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师分析大学生心里问题及对策(精选9篇)
Z2013354 职业技术教育学 李莉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质、向上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么,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大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智慧和知识产生、汇集和向外界辐射和散播的场所。随着“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被誉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发展的大学,将在新世纪的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之一。大学是教书育人的殿堂。德国教育家施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本质作用有三个:发展的养护、文化的传递、心灵的唤醒。真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跃的积极的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我已经从事了七年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其中我觉得前一门课程是非常关心学生的一门课程,里面谈及很多大学生现在的心里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担负非常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质、向上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现实落差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目标模糊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却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高中时由于升学同学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同学们你追我赶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俱疲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就有强大的动力做支撑,生活紧张但充实。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到了大学,仍然要面临繁重的功课,这让他们不知所措。十几年苦读中,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大学,且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推动下向这一目标冲刺的,学习上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
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如目标模糊,动力减弱,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将来做什么等现实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鲜见。
3、环境不适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由于中学时是在老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度过的,特别是高考前,作为家里的重点照顾对象,形成了以自己为圆心的生活模式,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和照顾,生活的主动性和自理能力较差,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大学校园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南方、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女生攀比衣着打扮,大学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
4、学习适应
新生进入校园后,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对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教学。一些人习惯了老师在身边的悉心指导,突然面临大学里的自主性学习,很多新生会觉得别扭。
5、人际交往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6、恋爱心理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理困惑,大致有以下几点: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是不可能的。殊不知,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
手了。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大多源于自身。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同时,也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具体地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7、自我评价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生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于是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前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素质高低的主要指标,而进入大学后,专业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人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自身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有些学生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中,我们都会涉及此类话题,正面引导,不伤及学生自尊心。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平台,解决一些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在的环境,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要能够善于运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辅导。
高校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使人担忧,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很多,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起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取向,其理论与实践基础不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中国两千多年的优秀的 文化和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等。其工作队伍主要由高校党委书记、基础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组成,他们不但是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开展的主力军,他们认为自己担任了学生的人生导师、朋友或同路人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承担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而且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特点是“发展咨询、教育模式、思政传统。”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咨询,更重要的是拓展到高校学生人生、学习就业、恋爱、生活等方面的咨询。在教育方法方面倡导东西方法兼用,博采众长,特别是大胆采用非专业的本土方法,甚至“法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办法,它为探索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本土化的示范、方向、定位、整合上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拜金思潮导致信仰缺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 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些是与我们良好的经济秩序、与广大从业者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分不开的。但不容否认的是, 拜金主义思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滋长起来、甚至泛滥开来, 作为青年教师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 他们或多或少的有金钱至上的意识, 有些高校青年教师逐步丧失了对理想的渴望, 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 直至在判断曲直、明辨是非时能力缺乏, 导致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甚至有极个别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偏激、错误的言论,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后果。
(2) 价值取向倾斜, 自我意识泛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获得腾飞的同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充分调节和调动了群众追求物质生活的主动性, 但是因为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秩序, 所以非常容易滋生见利忘义、盲目拜金的负面情绪。青年高校教师从一个校门毕业就又踏入了另一个校门来进行事业的探索, 还没有充分接受社会的洗礼, 在物质生活上还处于匮乏阶段, 在事业上还需要刻苦专研, 还要面临婚恋和成家的社会责任等。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 容易使青年教师对价值取向有所松动, 容易把对物质的追求和强化作为首要目标, 相应的会出现了把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压在集体之上的目标去盲目追求, 在心理上就会不断地想索取而少奉献。这样, 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一味的追逐个人的私利, 所有的一切自己是唯一, 见到利益就抢着做, 看不到利益就放弃或逃避。
(3) 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而青年教师同样也是高等学校的希望和兴旺所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健全, 高效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目标确立、社会责任乃至价值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强扭曲和变化。于此同时, 由于高校和社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有些高校就逐步的把教师的思想道德考核与评定放到次要的位置, 所以青年教师就没有过硬的师德师风的体现, 展现在青年教师面前的就是“经济利益”是成败的杠杆, 而把培养目标的长期性和追求高质量的“社会效益”渐渐淡化了;在量化考核作为太多考量尺度的今天, 高教也借鉴了诸多的制度和规范的要求, 对于道德内功的缺乏监管了;以上现象导致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的不好, 使一些青年教师在这种导向的带动下有重业务轻道德的苗头, 在师德教育方面也把一些不好的现象带到工作和课堂中。政治理论学习不参加,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表和散布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言论;在业务学习上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意识不强, 不能把自身融入到关爱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注意自身的形象, 不文明的行为和言论随意展现, 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等。
2 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是教师师德提升的思想基础, 高校要以各个院系的党总支为中心, 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严格加强和执行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必须执行和检查每周教师至少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 并保证质量, 为了避免枯燥和单一的学习形式, 各个支部要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和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 尽量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内容新颖的政治理论学习。在保证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和质量的基础上, 要结合青年教师自身的岗位和职业特点来巩固学习成果。使高校青年教师树立起端正的高校教师教育观念, 坚定注重追求高规格的教学质量, 追求自身的专业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人才观。把高校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而全身心的投入进来, 无悔的献身高校教育事业, 积极参加高校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真正实现体现自我价值的世界观, 在学习中逐步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优质施教, 教书育人。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有关师德师风的各项制度, 有明确的文字来规范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面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规范, 学校党委和行政要齐抓共管, 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要求, 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要把对青年教师的约束, 逐渐演变成高校青年教师必须遵守的自觉行为规范, 进而营造起具有良好师德和行为的高校教师形象。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 同时需要很好的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 要建立和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制度, 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实行助课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老教师的风范和自己的差距, 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文明行为和师德教育的讲座, 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 逐步形成有较强时效性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3) 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由于多种原因, 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比例有所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 要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 做好联系、团结、引导和教育青年教师的工作。另外, 要做青年教师的知心人, 把具备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及时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并推荐他们到更重要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上担当重任。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注重把优秀青年教师吸引到党组织中来, 重点培养他们, 在成熟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发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4) 要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长处。现代人都知道, 人与人联系和交往的基本条件是相互尊重, “尊重”的需求, 被认为是人的基本需求。在现今社会, 总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的管理部门要善于发现和理解青年教师的特立独行, 并且在不影响其教学的情况下, 评价其道德水平, 充分理解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学习特点, 给青年教师充分的空间。
(5) 实行“一帮一”的导师制度。本文开始就提到,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洗礼的优秀毕业生,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没有准确的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就需要高校对起进行后续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 需要马上配备一名高职称、威望高、业务能力强老教师担任其导师, 导师从工作、学习、思想、师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引导。这样能使青年教师有个明确的目标来追求, 有鲜活的榜样来学习, 尽快地提高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和教学科研质量。
(6) 关注和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学校要切实关心青年教师, 这里提到的关心不仅仅是工作上, 同时在生活上要做到体贴入微, 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 还没有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惑, 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经济方面, 青年教师或多或少的都承受着压力。所以高校管理者一定要理解和关心青年教师, 切实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使青年教师轻装上阵, 尽快进入角色, 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光和热。
总之, 高校须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切入点, 从讲思想、讲师德、讲学习等方面入手, 努力培养出高素质、严要求、重师德、有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 有了这样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校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随着其比例的逐渐扩大而日益显得重要了。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 查找了成因, 并总结出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点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3-07-02.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G711
为了能进一步改善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笔者针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具体如下。
一、当前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存在偏颇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着重智轻德,社会导向失重,大众传媒失控,不良文化泛滥,直接或间接地对广大中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渠道广;但是,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差,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和行为。而且在教育理念上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怎样做好中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考的往往是怎样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怎样以教育者的思维理念去影响受教育者、改變受教育者,很少思考受教育者自身的感受,也很少去思考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体的思想活动及价值取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较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多数初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这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难度。独生子女往往过于受家人宠溺而存在各种思想问题,例如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叛逆心理重、团结合作能力差、而且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考虑到他人,包容心较差。此外,目前初中学生之中也有一部分是单留守儿童,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由于隔代教育存在多种问题,这类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问题,难以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等都需要教育者进一步重视,并制定相应教育方针,改善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忽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时与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交流;在工作中平等意识不够,较少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感受;在事关中学生切身利益的评先评优、奖学金和特困生的评定等方面透明度不高,解释工作做得又不够;没能给予学生均等的参与和锻炼机会,使得少数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
二、解决对策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教育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当前针对初中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大谈各种时事政治,在口号上号召学生要爱国、遵纪守法,学生对此往往难以重视,加上学业负担压力过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难有见效。因此,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首先要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从根本上做到重德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及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这一项工作。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思想政治道德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分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教会学生如何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积极迎战,投入到当前的学业之中,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学习节奏、适当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首先应当了解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学生的具体生长环境及身心发展特征,例如,针对独生子女,教育者应当重点加强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受挫能力、社交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避免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或者娇气、心理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另外,针对离异家庭子女或单亲家庭子女,学校应当多加关心了解,适当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避免学生心理出现自卑、孤僻等问题。而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此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快速,但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也容易出现各种叛逆行为,教育者应当熟悉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班集体荣誉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你听我讲”,上课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仅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个性差异,没能做到以人为本。教育者居高临下的精英化立场,常会造成受教育者对所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因此,对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放下架子,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勾通,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加强班级管理
1、定期开展德语交流会
召开德育交流会,提高教师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召开德育工作交流会,给班主任、政教处成员和一些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做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平台。许多班主任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非常有效,能够产生直接的借鉴作用。
2、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笔者有一个做法,就是每个周五早晨召开班干部例会,这已坚持多年。在这个会议上,我们总结分析各班一周来的纪律、安全、卫生情况及活动开展情况,明确下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在这个会上,我们还利用大量时间,向班干部讲解怎样做一名好的班干部和做班干部的好处,及时分析班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点他们处理班级工作时的方法。可以说培养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有些甚至是品学兼优,在学生、老师中有良好声望的班干部同学,对德育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通过举办文体活动来进行教育
多搞一些文体活动,用健康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对避免学生上网、打架、看不健康的书、干坏事很有帮助。文体活动的意义还不仅如此,文体活动对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班级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要想真正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要求广大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要对此重视,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全面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动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现英.对素质教育下中学政治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09)
[2]陆晓莉.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讲坛,2011(07)
【摘要】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式、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教育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从当前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院校;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新形势下,院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生群体身心发育情况综合实测、因材施教,科学有效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从业者认真思考研究,提出合理对策和措施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在当前不少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片面的强调教育者意志,把教育当作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等灌输式教育,否认或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引导和调动,没有从人本价值的挖掘上区实施教育,因而也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拜金主义思潮盛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互联网经济等迅猛发展,同时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消极思想,比较典型的就是拜金主义思潮,一些青少年学生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倾向,就业观念发生偏差,过度希望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拿上高工资,甚至一夜暴富等。学生群体由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身心发育都处于发展和养成阶段,这些消极思潮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三)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网站、游戏、软件等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迷信、色情等消极、低俗的内容和信息,一些大学生处于好奇,往往沉溺于虚拟世界,导致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协调,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长期接触这类内容,不仅影响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学业,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和行为,导致了一些恶性、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一)改进和完善教育管理的方式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以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注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出发,尤其是对一些典型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进行了解和把握,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要利用好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这一载体,通过日常教学、专题讲座、学习参观、观看影片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开展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纳入教育内容,使知识真正人脑、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学生身心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价值观念的教育
针对学生群体受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些消极思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导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就业观念的教育上,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引导学生群体建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通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来帮助学生群体在进人社会后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_的认识社会,处理好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
(三)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专人,结合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同时要注意加强自强自立教育,增加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沟通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冲突和挫折,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青少年学生群体思想问题的出现。
(四)加强网络教育的宣传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网络资源加以利用。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建立健全学生群体互联网道德规范,开展学生健康上网自律承诺等活动,引导学生群体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抵制网络消极思想。另一方面,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宣传先进理论思想、先进典型、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活动等形式,不断宣扬和营造积极、乐观、正能量的网络和教育环境。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面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已发生巨大改变。作为从业者,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业务水平,通过不谢努力,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萍.清醒面对,从容应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33):152-153
[2]王文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4):794-798
[3]韩强,冯曼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45-47
[4]刘向阳,胡登雄,陈访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2):99-101
关键词:政治思想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有所变化,所以如何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就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变。本文首先研究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面临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管理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了改变,国家政策也有新的变化,所以国有企业面临这些新的改变都需要重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只有有效的改革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也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继承和创新,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新形势下国有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企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接触到了多元价值观,因此,国有企业职工在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一些员工受到了国际价值观的冲击;第二,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我国有企业带来了便利,因此国有企业员工需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技术水平;第三,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国有企业面临了新的政治形势,所以政治思想工作业也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给国有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动态的影响,需要有企业的管理者以一个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政治思想改革。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整体工作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程度,就需要有充分的政治思想觉悟,因为国有企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须的途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所以要保持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就需要有一个充分的政治思想基础,才能稳定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发掘其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认识偏差。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对于政治思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偏差,国企往往只重视经营效益与工作效率,政治思想工作不受重视,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认为政治思想工作是表面化的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只重视企业的效益管理,不重视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国有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及时的跟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足。
2.机构体系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政治思想培训机构,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体系也不完善,国有企业管理者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投入少,实际工作少,在国有企业的体制中,一个健全的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中机构体系不健全,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机制不完善,所以导致员工没有及时的收到政治思想培训,这是导致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3.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环境,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思想却比较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因遁守旧,许多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没有融入现实工作中,枯燥的工作方法让员工很难接受,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信任度,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精神,在观念、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四、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端正态度,强化政治思想认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领导作用,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及时的改变态度,强化政治思想认识,只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做好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首先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员工管理方面进行加强,抓好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在企业内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班,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有效的把握政治方向,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让其明白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只有充分的端正了态度,才能从行动上有所改变,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一个端正的态度来引领企业进一步发展。
2.健全企业机构,完善政治思想考评机制。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加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从企业的机制入手,科学合理地设置国有企业的政工机构,不断的优化国有企业的员工结构,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党群工作部门,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从而有效的国增强有企业的工作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员工的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把业绩与考核结合起来,提高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地位,激发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从而有效的促进其工作积极性。
3.解放思想,创新政治思想理念。创新政治思想工作思路,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职工的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只有在工作中充分的解放思想,创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增加动力,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中也需要注意艺术手段,对职工反映的政治思想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才能把政治思想工作与职工岗位结合起来开展职工群众活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满腔热情,真心实意的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的迎接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加大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力度,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付建.浅谈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02:201-202.
[2]黄晶.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03:116-117.
[3]关亮.国有农场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57+150.
[4]张婷.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西部资源,,05:88-8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这要求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所谓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政治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由社会生活导入课题,运用生活实例理解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①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作为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存在偏差,本文基于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课程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㈠、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选取的教学内容距离中学生生活太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种是选取的内容过于迁就中学生原有的生活,放弃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推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内容选择上都没有处理好中学生现实的生活与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㈡、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生活事例摆了一堆,学生讨论的看起来很热闹,但是缺乏必要的总结与概括,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生活。另一种是把书本知识讲透了就自认为万事大吉了,缺乏具体生活情景的支撑,这样掌握的知识不牢固,非常不利于知识迁移,更别说学生能够把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生活,享用生活了。实质上,这两种错误倾向在教学过程上都未处理好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㈢、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深受传统政治课教学以灌输为主的影响,虽然也谈教学生活化,但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只是在教学中加入了几个生活事例而已,依旧以讲授为主,造成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参与到对生活的探索、体验中去,这与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相去甚远。另一种是过分追求探究的形式,而未真正把握住其内在的本质,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致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教学重难点并没有有效突破。这两种错误倾向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未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
㈣、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惯性的影响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教师一言堂,忽视学生是主体地位,致使课堂难以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舞台,教学生活化也失去了其基础。另一种错误倾向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与引导,造成“放羊式”的教学。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对策
㈠、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原则,恰当的处理好中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接受起来也越容易。切忌为了教学的方便,假造脱离学生生活的情景。教师只要把自己放到中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心去体会,去挖掘,会发现学生的生活世界非常丰富,是个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宝库。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中“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在什么季节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短袖T桖,学生积极参与探讨,从中感悟到了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的同时还应该高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中学生现有生活与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政治与生活》中“民主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他们对于城市生活中社区民主管理的内容非常陌生。教师如果为了教学的方便,对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简单的讲解一带而过,这样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很不利,毕竟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城市居委会民主管理生活的片段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模拟城市居委会选举与问题讨论的情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㈡、在教学过程上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具体—抽象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成功的完成这一次飞跃,第一步提供的生活素材不宜贪多求全,应该真实丰富,选择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富有启发性的生活素材。第二步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抽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以获得对生活本质的真正理解。
其次,抽象—具体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他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升生活的质量。为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总结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要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充分的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
例如在《经济与生活》中教学“商品”这个概念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帮助学生抽象出其中共同的本质,在深入的分析了商品这个概念之后,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留给自家食用的粮食、送去粮站卖的粮食,赠送给亲友的粮食分别是不是商品?自然界的矿泉水、在小店出售的瓶装矿泉水分别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运用商品的概念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商品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
㈢、在教学方法上寻求探究式与讲授式的有机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探究活动,注重教学的实效,切勿单纯追求形式。为了保证探究的效果,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题,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有扶逐步过渡到放,逐步减少扶的度,最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例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几种就业观组织一个探究活动,首先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每组设立一个主持人,在各组讨论后,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代表全组在全班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在讨论中教师要交给学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全面的分析问题。
其次,不能因为推崇探究式就否定讲授式教学方法,这两者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合理选择、有机结合。一些关键的原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需要充分的讲解。例如在教学《哲学生活》中“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时,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明白是物质决定意识,接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的分析讲解,学生才能正确、深刻的把握这一原理。在讲授中要注意讲授的启发性。
㈣、在师生关系上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导致教学走向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生活化教学相违背。“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②教学生活化要求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平等交往中共同理解生活,体悟生活,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校园文化,策略
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群体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任,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具备高智商而缺乏道德修养, 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无法发展。大学生群体没有道德修养, 则本领强而危害大。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 决定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格局,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作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道德观念多样化。伴随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 世界不同政治格局的利益纷争加大, 导致新形势下突显了多样化的政治格局、跨区域的经济联盟、多样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多元化的道德标准。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 中国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然而, 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马列”、“形势政策”等课堂教学中, 教育途径单一, 没有与时代相结合, 教学效果局限性很大。
2、道德标准层次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格局, 人们的道德标准也出现了层次化, 不同阶层的道德行为标准也不同。特别是面对网络信息化的冲击, 导致大学生道德标准失衡, 缺乏正面引导。如:“我爸是李刚”、“药家鑫”等社会事件的出现, 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问题严重, 面对类似事件, 大学生们的观点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可见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层次化严重。
3、心理问题明显化。笔者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作过一个关于“毕业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为主题的调研。其中, 12%的学生毕业后关心的是房价问题, 15%的学生关心的是医疗问题, 23%的同学对未来没有计划, 5%的同学认为家长会安排, 45%的同学关心的是毕业后做什么工作的问题。以上数据说明了,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 家庭贫富分化的差距性, 就业困难愈加严重。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 加之学习压力, 从而导致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近年来, 国内多所高校发生学生自杀、伤人等恶性事件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化。
二、建立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一) 教育的形式与渠道多样化
1、转化“两课”教育的形式, 向多样化发展。
“两课”作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其地位不可替代。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理论化、单一化, 处于灌输状态。教学内容不易被学生接受,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有效转化“两课”教学模式,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针对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演讲等对丰富课堂内容, 增加教学实效性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 还应大量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国情。
2、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社团活动中。
社团作为大学生除课堂教学外的主要活动阵地, 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交流、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大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是广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结合, 并建立类似的社团, 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形象、更生动。
(二) 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积极做用
1、高度重视
大多数高校只重视专业课教学和文化课教学, 往往忽视了德育课的教育。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全国高校都在大面积的扩大招生。扩招后,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 使思想组织工作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充分利用班会、主题团日等,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采取座谈、讨论、撰写心得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在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 开展科学发展观等教育, 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活动场所肩负着教学和育人两项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上, 无法与实践有效结合。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不仅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社会, 认知社会, 更为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变为现实, 真正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意识, 从而坚定建设祖国的信心。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磨练了自身的意志, 这些都是课堂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 人性化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
(1) 结合“5.25”等大型心理健康纪念日, 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BBS、微博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并形成机制建立持续性、届次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增强大学生了解和认知心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有不开替代的作用。如:现场问题解答、播放视频及影视资料、开展趣味性活动等。
(2)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化,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呈现多元化。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 构建符合学生特点、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工作网站, 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
综上所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教师应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了解时代特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 做实。真正培养出思想政治觉悟高, 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性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据已有研究资料显示,目前高校在校贫困生所占比例约为20%左右。如按全国在校大学生2000万计算,贫困生数量约在400万,这一数目是庞大的。虽然中国高校目前基本上都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的资助体系,但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等实际问题基础上,是否解决了影响其实际行为目的与动机及结果等思想性的根本性问题?为了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及其动向,制定有效对策,笔者对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4所学校一至四年级891名贫困生进行了有效调查。调查表明,贫困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问题
(一)学习状态不佳,心理问题严重
很多贫困大学生经过努力刻苦、克服无数困难争取到大学学习机会后,却有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好。调查显示,有15.3%的贫困大学生无心学习或想辍学挣钱;贫困大学生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占37.9%;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占62.1%;同时,应用SCL-90调查显示,15%以上的贫困生存在中度或重度以上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问题。
(二)人际交往少,同学关系疏远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较少,交往对象也大多是贫困同学,因为彼此间能够有更多理解、尊重和共同语言。调查显示,41.9%的贫困生与同学关系一般或较陌生。
(三)理想不够远大,缺乏信仰
在本调查中,就调查问题之一“现就读大学主要目的(多项选择)”,回答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占比66.9%;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占比32.2%;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或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并同时为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仅占比14.5%。问题之二“你对信仰的看法”,认为共产主义纯粹是美好愿望或空想占比56.5%;信自己的占比13.7%;实用主义占比40.3%;信宗教的占比6.5%。这表明他们理想不够远大,缺乏信仰。
(四)道德意识差,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在实际调查、访谈及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包括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道德素质不尽如人意。从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破坏公物觉得很刺激的占比32.3%;公交车上就是不给老人让座的占比16.1%;看到陌生人遭遇不幸不会给予关心和帮助的占比41.1%;看到校园内同学破坏花草树木不会直接制止的占比47.6%。大学生道德观念滑坡,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了出来,如一些学生诚信缺失,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求职材料作假、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原因分析
(一)经济困难的影响
经济困难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学习方面,由于经济困难的困扰,他们难于安心学习,更少有机会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学习。例如,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显示,回答经济问题为影响学习第一影响因素的占比62.9%;回答日常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比50%。在心理健康方面,经济困难易导致贫困大学生敏感、自卑、孤僻等负性心理特征,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更使其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和负性心理特点。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交往方式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助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面往往比较窄。在就业等现实问题方面,贫困大学生社会关系少,自卑等心理负性特点多,无经济能力进行形象包装,经济困难限制了社会实践机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大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二)社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价值评价的多元,价值选择的困难使他们整体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而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不断增强,校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较突出,同学间比吃、比穿、比玩现象较明显。在这种环境中,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及贫困带来的一些主体变化、客观环境的复杂化,使他们生活在大学的边缘,不能融入大学生整体。进而使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生改变。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郑华萍等对西安几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对“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的回答。有18.9%的学生认为“不好”;对“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答,有8.9%的学生回答“经常”,51.6%的学生回答“有时”,36.3%的学生回答“很少”,7.9%的学生回答“从不”;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的回答,有51%的学生“赞成”,认为很有必要,41.4%的学生认为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化,致使教育渠道单一,同时,由于高校教育的普遍功利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压缩课时,虚设实践课,教育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缺乏吸引力;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低,上课照本宣科,远离生活现实、社会现实,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导致学生对上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学校、社会对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多注重经济资助,缺少、忽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对你学习‘两课’的兴趣产生影响”,20%的学生回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20%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方法;33%的学生回答教师的人品修养和人格魅力;5%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态度;23%的学生回答教材联系实际情况及是否与时俱进。这一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上述事实。
(四)师资队伍的薄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低,除了照本宣科外,不能真正为学生授业解惑;部分任课教师师德差,以学生成绩不及格对学生“卡、拿、要”;部分党政干
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教辅部门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工作互相推诿,延误与学生利益、发展密切相关问题;部分教师的人格问题为学生树立了反面榜样等。师资队伍的薄弱极易使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学校甚至社会失去信心。
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师资、师德建设,在学校场域内营造公平、民主、友好、和谐的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师资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同时要特别加强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贫困大学生在人格上与非贫困大学生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和谐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此理论基础大力扩展,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贫困,正确对待社会和学校内部的资助,积极健康地面对挫折、困难和考验,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
(二)将思想问题的解决和经济压力的减轻相结合。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贫困大学生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多根源于经济的困难,因而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考虑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合理引导其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需要为基础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其思想问题,绝不能用金钱等进行施舍,否则。只会伤害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情感,最后事与愿违。
(三)构筑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正常宣泄渠道
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与非贫困大学生各方面特别是物质生活作比较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不满”、“压抑”、“失落感”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如不能得到适时、合理的宣泄。积聚、压抑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一些思想和行为的激变反应。因此。在尊重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可经常组织或安排人(如辅导员、班干部、心理咨询教师、同学特别是同为贫困生的同学等)通过谈心、辩论等形式使其倾诉内心的思想认识,以此疏缓贫困生的过激情绪,平等交换看法,纠正错误观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解开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疙瘩”
认识和情感是思想观念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又是认识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德育成功的前提。贫困大学生由于贫困及一些社会不正当风气、不公平现象的影响;容易形成认识方面的偏差,产生悲观、失落等心理,进而形成一些消极的、偏激的思想观念。因此,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帮助其解决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解决其心理问题,待贫困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后,再进一步解决其思想问题,良好心态是思想稳定健康的重要保障。另外,贫困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大学生的个性初步趋于稳定,正向成熟迈进,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了解掌握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遵循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多部门协调,建立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动态监控机制
调研文章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俗语云:“百行德为首”,现代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充分说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破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使之能与智育等与时俱进。本人针对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有了新的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与智育的位置摆得不正。由于多年来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许多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都这样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和巩固率,特别是近几年受“普九”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倍受到冷落。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的事。平时,口头上喊德育是首位,实际上是时有时无,有的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有这样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足为奇的,只要不违法犯罪,只要把科学文化学好了,考上高中,大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简单化、求全化的偏向,而缺乏深入、细致、艰苦、持久的方法。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么板着一张脸,把学生恨恨批评一顿,骂得学生狗血淋头、晕头转向,要么就是召集学生开一、二个会,听听报告、读读报纸,弄得学生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采取一罚了之:罚写检讨、罚搞卫生、罚跑圈子、罚背书、抄单词,罚得学生怨声四起,逃之夭夭。有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则强令“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搞“干一个律”,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具体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着“三多”、“三少”,即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大道理讲得多、联系学生实际少,集体训导多,个别耐
心辅导少。如个别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毛病,动辄板起验孔,进行“训斥”批评,甚至习惯用“批评教育、警告、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来处分学生,使受批评处分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遗留很多隐患。
4,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注重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致“徐力杀母”、“游戏机、网吧吞噬学生”“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等等令当今人们触目惊心的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5,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墨守成规,只求稳定、不求创新,“改革、发展、稳定”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而“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就摆到了首要位置。“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心中的“杠杆”。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感觉,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1)要用平等的观点来善待学生
当今时代,学生和教师应该是两个平等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长期以来,有相当部分教师受“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地对待师生关系,认为,作为教师,与学生相比,应该是高人一等的,学生尊重老师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听从老师的意愿是应该的,得无条件服从,否则将被视为不听话的、调皮掏蛋的“坏学生”。这不仅不利于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特别是象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老师而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应该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要从“神龛”上走下来,树立“以生为本,优质服务”的意识用平等的观点来善待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会对受教育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互敞心扉,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积极热心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助手。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学生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有所不同。因而教师也就必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自创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他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身正、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重在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他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所以,教师应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生不能做的,教师就坚决不能做。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讲文明礼貌,见到老师要打召呼,而当学生家长到校找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自己却做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样子;又如,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自己却不按时上课,有是在上课期间打电话,有点什么事情就叫学生上自习课,自己则借口溜走,再如,要求学生不要赌博,而有的教师自己照赌不误甚至玩通宵。圣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认识,自觉地随时随地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去感召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升华,进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一个合格的教师,他首先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本职工作,不要把“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而是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爱教如命,爱生如子的观念,从思想、学生生活等各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体罚、排斥差生、对每一个负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 爱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奉献”精神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上,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教师这一行业的偏见以及教师待遇低下等影响,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看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关键就是看他能不能吃苦、看他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和思想,是否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敢干吃苦、勇于吃苦、不计得失、热心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样,教师才能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加强教师心理素质修养
首先,对教育好学生要充满信心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要充满信心。这是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首要条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特性、兴趣、爱好等各有相同,而老师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有限,因而碰到困难,感到棘手也是常有的,甚至受到挫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信心,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以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去面对学生、迎接挑战,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取得成功。
其次,充满爱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爱心即善良,关爱之心,只有具备了善待之心,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品行、智力程度、情感等一切表现以包容。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勒齐认为:“教师对学生最理想的态度是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也就是
积极关心爱护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就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们的尊重与赏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关心爱护出发,坚持与学生促膝谈心,注重心灵的感化,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班集体的温暖,进而改正缺点、错误。如对一个突然患病的学生,教师能主动地将其送往医院,或出钱为其买药、烧开水,在生活上给以必要的照顾,给予学生爱的呵护,对一个因父母离异,失去母爱或父爱而自卑、孤僻、任性的学生,则应从家庭、社会、人生等多角度进行开导、关心他,找其谈心,推心置腹,给他讲解做人的道理,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不喜欢上文化课而其它毛病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如果一味地对其训斥、讽刺、挖苦、排挤、打击,其结果只能是僵化师生关系,激化师生矛盾,如果用爱去关心他,团结他,重视他,帮助他,鼓励他,给学生以爱的温暖,便能融洽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心灵沟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教师在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具备了爱心,学生才能信任,家长才能放心,学校才能需要。
再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具有耐心是我们教师成就事业,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器,也是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象春天的炸雷,特别是对缺点毛病较多或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学生严加训斥,冷言讥讽,甚至讲些侮辱学生价格的话,这不仅有失教师风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感化学生,反而会激起学生不满,反感,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不能象夏天的阵雨,一阵批评教育过后,就不了了之,不去做学生的善后工作,不去理会学生是否已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缺点是否改了。这两者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应付式、被动式的工作,是缺乏爱心、耐心、细心的表现,正确的应该是象秋天的细雨一样,做学生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绵延不断。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有耐心,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教育,让学生去发挥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闪光点以能力的方式被社会接受。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遇到许多复杂情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学校去做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和家庭都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因此,学校政教处必须首先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一体教育网络的带头人、牵线人。政教处一方面要率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榜样,做出成效,另一方面要努力搞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如建立学生思想评价档案,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共同探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其次,要加强与当地政法部门的联系,常邀请司法所、派出所领导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同时,借助公检法的力量,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思想政治课教师分析大学生心里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农牧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9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06-05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难点及对策10-09
当前地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12-20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12-21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11-2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09-13
浅谈加强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12-14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09-23
新形势下创新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思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