
(十二)听证主持人征询是否同意按规定进行调解或者自行和解;
(十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听证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在听证笔录上签字。
第二十条 听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其它听证参加人应当遵守以下听证纪律:
(一)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随便发言、提问;
(二)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拍照;
(三)不得鼓掌、喧哗、吵闹或者有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活动;
(四)听证时不随意走动或离场;
(五)听证时禁止吸烟,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六)陈述事实、答辩问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文明礼貌,不得有攻击性语言;
(七)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违反听证纪律的,由听证主持人劝告制止;不听劝告的,给予训诫;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出听证。
第二十一条 证人作证时,听证主持人应当核对证人身份,并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证人未经允许不得旁听听证会。
两名以上证人到会作证的,应当分别作证,需要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证人应当如实作证,接受有关询问。证人到会后,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针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向证人发问。
证人作证后,听证主持人应当询问其他当事人对证言有无异议。
听证当事人经主持人允许可以向证人发问。
第二十三条 经听证主持人允许,鉴定人、勘验人可以到会说明情况,接受询问。
对于到会的鉴定人、勘验人,听证主持人应当核对其身份以及与当事人及案件的关系,并告知鉴定人、勘验人如实说明情况的法定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可以决定中止听证,并向各有关当事人发送《行政复议听证中止通知书》:
(一)当事人因正当事由不能参加听证的;
(二)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当场决定不需要回避的除外;
(三)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四)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五)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听证当事人因正当事由不能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会召开三日前向行政复议机构提出,并提交证明正当事由存在的证据,是否中止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中止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可以决定恢复听证,并书面通知听证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记入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并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签名:
(一)听证事项及听证内容;
(二)听证参加人的姓名、职务、职业或名称、住址;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申请人主张的复议请求和陈述的观点及依据;
(五)被申请人陈述的的观点及依据;
(六)双方质证、辩论的内容;
(七)其他行政复议案件相关人员的发言;
(八)听证主持人认为需要载明的其他事项。
听证笔录经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或者补正后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记录员记明情况附卷。
第二十六条 听证笔录及听证认定的事实应当作为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构举行行政复议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行政复议听证所需经费、场所和设施由行政复议机关保障。
【郴州市人民政府国资委】推荐阅读:
郴州市亚星学校调查10-20
郴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文件06-23
郴州规划06-01
郴州土地整理规划10-31
湖南省郴州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10-20
衢州市人民政府文件12-15
关于参观州市人民工作总结09-11
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10-31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1-20
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