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共12篇)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这本书是《西游记》,吴承恩写的。整本书都以取经为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人公,将社会矛盾与自然力量幻化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书中所塑造的孙悟空、猪悟能、唐僧、沙僧、白骨精、红孩儿等众多艺术形象,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孙悟空是一个勇往直前,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英雄;唐僧是一个信佛的人;猪八戒能是一好吃懒惰的人;沙僧是一善于解决困难的人。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现实生活中的我,把自己和他们师徒四人放在一起做比较,那就是天上地下的天壤之别。在书中,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而我一有什么困难就不想干啦。记得有一次做数学题,因为后面有几道附加题,我就没有做,结果,爸爸说啦我几句,不一会就写完啦。爸爸看了看说,不紧你就是不行啊,你看这不是做出来啦吗。读完这本书,我把这种坏习惯改掉了。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2

一、神仙是封建正义的维护者, 妖魔则是封建正统秩序的破坏者, 是“邪恶”的象征

“神魔小说”中, 神仙常被描写成忠君抚国、维护封建秩序的“英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 尤其他的无拘无束、藐视权威的反叛性格, 让我们记忆犹新。从文学形象看, 小说前七回作为“反叛者”的孙悟空显然个性更鲜明, 形象更为生动。但小说作者心目中的孙悟空, 并非是“反叛者”形象, 而是一个弃“恶”从“善”, 皈依正道, 并在实际行动中竭力维护封建正统的一个形象。因此, 《西游记》第七回以后, 孙悟空的性格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他对天上的等级森严的神佛世界开始接受和服从。虽然西去的路上充满挫折, 他自己也屡受师父不公正待遇, 他却义无反顾地去完成神佛们交给他的任务。其实, “取经”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虽为天上神佛, 但其目的却是要为尘世封建王朝整肃道德, 建立统治秩序。其现实意义, 就如如来讲述“取经”理由时所言, 乃是要助孔氏之“仁义礼智之教”, 改变“不忠不孝, 不仁不义”的局面。也正因如此, “取经”既符合神佛“救济众生”意愿, 又能“普谕世人为善”, 从而具有保人间帝王“江山永固”之意。于是, “人道”与“神道”取得了一致, 而孙悟空等人也自然成为忠君扶国的英雄了。也正因为有了这层涵义,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天”路上的孙悟空一反其藐视权威的性格, 大行佐国扶命之举, 竭力维护现存统治秩序。他击杀的妖魔中, 许多就是乱政欺君的“反叛者”。他在乌鸡国, 为国王铲除妖魔, 为国王恢复权力, 重建封建统治秩序, 并以此为功。即使对那些胡作非为的君王, 他也采取“除了邪, 治了国, 劝正君王”的态度。例如对灭法国、车迟国昏庸无能的国君, 也是好言相劝, 尊崇有加, 自觉维护君臣之道。显然, 这时候的孙悟空形象与前面以“齐天大圣”自居, 藐视权威的“反叛者”形象已相去甚远。从文学的角度看, 这时的孙悟空已丧失旧日风采和吸引力, 个性逐渐消退了。但从另一方面看, 这个改过自新, 以忠诚抚国为己任, 自觉维护封建秩序的孙悟空, 才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也只有这样的“英雄”才符合封建世俗社会的道德标准。

“神魔小说”还塑造了一大批作为神仙对立面, 代表社会邪恶势力的妖魔。“神魔小说”中的“魔”, 实为“妖魔”合成。他们在小说中也具有非凡的能力和本领。他们也可以上天入地, 日行千里, 呼风唤雨, 隐身变形, 因而能够与神仙长期抗衡, 演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神魔斗法故事。“妖魔”不仅在能力上与“神仙”相似, 而且常常与“神仙”存在一定的关系。《西游记》遍布“西天”路上的妖魔中, 有许多就直接来自天庭神佛门下, 或由神佛变化易形面来, 以考验“取经人”的意志。因此, “神魔小说”中的神与佛间存在着一种复杂关系, 既对立, 又相通, 还常常互相转化角色。这种设计使小说人物关系更为复杂和微妙, 使情节增添了曲折性和趣味性。同时, 也是对中国古代神、妖辩证关系认识的一种继承。“神魔小说”中的妖魔们还常常违反君臣之道, 犯上作乱, 破坏纲常, 在封建伦理观念中, 此乃大逆不道。《西游记》中, 由于“取经”直接关系着世俗教化, 关系着封建政权的稳定, 所以它受到天上神佛和地上明君圣主的一致支持和关怀。因此, 破坏“取经”, 就是以下犯上, 藐视君威。正是这样, 对“取经”的态度, 就成为小说“神”与“魔”的分野、“正”与“邪”的标准。同时, 小说中许多妖魔还自恃神功, 欺君犯上, 权倾朝野, 甚至篡权自立。比如车迟国的虎力大仙, 比丘国的国丈, 乌鸡国的青狮等, 皆不守君臣之道, 侵犯君威, 以下犯上。他们的行为和下场, 表现出作者对君臣之道等世俗道德观念的强调和认同。“神魔小说”所描写的“妖魔”除了违反封建纲常, 触犯正统外, 另外一个重大的特征就是“害民自利”, 滥施暴力, 与神仙的仁慈、利民助民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点也常常成为神、魔斗争的重要的原因。具体地说, “神魔小说”中的妖魔大多天性残忍, 以杀人伤生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西游记》中的众多妖魔大多是为害一方, 扰乱当地百姓的恶人, 并且他们大都以食人为乐。如第二十八回中的黄袍怪就在天宫中吞噬宫女;第四十七回中的金鱼精每年要陈家村村民以童男童女为祭品;比丘国妖魔所化的国丈为获取药引, 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心肝。这些都是“妖魔”残暴天性及害命行径的描写。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神魔小说”中的“妖魔”大都以违反封建纲常伦理和害民自利为基本特征, 从而与“神仙”形象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叛明“神”与“魔”的方法, 显然是以世俗封建道德为基本标准的。因此, 小说中的“神”与“魔”, 常常是同出一源, 能力本领相似, 但却处于封建正统道德观念中的两极, 从而使神仙们成为“正义”的代表, 妖魔们成为“邪恶”的象征。其实, “正”与“邪”, “善”与“恶”从来不是抽象的, 而是以一定时代、一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为依据的。“神魔小说”中的这种标准只有一条, 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统治阶级思想为主体的世俗正统道德观念。

二、“神魔小说”中的神、魔对立也是人心性结构中“善”与“恶”的对立;神、魔斗争乃是人心“去欲就善”艰难过程的象征性写照

“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还不是神、魔形象的全部内涵。中国文化在研究和评判“善”与“恶”时, 不仅注重其外在行为, 更关注其内部的“善”、“恶”之因, 即导致其行为差异的根源。所以, 中国传统道德不仅包括对人言行的规范, 还包括对人“心性”的特殊要求, 即要求人达到内外皆善的道德标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道两家, 皆十分重视“心”的作用, 强调人的“内”善, 认为只有内心至“善”才能最终达到行为之“善”。孟子把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儒家道德准则“任义礼智”之“四端”。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文化是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动机的, 常常以人“心性”的善恶来评判人行为的善恶, 认为“善行”由“善因”而生。这种道德观对“神魔小说”作家的创作意识也有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神仙”与“妖魔”所代表的“正义”与“邪恶”, 不仅指人行为中的“善”与“恶”, 而且指人内心中的“善因”与“恶因”。换句话说, “神”与“魔”也是人类心性结构中对立的善、恶两极的象征和文学形象。正是由于心性上善、恶对立, 才导致了神、魔行为的差异和对立, 才使双方成为封建世俗道德的维护者和破坏者。因此, 神与魔的对立和斗争又象征了人性中“善”战胜“恶”, 即“去欲就真”的道德倾向和艰难过程。在小说《西游记》当中, 由于孙悟空实为“人心”之象征, 因此小说中有关他的故事自然寓含着修心去欲之意。

小说在讲述孙悟空不复管辖、藐视权威的任性妄作行为后, 开始描写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 寓含着去欲归真之意。小说将抑制孙悟空行为的“紧箍咒”定名为“定心真言”;将孙悟空受神佛降服, 加入取经行列称为“心猿归正”, 或直称之为“修心”。为了强化孙悟空作为去“欲”就“善”象征的意义, 作者还一再让他本人来宣传去欲修心, “明心见性”之理。如小说第八十五回, 孙悟空又告诉师父:“心净孤明独照, 心存万境皆清, 差错些儿成惰懈, 千年万载不成功”, 直接指明取经的成败在于内心的修炼, 在于是否能去欲还清虚之本。

这些都表明, 孙悟空乃是作者用来说明去欲归真, 明心见性之理的文学形象, 是弃“恶”就“善”的象征。除了主人公孙悟空外, 《西游记》另外几个主要人物也是谪降天仙, 也是受欲望之害而失去仙职。如猪八戒, 原为天宫天蓬元帅, 因心发淫意, 调戏仙女而受罚, 投胎猪腹;白龙马因不孝而谪;沙僧在天庭打碎圣盏, 唐僧轻慢轻教, 不听说法, 这些皆是心性不净, 欲望藏身的表现。从这儿看, 《西游记》作者在解释人的行为过失时, 皆追溯至心性之“欲”。因此, 只有去除欲念, 才能获得内善, 重归天界。“西天取经”象征的正是一个修心去欲的过程。

摘要: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 又称神怪小说。它在明清两代的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神魔小说中的神、魔二元对立形象, 不仅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推动力量, 而且是作家反映现实, 表达其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主要手法。在“神魔小说”中, 神、魔形象是具有一定的道德内涵的。主要表现在:神仙是封建正义的维护者, 妖魔则是封建正统秩序的破坏者, 是“邪恶”的象征。“神魔小说”中的神、魔对立也是人心性结构中“善”与“恶”的对立;神、魔斗争乃是人心“去欲就善”艰难过程的象征性写照。而这些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是有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神魔小说,《西游记》,道德内涵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著;黄肃秋注释;李洪甫校订《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3版

[2]、朱一玄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02月

[3]、席光伟《西游记里的妖精们》, 知音出版社, 2011年8月第一版

[4]、石昌渝著《中国小说源流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冥界考略 篇3

关键词:敦煌写卷 西游记 冥界 地狱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136-04

众所周知,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故事源于敦煌写卷S.2630《唐太宗入冥记》,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此故事情节之演变①,而对《西游记》中冥界之渊源较少关注。本文以敦煌文献为中心,并钩沉相关传世文献,对《西游记》中的冥界进行剖析,分析其渊源和演进,以期对《西游记》成书过程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 从《唐太宗入冥記》到《西游记》

唐太宗入冥故事梗概见于张鷟《朝野佥载》,涉及冥界仅有“太宗入见,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两句[1]。敦煌所出S.2630《唐太宗入冥记》写本残,惟冥界审判一节较完整,故得见其冥间大致面貌。

此故事讲述太宗由通事舍人唱名,遂被使人领至阎罗王处设拜,因太宗拒拜阎罗王,阎罗王 “羞见地狱”,便安排判官崔子玉推勘。使人领太宗至判官院,太宗拿出李乾(淳)风书信递与崔子玉,崔子玉对太宗说明入冥缘由,是因为建成与元吉在冥间“频通款状,苦请追取陛下□□(对直)”,故追太宗到冥间对质,期间六曹官入见太宗。善童子查得“太宗并无善事,亦不书写经像”,又查得太宗曾“天下大赦,三度曲恩”,判放了36553人,并就此事询问了功德使。崔子玉命六曹官送上太宗文簿,上有太宗命禄,言“皇帝命禄归尽”,崔子玉遂再为添加十年命禄,以“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为问头,替自己在阳世求得一高官,以“大圣灭族兴国”作答,替太宗终结了这桩冥诉,萧登福[2]、卞孝萱[3]、程毅中[4]均认为此文的年代大概在武周时期。

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尚无太宗入冥的故事,直到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出现,太宗入冥才作为重要故事情节出现。世德堂本《西游记》刻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是现存最完整的,也是最早的百回本[5]。作为《西游记》中天上、人间、地下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冥界在取经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法门》、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蜇·圣显幽魂救本原》等均涉及冥界,其中孙悟空大闹冥界、真假猴王闯冥府、寇员外冥界还魂等故事均为《西游记》中精彩之笔。

《西游记》对冥界的描述以第十回最为详尽、完整,讲泾河龙王在冥间告太宗“许救反诛”,冥间秦广王遂遣鬼使勾太宗入冥对质。唐太宗初到冥间便有酆都判官崔珏来迎接,太宗遂将故人魏征书信递与崔珏,这时一对青衣童子来请太宗,进入一城,是为“幽冥地府鬼门关”,途中遇见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建成、元吉前来索命,被鬼使喝退。在森罗宝殿,见到十代阎君,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太宗与秦广王说明缘由之后,秦广王命崔判官取生死簿,欲查看太宗阳寿天禄,崔珏私改文簿,加注了二十年阳寿,后十阎王遂差朱太尉、崔判官二人送太宗还魂。朱太尉、崔判官二人带太宗巡游地府,过背阴山,看十八层地狱,至奈河,桥梁使者来迎,太宗过金桥,旁边还有银桥、奈河桥,过了血盆苦界,来到枉死城,见到“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鬼魂”来拦太宗,太宗借相良十三库金银散与这些饿鬼,许以“水陆法会”,方才得过,遂到“六道轮回”之所,返回阳世。

在具体细节上,二者之间相似点颇多。在《入冥记》残卷开头,唐太宗说“忆德(得)武德三年至伍年,收六十四□□(目之)日,朕自亲征,无阵不经,无阵不历,杀人数广。昔日□□,今受罪由(犹)自未了,朕即如何归得生路?”而在《西游记》中唐太宗到了枉死城之后,有“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鬼魂”前来拦阻,在情节上颇为相似;《入冥记》中判官崔子玉在《西游记》中变异为“鄷都掌案判官崔珏”;《入冥记》中是李乾风写书信给崔子玉,《西游记》中变异为魏征写书信给崔珏;《入冥记》中崔子玉在冥间太宗文簿命禄上添注十年,《西游记》中崔珏在生死簿上添注二十年,可知冥间判官、生死簿、冥判等要素在几百年的传播中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二 《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等文献与《西游记》

《西游记》中冥界 “十王”、地狱、奈河(桥)等,《入冥记》中均无,应是唐太宗入冥故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又有所吸收、融合演变的结果。

敦煌所出《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以下简称《目连变文》)和《阎罗王授记经》、宋《玉历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以下简称《目连戏文》)等作品中的冥界书写,对考察《西游记》冥界来源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敦煌写本S.2614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原题)叙述了目连冥间救母之历程,对冥间之神灵、冥判、地狱描写甚为全面,其中有明确抄写年代的为贞明七年(921年)S.2614写卷。唐孟棨《本事诗》中载:“诗人张祜,未尝识白公,白公刺苏州,祜始来谒。才见白,白曰:‘久钦籍,尝记得君款头诗。’祜愕然曰:‘舍人何所谓?’白曰:‘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非款头何耶?’张顿首微笑,仰而答曰:‘祜亦尝记得舍人《目连变》。’白曰:‘何也?’祜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非《目连变》何也?’遂与欢宴竟日。”[6]北图盈字七十六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卷末有“写尽此《目连变》一卷”之语,可知《本事诗》中“《目连变》”显系《目连变文》简称,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则敦煌写本《目连变文》至迟应形成于825年前。《目连变文》中对冥间地狱的描写浓墨重彩,意在宣扬地狱之果报,与《西游记》中对地狱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nlc202309030515

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经》系伪经,又名《佛说十王经》,抄本甚多,抄写年代最早的为开平二年(908年)S.4530写卷[7]。此经叙述“亡人”从一七到七七、百天、一周年、三周年依次经过冥间十王的审判,对冥界叙述颇为完整。此经的年代,萧登福[8]和太史文[9]认为出现于初盛唐时期,而塚本善隆[10]、杜斗城[11]、张总[12]等则认出现于晚唐或唐末,后说当是。《阎罗王授记经》是最早记载“十王”的文献,是《西游记》中冥界十王的源头。

善书《玉历至宝钞》系承《阎罗王授记经》而来,《藏外道书》中收光绪十六年刻本(1890年)《玉历至宝钞》,书中所附《李宗敏考核玉历志》言:“《玉历》一书,受自道人淡痴,而勿迷弟子传之者也。乾隆辛巳,敏客居江右见之,系宋版旧本二十三张”,文末有“大宋绍圣五年(1098年)勿迷抄录劝世”之题记[13],则《玉立至宝钞》至迟当成书于绍圣五年。此书在宋代撰写核心部分共计二十三张后,在流传过程中当又有所损益,故不是成于一人一时之手[14],此书的冥界组织更加接近《西游记》,对冥界十王地狱叙述完整、清晰,在十王之外,又加入了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冥界体系更加完整。

《目连戏》自北宋时就已搬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15]。朱恒夫认为,宋杂剧《目连救母》的情节内容基本上等同于变文的内容[16],知此戏与变文甚有渊源。明郑之珍将明中叶以来广为流传的目连戏汇集整理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刊行于万历壬午年(1582年)[17],在当时发生了很大影响,戏文对刘氏在冥界遭遇描写得十分详尽、完整,可视为明代中叶以来的冥界面貌,是说唱艺术的杰作[18],对以十王地狱为核心的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文献,对冥间王者、冥判、地狱均有十分详尽的叙述,除《目连变文》外,其他文献中都对冥间十王及其名号有所交代,其名称、次序基本一致,表明了這一信仰传播的稳定性,是明清以来地狱类善书的雏形。从《唐太宗入冥记》到《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玉历至宝钞》,再到《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西游记》,冥界的发展演变脉络清晰可见。

为了分析论述的方便,现将上述文献中的冥界列表整理为表1、表2:

从表1、2看,从《唐太宗入冥记》到《西游记》,冥界演进之轨迹还是较为清晰:

其一,从时空观念和人物形象来看,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宇宙观是天界、人间、地府,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颇为相似。孙悟空上至天宫,下至冥界的行动又和目连救母故事中目连上天入地的形象极为相似,二者之间显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其二,从文献中的记载和石窟遗迹来看,地藏十王信仰一直延续到宋代。《佛祖统纪》卷四十五云:“永叔初登政府,苦于多病。尝梦至一所,见十人冠冕列坐。一人曰:‘参政安得至此?’永叔问曰:‘公等非释氏所谓冥府十王乎?’曰:‘然’。”[19]其事未必实有,但也说明十王之说在北宋时已广为流传。大足石刻中的253、117窟(五代)、泗州普照王寺(1072年)、石篆山9窟(1096年)、宝顶山20龛(1159年)等,均有创作于五代至南宋的地藏十王图像,其依据即为敦煌本《佛说十王经》[20]。如此看来,《西游记》中的冥界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对地狱的称呼尽管受到了道教“九幽地狱”的影响,但其中对冥间的描写显系来自佛教十王之说。《西游记》中写及冥界“十王”的情节较多,如一节写孙悟空酒醉之后入冥:

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罗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认不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甚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21]

在这段故事中,除去十王之外,冥吏勾人情节与《黄仕强传》、《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非常相似,知此类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

另一节是《西游记》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唐僧对乌鸡国国王说:“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变作你的模样,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识,后妃不能晓,只有你死得明白;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申诉,申诉。”国王回答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22],也提及了十王。

从表2看,在《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已初具规模,而在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中定型的冥间十王依次是:秦广王、宋帝王、初江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太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西游记》中秦广王、阎罗王、转轮王的次序与《佛说十王经》中诸王的次序相同,只不过在《西游记》中,把“五官王”写作“仵官王”,把“五道转轮王”写作“转轮王”,可以说是十王信仰在宋以后影响的遗存。《西游记》故事是经过长期的流传和许多人的创作,最后由吴承恩再创作之后写定的,在流传的过程中受到“十王”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西游记》里,还出现了“幽冥教主”地藏菩萨的形象。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蜇,圣显幽魂救本原》中说他住在“翠云宫”,统领着冥间十王,这种结构在《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已经出现,至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时即已定型。

nlc202309030515

其三,《西游记》中冥间“奈河”及奈河桥的来源。表1说明,自从“奈河”出现在《目连变文》中后,在《阎罗王授记经》、《玉历至宝钞》和《目连戏文》中均有对奈河及奈河桥的记载,并且奈河上的桥梁不止一所,还有金桥、银桥等,而对“罪人”过奈河的情景描述,在《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目连戏文》、《西游记》中非常相似,均描绘为“罪人”在过奈河前脱衣挂于树上,“罪人”在牛头马面的驱赶之下渡过奈河。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冥界是以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为核心,又受到了变文、伪经以及善书、戏文等的影响,特别是《目连变文》、《目连戏文》等讲唱文学对《西游记》冥界的影响值得关注。《西游记》中冥界诸元素在《目连变文》中均已出现,而《目连戏文》中的“桥梁刺史“、“鬼门关”、“金桥”、“银桥”、“奈河桥”以及一十八重地狱之说,均见于《西游记》,显示了二者之间的某种关联,故《西游记》的成书受到敦煌所见文献和十王地狱信仰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朱恒夫早就指出了目连变文、目连戏对《西游记》的影响[23],本文对《西游记》冥界源流的探究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鷟.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148—149.

[2]萧登福.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之撰写年代及其影响[A].郑阿财,颜廷亮,伏俊连.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文学卷[Z].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273—301.

[3]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J].敦煌学辑刊,2000,(2).

[4]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9.

[5]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J].文学遗产,1997,(3).

[6]孟棨.本事诗[A].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52.

[7]张总.《阎罗王授记经》缀补研考[A].敦煌吐鲁番研究(第5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1—116.

[8]萧登福.道佛十王地狱说[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595.

[9]Stephen F.Teiser.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urt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M].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4:49.

[10]塚本善隆.引路菩萨信仰と地藏十王信仰[A].塚本善隆著作集[C].东京:大东出版社,1975.

[11]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146.

[12]张总.地藏菩萨信仰[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

[13]藏外道书:12册[Z].成都:巴蜀书社,1994:803.

[14]段玉明.《玉历至宝钞》,究系谁家之善书?[J].宗教学研究,2004,(2):36-43.

[15]孟元老.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2:212.

[16][18][23]朱恒夫.目连戏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36,72—89,246—249.

[17]郑之珍.朱万曙校点.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M].合肥:黄山书社,2005.

[19]大正藏:49册[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414.

[20]罗世平.地藏十王图像的遗存及其信仰[A].唐研究(第四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96.

[21][2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9,473.

作者簡介:王映予(1981-),女,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其中这些劫难我最喜欢看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白骨精第一次变成一个小女孩,假装迷了路,可惜再可爱的妖怪,也是坏蛋,也不安好心,但都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打死了她,但唐僧的肉眼凡胎怎么知道,第一次就有点......第二次妖精变成了老太婆,来找人,又被悟空识破了,这次唐僧有点忍不了了;第三次妖怪又变成了老头子,又被悟空识破,唐僧忍无可忍了,把悟空赶走了。

每当我看到这时,总为悟空抱怨,总想骂唐僧,唐僧只看到了表面没了解整个过程就乱下结论,真是的。

想想现实不也是吗,很多人被表面的假象蒙蔽,最后被骗子的花言巧语吸引,你给他钱,你还乐呢。

神话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孙悟空帮助唐僧,他对唐僧说:“我会帮你,你先跟妖精到公园去”。之后,唐僧请求妖精带他去公园那里去玩,妖精便答应了。后来妖精到公园那边,走啊走……

唐僧找借口说:“我想摘一个桃子”。唐僧摘了一个孙悟空变的红桃,妖精摘了一个青桃。之后唐僧说:“这个红桃给你”。之后妖精听了很高兴,就和他换了。妖精刚要吃,那个孙悟空就性急,然后就一下子滚到她的肚子里。妖精说:“这个桃子真厉害,怎么一下――我还没咬到它,怎么就滚到我的肚子里来了。”后来孙悟空就把它打败了。之后菩萨来帮助他,后来他就赢了。

神魔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6

书中讲得是悟空、八戒、沙僧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终于到了西天,修得成果。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个子不高,但一使法术就长得顶天立地。他本领大,手段多,一路他降妖除怪,但他还是有贪玩的坏习惯。

八戒很赖,每次叫他去寻山,都找个地方睡大觉,但他有时候还是挺好的,在大战红孩儿时,悟空被烧了,是八戒救了大师兄。

沙僧他最忠心,一心想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扛着行李,也不说一声“累”。

唐僧一心向佛,从不杀生,但他没有法术,所以分不清是人是妖,都会善良地对待别人,也非常爱国。

吴承恩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代表着勇敢和冲动,每次都冲在队伍的前面;猪八戒代表着懒惰和贪吃,每次都吃了睡,睡了吃;而沙僧代表着忠诚和吃苦耐劳,默默地为大家做着贡献。还有一路驮着师傅的小白龙,无怨无悔的精神值得尊敬。

读了《西游记》,我懂得了有错就改,坚持就是胜利。就像唐僧师徒四人,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没有阻止他们前往西天的`道路,最后终于取得真经,造福世人。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自从第一次看到《西游记》开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一到放假的时候,我总是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西游记》的开始。还记得小时候,调皮的我一手拿着小竹棒,身披着一条长长的斗篷,戴着纸质的“金箍”,扮起了孙悟空。还不时地模仿猴子那抓耳挠腮的动作,引来家人阵阵的欢笑。

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实在是看得入迷,所以不禁把活生生的自己也融入了没有生命的电视剧里。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9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一个筋斗能行十万八千里,神通广大。他向东海龙王索得如意金箍棒,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练就火眼金睛。唐僧虽然没有孙悟空本领大,但是他有坚定的信念,一心想着要取回真经。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偷藏私房钱,但是他会三十六变,还有宝物——九齿钉耙,在关键时候可派上用场。沙和尚则是一个忠诚、憨厚、任劳任怨的人。

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真是惊奇有趣。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孙悟空……我最喜欢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话说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遇上变化多端的白骨精。为了吃上一口能长生不老的唐僧肉,白骨精分别化作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接近唐僧。白骨精的这些把戏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三次举起金箍棒最终杀死白骨精,保护了唐僧的性命。但唐僧在猪八戒的挑唆下,认为孙悟空一连打死三人,便把孙悟空逐出师门,赶回花果山。后来唐僧遇难,孙悟空又赶来救出唐僧,重新加入取经队伍。

格列佛游记小说读后感作文 篇10

我一直觉得慧骃国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呆得下去的地方。一切建立在理性之上,没有人类社会的种种肮脏,但是也没有我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慧骃”的配偶由强壮程度和漂亮程度决定,是真正的门当户对,夫妻之间和谐相处没有争吵,但我也没看出任何爱情或者说是超越“友爱”范围的情感。再比如说慧骃的子女都由慧骃国统一教养,也许这样确实是对慧骃的成长最为有利,但我很难想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亲情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一直觉得格列佛游记到最后是一个悲剧。格列佛只能通过两匹马来回忆自己崇敬的“慧骃”,对自己的同类都报以厌恶和恐惧的目光,至少对我来说,这种情况是难以忍受的。

长篇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1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不应错过的著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读了这部小说,我被书中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书中讲了“我”阿克赛尔、“我”的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与向导汉斯在一封密码信的指示下想进入地心。途中他们经历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困难;发现了地下海洋、巨型植物、地下巨人、史前巨兽…… 最后再一次火山爆发中重回地面。

文中我被他们三个人的勇敢、机智所折服。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位聪明的矿物学家,途中解决了很多科学难题;汉斯是个沉着冷静、有经验的向导,在困难中多次救过“我”和叔叔;而“我”在这次探险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认为他们为了证实真理,能勇敢地进入地心,面对未知的前方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这是我所敬佩的。他们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一样,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不畏艰险地勇往直前。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不畏艰险、勇敢机智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书中最后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有一封密码信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愿意开始一场难以置信的旅行吗?”这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我认为如果能做出决定准备勇往直前的人,一定是不怕困难、勇敢机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受益匪浅;而胆小懒惰者,是永远不能享誉这份荣耀的。

我相信我们只要有一颗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心、就一定能征服一切高峰!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2

我寒假里读了《地心游记》一书。这是一本书关于冒险的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在解读了密码信的内容后,便决定带上侄子阿克塞尔前往地心。在真正进入地心之前,还经人介绍认识了向导汉斯,三人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开始前往地心的旅程。一路上遭遇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在地面上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都勇敢克服了。最后,在一次火山喷发后回到了地面上。

在《地心游记》中,作者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第一个是阿克塞尔,他和许多人一样,都想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但是他在叔叔的逼迫下,开始了这次地心之旅。但他在旅程中克服了胆小的心理,勇敢的战胜了困难,后来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第二个是李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个知识丰富、敢于冒险、令人尊敬的地理学家,但也是一个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的人。在他的坚持和带领下,他们成功完成了这次旅程。第三个是向导汉斯,他是一个冷静、镇定、平和的人,在遇到危机时,他临危不惧、毫不退缩。他利用自己的经验让大家一次次脱离险境。

读完这本书,我也觉得跟随着他们经历了一次地心历险。真是太刺激了!

我认为,接近地心的地方不可能有生物吧,也不可能有大海或沙滩吧。因为我觉得接近地心的地方应该是岩浆,地心到底有什么?我了解的知识还太少,以后慢慢学习探索吧。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3

“地心游记”是一部描写冒险的书,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凡尔纳之手。这本书描写地非常精彩,全书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最后回到了地面。书中的汉斯,阿克塞尔,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最终他们终于排除万难,在一次危险的火山喷发中被炙热的炎浆喷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岛。

在跟随这本书历险的同时,我知道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但我认为,地心没有另一个世界,只有岩浆和炽热的地核,因为地心的温度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动植物不可以生存。

“凡尔纳”真了不起,一生写了六十六部小说,一共一百多万字,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一直 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4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地心游记》。

那一本书是发法国一位科幻作家儒尔.凡尔纳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这本书全要讲了19世纪中期时候,一个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在沙滩上得到一张羊皮纸,上面说到:“有一个很神秘的火山口,进了之后,可以达到一个地球中心,那美妙、神奇,快来做个人生中的奇妙之旅。”教授对此也惊喜不己,不管孙子阿克塞的反对,坚定要去地心(地球的中心)毅然偕同阿克塞与向导员汉恩斯进行了一次到达地心的冒险之旅行,《地心游记》借了科学奇妙和神奇写出了一本美妙的书,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沉迷在那本书里

这本书给我带来许多震撼让我感知: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生,不敢去探险、不敢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那你什么不会成功,如果,你勇敢去面对,使自己更茁壮成长,要是你不勇敢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生活中的拦路虎,而想变成温室里的鲜花,平平凡凡的长大。如果,人,没有经过一些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即使活了几万年、几亿年,也不会知道人生中最快乐、最有乐趣的事是什么?打个比方吧!假如你是一只小乌龟,一有危险就躲进自己避风港里,成天提心吊胆,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

今天的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爱上了一个玩具就要父母买,不给买还要发脾气、耍一点小性子,我长这么大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吃苦,有人还生在福中不知福,就算你年龄再大,也不算真正的长大。

人的一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去探索,为自己做目标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敢于冒险,不断地磨炼自己,勇敢地接受生活中的挑战,这样才会成功,要是不勇敢去面对,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5

在书本上,看过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就觉得,没那么真实了,但往往还是向往着有那么一个地方,和外界隔绝,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是那么的无拘无束。在看过《地心游记》后,我不由的开始渴望,有那么一个地方。

老师常说,外国人有冒险精神,这说得一点都没错。如今有许许多多的冒险书籍,几乎都是外国人写的。最近我就看了《地心游记》,那是一本奇妙的书籍,是写地底下的世外桃源,完全不同于陶渊明所写的世外桃源。似乎在别人看来没有科学依据,但却能让人充满幻想。很有诱惑力的一本书,我想说到这,已经有很多人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这本书讲的是,德国科学李侠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秘密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岛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游戏,探险者的旅程。读者感叹故事的精彩,那么作者抱着的想法,无人问津,只有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的演绎着,作者心中的澎湃。或许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也可能是作者的文笔感动了读者,无论是怎样,这本书的奇妙,都无法让人反驳。

这部电影也让我知道了科学渐渐发达,现在的科学成果也让我们感到骄傲。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震惊,从以前的黑白、无声等不方便的电影发展到现在彩色、数字、三维、四维的电影,所以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人的一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敢于冒险,不断地磨炼自己,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这样才能成功。

看《地心游记》小说的观后感500字6

它发表于1864年,书中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地心世界,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它就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德国科学家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羊皮书中,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在侄子的帮助下破译了它,然后与向导汉斯一起进行了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地底深处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巨大的蘑菇林,还有远古时期的海兽、原始古猿、乳齿象,还有海上的狂风暴雨,耀眼的电闪雷鸣,摄人心魄的岩浆奔腾等,这一切真是生动逼真,扣人心弦。

三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布洛克教授,因为他拥有热爱科学、勇于探险,坚持不懈的精神。他让我明白当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住,只要坚持住,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克服。只要你拥有勇气、拥有智慧,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既要勤奋上进,又不能死学傻干,要巧学会干,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学习充满快乐。

但是我也有很多的疑问,比如地下世界氧气稀薄,人们怎么能到地心呢?还有大型的鱼龙和植物也是需要氧气的呀!岩浆将木筏顶出,滚烫的岩浆也早该把木筏烧没了。但是,大自然是奇妙的,世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或许地心真的存在不需要太阳的植物,不需要氧气的动物等等,作者写的也是有可能的哦。

小说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12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的许多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的作者是罗贯史中,他写的《西游记》是讲述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和在花果山上、水帘洞的生活,后来,与师父唐三藏、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展开了前往西天取经的艰难旅程。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二回—三星洞访仙学道,这虽然是个短短的小章节,但是这突显了孙悟空的聪明伶俐,他竟然能知道菩提祖师给他的暗语,真是让人佩服不已,然后让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其它通天的本领。还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饮水怀胎,这是在女儿过国发生的件事,只要喝了那河水便会怀孕,不论是男是女都会生的,八戒的一句话:“我的妈呀!”堪称一绝,让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后来悟空和悟净两人到了解阳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战后,拿到了泉水,这才消除了胎气。

《西游记》真不愧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引得了多数人的喜爱,这本书的毎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惊奇的冒险,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地看下去。虽然大家都认为孙悟空的法力高强,但我认为西天取经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不管怎么说,西游记真的很好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本书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孙悟空的正义大胆、沙僧的心地善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上一篇:第五版复习题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关于要求支付工程进度款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