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离线作业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津大学离线作业

天津大学离线作业 篇1

《大学语文(C)》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

————————————————————————————— 文学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诗意的栖居之地。它让你我体验生命的缤纷多姿,得以置身其间享受人生的种种美好,从而抚慰我们在现实中遭遇的匮乏、挫折与烦躁,一享生命的浪漫激情与诗意愉悦。在文学的土壤里,我们孕育梦想,渴望自身的解放和完善,奔向幸福的明天。

请以《我学大学语文C》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短文,抒写学习之感悟。(考查课程大作业均由教师批阅,发现内容雷同或抄袭一律按0分计)

记事写人的,点点滴滴,与名作大家亲密接触,物我两忘,柴米油盐,梦想现实,均可挥洒,但一定要与所学的作家作品关联,切不可上网乱点粘贴。有真情实感,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或有趣的、或感人的、或浪漫的、或令人震撼的并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均可。有亮点、有情感、有细节可打80分以上。

议论评说的,一定要从所学的作家作品出发,针对一事或物来发表自已的观点或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言之有物,给人启迪,言之成理,令人信服.言之有序,逻辑性强,可打80分以上。

(一)要求:

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仅限文字表达;

2.字数限500-800字,字数不及或超限均扣分;

3.在规定上传截止日七天前至前三周内上传的,可获得相应的鼓励加分;

4.抄袭或“粘贴”他作可扣至0分(报章书刊与网络均在列),立意不高、过于平淡、结构混乱、错字病句多将判不及格。

(二)评分标准:

观点明硧,论证清晰,言之成理,语言顺畅;或主题明硧,叙述清晰,语言顺畅,有真情实感;均可打80分以上。

天津大学离线作业 篇2

《学前教育评价》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形成性评价

答: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为“过程中的评价”。

2.CIPP模式

答:是指为判定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又称决策类型评价模式。

3.专家会议法

答: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结合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4.强度

答: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评价中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

答:(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先后效应、“趋中”趋势、成见效应;(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2.指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3.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4.教育评价信息汇总的条件是什么?

答: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5.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1)直接可测性原则;(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

1.试分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特点及局限性。

答:1.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2.绝对评价 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

局限性:(1)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2)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试举例描述对一个幼儿园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一般程序。

答:1.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幼儿感知、体验情景中的思想、情感,获得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帮助幼儿 将获得的情感体验加以内化,引导他们自觉地将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达到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 展的目的。2.教学程序(1)情景感知幼儿的情感是随着情景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让孩子置身于浓浓的富有情感的情景中,才能使孩子的情 感掀起波动。这一环节旨在向幼儿呈现具体事件,提供富有情感色彩的感知信息,或夸张表现,或浓缩 再现,使幼儿的感官兴奋,情感迅速聚集、定向,投向特定的情景之中,充分感知“物化”了的人或事 件,从而自发地、直接地、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幼儿虽然在早期的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但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可遇可见的环境信息及人们的行 为方式往往熟视无睹,通过有意识地向幼儿呈现有关 情景,可以使幼儿熟视无睹的事件成为 “有关刺激”,进入幼儿感知、关注的 范围之中,以达到加深体验理解,不断内化、迁移的目的。(2)体验理解 在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主动体验、用心灵体验的方式达到理 解。这里的理解有着与 认知理解不同的含义,主要是达到在情感层面上的沟通、认同、共鸣式的理解,理解也是一种再体验。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适时地提出 一些能引起幼儿思考或幼儿在看法上不致的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 儿积极思维,相互交流,使之产生共鸣。例如,假设性问题“假如你是大班的哥 哥姐姐”,描述 性问题“小猫、小狗是怎样玩玩具的”,说明性问题“为什么‘要样 样东西都爱吃’”等等。(3)内化迁移(强化巩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 要任务是通过再创设各种情景及条件,使幼儿把获得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的情境 范围、不同的对象中不断地扩散、泛化、内化、迁移。内化迁移并非一两次就 能实现,它需要反复多次 地进行。为了使幼儿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有效地得到迁 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提供的情景应更接近日 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者就 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而非假想或模拟情境,让幼儿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 的 情况下,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或行为,通过实际训练,强化巩固良好的行 为规范,使之更有效地 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3.教学策略(1)提 供多种类型的情景感知形式 A.现实性情景感知 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有许多 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信息,都可作为幼儿感知的对象与内容。教师应该根据 教育 的目标、教材的主题,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人物的行为态度 进行实景观察、实物观察和实情观察:可带领幼儿观看周 围的环境中哪些地方不安全,市场上哪些食品 不能吃; 也可引导幼儿观察父母、教师或伙伴履行生活卫生行为的方法、过程及结果。例如:在讲保护 牙齿知识,可以在吃完午饭后,建议幼儿张嘴照镜子,或相互观看,使他们看到口 腔里牙缝中留着 不少的残渣,再让他们观察教师或个别幼儿漱口的动作及实 效,从而激起幼儿学习的愿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等辅助性手 段让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直接感知,积累感性经验。B.模拟性 情景感知 模拟性情景感知,即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有意识、有 计划地创设一些有趣有益的特定的 教育情境。如由一个问题、一段轶事、一张 照片、一幅漫画或一本图书等构成“问题情境”,或由木偶 表演、故事表演、情 境表演等构成“表演情境”,供幼儿感知观察,使他们的感官能充分作用于环境中 诸多的教育因素,从而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教师为强化某一方面的教育需要,可反复呈现,让幼儿多次 感知同一情境。(2)采取多种体验理解的方式 A.情 绪沟通式理解 这种方式主要是疏通情感信息传递的渠道,将教师所传达的情感 信息与幼儿的情绪建立联系,通过扩散 效应,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绪氛围,使幼儿以与教材内容同质的情绪反应参加到活动中来。例如讲 述故事“杜鹃鸟”,教师通过语言、表情,传递一种悲伤的情感信息,使之逐渐扩散,渐渐吸引儿 童,激起他们相应的情绪表现,使其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气 氛之中,表现出较为合拍的情 绪反应。B.情感认同式理解 在沟通条件下,丰 富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对已接受的信息主动加工处理,同化原有的情感认知图 式。幼 儿的情感体验还处于直觉性和形象性为主的阶段,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 是儿童情感动机的来源。因此,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形象刺激,比如运 用艺术的综合效应,使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声,心感其 情,将美好的形象渗 透到幼儿个体的情感世界之中自主同化。例如,观看童话剧《白雪公主》时强 烈的 情感信息刺激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的变化而起伏,时而紧张、焦急,时而悲伤、愤怒,时而 松弛、欢乐,同时同化幼儿的善恶感、是非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情感理解。C.认知参与式理解 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在形成 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如果缺少了认知理解,儿童就会热衷于最感 兴 趣部分而忽略对整个情境的感受,难以获得确切的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体 验。情感体验要转化为 情感认识,必须通过认知的参与、调节和评价。如:知 道了父母的艰辛才会产生义务感和责任感;了解 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才会产 生惜物感;认识到老人、残疾人的生活不便,才会产生同情感。例如,欣 赏故 事“流星花”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丑小花会变成一朵最美的花。运用认知评价 方式参与理解,幼儿对作品所表达的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才会有更深的领 会。D.尝试活动式理解 通过让孩子亲自做一做、玩一玩、动一动等方式,达 到情感体验理解的目的。例如,让孩子们带来自己 的玩具交换着玩,和哥哥姐 姐一起玩,体验、理解分享的快乐;到奶牛场亲自挤一挤奶,体验一下劳动 的 艰辛;到户外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对“不怕冷”的人产生敬意。亲自尝试往往 会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伴随终生,不失为一种好 方法。(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迁移 A.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 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与这一角色一致 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 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 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 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法使用时应注意:a.教师让幼儿承担的角色必须是幼 儿有足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情境理 解力等能力去扮演的角色。b.角色扮 演效果还取决于幼儿角色技能,教师要针对技能做些教育准备。c 根据幼儿社 会发展水平与教育目标确定角色,使角色扮演更具针对性。B.实际练习法 给 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不再停留于假想情境下的体验,让幼儿通过抑制各种物 欲和私欲,体验战胜自 我的快乐。例如,为老人们制作贺卡,送上祝福,要克制自己想玩的欲望并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到超市为母亲挑选一件礼物,表达爱意,必须抑制自己想吃的欲望;给灾区儿童送玩具、图书,献上爱 心,必须克服私欲。在这种内化迁移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地有矛盾冲突。可以说,没有这类心灵磨练 便无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就不能真正地提高内化水平。实 际练习法使用时应注意:①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②练习的内容 应循序渐进,为幼儿所 接受。③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练习都要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④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 之以恒,形成习惯。⑤配合使用多种强化手段: a.物质强化:用可吃可玩的物 品进行强化;b.社会强化:通过幼儿自我评价及来自他人的评价(包括称 赞、喝彩、鼓掌、亲吻、微笑等)进行强化;c.记号强化:用图表、星号、贴纸等标 记进行强化;d.活 动强化:为幼儿提供其喜爱的活动,如游戏、看电视等进行 强化。教师在使用强化手段时,应根据幼儿 的年龄和兴趣作选择。一般来说,年龄小或新入园的幼儿对教师不熟悉,参与生活活动的经验较少,也不了解各 种符号标记的价值,可多选用一些物质强化和活动强化的方式;对年龄大的幼 儿则应多选用社 会强化的方式;对于个别幼儿,教师还可以留意观察他们平日 对各种强化方式的反应,或提供多种方式 让他们选择。C.艺术表现法 艺术表 现法是孩子们对周围美好事物赞美,抒发自己感受的最好手段。它是一种扩 散性迁移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外化表现。所以教师要创造艺术表现 的机会,让孩子们敞开胸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充 分地展露,如画画我心中的妈 妈,画画周围的美好事物,歌唱祖国等等。此时,从艺术技能的角度讲,孩子 们的艺术表现也许并不优美,或许是稚拙的、粗糙的,但这是他们丰富的内心 世界的展现,这时,他们的心灵会又一次受到净化和启迪,不仅自我陶醉,也 感染他人。(4)注意品德要素的统一性,结构程序的交叉性体验型教学模式是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着重归纳 情感要素培养的教学特点。但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纯粹的情感体验是不存在的,必须有认知活动参与,需要意志介入,伴随行为练习,所以教学要从儿童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立足情感体验,兼收 并蓄,使 情感体验在与认知和意志的结合上得到升华,在与行为和意志的结合 上得到落实。本模式的结构程序体现一定的顺序性,但毕竟不同于认知活动,它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程序性,没有明 确的界线,环节之中存在着一定的交叉 性和重复性。例如,幼儿在感知阶段中可能已有体验,在体验阶 段中也有感知 和内化的成分,在内化迁移环节中又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 选用,变式应用。4.教学范例及评析 老爷爷的帽子 ———中班社会性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关心帮助他人。2.帮助幼儿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及互 爱情感。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活动准备 1.故事插图两幅,其中老爷爷、小鸟为活动教具。2.用于“谁在关心我们”图片展览的照片、挂图资料,如父母养育孩子的照 片,幼儿园老师、保育员 等辛勤劳动的照片,医生、清洁工人等各行各业劳动 者的挂图。3.事先排练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反映灾区、贫困和落后地区小朋友生 活 的录像。4.自制的“爱心”奖章。活动过程

(一)借助童话(附后)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1.放小鸟呼叫的录音,提问:是谁的声音?小鸟们在为谁唱歌?(引出童 话名称。)2.结合图一,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小鸟高兴地唱歌给老爷爷听”,提问: ①小鸟们为什么要唱歌给 老爷爷听?②如果看见发抖的小鸟,你会怎么想,又 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小鸟。)3.结合图二,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结尾,提问:①老爷爷病了,小鸟们是 怎么想,怎么做的?你们喜 欢小鸟吗?为什么?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又 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关心老爷爷。)

(二)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快乐。1.老爷爷关心小鸟,救了小鸟,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很快乐。)2.我们一天天长大,学到了很多本领,那么是哪些人在关心着我们呢?下 面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个展览。3.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观看展出的照片、挂图,并积极交流。4.集体讨论:是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别人这样关心我们,我 们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理解他人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附后),提问:冬冬摔倒了,红红 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启发幼儿学 说关心、安慰的话。)2.观看反映灾区、贫困和落后地区小朋友生活的录像,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怎 样关心灾区、贫困地区小朋友? 3.平时你还会关心谁?关心别人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人我们大家一起去关心、帮助。如果我们学会了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会感 到十分幸福、快乐。

天津大学离线作业 篇3

《房地产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房地产产权

房地产产权是将房地产这一不动产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的财产而形成的物权,是依照国家法律对其所有的房地产享有直接管理支配并享受其利益以及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房地产所有权和房地产他物权。

2、土地增值税

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纳税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是指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所取得的增值额。土地价格增值额是指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的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等支出后的余额。

3、房地产法

房地产法是调整房地产开发、交易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4、土地征收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行为。《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土地征收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权限等的规定,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及其它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它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5、商品房

指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综合开发,建成后出售的住宅、商业用房及其他建筑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特点。

①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一同移转。关于土地与地上物,理论上有一元主义和二元主义之说。所谓一元主义,是将土地和其地上物视为一个整体的权利,或如德国民法,将建筑物视为地上权之附属物;或如日本民法之相反规定,将地上权视为建筑物之附属物。采一元主义者,附属物不得离开主体权利而独立存在。所谓二元主义,是把土地和地上物视为两个独立的权利,两者互不附属。二元主义并无绝对不妥,如果房产被视为是一种独立的权利,并能对其占用的土地权利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两种独立的权利也可相安无事。在我国,有地方政府分设国土管理和房产两个部门分别归口管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并对其分别发证,但因两种权利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补偿的法律规定,在土地使用权与房产权分属不同当事人时,当事人对各自权利的处分常常互相排斥、互相抵触,致使人们对二元主义产生误解。依我国现时法律,建筑物和其他定着物、附着物均附属于土地,土地使用权转让,地上物一并转让。

②权利义务一同转移。这里的权利义务,是指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分离时出让合同所载明的权利义务及其未行使和未履行部分。如土地的用途,出让合同约定为住宅用地,无论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经过多少次转让,均不因为转让而变成其他用途。再如土地上的抵押权,其作为物上负担的一种,具有追及效力,其随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一并转让,不因转让而归于消灭,抵押权人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后仍可在该块土地设定的抵押担保的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至于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应以出让合同设定的年限减去转让时已经使用的年限,其得数视为出让合同尚未履行之权利与义务,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时随同转让。

③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办理变更登记。我国现行立法对物权变动采取登记要件主义,即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签订并不直接意味着土地使用权的移转,土地使用权的移转以登记为要件,转让合同中的受让人不是在转让合同签定以后,而是在土地使用权依法登记到受让人名

下以后方取得土地使用权。这与国外物权法律中的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以变动物权的契约为充分条件,当事人达成变动物权的契约,即使未行登记或交付,变动即为发生;后者也称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指物权的变动不仅有变动物权的债权契约,更有一个独立于债权契约之外的、以物权的变动为目的物权行为。所谓无因,是指不把约定价金支付的债权契约作为物权变动的原因,而是把物权的变动,或物权行为本身就视作一种契约,物权行为不因债权契约成立而成立,或无效而无效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登记不属于政府的行政审批行为,未办理转让登记的,虽然土地使用权不发生移转,但并不影响转让合同的效力。除非另有约定,土地使用权经各方当事人签署之后生效,未能办理转让登记的,承担办理登记义务的一方应向另一方负违约责任

2、房地产抵押权实现的条件。

房地产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是房地产抵押权依法设定后,债务人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未依约清偿债务,或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36条规定:“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使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我国《担保法》第53条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押房地产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上述规定,当债务人不能请偿到期债务或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时,抵押权人即可依 法实现抵押权。

房地产抵押权作为将来行使而设定的权利,非即时行使的权利,必须符合以下三个的条件,抵押权人才能行使之。

①房地产抵押权的存在。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首先应以房地产抵押权的存在为前提。房地产抵押权的存在是指当事人曾就特定的债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并且,此项房地产抵押权尚未因法定的原因而消灭。房地产抵押权若不存在,则不能实现抵押权。

②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权人才能行使抵押权。清偿期为房地产抵押权人得依法向债务人请求债务履行的时期,应以登记的日期为准。清偿是指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全部得到清偿,若债权仅获部分清偿,抵押权人可行使抵押权而使未受偿部分的债权获得清偿。

③对于债权的未受清偿抵押权人没有过失。中国立法对于抵押权与主债权的关系,严格遵循抵押权的附从性,故在债权的履行过程中发生瑕疵必然会影响抵押权的效力。若债权的不能履行,系房地产抵押权人的原因所致,则抵押权人不能以债权已经到期为由,实行房地产抵押权。

3、房地产的特征。

房地产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财产。相对于其他财产而言,房地产的法律特征表现在: 第一,房地产是特定物。不管是地产,还是房产,均属于特定物。即使外形、风格、建筑材料、年代还是建筑标准完全相同的数栋房屋,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其价值就有差异;同一幢建筑,由于所处层次、朝向、单元不同,其价值也迥然不同同样,每一块土地也是各具特点。因此,房地产是典型的特定物。

第二,房地产具有永久性。土地和房屋区别于其他不动产的主要特点是其能够持久存在。一些自然灾害可能给土地造成一定的减损,但只能破坏染得特定用途,仍然可能修复或作为其他用途利用,比如说,对于洪水冲垮的农田的整修仍可用于农业或转为工业用地等。房屋使用期限一般可达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相对于其他物品而言,具有耐久性,永久性还表现在土地不因使用而降低其使用价值(当然前提是合理使用),而且很可能随着人们对它需求的增加反而增值。这种不易消耗性,使房地产成为租赁等使用权交易的主要客体。

第三,房地产具有固定性和安全性。房屋和土地是最典型的不动产,它总是固定于某一个地方,不能随意移动其位置。房地产这种空间的固定性使得房地产的开发、租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只能就地进行。正因为房地产的固定性,使房地产成为最安全的财产,它不能被隐匿,也不能被偷盗。

第四,房地产具有必要性和供给有限性。房地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必须依赖的财产,是每个人生存必备财产。人类生活、生产需要房屋和土地,而且土地被认为是一切财富之母,是一切生产和生活得以开展的前提。但是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因而,导致房屋供给的有限性。第五,房地产具有资本价值。由于土地具有永久性、安全性、有限供给性、人类需要永恒性,房地产的价格通常会持续上扬,使房地产具有保值和增值性。因此,房地产一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它不仅能够象其它投资那样为其所有人带来收益,而且具有其它投资所没

有的特性。它的资本价值稳定不变或不会贬值,因而投资风险较小。

4、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

(2)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3)提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4)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5)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6)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7)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8)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9)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论述题(共30分)

1、房屋租赁中出租方、承租方享有的权利和法定义务。

(一)出租方的权利和义务

依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房屋租赁中出租方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照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收取租金。

2.在租赁合同有效期间,有权对承租人使用房屋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在租赁合同期满时收回出租的房屋。

出租人在行使上述权利的同时,负有以下义务:

1.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期限将房屋交付给承租人占有、使用。不能按期交付使用的,应当支付违约金,给承租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保证出租房屋的安全使用,出租住房的自然损坏,合同约定由出租人修缮的,出租人负有及时修复的义务,出租人不及时修复,致使房屋发生破坏性事故,造成承租人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用房的租赁,修缮责任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

3.不得损害承租人的利益,出租人在租赁期限内,转让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受让人应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的规定,出租方有义务向房屋受让人讲明房屋已出租的情况。

4.依法缴纳有关税费。

(二)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房屋租赁的承租人享有以下权利:

1.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使用房屋的权利。

2.在租赁合同有效期内,房屋发生自然损坏时,有要求出租人及时修复的权利。

3.在租赁合同有效期内,出租人将出租房屋转让时,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4.在租赁合同期限届满时,出租人继续出租房屋的,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承租权。承租人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负有以下义务:

1.按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交付租金,违反约定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2.爱护并合理使用所承租的房屋及附属设施,不得擅自拆扩建或增添。确需对承租房屋进行改动或增添的,必须征得出租人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合同。

3.因承租人的过错造成房屋损坏的,承租人负有修复或赔偿的义务。

4.甲承租人在使用房屋期间,不得将承租的房屋擅自转租、转让、转借他人或擅自调换使用。

5.承租廉租住房的家庭负有如实申报家庭收人的义务。当家庭收人超过当年最低收人标准时,应及时报告房地产主管部门,并按期腾退已承租的廉租住房。

福师《素描》离线作业 篇4

1.素描的分类? 答: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绘画的范畴,泛指单色绘画。(2)素描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3)写生素描在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4)素描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等等。

(5)素描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素描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6)素描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2.素描的定义

答:素描从广义上来讲,是一切单色绘画,用一种颜色深浅、浓淡,或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像;狭义范围讲,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

素描的目的:素描可以锻炼造型技巧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方法。成为各类创作的起点和前奏。素描的意义: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绘画和创作的成败因素之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而存在。

3.素描学习的基本方法? 答:

(1)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概括的线条大致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透视及比例关系。注意构图不可顶出画外或过小。

(2)从暗面入手,大体涂出暗面色调,需要强调前面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宜画得太多,太杂。

(3)进一步调整各个物体结构的准确性,注意各个物体暗面不同的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进行描绘。(4)在调整大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物体在空间环境中的明暗虚实关系,强化体积感和质感的表现,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

4.构图的基本原理? 答:

(1)要有深度--有三度空间的感觉表现;(2)画面必须简洁有重点--去除杂乱的景物;

(3)掌握趣味中心--依构图技巧,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4)视觉上要平衡--宾主相衬,但不能有喧宾夺主;(5)色调要和谐--和采光„

5.结构素描?

答: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福师《素描》离线作业二

1、什么是原线?消失线?视域?视点?视平线?视线?灭点?(素描透视的基础知识)

答:

原线:指不产生透视变化的线。原线平行于画面,包括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原线没有消失点。

消失线:指产生透视变化的线。消失线包括直角线(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线)、成角线(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呈倾斜)。两条互为平行的消失线,在视觉上呈现出越远越窄,并消失一点。

视域:指视角为60度时,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正常视域”。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线:视线,又称视中线,指视点与心点假设的一条连接线。

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透视消失的汇集点。灭点一共有4个,即主点、余点、天点、地点。

2、结构素描的特点?

答: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3、明暗素描?

答: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4、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答:

 观察与思考

分析对象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及画面的总色调、色彩关系。 构图起稿:

a、先用几条直线将所有物品的形体用几何体来概括,确定其上、下

左、右,画出物体的暗部和阴影,确定好大的素描关系。b、可用群青、熟褐等色之间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线  着色:

要求: a、从暗部开始画起。

b、力求在色度,色相上准确。

c、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薄后厚。

次序: a、不要孤立的一个一个去画,自始至终要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b、将基本的冷暖、明暗关系画出来。 深入刻画:

a、在造型上深入要以塑造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刻画顺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

b、将各个部分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地感觉、色彩冷暖都细致的描绘出来。调整完成:主题明确、色彩丰富、和谐统一。

 调整完成:

主题明确、色彩丰富、和谐统一。

5、形体的明暗关系即调子的变化要受哪五个方面的制约?

华师《比较文学》离线作业 篇5

一、简述题:

1、阐述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影响研究是一种可靠的扎实的具有说服力的方法,也是比较文学领域里出现最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偏重于实证,它在注重事实的同时也限制了它的运用范围,并妨碍了对作品分析作深入地艺术。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平行研究不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并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其他学科(哲学、宗教、思想史、心理学等)之间的科际比较,从而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也就是说,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地纳入其研究领域。同时,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是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把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当中。因此,平行研究较之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平行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严格的限定,甚至有使其研究范围大得无法为一个学科所容纳的危机。二是由于不同民族都存在着亚文化或者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2、什么是跨学科研究,试举例说明。

跨学科比较是将文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等与文学相关的大背景下,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作用的。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扩展,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一种科际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部分,它广泛吸收其他各学科的观念和方法,综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区分、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研究进行反思。.我们把跨学科研究分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自然科学和文学与社会科学等。可举文学与宗教和哲学,文学与音乐或绘画关系方面的例子,比如王维的诗和画,约翰.克利斯多夫中的音乐,或者文学与网络等。

3、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那些不同?

传统的文学研究立足于国别文学研究,将对象限定于一特定范围之内。在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切割的方式,先以国别为界将各国文学分割开来,再以历史分期为线将国别文学又加以划分,以致最后人们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某一时期某一作家甚至某一部作品上。这是一种原子论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分工过细,使文学之间缺乏沟通。比较文学将采用一种联系的和比较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4、分析现代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作品中的外国文学因素。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文学初期的所有作家几乎都直接、间接受到外来文艺思潮和文艺手法的影响。本文择其要者按四大文学体裁简述如下:

(一)小说

1918年5月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形象,采用象征手法,“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成为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鲁迅在艺术上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为我国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此后,许多作家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创作。1928年1月丁玲发表了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成名作使之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41年茅盾发表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以“皖南事变”为背景,以一个失足女特务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大后方酷烈的特务统治。

(二)诗歌

郭沫若作为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抒情诗人,早期诗作多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风格冲淡雅隽。五四时期他从美国诗人惠特曼那里找到灵感,诗作热烈、狂放、粗犷、雄浑,这便是收集在诗集《女神》中的诸多诗篇,如《凤凰涅磐》、《天狗》等。1923年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出版,风行一时,被称为“繁星体”。这些诗作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下的“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诗的一个品种。

(三)散文

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时形成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种类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散文,这与输入的西方散文理论、散文文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过其他文体。现代散文中一些重要的种类,如报告文学、散文诗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瞿秋白任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赴苏俄考察,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的报道性篇章。“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30年代左联成立之后,其兴盛也出于左联的提倡。1930年9月柔石发表《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1936年夏衍完成了《包身工》,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是他大胆采撷异域花果,为新文学增添的一朵奇葩。自从有了《野草》,散文诗这一新品种才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奠定了基础。

(四)戏剧

话剧作为一种外来形式,在新文化运动前已传入中国,但创作成就在很长时间里不及散文、诗歌和小说。1919年3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它明显模仿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家庭》。尽管如此,该剧仍然是新文学最早产生一定影响的剧本。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标志是1933年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的问世。该剧在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创造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这当然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滋养,但主要因素则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这一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雷雨》明显受到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它将这些艺术的优点加以集中,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写出了中国现代第一部真正的悲剧,用西方悲剧观念来衡量也是够标准的一出悲剧。

1945年5月“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轰动一时。《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创立过程中的里程碑,它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歌剧以音乐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掺以话剧的对话等,成为40年代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涌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和名著,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作家大都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这是他们接受外来影响的前提。作家们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借鉴外国文学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学,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老舍、巴金、茅盾等人无不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鲁迅早年受过严格的国学教育,在创作白话小说之前,曾写过文言小说;郭沫若不仅是诗人、剧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老舍不仅熟悉唐宋明清以来的小说和各种形式的市民文学,而且长于写作古文和旧体诗词;闻一多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通晓上起秦汉下迄明清的古典文学,对陆游、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诗人尤有研究;巴金为准备创作,曾背诵数百篇古代范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丰富的外来营养,造就了《阿Q正传》、《女神》、《骆驼祥子》、《死水》、《家》等彪炳史册的巨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作家如果只靠从外国文学中学到的一些技巧或本领来写作,或是在作品中搬来一套外国的主题或思想,那是很难成功的。现代文学大师们在借鉴外来文学的同时并没有代替或抹煞自己的创造,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反映民族的生活和心理,使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摆脱外来影响的痕迹,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奇葩。

他们中不少人是在忧国忧民的情怀驱使下走上文坛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因而作品思想深邃内容深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阿Q正传》提出了国民性问题,《家》揭露了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子夜》再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历史面貌,《四世同堂》表达了反抗异族侵略的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感情。

5、试举一位曾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并对其创作中的外来影响加以分析。

莱布尼茨(1646—1716年)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深受中国文明影响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确认中国文化对于辅助欧洲文化的发展十分有用的科学巨匠。莱布尼茨从21岁起开始研究中国,41岁研读了在巴黎出版的孔子论著和传记。在罗马,他结识了耶稣会士闵敏我,并从闵敏我和其他耶稣会士那里获得许多介绍中国情况的材料。1697年,他把这些材料结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现状》。在该书的序言中,他热情呕歌中国的文明,还借用中国文明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当时的基督教统治:“我们在过去没有谁会相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然使我们觉醒了。”他忠告欧洲社会:“欧洲文化之特长乃数学的、思辨的科学„„,但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实不如中国人。”“这样下去,我认为中国人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将会很快超过我们„„我们生活得如此之混乱,道德沦落难以自拔,因此我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圣哲到我们这里来,把治国艺术和被他们提高到如此完美的高度的那种自然神学教给我们,正如我们派遣教士到中国去传授上帝启示的神学一样。

通过对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研究,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文化、朱熹的自然哲学和人文哲学都充满着理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社会也应是合乎理性的;尊崇理性,是中国哲学家特有的珍贵品格。莱布尼茨完全接受了朱熹的“君主对人民要施行仁政,治国要以德为主”,“提倡仁君统治和大一统,反对君主专制”的观念,并提出建立开明君主制的主张。这些思想都从他出版的《中国现状》中充分地反映出来。《中国现状》不断发表耶稣会士介绍中国的文章。在后来的《中国现状》中,他又刊出原在北京传教的白晋所写的《康熙帝传》。在该刊物上他鲜明地指出,中国在康熙统治年间出现的安定和繁荣的社会景象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楷模。他称赞康熙皇帝尊崇儒学,导倡程朱,是最具有理性的皇帝。莱布尼茨在他临死前的一年即1715年,还给法国摄政奥尔良公爵的顾问德雷蒙写了长信——《论中国哲学》,表达他直到暮年仍然尊崇和向往中国理学家那种思想开放、独立思考、富有思辨的品格和崇尚理性的信念,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理学家崇尚的自然法则。

管理沟通离线作业bj 篇6

《管理沟通》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毕军 13秋土木 学号: 学习中心: 7*** 苏州

—————————————————————————————

一、简答题

1、简述约哈里窗。

答:约哈里窗是由约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顿.英格拉姆(Harrington Ingram)提出的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是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的工具。约哈里窗认为个体的信息可以分为公开的自我、隐蔽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发现的自我。个体可以通过反馈和自我透露的方法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并探索未知区,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客观了解他人。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2、简述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答: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包括:沟通客体策略(听众)、沟通主体策略(沟通者)、信息策略、渠道选择策略和文化背景策略等五大策略。

3、如何理解“受众导向的信息组织原则”?

答:信息本身如何组织,既取决于信息的传递者,也和信息的受众具有莫大的关系。毫无疑问,信息传递者是主动的一方,信息是否会被传递,取决于信息传递者。

4、简述演讲准备所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答:演讲的准备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以适应环境。其次,要分析解决为什么、谁、什么、何时、何地、怎么做等基本问题。

具体为:①环境的准备和适应;②“5W1H”的准备;③演讲材料的准备。

5、如果你是一位会议主席,将如何对待会议中的非正式群体?

答:在恰当并且合适的时候给之适当的发言和表现机会,但是不能让之言行超越会议的主题,更不能任其主导甚至串改会议目标。

6、简述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答: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其缺点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书面沟通的优点--① 书面沟通具有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防护依据等优点。② 书面沟通更加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③ 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传播。缺点--① 相对口头沟通而言,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②不能及时提供信息反馈

7、跨文化沟通中应注意哪些策略?

答:口头语言沟通:直接、婉约,插嘴、沉默;非口头语言沟通: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空间运用及沉默。

8、简述沟通的内涵。

答:1.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2.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3.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4.良好的沟通常被错误地理解为沟通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5.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沟通的内涵包括:(1)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2)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3)良好的沟通应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9、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答:团队与群体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

(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

(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10、简述积极倾听的策略。

答:主要策略有:(1)认识双向沟通的重要性;(2)从肯定对方的立场倾听;

(3)克服先验意识和心智模式;(4)给对方以及时、适当的反应。

11、简述简历写作的要点。

答:(1)注意长度。简历1页就够,但是要满页。现在流行2页的简历,但超过1页的简历,第2页至少应有10-12行的文字。(2)把握重点。对于与职位紧密相关的经历、个人的优势及最近信息应该加以强调。(3)注意细节,突出自己的优势。(4)风格上追求简练。(5)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打印,选择白纸较好。

12、作为会议主席,如何有效应付隐秘议程?

答:应努力保持讨论集中,而不使其演变成与会者之间的个人冲突。

13、结合你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如何克服演讲时的紧张心理、答:熟悉环境、准备充分,调整心态,自信应对。

14、面试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

一、传统一问一答式

经常应用于第一论面试。有时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出谁是期望中的员工,而是为了剔除一些素质相对较差的应聘者。所以在面试中出现一些小差错,一般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除非面试官表示面试结束,否则决不要中途放弃。要表现出你的优点,起码要显示一下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行为面试

1、以应聘者提供的简历为基础,设计一系列标准场景,要求应聘者从过去的商务活动,教育过程,个人经历中选择具体事例,说明自己在其中承担的角色,采取的行动以及最后的结果。

2、面试官根据应聘者将来必须面临的工作场景,设计一系列问题,要面试者当场做出决策,或实地演练。

3、由心理行为专家设计一系列多项选择题,由你进行选择,答卷经机读处理,作为评定个人情商的依据之一。

15、在演讲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利用语言,使语言充满活力,有哪些策略?

答:

一、准确性。演讲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揭示出它们的本质和联系。只有准确的语言才具有科学性,才能逼真地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能为听众接受,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要想使演讲的语言做到准确,应当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思想要明确。演讲者如果对客观事物没有看清、看透,自已的思想尚处模糊状态,用语自然就不能准确。所以只有思想明确了,才能使语言准确。

2、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词汇的贫乏,往往会导致演讲语言的枯燥无味,甚至词不达意。要想使演讲语言准确、恰当,演讲者必须占有和掌握丰富的词汇。为了准确地概括事物,就需要在大量的、丰富的词汇里,筛选出最能反映这一事物、概念的词事语来。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非常鲜明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例如,一个人死了,由于感情不同,用词也不同,如可用 “走了”、“死了”、“完蛋了”等等。这些词表现的虽然都是同一个意思,但其感情色彩却是截然不同的。

4、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在这方面,毛译东同志堪称代表。他在演讲中经常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比如在《反对党和八股》、《学习和时局》这两次演讲中,就用了“再思”、“行成于思”、“心之官则思”等文言词语。

二、筒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要做到语言的简洁,必须对于自已要讲的思想内容经过认真地思考,弄清道理,抓住要点,明确中心。如果事前把这些搞清楚了,在演讲时至少不至于拖泥带水,紊乱芜杂。还要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并做到精益求精,一字不多,一字不易。

三、通俗性。如果演讲的语言不通俗,听中听不懂,就要影响演讲的效果。为了使演讲的语言通俗平易,我们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要一动笔就往书面语言上靠。写完后自已照稿念一念,看看是否上口,然后把那些不适合演讲的书面语改为口语化的语言。其次,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利于口语表达的词语和句式。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比单音节的词语容易上口,而且也好听。如“我要写演讲稿时”就不如“当我要写演讲稿的时候”好听。

2、演讲的语言要个性化。马克思曾经说过:“你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它告诉我们,不管“说”也好,“写”也好,都要用自已的语言,而不是别人的语言或现成的语言。

3、要说自已的话。有些演讲者,爱使用一些“时髦”词,或是套话,或是从报刊、书籍上摘抄下来的,生硬的拼在一起的话。这样的语言听起来挺“新鲜”,究其实却内容干瘪,缺乏生活的真实。用自已的话讲,可能看起来很朴素、很普通,但却更真实自如,更富有吸引力

二、论述题

1、从跨文化沟通的角度分析你如何体会“入乡随俗”的含义。

答: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入乡随俗,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那么我们在进入陌生的环境,必须学会沟通,来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

2、当你要对下属一年来的工作做总结时,往往不可能从描述性角度去沟通,而需要对下属的成绩和问题作精练、合理的概括,你会如何进行评价?

答:先是全面的进行总结性评价,然后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是点出他的优点。

3、举例说明建设性沟通的原则。

答:表达方式的准确性:管理故事:逻辑上的误差聚会:连主人共4 个人.都在等一位同伴,等久了,主人无意说了一句: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其中一位听了,心想:那我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准备走,主人挽留,但终于还是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余下两位,其中一位自卑一点,心想,他不该走,那就是我应该走了,于是起身告辞,主人怎么也挽留不了,叹气道:唉,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俩。最后剩下的一位听了这句话也走了。

启示:

1、语言逻辑,但说的逻辑与听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2、适当地表达:也指时空、对象的适当性。

3、清晰地表达。

4、礼貌地表达:(l)注意礼仪礼节、风俗习惯的不同,养成良好的语言涵养习惯。(2)说话的语气、语调、音频、音幅都是非常重要的。(3)口光:与人沟通时,用得最多的器官应是:眼睛。(4)点头

4、假定你要解雇一个长期共事但效率较低的员工,试说明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有两种情况:(a)这名员工为女性;(b)这名员工为男性。

答:我觉得如论是男还是女,告诉他或她,这个岗位不适合你,希望你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一个是为行业负责,一个也是对他们有好处,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欠缺不足,会努力奋斗的。只是告知方式有所区别,女员工要委婉点,男员工就直接告知.5、试述传统沟通方式与现代电子沟通、网络沟通的异同。

答:两则都是沟通交流、内容真实。其中后者比较灵活,速度快,可以双向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比较综合。前者不够灵活、空间跨度大,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受硬件条件的限制较大。

6、阐述你对下面这句话的观点:“如果你因为手机响了,必须去回话而离开会议,这没什么关系。”

答: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可以临时离开会场进行回话,然后及时回到会场参加会议。

7、如果你是会议主席,在主持会议时遇到下列问题,你将如何处理?

(1)害羞、不爱说话的人;(2)总是与别人交头接耳的人;(3)喜欢争论或持不同意见的人;某人喋喋不休,观点不错,但是时间过长。

答:

1、鼓励、引导其进行发言,2、会场上暗中提示,或则点名批评,3、适当的进行引导。

8、试论“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听下属的抱怨。”

答:适当的有效的抱怨有助于工作方法、措施的改进,而只是无理或则出于下属本人的抱怨则要加之批评。

9、假设你是部门经理,你部门内部的小王近来情绪不稳定,原因可能与上一周你对他的批评有关,那是由于他连续三次工作任务拖延,你非常生气,便把他叫到办公室狠批了一通。但从现在情况看,似乎小王情绪更不稳定了。于是,你决定找小王再谈一次。现在,你打算如何与小王面谈。

答:第一,说明小王连续耽误的三次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对公司造成的损失。

第二,讲明自己就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个人,让小王说出连续三次造成工作拖延的真正原因,找出思想根源。

第三,肯定小王平时的工作成绩,说明公司对小王还是认可的,让小王放下思想包袱。

10、中国人开会的时候往往留出靠近主席台最近的位置,领导者往往坐在主席台或与众不同的位置,试分析权力距离在这种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

上一篇:邮政银行警示教育观后感下一篇:校运会开幕式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