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新技术论文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量新技术论文(共8篇)

测量新技术论文 篇1

1、在部门主管领导下,负责测量技术工作。对测量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负责,对技术成果的质量负责。业务上受总工程师的指导。

2、负责公司测量规章制度的建立、补充、修改和贯彻执行。

3、参加公司生产计划的编制,负责提供“三量”、贫化率、损失率计算所需的各种测量图纸资料。

4、负责公司测量工程方法的研究,编制或审查重要工程测量作业方案,审查设计,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提出或督促提交技术总结报告。

5、负责指导公司测量日常业务,检查测量成果,对测量差错造成的工程事故,及时报告部门和公司领导并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6、负责测绘仪器、工具的配置、检查、鉴定、校正、送修等工作。

7、负责组织、开展专业科研活动,对科研、革新活动给予技术辅导或指导,并对其成果负责组织审核、鉴定和总结、推荐工作。

8、指导本专业人员和实习生的技术、业务工作,承担或组织测量技术培训,编写或审核技术讲义资料,讲授技术课。

9、负责测绘技术情报交流,做好测量图纸资料的审查、搜集、整理、保密和归档工作。

10、测量助理工程师协助工程师进行工作,并对分管范围内的技术效果负责。

测量技术员岗位职责

1、在部门主管领导下,进行测量技术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测量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措施及其效果负责,业务上接受总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的指导。

2、严格遵守矿山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和公司矿山安全条例,参与制定公司矿山测绘技术管理制度。

3、参加公司年、季、月生产计划的编制,采掘工程设计的会审,提供“三量”保有资料和成果。

4、参与工程的测量设计、施工,完成分管范围的测量任务,并参加竣工验收。

5、负责分管范围的生产矿量、采掘工程量、贫化、损失率的计算,编制统计报表,保护好测量标志。

6、正确使用测绘仪器、工具,并经常进行检查、校正和维护保养。

7、参加本专业科研、革新活动和情报交流,撰写技术工作总结,呈报技术成果,提出初步审理意见。

8、承担测量技术的现场应用、技术培训,编写切合公司实际的技术讲义,讲授技术课。

9、做好范围内的图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密和归档,协助采矿、地质专业人员建立采场技术档案。

测量新技术论文 篇2

一全站仪、RTK技术概述

全站仪, 全称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集光、电、机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 能够测量垂直角、水平角、距离以及高差, 因为它在一次安置后, 就能够完成该测站上的全部测量工作, 所以又称之为全站仪, 足以见得其功能的齐全。全站仪还具有放样与采集储存的功能, 应用起来非常方便, 同时全站仪的精度也是相当准确的。全站仪测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测距仪测距、电子计算机自动数据处理、电子经纬仪测角以及电子补偿器自动补偿改正等等 (如图1所示) 。

RTK全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的仪器是GPS, 它能够在野外实时获得精确到厘米的测量方法。RTK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是GPS应用于测绘事业的重大突破, 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野外测量的效率, 并且为地形勘探、工程放样等测量控制带来了曙光。

二全站仪与RTK在矿山测量过程中的应用

(一) 在普查、详查阶段的应用

这一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指地质人员依据现有的地质数据资料, 进行整理, 分析出这一区域内成矿的条件, 从而对有可能成矿的区域进行划定, 然后再到实地去踏勘, 对矿体露头的位置认真标出。此时, 我国可以利用全站仪与RTK将坐标勘测出现, 并将这一坐标标注在地质地形图上, 再针对露头的位置, 进行勘探线、探槽以及钻孔等工程。对于详查阶段, 我们还需要利用全站仪与RTK绘制大比例尺的地质地形图, 再依据设计勘查的具体要求, 对柱状图与剖面图进行绘制, 进而为下一步的估算与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 建井初期的应用

依据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 划定探矿与采矿范围, 以及对实地勘测进行定界。进入施工阶段时, 要根据开发方案、施工方案以及实际勘测的数据, 确定矿井的位置、办公区域以及矿渣堆放的位置。架设线路、整平场地等施工过程都离不开全站仪与RTK.

(三) 生产阶段的应用

1.对井下巷道的贯通情况进行测量, 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巷道开拓, 并且对采掘现状的图纸进行绘制。

2.国家职能部门, 比如煤炭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利用全部仪与RTK对矿区审查, 审查的内容一般为是否存在违法开采的情况;矿井是否存在超层越界的情况;开采单位是否存在擅自更改设计方案的情况等等。

3.对矿区煤炭的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督, 从而为相关部门征收管理费用提供数据。

三全站仪与RTK的优势

(一) 全站仪的优势

1.测量更加简便。如图2。

我们在进行井下导线测量时, 给中心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 如图2我们给出了C点的方向, 如果使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时, 必须将∠ABC算出来, 而使用全站仪, 我们就可以设置高级应用程序, 在B点架站, 并且输入A、C点的坐标, 全站仪就能够自动拨角了,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2.误差更小

我们可以从误差传播定律, 推导出导线的最终边方向误差, 其公式为:

undefined

由上面的公式我们就可以看出, 点位、方位的误差相应的减少了, 而且精度也高于钢尺。

(二) RTK的优势

一是作业的效率更高, 通常情况下, RTK只需一次设站, 就可以对半径为4千米的测区进行检测。二是精度高, 在RTK的工作条件之内, 并且在半径为4千米的范围之内, 其精度可以实现厘米级。三是RTK的自动化程度高, 测量功能非常强大, 处理数据的能够非常强。四是RTK技术只需满足“电磁波通视”即可, 同时受气候、能见度的影响较小。

四以RTK为例进行精度分析

RTK被广泛应用于矿山测量领域还是近几年的事, 对于一些年级较大的技术人员来讲, 短时间之内还很难掌握其方法, 而且对其准确性也有所怀疑, 下面笔者以某矿区的一级附合导线控制测量成果与RTK复测进行比较, 探讨RTK的准确性。

从表1的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出两次测量成果的坐标最大差值为279cm。我们可以推出RTK完全可以满足矿山的测量需要。

五全站仪与RTK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 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我们知道, 隐蔽地区与带状地形适合在控制测量的过程中布设仪器导线;平面或者是高程控制一般可以同时进行, 但必须按照相应的等级标准进行计算与测量, 不必使用坐标测量功能。一般工程测量之中的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经纬仪导线等等, 其功能都比传统测量更为精准、操作也更为便捷。

2.我们在地形测量的过程中, 可以同时进行地形测量与加密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加密绝对不能超过规定的数量 (通常为六个) ,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设置水平度盘的格式为右角、起始方位为后视方位。

3.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放样测量时, 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的放样测量功能, 对设计好的中线、建筑的实际位置设置到地面来作为施工的一个依据。如果知道了放样点的距离与方位时, 我们可以选择极坐标法;如果知道了放样点的坐标时, 我们可以选择坐标法。同时还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输入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时, 还需要以测站点的坐标进行再一次确认, 在测量后视点坐标时, 要与已知后视点的坐标加以核对。

(二) RTK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卫星状况的影响。

由于RTK的使用是受卫星系统情况限制的, 因此, 我必须要注意测区的卫星覆盖情况。比如高山、林区、高楼密集地区是否存在遮挡。一旦出现了假值的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RTK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进行处理。

2.天空环境的影响。

RTK受天空环境的影响较为常见, 所以在使用RTK时, 尽量不要选择中午时间段, 因为这一时间段受电离层的干扰非常强, 而且共用的卫星数量也非常少, 所以我们要注意对作业时段进行选择。

3.存在高程异常的情况。

RTK作业对高程转换的要求非常精确, 这直接导致比如山区的误差值较大, 而且有一部分地区还是空白, 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测区的实际情况, 来考虑是否使用RTK进行测量。

六总结

综上所述, 目前全部仪与RTK已经在矿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其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测量精准等优点也日益被人们所认同。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全部仪与RTK的功能必将更加完备, 在推动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方面, 也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少波.基于矿山地形测量案例的RTK一体化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 (08)

隧道测量技术与测量优化方案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铁路还是公路,在行车速度、舒适、美观、协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隧道工程建设相对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本文主要对隧道的测量技术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优化方案

一、隧道工程测量的几项要求

隧道工程测量是在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的测量。为保证隧道顺利实施,主要对隧道工程测量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

1.1规划阶段

首先搜集隧道选线所用地形图并熟悉地形、地貌,准备地质、水文所需要的测绘资料。

1.2勘测设计阶段

在隧道沿线测绘带状地形图,实地对隧道的洞口位置,结合线路和中线控制桩等进行测设,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地质横断面图、纵断面图以及正洞口和辅助洞口的纵断面图等各种需要用到的工程设计图。

1.3施工建造阶段

对隧道进行测量时,要根据隧道施工的顺序和所要求的精度进行逐次测量。测量时要注意观察隧道线路的走线、转折点的位置以及和正洞口、辅助洞口位置,然后进一步在洞外和洞口布设施工主控制网进行施测,再进行相应的严密(简易)平差计算。随着隧道不断向前掘进,洞内的控制网也不断向前延伸,同时不断布测施工主、副控制网和隧道中线、超欠挖的施工放样,为保证各个工作面之间的放样精度,导线布设呈“Z”字形,尽量避免短边小角度,洞内支导线每500m-800m闭合一次,贯通前,对向开挖的掌子面相距小于40m时,应加强联测,统一指挥;纵横、高程贯通误差满足测量规范,贯通后还要进行线路中线的微调以及一定的误差鉴定。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隧道纵横断面的测量以及洞内机电设施预留、相关建筑物放样等。在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还要定期对隧道洞身、地表沉降和位移进行监测。

二、隧道测量技术

2.1隧道内CP平面控制测量

2.1.1测量方法

CPIII的测量方法是采用自由测站交汇网,每个自由测站均以2×3个CPIII点为测量目标。测量时应要保证每个测量点均测量三次。

另外还要保证CPIII的控制点应保持在60米至80米之间,不能超出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观测CPIII点时,最远的目标距离则应该保持在150米至180米之间,不可超出允许范围之内。测量开始前应先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相应的自由测站记录表,每一站测量均要记录测站的温度、气压和C PI以及C PII点上的棱镜高,并将温度、气压改正输到每个测站上。每一站测量三组完整的测回。

2.1.2 CPIII数据处理

CPIII观测数据主要是采用D S D I—H R S A D J软件进行平差处理。首先用评查软件将数据进行平差再生成报告即C A L C文件,再用D S D I —H R S A D J软件将C A L D文件进行处理和平差,从而计算出每个C PIII点坐标。另外该C P网的数据系统处理软件还可以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并做出筛选,从而保证最终的观测数据为合格数据。

2.2 GPS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为保证GPS控制点的稳定性,再隧道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GYS点,以方便施工期间对洞口控制点的稳定性进行常规检测。

2.2.1GSP的外业测量

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观测方法,同时应观测GPS测量数据,分三次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时间都应超过60分钟以上,并同时记录相应数据。

2.2.2 GPS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A s h t e c h S o l u t i o n s工具对处理和分析精度数据,下面我们将使用该工具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数据运行方法。

(1)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项目。

(2)给项目添加所需要的数据。

(3)对基线进行相应的处理。

(4)对GPS网进行自由网平差。

(5)形成网平差报告并对精度评定

三、测量优化方案及其应用

3.1测量优化方案

在设计的过程中制定精确的测量系统,并根据其测量控制点将C A S I O 5 8 0 0與激光指向仪配合使用,从而达到节约时间和保证精度的效果。

3.2控制点复制、加密精度要求

控制点复测、加密精度要求和方法都应该要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遵循先复核后利用的原则对设计中所提供的控制点的精度进行检测。控制点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同时每半年复测控制点数据的准确性。加密控制点报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平面控制点的复测以及加密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外业水平角观测全站仪(测角2″测距2+1ppmD)不少于两个测回,D为水平距离,单位km。

(2)导线方位角的闭合差≤±10√n n为测站数。

(3)往返对向观测测距1测回,测距往返较差不得超过15毫米。

(4)导线全长相对精度k应该小于1:15000,方可对坐标平差计算。

高程控制点复测和加密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外业应该采用往返对向观测。

(2)闭合差≤±20√L或≤±12√L L为测站数,单位km。

(3)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竖直角应小于15°,一测回指标差小于7″,并对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改正数为0.43*D2/R,D为观测距离,R为地球半径。

3.3工程对策

Epc项目进场后立即组织地质勘察队伍对改线后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详勘,并在施工中加强施工TSP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孔及监控量测,针对不同的地质地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快速,有序地进行。

合理优化施工组织,争取在施工便道、洞口场地布置及隧道施工的各个工序衔接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压缩,确保工期。

3.4測量桩的布设和注意事项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隧道测量的效率,同时保证进度和质量、安全。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隧道的测量效率,并保证其速度和质量呢?导线控制点的布设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控制点位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表现为隧道内的施工周期过长、施工时机械设备噪音较大造成的感扰、测量坏境较差、施工时洞内施工人员过多造成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测量中通常会采用钢筋头埋设边墙两侧仰拱填充面以下1cm处作为导线控制点,一般做法为先用切割机截取一段大约30公分左右的钢筋然后是用锯子在钢筋的一头刻画上十字,然后再将要布点的隧道两侧位置用打钻机进行钻孔,打完孔后,在孔中添加一定湿润的锚固剂,之后再把钢筋用锤子锤入到孔中,锤入完成后再把钢筋的裸露部分用湿润的锚固剂围起来。

3.5 C A S I 0 5 8 0 0计算器和激光指向仪进行配合使用

激光指向仪式利用激光光束集中和相干性较好的特性而研制出来的用于测定方向的测量仪器。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价格低廉、光束质量较好,识别能力较强。

安装调整方便、使用方便和发射可见光等等。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准确且快速的测定隧道的中线位置,进而有效的控制隧道的超挖和欠挖。

四、隧道测量安全措施

施工前,应该对测量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以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测量的过程中,仪器正在使用时,旁边不能不能离人,以防仪器发生意外造成损坏。洞内的控制点要选在安全的地点,避免选在滴水、露水或者塌方的地点,以防对人或仪器造成损害。

在整个测量工作中,要求测量工作者一定要提前经过一定的培训,拥有娴熟的仪器操作技能,同时又要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沉着应对。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作风。由此才可以保证测量工作的安全。

五、结语

隧道测量工作的重点不仅要保证桩位和测量成果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控和复核,如发现存在误差,应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并满足隧道限界、净空、标高、预留沉降和中线等各项要求。及时反馈监控量测信息及数据,与其他技术管理人员一同控制好工程质量。此外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培训,提高仪器操作技能,并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在管理上也应严格服从管理,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态度负责严谨。如发现有不服从管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而不能放任自流,以造成技术质量上的事故。

参考文献:

[1]周建东.高速铁路的施工测量[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2-18.

[2]熊伟海.隧道断面测量技术[J].中国测量技术,2004-11-02.

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篇4

姓名:班级:学号: 陈 松 115121-05 20121000846

目录

摘要:...................................................3 第一章 引言..............................................4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4

2.1、地籍测量的发展.............................................4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5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5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7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8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9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9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10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10

3.2、GPS 测量模式..............................................12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12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13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4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14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14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14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15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15 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16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6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17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18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18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19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20

5.2、遥感影像处理..............................................20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21

结语....................................................23 参考文献................................................24

摘要:

随着现代3S技术的快速发展,4D产品和高精度以及高效率的测绘仪的产生,地籍测量将逐渐与现代的测绘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地籍测绘从根本上发生转变。GPS以其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优势,成为地籍测绘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包括GPS、RTK 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新技术的特点,明确了 GPS、RTK技术的施测条件,针对地籍测量的要求,在介绍地籍测绘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经济、精度、时间方面探讨GPS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方案。此外还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籍调回中的相关应用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其中依次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籍测绘的方法与精度要求,重点探讨了GPS、RTK用于地籍碎部测量的可行性,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弱或消除措施。并且论证了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来进行地籍调绘的可能性,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的分析,对于困难地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是能够解决地籍碎部测量问题,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地籍测绘、现代测量、GPS RTK、遥感、第一章 引言

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面积, 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 地籍测量的仪器和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现代测绘可以让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 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直观, 其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

2.1、地籍测量的发展

地籍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地籍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出现。在人类原始社会当中,土地处于大家“予取予求”的状态,那时的人们共同劳动,按照氏族的内部规则分享人们的劳动产品,并不需要去了解土地所处的状况及人与地的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这个凌驾在劳动人民群众之上的机器出现了。这个时侯,地籍这个作为为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工具也随之出现了。而且它在保障国家的税收、维护国家土地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的层面讲,关于评价土地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日趋完善,土地的质量评估资料被纳入地籍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最为地籍基础数据的获取手段,无论测绘方法还是测绘仪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地籍图的内容更加丰富,对边界等要素的描绘更加清楚和准确。这也就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和规划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这时的地籍资料已经广泛地被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财产税收、法律保护等领域所使用,地籍的内容也更加地丰富多彩,扩展了传统地籍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了多用途地籍,这也是今天在我们所说的现代地籍。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所谓的现代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并表达各种地籍信息而进行的各项测绘工作,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测定土地以及土地附着物的权属界线、位置、面积等。现代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又分为两个过程,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精度的不同它又被划分为基础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并且逐级控制的基本原则。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它一般采用水准测量的方式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现代地籍测量的控制测量应按地籍测量技术规范进行外业观测与内业计算。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测量外业数据的获取。

a)实际测量单位及个人宗地的界址点、宗地内的地物点及地形点的坐标。b)导出实测点坐标并在计算机上借助成图软件展点。

c)参照外业草图,在地籍软件的支持下,将所展的点进行绘图处理。d)把做好的图用绘图仪打印出来,到实地去检查有无漏测和测错,并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e)根据实地检查的情况,到现场去进行补测,并在内业进行修改。f)通过外业实际打点检查,在确定地籍图的精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图上标界址点和界址线,最后输出地籍图和街坊地籍图。

(4)地籍测量的内业编绘

a)地籍测量内业的主要内容是外业获取的数据输入和各项成果的输出。地籍测量的内业成图编辑是在地籍成图软件上进行的。

b)根据外业权属调查的结果和权属所有人的产权证、土地证和身份证等信息进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和等级编号。

c)将外业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的输入,并进行地籍图的绘制。d)把做好的地籍图进行绘图仪或打印机的输出,工外业检查使用。e)经过外业实地巡视检查和打点检查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和处理。f)在计算机上对地籍图标明界址点和绘制界址线,按街坊进行划分,并绘制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图幅接合表和控制点展点图(1∶5000)。

g)打印宗地图及各类面积统计表等。

h)根据应该上交的成果目录逐项整理各项成果资料,并进行技术总结。(5)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检查验收的程序是:作业员进行自查—各作业组进行互查—测量队检查—上级门检查—省质检部门检查。(6)地籍测量成果提交

地籍测量应当提交的成果包含:控制测量图件资料、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碎部测量的观测数据、控制点的点之记、地籍调查表、地形图、地籍图、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面积统计表、技术总结等资料。并提交以上各种成果自交的电子数据光盘。地籍测量流程图如图 2.1:

图 2.1 地籍测量流程图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不同于基础测量及专业测量,现代地籍测量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了与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有关的测量问题都被看做是地籍测量。具体情况表观为:

(1)现代地籍测量是在政府干预下的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它也是具有法

律意义的政府对土地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性的一种技术行为。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一般都把地籍测量称为官方测绘。那么在我们国家,每次都是经过朝廷或者政府下达命令进行的地籍测量,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对土地产权的保护,其二是为了保障政府对土地行使税收权利。在当前阶段开展的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也是国家为了保护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土地为根本目的,并为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现代地籍测量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时提供精确的而又

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透过地籍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地籍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地籍测量的历史过程,测量技术一直都是地籍资料获取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地籍进行完善的测量工作,可以为解决土地纠纷、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对土地进行税收等方面提供合法的准确的数据。(3)现代地籍测量工作都是以前期的地籍调查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充分仔细 的地籍调查,可以获得完整的各种地籍调查资料,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有效的地籍测量方法,最终提供满足地籍测量与干礼需要的各种文字、数据和图件资料。

(4)现代地籍测量也是对土地及房屋等各项证件进行的一次勘验。在地籍调

查和地籍测量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审核持证人对土地及房屋等所有权的位置和范围,勘验产权登记与实地使用情况的一致性,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可以为土地房屋等的权属进行确认,为地籍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5)现代地籍测量中使用的测量技术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

要求。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标准是进行现代地籍测绘的根本依据,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对地物地貌的测绘,在精度上要确实满足要求,地籍测量提供的各种数据是政府进行土地等管理的法律依据,必须客观和公正,符合实际情况。

(6)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现势性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利用

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在改善,地籍的内容变化频繁。为了能够保持地籍内容的现势性,必须较之以前缩短地籍测量的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土地的使用状况和其上附着物的情况,是地籍反应的内容与现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

(7)现代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更加先进。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已经集成了

当今测绘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仅有对普通测量、面积量算等知识的应用,而且把数字化测图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以及 GPS技术等应用到了现代地籍测量当中,使得现代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地籍成果资料更加全面和客观。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又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 种。地籍以测量工作按照基本控制测量为基础,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指定的,《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0 mm。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及海岸、滩涂等主要水陆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 同的等级(见表1)。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 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2、GPS 测量模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 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2)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

GPS 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前两类定位误差的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其定位精度迅速降低,故GPS RTK采用第3种方法.GPS 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分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流动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

以美国天宝(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为例来说明RTK的系统组成:

RTK系统的组成(以下Trimble5700为例)

基准站

基准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

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12V 60A直流电源

流动站

流动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接收机及天线

TSC1控制手簿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

(1)“无投影/无转换”法.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

(2)“键入参数”法.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控制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基准站须架设在已知点上,但可以不观测其它已知点(为了检核,建议在方便时还是观测一定量的已知点)。

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控制手簿,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精度指标等,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的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存储到手簿中。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

RTK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目前采用UHF频段,当功率一定时,发射距离随天线高度增加而增加,如(1)式所示: 发射距离= 4.24 ×(H1 + H2)km(1)(1)式中: 4.24为经验值;H1 为基准站电台的天线高;H2 为流动站的天线高。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GPS 网形设计的依据

GPS 网布设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主要依据是 GPS 测量规范和测量任务书,以得到最优的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准备:收集测区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交通图、以及测区总体建筑规划和近期发展状况的资料。根据需要,收集测区范围既有的国家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和已有 GPS 站点等资料,如点之记,成果表等。在 GPS 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 GPS 网的精度、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方案。(2)GPS 网技术设计的原则:

a)GPS 网一般应采用由独立观测边构成的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附合路线,以构成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b)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的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数不少于 4 个,以便可靠地确定 GPS 网与地面坐标系统的转换。

c)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d)为便于观测和水准联测,GPS 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为了便于其他常用方法扩展和联测,可在网点附近(大于 300 米)布设一个通视较好的点位。

e)GPS 网点的点与点间尽管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利用常规测量加密以及水准网联测的需要,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f)为了顾及原有的城市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利用,应采用原有城市的坐标系统。

g)GPS 网必须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

(1)GPS 测量精度标准

对于各类 GPS 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变形及国家大地测量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 3.1 进行分级。用于城市或工程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3.2 进行分级: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以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来衡量。(2)各等级 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标准 其形式为:=a2(bd)2 式中: σ—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在实际工作中,精度标准根据测区大小、GPS 网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标准。⑶GPS 点的密度标准

制定 GPS 网的密度标准,主要是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标准参考表3.3 的规定执行(表中的单位为单位:km)。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

GPS 外业数据获取的属于 WGS84 坐标系下的数据,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需要使用的是国家坐标系或者是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数据。故此在进行 GPS 网的技术设计时,应该必须首先明确 GPS 所采用的起算数据的坐标系统。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在基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设计时应当考虑在地面坐标系中确定起算数据并在观测时要联测这些地方控制点,以便在计算时对坐标系进行转换。

(2)对于 GPS 网内已知的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者是城市的等级控制点,在构成 GPS 网时要考虑它们分布的位置,尽可能使它们分布在网的四周区域,并最好构成长边,使 GPS 网的轻度高保证解算的精度。(3)参与联测的已知高程点为了保证未知点高程拟合的精度需均匀分布在整个 GPS 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4)对于 GPS 网的坐标系应该与已知控制点的坐标系相一致,并尽可能与本测区已有的坐标系相一致,方便以后的使用。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用途,GPS 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也有布设成星形连接、附合导线连接、三角锁连接等。选择什么样的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 GPS 接收机台数等因素。(1)点连式: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如图 3.1 所示:(2)边连式: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如图 3.2 所示:(3)网连式: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

(4)边点混合式连接: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结合,组成 GPS 网的方式。如图 3.3 所示:

(5)三角锁连接:用点连式或者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如图 3.4 所示:

(6)导线网连接:如图 3.5 所示:(7)星形布设:如图 3.6 所示: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

现以甘肃张掖开展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试点项目为实例,通过试验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试验概况本次试验选用0.5 m 分辨率的GeoEye 遥感影像,该影像的时相接近本次试验的时间,因此现势性较强。为了提高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的精度,裁剪了一幅覆盖一个村庄且面积不超过1 km2 的矩形遥感影像(如图2 所示)进行试验。该试验区地势平坦,区域内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为平房,高度均匀且低矮。首先用全站仪或GPSRTK 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了试验区内的界址点和地籍图。界址点和地物点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且基本上都能达到图根点的精度要求。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

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宅基地界址点位置和测绘地籍图。本文所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用全站仪或GPS RTK 测量宅基地的界址点,然后用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参照外业测绘的界址点、界址线,从遥感正射影像图上解译地物绘制地籍图。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5.2、遥感影像处理

在正射校正前,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去掉不要的灰色或斑点等,以提高遥感影像的清晰度;然后对其进行正射校正:

试验区遥感影像在试验区内分别均匀地选取了4 个和16 个界址点作为像控点,然后进行一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正射校正,结果差别很小。这就说明,当被校正区域较小时,有效的像控点个数也会较少。最后选择用4 个点校正的正射影像图进行后期的试验。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

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然后将解译后的地物图形与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图形进行比较,如图3 所示。其中,浅色的是解译的图形,深色的是全野外测绘的图形,从而检验解译地物的精度。

均匀选取100 个同名地物点,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坐标为真值,对同名的解译地物点的坐标进行精度检查,检查结果见下表:

以2 倍中误差(0. 5 m)作为限差,在剔除了2 个超限的误差后,计算得到解译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考虑到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精度与图根点精度相等,所以该精度就是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 /T 8—2011)的规定: 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mm,即1 ∶ 1000 和1∶ 2000地籍图(或地形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分别不得大于0.5 m 和1.0mm。由此可以确定,据此方法解译的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能达到1∶ 1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略低。在实践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正射校正和调绘的精度,才能保证达到1∶ 1000 的精度要求;否则,虽然一定能够达到1∶ 2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可能会超出1∶ 1000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总之,该方法测绘的地籍图一定能够达到农村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本次试验之所以达到理想的精度要求,主要是因为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保校正精度。一方面,选取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不要低于1 m,影像范围最大不超过1 km2(这适合农村村庄分布零散的特点);另一方面,选择野 外全站仪实测位置良好的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2)确保解译精度。一方面,解译前对影像进行了野外调绘;另一方面,在解译时,将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籍要素(界址线和宗地)叠加到遥感影像上作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的解译。另外,当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区域属于山区时,在制作正射遥感影像图时必须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校正,才能保证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该试验区是本试点县乃至整个甘肃河西走廊

地区最典型的一个区域,因此该试验区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推广到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乃至西北五省区。

结语

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现代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GPS 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 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文娟.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5-18.[2] 姜友谊.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西安科技大学 [3] 马永健、张武英.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西安)航测遥感局.2013 [4] 张述清、杨润书、朱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云南省地矿测绘院

[5] 郑 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河北省地矿局

[5] 李靖.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国土资源局

[7] 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2007 [8] 陆贤东、顾和和、王飞.网络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中国矿业大学.2008 [9] 谢现科.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0] 宋洋.GPS-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篇5

技 术 总 结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27日

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

1:5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

技术总结一、一般情况

为准确掌握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土地利用现状,习水县赤遵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完成土城镇志诚砖厂1:500地形图测绘。总面积约9455.50m2。由于本区位置与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距较远,为控制变形量,本次地形图测绘工作平面坐标采用东经105°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作业主要的技术依据如下:

1、CJJ8-85《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1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

3、GB/T 1761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简称《规范》2 测区内及附近原有II等级控制点3点,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坐标和高程值分别为:

x=3130339.052y=597209.500H=311.419

x=3130599.999y=596887.286H=299.482

x=3129296.230y=597735.986H=340.397

三点标石、觇标保存完好,观测前以标石中心反投到觇标中心。同时,为保证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加测二点的边长,以保证点位使用正确,结果认为以上三点可靠,可作为本次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

二、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高程以(II级点)的高程值作为高程起算据。首级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点与I级导线点重合,未另行埋设水准标石。水准测量采用南方S82-RTK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度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0.2mm,满足规程要求。

三、作业内容

1、对业主所指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并绘制地形图

2、对该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并埋设控制点

3、对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皮尺丈量

四、地形图的数字化

1:500地形图的数字化参照《规范》

1、《规范》2执行。根据《设计》要求,1:500地形图由现场测绘而后在计算机内直接绘制而成,五、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本工程技术总结报告1份。

2、1:500地形图3份及电子光盘1张。

3、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勘仗成果汇总表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篇6

(一)实习目的:“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践不能探精微”土木工程是一门重严谨,讲协作,偏实践的工程学科。为了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系统全面的学习到小地区大比例地形图成图原理、成图工程和方法、施工放样等,进行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从而丰富我们测量的实地经验,提高我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面的竞争力。

(二)实习基本内容

1、地形控制测量外业

1)平面控制:选用闭合导线。

2)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2、地形控制测量内业

1)平面坐标计算

2)三角高程计算

3)水准测量高程计算

3、碎部测量外业

全站仪数据采集,测绘1:500地形图

4、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CASS软件电子绘图5、施工放样

(三)测区概况

1、地物:我们土木一班被分配到的测区主体是学生公寓(三号楼、五号楼、筒子楼、八号楼由北向南平行排列)。测区整体是一个矩形,建筑物形体上对称,五号楼、筒子楼还有八号楼围城的区域构成了一个矩形对称结构的小花园,测区内不乏行树、路灯、井垃圾桶等市政园林公共设施。

2、地貌:测区整体平坦,部分路段有小于20度的斜坡。

3、天气状况:实习期间降温明显,测量时间段的温度基本维持在0~10度之间,风力较大,期间还存在两三天的雨雪天气,对测量工作影响较明显。

二、测量的实施

(一)控制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罗盘仪、两个棱镜、两把标尺、卷尺、铁花杆

二)控制测量的意义、实施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该测量工作分为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部分。控制点坐标的测

定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先决条件,是为以后碎部点坐标的测定及展野外高程点制图的基础。

2、实施过程:

A、在侧区内选取8个相互通视且距离彼此差别不大的控制点,8个点围成一条闭合

导线,其中A1控制点的坐标(520,520)和高程20、000已知。

B、将全站仪在A1点对中整平,然后分别在A8与A2号控制点放置棱镜,再用卷尺

分别量出两棱镜及全站仪高度,将全站仪(盘左)对准A8点棱镜,将起始角度设置为0度,然后观测记录下竖直角角度以及平距,然后将全站仪顺时针旋转瞄准A2,记录下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半测回结束后,将全站仪调整到盘右状态,对准A2同样读出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记录完毕将全站仪逆时针旋转至对准A8读出竖直角、平距及水平角度数。一测回结束。数据合格后将全站仪对中整平至A2点,将两棱镜分别放置在A1和A3重复上述操作,8个控制点要逐一测量。

C、将标尺分别竖立在A1与A2控制点上,将水准仪整平在两控制点之间的某位置,

然后读出后视点度数a前视点度数b,然后调整水准仪高度正负10CM以上再重新读出后视点度数和前视点度数,后视变前视,8个控制点高差逐一测量。

D、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1,铁花杆放置在A2,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1,

然后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2将铁花杆放置在A1,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2,α=(α1+(α2±180))/2

3、精度要求

A、一测回结束后要进行允许误差检测,要求水平角观测半测回角之差小于等于正负

24秒。水平距离双向测距,相对误差应小于1/3000

B、高差h=a―b,两次仪器高法要求两次测算出的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C、α1―(α2±180)小于等于2度4测量心得

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要熟练,要求精度要高,不要测完一站将数据记录在纸上就紧接

着测下一站,要做到站站对数据进行误差允许计算,不合格立马对本站返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等到业内计算时发现误差很大无法闭合,届时返工无处着手,这是致命的。

(二)控制测量内业

一)所需仪器:无

二)意义、计算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通过计算处理控制测量外业得出的数据从而得出控制点坐标,是为碎部点坐标的测量做好准备工作。

2、计算过程

A、平面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调整分配好误差后得出相邻两条导线间的水平角βi,接下来进行方位角推算,保定地区的磁偏角大约为6度,所以在导线磁方位角的基础上减去6度即为导线真方位角度数αi,由αi=α(i―1)+βi±180推算出各控制点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大小,然后进行坐标增量计算△X=Dcos(αi);△Y=Dsin(αi),及闭合差调整得到改正数并计算得出改正后坐标增量,最后进行坐标计算,有A1(520,520)得出所有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B、三角高程计算:由三角高差h=tan(竖直角)+仪器高棱镜高,计算出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并得到平均高差,求得改正数最后得到改正高差,由A1点高程为20、000得到所有控制点高程。

C、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得到各控制点高差,并进行闭合计算,根据平距与总长度的比值反号分配改正数得到改正后高差,并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

3、精度

A、平面坐标计算要求Fβ容=±40√N=113、14秒然后反号平均分配给βi;∑L/f大于等于3000,然后将fx和fy反号萍将军分配给△Xi和△Yi。

B、指标差小于等于正负25秒,,对象观测高差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该大于400Lmm(L为公里数),高差闭合差要求不超过正负40√∑Lmm(L为公里)

C、要求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值能和水准高程测量的数值吻合上。4、心得

一份正确的数据对业内计算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就能看出之前控制测量站站误差允许检验的重要性,同时要多个人一同进行内业计算并彼此核实,以免出现计算错误。(三)碎部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三角棱镜、移动棱镜、卷尺二)意义、测量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碎部点坐标数据是制图展野外坐标点的数据基础,碎部点是绘制地物地貌的组成部分。碎部点:地形、地貌的平面轮廓由一些特征点决定,这些特征点统称碎部点。

2测量过程

A、在全站仪中建立控制点坐标文件,将控制点坐标键入到文件之中等待调用,然后再建立一个碎部点文件以待记录碎部点坐标。

B、将全站仪对中整平到控制点上,量取全站仪的高度,先进行测站设置调用本控制点坐标、后视点设置调用后视控制点坐标。结束后开始进行碎部测量。

C、安排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选点,一个人负责绘制草图并标记碎部点点号,另一个人负责操作全站仪记录碎部点。

D、如果存在不可通视的碎部点,要考虑控制点的加密工作。3、精度

首先对中整平全站仪不能马虎,确定正好,设置后视时,一定要将全站仪对准后视再设置后视点坐标,为了保险也可以将后视点作为第一个碎部点进行测量。

4、碎部点测量的心得

老师讲授完碎部点测量注意事项后不要急于去进行碎部测量,下课后我带着副组长去每个控制点实地考察,让其余组员回宿舍休息,然后我让副组长站在每个控制点上分别向后视点和前视点拍一张照片,工作进行完毕后,我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一一浏览用一张A4纸制作出了一张完整的测区地物图,然后仔细观察每个控制点上面的视野情况判断哪些碎部点可以在哪个控制点处通视,哪些碎部点无法通视但是可以利用对称找到,哪些点可以隔一点做直角,哪些碎部点无论如何都无法捕捉到然后考虑加密控制点,经过比对后,发现需要在8号楼和5号楼之间、5号楼和3号楼之间分别加密一个控制点A9和A10,最终以控制点为单位,根据哪个碎部点在哪些控制点意捕捉,有选择性的将测区划分为10个小测区,并交给组员去将这10个小测区放大到10张A4纸上,这样不但不用经历所有控制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做到有条不紊心里有数。

在利用A6控制点加密A10控制点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高程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发现,等到测完A10区域时核对数据时发现碎部点高程达到了59点几米,我们没有惊慌,用A10控制点重复测量了一下用其他控制点测过的碎部点,发现平面坐标基本吻合,高程却相差40M左右,然后检查所有的碎部点数据,发现高程是从A10开始包括以后的碎部点的高程都增加了约40M,所以我们断定是A10的高程输入错误,为了弥补高程的巨大误差,我们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将A10的真实高程计算出来然后减去错误高程得出额外增加的高程,结果发现与前面检查同一碎部点高差相同,于是我们将出错的所有碎部点的高程都减去了这个差值得到了错误碎部点的真实高程,挽救了一下午的劳动成果。从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要边测碎部点边观察坐标各项数据,以免出现错误导致后面所有碎部点都出现错误。

(四)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CASS制图软件

二)意义、制图过程、心得

1、意义:得到测区的地形图(1:500)

2制图过程:

A、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导出控制点与碎部点(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DAT)

B、展野外测点点号,输入相应的坐标文件回车即可在屏幕上看奥所展文件坐标点号。

C、屏幕上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应该一一对应然后将平面图精确绘出。

D、地物绘制检查无误后,将点号全部删除,展开所有的高程点,地势平坦的确不绘等高线需注记散点高程。

E、对重要地物加注记F、给图加框并命名存盘。

(五)施工放样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移动棱镜、水准仪、两个标尺

二)意义、放样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精确地在地面上进行位置定位的测设。

2放样过程(平面坐标放样和高程放样)

A、用CASS在制作出的地形平面图上设计一个矩形房屋,并记录下房屋拐点处的坐标及边长。

B、在全站仪中建立放样文件输入临近两个控制点坐标以及房屋四个拐点的坐标。

C、像测量碎部点的工作类似,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全站仪,测站设置,后视设置,调用放样点坐标。放样开始

D、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跑点,用全站仪瞄准去度数,全站仪自动计算出观测点与设计点的坐标差距,然后观测人员指挥跑棱镜人员移动从而找到放样点。

E、找到四个放样点后,将四个放样点围成闭合导线去计算其每个点的水平角大小和平距和设计值去比对。

F、高程测设中以某控制点为后视点(高程为20.000),用水准仪在控制点周围建筑物上测设若干个比该高程高0.5M的点位,由h=a―b得出b=a―h其中h等于0.5,水准仪观测的后视度数为a,通过计算得到前视度数b,从而在观测时改变前尺高度来得到高程点,并沿着尺子底部在墙上做一条线表明20.500的高程位置。

3、精度

A、水平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30度。B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1/20xx。

4、心得

放样看似简单,真正干起来需要测量员与跑移动棱镜的人员默契配合,否则效率很低。

三、测量实习总结

应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测量 篇7

地籍测量工程是一项系统的测量工作, 需要具有较高的精度认识标准, 根据实际的测量需求标准, 建立符合实际测量的规划内容。传统测量方式主要以全站仪等仪器测量为主, 其共同特点是需要对测站位置进行通视分析, 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另外, 测量人员需要在3个或3个人以上配合完成, 施工测量效率较低。近年来,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 利用GPS与RTK技术的完美融合, 实现地形测绘技术水平的提升, 保证工程实际测量样式的合理性, 控制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 采用有效的导航技术方式, 确保工程测量的发展水平。

一、差分工程GPS测量数据的分析

差分GPS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 利用载波测量动态数据, 在基准位置上安装一台GPS接收机, 将所有GPS数据卫星链接到一起, 对其进行观测数据分析。通过无线数据网络, 分析传输设备的实际传送位置。在流动站上, 利用GPS接收器完成微信信号的数据同步。通过数据无线设备, 改善数据接收基站和传输数据位置标准, 对相关的定位原理进行分析, 确定符合实际卫星连续观测点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设备, 可以有效的实现用户的测量观察。在流动站数据测量过程中, GPS将卫星信号接收的同时, 利用无线电设备实现基站的数据传输和观察。根据实际的定位原理, 准确的分析计算机流动三维坐标位置, 确定其精准性。

实时动态RTK技术定位是利用动态系统实现的卫星数据的处理。利用卫星信号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 按照基准却只, 保证多用户之间的服务方式, 次啊要哪个双频段的GPS接收机, 采取采用方式确定流动站的采样标准。数据传输过程总需要将数据流与数据装置结合其阿里, 实现对数据动态的实时监控。

二、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过程中需要对地籍进行基础性调查分析, 确定地籍附着物的位置、归属、质量等问题, 利用现有的测绘工作, 实现工程的准确性时的测量。地籍测量往往先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确定标准控制点, 暗中导线控制位置急性碎部测量分析。导线测量过程中受控制点密度的影响, 往往存在精度不均匀的额问题, 这直接影响人力和物理资源, 造成工程测量实际使用时间受到影响。利用RTK技术和GPS技术逐步提高数据接收机的空间定位位置, 确保精度的合理性发展。结合GPS与RTK技术的广泛测量败走婚, 对实际的测量过程进行准确形式的分析, 确定符合实际测量控制地籍数据, 观察空间通视标准, 确定符合实际的全天候测量优势。

1地籍精度的要求

地籍控制精度的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按照实际的测量顺序进行分析, 从整体到局部, 从高到低, 根据实际的网络分布进行控制, 以地籍控制测量标准为依据, 按照实际的测量基准, 确定符合实际的测量控制乏味。基准性测量控制分为三角网、边网、GPS网等。在基准控制测量过程中需要按照地籍测量标准进行工作分析, 设置级别控制标准范围, 实现对三角网、导线网、GPS数据网、侧边网的分别精度测量。

2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的测量利用地址位置、坐标、地理要素等, 从中获取定位线, 土地归属转让等。根据实际的轮廓、路线、设施布置情况, 确定符合实际的空间归属位置, 对空间坐标点位置进行特点坐标系统的分析, 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系列数据, 确定界定值和节点点。根据界定的位置对土地经济价值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地域经济的平衡性, 分析精度等级和位置, 确定符合实际标准的等级范围。

三、精度评估测定方案

根据精度评估测量标准, 对实际的作业流程、控制测量标准进行准确的分析, 确定复合实际地籍控制的范围, 采用GPS与RTK相互结合的方式, 加强对测量方式的处理, 改善导线控制标准, 提高数据实时化测量过程, 进而确保数据精度测量的准确性。应用GPS与RTK技术的布置, 可以有效的提升坐标位置的精度, 对流动作业环境进行准确的勘查分析, 确定符合实际接收控制的作业标准。根据电台数据内容, 分析直线传播的特性标准, 确定符合实际参考距离内的勘查范围。利用数据连接的标准化设置, 将GPS的接收与数据衔接联系到一起, 方便携带和数据采集。

四、测量精度的准确分析

利用RTK技术对实际的测量标准值进行精度提升, 确定符合实际测量标准的通视点位置。检查分析测角、侧边的高度, 确定符合实际测量的站位坐标, 确定实际的高程位置。利用现有的测量角度, 分析实际的高程和边长为止, 分析多方向的测量控制点位置, 确定符合实际的坐标高程, 对存在误差或信号弱的点增加RTK位置校验工作, 确保工程可能出现的误差降低, 控制误差, 保证其均匀分布, 防止局部误差过大产生严重的测量进度不准确的问题。RTK技术的精度测量可以实现一级测量, 降低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问题, 实现对地籍的准确测量。

利用地籍测量分析显示, 按照RTK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测量, 可以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的准确形式, 满足勘查设计者的基本需求, 尽可能多的提升地籍的整体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效益水平。伴随着RTK技术与GPS技术的快速发展, 已经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维护, 提升技术的发展水平, 提高城市轨道建设的发展经济水平, 确保经济建设的合理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应用RTK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地籍的测量, 利用GPS技术与RTK技术实现对地籍测量的全球化实时数据测量, 对于工程实际的测量需求更具有实在性意义。我国地域广阔, 测量难度大, 容易出现误差问题。利用RTK技术与GPS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地籍测量的基本需求, 确保工程测量的测量质量有效性, 保证工程测量的合理性。

摘要: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城市地籍测量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利用RTK技术的测量可以实现对地籍测量的准确数据统计。本文将针对RTK实际的数据测量标准和工作方式进行分析, 研究RTK数据测量的实际标准形式, 认识数据测量的精准度水平, 分析基于RTK技术实现的地籍测量。

关键词:RTK,地籍,测量

参考文献

[1]张翠华, 陈晓娟, 赖德海.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城市地理.2014 (08)

测量新技术论文 篇8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矿山生产行业在现代化科技的支撑下也得到快速发展,提升矿山测量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矿山测量工作中大量选用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矿山测量的精度与质量,并为矿产行业安全有效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文章针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53-0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矿山开采事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矿山开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工作在矿山开采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将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到矿山测量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测量精度,更能对矿区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 数字化矿山测量的概况

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与核心系统为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的5大系统。通过采集系统可以完成采集与处理数据的工作,测量、勘探、传感及文档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与维护拓扑是调度系统的重要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空间查询和分析、制图与输入等。对各种专业模拟与分析功能模块的提供是功能系统的主要作用,其中包含SC、AI、SA、MCAD等。

三维建模工具的提供是包装系统的主要任务,并对多源异质矿山数据进行过滤、封装及组合,如数据挖掘工具与3DCM等。统一管理数据与模型是核心系统的主要功能,核心系统还具有决策分析与支持的作用。由此可见,矿山测量中数字化的实现离不开数据信息。

DM以矿山地理空间数据仓库与属性数据仓库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仓库用于管理大量信息,如矿山井上、井下地理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等。属性数据仓库的功能是管理矿山有关数据信息。

在对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模型仓库的建立,可以有效管理各专业应用模型,并为矿业工程生产、发展、管理等活动进行服务,如顶板垮落计算、围岩运动模型建立等。

2 矿山测量工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作为采矿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大量新技术的涌现,如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激光技术等,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有了可靠保障。

2.1 三维可视化技术

作为数据体表达形式的重要体现,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技术方式。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理解矿体空间信息、矿体和地表地形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对测量人员的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作为三维可视化实现的重要方式,目前最常见的三维动画软件主要包含:3DS MAX与Maya。Maya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具有基础三维与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毛发渲染、运动匹配及布料模拟、建模数字化等功能。该软件简单灵活,可有效提升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质量与制作效率。

2.2 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数字、图形、文字及表格处理都是矿山测量工作数据处理的内容,其中还包含采集、处理与存储。在矿山测量中,测量数据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并进行电子化表格的制作及数据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应用VB等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数字处理软件,这样能够确保数字数据库建立的有效性,同时能够对数字的共享性、维护性及易保存性进行有效增强。

2.2.1 VB数据访问ADO

ADO既可以向各种数据源提供高性能访问,又可以通过内部方式与属性进行数据访问接口方式的提供。除此之外,ADO还可以为数据系统管理等操作提供相应方式和属性,如定义字段、表、数据库创建、定位与查询数据等,并完善数据访问及提高管理能力。在CAD二次开发时,通过ADO对象编程与Data控件的非编程VB语言可以对所有数据库进行访问,并实现连接其他数据库的目的。

2.2.2 对应用程序内的问题进行协调和控制

作为微软公司的技术标准之一,资料数字化技术主要是对各种应用程序内存在的通信问题进行协调与控制。在此标准下的程序能够对其他程序的内置对象进行充分显示,以此达到对象属性改变的目的,并对其跨程序运行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实现。面向对象的AutoCAD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是二次开发的主要技术,从以上内容得出,有关人员可以进行面向对象开发语言的使用,如VB与VC对CAD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对所有编程任务进行彻底摆脱,确保能够方便使用面向对象的各种高级开发语言。CAD对象可以利用非绘图对象与绘图对象,对开发测量绘图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实现,并完成绘图测量,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开发效率与易维护性。按照矿山测量的具体状况,对CAD的二次开发进行充分利用,并进行矿山测量数字化应用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数字化数据测量及绘制图纸提供便利,并提高其准确性。

2.3 数字化绘图技术

在各种图纸上科学、及时、正确地进行相关物质与其变化关系的真实反映是矿山测量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测绘大比例尺矿图是矿山测量的主要工作,常规绘图方式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繁琐而耗时,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重视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并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重视,防止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对矿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将矿图向数字信息进行转变,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成图、分析与管理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并对井下、地面空间关系及相关关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同时将准确、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矿山单位,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绘图方式,数字化绘图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能够对不同比例尺图纸进行连续派生与更新,并达到一测多用的目标。

②数字化绘图技术具有均匀性即较高的工作效率与精度。

③能够衔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矿山运输线路的优化,并能够为环境保护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矿产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测量工作作为矿山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测量技术,才能有效提升其质量,为此,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及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的难度与提高测量的精度,并能为矿产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明义,武文波,赵国忱.矿山测量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2] 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3] 马立功,宋文官,王伟,等.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矿山测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4] 喻剑,古琳.关于当前我国矿山测量中数字化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

[5] 胡润琴.浅谈矿山测量中绘图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上一篇: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800字下一篇:面试技巧和职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