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是什么的教案(精选9篇)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 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一、充分朗读学生质疑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水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电教媒体导思释疑
1.利用课件激发兴趣。
课件展现由“汽”变成“云”的过程。然后请学生回答:水汽是怎样变成云的?你们所看见的“云”有几种颜色?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这些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如果碰到冷风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利用课件揭示谜底。
(1)学生讨论云变成雨、雹子的过程后。通过电脑课件演示雨、雹子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重点向学生解释“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数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随雷阵雨出现。冰雹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2)讨论什么是雪?雪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是怎样形成的?利用课件演示、比较云在形成雨、雹子与雪的时间不同之处,来理解雪的形成过程。
(3)揭示谜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汽)
(4)那么你们知道水汽又是什么变成的?怎样变的?课文哪一小结告诉了我们?(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做小试验来证明)
小节: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3.利用插图认识水的样子。
(1)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找出描写水的样子的小节并读出声来。理解小节中睡觉、散步、舞蹈、唱歌、开大会的意思。
4.播放录像和自由讨论,揭示水的利与弊。
(1)播放体现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的录像,再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实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3)课文中是怎样说水的利和弊的?
在教学中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观察到平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形象思维。
《我是什么》宜用“快乐教学法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镇三小 邓立华
《我是什么》是今年新入选教材的课文(六年制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文中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水三态变化的知识。全文围绕“我会变”这一特点来展开的。根据本课内容浅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跳的年龄特点,本课宜采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中求知,让儿童在形象、声音、想象、图画、思考和创造的世界中自我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谜语导入 ,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伊始,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课文编成谜语,如“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等等。让学生去猜,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初步感用课文内容。
二、动画激趣,吸引学生读文
根据课文内容,把“水的变化(汽、云、雨、雹子、雪)→水的动态→水的性情”动画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水的变化形态,教师指着画面说:我会变,“我”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不用教师发令,学生都争先恐后去读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知道了“我”指的就是水,但却汪明白水是怎样变的,它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也是此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便引导学生继续读文,以读代讲。教师并相机告诉学生,课文中讲的水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三态变化的知识。
1.再现动画画面,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水的变化形态的有关句段来读。读的时候要体会意思,读出感情。第一、第二段着重强调水的变化形态:汽、云、雨、雹子、雪,以及动词“落、打、飘”等,这些要重读。“白衣服”、“红袍”、“黑衣服”,前两者要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后者要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第三段写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要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大会”。要读出水“汹涌澎湃”的气势,语调稍强。最后一个问句要读得亲切,表现出水“天真活泼”的情态。
2.读思结合,理解文意。朗读水平的提高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读第四段“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让学生思考:是写水的什么?“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引导学生思考:(1)水的脾气温和时做了哪些好事?水的脾气暴躁时又做了哪些坏事?(2)什么叫“种种”?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要“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读思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从而感悟到人的本领最大,能叫水听从人指挥,为人类造福。
3.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练习,本课有关词语的练习设计如下:
(1)选词填空:飘动 飘浮 飘扬
①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
②我胸前的红领巾随风()。
③水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有时候我()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着黑衣服,有时候我又()红袍。
②我变成水珠()下来,变成小硬球()下来,变成小花朵()下来。
(3)按原文填空。
平常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启发提问:所填的词语能否交换过来?通过练习第(1)题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品味出用词的准确性。练习第(2)(3)题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变化后从空中下降的不同动态和水在不同环境里的状态。
三、以说代解,融口语训练和思想教育为一体低年级是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本课设计四种形式练习说话:
1.看动画说。即根据电脑动画显示,把水的变化形态说一说。
2.用词说。用“温和”一词具体说说水的脾气和你喜欢的一个人或一种动物的脾气;用“帮助”一词说说水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和你做过后好事;等等。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口语训练范围,自订内容,先同桌说,后选说得好上讲台说。
3.想象说。(1)第三段对水的动态描写,启发学生想象说:水在池子里是怎样睡觉的?(池子里静悄悄的,水面上没有一丝儿波纹,明晃晃的池子就像一面大镜子,水好像睡得又香又甜)。以此方法,再让学生想象说水的散步、奔跑等动态。(2)动画显示画面:荒山崩塌压倒了房子、洪水泛滥冲垮了房屋和淹没庄稼等。教师提问:看着这些自然灾害,你有什么好办法管住它们吗?
4.联系实际生活说。针对“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班上同学的行为举止说一说:(1)你平时做了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不对的事?怎么改正?打算做怎样的孩子?(2)我们班里有哪些同学做了哪些好事?请你公开表扬他们。又有谁做了哪些不对的事,请你劝劝他(她)。
四、趣味表演,激发情题,寓教于乐
1956年版本 (高级小学第四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来, 让我们把这口小清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 好不好?”
“来!”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 用她那白嫩的手捧了一捧, 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照自己的话又来见面了。”她说, “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利的事情。”
1957年版本 (高级小学第四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来, 让我们把这口小清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 好不好?”
“来!”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 就着井口, 用手捧起一捧水, 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 “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利的事情。”
1956年是新中国建设的转折之年, 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探索、发展, 于是培养新的知识分子和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就成了新中国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些知识分子在1957年的整风反右斗争中有的已经被开除公职, 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因此, 原文“用她那白嫩的手捧了一捧”显然不合适, 因为“白嫩的手”不是劳动阶级的手, 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情调, 有资产阶级不劳动的嫌疑。同时, 它还可能引发劳动阶级想入非非, 影响革命斗志。此后, “白嫩的手”再也没有出现在这篇课文中了。
此外, “我很高兴, 你们都照自己的话又来见面了。”改为“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 这样改更贴切, 因为课文中提出十年后相约见面的建议确实只是智慧的女儿, 而不是他们三个小孩。
1980年版本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第九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来, 咱们把这口喷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 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 就着井口, 用手捧起一捧水, 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 “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980版相对1957版来说, 修改的地方比较多。
第一, “让我们”改为“咱们”, 前者委婉, 商量口气重, 但有冲劲不足、胆量不够之感, 后者简洁有力, 干脆利索。这一改动, 把行动中的热情、力度和勇气都体现得比较完美。第二, “来”改为“好”, 这里除了体现用字的变化之外, 还有两个好处:一是“来”传达的是马上动手之意, 给人鲁莽不经大脑思考、凭热情的感觉, 而用“好”, 则有冷静和理性的感觉;二是用“好”还有对这个建议的认可和赞同之意, 体现了合作精神, 而用“来”体现的则是共同的主意, 即彼此想到了一块。第三, “清泉”改为“喷泉”, 从识字量的角度来说, 这样一改, 明显多学了一个“喷”字, 同时, “喷”字还有一种力量感, 暗示里面的水源足、水压高、力度大。
第四, “有利”改为“有益”, 这两个词虽无褒贬之意, 但是“利”字自古以来就常常与狭隘的功利思想和物质利益相联系, 用“有益”替换“有利”, 可以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避免只求个人或集团之利而忘了社会和国家之益的愿望。
1996年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九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来, 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 再把泉口清理一下, 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 就着井口, 用手捧起一捧水, 喝了三口。
“为你们三个的健康, 我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 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 “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002年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 再把泉口清理一下, 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 就着井口, 用手捧起一捧水, 喝了三口。
“为你们三个的健康, 我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 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 “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004年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上册)
1.有一次, 一个牧童说:“来, 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 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2.姑娘弯下身来, 就着井口, 用手捧起一捧水, 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3.“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 “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长期以来, 这篇课文都是出现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 而2004年人教版的教科书却把它提前到中年级。至于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改动, 有些改得好, 有些却值得商榷。
先说第一小节, 其中“来, 咱们把这口喷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分别变为“来, 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 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 再把泉口清理一下”“来, 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 再挖一口小井”。“往深处挖一挖”比起“清理一下”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努力, 符合课文中幸福要靠劳动的主题, 但是, 2004年版改为“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显得过于轻松和随意, 似不太合适。
第二小节中,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改为“为你们三个的健康, 我喝了三口”, 这种改动突出了那个姑娘的行为动机, 即不是因为口渴而喝水, 而是体现一种利他精神, 为祝福三个孩子的健康而喝水。同时将“你们三个人”改为“你们三个”, 也显得简洁, 2004年版又重新改为“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似乎不太好。
用于教学的例子
这是一个强调语文工具性的观点。将课文视为一个例子,就是不把学课文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将其看成工具。教学中以课文为例子,通过例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思考、学习的方法, 促使他们通过例子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既包括指导学生由学习一篇课文然后浏览同类文章,由了解一位作家继而旁及同类作家等比较性扩展性阅读,也包括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汲取语文养料并创造性地迁移运用语文能力。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也告诉我们,一个语文训练点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课文来说明和展开,这意味着教材课文可增减,可改换,如果这种增减和改换是科学的,顾及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有利于教师、学生、课文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例子”教材观把语文教改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教师身上,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大部分教师职业能力偏低,有些教师就连按教材实施教学都有困难,更别说开发教材了。
教学的经典材料
与上一观点相比,此观点比较强调教材的权威性。虽然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藐视权威,但笔者仍觉得视课文为教学的经典材料有其合理性。不可否认,经国家审定的教材是由学科教学专家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也许人们会对它提出许多批评,但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之所以选“这一篇”而不选“那一篇”,自有其相对的历史合理性。另外教材课文的组合上也呈现逻辑性、系统性、科学化的知识结构。
但持这种观点要注意不能走极端,教学立足教材文本是应该的,但立足文本还应超越文本,教学的“经典材料”不等于是传授的“经典”,它还是“材料”不是“目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动地、个性化地去解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自由而理性地服从教材的权威。
学生学习阅读的范本
在对上一观点的评述中,笔者已阐明课文相对而言仍属经典材料,因而它体现出的人格品位、价值指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格调等都将为学生提供依循的范本。所以认为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范本”不错但不全面,它不仅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范本,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从读学写”是已被证明的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发教与学问题的媒介
此观点强调的是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态度、才能和本领的形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富于探究和思考的学习空间,以教材课文为信息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索、讨论、深究,引导他们通过多向的、逆向的、多角度的、比较的、联想的方式去探求答案,在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应该说这是最前沿的观点,但也是在教学实践中最难操作的,能在教学中将其演绎好的还鲜有其人。
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对教材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那么,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文当然属于语文课程内容。但当代知识信息极度丰富,薄薄的教科书无法全部包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又是静态的教科书难以完全诠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令教科书无需包办介绍学科知识。所以,教科书课文只能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观点提醒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课文教学的拓展,在如今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拓展的形式已经看见,但是不是存在盲目拓展的现象就值得考虑。
通过对上述五种观点的评价,笔者的观点已呼之欲出,基于对目前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的考虑,我认为或者说我希望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教学的“经典例子”。
谓其“经典”是由于教科书中的课文已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它的排列组合已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便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它不需要教师勉为其难地做教材编辑的工作。基于母语学习的特点,课文还应该是个“例子”。母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几十篇课文之内,要使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另外,把课文看作“例子”,学习“例子”之后紧接着要做的是“练习”,笔者很喜欢把课文看作“例子”背后的对语文工具性的重视。虽然“新课标”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在人文主义缺失的当代也需要呼唤人文精神,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工具性乃是其特质,语文知识与能力是学科的主要特点所在,其在学科教学中的首要地位不能动摇。而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需要练习的,笔者认为一些杂志上所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不需要系统的训练”有失偏颇,如果那样,语文教学的意义何在?母语除了习得,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得重视“学得”。以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为基点向外辐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能是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们能帮忙猜一猜吗?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优质课程教案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分享到圈子
全屏
发表时间:2012-12-5 19:51:34 浏览:31 评论:0
授课老师:李贺云
教学目标: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 个生字和 1 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认读字.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播放课件 1)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先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
2.把词语从课文中抽出来,让学生认读。
3、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齐读没有拼音的词语,巩固识字。
三、自主合作,读懂课文。
1.和小组的伙伴相互帮助把课文进一步读通顺,读流利,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身边的伙伴听。
2.猜一猜我到底是什么?
四、美读课文,读中理解。看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才出来了,一起说,是什么?(水)哦,原来是水啊,我们天天和水打交道,还不知道水会变了,那么,我提议,今天,咱 们也来当一回水娃娃,也来变一变,好吗?
1、那我们水娃娃到底会变成一些什么了,请大家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
(1)、我们变成什么了?(云、雨、雹子、雪,教师相机板书图)
(2)、那是怎样变成云的了?(齐读1――3句)
(3)、观看课件欣赏云的色彩变化,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读)
(4)、学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2,我们变成云在空中飘呀飘,可神气了,又怎么会变成雨、雹子和雪了呢?理解“落,打,飘”让学生注意学习语言文字用词的准确性。(碰到冷风)教师相机板书图
(1)、那我们是怎么从天上下来的了?(听老师范读)生略
(2)、那现在把这几个词交换一下,听听看行不行。生略
(3)读这一段课文(互相读——指名读——表演读——试背)
3、瞧,我们多会变啊,那我们从天上下来了有跑哪里去了呢?
(1)、欣赏课件,边看边说都看见自己在干什么?
(2)、说说书上为什么这么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比读)
4、其实我们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我们很温和,有时候我们 很暴躁。
(1)、看课件了解水的利弊。
(2)、自由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3)、指导朗读。(女生读“温和”部分,男生读“暴躁”部分)
五、拓展延伸。
是啊,要是能想出办法管住他们,让他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该多好啊,你们有什 么好办法吗? 生略 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能知道这么多管理水的好办法。老师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以后,能收集更多的资料,多观察生活中水的变化,想出更多的办法让人们保护水,节约用水。
六,小结全文。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水能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可是要管住他们,让他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也还需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老师希望我们也努力学习知识,长大争取当一名水利专家,更好的利用水,保护水,和水交朋友吧。
授课老师:李贺云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认读字.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播放课件1)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先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2.把词语从课文中抽出来,让学生认读。3、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4、齐读没有拼音的词语,巩固识字。
三、自主合作,读懂课文。1.和小组的伙伴相互帮助把课文进一步读通顺,读流利,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身边的伙伴听。
2.猜一猜我到底是什么?
四、美读课文,读中理解。
看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才出来了,一起说,是什么?(水)哦,原来是水啊,我们天天和水打交道,还不知道水会变了,那么,我提议,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水娃娃,也来变一变,好吗?
1、那我们水娃娃到底会变成一些什么了,请大家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1)、我们变成什么了?(云、雨、雹子、雪,教师相机板书图)(2)、那是怎样变成云的了?(齐读1――3句)
(3)、观看课件欣赏云的色彩变化,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读)(4)、学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2,我们变成云在空中飘呀飘,可神气了,又怎么会变成雨、雹子和雪了呢?理解“落,打,飘”让学生注意学习语言文字用词的准确性。(碰到冷风)教师相机板书图
(1)、那我们是怎么从天上下来的了?(听老师范读)
生略
(2)、那现在把这几个词交换一下,听听看行不行。生略
(3)读这一段课文(互相读——指名读——表演读——试背)3、瞧,我们多会变啊,那我们从天上下来了有跑哪里去了呢?(1)、欣赏课件,边看边说都看见自己在干什么?(2)、说说书上为什么这么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比读)
4、其实我们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我们很温和,有时候我们很暴躁。
(1)、看课件了解水的利弊。(2)、自由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3)、指导朗读。(女生读“温和”部分,男生读“暴躁”部分)
五、拓展延伸。
是啊,要是能想出办法管住他们,让他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该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略
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能知道这么多管理水的好办法。老师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以后,能收集更多的资料,多观察生活中水的变化,想出更多的办法让人们保护水,节约用水。六,小结全文。
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生1:我会变成汽、云,变成雨。
生2:我还会变成雪、雹子、露珠和霜。
我接着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请找出来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争着说;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师:选你喜欢的段落来读。
生3:(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变成云,因为云轻飘飘的。
生1:"漂浮"是什么意思?
生4:就像小船在水上漂。
师:你真行。
生5:什么是红袍?
生6:"红袍"就是我穿着红衣服。
生7:我知道,白衣服就是白云,黑衣服就是乌云,红袍就是朝霞。
师(微笑):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来说一句,红袍就是指早晨天边的朝霞和晚上的晚霞,也叫夕阳。下面请喜欢云的小朋友带着对云的喜爱读一读这一段。
生2:老师,我喜欢雨。(生2读有关雨的句子。)
生4:我来考考你,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
生2:是云碰到冷风才变的。
生8:老师,我想是云在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
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评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1. 知识与技能: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感受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 训练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2.情感与态度:
(1)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 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直奔主题
教师:“上节课, 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 它千变万化, 就像魔法小天使。它就是小水滴。”贴小水滴图。学生亲切地跟小水滴打招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目: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直接创设与本课有关情境, 以情境带动课文学习, 直接进入主题。
第二环节: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
1. 直观感受水变化的过程。教师导语:“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奇妙的变化过程吧!”教师播放动画,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观看课文动画, 边看边思考。然后,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别汇报, 小水珠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动画, 生动再现水的变化过程, 使带科普性的内容不再枯燥乏味,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 结合课文内容, 深入了解水的多变性。学生阅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了解小水珠都变成什么, 并能画出关键词语。学生用指定的符号画词,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汇报,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读读画画中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更提高学生把握重点词语的能力。
3. 感悟水变成云,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师导语:“小朋友, 你们就像可爱的小水滴。升到空中变成无数的小点儿, 连成一片变成了云。我看到不同的云飘过来了 (PPT展示朝霞) , 早晨, 我变成美丽的朝霞, 晚上我是美丽的晚霞 (PPT展示晚霞) , 晴天, 我穿着白衣服 (PPT展示白云) , 阴天, 我穿着黑衣服 (PPT展示乌云) 。你们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学生回答:“有时候, 我变成小狗的样子, 跟太阳公公说话……”学生围绕教师的提问, 展开想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评价, 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 对于能进行合理想象的学生给予赞赏性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素材, 信息技术的使用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较抽象的现象变得具体、形象。同时, 教师率先展开想象, 给学生起示范作用, 学生受到启发, 想象云还能变什么样子, 会在空中做什么, 形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 读中感悟水变成雨、雹子、雪。教师导语:小水滴们, 冷风来了 (播放呼呼的北风声) , 这时你变成什么落下来?天气越来越冷了, 你们聚在一块变成小硬球了, 你的名字叫“雹子”, 冬天到了, 你们是不是更冷了?难怪你们披上白色的外套, 变成小花朵了, 你的名字叫“雪”。师生合作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个性化朗读, 再一次深入地感悟水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读中, 学生仿佛化身小水滴。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
第三环节:适度拓展, 深化思考
教师导语:“小水滴为人们做过什么好事?又给人类带来什么麻烦?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展示) 。”学生讨论, 发表独特见解, 允许学生进行争论。
设计意图:灌溉田地、冲毁房屋等离学生的生活很远, 通过图片的展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激发学生善用水资源做良好的铺垫, 激发环保意识。
第四环节:阅读拓展, 打写创作, 互评互通
1.拓展阅读。学生按要求进入资料城自主学习, 阅读关于水的文章, 拓展知识面。
设计意图:资源网站提供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大量阅读材料, 学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能高效吸取和课文相关知识, 为后面的打写打下基础。
2.网络打写。教师出示题目, 明确打写要求。
教师导语:“小水滴们, 你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呢?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资料城的文章写一写吗?”学生按要求打写, 老师巡视并做指导。然后进行评价。教师问:“你最欣赏哪位同学的文章?你认为好在哪里?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大量的阅读材料为学生们拓宽思路, 学生想象水滴的一天就是把刚学到的知识内化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评价, 进一步达到互相进步的作用。资源网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交流、分享、评价的平台, 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点评: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 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 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课文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与丰富的想象。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认准了“两维目标” (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 抓住了“两个核心” (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课文教学一体) , 贯彻了一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字词、课文, 把握住基本的科学道理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课时的教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整体处理课文, 准确地定位了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在情感目标的处理上不仅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还帮助学生体会水有有益的一面, 也有有害的一面。教师通过课文动画的呈现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这样的情境创设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进入到课文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同时, 教师能够将自身与学生都模拟为小水滴, 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并相机运用图片、音效释疑解难、指导朗读, 起到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在课文处理的最后, 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化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师选择了若干与本文叙述风格相似、主题相关的小短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千变万化, 了解水的两面性, 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留言很好地落实了上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为验证这次测验的效果,我找来了两个其他班级的同学贾圆圆和高晓芳(化名),讲清楚要求后,她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写下了如下句子:
1. 我叫贾圆圆
2. 我生于1997年
3. 我学习成绩一般
4. 我是女孩
5. 我是正直善良的人
6. 我是爱交朋友的人(异性)
7. 我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1. 我叫高晓芳
2. 我的生日是1996年4月
3. 我是七班的一员
4. 我和朋友的关系还不错
5. 我是一个喜欢小孩子的人
6. 我是善良的人
7. 我是社会中的一员
8.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9. 我是一个准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10. 我是个尊敬父母、关心别人的人
11. 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12. 我有时会生小孩子气
13. 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面对句数不同、内容不同的句子,我竭力回忆心理学中的有关知识,尝试着分析,并与她们进行了交流。
透过两个同学写的语句,可以明显看出高晓芳是一个认识自我比较全面且能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她不仅知道自己是一名学生(第3句和第9句),还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第10句和第13句),同时她还知道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正是因为她能很好地认识自我,所以才会有“准时完成作业”“孝敬父母”“听话”“善良”“乐于助人”“和朋友关系还不错”等较好的表现。而贾芳芳未能想起“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及相关语句,说明她对父母缺乏理解;未提到是班级中的一员、社会中的一员,说明她的意识中没有这些概念或者这些概念在自我意识中不太强。她只是特别提到她的性别、爱交异性朋友,说明这段时间内,她与异性交往较多,且发生过冲突。在后来与她的交流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个小实验说明,学生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内想起不同的“我是谁”,就说明了他对自我有不同的定位,就会根据不同的自我标准来评价自己,进而去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自我,并不断强化自我。要牢记“我是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如果学生能够把握不同的自我,那他就不仅仅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可能还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一个未来的好公民!
多少年来,自己满足于仅凭经验教育管理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已渐渐淡忘,这次“我是谁”的测试,更激发了我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经过学习后,我教育学生的方法大有改进,效果也更好。
(作者单位:济南高新区孙村中学
山东济南250104)
归州镇航天希望小学 向媛媛
一、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3)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冰雹)(4)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2、师: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3.齐读课题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起„„
一、新授
(一)字词学习
师: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很大!可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是不是都读准了每一个字音。老师现在要来检查一下啦!1.认读学习A.指名读词
漂浮 雹子 轻声 暴躁 躁,平舌音 灌溉 机器
淹没 没 是多音字,还读 mei 没有的没 庄稼 庄是翘舌音,稼 冲毁 冲 翘舌音 灾害
灾平舌音 B.同桌互读
老师:可能还有别的同学觉得还有一些字很难读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读一读!C.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带读较难拼读的字词 老师:你觉得哪一个容易拼错,现在拼一拼!D.小老师带读
老师:好,现在找一位小老师,全部带大家读一遍。D.全班齐读一遍 E.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器、害、灾、浮、冲
老师:真厉害!
(二).课文学习1.一二自然段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那谁知道,这个“我”是什么呢? 生:„„ 我是水。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
(若生找不出,师示例:)
师:老师有个办法发现了,课文第一句: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因为这个“汽”有三点水。2.水的变化
师:水,会像孙悟空那样变呢!它会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看看水都能变成什么?用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开始吧„„找到了吗? 1.)水会变成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汽: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真厉害,会用课文的原话来回答。
师画太阳,汽。贴出“升” 2).还会变成什么?
云。(师画出)
云姐姐可喜欢打扮自己了。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
师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袍披在身上。看来这段 你觉得云姐姐怎么样啊?——,很喜欢打扮自己,打扮的可漂亮了
是啊,云姐姐可喜欢打扮自己了,那你能不能读出云姐姐的美丽?
(老师想看看,有没有能比她读到更好的)多名朗读
她读的好吗?那你们能不能和她读的一样好呢?
全班齐读。
同学们都读到很棒,那什么样的天气穿白衣服?——晴天,那什么样的天气白云穿黑衣服?——阴天,下雨天;
那早晨和傍晚又把红袍披在身上,那早上我把云叫做——朝霞?傍晚——晚霞 3)还会变成什么? 水还会变成 雨。生读,师画出。4).雹子。读原文。
冰雹是什么样子的啊?——一个一个圆圆的硬硬的,打在身上会——疼。(师板书画出冰雹)5).还会变成雪。
生读,师画出雪。
说说雪花的样子? 师:同学们找到非常准确,说明你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第二自然段有三个表示雨、雹、雪的动作的词,有谁能找出来吗?把它圈出来!
落 飘 打
6.)请同学把他们分别贴在对应的位置。(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帮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自己的朋友)7.)朗读练习
看PPT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师:水的变化可真大啊,是不是啊?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水的变化来。A..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美美的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指导读出三个动词,打字读重些,飘字读轻些„„)
C.全班一起加动作读
师:如果你们是勇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就加上动作一起读,看屏幕。„„
师:你们真棒,真是不错的小演员。3.水在哪里?
1)理解水的位置,且体会水在不同地方的状态
师:水虽然会这么多变化,可是它总得有地方居住啊!那你们说它平时都呆在哪里呢?
指名说出
师:同学们都找出来了,那老师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来合作,把第三自然段读出来,好吗?
老师读水的位置,你们读水在那里干什么。„„准备好了吗?
指名生说出: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同学们看大屏幕,告诉老师看见了什么?
安静的小池水。„„很安静像 睡觉
在小溪里?„„ 散布
在江河里„„ 速度比较快,所以是 奔跑
在海洋里,我们来看,PPT,海浪声音,„„指名说说海洋里的水的样子,声音„„所以我们把水在海洋里的样子比做是:跳舞、唱歌、开大会。2)指导朗读
A.指名读并指导
睡觉(轻一些)„„ B.全班齐读。
师:读的好吗?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一起来? C.在读
【课文我是什么的教案】推荐阅读:
《我是什么》教案07-08
我是什么 第二课时教案06-12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沪教版12-06
我是什么的优秀作文11-22
课文《故乡》的教案06-04
课文《花钟》的教学教案06-25
课文《鲁本的秘密》教案10-02
假如什么的作文:假如我是一条鱼12-07
课文《自选商场》的教案10-21
我是什么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