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共11篇)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1

转眼间已经一年半过去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此未来五年内的长远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是一个从教一年半的年轻教师,在工作中认真踏实,但是经验不足,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知识教育正走向智慧型教育,智慧型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师。所以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扛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二、五年目标

1.师德目标

认真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育人,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敬业爱岗,会认不倦,以身作则,谦虚敬慎;作风正派,正直诚信、为人师表、举止端正、语言文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廉洁从教,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不以任何理由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服从学校安排,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2.教育教学方面

经过头一年半的奋斗,我已经能比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家长、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教育学生,并且让家长也能接受老师的做法。在五年后,班级管理要艺术化,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不能再像现在,完全依靠和学生的单独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事情在苗头的时候就能被老师及时捕捉到。经过一年半奋斗,我在备课、上课、作业讲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心得,但是距离深加工还有相当一段差距,所以在五年后我要能

够较好的把握课堂,把握学生。能够把知识点有条不紊的、完完整整的以比较简单的说法讲述给学生。

3.教科研方面

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4.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勤学理论知识。只有用深厚的理论知识作支柱,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2)勤学他人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与同轨教师探讨备课内容,以及其他专业知识。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1)在学习中思考。在向他人或书本学习时,要时刻开动脑子,听课养成及时评点的习惯,读书养成勤于摘记的习惯,真正把他人的经验、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养分”。

(2)在实践中思考。首先,要认真对待每一课,课前要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而认真思考。课上要善于观察、发现,审视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乐于动笔,在积累中提升

认真对待每月的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2

所谓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根据微课程的“微”特点,解决了以前教师培训存在的巨大问题:兴趣和自主性,引发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成长的良好势头。教师们不仅对信息技术下观看微课程有兴趣,而且对于自主研发、自主创作微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内驱力。同时,根据教师的生长环境和教学任务,打造出适合教师的“以微课程为载体微环境下的微培训”,使教师在微课程的引领下,在特有的环境下,能够进行专业发展的微培训,解决培训效率低下的客观因素,提升培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同时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并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在主题、流程设计过程中,更加领会学科教育的内涵和真谛,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效果。

一、微课程的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遇到的小问题、小困惑,对教师发展更具有适切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急需或者感兴趣的微课程进行独立运用,形成独有的个性化学习菜单,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课程的网上传送便捷的特点,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除了可以网上学习,还可以通过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而且学习内容相对独立,教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不仅课程可以灵活运用,学习时间也是灵活操作的。

微课程不仅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开放性、公开性等特点也能激发教师在公共平台与同侪进行互动交流,研讨学习,通过交流不仅广交朋友,而且互相分享经验资源,更加触动教师的发展动力,进而提升职场的幸福感。

微课程制作简单,为教师的课程开发提出了新路径。课程开发的繁琐庞大一直困扰着教师们的介入, 而微课程则打开了无限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微课程是微型的课程,容量小,易操作,见效快,是最容易进入也最容易掌握的课程体系。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所属的环境,开发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微课程”。

微课程声像具备,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 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声音、图像等趣味性的资源,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改变了学习方式,传统课堂不仅是不能复制的学习载体,而且是在教师和学生视野下的教学活动。而微课程不仅使教学活动能够保存,多次学习,还能走出教师和学生视野,走向外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 (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 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 学习原来在课堂上要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 (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课堂不再枯燥,学习方式不再单一,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投入、活跃, 激发了教师职场激情和提升动力。

二、构建微培训新范式,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战场

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形势下,在培训从时间地点集中的现场培训到网上集中、空间自由的过渡下, 我们应以微课程走进教育为契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打造“以微课程为载体微环境下的微培训” 的教师成长新范式。

所谓“微环境”就是教师网络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共享平台自由地选择微课程学习,或者加入学习团队,或自己组建团队,在极小的网络空间、短时间范围内完成在线学习和培训。微培训是进行相对较小的短期的学习活动,它可利用微课程资源开展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新范式的基础是教师能够独立开发和运用本学科的微课程,方式是教师在学校环境下通过网上共享平台互动交流。

范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问题及教师的困惑链接各种与案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微课程,教师们进行思想碰撞,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即 “微问题环境下的微培训”;另一种是通过自主学习主题下的微课程,使学习者主动链接案例数据库中的各种概念、原理、方法和观点,形成主题下的个人知识体系,通过共享平台组建学习微团队,共同交流分享提升,达到引领团队共同发展的效果。即“微主题环境下的微培训”。

实施“以微课程为载体微环境下的微培训”,不仅要做到依据理论,而且要同时满足以下几大要素, 才能收到此种培训范式的最大效果。

1.源于微问题下的微任务。

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小困惑,而这些困惑又会与其他教师达成共鸣,教师可利用网络共享平台的微环境寻求同伴,带着共同的微任务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和交流,通过一至二个微课程的学习研讨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微任务。或以某一主题学习为微任务进行微课程的学习研讨升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2.组建微环境下微团队。

微课程虽然短小,易于独立学习,但是并不赞成教师只靠独自作战的专业发展,支持在共同时间内组建学习微团队。学习微团队是学习者共享一些个体参与一个活动系统的某种信念和理解,并获得该团队具体体现的信念和行为。而这种微团队是依赖于特殊的微环境下,教师知识常常嵌入在实际背景之中,唯有透过实际活动的过程吸收知识,才能促使学习迁移自然发生,教师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在微环境下组建微团队不仅为解决问题,也是强调资源共享效果,在学习进行时,教师从不同的资源背景中比较、澄清,进而才真正体现微团队带来的巨大学习意义。

3.聚焦案例的推理检验。

教师学习源于实践的困惑,在微培训中呈现的困惑往往以案例形式呈现。而教学需要经验的积累,教学的决策也是源于案例的推理,推理的合理与否也是经由案例的检验和验证。因而在微环境下的微培训,教师注重案例的引发问题,强调问题在何种情境中产生,在微培训中,要重视以案例为依托推理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以成功案例进行示范引导,更容易触发教师的解决思维,教师同样也会在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检验,并以此为成功案例进行推理或示范。

三、微课程制作技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微课程制作技术非常广泛,不仅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扩大视野,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现在人们都喜欢挑战手机、电脑的APP终端软件,并愿意亲自制作一些小图像、小视频,供娱乐休闲。而制作微课程方式多种多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在制作之前,首要做的就是针对主题进行精要的教学设计。第一种制作方法是摄像机拍摄,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需要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编辑和美化。第二种方法是运用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画图、书写、标记等,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后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第三种就是屏幕录制方式,首先针所选定的教学主题制作PPT课件,然后同时打开录屏软件和教学PPT, 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 开始录制,录制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录制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最后一种就是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 以“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为代表,在微讲台软件里做好各类教学对象 (支持多种多媒体对象) 的布局,然后“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同步录制教学过程,最后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四、微课程设计流程: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科学化

微课程是否得到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不仅仅取决于微课程的制作技术,而在于微课程的设计流程和理念。有人说,学习设计微课程,就是转变教学理念、 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微课程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丰富、情景真实等特点,因而学习设计微课程有助于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了解,更有助于对学科教学更加规范化,有助于对学科教学研究的科学化。因而设计微课程其实也是对一个微问题的微研究,教师在发现小问题、分析小问题、解决小问题过程中更加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规范化科学化。这也能解决目前教师苦于学科教学研究或研究问题面过大的现状,微课程的设计研究之路使教师系统掌握学科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能。

对微课程提倡的小问题的系统化、专业化研究。 有人总结出微课程研究的特点:快餐化,四五分钟, 一次学习;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 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可见,微课程设计流程的研究更具有人文性和可实施性,因而,应以制作和设计微课程为契机,依托教师研发兴趣,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达到共享共成长。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职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2-02

“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和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这是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战略目标。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认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个体要求

第一,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继续学习和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的必备条件。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学历教育和阶段性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只有不断学习和完善、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这是21世纪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专业知识是教师从教的保证。科技的进步,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拥有较系统的、前沿的、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对象和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

第三,“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职校教师应了解企业,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第四,开拓创新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掌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还要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新时期对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群体要求

第一,扩大职校教师队伍规模,增加专任教师数量,使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保证规模的要求。

第二,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建设“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产业技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师资,以适应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三,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包括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要求。

第四,加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新时期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如何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职校师资队伍?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个途径。

(一)建立基于“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培养机制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与我国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加坡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的重要理念之一。他们把教师比喻成货架上的商品,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职业价值才不会过期。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有:一是新教师入校,学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系)部为其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二是教师发展的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由学校各专业(系)部与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三是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到学校开展新技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博览会以收集最新行业信息、更新专业知识;四是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带薪培训15天的假期,学校会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单位对他们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超前培训,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健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职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而较少“质”的指标规定。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制订公平合理、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在保证教师基础性收入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群体绩效收入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优秀名师的培养。

在考核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将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工作表现和非教学工作表现列入考核的重点。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还要涉及非教学工作表现,如为企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等。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三)发挥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理念到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全新的教育形态。柳州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育试点城市,从2000年开始,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各学科的资源库,截至目前,所拥有的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

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共享平台,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职校教师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习相关的课改新理念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共享高职院校优秀教育资源

发挥高水平高职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中的示范作用,为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借鉴,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专业化教育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机制,促进民族地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一种新途径。

从2010年开始,柳州市教育局开展了“‘1+1民族职业教育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柳州市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从高职院校选派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作为“导师”与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1+1”形式的“结对子”培养工程,采用专业化教师指导,以此加快中职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这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方法和方式。

(五)通过校企合作“孵化”技能型教师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型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新时期新形式对职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而完善职校教学知识结构最重要方式是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通过校企深入合作,让教师融入企业环境,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充分磨合,真正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接触到工作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以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行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产品生产的工艺,工作流程等如实地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会对教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教师还有可能参与到企业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之中,从而提升科研能力,这些都从本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应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合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构建科学的职校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全国教师教育通识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贵新,杨玉宝.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2011B0028)

【作者简介】李宏俭,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4

个 人 达 标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达到的目标

1、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2、通过个人品性、品行修养做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真正成为授业、传道、解惑的师者。

三、具体措施

1、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

2、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通过读教育专著,学师德规范,学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彻底转变师德观念。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使自己在义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3、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4、更新师德观念。以往认为只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关心了学生的学习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己的内涵,要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教师是孩子的心中偶像,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作为教师,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座谈等形式与之沟通,做让家长、孩子、学校认可和值得信赖的教师。

6、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一次师德自查反省自己行为,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师生满意,社会信赖的教师,建立学生意见簿,随时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自己的工作。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咨询活动。了解心理发展基础知识,愉快接受教师的角色,更好地搞好本职工作。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5

一、现状分析

1、水平优势

(1)热爱教育工作,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能关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2)虚心学习,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经常购买图书或到学校图书室借书来阅读而充实自己。自从有了网络,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教师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

2、存在问题

(1)自我表现能力较差,常把握不住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主要原因是不够自信。

(2)文学积淀不够深厚,底蕴不足,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凝炼或厚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缺乏创意、诗意或灵气,工作不够大胆、泼辣。

(3)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学设计常缺乏创新,容易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课前对文本的钻研解读还不够深入,常不能有效利用课文中的诸多教学契机为学生搭建思考、展示的平台,缺乏找寻切入点的慧眼,课堂环节有点拖沓,常在课后才有新的思考、新的启发,然后再来弥补。今后我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力争构建和谐、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4)专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对于工作上的想法不少,敏于思,却很少落笔提升到理论高度。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怕看专业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的书籍,也导致了评课能力较弱。

二、发展目标 第一目标: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内涵,丰富知识结构。

2、明确高层次教师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

第二目标:

1、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感悟、反思,使自己由合格、称职走向成熟。

2、多研讨教育教学巨著,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三目标:

1、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教学工作做好积淀。

2、继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三、行动策略

1、读书方面: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着重学习哲学(尤其是教育哲学)、心理学等,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引教学实践。通过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读儿童文学作品,走进童心,感受童心,为更好地教好语文而努力。

2、实践方面: ①每天挤出30分钟的冷静思考的时间,争取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每天有意识、有计划地背记一些诗、词、名段、名篇。②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③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6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

一、发展目标

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做一名轻松快乐、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工作艺术,提高管理能力。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反思、成长。每学期读两本教育著作,写随笔,积累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教育经验。

2.善于思考,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每月写一篇教学博客。

3.认真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教学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每两年有一篇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在市级发表。

4.积极参加学习进修。争取每年外出学习1次,并与教师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5.承担培养一至二名青年教师的任务,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7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李瑾瑜先生指出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四层含义: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职业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又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化就是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和管理的一个动态概念。

教师职业有着本身要求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息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并针对爱的孩子;说话有点蛮不讲理的家长;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校安排的自己一点都不会的活动(比如排球赛等);两个学生打架了;一个学生在上学来的路上不小心被车碰了;一个孩子在做操时突然晕倒了;班内这一段传染病有十几个学生都请假了;一次大考试班里有许多孩子没考好;任课教师突然很生气地告诉你今天有很多学生作业没交。当他们面临这么多的第一次时,他们很无助无奈。这时他们很需要组长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对于这些棘手问题和意外问题,组长要协助他们制定预设方案,同时告诉他们以后还会出现其他未知情况,这时更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共同出谋划策。带他们一把是组长的职责和义务,他们在一次次地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会快速成长起来。

我组有位年轻教师小李,班里有位学生某天来校迟到了,她很生气,再问学生是由于在路上被一辆电动车撞伤了,而电动车主逃离了现场没管孩子,孩子从地上起来后发现自行车已被撞坏,轮子都变形了,没法再骑,于是就把车子先锁在路边,自己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学校。我在帮她问清情况后,她由一开始的生气转变为担心。我又帮她问问孩子身体怎么样,孩子却坚强地说“没事,可以上课。”但第一节刚下课,她就一瘸一拐地来到办公室说:“老师,腿很疼。”小李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让孩子先坐下,一边耐心地询问具体哪里疼,怎么疼法,一边跟她家长联系。可是不知何故电话没打通。再问孩子奶奶在家,但家里没电话。小李下午还有一堆事情要做,于是我和其他老师把孩子送回家,小李非常感激。她感到了教研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没有了慌张和胆怯,增强了信心和勇气。

四、认真教研,积极引领

教师业务要上去,这是硬道理。业务要上去就要非常重视教研活动。比如传达上级教育教学文件,积极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研讨教育教学的好方法,认真听课议课,参加教学达标活动,参加联考统考,以及不吝休息时间去培训等。这些都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我国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以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提高教师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和提高队伍素质”。那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的举措。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然结果,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传统教育是经验性的教育,缺乏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础,缺乏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管理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全面认识和更具体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科学化、民主化、革命化的社会,现代教育也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与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与现代教育同步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是参加实践,提高业务的好机会。组长和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之后认真总结,找出经验和不足。这样青年教师不仅清楚了教育的导向,了解了本校的情况,还对周边甚至全市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这对他们大方向的计划和今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组长要把教研组作为教研的基地,做好领导和表率,为青年教师构建这个大舞台。

五、依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教研组长对待青年教师有点像班主任对待学生。学生性格各异,年轻教师也是如此:有的风风火火,有的文静柔和,有的性子急,有的性子慢,有的胆大泼辣,有的不喜欢露面。不管怎样,他们就像百花园中的每一朵花,形形色色,大放异彩。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教导上的策略不一样,分配任务时性质也不一样:有的适合讲公开课,有的适合写发言稿,有的适合参加竞赛,有的是适合精心搞汇总。他们做事的速度和效率也不一样,所以组长要搞好协调工作,让他们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大家在一起不能互相埋怨,而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这样才能百花齐放,共同沐浴春天的阳光。

六、注意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教师作为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烦恼。青年教师也许烦恼更多。比如,自己生病了,不满周岁的孩子生病了,和家人拌嘴生气了,被领导说了一句哭了(其实在我们看来有时不算批评),近段压力太大想不通了。组长要敏锐地觉察到他们情绪的变化,耐心地询问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安慰。虽然有时效果不强,但一句温暖的话和一颗温暖的心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慰,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更增加了责任心。

另外,适当的时候组内可以适当举办小型的娱乐活动释放和缓解压力,为下一段的继续工作增加能量。

总之,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未来和希望,把培养他们的基地变得肥沃是组长的职责。只有及时浇水除草,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阐释学理论框架下的诗歌阐释

———以钱钟书的阐释理论为例

乔忻如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摘要:本文通过对阐释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和引用许多西方著名阐释理论,结合钱钟书与阐释学的关系及他对阐释学的理解,对诗歌阐释技艺进行分析,得出分析诗歌时,更应该发挥读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阐释学钱钟书诗歌阐释

1. 引言

1.1“阐释学”一词的由来

“阐释学”(Hermeneutik)一词缘于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赫尔墨斯(Hermes)一词。相传他就是当时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与人类之间的信使,神界的语言和人类的语言有所不同,因此赫尔墨斯并不是在单纯地传达众神旨意,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翻译。当然在他进行翻译之前,必须先理解众神旨意的意思,就产生了理解和解释。

1.2阐释学溯源

阐释学一般又被译作“解经学”、“注释学”或“解释学”。其来源有三,即古代的巫师占卜圆梦、基督教牧师讲经布道及学者对远古典籍的注疏。19世纪,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弗里德利希·施莱尔马赫(1768-1834)把语义学和《圣经》注疏的局部规则结合起来,建立起总体的阐释学。

认识不断深化,“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现代教育的发展态势已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刻不容缓。

二、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教师职业制度逐渐形成以来,教师由最初的教书匠逐渐发展成为既教书又育人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多元化教育的发展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需要掌握与育人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需要掌握与所教学科有关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师逐渐摆脱匠人身份而成为人才,成为知识分子。

上世纪初,欧美各国开始大量培养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并形成了相应的现代教师制度,教师岗位日渐专业化,教学人员日渐成为专业人员。上世纪中后期,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正式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化被不少发达国家公认。而我国的教师制度几经波折,最终确认了教师的知识分子地位,肯定了教师岗位的专业性。于是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实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成为专家型人才或终身学习型人才,成为培养人才的人才,这自然要求教师走专业化之路,并且其专业化要能随着社会、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于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了当代教师制度和教师职业中一个不可缺失、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教师职业已发展到现在的“教育家”。

三、教师专业化是新课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点,要求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

2. 阐释学经典理论

2.1西方历史上经典阐释学理论

“阐释学是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是一种研究意义的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最早指的是探索词句或作品文本的意义,尤其是确立‘上帝之言’的意义”。(1)早期在进行文本阐释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只要把这些问题同《圣经》解释联系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狄尔泰将这种圣经阐释学进一步普遍化和理论化,将阐释确定为“理解人类的精神创造物、探讨整个‘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的基础”。(2)因此,他反对仅仅对文本作消极的阐释,而主张把阐释学融进历史哲学。在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精神科学”指的是除自然科学以外的一切科学,是指关于人和精神的科学。施莱尔马赫认为,由于作品与阐释者之间存在距离,阐释的过程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误解。他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读者对文本的愿意会产生偏差。他提出了四十四条阐释原则来对文本精神进行阐释,以达到和接近历史文本的原意。“所以尽可能探究文本(尤指《圣经》)的意义而避免误解是阐释学的核心问题”(3)。每个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阐释者在分析文本时,应该注意词源学的发展。“精神科学”不以自然科学中的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和追逐前沿学术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若这些能得以落实,就必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这将改变教师过去个体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会密切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次基础教育改革比以往历次改革更深入,更彻底,因此难度也更大。做好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使他们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新教育观念,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四、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在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已有了研究,并开始形成一些经验和理论。但就众多的学校和参差不齐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尚无系统的经验,也无较具体的、切合各地特点的理论指导。这就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更广泛、深刻与具体,只有这样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才能大幅度提高。

总之,根据新课程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等将受到全新的挑战。可以说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17-04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师团体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进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石与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个人借助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梳理,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和获取、交流和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并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来不断适应持续变革的社会。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团体学习的领域,将会逐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品质,提高教师团体学习的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实践理论的建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团体学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时代。变革是其重要特征。与过去任何时代的变革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不再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活动,而是生活的一种普遍形态。持续的变革不仅使人类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持续增长。也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来自知识不断更新的种种压力。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告诫道:一个人如果每年不能将学习过的知识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尽管知识更新的比例有待商榷,但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确实“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C.P.斯诺)。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园教师如果再以“过去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必将被社会和时代淘汰。有效的持续学习与进取成为每位幼儿园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单纯“因循”和“继承”知识,而成为能动地获取、运用、生产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随着学习观念的改变,那种单靠个体力量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而团体学习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的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更好地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自古就有团体学习的方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才真正引起大家关注并日益成为引领组织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枪匹马式的个体学习形式日渐受到重重阻碍与挑战,借助团体的力量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明智选择。在一个学习型的团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二、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团体学习从主体上来看,包括组织有计划安排的团体学习和个人自发形成的团体学习两种:从常见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指导型团体学习、表现型团体学习和研究型团体学习三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个体来讲,都是发展专业和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团体学习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一方面缺乏有效利用团体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中的效率。在不少幼儿园中,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制度化、形式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

——我原来很喜欢参加幼儿园的团体学习。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学习缺乏新意了。每次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雷同。

——团体学习越来越模式化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讨,大家各说各的理由,总想压倒别人。

——团体学习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索然寡味。学习时,大家常常似听非听,轮到自己发言时也很容易对付,因为套路早就熟悉了。

——团体学习中主持者的控制过于严格。总是牵着大家的鼻子走,太死板了,老师们都快成“木头人”了。

——团体学习是我们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我们往往抱着较高的期望来学习。但常常失望地离开。

除此之外,团体学习过程中,“你谈”、“他谈”、“大家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很多在场的教师常因仅仅成为他人的“知识供应商”而迷失了自我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这自然容易形成“团体学习热热闹闹。个人收获寥寥无几”的局面。

尽管一些园长和教师已对团体学习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逐步产生了加强对现有团体学习管理的需求。但在制度化管理下的许多幼儿园中,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团体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单位时间内团体学习的效率问题也未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只是延续着团体学习的行为,而并未认真核算过学习效益——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在团体学习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为每次团体学习进行的各项学习资料的整理、物质材料的准备等,与团体学习的效益之间并未呈现应有的正比关系,这其实是对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如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内在优势,如何借助团体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教师个体获取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意义赋予、分享和创造的过程。团体学习是在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之间展开的一种协商学习,团体中的每位成员正是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建构着个人关于专业知识的意义。个体和团体之间并非二元论中的对立两极。个体是团体知识的“创造者”。而团体则是个人知识的“放大器”。大多数知识的转化是在小组或团体的层面上发生的。团体学习具有“综合”个人知识的功能。在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团队资

源促进个体专业发展,并有意识地“着重知识的系统性管理与学习,否则,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将呈现落后、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个人将沦为所谓的‘传统产业者’,不能适应快速变动的社会,终将为时代所淘汰”。

然而,很多教师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管理能力的低下,未能有效地利用团体学习给自身专业发展提供的“免费”知识资源。有些幼儿园教师即使利用了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并获取了某些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也因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策略。而未能把获取的知识碎片整合并转化为指导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隐性的“个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团体学习的效益自然难以显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是知识管理理念在个体身上的应用与拓展。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个人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知识作系统性的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效果。即“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领域,并积极探索适宜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

“我们有思想、情趣和意志,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还有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也就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力量。”(人格主义者鲍恩)当外界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尽快改变时,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可能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将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幼儿园教师的团体学习之中,正是基于“自己是支配自己的力量”的前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幼儿园教师对特殊概念资源的系统管理,协助他们更高效地利用幼儿园团体学习的知识资源,丰富和优化个人知识,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水平。“唯有教师能够积极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流通与扩展。才能在处处强调速度与高度不稳定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与再学习能力,不为快速的环境变迁与不断推出的教育革新行动所苦。成功地扮演知识型社会的领航员角色。”“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对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但实际上除新手教师之外,经过一段团体学习的经历之后,每位教师都会从团队资源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与知识。对于获取的各类知识,幼儿园教师一般也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归类和整合。比如,向其他团体成员询问不清楚的问题;根据个人的知识需求,主动地整理笔记来归整零散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等,即进行了比较“原始”的个人知识管理。这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知识管理状态。对个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难以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而且随着个体所需知识量和获取知识量的递增,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将会日益增加,类型也将日趋复杂,仅仅依靠“原始”的知识管理。幼儿园教师将越来越难以达到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走出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但通过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运用适宜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教师就可以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各种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能力,将原本简单的知识信息和知识资源转变成对个人专业发展更具意义的知识资产。并在促使知识资产向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从“比较专业优势”向“竞争专业优势”的阶段性跨越。

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 篇9

(一)任教情况

我是一名从教28年的中学教师,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参加工作28年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敬业爱业,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改革课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教育教研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个人发展优势及特长

⒈具有较扎实的中学生物教学的专业素质; ⒉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三)存在问题或不足

从教28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由于投入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一些教育教学研究的经验未能撰写成文并发表。

二、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学成绩力争优秀率和平均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参与立项,推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成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参与立项,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争取做一名知识上、能力上、品德上让社会、学校、家长满意的教师,即较高素质的教师,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1、师德成长方面: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习优秀教育家的优秀品质,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方面

树立依法治教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争达到合格率100%,优秀率、平均分稳步提升。

3、教研、科研方面:

以科研培训为先导,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教研培训为辅助,抓住“问题即课题”,在教学中留心积累、思考,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学校教科研课题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力争近期内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4、理论学习方面: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做思想型教师,积极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及重构。

5、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方面;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等学习活动,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

三、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熟悉新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的习惯,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三)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域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使用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现有的熟练制作、使用powerpoint和网页制作的基础上,未来几年,我将继续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特别是flash动画制作的学习和使用。

(四)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五)及时积累、提炼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每学期有一篇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成文或发表。

四、对应措施

1.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3.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用自学形式完善与深化化学教育专业理论与教学。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读书时间,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4.积极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撰写与评比活动,争取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5.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6.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利用每一节课巩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认真作好课例分析。

7.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力争使所教的同类学生有较大提高。

加强化学学科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力争在化学学科竞赛方面站稳讲台。

8.培养更广泛的兴趣,丰富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组织生物兴趣小组。

五、呈现形式及评价方法

(一)呈现形式

1、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

(1)荣誉证书

(2)教学、科研、辅导学生获奖证书(3)学历、继续教育证书(4)各级培训证书

(5)个人业务政治学习记录、外出学习笔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等

2、竞赛班成果展

(1)荣誉证书(2)学生获奖证书(3)学科小论文

(4)学生学习心得、经验集

(二)评价方法

体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以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使我校的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又据课堂质量工程的方案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依托教研,提升教学质量”总体思路。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也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二、发展总目标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好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使自己成为一名善思,善学,善钻,善问,善写,终身发展的教师,能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的意义。争取成为学校教改能手中的骨干力量,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

三、目标:

1.2010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成为合格的青年教师。

(1)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先在本教研组出示,然后争取在全校出示。

2.2011目标: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体育训练特别是田径与球类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培养出全区拔尖的体育选手,做一名体育骨干教师。

(1)抓好体育队训练工作,并坚持开展田径与球类训练,把田径队、篮球队作为学校体育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训练效率,协调。

(2)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周听课2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3)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

(4)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学校公开性的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四、主要措施:

在实施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己特点,根据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发展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至少完成1万字业务学习笔记和政治笔记,每学期结束自己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一篇好教案、一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县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报》等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5.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新时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11

1.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盘活流通、互利互惠、促进发展为目的,是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施行后才规范进入农村的新事物。据统计,截至目前铜山区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65个,成员达20万人,团体成员数346个。市级示范社已达140个,建立党支部的合作社17个,专业联合社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农产品、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和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等方式为社员服务,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业分布看,大多分布在第一产业,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有430个,占总数的40%;从事养殖业的合作社有372个,占总数的35%;农机合作社有51个, 占总数的5%;从事运销、加工、仓储、信息技术服务的有212个,占总数的20%。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2.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出生的产物,刚刚才发展几年,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种养大户牵头组建注册成立,整体规模不大,合作社带动农民人均不足200人,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多则上千人,少的才5人,带动农民极不平衡,造成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对农民带动不明显。多数专业合作社资金都是通过自筹解决,在引进新产品发展项目上资金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2.2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差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体不强,注册资金少,影响了合作社效益发展,合作社平均销售产值才100多万元。大多合作社仅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等表面现象,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的确很少。

2.3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

全区多数合作社是由种养大户带头注册成立,除省市优秀合作社及龙头专业合作社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其他还是依靠其家族势力和亲属关系进行管理,有名无实,体制不畅通,内部控制机制簿弱,管理落后。对合作社二次分配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发挥,错伤了成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竞争。

2.4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人

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很少。其合作社管理者、出资成员愿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也很少,合作社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瓶颈。

3.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式发展需要;如何引导农民快速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

3.1明确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原则,推动政策顺利落实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优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使其成为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也专门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明确了有关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经评审合格的项目可优先纳入扶持范围统筹予以安排。

3.2典型示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通过发挥龙头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第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内部责任制度并严格遵循,以实现合作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作用,采取财务监督和账务公开等方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第三,统一利益分配机制。只有通过把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和盈余返还的程序制度规范,才能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3.3开通政府绿色通道,构建良好服务平台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其经济利益。

3.4大力开展专业合作社业务培训

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的水平,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参与研究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主动搞好有关方面的协调和配合,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形成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合力。

3.5鼓励发展联合社,培育优秀农村经济人

上一篇:工程副总的职责与权限下一篇:中学英语社团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