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叫强宏,他今年10岁了。刚入校分班的时候,他的母亲找到我。因为本身我和他的母亲就认识,所以他的母亲很放心儿子在我们班,临走时对孩子是千叮咛万嘱咐,就怕有个闪失,但她却给我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刘老师,俺家强宏学习不好,您多担待。”当时我一点也没在意。
第一天上课,我提问时发现他确实学习很费劲,他的基础很不好,而且连续好几天他都没有写作业。每天早晨跟他要作业他都是眼睁得大大的,可怜巴巴的看着你,唉!真不知道该怎么样!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家长: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他的妈妈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没有什么自制力,作业虽然写了几次,但是质量非常差。甚至又有一次一点都没写,我真被他气疯了,当时就打电话给他妈妈,把他妈妈叫来了。
面对老师和家长,他眼里闪过一丝紧张。他的妈妈还是非常配合的,她向我说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因为三代单传,强宏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手底下长大,爷爷特别溺爱他,到现在了,早晨没人给他穿衣服,他还不起床。(班主任工作/)妈妈忙于挣钱,爸爸一听到他犯错就只会暴力相向,爷爷奶奶就会教训爸爸……全家人都护着强宏,家里现在在强宏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面对这样的家庭,我无语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呵护备至。看着他妈妈眼里着急的泪水,我只能给她一些建议:
1、以后的作业都会记单,家长根据作业单上的记录,检查孩子作业的数量,检查完后要签字。
2、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能统一战线,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3、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
5、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
半年过去了,强宏的作业质量提上来了,家长多次表扬他生活能够自理了,并且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主要的事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学困生,他的进步非常大,上次测试他的英语还考了个A呢!
我的班有一个让任课老师头疼、敢跟老师动手的男生俊俊 (化名) , 这是我进班前就听说的情况。但尽管我对此有所防范, 在我刚带班的前一两周, 这个身材高大的男生还是在学校连续制造了三起事端:带领同学爬食堂的顶棚;欺负班内瘦小女生;玩竹条戳伤同学的眼眶, 差点造成重大事故。有这样一个学生在, 我知道班级“优胜流动红旗”是很难流动到我们班的, 班级也难有安宁的时候。而且, 据观察, 我发现他对我的敌意越来越大。
一天上语文练习课, 我布置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听写。我走到俊俊同学面前, 打算看看他听写得怎么样。哪知, 我刚一伸手, 他就把本子一收, 眼睛一翻, 冲我大叫:“凭什么看我的?”看他对我如此放肆, 我也忍不住大声回应:“什么?老师连看你作业的权力也没有?……”说完, 见他默不做声, 我顿时冷静下来, 没有继续发作。而他虽然也知道自己无理, 可依旧倔强地歪着头, 咬着牙, 一副忿忿然的模样。接下来几节课, 他都没有好好地学。
事后我想, 这学期才开始一个月, 这孩子每天都犯事, 他也不见得如表面那么平静, 心里一定很烦躁。考虑到这一点, 对他的教育工作我尽量做到细致、耐心, 处处体现对他的关爱, 即使他犯的错再多、再大, 我对他都尽可能地宽容。可我不明白的是, 我已经这样做了, 这孩子怎么还是对我如此抵触呢?
第二天早自习, 我把他叫到门外, 找他谈话。起初, 他一声不吭。后来, 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就这样, 你打电话告我的家长啊!你不是喜欢告状的吗?你不是把我在学校里的事情, 都告诉了我妈妈吗?你再去告呀!”
听了他的话, 我终于知道了症结所在:原来, 他误会我是爱“告密”的奸细了。于是, 我心平气和地、非常郑重地向他说明了两点:一、对于他所犯的错误, 我没有告诉他的家长;二、即使告诉了家长, 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我让他回家认真地问问家长, 老师是不是打电话告他的状了。
下午上体育课时, 体育老师组织班赛, 俊俊为本队进了一个球。下课后, 看他得意的样子, 我走过去, 摸着他的头, 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接着, 我又顺势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关爱, 并当着他的面, 与他妈妈通电话, 澄清了老师没有“告密”的事实。这时, 他才不好意思起来, 也老实地向我承认了错误, 说了对不起。可能是这次的交流让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在这次谈话过后, 他的学习和表现有了较大的改善。
为了使他能彻底转变, 我开始更细心观察他。我发现他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为此, 我让他担任了体育委员。有了这个头衔, 他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每次他整队, 每次班级集合, 我们班都能做到“快、静、齐”。我还发现, 虽然他是个壮实的男生, 却能写一手漂亮的小字。于是, 我就有意识地举办了一次写字比赛, 他也不负所望, 获得了男生组的一等奖。领奖的时候, 他的脸上乐开了花。自此, 他越来越积极地参加班级活动, 在元旦联欢会上, 他还表演了两个精彩的节目呢!
为了加强他的纪律性, 我利用班队会, 在全班进行普法教育和课堂常规教育。针对他爱恃强凌弱的问题, 我没有简单地说教, 而是以身作则, 用我善待他和其他同学的行为去感化他。慢慢地, 他对同学也友善起来, 甚至, 也能帮助他曾经欺负过的那个女生, 帮助她解决一些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俊俊同学转变了, 班级“优胜流动红旗”也三次流动到我们班!
反思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头痛的事情, 莫过于班上有个别无法无天的“顽劣生”。顽劣生能否顺利转化, 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顽劣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好, 班级工作就会走上正轨;做得不好, 班级工作就很难开展, 很容易走下坡路。
俊俊同学转变了, 也许以后还可能会出现反复, 但总结目前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有以下体会。
1.蹲下身来, 平等对待
对待顽劣学生, 首先老师要做到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带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感化学生。
顽劣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多表现为:当面顶撞, 背后谩骂, 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班主任, 更容易被学生冒犯。班主任被学生冒犯, 与学生发生冲突时, 一定要理智、冷静、沉稳地应对, 切忌激动、上火, 应充分认识到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记住师德八条, 对学生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循循善诱, 巧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顽劣的学生。同时, 班主任要依法治教, 以德治教, 上好普法知识课, 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在班级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氛围。班主任要组织各班级学生制订班级规章制度, 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并在实践中内化成为自觉的行动。班主任应利用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学生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以及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积极的个体行为, 如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逐渐演变成榜样行为, 从而营造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2.掌握策略, 因人施教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处于强势地位, 因此, 在与学生的冲突中, 教师往往不自觉地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给学生施加压力, 让学生驯服。然而, 这种用高压手段换来的驯服, 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 调皮顽劣的学生还是会故意找茬, 引起更大的师生对抗。在上面的案例中, 如若我抓住俊俊同学的无理, 在班上大肆宣扬, 大发脾气, 得理不饶人的话, 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还会使转化工作陷入困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 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因此, 当师生出现矛盾或问题时, 教师切莫急于行动, 要静心思考, 想一想,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矛盾或问题, 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班主任遇到问题时, 若自己能解决, 就一定不要将问题和矛盾上交学校, 或找家长, 以免激化矛盾。碰到师生或生生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时, 教师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 要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抓住契机, 解决矛盾,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尊重学生, 培养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 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 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 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错误, 应就事论事, 不宜将学生的一时错误、一次错误与学生的品行、性格联系起来, 给学生贴一个不好的“标签”, 否则, 学生容易自暴自弃, 老师自己也会丧失教化的信心, 不利于学生的转化。尽管上面案例中的俊俊同学顽皮、爱闹事, 我却没有给他定义为“坏孩子”, 在批评他的错误时, 也从不用“你总是这样”“你经常这样”等“一刀切”的说法, 不把他当时的错误与以前的事情联系起来, 只是当作偶然事件来处理。相信, 班主任只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理智地处理问题, 就一定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并没有那么差劲, 还能转变,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做好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4.学会宽容, 设立台阶
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 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 但也不能滥用,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 宽容策略的提出, 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 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帮助他提高认识、改正行为。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举止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 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 进行人身攻击, 尤其对常犯错误同学, 更需保护其自尊心。笔者认为, 在对学生进行转化教育时, 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用, 给顽劣生留一点面子, 设一个台阶, 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点醒学生, 既让他易于接受, 又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小池,男,14岁,原校14中。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母亲在家开一杂货店,兄弟两人,其哥哥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据父母反映该学生从小性格执拗暴躁,比较调皮,学习成绩差,与同学交往时经常恃强凌弱。升入14中后,由于其坏习惯不改,经常跟班主任闹矛盾,于是觉得教师有意找茬,同学也瞧不起自己,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人人都讨厌他。七年级开学不久将小池转到我校进行教育转化。
二、成因分析
1.外界因素
学生父亲文化不高,性格急躁,在教育孩子时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从小只要有同学家长或者教师反映学生的错误,家长就采取“狠揍一次”的棍棒教育来试图解决问题。学生母亲性格柔弱,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劝阻教育。久而久之,这样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态度加剧了小池与同学、教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让他埋下了“我就是个坏孩子”的心理阴影。
2.自身因素
学生本身性格冲动任性,桀骜不驯,不合群,如同一个刺猬,时刻防备别人伤害他,同时又时刻准备伤害别人。该生心理上自卑又自尊,逆反心理重,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该生还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不仅学习态度差,还经常恶语伤人,班中无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该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只注意消极的信息,易下武断推论。比如,上课教师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教师说:“老师,你处事不公,其他同学也在捣乱,为什么只批评我?”
三、辅导措施
1.师爱勇于付出
爱是教育转化好学生的前提。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发自教师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心。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教育契机
教师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上学期,他因为偷拿宿舍其他同学的东西被查出后,情绪波动很大想转回原校。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开始一脸戒备站在我面前。我只是轻轻拍了他的肩,没有严厉的批评。我只是告诉他,这件事情老师会替他保密,叮嘱他如果回去一定要改正错误。这孩子或许从我眼神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在送他上出租车回家时,他低下头,真诚地说了一句:“老师,谢谢您!”虽然学生最终没有回到原校,至今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但我能感觉到学生灰色的心灵天空正在变蓝。
3.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
教师的力量是有限,同学友情感化的力量帮助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有时是胜过教师力量的。其实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过于直接的批评。此时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小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常鼓励小池多帮助同学,让他把教师发给他的小奖品与同学分享。同时,我有意安排班上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成为好朋友。小池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他参加体育比赛、春游等集体活动,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思想,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自卑逆反的心理加重。要求父母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转化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池的改变非常明显,由刚入校时的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的人见人怕的“三差学生”到现在能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健康向上。过去他看见教师的抵触表情不见了,现在常找机会主动和老师聊天;原来的陋习也改了许多,与同学交流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蛮横无理,性格也开朗了,身边也有了朋友。
五、转化反思
如果学生人人都是优生,教育还需存在吗?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时,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冷漠为关注。教师要多跟他们沟通,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鼓励。小池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学校和教师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后,他正逐渐被我们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化。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谈成功与否似乎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潘华
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能否做好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班级的管理。
问题学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我班有个学生叫黄海涛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曾有偷盗、带手机、串通他人辍学、违规违纪等恶劣行为。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们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面对现实。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一个让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一、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黄海涛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受其他辍学学生的影响。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二、转化措施
1、家校联手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课堂,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与家庭相关、作为班主任要熟知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当然与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也很有助于管理孩子。对于问题学生更有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生及生活情况。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安排品行好的学生同他俩做同桌、同铺。及时让同桌反映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依据没该生的实际情况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同科任老师不同时期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4、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住就是个体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在一个目标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此类问题的表现常常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事,做事冒险或由头无尾,甚至是做出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我班类似于这一类学生比较多,上了八年级班级整体运转情况良好,以前班委均有思想端正的学生担任,鉴于这种情况,我有意让问题学生担任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课代表助理等,违规违纪学生情况统计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违纪学生进行问题处理。当然这一却都要有思想端正的学生做好监管。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智利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率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作为一名城乡结合处的农村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员的增加,所面对的学生中越来越多是外来人员子女,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忙碌,对学生缺乏学习、行为习惯上的管理,另外,本地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习辅导成为空白;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教育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以上几种原因,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对我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对“学困生”这只拦路虎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成功转化了一些学困生,也有一些依然“学困”,对其中的一个比较经典的事例记忆犹新。
张王,是一名五年级学生,长相帅气,家庭环境好,父母均是医生,还在县城开了诊所,特别是爸爸的一手字在本地是出了名的,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多高,可父母平时工作太忙,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导致张王藩极度缺乏关爱,其外在表现为:爱表现、爱面子、脾气暴躁,怕困难、怕孤单,心理脆弱,自控能力特别差。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没有任何任务目的,他变现相当稳定,可只要一涉及到他不会的,反应就特别激烈,比如不会回
答问题就摔桌子,作业太多就撕本子,卷子不会就撕卷子,和他讲道理他一套套的,感觉自己懂得比老师还多,喜欢哗众取宠。初次接触,我已从别的老师那里对他有所了解,因此并不意外他的种种行为,主要是以“淡化”这一方法来处理,其余同学也了解他,不和他比,但在课后和其父母多交流、了解他的一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平时注意观察他,发现他喜欢朗诵,针对此情况,我组织本班同学开了一次朗诵会,让他们自己选取材料,自己找时间来让我指导诵读,并把张王定为男主持人,提前几天将写好的串词给他,但是没指导,让他自己练读,他积极性很高,但开始时不来让老师指导,自己在家读给爸爸听,可是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比他好,很气愤,追着读得好的同学打,抢别人的稿子,我事先嘱咐了同学不准为朗诵发生矛盾,只要我知道一桩就取消活动,因此无人来告状,张王想借此让老师主动教他的愿望也落空了,我也装马虎,后来他实在是熬不住偷偷地等到放学后来找我,我什么也不问,只耐心指导他,在朗诵会结束后他得到了最佳朗诵奖,我特意用信纸写了一张喜报并让他带回家,在给他时我很坦诚告诉他我的字写不好,很不好意思写字给他爸爸看,但因为他的表现很高兴,哪怕是班门弄斧也要表示郑重写给他爸爸,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他当时就安慰我说我的字也很好,我随口就说以后要经常把他的情况写给他爸爸行不行,他想了一会儿就答应了。因此,我说做就做,每星期一封“报告书”,将他在校的表现写给他家长,当然是以表扬为主,附常提一些他努点力就能做到的事,每次叠好信纸让他带回家,并嘱咐是给他家长的,希望他别看。其实明知他要看,我就是写给他看的,让他明白在老师的心里他非常棒,有问题他改一改就克服了,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到第一学期结束,他已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扰乱课堂秩序,很少和同学发生矛盾,有错时能接受批评,语数考试均能达到70分左右。
鉴于张王的成功转化,不禁引起我深深地思考:表扬孩子不要泛滥成灾,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表扬不仅要有针对性,是不是还要郑重?一些调皮的孩子得到的批评绝对比表扬多,好不容易得到一次表扬又一句话就过去了,没有充分表扬刺激他们,让他们得到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太短暂了,没有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如果能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表扬,是不是更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更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呢?我想文字的魅力在于持久、在于想象,要是这种文字的表扬运用得当,肯定更能促进孩子们积极进取。
在近二十年教书生涯中,遇到的孩子形形色色,有些学困生被成功转化,但也有一些以遗憾收场,我个人认为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这几点很重要:
1、真爱:这不仅是一种平常的师爱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真爱,不论这孩子多调皮、多麻烦、成绩多差,都不能妨碍你看到他的第一感觉是喜欢,以一种宽容、包容、欣赏的心态来对待孩子,自然会发现孩子的可爱,孩子是最敏感的,时间一久,你真心实意的爱,他们肯定能感受到,而孩子回报给我们的爱更纯净、更真诚,孩子爱你就觉得你好、你棒、你对,达到这种境界,孩子自然会爱你所教的学科,还存在多少学困生呢?
2、持久:学困生非一日形成,那么你要转化非一日之功,因此,面对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短期之内没效果也不要着急,更不要放弃,因为你的态度能改变家长,能感染学生,让他们真正认同你所说的话,接受你所提出的意见,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慢慢被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则需要老师持久的关注,一旦放松,就会给转化增加难度,只有学困生真正不“学困”才能逐步放手。
湖北崇阳天城中学
黄细玲
姓名:陈XX
班级:天城中学初一(5)班 原表现
不交作业;上课爱说话、多动;故意和老师作对;和成绩好的关系好,带动他们一起玩;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甚至骂父母;成绩极差,七科全部挂红灯。现表现
上课积极发言,不懂就问,能及时交作业;家里反映良好,父母对其表现满意:同学公认进步最大,和成绩好的同学成了知心朋友。转化过程
第一阶段:谈心、家访。我首先从学习的重要性出发,和学生谈心。陈XX直言不讳地说:“老师,我爸爸小学都没上,照样开厂。他赚那么多钱,就我一个儿子,躺着吃也吃不完。”我很吃惊。于是,我连忙家访,家长也很直接:“只要他不学坏,我们不要求他的成绩了。”我只好采取迂回的战术和家长交谈,聊起了生意:“生意好不好做?订合同时要认真看有关条款,否则会上当受骗。”这下子,把家长的话匣子打开了。家长大倒没有知识的苦水,学生听了个心惊胆战,面若桃花。返校后,我又问陈XX:“如果你爸爸是大学毕业生,不吃那几次亏,现在家产是多少?爸爸是因为什么?”陈XX有所触动,低声说:“因为爸爸没有知识文化。”从这以后,他上课安份多了,作业也交上了。但没过一周后,旧疾复发。我知道,这是习惯所致,因为一个双差生,不可能想变就能变好的,必须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拥有很好的自制能力才行。
第二阶段:诤友的力量。陈XX和林XX关系特别好,他们父母关系也很不错。于是,我从林XX身上出发,进行侧向教育。第一步,特意让他们同桌。林XX上课认真,不喜欢别人打扰他,而陈XX也希望林XX永保第一,所以上课尽量克制自己不与他讲话。第二步,找林XX及家长交流。林母很豪爽,并不反对他们交朋友,主动和陈母交流,指出:“要求越低,孩子越难好起来”。这样,陈XX在家有了问题,家长也能做到及时提醒,起到了规劝的作用。这样一来,陈XX读书无用的言论没有了市场,逐渐改变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各科老师反映良好。
第三阶段:加强营养。陈XX成绩差,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学开始就差。陈父有一次去开家长会,被小学老师点名说其孩子成绩差,从那时开始他心里自然就不抱什么希望。其实,陈XX天资聪颖,反映很快,如果认真学,一定会很不错。只有加强知识营养才是最有效的了,陈父要求老师给陈XX开小灶,但陈XX一开始怕苦怕累就不愿意,后来感觉到上课很吃力,又主动要求补习。各科教师均对陈XX作了相应的辅导,效果很明显。语文、历史亮起了绿灯,数学由个位数到离及格不远了,英语也进步较快。
第四阶段:反复抓,抓反复。陈XX以后的转化工作,就是耐心地教育。双差生的表现具有反复性,周期性,需要老师、家长耐心地教育。每当陈XX有所松懈的时候,我就找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进步,让他看到希望;接着指出他的问题,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及时和家长交流,请家长耐心细心的辅导。最后,紧密团结科任老师,正确对待陈XX的反复,不厌其烦的做工作。
记得那是他刚到我们班的第四周, 星期一早晨他没来, 另一学生说他走到半路时说头疼需要请假。我估计是他作业没做完, 因为开学这几周, 他几乎天天不完成作业, 跟他说了好几次还是不管用。尽管这是我的估计, 但是我还是从心底里希望他是真生病了才请假的。出于这一线希望, 我等待着, 没有进行电访。
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他还是没来, 于是中午我去了他的家里。当我说明来意后该生家长非常生气, 他告诉我, 孩子在二年级就开始逃学, 一年多了。总以为孩子改正了, 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来如此, 这孩子重复了他以前的老毛病——逃学。了解了情况后家长提出了一个办法, 便是对他实行签到考勤, 即每天他到校了, 我进行签字, 然后由该生带回去给家长检查。我采纳了这个意见, 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用爱心去温暖他
每隔两天我会和他一起回顾他的进步表现, 并鼓励他往更好的方向迈进。有时谈话并不仅仅是学习的话题, 有时一些闲谈可让他更加接近我, 不是很怕我。由于我经常问他, 他不做作业就不好意思了, 主动来请教我的次数也多了。
二、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了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他设置一些难度低的问题, 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他, 渐渐地他终于鼓足勇气举起右手。他的回答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终于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他在不断进步, 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多方协调, 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 不厌其烦, 这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根据他的问题成因, 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 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 正确对待、耐心等待, 与家长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要让孩子在表扬、鼓励中学习, 而不是在棍棒下生活。转化过程给我的启示是:
1. 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事情, 要反复抓, 抓反复。
2. 转化后进生, 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3. 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孩子在学校一半时间, 还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学校和家长要统一要求。
四、给予孩子成功感
[关键词]后进生 沟通 关爱 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4
【案例分析】高一升高二时中途笔者接手了一个班级,发现班里的小亮整天没精打采,上课时常睡觉,看见笔者巡课了也就稍稍改变一下坐姿。第一次跟他谈话时,他就丢下一句话:“想要我学习,除非你拿枪逼着我。”一查小亮的信息:农村低保户,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成绩最好时曾考过班级第十名,最差时班级倒数第三名。怎样把这任性且不幸的学生唤醒呢?他填写的学生信息采集表上父亲的号码是空号。小亮之前的班主任抱怨:小亮父亲从不过问孩子情况,整一年只来学校参加了一次家长会。母亲另嫁,在市区一市场工作,留有电话。笔者几经周折与其母亲联系上。与其母亲的多次交流,笔者了解到小亮的生活情况,父亲酗酒,且有暴力行为,缺乏责任心导致离异,长期与父亲生活的小亮也就有了在彷徨中自我毁弃的表现。通过与笔者的多次交流,小亮母亲得到了很多关于小亮积极的信息,并主动请笔者中间联系,表达了只要前夫同意,孩子愿意,她可以提供生活住处和必要的学习环境的意愿。得到了小亮母亲的支持,笔者看到了希望,也有了下阶段具体实施方案的保障。经过精心准备,笔者分别以“生活的现实”“男子汉自我形象的塑造”“对父母的婚姻的认识”“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改变现状的可能与方法”等为主题分阶段与小亮促膝长谈。小亮的思想状态慢慢有了改变,也有了些进取姿态。但笔者知道在原有的环境中要想其根本转变是很难的,“五加二等于零”:笔者五天对他的鼓励比不了其父亲两天灰色的“熏陶”(家长酗酒及酗酒后的暴力)。笔者反复与小亮父亲、母亲作交流,终于为小亮争取到高中最后的两年与其母亲生活。新年笔者给小亮送去书包、文具和稿纸等学习用品,勉励其万象更新。针对小亮基础薄弱,笔者一面激励其自强,对其作业严加督查,一面积极联系相关教师予以辅导,笔者所执教的历史科目,他的作业一直坚持面批、个别辅导。一段时间来,小亮学习劲头足,成绩、纪律均有明显的改善。但好景不长,一次调研考试中小亮名次再次大跌,难道是他的实力不济吗?笔者迅速与其母亲联系了解情况。可未等笔者开口,小亮母亲就向笔者投诉,说小亮从父亲那搬到她这里,刚开始学习确实认真,劲头也足,自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最近一段时间小亮很晚才回来,问他就搪塞,一次在家门口的游戏室里看到了他的身影,说他两句时还有情绪,本来想告诉老师但又不好意思。知晓了相关信息后,当晚笔者就决定去他母亲处家访。晚八点时笔者终于等到了他,开始了一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谈话。小亮从进门时的愕然到面对笔者时的羞愧,再看到他真诚地向母亲道歉的情景,疲惫的笔者又看到了希望。这件事后笔者更关注他学习、生活的细节,比如采取设置家庭作业联系簿、电话抽查到家时间等措施,抓紧对其常规的督查。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小亮的成绩稳定在班级的前十名,与同学交往中更显成熟大方。后来参加高考,成绩超过本科分数线,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从分班时班级的倒数第三名到高考成绩超本科分数线,小亮的巨变让笔者欣慰不已。回顾转化小亮工作的点点滴滴,笔者感触颇深,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遇到问题学生,如何打破师生沟通壁垒
从最接近学生心灵的人和事入手,收集有效信息,熟悉学生的点滴,抓住学生心理的温暖与脆弱之处,打开其心灵之窗。而不是凭借学生信息库里的“农村低保”“父母离异”“成绩巨大反差”等敏感信息贸然跟学生交流。
二、遇到问题家庭,如何有效实施家校合作
每一个不幸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小亮父亲的失职,曾让笔者失去希望,但其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让笔者增添了一份信心。贸然介入学生的家庭事件是不明智的,但在学生的发展、前途、命运的理性分析判断面前,适当介入也是一种方法。没有家庭教育支持的学校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应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三、宽容与等待是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
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督促、呵护,更需要我们的宽容与等待。小亮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行为偏差。教师与家长不应弃之不管或简单训诫了事,应及时采取一系列温情又不乏有力的措施,效果明显。同样小亮转化过程波折,也告诉我们做教育工作寄希望于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也是浮躁的表现。教育学生是反复的过程,考量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耐心、信心、决心及智慧。
四、教育转化需要关注人性本身
人是复杂的,善良与丑恶,理性与浪漫,严谨与随意,粗糙与精细,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人性,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转化学生。要认识到人无完人,缺点可以转化,但也未必强求学生几欲完美;要认识到任何事情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着力于学生内驱力的培育,改善其存在的自身人性弱点。
------后进生转化案例
案例背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是如此地五彩缤纷,花儿才会有绚烂的魅力。任何一个生命都极其渴望接受春风的洗礼。拥有了春风般的温情才会欣赏到花儿争奇斗艳的美景,才会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些鼓励,让他们像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孩子可爱的脸庞;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些表扬,让他们像温暖的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田……那我们的孩子定会绽放出最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倘若我们能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班级里所谓的“后进生”再给予多一点的爱,那么孩子们内心的真诚和善良都会因她而复苏,发芽,由花骨朵儿开出芬芳的花。
案例描述: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一位长得比较讨喜可爱名叫刘睿扬的男孩,一提到他的名字就让担任我们班所有课程的老师头疼。课间他调皮捣蛋,串班惹是生非,甚至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在校园内爬树摘果子吃,作业情况也是差强人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尤其星期天的作业更是不写或者漏写,那作业的书写简直叫人看不下去,经常有学生来我这告罪说刘睿扬的不是……这真是一位让人操心的孩子啊!
作为班主任的我不能坐之不理啊,于是我便采取了行动。我先拨通了刘睿扬家的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了慈祥的声音,原来是他奶奶的。我说明了电话的来意,他奶奶也是很无可奈何地表示:“孩子与我们老两口在家,我们都不识字,每次问他作业写好了没他都说完成了,家里又有田农忙的时候直接管不到他……”最后奶奶留下了他妈妈的联系方式,电话挂断后,我感慨万千原来是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啊。中午放学后我告诉刘睿扬吃完饭后到我宿舍来一趟,不多久他气喘吁吁地来了,满脸通红地站在门口。我微笑地让他进来并叫他坐下,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地摆弄着双手。我递了一瓶酸奶让他喝,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老师,我不要。”我微笑着对他说:“没事,拿着吧,不喝就带回家喝吧。”在我的劝说下他接过了牛奶,“你想父母吗?他们在什么地方工作啊,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啊?”面对我的提问,他显然有些愣住了,突然眼睛有些湿润了。原来他的父母在上海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只有暑假的时候才会到上海跟父母住一段时间,他说那段日子是他一年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了解到了这些基本情况,我让他回班了。
随即我又拨通了刘睿扬妈妈的电话,他妈妈无可奈何地表示出来打工也实属没办法家里工资小,其实他们内心也很愧疚总感觉亏欠了孩子。我向她简单地描述了孩子在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她则显得很差异激动地表示孩子在他们面前很听话,跟他讲道理都能听进去,暑假两个月在他们那,他们白天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还帮助他们烧饭……我明确地表示请她放心作为老师会好好开导教育孩子的,也请你们作为父母多与孩子沟通沟通。一个9岁的孩子能帮助父母做饭确实挺懂事的,刘睿扬在校的表现和在父母身边的表现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看来他真的是挺在乎父母的看法的,这也许是一个切入口。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刘睿扬的眼神和我交会了,坐姿也比先前端正多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呀!课后我又把他叫了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想到你挺能干的,小小年纪还会做饭?”他惊奇地‘啊’了一声,随后又不好意思地说这没有什么的呀。我语重心长地向他表示爸爸妈妈离开你去遥远的地方上班也是为了能给你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心里非常在乎你,他们一直都认为你在校的表现会像在他们身边时那样,短暂的分别则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他两眼放光地问道:“老师,你找过我的爸爸妈妈了呀?他们有没有说什么呀?”“是的呀,他们一直认为你是个听话不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呀,你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呀,你其实挺聪明的呀,心思多放点在学习上,课间少调皮一些,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呢?”他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默默祈祷奇迹能发生。时隔一日,课代表惊奇地说道:“老师,刘睿扬今天的作业按时完成了,而且字写得还挺好看的。”做事就要趁热打铁,我决定好好地表扬他一番。上课伊始,我故卖关子:“今天,我们不上语文课,在上课前老师要先表扬一名同学。”全班显得有些蠢蠢欲动,不上语文课上什么课?“昨天的家庭作业有一位同学的家庭作业不但都完成了而且做得比平时都要认真,他就是刘睿扬,你们说该不该表扬啊?”底下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该。这时我注意到刘睿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腼腆地笑了,这哪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喜欢写作业令人头疼的孩子,这分明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吗?接下来的语文课改上了思想政治课。
课后他乐呵呵地跑过来,表示他个子高可不可以帮助老师擦黑板?这可是大大地出乎了我的预料,他能这么想我真是求之不得呢,谢谢他还是来不及呢,看来刚刚课上的表扬起到作用了,我心中一阵暗喜。由于他好讲话,我便任命他当一周一天的值日班长,与同学们互相监督,看能不能胜任此工作。没想到结果没让我失望,我是打心眼里高兴。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拔河比赛开始了,同学们第一个就推选了他,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的好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案例反思: 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教师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个眼神,在优等生看来有点习以为常,但在后进生看来仿佛接受了春风般的洗礼,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从而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理念,甚至超额地完成任务。好的鼓励和表扬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强的依赖性,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收到“亲如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等生一点都不难,教师只要适当的点播,优等生立刻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后进生犹如雾中迷失方向的小孩,翻山的游客,大山中失去信号等待救援的伤员,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会更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和提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刘睿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正是我的一句表扬,我的一句鼓励吗?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期待,我是何等的幸福?从此刘睿扬改变了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与同学们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张,遇到困难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帮助……俨然他获得了新生,重新找回了自己,儿童的天真活泼善良等美好品质又重现了,多好。希望他能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健康快乐地度过宝贵的童年时光。
所以我想,在我们的教育中鼓励和表扬是何等的重要,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他们。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他的今天和昨天相比,切不可与优秀生对比,适得其反。从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他们很少得到表扬,经常听到的都是对自己的否定之词,其实他们更渴望别人的表扬,渴求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学生一旦取得进步教师就要抓住契机狠狠地表扬其“进步点”,让他们重拾自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不可避免要犯错误。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写错题,允许学生理解有快慢……让我们用爱、欣赏、理解、帮助犯错误的学生,要知道教师的一句轻柔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丝淡淡的微笑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得以发挥。
政和县星溪小学
三(3)班
张赛娥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个案情况
叶林伟,男,我班学生。该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迷恋游戏。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从以上的问题和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叶林伟同学已经处在“后进生”的行列中,并且排在队列的前面。
二、有关资料的调查
叶林伟同学是独生子。从小在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其父亲的老来子,且为长子,更是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因此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有一次课间时,他和另一名同学
根据叶林伟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他的虚荣心较强。教师要尊重他的人格,向他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鉴于叶林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在一次的谈话中他说:“我将来中考时,第一次考不上,就重读一年,第二年再考。”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4、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5、针对叶林伟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值日同学搞卫生,则给予肯定;经家访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6、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2010年的9月1日,是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在报到的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个发型非常怪异的学生,周围的头发很短,中间的头发隆起像一道山脊。让家长领学生整理头发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带他过来报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姨。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试探着问了一句:他父母怎么没来呀?他姨非常伤感地说了:“他父母在前几年去世了。”但语气和表情都非常特殊。我感觉到里面肯定有很多难以开口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在开学后军训的最后一天,我就发现这个学生并没有在宿舍休息,估计很可能去上网。于是,我就在附近的网吧挨个去找,从深夜的11点一直找到下半夜的1点,找了附近的大部分网吧,才把这个学生找到。见到他的那一时刻,正痴迷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回来后,在耐心细致地跟他谈心过程中发现:他在很小的时候,父亲由于一时冲动把母亲给杀了。父亲在监狱服刑期间 ,也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之后,他一直跟着姨妈生活。从这个事情上,我断定孩子的心理上有很大的阴影,我要通过很多的事情一点一点地进行感化,这就是我工作的开始。
我凭借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断定这样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非常倔强,在心理上又非常地逆反。但如果感化好了,往往也是收效最大的。我抓住了他出现问题的关键,在平时的教育中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责备;多一份亲情,少一份苛刻。从经常带他到家中吃饭到给他买生活用品或衣服,慢慢地,他那颗冰冷的心慢慢被融化了。起初,经常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化及疏导教育后,他的心理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变得性格更加随和,心态更加平和,学习上更有信心,在活动方面还当起了小组长。在学习方面,他进步很大,高考时学了一个自动化专业的专科。虽然是专科,针对他入学时在班内最低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学毕业后,到了大连的一家合资企业,并担任一部门的负责人,发展非常好。
通过这个实例,让我感触非常多。一、学生的培养不能紧紧局限于他的学习成绩,更要根据他自身的情况,设计适合他自身的教育方案。二、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学生的突破口往往可以从问题家庭中找到答案。三、教育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但校规校纪绝不是能把所有学生教育好的唯一手段。尤其是对问题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自身的特殊性教育方案。四、对一些家庭中父爱、母爱缺失的情况,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或母亲,要给与学生无限的关爱。
教育需要艺术,更需要爱心,需要我们全身心去投入。每发现一个问题,都不要茫然去处理,需要静下心来去分析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制定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案。
【成果转化案例】推荐阅读:
学习成果转化典型案例10-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09-08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09-09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度06-02
现代远程教育成果转化09-10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10-02
转化差生案例07-14
差生转化案例马10-17
学困生转化典型案例06-12
一个后进生的转化案例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