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形势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洋形势(通用8篇)

海洋形势 篇1

形势与政策 课程结业论文

海洋强国战略

姓名: tghdfgdf

学号:dfgfd

学院: dfgfdg

专业: dfgfdg

0

海洋强国战略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海洋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实国情 太平洋地区 海洋权益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许多国家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历史上也曾创造过优秀的海洋文明。但自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最终沦入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现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仅有陆地经济的繁荣是不全面的繁荣,只有陆海经济双繁荣才是最健全的繁荣,也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繁荣。

一、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海洋强国”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几千来,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如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这是对海洋重要性的高度肯定,“海洋强国”把海洋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一)“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为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均关注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受到空前的挑衅,海洋权事关经济,事关国家的安全。所以说,推行“海洋强国”方针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海洋强国”有着较好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海防的力量,特别是首艘航空母舰的成功航行,为打造中国陆海空一体的海防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底探测方面,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海洋主权,有能力独立进行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能力:

(1)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2)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越来越高;

(3)海洋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经进入太平洋;

(4)海洋开发规模已经比较大;

(5)已经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海军。

1.二、实现中国特色海洋强国这一目标,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一)认知海洋。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1)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

(2)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要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3)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发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二)利用海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育技术,使科技在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

(3)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着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努力提高深海大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三)生态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1)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海,提高对海洋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

(2)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修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管控海洋。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

(1)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

(2)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3)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不断提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五)和谐海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1)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

(2)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3)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必须是海洋强国。具体地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光明。21世纪20年代,我们有可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强国。但是我们的海洋事业还不很强大,海洋力量还比较弱小,与我们整体国力发展水平相当不适应。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保证出海权,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海洋资源,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建设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2)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对我的威胁也将是长期的存在;

(3)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三个岛链包围之中,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出海通道;

(4)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威胁;

(5)日本、韩国正在建设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蓝色海军”,保卫包括其船舶出入台湾海峡在内的出海安全;

(6)我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拥有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和贸易通道;没有强大海洋力量是不行的;

(7)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均应该分享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2.5亿平方公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开发权利、科学研究权利、其他利用权利等;

(8)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我国海洋争议区多达150余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所有海上邻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尼等国存在油气和渔业资源争端;同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着岛屿归属争议。

参考文献: 《走向海洋》

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1日)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南海安全战略与强化海洋行政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海洋形势 篇2

一、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根据2003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发展也有安全问题。海洋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 海洋经济发展不受内部或外部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海洋经济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组成部分, 它与海洋安全的其他方面如海洋生态安全、海洋通道安全等密切相关。

国内有关海洋经济安全的研究较少。杨金森提出现代海洋安全中包括海洋经济安全[1]。于谨凯在产业安全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海洋产业安全的理论, 包括海洋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类研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2]。

二、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总体形势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规范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 都认识到了发展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环境, 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促进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1. 沿海国家制定的海洋发展战略都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和199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 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重新制定或调整海洋发展战略、政策, 在海洋发展战略中,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其重要内容。如美国在其2004年颁布的《海洋政策蓝图》中提出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建立科学的可持续性渔业, 对在联邦水域的非生物行使管辖权, 加强海上油气的管理, 开发海上可再生能源, 以及加强其他矿产资源的管理。加拿大在其2002年颁布实施的《加拿大海洋战略》中确立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原则。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在其海洋发展战略中都确立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世界沿海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 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凸显

目前,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高度依赖, 海洋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速度, 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开发利用中的科技进步含量。高科技的应用使传统海洋产业得到不断改造, 捕捞业从近海捕捞逐渐走向远洋捕捞, 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已经发展成为由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水产加工业共同组成的现代海洋渔业。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船舶设计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使现代船舶制造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3.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在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 海洋渔业虽然仍是一个重要产业, 但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已大大缩小, 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已降到10%以下。以高技术支撑的近海油气业、临港工业, 以及滨海旅游业等迅猛发展, 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 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高级化趋势。目前, 世界海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40%左右。滨海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已成为四大海洋支柱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2。现在世界海洋经济已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 并将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

三、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 海洋资源基础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此部分对影响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海洋经济中的主要海洋产业的安全形势进行分析。

1. 国家高度重视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社会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政府对海洋经济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宏观环境。国家政府对海洋经济的重视体现在政府制定的规划及指导性文件、中央领导有关海洋经济的指示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制度等三个方面。

(1) 政府制定的规划及指导性文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1996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 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003年5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政府为促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而制定的第一个具有宏观指导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 沿海地方政府积极制定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2005年底, 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完成了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并以省委、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实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布署, 沿海省市纷纷加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发海洋能”、“开发海洋专项旅游”、“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

(2) 中央领导对发展海洋经济做的重要指示

除了政府制定规划促进和发展海洋经济, 中央领导在不同的会议场合也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 做好海洋规划”, “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 要“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发展海洋经济”。

(3) 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海洋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将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 保护海洋环境, 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全民海洋意识日益增强。有关海洋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断丰富完善, 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部分海洋资源衰退使海洋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海洋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 海洋鱼类3 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t, 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m3;滨海纱矿资源储量31亿t;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k W;滨海旅游景点1 500多处;深水岸线400 km余, 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hm2, 水深0~15 m的浅海面积12.4万km2。此外, 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km2多金属结核矿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使部分海洋资源过度利用, 造成资源衰退, 从而使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遭到破坏, 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

在我国沿海地区所面临的海洋资源问题中, 海洋渔业资源退化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渔业资源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海滩围垦破坏, 水利和海洋工程对生境的破坏等因素, 致使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四大海区渔业资源相继衰退, 传统经济鱼类数量锐减, 有的已经处于衰竭状态。传统优质鱼类目前已形不成渔汛, 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不足20%。近海和江河入海处鱼、虾、蟹类洄游、栖息和产卵繁育幼体的天然场所遭到破坏。

除了近海渔业资源退化问题, 海砂资源的过量开采也促使国家从政策上限制海砂资源的开发。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由于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大量采掘海砂资源, 致使海岸侵蚀、岸线后退, 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 国家已加强了对海砂的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明确指出要“严格限制海砂开采”。2007年,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发布公告, 自2007年3月1日起, 正式恢复禁止天然砂出口管理措施。对此, 国家海洋局有关领导表示, 将配合恢复禁止海砂出口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强海砂管理。在一系列国家限制政策措施作用下, 近年来滨海砂矿业发展呈现萎缩态势。2007年, 全年实现增加值5亿元, 比上年减少24.2%。2005年滨海砂矿业增加值8亿元, 比上年减少6.1亿元。

3.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威胁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及海洋渔业污染事故的发生,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 而且造成海产品质量下降、个别海水养殖区发生病害以及海水产品品质下降。另一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可能破坏滨海旅游资源, 影响滨海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6—7月期间, 青岛近海飘移大量浒苔, 不仅影响青岛市几个海水浴场的正常经营, 而且已经影响到奥帆赛赛前训练。

4. 部分海域的海洋权益争议影响海洋经济安全

我国部分沿海海域与周边国家存在复杂的海洋权益争议, 岛屿被侵占、海洋权益受到的严峻挑战以及划界问题对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在黄海, 总面积38万km2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km2, 然而在海域划界问题上, 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方案划界, 韩国可多划18万km2, 因此我国与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 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 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可达30亿~70亿t, 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年可捕捞量达15万t。按照大陆架延伸原则, 东海海区77万km2应归我国管辖的为54万km2, 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 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如果按照中间线原则, 日本与中国有16万km2的争议海区。此外, 我国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 严重影响我国船只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 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最为严重。一是岛屿被侵占;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此外, 中国自1999年开始, 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 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 而且我休他不休, 乘我国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掠夺渔业资源。

5. 海洋管理体制不顺, 海上执法队伍分散, 难以对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

目前, 国务院涉海部门虽多, 但职能交叉, 造成政出多门, 管理分散。尽管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海洋局的职责中包括“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 但目前仍未实现对我国300万km2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此外, 地方各级海洋管理机构归属不同, 职责不一。目前, 仅海上执法就有海监、渔政、港监、海上公安、缉私等, 分别属于海洋局、农业部、交通部、安全部、海关等部门, 未形成一支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特别是对近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巡逻执法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也未建立健全海上船舶报告制度, 海上侵权事件难于及时发现和制止。

6. 主要海洋产业的安全形势

我国海洋渔业安全主要受到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海洋权益形势以及海洋资源退化等方面因素的威胁。海洋环境污染造成局部海区海产品质量显著下降, 海洋养殖病害增加, 海产品品质下降, 渔业事故频繁, 损失较大, 降低了海洋渔业的竞争力。此外,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形势严峻, 渔业生产每年造成大约近10亿元的损失。

我国在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与周边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洋权益争议, 海洋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海洋渔业资源退化也是威胁海洋渔业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 海滩围垦破坏, 以及水利和海洋工程对生境的破坏等因素, 造成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由于我国海水养殖尚无优良品种, 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养殖成本和难度加大, 病害发生频繁, 造成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我国远洋渔业由于在别国海域的渔业资源, 较容易造成国际争端, 从而为远洋渔业造成巨大风险。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虽然从长期看有利于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 但短期内却可能造成渔业资源进一步破坏, 事实上我国周边国家的渔场在过渡期内加大了捕捞力度, 很多海域的渔业资源明显降低。

此外, 国际海运市场上的竞争、海洋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国内海运船舶融资困难以及港口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等都对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冲击或制约作用。

四、维护海洋经济安全需要强调的主要对策

21世纪以来, 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每年以高于15%的速度增长。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诸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权益问题以及海洋科技相对滞后等问题, 成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威胁着海洋经济的安全。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以维护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等来作为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基本对策。

1. 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也直接威胁海洋经济的安全。中国作为海陆兼备的大国, 双重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不仅需要关注陆地的发展, 而且需要有远大而清晰的海洋战略。21世纪中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中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南沙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复杂的权益问题。因此, 需要从多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既要从发展的角度促进中国海军力量、海洋科研力量和航运力量等海上力量的发展, 又要从合作的角度与海洋强国和周边国家开展积极的外交, 为和平维护海洋权益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提高国内全民族海洋观念、建立健全国家的海洋法规和国家海洋管理体制, 又要吸收世界海洋强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 不断研究和总结世界其他国家在海域划界、岛屿争端、渔业资源划分与共享等各方面的案例。只有实现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才能切实维护和扩展中国的海洋权益, 维护海洋经济的安全。

2.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具体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向海排放;控制近海捕捞, 发展远洋捕捞, 加强生物资源增殖;健全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加强沿海减灾工程;以入海水量调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沿海防护林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升海陆生态系统质量, 遏止海陆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趋势。

3.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促进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 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1)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可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整体水平。因此, 应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 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深加工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医药产品开发、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2) 通过科技创新, 积极扶持新兴海洋产业。应努力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项目和海洋产业区,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对新兴海洋产业, 国家应在科技协作、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 以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 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是要依托循环经济创新技术, 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形成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开发, 发展海水综合养殖业。近年来, 由于我国海水养殖业面积的大量增加, 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 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 为海水科学养殖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当前, 在海水养殖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 建立海上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 编制海域养殖区域规划, 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面积。利用海洋生物技术, 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 改善已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海水养殖环境, 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通过技术改造和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养殖技术,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生态养殖模式, 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利用高新技术, 加快海洋环境治理和海洋生态建设, 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 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 应在严格执法、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 必须利用高新技术,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提高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水平, 把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尽可能压缩到最低限度。此外, 扩大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及其他海洋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6) 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抢占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海洋科技创新, 应注重选择重要的产业对象, 选择高附加值且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的产品对象入手, 以有利于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对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 要从科学上的可行性, 设备、技术和开发的可行性, 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规范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市场的中间环节, 建立情报、信息、代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间机构。同时政府部门应抓住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加强中间试验和技术转移, 建设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科技综合示范试点和产品产业化基地, 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

参考文献

[1]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2]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檀学文, 杜志雄.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5) .

[4]饶丹珍.弱势海权对石油安全的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0.

海洋形势 篇3

1 作业方式组成及其渔获品种

1.1 秦唐地区

44 kW以下的小船总船数2 787艘,其中定置网作业船只约50艘,主要捕杂鱼,作业天数约20 d;泵吸作业船只约200艘,主要捕竹蛏、海肠;刺网作业船只约200艘,主要捕捞口虾蛄、杂鱼;地笼网作业船只约800艘,主要捕捞梭子蟹、章鱼;底拖网作业船只约1 260艘,主要捕捞口虾蛄、梭子蟹、杂鱼,见图1。

秦唐地区44 kW以上总船数1 642艘,其中浮拖网船只80艘,主要捕鯷鱼、鲅鱼、斑鰶;底拖网船只620艘,主要捕口虾蛄、梭子蟹、杂鱼;虾刺网船只70艘,主要捕对虾、口虾蛄、杂鱼;耙子船只100艘,主要捕毛蚶、海螺;地笼网船只450艘,主要捕梭子蟹、章鱼,见图2。

1.2 沧州地区

44 kW以下的小船总船数571艘,其中刺网船只100艘,主要捕口虾蛄、杂鱼;定置网船只20艘,主要捕斑鰶、鲈鱼、口虾蛄;底拖网船只340艘,主要捕口虾蛄、梭子蟹、杂鱼,见图3。

沧州地区44 kW以上的总船数509艘,浮拖网作业船只60艘,主要捕捞鯷鱼、鲅鱼、斑鰶;底拖网船只190艘,主要捕口虾蛄、梭子蟹、杂鱼;刺网船只70艘,主要捕口虾蛄、杂鱼;锚张网船只50艘,主要捕口虾蛄、杂鱼;耙子网船只30艘,主要捕毛蚶、海螺,见图4。

1.3 赴韩渔业

沧州地区有赴黄海和中韩渔业协议水域作业船只56艘,刺网作业,主要捕捞小黄鱼、鱿鱼。

2 捕捞产量(9月份)

2.1 秦唐地区

44 kW以下的小船定置网作业日产约140 kg,作业天数约20 d;泵吸作业船日产约110 kg,作业天数约25 d;刺网作业船日产约60 kg,作业天数约16 d;地笼网作业船日产约150 kg,作业天数约25 d;底拖网作业船日产约450 kg,作业天数约23 d。

44 kW以上的大船浮拖网作业船单艘日产约5 500 kg,作业天数约22 d;底拖网船日产约800 kg,作业天数约22 d;虾刺网船日产约150 kg,作业天数约16 d;耙子作业船日产约800 kg,作业天数约15 d;地笼网船日产约500 kg,作业天数约25 d。

2.2 沧州地区

44 kW以下的小船刺网作业船日产约70 kg,作业天数约16 d;定置网船日产约600 kg,作业天数约22 d;底拖网船日产约350 kg,作业天数约20 d。

44 kW以上的大船浮拖网作业船日产约6 000 kg,作业天数约18 d;底拖网船日产约800 kg,作业天数约22 d;刺网船日产约220 kg,作业天数约16 d;锚张网船日产400 kg,作业天数约16 d;耙子网船日产量约1 000 kg,作业天数约18 d。

2.3 赴韩渔业

赴黄海和中韩渔业协议水域作业船只日产约1 000 kg左右,作业天数16 d。

河北秦唐地区的出航率约为0.9,与往年基本相同,南部沧州地区出航率约为0.8,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区海月水母爆发,沙蛰、对虾等生产几乎停滞,其它作业方式也受到影响。综上所述,9月份河北省海洋捕捞产量约为59 090 t,见表1。

3 捕捞生产形势和资源变动情况

浮拖生产明显好于去年,其主要渔获物为鳀鱼、鲅鱼、斑鰶,日产平均5 000 kg以上(折算单船后产量)。底拖生产渔获物种三疣梭子蟹产量明显增加,鱼类中许氏平鮋、六线鱼等沿礁型鱼类数量也增加明显,这都应该与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渔业资源修复相关。

受海月水母影响,南部沧州地区几乎没有捕虾作业,北部秦唐地区生产较稳定,由于刮风较少,产量不高,但在各地各种作业方式的渔获中均看到对虾,对虾资源分布较广,这也与各地的增殖放流有关。

同样是海月水母的原因,本月沙蛰生产几乎没有。

传统拖网渔获物小黄鱼也很少见,其资源大幅减少,应该引起注意。

河北省本月海洋捕捞产量为59 090 t(无沙蛰产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浮拖生产较好所致。虽然本月产量较高,但我们应清醒看到,主要是低价格的鳀鱼产量增长所致,三疣梭子蟹等产量的增加也与增殖放流的人为因素相关,而传统的经济鱼类如小黄鱼等却资源骤减,且本省渔业生产受水母影响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海洋形势 篇4

XXXXXXXXXXXXX单位(2015年12月X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XXXXX的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在省总队和XX市局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和措施,辖区伏季休渔秩序和渔业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XXXX和XXX2个处室先后获评“全省海洋与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尤其是今年敢于动真碰硬,在全市率先完成了XXXX艘“三无”船舶清理处臵;实施了已补偿海域非法养殖整治行动,累计取缔海上非法养殖筏架XXX余亩、看护设施和船只XXX个,一举消除困扰我区多年的隐患问题,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执法监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执法工作的问题和短板,需要在省、市支持下,认真加以解决。在渔船管理方面,主要是“三难”:一是渔船报废、更新难,安全隐患多。现有管理办法,对老旧渔船强制报废规定废止,申请更新改造的审批程序复杂,加之新建渔船成本增加,导致我区现有老旧渔船数量逐年增多,达到XXX多艘,比例超过总量的XX%。这部分渔船按规定采取每年拉坞维修、换证检验方式管理,不但工作压力大,而且由于船龄过长、船况差,安全隐患多。二是“三无”船舶没收拆解难。在今年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中,对“三无”船舶没收拆解,缺乏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条款,只有“禁止离港”和“处船价2倍以下罚款”之规定。如若强制没收拆解,群众提起诉讼,执法部门可能会因为法律依据不足,而面临败诉风险。三是普通船员管理难。由于劳动力成本攀升、海上资源匮乏等原因,普通船员流动性很大。查处船员证书不齐问题后,由于培训考试体系跟不上,只能罚款处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船员持证上岗问题。在渔港监管方面,主要是渔港权属认定问题。我区X处渔港,只有X处被上级认定为正规渔港,X处没有任何形式的认定,但仍然停靠渔船。这就造成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渔港安全管理措施、消防设施、应急机制等不健全;部分渔港经营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对停泊渔船合法性漠不关心,对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有的甚至充当违法行为的“保护伞”;由于港口性质不明确,在监管上与交通、海事等也存在扯皮现象。在资源保护方面,虽然按照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网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要求,我区扎实开展了宣传告知、签订承诺书、开展执法检查,但效果不明显。“普遍违规”的现实给执法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在海洋监察方面,主要是随着X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域性质从传统第一产业,向以休闲旅游和临港工业为主的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海域征迁、用海审批、项目监管、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人员数量、执法装备等跟不上现实需求。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主要是缺乏专业人员和快速检测专业设备,难以保障正常执法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局提出以下有关意见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议提请农业部或在全省范围内出台渔业船舶报废、“三无”船舶没收拆解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标准,尽快开展渔业港口经营许可认证,对相关程序进行规范完善,对相关责任进行梳理明确,对涉及生产安全的软硬件设施从法律高度进行固化,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执法难题。

二、做好疏堵文章,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建议结合国家燃油补贴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老旧渔船强制回收报废、渔船更新改造、渔港升级等政策引导体系和资金补助力度,一方面,鼓励促进渔民转产转业,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涵养渔业资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休闲垂钓和远洋捕捞,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做到可持续发展。

观走向海洋8经略海洋有感 篇5

每当望着那茫茫的大海,一段段历史,一首首诗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只有在大海中才能学会游泳, 一幕幕历史,告诉我们,走向大海,经略海洋,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富强。海运兴,国运兴。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海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海洋上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一页,也有过沉痛而深刻的回忆。近年来,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的自觉性不断增强。21世纪被人们视为“海洋世纪”。强于海洋者盛,衰于海洋者弱。蓝色的海洋孕育着希望,维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回顾不幸的近代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灾难的直接根源。

21世纪被喻为“海洋世纪”。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能力进一步深化,海洋安全问题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逐年提升。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开展全方位外交,使周边总体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但中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如何重新审视海洋安全战略,将是影响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常被视为大陆或陆地大国;尽管某一时期,中国也存在海上利益,但从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在明朝时期的15世纪,郑和率领舰队进行了数次远征,探索了南中国海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了现在的东非沿岸。当郑和最后一次航行结束后,中国就撤离了海洋。

关于海洋的故事作文:海洋的脉搏 篇6

夕阳在海天相接的弧线边,一个人落寞地跳着舞,不停地旋转、跳跃,浑身解数,释放着最温柔而又最热烈的光芒,那一道道璀璨的光芒落在海浪荡漾的间隙里,与海水本身澄澈的湛蓝色融为一体,如胶似漆。

那时小小的我站在浅滩,温和的海汐踏着婀娜的步子在我的脚边经过,又如丢失了水晶鞋的仙蒂瑞拉,在南瓜马车的护送下匆匆离去。我弯腰拾起一只被海浪冲刷到沙滩上的海螺,轻轻地放在耳边,大海潮涨潮落磅礴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我闭上眼睛,感受海洋的生命力,海洋的脉搏。

从此,我便爱上了海,爱上了她那磅礴的脉搏。

上了初中,地理老师讲过,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拥有最磅礴的海域,最丰富的海洋资源;生物老师讲过,生命所需的小分子有机物,就诞生于原始海洋温暖的怀抱之中。我已不再是儿时幼稚单纯的小孩子了,我的肩上承担着一份重任——保护海洋这生命的摇篮。我也愿意献出我一份单薄的力量,为海洋保护作出贡献。

我国海洋资源之丰富,足以让我瞠目结舌。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浅海滩涂和浅海资源、港址资源、海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等10种海洋资源,是我们中国人的福祉。但有些人不顾大局,只为自己一时的利益,破坏海洋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企图从海洋母亲的怀抱中夺取更多的财富来源,特别是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因几年来沿海渔民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种类急遽减少,有些物种濒临灭绝,我们不应该觉得可怕和愧疚吗?

我们人类可能无法想象,海底世界是多么奇妙。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作家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并不是真实的。那就让我给你提供最真实的消息,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所拍的海底照片使人叹为观止:五彩缤纷的珊瑚、奇形怪状的深海鱼、神秘莫测的海底熔岩… …一切一切,都超乎我们人类的想象;一切一切都是海洋最深沉的脉搏。

但如果有一天,海底一切生物全都销声匿迹,如儒勒·凡尔纳笔下那片荒凉萧索的“海底墓地”,我们再也听不到海洋最深沉的脉搏,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我觉得,我国的海洋资源保护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立法保护、加强海洋资源和海洋利用方面的知识普及、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等等,都可以使海洋的脉搏得以延续。

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海洋最深沉的脉搏成为永恒。

所有人,都希望是这样。

点评:

本文以海洋保护为主视角,侧视角是对整个世界的保护。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条理清晰,作者特别聪明地引用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里的精彩语句,更为此文增光添彩。

指导老师:程敏

推荐老师:张欣

海洋形势 篇7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海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笔者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角度, 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 是最感鼓舞的地方。在现代化布局方面, 十八大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 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三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 到了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 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这个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突出经济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在现实国情下,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

2012年6月27日-9月27日, 笔者有幸作为首席科学家参加了我国北极第5次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在科考过程中, 除了安排完成预定的科考任务外, 笔者特别关注北极海冰的变化。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过去30多年中, 这一地区的气候正在快速变化, 而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对中国有着直接影响;近几年, 我国出现了冬季雨雪异常以及春季和夏初干旱, 均与北极气候变化相关。2012年是北极海冰融化特别严重的一年, 在“雪龙”号向北挺进时, 北纬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也出现了大量的冰间水道或水塘, 北冰洋的变化令人震撼, 今年夏季北极海冰量也创史上最少纪录。可见, 从人类生活的地球来看,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对整个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今社会高速发展, 人类为了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开始大规模进军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海洋经济持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成绩面前不可忽视的是, 随着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力度的不断加大, 也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正常状态, 破坏了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 影响了岸滩的冲淤变化, 改变了海岸的形态, 破坏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 十八大报告将涉及海洋的内容放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

加以论述, 这表明海洋工作也必须在党中央确立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导下, 不断引导海洋经济产业的调整和优化, 确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大幅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同时建立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控制并逐渐恢复海洋生态支持力, 坚持走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和谐发展道路。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 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工作者,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开展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引领海洋科技发展, 科学认知和利用海洋。不断深入认知海洋, 并不断拓展海洋认知空间。要充分利用“908”、海洋公益专项等成果和资料,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要大力扶持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深远海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勘探技术等学科方向,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依靠科技的发展, 才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争取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难点, 形成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陆海统筹的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陆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 陆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海洋经济的拓展和提升。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陆海统筹, 从全局的高度做好统一管理、规划和协调工作;紧密跟踪和把握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明确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加紧制定涵盖各个产业和各个区域的统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既突出区域发展的优势特色、又促进区域互补合作的原则, 合理布局各个产业, 有效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化。

三是加强海洋综合管控, 实现海洋生态安全。从全国来看, 我国海洋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完善海洋生态安全法律体系, 建立海洋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体系, 采用“绿色核算体系”, 加强在海域使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立法及理论研究。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要维护海洋生态健康, 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推进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前正在推进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山东半岛建设成全国性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推进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面, 落实好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 显得尤其重要。按照《意见》中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优化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培育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4项主要任务的要求, 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通过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引领沿海地区树立正确发展理念, 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同步, 全民参与保护海洋环境,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形势 篇8

IMO是联合国主管海运事务的专门机构,是制订船舶和海运领域相关规则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由于IMO所制订的国际规则对国际海运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组织的秘书长通常被称为“世界海洋总统”。IMO秘书长一职的竞选也因此变得十分激烈,相关国家往往会全力以赴,支持本国候选人竞选。林基泽此次当选IMO秘书长,一方面反映了韩国全面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其本人丰富的海洋工作经历和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韩国的“海洋强国”之路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仅仅停留在以渔业为主的低水平上,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意识。直到上世纪后期,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韩国的海洋意识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在海洋竞争中抢得先机,韩国政府在大力发展造船、海运、水产等海洋产业的同时,开始制订中长期国家海洋战略。

1996年韩国颁布了《海洋水产发展基本法》,并根据该法先后制订了“第一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00~2010)”和“第二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11~2020)”。这两大规划均被作为海洋水产领域的国家战略付诸实施,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海洋科学技术、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管理、海洋文化和旅游、水产振兴和海运、港口建设、海洋外交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为了保证两大规划的落实,韩国又制订了海洋相关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包括“海洋科学技术开发计划”(2004年)、“新再生能源研发战略2030”(2007年)、“海洋生命工程培养基本计划”(2008年)、“绿色技术研究开发综合措施”(2009年)、“第四次海洋环境综合计划”(2011年)、“2020海洋科学技术计划图”(2011年)等。通过制订上述国家总体海洋战略规划和具体发展计划,韩国实现了海洋发展战略的法制化,保证了海洋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2020年步入世界“海洋强国”的计划,韩国在“第二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三大目标和五大重点推进战略。三大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管理;培育新的海洋产业,升级传统海洋产业;适应新的海洋秩序,拓宽海洋发展领域。五大重点推进战略包括:健康安全地利用和管理海洋;开发新的海洋基础技术,创造新的发展动力;扶持高品质海洋文化观光产业;海运港口产业的先进化;强化海洋管辖权,确保海洋领土。

韩国的这些海洋发展规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到2020年,韩国海洋产业的附加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6%,海洋科学技术水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90%,并确立韩国在世界物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当然,在全球海洋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韩国要顺利实施其海洋战略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国际海洋规则的制订与改革、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海洋纠纷与冲突、国内造船和海运行业近年面临的严峻下行压力等。在此背景下,林基泽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无疑会对韩国实现“海洋强国”梦产生积极的影响。

后来居上的艰难竞选

林基泽1956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马山,毕业于韩国海洋大学航海专业,其后一直在韩国海洋和港湾部门工作了将近30年。林基泽曾先后在韩国国土海洋部担任船舶技术事务官、海事安全政策官等职务,并曾作为韩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出席IMO会议,积极参与海事安全和环境保护议题的讨论。2006年他被任命为海事专员,以韩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的身份领导了IMO赋予韩国的各项工作。他自2012年7月起担任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社长。

2015年3月底,林基泽正式报名参选IMO秘书长。当时,共有来自丹麦、菲律宾、俄罗斯、塞浦路斯、肯尼亚、韩国等六个国家的候选人参与竞选,竞争十分激烈,林基泽是其中最后一位宣布参选的候选人。来自丹麦的候选人是丹麦现任海事局局长,是国际海运行业的一位知名人士。来自塞浦路斯的候选人则拥有连续十年担任IMO海洋保护委员会主任的经历。按惯例,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秘书长一般由来自各大洲的候选人轮流担任,而IMO现任秘书长是日本人关水康司,这对同样来自亚洲的林基泽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而且在40个拥有投票权的理事国中,有13个来自欧洲。因此,林基泽要想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战胜来自欧洲的候选人可谓困难重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竞争将在丹麦和塞浦路斯候选人之间展开。

但是,林基泽凭借自己在海洋领域近30年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作为韩国海事专员曾在IMO工作的经历,在专业性、经历、贡献度等方面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林基泽在第一轮投票中以10∶12落后于丹麦候选人,但在第二轮投票中,林基泽的得票数开始反超,并在第三、第四轮投票中一直保持领先,最终在第五轮投票中以26∶14成功当选。

总统亲自助选,各界寄予厚望

林基泽之所以能够成功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除了他本人长期的海事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之外,韩国政府和国民的大力支持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林基泽参选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现任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俞奇浚不遗余力的支持。俞奇浚在今年3月担任现职之前,曾担任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会委员长,其外交经验丰富,被称为“外交通”。林基泽宣布参选的消息一出,俞奇浚立即邀请相关国家驻韩国的20多位大使举行恳谈会,请求各国支持韩国候选人。另外,俞奇浚还专程前往新加坡和泰国说明情况,呼吁两国支持林基泽。

为了支持林基泽竞选,韩国海洋水产部和外交部专门建立了部际联系机制,共享信息、密切合作。朴槿惠总统在4月中旬访问南美洲时,亲自向南美洲相关国家首脑说明林基泽竞选IMO秘书长的情况,呼吁各国支持。5月,朴槿惠总统派前海洋水产部长官李柱荣作为总统特使出席尼日利亚新总统的就任仪式,并呼吁尼日利亚支持韩国候选人。

此外,韩国船主协会、韩国船级协会、釜山港湾公社、韩国水协等行业组织成立了“IMO秘书长竞选支援协议会”,通过民间渠道支持林基泽竞选。

林基泽成功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的消息传来之后,韩国上下一片欢呼。朴槿惠总统7月8日在青瓦台总统府接见了林基泽,向其表示祝贺。韩国海洋水产部7月9日为林基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俞奇浚长官在内的韩国国会、海洋水产部、外交部、海军本部人员及海洋水产行业团体负责人等共300余人出席。

韩国海洋相关各部门和行业团体纷纷对林基泽当选IMO秘书长后的作为寄予厚望。海洋水产部希望林基泽积极推动IMO与韩国的合作,从而加速推进韩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韩国船主协会表示,韩国应以此为契机,成为能够快速适应国际海事规则、影响IMO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国际海事先进国。釜山港发展协议会则表示,釜山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打造国际海运和造船中心城市,并尽快制订吸引国际海事机构落户釜山的方案。

上一篇:镇政务监督小组下一篇:毕业留言短信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