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1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重点

梳理课文内容;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品味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法

讨论法 关键 认真阅读几遍课文。

教学过程

从居里夫人的成就谈起,引入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的了解。

设置话题,导入课文。思考,感悟。

读课文 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研读与赏析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理解“在科学方面我的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3、文中“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怎么样的心态?

5、找出文中带哲理性的句子。

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师生互动,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讨论与交流

小结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2

本文作者玛丽·居里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的成功经历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案例描述

上课后, 首先是介绍作者和整体感知课文, 特地将课本彩页中居里夫人画像放大一张, 贴在黑板上,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增强感染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完成下列任务:找关键词语, 归纳各段段意。 (投影) 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 将自己的看法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生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 指出关键词语就是一段中最关紧要的, 对理解段意起决定作用的词或短语。找准关键词语, 再用语言组织一下, 便成了段意。)

师:小组讨论好了吗?

生齐答:讨论好了!

师:好, 下面请各组代表报告本组研讨的结果, 不同意见全班讨论。先讨论第一段, 哪一组代表先发言?

生1:我们认为第一段的关键词语有“坚韧不拔”“信心”, 据此归纳本段的段意为: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要有信心。

师:很好!关键词语很关键, 段意也很概括。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赞同, 然后二、三、四段进行得比较顺利, 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论。第五段争论较大)

师:前几段, 大家概括得很好, 下面讨论第五段, 哪一组发言?

生2:我们认为第五段的关键词语是“对事不对人”, 因此本段段意为: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不对人的兴趣。

师: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3:我们组认为关键词语为“物质上的利益”, 段意为:在科学上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师:看来, 同学们的分歧比较大。同学们想一想, “对事”中的“事”指什么, “对人”中的“人”指什么?

生齐答:“事”指科学研究, “人”指作者本人。

师:所以本段反映了作者在科学方面坚持了一个什么观念?请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回答。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那么“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呢?

生齐答:是!

师:那么本段的关键词语是——

生齐答:“纯粹研究观念”

师:段意是———

生齐答:在科学方面坚持纯粹研究观念。

师:纯粹研究, 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甚至放弃申请镭的专利, 抛弃财富, 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科学精神?

生4: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5:忘我的精神。

师:对, 反映了一种对科学忘我的奉献精神。

(第六、七段争论也较大, 在老师的引导下, 生讨论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下, 现在也展示出来, 作为个人的观点跟大家交流。

(投影, 加以明确)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学会了找关键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 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美, 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本文表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人格美?

生6:坚韧不拔, 专心致志。 (板书)

生7: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板书)

生8:不追求名利、忘我工作、热爱科学。 (板书)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下面, 再请同学们将自己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并说说这些小故事分别印证了居里夫人具有哪些人格美。同学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很多, 可以从书本上, 也可以从网上, 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有关信息“一网打尽”。请同学们介绍时要尽量简洁概括。

(生踊跃举手发言)

生9:居里夫人, 由于家境贫寒毕业后不得不去做家教。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留在巴黎, 最后与丈夫共同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两次获诺贝尔奖。这表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10:居里夫人与她丈夫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 经过几万次提炼, 处理了几十吨矿残渣, 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这表现了她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对!还应该有顽强的毅力。她要忍受多少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 经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

生11:她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在一个被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里诞生的, 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屋子里终年阴暗潮湿, 寒冬时, 窗户也必须随时洞开, 免得气体无法逃出而导致中毒, 因此她往往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这表现了她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师:还表现了她的———

生齐答:忘我工作, 热爱科学。

生12:有人劝居里夫人去申请镭的专利, 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答:“不, 镭是一种元素, 她应属于全世界!”这表现了他们信奉“科学无国界”, 献身科学的信仰。

生13:由于长时间的接触放射性的物质, 居里夫人身上遍布各种伤疤, 骨髓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而退化, 最终因恶性贫血症而去世。这表现了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还纷纷举手, 争着发言)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争着要发言, 看来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实在是太多太多, 但是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暂时不能一一去聆听, 课后我们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 让大家畅所欲言, 好吗?

生齐答:好!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 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 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 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 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师: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一段话,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后, 找出关键词语, 并归纳大意。

(生朗读, 思考)

师:这段话中关键词语有哪些?

生14:“贡献”, “才智成就”。

生15:不对, 应该是“道德品质”。

师:为什么?

生15:因为从“不要仅仅满足”来看, 作者强调的是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贡献。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赞同)

师:因此本段的段意应该是———

生齐答: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师作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本课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强烈的感染力的特点, 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 又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培养健全的人格, 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事实证明,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 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 尤其是她的伟大的人格美给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强大的震撼力, 达到了预期效果, 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3

今天是元旦的前一期,吹吹(张弛危的外号)肯定没事,把她也叫出来吧,还不知道那个懒猪出不出来呢。

吹吹家离我近,先去叫她,再去找奥利奥,嗯,就这么定了。

“张弛危!张弛危!”我站在楼下喊她。“啊?干嘛?”她露出那个小圆脸,有气无力的说“出来玩!有个劲爆的消息给你说,顺便请你这个刚从南阳回来的小猪吃棉花糖。”“好嘞,你等着,我马上下去。”一提起来吃。她精神多了。“叮铃铃……”电话又响了,是老妈的。“喂?又咋了?”“回来吧,你爸和咱们一起转转。他刚从新疆回来,你也不陪陪他。”“我今天答应敖明钰要找她,你也都答应了,不能出尔反尔。”“不行。你必须回来。我什么时候说话没算数,今天例外。”“我就不,每次都是你让我在同学面前没了信念,改天再说,今天我们铁三角好不容易聚聚的。““那你也得……““嘟嘟嘟……”还没说完,就把老妈的电话挂了。

我知道只要妈妈一说出着几个字,后面准没好事。第一次挂她电话,我这个败家子,真是个败家子!

刚暗暗骂完自己,张吹吹就出现在面前,眼睛里好像充满了棉花糖的样子,嘴里的口水差点流出来……这个小馋猫。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她怎么下来那么快?以我的判断要二十到三十分钟的。

走在叫敖明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就是老妈的错,明明答应我了,我就不能放她们鸽子。“蛋,什么消息?”“奥利奥要出来。”“啊?你不早说,咪(还是敖明钰的外号)要出来?”“昂,怎么?不想?你也没问我啊。”“额,肯定想。”

这个妮儿啊!打乱我的思绪,想到哪了?哦,对,而且还逼我回去,天理不容啊——不给我点自由权利。突然,敖明钰骑着车来了,张吹吹激动的扑了过去,要不是敖明钰反应快,她们俩都应该撞上了。玩了一个下午,虽然表面开心,但是心里藏着一件事,不让她们瞎操心,还是不给他们说了。老妈啊!我挂你电话是因为我答应他们,你却逼我回去,我不能不守信用啊。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了解她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悼词这种文章体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思考伟人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品味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

2.学习居里夫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居里夫人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梦想放弃个人利益的人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短文两篇》

指导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了解悼词这种文章体裁的特点

完成自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三、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很多,因为这些科学家奋斗的故事和精神给我们以启示和鼓舞。那么你们知道哪位科学家一人获得过物理、化学两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吗?她就是居里夫人。一位女科学家能有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能不让我们钦佩。那么,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作为呢?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二、朗读课文。

更正字音,掌握重点词语。

坚韧不拔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天赋 侵扰 渲染 纯粹 获益匪浅 逆来顺受 毫不妥协 痴迷 琐事 鞭策 奢望 猝然 报酬 闲暇 眺望 呵责 蹂躏 崭新

三、了解作者。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物质,获得成功,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四、分析课文。

1.初读之后谈谈你理解的居里夫人的信念包括哪些因素。

(1)坚韧不拔的精神。

(2)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及对科学的痴迷。

(3)固执、勤奋的工作。

(4)对生活的热爱。

2.你觉得居里夫人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居里夫人是一个有远大的人生目标,意志坚定的人,她刻苦勤奋,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退缩。她的品格还表现在她的公正无私,淡泊名利,从没想过以科学研究去换取个人的荣誉和利益。

3.文章第2段居里夫人举“蚕结茧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自己一旦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就会像蚕一样固执勤奋地工作。用这个例子来比喻自己对事业的执著,更生动地说明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4.你知道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对于人类的意义吗?

她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5.居里夫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里能看出来?你对此看法如何?

居里夫人热爱生活,但从不将生活复杂化,她崇尚简单,追求安静,这样就不会为生活所累。她也善于欣赏生活,例如她会欣赏诸如栽花、植树、建筑、诵诗、眺望星辰等琐事。应该说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恰是她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

五、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更应该从她的身上汲取优秀的品质,向她学习,从小为自己确立一个奋斗目标,并不断地为之奋斗。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像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一定会赢得全世界人民的赞誉。是的,在她去世一年以后,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为纪念居里夫人对世界的贡献举行了追悼会,会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演讲,对居里夫人致以极高的评价。我们来看一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爱因斯坦是怎样评价居里夫人的。

二、朗读课文。

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提炼出文章的中心。

中心内容: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仅是科学上的贡献,在道德品质方面她对时代和历史的进程则更有意义。

三、了解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在瑞士专利局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19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威胁,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四、分析课文。

1.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伟大的人格?

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2.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能取得伟大的科学功绩的原因是什么?

大胆的直觉、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3.作者评价“第一流人物”的标准是什么?

道德品质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4.如何理解短文的结尾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强调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在推动时代和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也说明在欧洲一些知识分子中间还存在着道德品质不过关的人。作者这样说也是在呼吁人们能以居里夫人为楷模。

五、小结。

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从爱因斯坦的赞誉中更进一步了解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质。同时,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百行德为先,一个科学家留给人类的贡献除了他的研究更有他的品质,所以,向居里夫人这样的有德之士学习,我们应该从道德上规范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悼念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篇5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是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归纳了一下,文章围绕居里夫人的信念写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求盛名。人们以为给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居里夫人必须会很乐意。没想到居里夫人永远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所以她竭力坚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以前在丰都,自从我上了电视以后,便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说:“那不是黄聪吗?”我就有了可恶的虚荣心,对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尽力地把自我表现得更突出一点,所以很多同学都说我爱表现自我。我以后必须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教师安排的任务我当然也要尽力做好,可是平时要尽量低调一点,这样我就会慢慢地脱离我的虚荣心。

第二点是:不为金钱。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她有对事业而不是对金钱的兴趣。当她发现第一克镭时她的信念让她不能违背她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她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有人说她傻,可她却坚持她是对的,她认为“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可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这一点使我更加的钦佩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影响英语职前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 篇6

教学信念作为现今比较热门的话题被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着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开始把教师的教学信念这一复杂概念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 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有关于教师在课堂活动, 管理以及计划安排上是如何做决定的。到了90年代, 主要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如何反映了他们的教学信念以及影响他们这种教学信念的因素。但是由于教学信念这一概念的复杂性, 人们在如何定义以及使用它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conception, cognition以及belief等单词都被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中用来指代信念。本研究主要采用teaching belief这一词汇来指代教学信念。

英语教与学无疑对于英语职前教师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他们在此期间所形成的教学信念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教学生涯。Borg (1998) 曾经的一项研究就阐释了教师在教授语法时的教学行为是如何被他们当时所处的教学场景, 教学法以及专业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2 影响因素

张凤娟通过对700多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最后得出结论, 影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 分别是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考试制度, 学校文化, 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观以及学历程度等。该文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是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前英语教师, 将从以下角度谈谈影响他们教学信念的因素。

2.1 学习经历

职前英语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有着多年大量的英语学习经历, 基本都在十年以上, 他们在这样长时间的学徒式的经历之后, 自然而然会对自己将来的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甚至根深蒂固的影响。因为他们的教学信念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行成, 而且这样形成的教学信念往往非常牢固, 甚至是不可逆转的。职前教师在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经历, 通过观察他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之后的访谈,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积极避免那些他们认为是负面的教学行为。例如有人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发现教师经常在他们英语表述的过程中纠正语法, 词汇等方面的错误。在教师的意识里, 这更有助于帮助他们掌握英语知识, 可是作为学习者这却是不令人愉快的过程, 一方面打断他们的思路, 另一方面总有种受挫感。因此, 当这些学生走上讲台以后, 在他们的教学信念中, 纠错就是一个比较负面的东西, 他们就会尽量的避免。反之亦然, 如果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较喜欢或者感觉到愉快的学习经历就会很自然地在自己的教学信念里转变成为正面的东西,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积极去运用。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多年在一位英语教师的下, 完完全全适应和习惯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走上讲台以后, 他们就会把这一套模式照搬到他的课堂上, 没有所谓的正面与负面, 完全模仿。他们的教学信念就是在同一位教师, 同一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渐渐形成的。由此看来, 个人在何种环境下, 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经历对于教学信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对于塑造学生将来的教学信念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2 师范教育课程

对于英语职前教师来说, 他们本身的专业知识影响着自己的教学信念, 但是除此之外, 他们在师范院校接受的师范教育课程也对于他们教学信念有一定影响。师范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心理学, 教育学类课程以及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法类课程。教学信念作为一个涵盖了心理学, 社会学, 人文学等多领域的复杂概念, 归根结底还是反映的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的开设对于师范生系统地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 分析教学现象等都有很大帮助, 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教学信念的形成。英语教学法课程对于教学信念的影响也很重要, 通过对教学法课程的学习, 职前教师可以更加科学和进一步地审视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何种教学法的影响下形成的, 这对于他们以后教学信念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总体来说, 师范教育课程对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前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引作用。

2.3 教育实习

郭新婕提到职前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期,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职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 但同时他们也需要课堂实践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实践, 从而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教育实习作为职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 将对他们的教学信念产生深远影响。经过研究调查, 发现实习前后他们的教学信念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教学信念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例如在实习前, 认为合作学习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模式并且一定会运用到将来自己的课堂当中, 可是经过实习可能会发现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等原因无法实施, 进而这种教学信念就会慢慢产生变化, 以前的教学信念甚至会被否定。有些教学信念经过实习后也会得到加强, 变的更加牢固。总之,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 对他们的教学信念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4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方面因素以外, 影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还有很多。英语专业知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促进他们教学信念的形成和发展。职前英语教师的个人知识素质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的, 因此这个因素对教学信念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另外, 教师本人的性格特征也与教学信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性格外向的人接受新事物的意念更强烈, 在教学信念形成的过程当中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性格比较内向和固执的人在教学信念的保持上就更稳定持久。以上谈到的这两点都是教师成长和改变的内在原动力。除此之外, 外部环境的因素还有很多。从宏观上看, 外语教学政策和考试制度对于教师教学信念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政策和考试制度虽然在不断的完善, 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我国严格的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束缚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很多职前期形成的教学信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都会因为制度和政策而被改变, 而这种变化并不是符合他们意愿的。从微观上看, 课堂环境, 学校文化, 学生性格特点也构成了影响教师教学信念的合力因素。

3 启示意义

通过以上谈到的影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不难看出, 职前期是教学信念发展的关键期, 师范教育课程, 教育实习等对他们教学信念的发展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教师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在开展师范教育课程过程当中, 应考虑如何更科学安排时间和开展课程, 在教育实习过程当中也要及时观察给予指导。鉴于影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要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只有协调好外部和内部的关系,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新婕, 王蔷.教育实习与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3) .

[2]郭晓娜.教师教学信念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 2008 (10) .

[3]Hongying Zhe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FL pre-service teachers'beliefs and practices[J].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 ies, 2009, 4 (1) .

[4]胡姝钰.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 2013 (3) .

[5]Pajares M F.Teachers’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 ing up a messy construc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2, 62 (3) .

我的信念的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

2、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情感目标 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难点 把握课文以及资料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导入

活动2新授

活动3小结

活动4作业 活动1通过图片及居里夫人资料的简介使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感知她的人格魅力。

活动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全面地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活动3通过小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活动4这一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走近的人物是科学家玛丽·居里。首先请大家浏览以下图片和文字,你会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评价居里夫人呢(出示一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工作的图片和一段简介居里夫人生平的文字。)

是的,居里夫人是一位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她是如何成功的呢让我们走进《我的信念》一文,一起倾听这位科学家的述说,感受她伟大的人格。

二、新授

1、整体感知:

下面请按学习方案上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学习,自主读课文。(学习方案上提示:初读,大声读课文,搜集,筛选信息,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研读,划出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在书上作好批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交流共享,把你认为学得最好的一个方面说给大家听听。(学习方案上提示:如果交流初读所得,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或者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如果交流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体会。)

2、拓展阅读:

从《我的信念》一文中,我们领略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拓展阅读。先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联系课文,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提纲(限时1分钟),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演讲。(学习方案上提供了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参加战争等方面的四个小故事,以及居里夫妇的五句名言。)(内容附后)

三、小结

用心去读《我的信念》及相关的资料,所发现的是一位曾两次荣获诺贝尔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但她身上那种以科学研究为念,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目标始终如一,勤奋努力的高洁志趣,却是这样闪亮。科学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理想与信念便是永不褪色的撑托未来的脊梁,承担起这份使命便由此开始。

四、作业

1、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和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梳理存入自己的资料库。

2、积累摘抄并背诵文中有关可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 学生看完资料后,用一句话来评价居里夫人。可能的答案有:(她是了不起的,获得了那么多的奖项,那么多的荣誉。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失去丈夫后,仍坚持研究,取得成绩。)

学生按照学习方案上的提示自读课文

同学们按学习方案的提示进行交流(可能的回答有: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居里夫人是一个谦逊平和的人。居里夫人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有启发的句子可能找到:第5自然段中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2自然段中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第4自然段中的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等

学生阅读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并选派一位代表准备参加演讲。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记作业 通过图片及居里夫人资料的简介使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感知她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全面地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增添了关于人物的资料: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参加战争等方面的四个小故事,以及居里夫妇的五句名言,扩大了阅读量,充实了教材上单薄的文字,使学生了解了居里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通过小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这一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附资料

浏览下面图片和文字,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居里夫人。

生平简介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原名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后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她为居里夫人。18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高级中学,获金质奖章。由于当时波兰大学不接受女生及家庭经济拮据,故在华沙当了8年家庭教师,1891年才到法国上大学。1893年以物理学第一名的成绩获巴黎大学理学院学士,次年又获数学学士。1895年同法国物理学家居里结为伉俪,并在巴黎理化学校任助教。18在全市助教会考中荣膺第一。18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pō)镭(léi)。19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论文获博土学位。19任巴黎大学教师。19丈夫居里因车祸去世,她接替丈夫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一生得到两次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奖和19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l06个荣誉职位,如英国皇家学会,德国化学会会员,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她的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等。

1、19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

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朗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

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

这位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赠给居里夫人。

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

2、有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朋友到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3、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象一声春雷轰动了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象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今天,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时,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时,居里夫妇用坚定的行动,表现了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一次,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对于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而他们却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对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并不希罕,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

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公开提议,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们到大学讲学。做为普通中学教师的居里夫妇认为,这样做尽管对自己有利,但会影响甚至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工作,因而谢绝了,仍旧在他们那间破旧的木板房里作实验。

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说: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够使病人减轻一些痛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劳的了。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却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有名的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4、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自幼痛恨侵略的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她组织了一支有二百多台伦琴射线装置的车队,用以装备战地医院,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如果说居里夫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的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么,她在无声无响的实验室里,英勇的献身精神,更使人肃然起敬。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但是,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时代的先驱,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了。但是,她那决不屈服的最高原则,志在顶峰的雄心壮志,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献身的实际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人们向新的目标前进!

名言录

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天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的快!

──居里夫人

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

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抵抗着外界的压力。

──皮埃尔·居里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

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时代的过客而已。

于《我的信念》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8

【课时安排】

1、预定课时:

1课时。20xx年10月21日。

2、实际课时:

3课时。20xx年10月21~22日。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

带着感情朗读,注意朗读速度。

2、人文关怀:

归纳人格特点,了解人格魅力。

3、文体导学:

品味平实语言,理解其中哲理。

4、创意点拨:

调动生活体验,扬起信念风帆。

5、提问指导:

提有价值问题,提欣赏性问题。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带着感情朗读,注意朗读速度。

2、文体导学:

品味平实语言,理解其中哲理。

【教学难点】

1、人文关怀:

归纳人格特点,了解人格魅力。

2、创意点拨:

调动生活体验,扬起信念风帆。

3、提问指导:

提有价值问题,提欣赏性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

1、按既定方式、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于导读语、研讨与练习而预习,并书面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预测,制定预案。

一、新课导入

1、过渡:说起居里夫人,你了解多少?

2、导入: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3、目标:读写、品味、感悟。

二、读写检查

1、读一读:

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课前查词典,课堂读一读,课后写一写。)

2、问一问:哪些词语没把握?(注音、解释、造句。)

三、朗读训练

1、引导: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2、例读:大家觉得哪一段更需要老师指导?

3、尝试:4人小组读、个别纠正,毛遂自荐读。

四、提问指导

1、抛砖:文章从哪些方面刻画居里夫人的形象?

难度分解:

⑴ 概括要点:

抓住关键词语:

坚忍不拔、信心

勤奋、努力、目标

探讨真理、献身科学、时间

安静 不谋利、自由 克制

科学之美

⑵ 分析归纳:

宗旨:探讨真理、不求财富;沉醉于科学之美

环境:自由、安静、时间、克制

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⑶ 整理排列:

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目标要始终如一;要有信心;要坚忍不拔;要勤奋努力)

⑷ 问题延伸:

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保持安宁、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忍不拔、执著勤奋

2、引导:提有价值问题,提欣赏性问题。

3、尝试:个人思考后提问、小组交流后提问、课堂讨论中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涉及的想法如下:

⑴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

完成的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对真理的渴求: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科学魅力的吸引: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崇高的使命感: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⑵ 解释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使人乐此不疲: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有好像在梦幻中一般,有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⑶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

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居里夫人即是。

最基本的特征: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

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⑷ 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⑸ 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⑹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⑺ 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⑻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

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

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五、体验反思

1、质疑: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翻译不当。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

居里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类似的错译:

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我估量过法国为赢得自由而付出的代价。

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不成问题的问题。

2、讨论:有人认为,居里夫人是个傻瓜。你的意见呢?

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

她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人类需要梦想家──她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3、交流: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

六、课后思考

动动脑子,为居里夫人设计一句墓志铭。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9

【教材说明】本课叙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坚持自己的信念, 让幼时的志向最终得以实现的故事。文章分三部分, 首先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然后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原稿被偷的厄运后, 重新奋斗, 最终写成史书《国榷》;最后点明题旨, 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 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国榷》书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本书吗?生:《国榷》师:“榷”指商量, 商讨的意思。思考广国榷”究竟是什么意思?生:商量国家的事。’师:对, 今天跟老师一起了解这本书。 (简介《国榷》及“编年体”这一史书体裁)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这本书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解决问题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国榷》这本书是谁写的?2.检査学生读书情况。 (1) 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朗读。 (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质疑:课文围绕谈迁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相机板书:编写史书——书稿被偷——重新编写3.质疑:谈迁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1) 读完第一段和老师给的补充资料后回答。资料: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 原名以训, 明朝灭亡后, 改名为“迁”, 这既包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也可能是追寻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 他自幼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28岁时, 母亲亡故, 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 觉得其中错误很多。因此, 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 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志愿。 (学生交流后回答) (2)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 这里的“真卖可信”可以换个词吗? (对, “翔实可信”) 小结: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这就是他的信念CH:“信念”并理解, “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看法。4.学习第一段。 (1) 请细读第一段, 说说这部個榷》是怎样完成的? (2) 师点拨:谈迁四处借书抄写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生:不会一帆风顺的, 也许会遇到别人不愿借书给他。也可能去了, 没人在家, 也许会……也许会…… (学生畅答) 师:你们觉得他难吗? (难) 读这句话。 (3) 句子中的“一点”是多少?他为了这“一点”可能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一百多里”有多远?他“竟”带着干粮走路去?这一路走的容易吗?生:“一点”可能只有几个字。生:谈迁为了这几个字, 要走一天的路才能到, 路上干粮吃完了, 也只能饿肚子;渴了也只能喝点山泉水。生:也可能是走山路, 会摔跤。生:遇上雨雪天气, 路上就更困难了。师小结:谈迁为了“一点”史料, 一路风餐露宿, 这史料来得太不容易了, 可以想象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是多么难!他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 受多少罪。过渡:谈迁成功了吗? (成功了) 。能找到句子读读吗? (4) 出示句子:细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经过20多年的奋斗, 6次修改, 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一《国榷》”生:这句话里有很多数字。师:是的, 这些数字在告诉我们:一部《国榷》就是谈迁饱尝艰辛, 历经千辛万苦的证明, 所以我们在读文章时要关注每一个词, 每一个数据, 写文章时也要学会用数据来说话, 这样更能体会到人物品质。5.谈迁饱尝艰辛,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志愿编写成了明史《国榷》,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读读第二段, 说说发生了什么?生:书被偷了。生:谈迁太惨了, 那么辛苦写的书没有了。师:书稿被偷, 对谈迁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用文中的词语说) 师:对, “厄运”就是指悲惨的遭遇, 像文中谈迁的遭遇。师: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为什么?生:没有被打垮,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小结: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 无论遇到多悲惨的命运都打不垮他。今天的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 剩下的时间我们来学习生字。三、指导写字 (出示“博”字) 分析“博”字: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提醒学生注意右边上半部分的笔画四、布置作业抄写生词并扩词。读读《谈迁传》这本书相信会对你的人生有所启发。【教学反思】在这一课时教学中, 在抓好字词环节的同时,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等信息来概述文章梗概, 让学生学会学习, 尤其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永远比单纯地传授知识重要。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设计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的作家梁衡在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一百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相信大家读了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女同学,甚至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重点研读(5—7段)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2、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教师小结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引入课文情境。

(二)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讨论、点拨:作者第一句话就扣题“我的老师”,那为什么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语呢?(为了突出“难忘”)(板书“难忘”)

围绕“难忘”写的几件事能不能用小标题或简短的话概括出来?能不能将七件事归类,哪几件事是记叙的重点?

(1—4、6写师爱生,5、7写生爱师,其中有互爱,6、7是重点)这里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四)朗读全文,再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为布置的作文提纲作准备)

(五)布置作业: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注意继续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二)细读分析,理清情感线索,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哪些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参见“教法建议”与“教材分析-写作特点”]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本文以“难忘”为重点,以师生的感情——“爱”为线索贯串始终,记叙了七件事,五略两详,依靠那些质朴而饱含真情的语言,表达了蔡老师对学生、对“我”的热爱和“我”、“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业:读课文,写作文。(要求:着重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并以此为中心选择材料;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手段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好的方法是朗读,用心去体会,用声音来表达。有感情地朗读,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最佳方法。

设计思想

本文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出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抒发了作者热爱、思念蔡老师的情怀,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并在行文当中自然地表明、写出了六个要素。文章从字面上看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回忆笔法、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的表现力量当中,体会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体会作者对蔡老师的热爱和思念,体会师生间的深挚感情,理解六个要素在文中的作用。应把理解六个要素统一于分析文章的过程当中。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探究活动

“名人小传”类课文的教学 篇12

一、概括———梳理主要事件后的形象感知

阅读名人小传类的文本,需要让学生掌握并提升概括主要事件、提炼人物精神内核的语文能力。《诺贝尔》《詹天佑》《钱学森》三篇课文都选取了人物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主人公最核心的高贵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心存敬畏,深入领悟文本的选材之妙,洞悉事件背后的名人之“名”。

在学生初读《诺贝尔》一文时,可以这样提问:“这篇课文写了诺贝尔的什么事?”让学生充分发表初读文本之后的感受,明确“发明炸药是诺贝尔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形成对诺贝尔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学完课文后,回应初读时的感知,再次提问:“跟随着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足迹一路走来,你读懂了怎样的诺贝尔?”因为细读了文本,学生们在原初感知的基础上自然能够更为深刻、理性地概括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献身科学”“鼓励后辈”“为民造福”等反映人物形象的充满褒扬的赞叹。

初读《詹天佑》,学生们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爱国”和“杰出”两个关键词,并以此质疑入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

《钱学森》一课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对于人物的认识,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素读文本的时间,指导学生以关注人物对话为主要写作方法的阅读方法,潜心文本,穿越时空,与主要人物钱学森展开历史对话。其中,教师应首先引领学生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然后将每一自然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在“一句话”的概述中理清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段都在说“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那么是哪些因素都“没有动摇”了他呢?教师相机出示“不管( ),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让学生填空,引导学生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写了钱学森回国受到的多方阻拦,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坚持回国,可见他报效祖国决心之坚定”。

二、批注———生本思想创生下的语言流淌

在名人小传的学习中,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对比联想,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有可能引起他们 的思考 ,给他们以启示。因此,在教学人物传记类文本时,应该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关注能 够引起思 考的词、句、段。

笔者在教学《诺贝尔》一课时,要求学生重点读读课文中详细描写诺贝尔研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的两个自然段,圈点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及时写下这些语句在“多读几遍”中的真实感受。有学生在“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一句旁写道:“三个感叹号让我感受到即将爆炸时令人窒息的情景,诺贝尔双眼仍然盯着炸药,可见他把实验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任何科学奇迹的诞生都离不开忘我的献身精神啊!”……

虽然是同类文本,《钱学森》与《诺贝尔》的写作仍然是有区别的。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品读钱学森的两次“说”,写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在读钱学森的第一次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学生纷纷作了这样的批注:“‘我是中国人’说得多好啊,说明钱学森的心里一直装着自己的祖国。”“他是‘富贵不能淫’的典范。”……这样的理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下子就让“名人”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让学生捕捉到了每一个文字、每一段语言中跳动着的火热的心。

三、揣摩———关键语句意蕴的深度追寻

名人小传类课文的主人公大都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并体现时代风范的人物,他们有的是潜心钻研学问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比如《诺贝尔》中的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谈迁;有的是为国为民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比如《詹天佑》中的詹天佑,《钱学森》中的钱学森;有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时代英雄,比如《最后的姿势》中的谭千秋,《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叶欣……拘囿于教材文本的限制,作者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在语言运用上极为讲究,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字字珠玑。因此,名人小传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性文本,其语言生动具体,用词准确、精当、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具有明显的文学性特点。因此,这类文本的教学应抓住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深度追寻语言文字背后更为深刻的意蕴。

詹天佑为勘测线路,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地坚持在一线工作,课文是如何表现人物精神的呢?仔细阅读,反复揣摩,学生们很容易在长文中找到文本解读的语言点———作者使用了“亲自”“始终”“白天”“夜晚”等词语,反映出詹天佑不但能力杰出,而且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极强。诺贝尔在进行炸药实验时自己也被炸伤,满身鲜血地从浓烟中冲出来,他仍然“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这里的细节描写折射出诺贝尔忘我的科学探究精神,令人钦佩。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一个“都”字,可见钱学森所做的一切无一例外都是在做准备,可见钱学森的人生目标就在于此,足见他回国的决心坚定执着,不是豪言壮语,却能从中读出诚挚之心。教师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教学,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揣摩,感觉到人物形象由此变得高大和丰满。

四、练笔———语言表达形式的现学活用

名人小传类的文本,其实就是写人的文章。在这类文本中,成功的人物描写总是离不开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在教学预设时,要充分挖掘文本中人物描写的语言特色,选择好课堂阅读指导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用起来。

在《钱学森》一文中,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课文围绕“一刻”重点呈现了三个场境:一是在国外享受优厚待遇时准备着回国;二是祖国刚解放时盼早日回国;三是美国海军将领阻止,但钱学森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通过阅读可以发现,这三个场景的叙述都重点描写了钱学森的语言,这就为“写”或者“说”找到了着力点。教学中,就可以着重对语言描写展开指导,带领学生边读边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人物情感,体会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精神的,拓展情境,让学生尝试写写人物语言。有了这样的教学解读,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他禁不住喃喃自语:“_________”

得知钱学森要离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大力挽留,他说:“钱教授,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是多么适合您,留下来,您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目前,您可能正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我正和我的朋友们尽一切努力帮助您,请相信我!”钱学森面对院长的一片善意,说:“_________”

课文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 篇13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

三、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求要读得正确。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段中,“我”为什么惊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2.汇报:

3.“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谈《水浒传》。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明确:帮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表示动作的词。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师问: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生思考后汇报。

师小结: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4.有感情地朗读四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思考:五段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有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谈“碰壁”、帮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谈“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帮车夫 忧国忧民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篇14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习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上一篇:苦尽甘来初中作文400字下一篇:对未来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