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报征文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中国教师报征文(精选11篇)

读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1

你是渲染教师情感的纽带,你是拓展知识的智者,你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于是,从遇见你开始,就对你一见钟情。是你,在从教路上一直与我相伴相随;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你,让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真谛。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是你教会我——做个有童心的老师。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玩伴。那就要有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他们所喜欢的,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如去年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如果我们不去看看,不去了解了解,那么就不知道孩子们的所见所感。我们看了的话就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自然也会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哇塞,老师你也知道啊,那你喜欢喜羊羊还是灰太狼哦。”

是你告诉我——做个大度的老师。要有容忍学生犯错的度量。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每个人都从失败和错误中不断成长。想想我们的年少轻狂,想想我们的豆蔻年华,再想想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曾经流逝的学生时代,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有的错误可能是一模一样;有的可能只是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有的可能比现在学生犯的错误还严重、、、、、、如果是你犯了错误,你希望老师会怎样处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好的老师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要大度,要宽宏大量,做到以德服人。

是你提醒我——做个快乐的老师。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谁愿意每天看到冷冰冰的面孔?跟人握手时,有哪个愿意每次握到的是只冰冷的“死鱼手”?谁愿意每天看到眼里充满了怨恨、失落的眼神?有谁愿意听到斥责的话语?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我也认为快乐是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能用笑脸迎接每一个黎明和暗夜;快乐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该干活时干得动,该吃饭时吃得下,该休息时睡得着;快乐是自己的心中有一颗太阳,不论遇到好事歹事我们都会用阳光的心理去面对。快乐的老师带出快乐的学生,快乐的学生影响着他的家庭,孩子们不就能快乐地成长吗?

是你勉励我——做个无私的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求回报。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个人发自肺腑地、心甘情愿地帮助学生,本身就很幸福了,还需要什么回报呢?

是你指点我——做个赏识学生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是宝贝,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你若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成功地获得对方的爱与尊重。赏识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

有你在,希望和信念就会放开心扉。有你在,就有温暖的春天。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定南县第三小学魏姝琪

读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2

一、解放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 我们就必须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泗县二中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 给学生以开放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问、敢做, 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这让我想起了在承德县逸夫学校听的杨老师讲的“Famous Zoo”一课。当时有这样一个课堂辩论的环节:你认为动物是住在动物园好呢, 还是回归大自然好?为什么?请你们用英语展开辩论。这个问题, 是教师根据教材课前布置给学生的。由于问题设计得新颖而又贴近生活, 学生非常乐于完成这个任务。他们课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也进行了对于英语句型、单词的练习。由于准备充分, 学生课上争论得非常激烈,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如, 口语表达也非常流利, 英语似乎成了他们的母语。辩论之后, 老师又请同学们根据辩论的结果, 设计自己理想的动物园, 并用英文展示给大家, 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主动参与, 在快乐中学习, 成了学习的主人, 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

二、小组合作, 打造“狂欢”课堂。

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首先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有序地将个人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解决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呈现出来, 兵教兵、兵导兵、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共同解疑的目的。其次进行组际合作,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互换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生单词的时候, 总是我领读, 教了好多遍学生还是掌握不好, 一些同学根本不张嘴, 我提醒后也只是读几个又不读了。怎么办呢?我想, 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其中的关键。于是, 我用了这样的办法:先教音标后自学, 小组合作比高低。哪个组学得认真, 读得好就加分, 每个组的同一水平的同学进行单词朗读、背诵PK, 结果纳入到优秀小组的考评中。这样一来, 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 我也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过一段时间马上就显现了出来:有一个组原来什么都懒得做, 经过小组合作的洗礼, 现在发言是最多的, 原来基础很差的一个同学, 甚至能主动挑战别组同学了, 尽管他有些词读得不是很准。小组合作, 让每名同学都有机会收获赞赏的掌声,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学们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主动开口, 觉得英语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了。我被他们你争我抢的激情感染, 一种快乐感由衷地产生, 禁不住和他们一起在课堂上“狂欢”。

三、创设生活情境,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英语是语言学科, 但又不是我们的母语, 加之闭塞的生活环境, 使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成了老大难。如何给他们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成了我最大的困惑。读了《中国教育报》第九期的《你拿什么留住我》和李镇西的《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两篇文章, 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使我深切地认识到, 教育的希望在课堂, 在课改。于是, 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学什么演什么, 用“角色”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说, 学“问路”这个单元, 教室就是一个大的居民区, 同学边找地点边用英语表达, 由于是角色扮演, 学生兴致极高, 谁都想下座走两圈, 说两句。学“职业”单元, 就让大家去表演各种职业, 看谁表演得形象, 由大家来猜。同时, 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写招聘广告, 做记者采访等, 然后带到班上来表演, 每次大家都是不亦乐乎。由于学生主动参与, 他必须先在课下熟悉单词, 熟悉句型, 练习口语, 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课堂上, 虽说他们有的表达还不够完美, 但却说得有声有色。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以前作文没话说, 现在谁都能写几句了, 英语课上, 听“天书”式的“呆子”少了, 英语的“小表演者”多了, 课堂充满了笑声, 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个个精彩”。我也越发感到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3

5月,我进入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找到了出奇制胜的.治班妙计,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知识。我开始学着写教学日记,记录教育教学的点滴。在各位版主的激励中,我参与了“香山夜话”的编辑与主持,积累了更多的课改经验。

会馆中,课改践行者们用行动诠释着课改,行走在课改路上的草根教师吕建斌,坚守课改“一亩三分地”的新教师庄华涛,辛勤耕耘“三权分治实验田”的胥加洲等教师,让我钦佩不已。循着他们的脚步,我踏上了课改之路。

相遇、相爱——追寻教育的本真

读报——我信心百倍。中国教师报处处闪现着课改人的勇气与智慧,“问道”、“课堂现场”、“我见”、“镇西随笔”、“网评天下”、“读报会”、“教育新观察”等栏目让我痴迷。每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我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欣喜地品读着每一篇文章,浏览一遍又一遍,把精彩的段落抄在本子中,并写出读后反思。在这里,我读懂了教育,读懂了“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的内涵,读懂了课改,中国教师报传媒铁军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践行着“课改人”的教育信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对课改充满了信心。

用报——让我在课改路上走得更远。《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成了我课改路上的“导学案”。我尝试着用这些课改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我开始注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着写导学案;相信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的使用,让学生学得更有效。自由地议,大胆地评,精彩的展示,学生的自信逐渐显露。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在我的课堂中落地开花。

相随、相伴——行走在课改路上

中国教师报征文(最终版) 篇4

作为一个年轻老师,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赶快成长起来。我常常想‚初为人师,何为人师?‛在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时,我会懊恼不已,暴跳如雷,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我总是在问我自己,是自己的课上的不好吗?是学生素质太差吗?还是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某些问题?读了《富‘内’方能养‘外’》,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惭愧。《富‘内’方能养‘外’》是发表在《中国教师报》第318期‚教师教育‛版块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唐婉老师从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认定现场中考生们面对一些非常基础性的专业知识而不知所措时那种令人失望的一幕中展开,对此从发出深深的喟叹以及对这些青年教师以后站上讲台上的一种隐隐的担扰。从而从问题的根源上提出富‘内’才能养‘外’的深刻见解。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受益良多。

是的,当老师是需要涵养的。这种涵养离不开广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工作和心理科学知识。是的,新课程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博览群书又对专业知识把握的精准而独到,所谓精,就是要知的深,对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的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

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做最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但这种涵养我认为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因为在教育中,不能缺乏爱。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却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的爱的典范。是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所有学生,无论智商高低,无论是家庭条件好差,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因为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一位教育者曾这样说过:‚师爱如春风,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雪;师爱如春水,能涤荡学生心头的污垢;师爱如春雨,能滋润校园棵棵幼苗茁壮成长。‛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诚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诚挚的爱,才能使师生心连心。有师爱作基础,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爱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催化剂‛。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爱每一位学生,作一个爱的播种者,用爱引领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这种涵养还离不开教师的幽默。懂得幽默的人是智慧的人。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使自己快乐,身心健康,减缓压力。所以一个有涵养的老往往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幽默来达到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能使学生开怀大笑,又能使学生品位和深思教学内容。

教学幽默是教师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我觉得教师的涵养是应该包括幽默感的。因为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快乐、和谐的课堂正是新课标提倡的。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就象水土需要保持是一个道理。我们当老师的,至少在短时间内多媒休取代不了黑板,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还是要天天跟粉笔打交道,写板书。基于这一认识,我每天都要找点空闲时间来练一练板书,目的只有一个,涵养自己的素质。除了日常写字。教师的涵养离不开教师广泛的阅读,阅读的视界决定了一个老师的眼界,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大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即使是象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那样,一生云游神州大地,从南到北他也很难走遍。怎么办?多读书,查资料,哪怕象加拿大著名医生那样,每天临睡前读十五分钟,持之以恒,收效也会是很可观的。

当老师的,还有文字功夫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若长期不动笔把自己平时学习体会、教后感慨和反思及时写下来,往往就如过眼烟云,点点创新思维火花有可能就稍纵即逝。许多教育家不正是在一点一点的写作中积累起来的吗。相反的,很多很有经验的老师,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为什么没有突破呢,这跟有没有坚持写作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锤炼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再吐出的过程,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作为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老师,开个博客,写点文字,应该说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篇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中国教师报》,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拿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关注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

每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时,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就成了我的最佳求助热线。斯宾塞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学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快乐。这一点,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对我影响很大。她常说,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们的心灵,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养料,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我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

《解开心结,重在沟通》一文让我懂得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少埋怨孩子,多改变自己。心病还需心药治,孩子的心理疏通了,教育他们时才能得心应手。当孩子们面临压力时,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

《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文更是让我意识到: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又不注重身心的调解放松;看重了书本知识,反而远离了本色的生活,疏离了自然,这势必造成教育的顾此失彼。因此在工作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说心里话和与学生QQ聊天的方式,随时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帮助许多学生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这些成功的工作经验,都得益于时常读书读报,特别是读《中国教师报》。

在教学工作方面,许多同行的先进经验和教学心得也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学校本该是清净之地,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和谐地方:今天他是劳模,明天她是先进;今天他升为骨干,明天她是学科带头人;有人升了校长,有人当了主任,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心意难平!其实,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当我觉得自己心路变窄的时候,觉得心灵找不到一处安放的时候,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来到《中国教师报》的健康人生版面,仿佛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有时在他人流水潺潺、杏花烟雨的描摹中徜徉;在他人挥洒自如、恣肆汪洋的文字前驻足;在他人充满理性、启人心智的描述中游弋。似乎亲身去呼吸山野中的新鲜空气;去数数田畴间绚烂黄花;去听听树丫里和悦鸟鸣,然后便觉得心中装满了欢乐,便感受到人性美的存在也能让人流下温暖的泪!有时会看看同事淡然的身影,看看学生灿烂的笑颜。然后沏一杯香茗,把心放平,吼一声秦腔,唱一段皮黄,写一写博客,用文字释放背负的压力,获得心灵的慰藉;用文字记录奋斗的历程,获得成长的经验,完成精神的丰盈与宁静!不管外面风起云涌,我心依然平静如水。不管外面花开花落,我心中永远开着最美丽的花!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篇6

我是一个职业中专的教师,在学校担任着计算机的教学,面对职业中专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上受阻,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经常翻看一些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偶然有一天,让我邂逅了《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借阅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广。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通常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经验,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出结果。自从学习了《中国教师报》我又能从中学习到许多名师的一些经验,这让我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师教育中我又了解到许多基层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名师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一路前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不管什么工作都能和学生一起,我也去做了,用心与心去交流,于是师生的和谐应运而生。

当今的学生是比较新潮、时尚,但是这仅仅只是表象而已,其实无论是贫民百姓、高官子弟,任何一种人,都有他纯净的一面,学生也是,在他们的心里皆隐藏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把自身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给学生指导人生的航标,教给学生辨别人生的真、假、美、丑,如何做人等等知识。回想我三年多的教学历程,每年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刚开始教书时,面对顽皮捣蛋的学生,通常都是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大动肝火,有时,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心里很是欣慰。然而,读过王继颖老师写的《最好的作品》后,深感内疚,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到我们所承诺过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所有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懂事、听话的学生,更要对那些调皮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多一份偏爱。这一点上我是没有做到的,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发现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和谐社会在大家的心里不断更新,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不断地转变工作、学习、生活的理念。在以前,只是一昧地

抓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而忽略了老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悖的。是《中国教师报》在催我成长,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

读中国教师报征文 篇7

征文比赛的通知

祁教字(2012)12号

各学校:

按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的通知”的指示精神,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弘扬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高尚精神,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中国教师报》的指导作用,经研究决定,举办《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报用报范围

本次读报用报范围为《中国教师报》(电子版为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

二、征文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均可参加。

三、征文内容和体裁

1、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2、就刊物中某篇文章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3、谈刊物或其中某篇文章对自己的教育、启发和影

响,4、对刊物提出意见和建议;

5、记叙订报、发报、读报用报中的人和事;

6、与《中国教师报》有关的其他内容。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题目自拟,以1000—1500字为宜。

四、征文的组织领导与评奖

1、本次征文比赛由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中国教师报安徽站负责聘请专业人员对征文进行组织评选等承办工作。

2、根据各市、县(区)、各高校选送的征文数量设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20%。给获奖教师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中国教师报》公开发表。

五、参评时间及其它要求

1、参评文章统一用A4纸仿宋小三号字体单面打印,文章左下角注明县、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2、请参赛的教师在3月20日把打印好的参评文章送到县教育局人事科。

3、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参赛文章进行初评,择优送省参评。

4、不得向参与征文比赛的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读教师报 篇8

读教师报《守护天使的责任与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杂谈》有感

有关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问题我关注已久,觉得这是个“三位一体”的工程。所谓三位一体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成熟。然而事实生活中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学校教育“一花独秀”。

我非常赞同本文作者邱爱华老师的说法:“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的行为动机一般来说是纯真的,他们的过失也不能轻易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社会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邱老师在文章中列举了许多中国孩子心理障碍而导致未成年人种种的不良现象,以及地方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规章制度。但是我觉得邱老师只是提出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

要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得到良好的教育,还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可惜现在许多农民工夫妇常年在外,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爷”字辈的肯定,思想代沟很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久而久之,孩子的郁闷积少成多。叛逆的心理情绪“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堤坝泄洪般的狂奔而出。因此这时的未成年人往往失去理智,疯狂顶嘴、强行离家出走的事情就必然发生。这样的留守未成年人很容易学坏,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等,他们无恶不作,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现在的网络又蔓延着黄色、暴力的文化在深深毒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许多偷窃抢劫、强奸杀人的案件都与未成年人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公安部门近几年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严打”行动,社会治安问题很突出,对未成年人起着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能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吗?

作为一支“独秀花”的学校教育如何担当起教育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尤其是留守学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我几经思考,有个小小的想法:对这些留守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这点私办学校做到了,可是收费太高,很多留守生读不起这样的贵族学校。公办学校又很难做到,学校没有宿舍楼和食堂以及管理这些住宿生的生活老师等,这些都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我相信,如果地方政府官员和学校领导真正关心起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样良苦用心的去做只是杜绝未成年人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接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要想教育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还需在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中多下功夫,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多学习“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多参加“好人好事”夏令营活动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其实做这么多只是短期效应,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是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群体,闭门造车的方法是一种无奈之举。制造“理想社会”来教育他们,最终不能治本。

中国教师报有感 篇9

联系电话:***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接受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大量的相关教育文章。这些都是面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专栏,特别让我激动的是: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感悟,散文随笔;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我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我们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给我们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教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篇10

十多年两点一线的教师生活,习惯了**八稳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在时间的流里慢慢消退,偶尔有点想打破这种平静如水的意念,也只是一时迸发,震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他人,原以为就这样了,再也不会激情勃发……2009年高效课堂改革号角的吹响,让我感到了热血奔涌,那种蓬勃、昂扬的激情被唤醒,也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中国教师报》,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教师热情地称《中国教师报》是:”教师的精神归宿和生命家园”“课改的操作指南和加油站”。《中国教师报》锁定课改,拥有鲜明的办报特色。”课改”也确实为一线

老师最关注,最需要媒体提供引领,最需要加油助威。一所学校,如果想课改就离不开《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每期16版,以新闻为龙头,内含6大周刊:区域教育、现代课堂、幼教、民办教育、教育家、教师生活。每期头版特别报道都是用心打造,每个周刊都是用情在与教师交流,每个版面都是用智追求尽善尽美。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口味,借用6大周刊实施阅读分类,总有一刊适合教师。一刊一风格、一期一主题、一月一诉求;6大周刊相当于6大”营养套餐”,是中国教师报人献给教师的心灵礼品。

每每闲暇时,我都会拿起自己订的《中国教师报》细细品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慢慢了解了她,喜欢上了她,慢慢学会了享受她给我带来的这份丰盛的大餐,明白了哪些浏览吞咽,那些需要细心咀嚼,慢慢消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给自己匮乏的头脑补充营养。现在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最新动态,(京ICP备13016261号-1)和来自教育战线的各种不同的呼声;是她,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充实;是她,为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校园之外的校园,认识了大师中的大师。

是《中国教师报》,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现代课堂周刊锁定典型学校技术操作,挖掘它们与教育诸多元素的关系,为课堂提供”技术”扶持,还从基本的教育教学概念出发,挖掘新的内涵解读,聚焦”九大教学范式”新思考、新动向、新行动,及时提取学校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性……与此同时,现代课堂周刊由”建设新课堂”发展为”做课改的引擎”,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

是《中国教师报》,引领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生活周刊旨在丰富和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让教师

诗意栖居。周刊致力于引领教师冲破”像老黄牛般”的传统的单调生活方式,打造一套适合教师的的丰富的精神大餐,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感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这种幸福感产生的力量和智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课堂。周刊凸显办报理念,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栏目生活化,形式娱乐化,休闲充电化,共建一个轻松时尚但不失厚重的精神乐园。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懒惰,并助我扬起了前行的风帆,重新竖起了奋斗的目标;还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倍加珍惜。还是她,让我爱上了看报,让我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还是他,让我读出了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理念、育人方向;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份报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教育是神圣的,踏

进这个领域的时候,就应该抛弃功利性,不以教谋生,不浮躁,不攀比。但教育更是平凡的,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才不会随波逐流,才可能乐在其中!

我与《中国教师报》的故事 篇11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二中李慧丽

打开窗,迎进了十月暖人的阳光;泡上一杯绿茶,让悠悠茶香盈满肺腑。准备好了,我和老朋友的约会又如期而至。

德国大文豪歌德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向来深以为然,阅读是我的最大爱好。除了那些流芳百世的名著,作为一名教师,我平时爱看的当然首推《中国教师报》,它是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了。在这里我了解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每一处新动向,分享着海内外教育家的教学经验;那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优秀教师的事迹总是让我感动,使我折服,催我奋进;那一篇篇有关校园幽默的小文又常使我会心一笑,疲惫顿消„„

这个学期,我任七年级的班主任。为了了解新生情况,我多次和家长联系,情况都比较了解了。不过与一位家长的谈话却让我颇感同情和无奈。这是一位年近四十的母亲,她略有文化,把对孩子的培养放在一切之上。本来住在大山里的她听说我们二中办学质量好,辗转托人把女儿转来读书。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平日能吃饱睡好,毅然丢下了大山里头的丈夫和家,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伴女儿读书。这一无私付出本应让女儿感动,未料孩子没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并不甘愿。在我班上很快交上了不爱学习的玩伴,厌烦妈妈的训戒,竟然这样对妈妈说:“不用你陪我,你回去好了。”

可怜的母亲对我诉说着这一切时泪光闪闪。我很为她难过,安慰了她一阵才将她送走。看着她充满忧伤的背影,我心中不由感叹起这中国式的“孟母”情结,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今天的“孟母”在学校的四周,租房居住,艰苦度日。言辞间,不免焦躁,不免抱怨。亲子间的感情反而渐离渐远。

我该如何帮助她们呢?

那以后,我找她女孩谈了几次心。一开始,女孩把我归为妈妈的“帮手”“同伙”,很有抵触情绪,不愿说话。我不再和她谈她与妈妈之间的问题,总是跟她讲有关母爱的故事,也讲自己和女儿相处的故事,明明白白告诉她一个母亲有时的无奈和在教育上的困惑。好在孩子还算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终于明白了我的苦心,渐渐和妈妈处好了关系,学习也有进步。这位母亲很感激我,一来二去的就熟了。话语里我仍能听到对孩子不够懂事的抱怨,能感觉到她内心深深的寂寞。我常想帮帮她。

有一次,正聊着,我陡然间想起一篇在教师报上看过的文章,忙找起来。真好,找到了!我把今年九月一日出版的一份《中国教师报》拿给她看,那里头有一篇《满街皆“孟母”》讲的就是母亲们为了孩子择校陪读的文章。这位家长细细地读着,良久才抬起头,轻轻地说:“写得真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临走时,她恳切地对我说:“李老师,谢谢你给我看的这文章。别人都可以做得这么好。我既然已经这么做了,就会坚持做下去。我会照你说的不再抱怨,努力理解孩子,陪着她一起进步的。”听了她的一席话,我觉得非常安慰。我想她们母女会过得好的,因为其实她们都深爱着对方。

现在,每当我和“老朋友”—— 《中国教师报》约会时,想起这件小事,心里倍感温馨。

上一篇:完形填空的复习方法下一篇:人行道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