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修养(推荐8篇)
摘要:法律文秘专业培养文秘和法律复合型人才,就业口径宽,需要具备较强的办公室行政事务处理能力,而且要熟悉常用的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原理解决常见法律纠纷。所以在这个现代社会,秘书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而具备一定的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处理文案和待人接物方面如果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将会提高整个人的档次,做事情也会事半功倍,更能在竞争者中间出类拔萃。
关键词:文学修养 人际关系 提高
在这个识经济的时代,对于秘书这个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现代秘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秘书这一职业是一项有着历史悠久的工作。了解秘书工作和文学素养,有助于培养秘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丰富秘书的各种知识,更好地构建秘书的知识构造;培养秘书的创新思维才能;提高秘书的文字表达才能。秘书要提升自身品位,就要勤于读书,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要有目的地精读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注重培养秘书文学素养的意识,加深秘书对自己的认识,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现代文秘品位有助于促进领导活动,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文学修养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文学修养对秘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学修养高的秘书在工作中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办公,接待等方面也会变得很融洽。而且秘书作为一项服务性的工作.需要接触广泛的人和事,这就需要现代秘书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才能顺利的完成领导的重托,发挥出秘书的参谋作用。
(一)秘书工作的广泛性需要文学修养做铺垫。
1.文件的处理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毫无疑问秘书的工作是协助领导,而对于秘书而言,协助领导就意味着每天都需要面对和处理相当繁重的文件工作,繁杂而不同类的文件就需要秘书拥有的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尤其要扎实。只有以文学修养为知识基础,思路清晰,才思敏捷才可以处理好大量繁杂的文件,才可以更好的配合领导的工作。
2.日常事务的处理需要用文学修养来协调。日常事务往往会比文件的处理
更加的繁琐和复杂,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往往会面临领导的批评,同事的冷嘲以及客人的责难,这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情绪,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抱怨自己的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很不顺意、而良好的的文学修养不但可以陶冶自身高尚的情操,还可以使秘书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自身的意识.改善自身的感受,使原本乏味的秘书工作更形象生动更有艺术效果。
(二)文学修养对于秘书处理临时问题和管理工作时的重要性。
1.文学修养对秘书处理临时问题有很深的影响。秘书工作中会遇到许多临时问题,文学修养的体现非常重要。比如:当秘书人员正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突然来了电话,这时,如果丢下正在交谈的来访者而与来电者谈话,显然是不合适的,会使来访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秘书人员应当用语歉疚,请来电者原谅,让其等一会再打来。每个单位的来访者中,总会有一些不受欢迎的人。如为一事纠缠不休的人,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的人等等。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不受欢迎的来访者,秘书应做到: 首先,要以礼相待,显示出自己的涵养和礼貌。其次,在了解来访者的意图之后,迅速请有关部门出面接待,并及时向上司请示、汇报。接待来访中的意外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秘书人员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摸索和积累接待经验,本着不违背原则、不怠慢来访者的宗旨,机智灵活地加以妥善处理。
2.文学修养对秘书管理艺术的影响。
秘书在工作中的管理艺术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的价值,关键在于档案的质量,而档案资料的质量,又取决于文字秘书和文档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为此,本例就从文字秘书自身的文学修养谈起,进而就文字秘书的文学修养与文书档案管理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较好的文字秘书的文学素质修养,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秘书人员除了具备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有自己特殊的文学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方面的要求。文学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称职不称职的问题;品德修养、作风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文字秘书要自觉地、全面地加强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国家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
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抄写、记录和文稿起草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由其经手、处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为文书档案提供了准确的、丰富的、详实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因此,较好的文字秘书的文学素质修养,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2)文字秘书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文字秘书兼做文书档案管理,主要是做文书材料的立卷、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缩微、鉴定、检索、保护、利用、信息和统计等环节的工作。这些环节之间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制约,而利用则是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其它环节都为利用服务,为利用打基础和创造条件。做好文书档案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根本任务。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文书档案在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即作为机关工作的参谋作用,作为宣传教育的素材,作为历史的凭证,作为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通过机关办公部门的内设机构即文档室进行的,而这类文档室对于较小机关而言,则具有综合性,它不仅是管理文书档案,同时统管了诸如人事、科技、会计等档案,门类更多,内容更丰富,工作更复杂,这样,要求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要求为机关中心工作的利用创造方便的条件,而且要求提供的资料迅速、准确,这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文字秘书在加强秘书工作文学修养的同时,又必须具有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有关理论、业务、纪律、技能等方面的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
(三)文学修养对秘书人际关系的影响。
作为一个秘书必须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秘书是非常总要的。而秘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业的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才能推动单位健康有益的发展。
1.秘书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由于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原来越来越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便利,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际交往。秘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愉悦的工作气氛,这样能使公司充满活力与生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让工作中的人心情舒畅,这样的结果是管理者和员工都希望看到的,所以需要秘书处理好人际关系。台湾资深秘书石咏琦所在的秘书协会曾对境内外工作
两年以上的秘书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办公室大小,人员多少,秘书所做的工作如何繁琐,技能如何熟练,到头来决胜因素的取舍,往往系之乎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所以说“秘书的成败往往不在效率第一,而在于人缘第一。所以说人际关系对于秘书的工作时至关重要的。
2.文学修养对秘书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对秘书具有很强的重要性,而文学修养对秘书的人际关系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秘书处于单位的枢纽地位,主要从事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秘书作为领导的左右手,要帮助领导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那么必定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秘书人员与他的工作所接触到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秘书的人际关系。秘书人际关系的好坏是秘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而文学修养在其中要起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提高秘书的文学修养。
要提高秘书的文学修养。第一是品格的修养,第二是文化艺术的修养。秘书工作人员的素养,既包括合理的知识储备、相当的专业技能,又包括成熟的职业性格、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些素养也是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博览群书是提升秘书文学修养的基础。
一个秘书想要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博览群书是文化基础,只有做到博览群书他的文学修养才不会狭隘。首先,对中国文学的考察。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其中的某些成分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中的某些理论及道德原则仍适用于秘书群体及其工作。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对于秘书来说,由于其职责的要求,在工作中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西方文学的研究。近年来,马基雅弗利从世俗政治的考察出发,首先提出了统治者为了政治上的正当目的可以不讲道德的论点。而这里的“德”就是要求秘书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坚持按政策制度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大道直行,坚持真理,永葆气节。
(二)不断吸收各所在行业领域环境中的养分。
秘书只有不断吸收各所在行业领域环境中的养分,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秘书。秘书工作之所以能向社会各领域扩展,就是因为它能够吸纳相关行业环境资源,丰富了其综合辅助和服务的能力,适应了不同行业领导和管理的需要。
(三)注重回归本职工作,增强社会实践。
注意培养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等。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体现出在协助领导形成领导意图过程中的主动性,又要体现出在领导意图形成之后的服从性,还要体现出在执行领导意图过程中的创造性,从而使领导意图经过秘书人员的努力能够得到准确无误的传达、贯彻、执行。只有回归到秘书本职工作,在秘书工作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才能出色完成秘书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文秘品位。
(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也是一种文学修养。在工作中无论是教训还是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只有善于总结,不断的在总结中完善自我,在以后的挫折中能不气馁,自然大方。那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以前的不足,发扬以前工作上的优点,在做好领导的参谋时,更能弥补领导的疏忽和错误。参考文献:
华夏文明几千年来经久不息源远流长,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思想与智慧结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更加经久不衰。我喜欢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捧一杯香茗,执一本古诗词,氤氲在金色的阳光下,慢慢享受。这时的我,可以静下来,跟着先贤们的脚步,步入那个遥远而又诗意的梦。在那个梦里,时而看见将军醉卧沙场,指点江山;时而闻到春日莺歌燕语,花香习习;时而听到思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时而瞥见学子郁郁不得志时的艾艾自叹。兴许,那样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文学。以文学抒发自己的人生,又以自己的人生填补着文学那片花圃。
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自己对于这句话深表赞同。我们学习语文其实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气质和自己的修养。相信很多同学都很羡慕一些举手投足间流露出非凡气质的人,人们往往也被这样的人所吸引。这样的人,不需要太美的妆容,过于华丽的衣饰来装点,更不需要聒噪的语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他们的气质往往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往往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间溢出来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更喜欢从一个人的言谈里捕捉他的人格与修养。因为,一个人的言谈太过于明显,彰显出这个人更加流于表面的涵养。
我想说的是,提高语文成绩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尤其是先祖们为我们所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语文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一次次阅读和体会中,寻找同作者之间的共鸣,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非汉语莫属。汉语中最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古人的诗词歌赋。诗词歌赋中透露出来的简洁精练,意味悠长都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苏轼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没有一个“思”一个“愁”,却处处体现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与哀愁。提高语文成绩,其实不仅仅是卷面上的分数,在一个语文老师看来,最重要的莫过于提高一个学生的文学修养。语文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修养对于一个有素质的人又是何其的重要,诗词歌赋就是我们最最直接的老师。当你的话里开始慢慢渗透起一两句古诗文,当你的作文中慢慢开始运用你所熟知的经典,你的文学修养就已经开始渐渐地竖立起来。看到你的文章,你的试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去肯定你。当我们把这样的方式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去的时候,语文成绩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超越语文的修养,这是一张试卷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修养,将会伴随你的一生,叫你一生受用。
梦露的自我修为:女神,不只是性感
当2014年伴随明星们的离婚又结婚、分手又复合行将收尾时,一件50多年前的旧事被人们翻了出来,给这个情事纷乱的年份增添了些许正能量——著名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大量私人藏书单被曝光。
这无疑将一枚自我审视的炸弹,抛给了那些醉心于感情、广告和玻尿酸的女星们。
年仅36岁的梦露因为过量用药香消玉殒,而她16年的银幕形象至今仍在延续——金发微扬红唇轻启,雪白的双手羞涩地压住想要飞上天的裙摆,嘴边一颗黑痣调皮而性感。这一形象已经和“猫王”的扭胯舞步、奥黛丽·赫本蒂芙尼首饰店前的沉思并肩,成为后世各路明星百学不厌的模仿范本——只不过,有人模仿了她的颜,却模仿不了她的性感。
直到书单被曝光,我们才知道让梦露性感并不仅仅是化妆品和塑身胸衣。
梦露曾说:“我的幻觉和成为好演员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知道自己有多么三流,可以感到自己天赋的匮乏,就像是穿着廉价粗俗的内衣。但是,上帝,我有多么渴望去学习,去改变,去进步。”
出身私生女的梦露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仅在好莱坞时期,上过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的艺术鉴赏和文学的夜校课程,但又因为长相过美,“影响其他学生注意力”,而草草结业。从此,阅读成为满足她进取心的良师益友。
梦露的日记中曾表达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华尔特·惠特曼和塞缪尔·贝克特等文学巨匠的热爱之情。传闻梦露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藏有萧伯纳、田纳西·威廉斯、海明威、劳伦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和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从这份清单中,梦露的藏书以文学为主,园艺、科学类图书次之,种种430本书中,有390本有资料可考。这其中,政治类书籍竟然也有30本:包括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埃德加·斯诺自传、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甚至有马克思的《资本论》。
丰富的阅读让梦露的性感浑然天成毫无矫饰,在镜头中游刃于各种角色间,在生活中游刃于各种优秀的男人间。
她第三任丈夫就是比她大11岁的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而在这之后,和肯尼迪的旷世情史真正让梦露向世人展示了她的魅力。1963年5月19日的那场庆祝晚会后,肯尼迪深深地被这位带着喘息唱歌的女性迷住。在他们维持了近3个月的偷情史中,梦露对肯尼迪的吸引不仅仅是用美貌和身体——私家侦探弗雷德·奥塔什声称,他安装在劳福德家中的窃听器捕捉到了总统与这位艳星之间极其火爆的对话,他暗示:“他们甚至讨论了国家机密。”
这或许与梦露的政治类藏书不无关系。而之后梦露为肯尼迪呈上的一首名为《在你生日之际,提出我真心的请求》的情诗,似乎也在述说着这个女神不仅仅性感这么简单——“让相爱的人呼吸他们的叹息,让玫瑰盛开音乐响起,让激情焚烧我们的嘴唇和眼睛。”诗的结尾更加激情:“让我爱你,否则不如死去!”
歌女们的读写情结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共识,而当一个歌舞女被知识加持,父权被击毙,歌女变成“神”,男性开始畏惧并膜拜着。
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的诗词精华都要被妓女占一席之地——《全唐诗》收录有21位妓女作家的诗篇136首。还有不少诗词是歌咏妓女生涯的,如在《全唐诗》中收集的49430首诗歌中,有关妓女的就有2000多首,可见,妓女生涯已成为一些文人雅士的创作源泉。
唐代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时代,亦是文人墨客与名妓打成一片的时代。
唐代青楼名妓中,诗才最高的是薛涛。《全唐诗·薛涛小传》云:“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着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薛涛笺。”诗的时风把她熏陶得超凡脱俗,才气超群,与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唱和。
如今的秦淮河畔仍流传着“秦淮八艳”的传说,如果仅作为普通妓女,“八艳”显然不具备流芳后世的资格。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瓦肆勾栏,歌舞升平,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金陵八艳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皆是由雏妓养成至秦淮绝色。
她们不仅个个身材相貌一流,且精通诗词歌舞,难能可贵的是她们洞察时事、关切时局。与继东林党之后的复社文人来往密切,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八艳诗魁柳如是因读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自号“河东君”、“蘼芜君”,传世诗作《湖上草》《戊寅草》《尺牍》为后人颔首称道。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其画作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沦落风月场,虽是命运的不幸,但也少了世俗的苛刻,于是,这些歌女们读书习字,有了甚于男人的真知灼见。
直至清朝末年,前有诗人才妓花燕芳因才华被曾国藩利用与王湘绮交往,再有赛金花随夫出使国外,后有才情兼备的小凤仙和蔡锷的红粉轶事......歌女们因为诗书成为女人中的经典,也因为诗书成为男人最香艳的一段春梦。
读书是身不由己之后,与做少奶,二奶,师奶同等开阔的出路
喜欢读书的女人可能学历不高,但一定有着非凡的气度修养。所以,梦露们也好,歌女们也好,服装、彩妆不再满足她们对内在美的需求。
突然宣布退出娱乐圈的黎姿表明了三条理由:照顾家人,打理生意,想去读书。三条中,读书听上去最虚幻、最次要、最应景。却唯独最有情调。
走上国际银幕,单单读剧本似乎已经不能撑起日渐多元化的知识元素。刚读完一本都市爱情小说的李冰冰说:“最近几年在学英语,所以也会去看一些英文原版小说,我曾经就买了《飘》的英文版,一点点啃读,越读越投入,看不懂就拿本字典在旁边对照着翻译,虽然读得不是那么顺畅,经常碰到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就是完整的句子不能理解。”“没什么特别不喜欢的题材,喜欢的标准就是容易理解好看吧,不太喜欢特别晦涩难懂的书。”
汤唯和《偷书贼》是在机场遇上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位众所周知的才女写日记的时间可能多过阅读的时间。“阅读是走进别人的世界,在别人的世界里看一回自己,而写日记是带着外面的世界回到我自己的小世界里,很舒服的。”
当一个女人说,嗯,我还想再去读点书。第一,她年纪肯定不小了,但也远远够不上老。第二,她心里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滋味了,但也远远够不上沧桑。第三,她肯定修炼不够世故,但也远远够不上单纯。
于是乎,当精通五国语言的娜塔莉·波特曼不再是新鲜事后,女星纷纷晒出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的明星光环“添枝加叶”: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林熙蕾获得经济和文学双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洋美术史和经济学的双学位,让林志玲看起来不那么花瓶;徐静蕾片约不足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了“徐导”,还成了网络段子手,制造了“天下第一博”......
生活久了,都会觉得累。累到想换一种生活的时候,不如学学花团锦簇却一口咬定要去读书的黎姿。
再美的衣服终有更年轻的女人去穿,再高端的化妆品终究扯不住向往地心引力的赘肉。这时知识是不离不弃的最终伴侣。
【关键词】广播文学节目 文学修养 新闻修养 音乐修养
文学节目曾经是广播节目大花园中一簇怒放的花朵。曾几何时,小说联播、评书、作品欣赏与文学专题等文学性节目吸引了大批听众。但近些年,广播文学节目逐渐被边缘化了。尽管如此,它也一直拥有不太多但是很忠实的欣赏者。这些听众通常有一定文学修养和欣赏能力,他们的品位对文学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广播文学节目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根本途径也是要提高节目质量。好的广播文学节目,需要高素质的节目制作人员。本文将要论及的就是广播文学节目编辑的素质,其设定的前提条件是节目编播分离。专职编辑负责案头的文字准备工作,同时另外聘请演播人员进行声音演绎。
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文学修养
对广播文学节目编辑的职业修养而言,首要的就是文学修养。作品汗牛充栋,作家灿若星河,编辑的眼光决定把什么样的作品呈现给听众。编辑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品格和质量。但是,广播文学节目对审美价值的要求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文学作品,因为它是通过广播手段、通过电台这种媒介进行传播的。所以必须兼顾一般性的文学审美价值和广播电台的媒介属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好作品都可以在节目中播出,只有那些写得好又适合在广播中播出的作品才有可能与听众见面。所以说,广播文学节目对编辑的文学修养的要求是有一定特殊性的。
广播文学节目对作品的选择并不一定强调名家名作,但所选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道路与审美追求要有独特性,要有思想上的穿透力和艺术上的感染力,要能激发听众的收听欲望,打动听众的心灵,启迪听众的思想,给听众带来收听快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少,需要文学编辑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挑选出来,奉献给读者。这就需要文学编辑一方面要熟悉文学史,了解经典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另一方面,文学编辑还必须紧盯文坛的最新动态,对名家的新作、新人的佳作都要了然于心,随时能够把带着露珠的鲜活作品介绍给听众。文学编辑必须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关注重要的文学杂志、出版社以及文学网站,及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作品。当然如能与一些重要的作家保持个人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创作情况更是上佳之选。广播文学节目的编辑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从帮助听众及时了解文坛热点的角度出发,通常都要选播一些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作家和比较受关注的作品,或者选播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未必是专业作家,也有可能是其他领域里的知名人士或者热点人物)的作品。一般来说,听众也会对这类作品比较关注,但是,并非全部热点、流行的作家和作品都适合在广播中播出。编辑在此时要把握好满足听众好奇心与引导舆论、创造健康欣赏环境之间的关系,自觉抵制那些导向有误、格调不高、品位低俗的作品,不给它们提供传播的土壤。广播的传播优势之一就是贴近性,所以地方电台在和中央电台、省级电台竞争的时候有
一个杀手锏,就是往往能通过地域上的贴近性轻而易举地制造出亲切感,从而使听众选择收听自己的节目。广播文学节目在这一点上也大有可为。地方电台的文学节目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地域属性,比较多地选播家乡的作家甚至是业余作者的作品,也可以多向听众推荐描写家乡风土人情、世事变迁的佳作和新作。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地域性对听众的欣赏口味造成的自然影响来占据收听的制高点。比如北京电台在秋季播出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对北京中秋节前后民俗的描写,以及郁达夫的作品《故都的秋》,很容易使听众感受北京的秋之美。安徽电台曾经制作文学专题《棘心不死,绿天永存——介绍晥籍女作家、教授苏雪林》,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共鸣。而黑龙江电台制作的文学专题《赤子乡愁——介绍诗人余光中和他的乡愁诗》,则是对文学节目注重审美价值地域化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实践。余光中虽然不是黑龙江人,也没有创作过以黑龙江为题材的作品,但是他曾到哈尔滨讲学并且受到热烈欢迎,由此引发一段跨越海峡的乡愁故事。节目通过地域化的视角解读非本地域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同样得到了听众的高度认可。
总之,广播文学节目编辑的首要修养就是文学修养,其中包括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高低的准确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舆论导向、格调品位是否适合在广播中进行传播的精确把握,还包括从地域亲近性的角度设置欣赏主题、吸引听众注意力的精心考虑等。这些能力既需要在学校学习时打下坚实基础,也需要在日常节目制作中不断磨练积累。
二、提升节目时效感的修养——新闻修养
与在一般文学期刊中担任编辑有所不同的是,在广播媒体担任文学节目的编辑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还需要有丰富的新闻修养。这是由广播的媒介属性决定的。听众通过广播欣赏文学节目,与读者通过期刊阅读文学作品的心理期待有所不同。广播作为新闻属性突出的传播手段,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与新闻联系在一起。可能有一部分听众听广播只是为了欣赏文学节目,但是这类听众的人数肯定远远少于通过广播既听文学节目,又听新闻、音乐、体育以及生活服务等多种类型节目的人数。因此,广播文学节目在选择播出内容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节目的新闻属性。当然,我们不是说文学节目要亦步亦趋紧跟新闻,发生了某个新闻事件就马上寻找与这个新闻有关的文学节目播出,而是说广播文学节目要适当契合广播媒体的新闻属性,在不牵强、保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那些与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闻事件有关的文学作品安排播出,用文学关照或反思新闻的社会意义,既便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能使节目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要在文学节目中恰当地体现新闻性主题,要求编辑具有敏锐嗅觉的同时又具备适度审慎的新闻素养。编辑首先必须时刻关注周遭世界发生的变化,对一些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人物保持敏感,并且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随时考虑这些事件与人物能否成为节目的选题。在最后确定其能否成为选题的时候,编辑的新闻修养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2000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奖授予当时已经加入法国国籍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这是华裔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新闻性角度看很有轰动性。但是,高行健的作品文学价值并不突出,这次颁奖行为被某种政治阴影所笼罩。如果文学节目的编辑仅从“华裔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价值出发,在节目中编发介绍高行健其人其书的内容,就会对不了解真相的听众产生误导。这个选题“做”与“不做”就体现了编辑的新闻修养到位与否。2012年,瑞典文学院又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此前的2011年,莫言刚刚以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获得中国文坛最重要的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莫言的创作已经受到国际文坛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一事迅速成为社会热点。此时,文学节目就应该对这一重大新闻做出迅速而全面的反映。北京电台故事广播的文学欣赏节目《品读时分》先是及时介绍莫言的生平创作、选播部分作品,然后又陆续介绍了一些评论家对他的评价。莫言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演说《讲故事的人》之后,故事广播又采用部分演讲录音,结合作品片断和编
辑的评论介绍,制作播出了对莫言进行全面评介的文学专题《莫言,从乡土到世界》。随后,又播出了他这篇广受好评的演讲全文。最后,编发了著名作家王蒙和著名评论家陈晓明对莫言获奖一事的分析评论。至此,才算完成了以莫言获奖这一新闻事件为由头的对这位作家的全方位介绍和评论,帮助听众全面认识了这位当代中国文坛最有实力的作家以及他获奖的意义和影响。当然,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重大新闻不可能经常发生。广播文学节目要提升自身的时效感,呼应广播作为新闻媒体的属性,还可以从很多地方着手。比如可以以播出作品或者文学专题节目的方式,对作家逝世或者诞辰以及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做出反应。也不妨以播出纪实作品的方式对某些重大事件进行纪念。还可以播出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与新闻性事件完全没有关系的内容相比,有时效感的选题有助于提升广播文学节目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目对听众的吸引力。
三、增强节目美感的修养——音乐修养
广播文学节目是诉诸声音的传播方式,节目在播出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要配乐,这是广播文学节目与书面文学的重要区别,也是广播的独特优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音乐与文学作品搭配,起到的是切换场景、烘托气氛、强化主题、提升节目整体审美感受的重要作用。为文学作品配上一段基调契合的音乐作为欣赏的背景并不困难,一般的文学编辑都可以做到,然而,要想达到文学和音乐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那就需要编辑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了。文学节目的编辑要处理好文学作品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把握好文学作品。对其基调、情节、层次、节奏有准确、全面的认识,然后再根据文学作品的情况选配合适的音乐作品。只有编辑头脑中储存了一大批音乐素材,才能使文学与音乐迅速对位,然后才是进一步的细致打磨。
在广播文学节目中,音乐起到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切换场景,用声音制造时空感受。这里的“声音”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内容中交代的时间和空间,还有用音乐制造出来的时空感。例如浙江电台的文学专题节目《我这样写歌——记诗人食指》。节目先是简单地介绍了食指的近况,接着播出了记者采录的食指在病房中朗诵《我这样写歌》。然后就是一段用手风琴演奏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音乐中夹杂着几声火车的汽笛声,一下子就把听众拉回到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代。接着,节目介绍了文革中诗人的情况,进而引出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四点八分的北京》。在这个节目中,编辑娴熟地运用音乐进行时空的转换,从现实转到文革时期,从病房转到文革中的北京。省掉了语言文字上的交代,只靠选配精当的音乐就成功地在听众头脑中实现了画面的切换。用音乐勾勒时空感是广播文学节目独有的审美优势,能够达到静态的文学作品无法达到的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法宝是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广播文学节目也要从这两方面着力,而音乐在这两方面恰恰大有可为。本来,经过演播人声情并茂的演绎,广播文学节目已经具有了文字作品所没有的丰富听觉感受,而音乐通过旋律的流动、节奏的变化以及音调的高低对文学作品进行烘托强化,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广播文学节目的感染力。文学编辑一般都能有意识地为文学作品选配合适的音乐进行烘托。例如北京电台的文学专题《莫言:从乡土到世界》中,就为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女主人公“我奶奶”牺牲的情节精心选配了音乐。这段情节并不长,但是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文学编辑特地邀请专门的音乐编辑为这段情节选配上了三段不同的音乐,以烘托这个重要情节中情感、角度与节奏的变化。
在广播文学节目的实际制作过程中,编辑常常会为了给文学作品选配一段合适的音乐而花费很长时间。文学节目的编辑多为文学或新闻专业出身,音乐知识的积累往往不够丰富。虽然一般都能对文学作品进行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但从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选择恰当的一段与文学作品搭配,并且还要搭出精彩动人的效果,显然需要下一番功夫。这需要编辑平时就多听音乐,像熟悉文学作品一样熟悉音乐作品。还要练出会欣赏的耳朵,对音乐的精神内
涵要有精确的把握。要练出眼睛看到文字,头脑中就浮现出相应的音乐旋律的真功夫。这当然需要潜心的琢磨和长期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选出了合适的音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在音乐何时进入何时淡出、何时强何时弱、何时隐没语言让音乐成为表现手段等细节问题上,也需要反复试验,苦心研究,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文学节目是综合性很强的广播节目形态,想要驾驭好这类节目,节目制作的灵魂人物——编辑就必须拥有多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启很大的作用。不管是人的行为方式,还是意识思想的改变,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真善美;修养
一、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其实就是文学的追求,文学是没有界限的,虽然有形式的差别,但是主题和本质上还是一致的。文学所追求的,我们中国的文学自然也会去追求。汉语言文学比其它文学类别发展的早,发展的也更全面以及漫长。在漫长的中华文明之中,汉语言文学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式以及风格特征,但是和世界文学一样,其所追求,无外乎三者:真、善、美。
1、追求真。文学在本质上追求的就是真,本真的反应社会,反应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人内心诉求的外在表现,是人内心最纯真的强烈追求。不管文学还是客观的人,对真都孜孜诉求。不管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正面的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本真。文学所追求的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行理解:
(1)客观的真。客观的真,是指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多以客观生活为基础,来写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客观的真不仅对客观环境进行如实的描写,也对客观人物的境遇进行如实描写。客观的真,既是文学作品环境的真。
(2)内在的真。这多指在叙述人物的心理时,进行真实的描写。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家都务求真实而写作,不管这心理是对是错,是否符合逻辑,都求真实的表达出来。内在的真,就是文学作品人物内心的真。
文学追求真实,而不掩盖任何黑暗或阴面,不管所追求的真是否符合客观的逻辑,只求符合文学作品内部的逻辑以及内在属性。
2.追求善。善恶有分,是人在后天养成的品质,而文学则直观的把它表现出来。不管是哪部文学作品,其描写的都有善,对善的歌颂,对善的渴求,对善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有的时候是用恶来衬托善,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用副教主的恶来衬托敲钟人的善。不过不是所有时候都有善恶同存的,有的时候文学作品中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善,用善来言善。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没有恶人,全是善者,虽然最后结局不好,但却把善发挥到至极。虽然有全描写善的文学作品,但是不会存在全描写恶的文学作品,恶不能独立成材,只有善可以。
【原创】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如图)。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赵某的谴责不断。某校高二(1)班政治老师搜集到以下资料,围绕这一事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开展主题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据台湾tvbs报道,XX年3月27日,有人在野柳地质公园看到大批大陆游客,随后就在陆桥旁的岩壁上发现被刻上简体字样“中国常州”;此外,也有人投诉游客随手乱丢垃圾、任意抽烟。尽管并未查证何人所为,但这仍让大陆游客有些尴尬,现场的台湾导游也顺便给旅游团上了一堂文明旅游课。
材料二根据线索,记者电话连线了赵某。经证实,刻字确系他所为。他说:“我只是觉得到台湾旅游,什么都新鲜,看到岩壁上有字,我也就无意地刻上了,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到后果这么严重。现在对于这件事我也感到很后悔,希望通过媒体表达歉意。”
(1)政治老师把全班分为三个组进行讨论和发言,请你为每个组确定一个发言主题。
答案:①提高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②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道德修养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每一主题的角度应有所不同)
(2)某组在发言时需要引用一些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名言,请你为他们提供三条相关的名言。
答案①有才无德,则近于小人;有德无才,则近于愚人。――曾国藩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③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④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只需回答三条即可)
(3)赵某在谈到自己的行为时,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请你据此简要谈谈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对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笔译是将以某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过程。这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如何才能做好这门艺术呢?笔者认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掌握对外国文学的汉译有很大帮助。下文将从对文本的理解力、文字的组织以及词语的选择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二、从对文本的理解力方面分析
翻译的前提和关键是对原文主旨意图的理解(海岸2007,415-425)。然而这种理解力从哪里来呢?对译者来说,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学作品就是很好的培养理解力的源泉。因为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例如屈原和但丁两位大诗人,虽然相隔万里,相差千年,但《离骚》、《神曲》却十分相似——都以女性为象征,蜿蜒表达个人追求理想的历程 ( 陈福康2010,164-188)。所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培养出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对外国文学的理解。
在对文本的理解力方面,梁实秋是一个典型代表。对梁实秋作品留心较多的人一般都会读到他的《读书札记》。在此书中,梁氏旁征博引对杜甫等人文学作品的考证辨析可道之处甚多,非泛泛之辈所能及(刘天华、维辛2007,7583)。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梁实秋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及其非凡的理解力。
梁实秋翻译的《沉思录》被认为是中国现行译本中最好的一个。《沉思录》是一本经典的西方哲学著作,要把它成功地翻译为中文,必须对原作有精准的理解。为此,梁实秋参看了四种不同的外文版本,历时一年有余才将其译出。读梁译本《沉思录》,能清楚地感受到其在力求理解到位、语义精当的同时,又竭力做到了简洁古朴、优雅自然。梁氏对中国古典文学(哲学、佛学、理学思想充斥其中)的理解力,毫无疑问是大大有助于他对《沉思录》的翻译的。
三、从文字的组织方面分析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以某种语言为基础的。诗歌是人类艺术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以其在韵律、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集中体现了文字应用的精妙。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赋中到处可见对节奏、音韵的要求,如果译者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的了解,便可更加明了中外诗歌的异同,而翻译出来的作品就更具“原汁原味”。
梁宗岱先生在译诗方面成就巨大,是对以上一点内容的很好证明。他本身就是位诗人,写过很多古体诗词,在他的词集《芦笛风》中就有《鹊踏枝》等十三个曲牌,五十首词作 ( 梁宗岱2006,182-238)。读来觉得稳当妥贴,深得古意,足见其对诗歌形式的理解与把握,及其国学功底的深厚。梁的才情在他的译作中有直接的应用。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全部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最大程度地保持原作的滋味风韵,被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的《莎士比亚全集》第十一卷。
四、从词语的选择方面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 :所谓“语言”,就是用词语表达意思,其潜力在诗和散文中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著 , 陈忠梅译2009,63-65)。在文学创作中是这样,在文学翻译中也是如此。因此,译者需要对词汇有所精研,这可以保证其译作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作在表达象征、比喻等意旨时用词之精妙。
在这一方面,赵元任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赵先生是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其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掌握,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他不但是伟大的语言学家,也是优秀的翻译家。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以中文翻译成书的,他对于原作中文字游戏和“打油诗”等幽默成分的处理特别精到曼妙。例如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原文中,作者利用声似、形似,将“Latin and Greek”(即“拉丁语和希腊语”)用“Laughingand Grief”(即“欢笑和伤悲”)表示,用以暗示素甲鱼很不愿跟着颇有古风的螃蟹先生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不免令人捧腹。不过,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也是“妙语连珠”,他将“Laughing and Grief”翻译为“蜡丁和稀蜡”。这样一来,在声音和外形上对应了“拉丁和希腊”;在意义上,又能使读者联想到“味同嚼蜡”,进而理解文中所隐含的“素甲鱼对于拉丁和希腊语的反感”。实在是妙译!与此相对,郑大行先生则简单地将其译为“笑与哭的课程”。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五、总结
以上三大部分即是从文本的理解力、文字的组织以及词语的选择三个方面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有利于译者的翻译工作”的论证。正所谓“例不贵多,而贵精”,所以笔者主要选择了三个译者的三本译著对所述论点加以论证。同时,鉴于各种语言的汉译大都是普遍符合以上所论述的这三个方面的,所以仅仅选了英译汉的例子进行论述,盖可以类推矣。
摘要:探究了翻译家古典文学功底与其翻译水平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了译者在理解文本、组织文字以及词语选择等方面的能力及其译作在相应方面的水平。在多数情况下,古典文学功底良好的翻译家的译作在此三方面表现地更为突出。这就展现了古典文学功底对其翻译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译者的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有助于提高外国文学汉译作品的质量。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秘书人才的培养中,沟通能力与文学修养的关系,并针对目前中职生的文学阅读现状,分析了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的途径与要求。
关键词: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文学修养
一、沟通能力与文学修养的关系
做好上传下达的各方沟通,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秘书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及研究中,教师容易将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秘书能力的“技能”层面的操练上,诸如讲授概念、分析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实习等。通过具体而大量的训练,确实能使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由懵懂无知逐渐变得经验丰富,成为优秀的秘书人才。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操练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想象,一个总是把握不住上司说话的重点及意图的秘书,一个总是将指令传达得不到位的秘书,是难以做好本职工作的。而这些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来实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操练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机械的技能操作上,而是同时重视“文”的修养。这个“文”,是“文化”的“文”。可以说,对“文秘”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写会读,更应强调他们文化修养的提高。
对于秘书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因为世界的文学画廊丰富多彩,而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中介的文字与图像、声音等不同,文字并不直观地直接呈现,而是需要读者的加工,如人们通过文字的阅读来欣赏文学作品,在自己头脑中构造出一幅幅生活图景的时候,需要对信息进行更能动的加工,这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理解力与概括力的一种极大的锻炼,能够提升自身的理解力与概括能力。而且,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比课堂案例更丰富、更生动的人际沟通的资料。
二、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
从重视学生的技能实操到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这实际上是对秘书人才培养观念的一个极大的改变,它使职业教育者从重视技术的操练转变为重视对学生心智的开发。
但是,目前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我院图书馆2008年的统计显示,“全年的出借排行榜中,前50位中除了几本绘画作品外,其余全都是当代中国、韩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张小娴、明晓溪、饶雪漫等作家的作品”,如排行前十位的书籍分别是:
从表中不难看出:当下青年学生最热衷的部分文学读物,并不是教师为他们界定的“经典”,而是“偶像”级的大众读物——它们具有通俗性、流行性等特征,文字浅显易懂,文章的内容非常贴近他们的实际,这一切都非常符合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渴望放松的心理。但是,这些读物往往呈现出创作模式化、文字过于浅显等种种缺点,学生长期大量地阅读这些书籍,会极大地阻碍他们的阅读水平的提高。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武断地要求学生转变阅读兴趣,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广泛的阅读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其鉴赏能力,有赖于教师更细致具体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途径
1.了解学生所需,循序渐进地为他们推荐文学读物。
学生喜欢阅读流行读物,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流行读物阅读起来“不费力”,非常通俗易懂,小说所叙述的内容“很青春”,能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文学读物的时候,如果一味地批判流行读物,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啃“大部头”,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由浅入深地为他们推荐能符合他们口味的作品,并以举行讨论会等各种形式进一步落实阅读的效果,引导他们展开思考。
2.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
现在的时代被人们普遍地认为是一个“读图时代”。读图,一方面使很多知识的教与学变得直观明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学生依赖图像而不愿思考问题的弊端。他们喜欢快餐文学,喜欢毋需“脑力”而可以轻松领悟的图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字,多对文学作品作深入的思考。对此,如果仅仅采用推荐、要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来激励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例如,举办各种竞赛、开设兴趣班,让看似枯燥的文字适当地与美术、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快感,不断地以一定的手段加以激励,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提高他们阅读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自发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及时而到位的引导。作为秘书专业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文学阅读能力与鉴赏水平。一个不好阅读,只知照本宣科的教师,很难提高学生的领悟力与表达能力。当然,教师的阅读面的扩大,并不仅仅是注重“经典”的“深”,同时也要进行“换位”处理,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更广泛地阅读学生所喜爱的作品。因为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作品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去剖析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与需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焦点所在。在这样大量而细致的工作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方法才可能有的放矢。
4.由“文学”而“文化”,由此及彼。
文化修养的提高是多方面的。文学修养的培养,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要基础,因为只有学会“看”文,才能进一步学会“思”文与“评”文,进而将这种鉴赏能力推及到整个艺术领域乃至更宽泛的文化领域。秘书绝非是领导身边的陪衬或记录员,不好阅读,不擅思考,只会翻几本流行读物的秘书,可以说形同无知者。秘书应该有着较高的鉴赏能力,能够善于思考,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一个文化人。
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不能道听途说、想当然地认定某些书籍不适合学生阅读,或主观强制性地推荐某些“经典”让学生阅读。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反而难以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应在肯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自己阅读的视野与空间。许多秘书专业的学生往往有着外向型的性格,在文学阅读中,他们多表现出缺乏耐心、不善品味、急于求成等缺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
其次,只要求学生阅读,而忽视了自身的阅读需求。其实,人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快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产生于能与知音分享自己从中领悟出的道理以及想象到的人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如果只强调学生阅读而自己却没有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又如何能分享学生阅读之后的快感并对此做出判断与指引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同时,师生共同探讨阅读经验的过程,也是对人际交流与沟通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纵观古今,在历史中成为领导的助手者,都是饱读诗书、善于思考的能者。这现象很典型地论证了阅读—思考—工作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总而言之,在当代要造就一名成功的秘书,加强其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兴趣,则是这种能力得以形成及提高的最好的动力。因此,如何使学生从被动、肤浅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去阅读、进行深刻的思考,这将是值得广大教育者继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文学修养】推荐阅读:
浅谈现代教师的文学修养07-09
「读后感」修养自我-读《中国的修养》有感07-06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07-26
权力道德修养06-08
修养感想06-10
党性修养提升06-12
党性党性修养06-25
党员党性修养09-29
成长与修养10-02
加强党性修养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