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共8篇)
2021新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一)
一、学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教师培训、校本研究、课题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2、巩固已有校本研究的成果,拓宽校本研究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结合我校实际工作,全面协调、相互配合,稳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4、不断完善科研网络,营造科研氛围,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
二、2016年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自觉性尚需提高。
一些教师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束缚,轻视理论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参与科研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并导致科研能力不高。
2、对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科研指导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缓慢。
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和科研室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科研指导,科研骨干队伍缺少典型人物和模范带头人物。
3、课题研究成效单薄,课题组开展的一些活动缺少理论框架。
这是目前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现在仍有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而轻视科研成果的推广、轻视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三、2021年工作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整合教学实践、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效能,踏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课堂教学竞赛为载体,建设一支教学理念新、科研意识浓、业务能力强的“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队伍。
2、充分发挥课题组和教研组职能,结合“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提高教育科研实效,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逐步完善教育科研网络。
3、加强课题研究,科学确立“十二五”课题,力求结合实际解决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4、积极开展教育信息交流和咨询活动,力争有经验论文、实验报告等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奖。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①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及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中心“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工作要求及学校相关工作制度,鼓励教师树立信心,发扬勇于攀登的精神,积极参与构建高效课堂工作。
②加强与市教科所和教育集团教研室的交流和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课改、科研方法,改进和完善我校教育科研工作。
③着力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为中心拉动教师的学习。
④加快科研骨干的培训步伐。为了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每位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学案、导案,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或总结)。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骨干教师带动群体教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2、完善科研网络,营造群体科研氛围。
2021年我校科研工作的着力点是紧扣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让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确定自己在科研中的适当位置。形成以科研室、教务处为主导,教研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以我校最新确立的 “十二五”课题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组织全校科研工作,发挥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创新开展。
4、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
①继续完善和落实科研规章制度。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制度,以制度促工作。进一步明确各课题实验过程的要求,尽量使课题研究科学化、制度化。
②配合校本研究,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课题的立项之年,我校将结合实际科学确立“十二五”课题项目,确定中心课题和重点课题,切实将课题研究工作与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③重视已有课题研究成果和成效的推广工作。
每一项课题研究都倾注着实验人员的心血,课题结题之后我们要重视课题研究成果和成效在今后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
④切实深入开展《小学生拓展阅读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拓展阅读方法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通化市重点科研课题《拓展阅读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一直把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已经开展了经典诵读汇报会、读书汇报会等各项活动,2011年我校将继续创新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努力以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带动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
5、以课堂教学竞赛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
两年来,在通化市教育局和兴华教育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教育中心《“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方案》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确保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持续深入开展,2011年,我校将按照教育中心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竞赛,以课堂教学竞赛为载体,全面深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
①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课堂教学竞赛方案和考核细则。
根据教育中心课堂教学竞赛方案和考核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堂教学竞赛方案和考核细则。坚持公平、公正执行各项考核细则,坚持长期、精细、高效的考核和反馈。
②抓常规考核,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精细化和高效率。
认真落实各项配套制度,例如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保障制度等,保证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各考核组成员坚持走进课堂,组织、监督、研究如何开展构建高效课堂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教学部门主任、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通过日检查、日反馈,周通报教学情况,月教学总结反馈会等形式随时使课堂处于可控状态,把常规考核结果计入课堂教学竞赛总成绩,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精细化和高效率,使每位教师及时明确自身教学行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提高。
③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按照教育中心对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新要求,制定新的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每位参与听课的领导、老师都按照新标准对课堂进行评价,并把此评价作为考核构建高效课堂年级教师课堂教学竞赛采分的依据之一。发挥教研活动优势,经常性组织教研课、示范课、课堂教学评比课、骨干教师引路课、学案或导学案设计评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交流等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认真落实集体备课评价机制,继续全面推行集体模式教学研究,进一步使教师明确集体备课和研究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极端重要作用,集体备课组要明确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教师在集体备课和研究时必须充分发表教学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使其迅速成长、成熟,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每次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都要求大家珍惜机会、互相学习,让全体教师在个人反思中提升,在同伴互助中发展,在专业引领中完善自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把教学研究工作当作中心工作,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探索,不断研究,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通过日常听课和教研活动发现在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并及时进行加分、奖励。各项考核成绩及时汇总、反馈,以利于广大教师积极向他人学习,修改自身不足,全力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③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专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中心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构建高效课堂案例研究、学校构建高效课堂配套措施、教育中心和学校课堂教学竞赛方案和细则等。引领广大教师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能把握工作重点根据自身教学实际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行动中研究、改进、提高,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求和鼓励教师写学习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通过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鼓励教师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力争有论文、案例、反思等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奖。
④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和使用力度,树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教师典型。
各年级组及外语学科尽量配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使其在集体备课、学案编制、导案设计、教学评价、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骨干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力争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安排骨干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检查反馈,听取其对于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于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学校要及时评选出来并通过市、教育中心和学校各级宣传网络,对典型人物的典型作法进行宣传,形成舆论氛围。
⑤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平等沟通、交流、合作,教师真正成为合作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初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力争使学生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习主动,能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课堂行为规范,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展示语言逐渐流畅、清楚、声音洪亮,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三是自信程度提高,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敢于发表个人独立见解。四是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增强。把是否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竞赛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经竞赛考核领导小组考核评估后计入课堂教学竞赛总成绩。
⑥宣传到位,促进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中心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整体要求,积极开展讨论,取得共识。二利用家长会和一切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力争使家长配合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三是利用通过通化市、教育中心和学校各级宣传网络,对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成果及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宣传,力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同时,要建立校内外交流平台,通过学校网站,设立交流网页,师生交流、教师间交流、家长与学校教师交流等,及时发布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新成果和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调整和改进我们自身的工作,以促进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
1、教师自学:
①学科课程标准 ②教材 ③学校课堂教学竞赛要求、细则
2、教师学案、导案设计。
三月:
1、教师培训:
①学校课堂教学竞赛要求、细则 ②学案、导案设计培训
2、十二五课题选题。
3、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四月:
1、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2、导案设计评比。
3、课题研究工作。
五月:
1、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2、案例分析交流
3、课题研究工作。
六月:
1、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2、骨干教师示范课
3、课题研究工作。
4、教学反思交流会
七月:
1、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2、及时上报有关资料,整理资料归档。
2021新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区进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先导作用,以“十一五”课题研究实施管理为重点,加强科研室规范化建设,以校本培训为结合点,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创新我校教育科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做好 “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科研课题的研究质量。
2、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加强科研培训工作,以点带面、创设科研气氛,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契机,继续系统的进行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3、狠抓科研制度的落实,规范科研管理工作。
5、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健全科研管理档案。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科研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教师自学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同时学校定期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2)组织教师进行科研培训、科研讲座,同时组织教师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鼓励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深层次思考。
(4)充分利用教育科研信息网,组织教师学习。
2、积极开展课题课教研活动,围绕课题开展“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研究行为化,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
3、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管理。
(1)实行学年组课题式集体备课。引导教师在问题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
(2)及时组织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组织教师对现有课题进行整理,对部分课题做好结题工作。
(3).开通教师科研论坛,结合我校十一五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交流,促进课题的顺利实施
4、建立科研骨干培养机制,继续培养校级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工作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科研课题组例会。
四月份:
1、学校开展第三届 “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
2、科研培训
3、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
4、课题小组召开课题研究会。
五月份:
1、第三届“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表彰大会
2、科研小组例会。
4、调整课题研究的方案。
六月份:
1、科研培训。
2、科研材料整理。
3、科研小组例会
4、课题研究交流会
七月份:
科研工作总结。
课题材料搜集整理。
2021新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研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要求,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开拓教研思路,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强化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目标
1、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2、做好申报德育方面的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工作。3、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加强科研培训工作,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课题的认同度以及参与率。
4、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健全科研管理档案。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5、继续进行“教科研积极分子”和“教科研标兵”的评比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科研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进行科研培训、科研讲座;同时组织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学科的教研活动。
3、鼓励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深层次思考。
4、建立科研骨干培养机制,继续培养校级科研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5、充分利用天河部落,积极参与各学科的网络学习和研讨。
(二)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管理
本学期坚持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教科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目前,我校有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州市第15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在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以及思品市级子课题,还有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综合实践5个在研区级小课题,以及新立项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以及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本学期将拓宽思路,基于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努力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并积极申报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进一步拓宽科研课题的内容和途径。
1、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健全科研管理档案,对部分小课题做好结题工作。对新立项的课题做好开题的工作。
2、开通立项课题组群博客,及时把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博客,对过程资料进行电子化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讨、学习交流。
(三)提炼科研成果,深化优质科研工作
鼓励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及时进行评比、交流,认真帮助及热情鼓励教师向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投稿,加大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整理汇编教师的各类获奖论文、案例,结合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评奖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校级预选赛,把好质量关,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
深化优质科研工作,整理和提炼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__文化资源的研究”课题成果,积极申报市教学成果奖。
(四)奖励鼓动,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品位和层次,本学期我校继续施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研究的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方案或实施计划、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课题研究成果资料等都可以申报获奖,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继续实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活动”,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做好上学期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统计工作
4、申报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德育课题申报工作。
十月份
1、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2、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4、做好数学小课题:“分数的简便运算练习设计”的结题工作。
5、做好广州市科研统计工作。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组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十二月份
1、在研课题组正常开展实验研究。
2、检查和落实各在研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一月份
1、组织有条件结题的小课题做好结题的工作。
2.各课题组总结、交流、收集、整理材料。
3、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4、“教科研积极分子”和“教科研标兵”的评比统计。
1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
1 . 1体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体育科学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研究过程中,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体育领域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其特点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于体育运动的人或群体。
1 . 2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
教学是科研的起点和基础,科研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师在探索体育创新实践活动过程应努力转变角色,将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研究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体育教师不应该只是别人科研成果的消费者,完成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工作后,更应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和撰写科研论文。
2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2 . 1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高被学校边缘化
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未改变,很多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生升学率作为评价领导和老师教学政绩的唯一标杆,受此影响,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相比,体育学科被学校列为副科,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较少。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也就不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学校将体育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置于边缘位置,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空间受限,削弱了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科研素质的积极性。
2 . 2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价值感倦怠, 缺乏提升科研能力的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体育教师热衷于教学工作,教学课时虽然有所减少,但工作量依然没有减轻。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竞争机制的实施,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紧张、担忧,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在压力的作用下,许多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意义、价值以及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
2 . 3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内容与方法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工作,他们还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职责。这就决定了要满足体育教学新课改的需要和适应新课改对体育教师优化目标的要求,必须有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但当前政府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很少有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岗位的特殊性, 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这成为影响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的一个“瓶颈”。
2 . 4科研培养体制有弊端, 自身科研能力较弱
师范院校在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体育教育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很多高校对体育师范生培养手段缺乏创新性,虽然一直以来提倡科研创新性,但对体育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仍然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高校对体育本科生科研培养仅通过一门课来解决,毕业论文的设计仅仅“走过场”,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细则要求;而很多地方的继续教育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科研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虽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想法,但因自身科研能力的局限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
3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3 . 1重视学校在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的作用
3.1.1端正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工作价值
学校要破除根据学科在学生升学考试中所占比例多少的标准来判断其价值的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活物质待遇、工资水平,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价值,让体育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削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体现其职业价值。同时鼓励和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与学术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3.1.2努力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校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时应该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角出发,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突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转变评价的价值观念,确立在新课程推进中促进自我价值实现的教师评价制度。
3.1.3建立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优化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教师素质优化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点的激励机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在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体育教师职务晋升、出国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用先进典型鼓舞和激励体育教师,推动体育教师科研的建设。
3 . 2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自我优化的动力
新课改对培养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一个要求要积极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科研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分解与组合,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扬长补短、成果推广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等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就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优化目标,不断地创新,主动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增强终身学习的紧迫感。
3 . 3创新理念, 有针对性的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
3.3.1更新培训理念以提高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的理念是教师培训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关系到教师培训是否符合教育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水平。更新培训理念,应全面及时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利用有效的载体手段,从理念方法和文化知识等多个角度出发,坚持发展的思路分析问题和开展培训工作,促进体育教师培训水平的提高,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3.3.2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以加强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模式和方法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培训工作的关键,其模式和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要积极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多渠道、多途径、可选择的方法和内容。根据培训要求, 遵循培训规律,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考虑培训内容,采用教研与培训部门一体化的模式,将教研与培训的力量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3 . 4完善体育教师科研素质培训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素质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创新提供了土壤,健全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培训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优质高效、模式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有利于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全面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
4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能力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升青少年一代的体质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但通过现状分析可知,自推行新课改以来,目前对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要求还略显不足,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虽然师范生及教师通过培训,整体科研能力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教授、一线教师投入到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去,促使中小学体育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新课改要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要:现代教育发展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体育科学化进程提供必要的学术、理论支撑。文章从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影响现状的因素,探析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问题,提出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展望。
关键词 学术水平 生存心态 教师生存心态
一、小学教师是否需要科研能力
教师科研能力影响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校本课程的推行,更是给我们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只有三者(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完整地体现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三者的整合需要教师的深入理解与课程的“二次开发”。这都取决于教师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拿出一流的学术作品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但我们知道,具备杰出科研能力的小学教师在现今学校中很少存在,尤其是农村小学。因为那不仅仅意味着各类资源的外部支持,更是外部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心引导”两者之间的函数。也就是说,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充足的外部资源提供和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而后者更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关注、发展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需要改善教师外部生存环境,更需要促进教师科研能力自我发展的觉醒。
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入职初期的学术课程设计。通过在入职培训中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抑或邀请科研型教师传授成功经验。第二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研究,也就是在科研活动中去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例如小学教师普遍参加课外补习活动,这一现象可以形成研究问题:为何这类现象屡禁不止?小学教师可以从社会环境、文化、教师待遇甚至是教师权利等方面去思考和研究。第三类,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活动,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来提升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共识。首先,小学教师需要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课程改革进行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更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其次,现有的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外部制度或环境,而对于“内心引导”的研究和探索比较缺乏。即使个别研究者提出对课程进行反思性研究,例如张世明认为,走向“科研型教师”需要“每天都盘点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问自己:今天我做了哪些?做得怎样?还可以怎样做?还能怎样做?”[1]但这种现实性教学反思的思考忽略了教师的反思方向和程度是由过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育经历决定的,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效果和程度会有所不同。只有深入分析教师科研能力核心组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那如何分析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核心组成要素?呢在本研究中,我们借助了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任何一种科研状态或者科研能力的现状都是一种“生存心态”。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生存心态”的概念、机构以及如何根据“生存心态”的结构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最后,我们认为只有注意教师“生存心态”结构的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生存心态”:概念与结构
布迪厄被称为“近40年来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当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2]。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生存心态”乃最核心的概念。虽说布氏没有在其著作中对“生存心态”的概念下明确定义,但透过其著作我们可以知道,“生存心态”在布氏的理论中“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既是静态的内化心理、精神和情感结构,又是行动中实际发生外化作用的精神力量”。所以“生存心态”一方面是在个人或集体意识中内化了特定的历史结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内化了历史结构的经验又反作用于个体的现实实践。这样“‘生存心态成了人的社会行为、生存方式、生活风尚(style devie)、行为规则、策略等实际表现及其精神方面的总根源”[3]。
可以看出,“生存心态”的形成不仅是特定场域中历史实践的产物,更在主体现时以及未来的行动中产生影响并不断得到修改。因此,我们认为,布迪厄“生存心态”概念具有“历史实践”、“场域”和“内心引导”三要素,这三者的互动构成布迪厄理论体系中的“生存心态”概念。故而,我们认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教师的“生存心态”。
首先,小学教师的“历史实践”。布迪厄认为“生存心态涉及某种历史的、和个人历史相连的,以及属于思想发生模型的东西”[3]。个人或者群体“生存心态”作为历史的结果,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累积形成。同时,“生存心态”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性,因为作为历史结果的“生存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凸显其作用,因此,“人们不但得以可能同以往的历史重新连接和来往,而且,也使人们有可能将历史本身拉回现实,并推给未来”[4]。这意味着“生存心态”在表现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复制历史经验,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经验和现实逻辑的结果。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历史性表现在过往的受教育经历、教育教学经验等都构成“生存心态”的一部分。
其次,小学教师生活中的“场域”。一般意义上,“场”指涉特定的物理空间,而在布迪厄认为,在一个特定的“场域”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的权利位置关系,是作用者实践并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是说,“场是由作用者组成的,也是属于作用者的一个空间。因此,场和作用者是相对的且可以互换的。这就表明,任何社会团体,例如社会阶级、种族组织等,都既是它所存在的场中的作用者,也是属于该团体中的各个成员的一个场”[4]。小学教师生活中的场域一般包括所在的城市、社区、学校、教研组以及家庭等。在不同的场域会有不同的关系系统,认识场域的差异性和场域内关系的差异是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后,小学教师科研生活中的“内心引导”。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生存心态”的形成是一系列经验创造性地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但对进行生产与再生产经验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具有“性向”的。“性向是以词语表达的感情和判断,是评估和把握的艺术。”[4]也就是说,这是主体选择时“内心引导”的结果。因为经验的选择,一方面涉及到选择的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选择的坐标,也就是个体在选择时的“性向”。这样才能理解主体行动的意义。教育是一项价值活动,是良心事业。自然科学研究可以做到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然而,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来说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性。“内心的引导”体现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三、小学教师“生存心态”结构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生存心态”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知道,“生存心态”不仅是存在于主体内心深处的“内心引导”,而且它是主体在历史实践中累积并不断地被重新建构的经验结构。这样,“生存心态”要素中的“历史实践”、“场域”以及“内心引导”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就非常清晰。对“生存心态”三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了解,是我们分析教师“生存心态”构成要素的有益参照。
对小学教师而言,“生存心态”的形成关涉教师科研历程中的“历史实践”、教师科研发展需要的“场域”以及教师科研发展的“内心引导”。小学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这三者呈现的是相互联系并存在于“生存心态”发展的统一体中。这对我们分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生存心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生存心态”发展呈现的结构影响着教师科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生存心态”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存在于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中。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生存心态”的结构以及对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历史实践”经验与科研能力。“历史实践”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的历史来源。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需要观照其过往历史体验累积经验的影响。历史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来源。因此,被纳入教师生命结构中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教师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教师在学生阶段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学生阶段对任课教师或者对其有影响教师的记忆、在教师任职阶段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等。
同时,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的“历史实践”呈现是开放的。教师科研能力发展中,教师历史经验的积累不仅是科研发展的历史来源,而且历史经验会根据现实的情况作出必要的改变,改变并发展教师的经验结构。教师在现时的教育生活中根据需要对以往经验进行适当的吸收、改变,以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被纳入教师生命结构中的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改变并发展了教师的经验结构。总之,“历史实践”作为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源对教师科研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合理的利用以往历史经验中的合理因素,更需要根据现状或者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经验结构进行修改和发展。
其次,教师生存“场域”与科研能力。“场域”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特定空间。根据布迪厄的理论,“生存心态”的形成是主体与特定“场域”在互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教师“生存心态”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作用的“场域”不仅指的是特定的社会背景,更指的是教师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影响教师经验形成的关系网络。简单来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不仅受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更受教师工作、生活场域(这里主要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学校和社区)以及教师在场域中的关系网络的影响。这些要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场域”中的结构,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期实现自身学术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的“内心引导”。“内心引导”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之源。教师“生存心态”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经验的积累与发展,而这又必然产生选择过程中的意义问题。因为,经验的选择并不是偶然,是经过“内心引导”而做出意义判断的结果。正如韦伯指出的“社会行动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指向性,‘可以指向他人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预期的;第二,行动者赋予行动主观意义”[5]。这里,指出的是行动选择中的第二点。
另外,现代社会呈现的总体特征也促使教师“生存心态”形成中必然需要意义指引。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彻底启蒙的时代,工具理性成了窒息时代精神的元凶,“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6]。这样,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怎样去理解启蒙带来的后果,启蒙让人思考的方式趋于理性。但如果当理性替代精神成为行动的唯一准则时,阿德诺所说的“灾难”就会出现在教师的工作、学术生活中。因此,经验的“内心引导”在教师科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生存心态”形成和科研能力发展的意义之源。
通过分析,我们对教师“生存心态”结构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也知道教师“生存心态”结构中三要素对于教师学术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历史经验,更需要根据现实或未来发展的需要改变经验结构,以期更好地促进学术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科研能力的提升中不仅需要注意所处社会背景的影响,更需要了解所处场域中的社会结构,为科研能力的发展利用并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中不仅需要外部资源的提供,更需要注重“内心引导”的作用,这是避免科研能力发展过程受工具理性控制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世明.教师由“实践型”走向“科研型”四部曲[J].教学与管理,2015(32).
[2]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高宣扬.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田玲.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的互动关系及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2006(5).
[5]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霍克海默,阿德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刘敏(1974-),女,江苏阜宁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新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用心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透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忙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转变观念,取得了必须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用心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透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我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状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料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我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潜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资料要围绕自我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构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透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状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我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用心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一样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一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透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我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仅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潜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齐,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能够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
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我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好处,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务必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潜力。
新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2
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以人为本,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始终是我的梦想与追求。由于自我孜孜不倦的追求与默默无闻的耕耘,在读书——思考——研究中不断地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不但促进了自我业务水平的提升,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02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08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校长。
一、以学习为乐持之以恒
我认为教师要想提高业务,就要勤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关注细节善于思考,剖析得失务求实效,于是常年以读书为乐,坚持记笔记写反思。近年来自我先后学习了《素质教育理论纲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走进学生思考的世界》,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思想,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等。自我开通了教育博客,每一天以工作日志的形式坚持书写所思所感所悟。在读书中学有收获,在反思中日有提高。几年下来,自我养成了做事踏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仅仅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并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本事。
二、发现就是提高总结就是提高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招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一般教师工作就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
我相信发现就是提高,总结就是提高。为了构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资料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本事结构,进取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我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2001年本人撰写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在《山东教育科研》上发表,《我们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认识与做法》在济南市组织的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小学中年级语文训练的资料与方法》在“新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2年撰写的《实践人本思想注重名师培养》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2003年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实效》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以爱育人为师之本》在济南市教育局组织的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04年撰写的《运用电教手段促进教学创新创新》在济南市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寻找生活中的美》在济南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2007年撰写的《巧妙自然用投影简便愉快学数学》在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研究优
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08年撰写的《小学作文教学指导初探》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09年撰写的《班主任要善养“三气”》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本人承担的章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顺利经过专家组鉴定结题。
三、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成功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所以,作为校长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教师60余人。从整体上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教科研意识比较淡薄。针对实际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首先我们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郭道胜所长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了精彩的教科研报告。使教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打破了对教师们来说教科研高深莫测的神话,使全校教师走向了问题型教研课题研究。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供给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供给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供给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我校的小学作文走向生活的研究、小学数学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章丘市级两个课题于去年四月份立项开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历时一年半的刻苦公关于今年八月份最终经过市教科所的鉴定顺利结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个课题的结题,使教师们找到了自信,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研热情。“课题引领润无声,学校兴起教研风”已经成为中心小学教学教研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章丘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有:(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提前读写实验》(2)《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4)《小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研究》(5)《小学生合唱教学指导》(6)《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探究》。
从以上课题能够看出,教育科研在我校各项工作中已经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教师不自觉地投入到实践研究当中,适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培养自身科研本事,激发创造潜能,增强科研意识,逐步落实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回顾近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进一步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带领广大教师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供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自我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个新的跨越。
新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用心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透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忙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转变观念,取得了必须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用心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透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我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状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料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我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潜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资料要围绕自我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构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透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状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我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用心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一样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一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透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我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仅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潜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齐,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能够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
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我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好处,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务必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潜力。
新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4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透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本学期学校透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透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潜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构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三个课题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构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用心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状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透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我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必须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构成自我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能够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教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学校里有一股研的氛围,教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新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5
本,学校教科研工作本着“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理念,严格上级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要求,进取探索和创新,取得必须成绩。
1、领导高度重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财、物、人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凡事只要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不惜代价外派教师外出学习,本各类外出培训多达200多人次;只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力争取,比如:上半年初中政治、化学毕业研讨会,高中政治、数学“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下半年初中“减负提质暨初中教学质量分析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强化常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本事的提高。
(1)主题教研会。
每学期开学召开各教研组组长会议,突出“以质量为先”的思路,强调常规教研活动要求、资料,并指导常规教研活动的实践操作程序(要确定活动的主题、专题发言人、活动记录要详实),并派专人考核,周前会在大会上公示,确保常规教研活动的落实有效。
(2)教研月活动。
在上级教研月活动要求的基础上,以“县133生本课堂模式”理念,细化学校的教研月活动方案。要求各教研组拟定操作性较强的教研月活动计划,活动期间学校领导不定时检查指导,优质课、公开课、合格课“三课”要求:课题明确,操作适当,启发性较强,有必须的推广价值。春学期开展“高中部校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秋学期开展“初中部校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并进取参加“县级生本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取得可喜成绩:高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
(3)听课交流活动。
教研组要求教师严格按学校教研常规指标听课,领导推门听课,不定时检查并集中点评分析,指导教师任何听课,真正落实听课交流、取长补短,提升业务本事。
(4)新教师合格课认定。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进取开展新教师合格课认定工作。活动中,拟定详细活动方案,聘请相应教研组学科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担任评委,相应学科领导干部担任组长,教师自我意向“跟师”或学校指派教师帮忙新教师成长。本共完成32位新教师的合格课认定,促进了教师业务的有效成长。
3、注重课题研究,践行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之本。学校注重课题研究,以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帮忙教师不断健康成长。本年学校加强市级课改专项立项课题《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实验与探索,已完成研究报告初稿;努力开展重庆市“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立项课题“重庆名校史志研究”一级子课题《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史志研究》,探索学校优质发展理念,已完成校志初稿并得到总课题组的修改指导。
学校共立项校本小课题15项,共收到结题申请12项,结题申报“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8项。进取指导教师撰写教改经验论文,提高业务水平。本全校教师在《师资建设》、《读写算》、《科学咨询》等杂志公开发表文章22篇。
4、强化校本培训,注重学习和宣传,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校本培训是教师学习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强化校本培训,帮忙教师成长。聘请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课改新理念和教育教学常规”等资料的岗前培训;校长亲自做了“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举办了“学校教育科研实践基础”、“生本高效课堂实践探索”、“教育教学常规基本技能”等专题讲座;自办《昌中教研》一期,自发简报6篇,网络宣传交流文章20余篇,重庆法制报做了“质量促发展,特色树品牌”的专题报道,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科研基础分析
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我校申报和承担了两项科研课题,分别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非物质化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哈尔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的研究》两项科研课题已经进入到了研究阶段,正有条不紊的开展。
目前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均参与课题的研究,按照学科我们把教师分成了数学,语文、科任、音乐、美术、体育,六个课题研究小组分别承担子课题研究。
二、科研常规
1、调整
调整和完善科研常规管理制度,调整和完善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调整小学科研课题课大赛的时间,确定与中学教学大赛同步。定于3月。
调整反馈形式提升科研探索的实效,对于教师每两个月上传得教学反思或者教学叙事,为了切实发挥作用,避免教师应付,相应调整反馈形式,组织进行两次交流会,促进科研工作的落实。
2、坚持
坚持科研常规管理的以往规定,延习两个月一份科研反馈的习惯。反馈形式主要采取撰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召开交流和发布会。9月31日上传教学反思一篇;10月8日教学反思交流会;11月31日上传教学叙事一篇,1月14日教学反思交流。
坚持研训一体,走科研工作与学校校本研修相结合的道路,确保科研工作围绕课题又不脱离实际教学。
坚持活动即培训的思想,为了解决时间安排的问题,不做过多的说教式的培训,所以我们结合活动开展培训,多发挥观课、议课,交流和内化为主的培训作用。
坚持拓展理论培训的渠道,提升教师研究水平;本学期邀请进修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两次围绕教学科研的理论培训。
坚持双周三下午学校教科研集体学习和培训。本学期教科研业务学习共8次时间分别为9月10日9月24日10月8日10月22日11月5日11月19日12月3日12月17日
3、强调
强调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要求每周都有学习内容,内容要求是围绕教育教学的经验性或理论性文章,有学习笔记,字数不做规定,形式可以采取摘抄或者粘贴,每月30日―31日上交科研室,接受检查与备案。
强调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要求双月月末上传一篇读后感,内容可以是历史、哲学,文学等等。
三、特色工作
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以“运用非物质化
教学手段调控课堂,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
以我校目前所承担的课题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教科研活动。
活动性培训内容安排如下:
9月24日第一次主题研讨课
10月22日第二次主题研讨课
11月19日第三次主题研讨课
12月17日第四次主题研讨课
要求上课内容要紧密围绕学校所承担的两个课题,进行设计与实施。课后课题组要进行课题经验总结。月末上传阶段小结。
授课式培训:
9月10日第一次主题备课邀请杨修宝老师进行主题培训
10月8日第二次主题备课
11月5日第三次主题备课
12月3日第四次主题备课
交流式培训:
10月8日教学反思交流会;
11月5日读书报告会
1月14日教学反思交流。
总之,围绕着将“风华小学办成冰城优质教育资源的`沃土”这一工作思想,努力提升小学的教学质量,科研工作将扎扎实实开展好工作,认认真真落实好工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功能和作用。
一、指导思想
落实校长室、教务处等部门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寻求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钻研新课标,培养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工作重点
1、深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加强“轻松教学、快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的教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3、配合学校抓好教案等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水平。
4、开展富有意义、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工作措施
⑴深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在实施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新课程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推进。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成校本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校数学学科组将会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理论的学习与探讨,同时组织教师多读书、多听课、多交流、多讨论、集体备课等等,营造一个和谐、有研究氛围的数学科组。
2.深入实践活动,推进校本研究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可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真知”。
(1)通过上研究课、交流课,互相借鉴,共同成长。
(2)通过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上观摩课、公开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校本研究进程。
3.开展教学反思,深入校本研究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1)开展教学观念方面的反思。对照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跟上形势需要。
(2)反思教学行为。自己的课,学生是否欢迎,每节课中,是否有亮点出现。
(3)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单元水平测试和其它检查手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向质量要效益。
⑵加强“轻松教学、快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的教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本学期将加强每周教研组活动的指导,通过专题研究,以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学习新课程标准等方式,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紧紧围绕“轻松教学、快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的教研活动。
(1)教研组建设要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培养新教师相结合,努力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
(2)严肃教研组集中活动纪律,教科研活动加强计划的落实,做到“六有”:有地点、有记录、有中心发言人、有中心议题、有参与面、有效果。
⑶抓好教案等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继续配合教务处抓好教案等教学常规工作:①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强调个人备课的个性化,结合本人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突出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尤其重视课堂上的训练过程及训练效果。数学集体备课突出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点、重难点的把握,开放题的设计。②抓教案――除了教案环节齐全外,还要看教案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情况。③注意收集当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及时科学地予以矫正,让学生既学数学又养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1、制定各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2、制定数学观摩、研讨课
3、组织组内演讲
十月份:1、组织教师到华辰学校外出听星级课。
2、邀请我校领导、区教研员和名师专题讲座
十一月份:1、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2、各备课组开展期中检查备课活动
十二月份: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各备课组开展期末检查备课活动
一月份:组内老师做好总结、反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科研,提高工作实效,以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在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上要上新台阶,认真抓好新课改,大胆尝试和探究新教法、新模式,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3、做好我校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注重过程研究,结合当前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研究,力争出成绩,早结题。
4、开展学校优秀论文评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市级以上的论文评比,努力争取好成绩。
5、抓好学校教科室的资料建档工作,整理学生成果集和教师成果集。
三、工作措施
(一)、营造科研氛围,提高科研实效。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发展内涵”这一宗旨,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组织。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和教师一起学习:组织教师阅读理论书籍,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每周二课外活动组织教师登陆“中国教育网”等教育网站学习或是在远程教育教室接受培训;结合教育改革实践,由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交流。
(二)、抓好课题研究,加强规范管理
1、抓好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本学期,我们将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2、抓好现有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要继续以正在开展的课题为抓手,出
成果、出影响。对目前学校承担了二个立项课题和三个待立项课题,组织课题承担者按实施方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三)、健全参与机制,促进学科科研全面化
1、要求各学科教师分别承担子课题,形成人人参与有课题的浓厚科研氛围。
2、以教研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科研实践。开展教学调查,讲公开课、观摩课,组织说课活动、专题讲座等,力求使教学研究和学科科研在最大程度上融合。
四、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订学校教科研计划,召开学校教科研会议,传达本学期教科研的主要工作。
2、课题制定计划,明确研究要求
3、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学习
十月
1、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帮助教师运用网络资源
十一月
1、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征集教育教学优秀案例、教学论文
十二月
1、论文评比,择优上送
2、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学习
一月
1、课题组工作总结,获奖论文统计。
2、教科研工作总结。
张桥小学教科室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科研人员
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 提出要通过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教学与科研向来作为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 而在新时期利用科研推动教学的趋势越发明显。[2]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做好对科研档案的建档与管理, 对保障和提升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无疑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此, 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会, 谈一下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点浅见, 仅供同行借鉴参考。
1. 明晰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教师及专职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形式的书面材料。要做好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前提是需要明晰当前高校科研档案归档的主要范围。
总体来说, 科研档案包括以下几项:
1) 科研成果档案: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撰写的研究报告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书等。同时包括反映上述情况的年度或季度科研统计表。
2) 科研项目档案: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项目审批书 (立项书) 、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结项报告和结项证书, 以及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
3) 科研人员档案:主要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基本信息, 包括研究领域的学科分类、研究方向、研究团队情况和系所分布等, 同时包括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
4) 科研管理文件档案:主要指国家、省级及高校关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文件和高校年度科研发展总结和规划等。
2. 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亟待完善的方面
第一, 不少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许多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 甚至落实不到位, 出现混乱、缺失、损坏等人为事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持续研究, 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一定伤害。
第二, 一些科研人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影响到科研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高校科研本身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内部竞争, 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荣誉、个人利益、知识产权的保密等等, 将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科研资料私自保留, 不愿上交学校科研部门, 导致应该共享的科研资源不能及时归档, 从而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的很多材料不能及时、完整地归档, 从客观上影响了科研档案归档的完整性。
第三, 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影响科研档案形成的系统性。高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 一是指科研项目的广泛性,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 尤其是各种横向课题的增多;二是指高校科研工作范围的广泛性。[3]高校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 不仅包括科研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 还包括成果转化的后续实验、开发、推广等过程。
第四, 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中, 档案部门不能经常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 对于接收来的材料是否完整心中无数, 因而大大降低了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4]另外, 档案部门虽然建立了一些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但在某些工作环节中, 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 还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 致使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依据有效的规定运作。
3. 改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 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管理责任心和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 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 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 提高科研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档案法制意识, 把科研材料归档看作是自己的应尽责任。
第二, 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 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 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 然后对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 以免遗漏。
第三,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 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 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 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此, 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 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 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 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
第四, 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的问题。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 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 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 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 又浪费人力。高校校园网络化的建设和使用, 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是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提供信息资源职能的前提保证。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以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 学习应用现代办公技术, 彻底摆脱长期沿袭的手工管理的方法, 利用网络传输, 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 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弥补了手工操作的许多不足, 省时省力, 既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公开征求意见稿) [EB/OL].http://www.moe.edu.cn, 2010-3-31.
[2]杨国祥.档案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马哲伟.高校科研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02.
1.理念引领。学校要倡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的理念,除了在校长室的引领推动下,学校教科室还应依托带头人讲座、青年教师主题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带动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升理论修养。
2.榜样示范。校长应主持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带头搞教科研;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也应积极筹划沙龙、论坛等各类科研活动,为一线教师做出表率。当然,榜样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学校骨干教师层面。发挥好这些榜样的示范性、辐射性作用,有利于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热潮。
3.服务教师。学校教科室成员应以提高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如深入到普通教师中去,扎实做好课题研究指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抓薄弱环节、互动交流等途径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利用校刊及校园网站及时发布教师的科研成果,这是对取得成果的教师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其他教师的正面导向。针对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邀请校外教科研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排忧解难,给予教师切实的帮助。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他们做有关教科研的学术报告,现身说法增强影响力,为他们修改论文并向杂志推荐发表,以激发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
二、注重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型
1.经济激励。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使教师自发地参与到教科研工作的各个领域中来。学校可以在原有绩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如,在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考核中加大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奖励力度,又如,增设“骨干教师考核”的内容,对已获得区级以上新秀、能手、带头人称号的骨干教师,新增考核条款,并以此为导向,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主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综合实践等各领域的研究。这些措施可以使教师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关注,从而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此外,这些措施也是顺应教师职称评定、荣誉获取、专业发展等现实需求的。可以说,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启动了“利益驱动”的程序,唤起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积极为教师打造发展的平台。
2.目标激励。学校教科室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要求他们对自己成长的目标作具体规划,签订“个人发展承诺书”,这样可以时时警醒自己要不断发展。例如:A老师的目标是“区教科新秀”,有了这样的一个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A老师更专注于平时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为了能跟上课改步伐,A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专著、杂志,获得各种教学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每学期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每个办公室中这样的教师越多,越有利于形成全员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教育科研氛围。
3.欣赏激励。学校教科研管理者要怀着一颗尊重、关爱和欣赏的心去看待每一位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尝到投身教育科研的喜悦。激励的对象可以选择学校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教师,把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经过“润色”修改后发表在校刊内,供教师们传阅,或向国内其他报刊推荐发表。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得到同事的认可与欣赏,不仅作者本人有成就感,而且其他人在其影响与带动下也会产生跃跃欲试的良好心态。这样,以点带面激发了群体的向上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优化科研团队建设,促进队伍组建的转型
1.设立协作组。学校除教科室外,可以再设置教科研协作组,以形成分管校长、教科室成员和教科员这三级科研骨干团队。这样的组建,注重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题研究工作、教科研常规工作等更富有成效,也带动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教科研当中,得到锻炼,并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脱颖而出。
2.选聘教科员。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教科研协作组是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教科室常常把任务下达给各教研组长,如组织讨论、沙龙、课堂观察等,由他们落实完成。这种管理形式比较简单快捷,但存在着一个缺点,那就是教研组长平时主要承担着组织听评课工作、检查教师“六认真”工作、安排集体备课、阶段反馈的阅卷工作,传达学校指令等繁杂的任务,再让他们兼顾教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科研工作也很难开展得更为精细有效。所以,教研组长兼任教科员的安排有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为了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教科员可以由非教研组长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科员的地位、作用相当于教研组长。
四、实现教科教研融合,促进科研方式的转型
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研究课堂。在教育科研方式的转型方面,由原来教科室与教务处单向组织课堂研究活动向教科与教研有机融合转变。
以课堂观察为例,以往此类活动只停留在教科室组织与研究的层面上。构建教科教研融合后,可以使课堂观察植根于学校研究课堂的各个层面,从而让课堂观察真正成为教师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研究方法和手段。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观察与教研组课例研究活动相结合。教研组选择两位年轻教师,先上同题比较课,然后由教科员组织集中研讨,提出最值得改进的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再次组织聚焦观察,发挥集体的智慧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第三次进行课堂观察,然后撰写课例研究报告。这样的课堂观察既不会给教研组带来额外负担,也让课堂观察研究落到了实处,成为教研组活动的自觉,真正达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
2.课堂观察与教务处评优课训练活动相结合。学校教务处可以结合区A级或AA级课的评比活动,用课堂观察手段与申报评优课的教师一起磨课,邀请校外专家,对参评教师进行多主题、多层次的观察,提出改进策略与跟进建议,反复多次,在改进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为评比奠定基础。这样课堂观察既整合了学校的优质科研资源,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又让课堂观察成为上课教师的自觉要求,成为学校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3.课堂观察与学校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相结合。学校教科室根据上级部门的会议精神或校长室的工作意见,开展相应的以“有效教学”“以学论教”等为主题的观察研究活动,组织规范的团队观察,在观课议课中切实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有效教学或以学论教的目标。这样的课堂观察比较规范,有利于把课堂观察推向深入,效果也比较明显,教师亲历研究过程,有利于从中感悟教学策略,在自己的教学中矫正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当然,构建教科与教研融合的途径远不止课堂观察这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在备课组、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等方面实践教科与教研的有机融合。
【新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上学期教学科研处工作计划新选10-01
小学新学期开学工作汇报06-26
小学老师新学期目标与计划11-06
小学生新学期计划的作文06-22
小学新学期教师寄语09-21
小学六年级新学期新起点作文09-30
小学五年级新学期新起点作文10-03
小学四年级新学期寄语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