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最经典的禅语(精选6篇)
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6、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9、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0、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11、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2、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13、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14、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15、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发宜常梳
方法 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 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面宜多擦
方法 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 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預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目宜常运
方法 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 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耳宜常弹
方法 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1次。
功效 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齿宜常叩
方法 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 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
舌宜舔腭
方法 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 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摘自《红山晚报》)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3.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4.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6.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7.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8.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9.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0.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穫?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製作录音、影带,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1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怅望江湖百年与谁说。
13.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3) 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4) 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5)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6)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7)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8)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9)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0) 舌间搁浅的妙蔓、是想为你舞一曲最后倾国倾城。
11) 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12) 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13)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4)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5)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16)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7)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8) 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19)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0) 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教育」,才能够创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间,都划清界线,產生对立,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有广大的包容性,能够给予眾生真正的利益。
★ 与书共舞读书心得
★ 佛学经典名句
★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书心得
★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读书心得
★ 佛学人生经典语录
★ 佛学经典禅语句子
★ 读书心得
★ 书是智慧的源泉作文
★ 「教育智慧」读书就是看风景
在《瑜伽经》整理成书之前,印度瑜伽士已经有数千年的练习瑜伽的经验,这些经验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由帕坦伽利整理成文。因此《瑜伽经》虽然全文并不长,但每句话都饱含着瑜伽士对人生的感悟,具有真正的智慧。在这里,从中选出9句比较经典的话——并不是说其他的话不重要,只是为了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瑜伽经》有个大致的了解。
1.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句话给出了瑜伽的定义。瑜伽十分强调控制心意,在印度,有的练习者只做很简单的体位,而把重点放在对身体、心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感悟和探索上。在瑜伽练习中,散乱的精神渐渐集中起来,意识由外在转向内在,练习者因此经历了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生命旅程。征服自己比征服世界更难,瑜伽认为,能够控制心意的人是真正的强者。这也正是瑜伽与其他锻炼方式的不同,不练习控制心意就不是练习瑜伽。
2.坚持不懈便是锻炼
在流传数千年的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表明人类是多么容易半途而废。正如卖油翁对长于射箭的将军所说:“无他,但手熟耳”,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技能,必须经过常年的练习,才能达到卓越的境界。如果做不到坚持不懈,也就不能享受收获的喜悦。
3.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
这句话是专门强调循序渐进的。一开始接触瑜伽,建议练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一个星期练习两到三次,每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等到身体逐渐适应了,可以增加到每天一次,一次一小时。如果只是保持身体的健康,那么这个强度就足够了。瑜伽专业人士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
4.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
瑜伽要求练习者的心灵保持平静和纯洁,对他人要满怀善意,对外在事物不要有分辨心,而要有平等心。平等地对待那些快乐的和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富有的和贫穷的,这样才能意识纯洁。
5、满足产生最大的快乐
中国人也说“知足常乐”,其观点来源于老庄,看来印度人对人生的体悟与中国人有相通之处。那么在公元前中印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吗?是中国人影响了印度人,还是印度人影响了中国人?有学者认为,基本上中印两国各自独立地产生了自己的文化,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了较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6.姿式必须稳固舒适
瑜伽的体位有数万种,即使经常练习的也有数十种之多。不论采取什么姿式,都要求寻找稳固舒适的感觉。一开始练习,有些姿式强度比较大,或者坚持的时间太长,或者有些人身体比较虚弱,身体会产生剧烈的颤抖,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立即停下来休息,分析是什么原因。感觉姿式稳固舒适,那么就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要为了坚持而坚持。一个体位练习多长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控制,疲倦的时候可以少做些,有精力多做些也可。
7.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
瑜伽非常重视呼吸,要求呼吸又细又长。这也是瑜伽和其它锻炼方式的重要不同。控制呼吸最显著的作用是强健了呼吸系统,强健的呼吸系统摄入更多的氧气,使神经系统和身体其它器官都更加活跃。并且呼吸又细又长会带动横隔膜的上下运动,从而按摩了腹部内脏,促进消化系统更好地分泌消化液,促进排泄系统更好地处理身体的废物。总之,别小看这一小小的要求,即使不练习瑜伽姿式,只是按照又细又长这一要求改变自己的呼吸方式,就会对身体带来巨大的好处。
8.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上
这样做是为了集中精神。可以将意识放在呼吸上,也可以放在自己的身体上。此外还可以将意识放在眼前点燃的线香或焟烛上,如果有宗教信仰,可以将意识放在眼前的佛像上。集中精神可以使精神变得稳定、平静和祥和。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感到烦燥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精神已经习惯了游移不定,东想西想,让它固定在一物上是困难的,所谓习惯成自然,多练习就慢慢能够做到了。
9.这个身体变得美丽、有力及强壮
这是练习瑜伽的必然结果。正确的、有规律的、坚持不懈的练习,不仅使身体发生变化,而且使心灵变得纯净、满足,因此说瑜伽是对身体和心灵的最佳的锻炼方式之一。
最后,由于《瑜伽经》的完整性,这样单独拿出一些话来解释必然是断章取义,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去阅读原文,以便领悟更多。
瑜伽经典体位介绍(每月一招)
风吹树式
做法:
直立,双腿并拢,两臂放在身体两侧
十指交叉,手臂向上,翻转手心向上,举过头顶(图1)。
呼气的时候,身体向右侧弯曲,保持两到三个呼吸(图2)。
吸气,手臂不动,身体回到中位。呼气的时候身体向左侧弯曲,保持两个三个呼吸(图3)。
吸气,手臂不动,身体回到中位。
调整呼吸,再做一次。
注意:
尽量使身体向两侧,而不要向前弯曲(错误姿式图4)。可以试试背靠墙壁的话,一开始手臂和肩膀能触到墙壁,那么侧弯之后,手臂和肩膀也要能够触到墙壁。
功效:
伸展、强壮侧腰部位,扩张胸部,放松肩关节。生活中我们的脊柱很少向两侧弯曲,这样的练习使脊柱更加灵活有力,增强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