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教研工作计划字(精选11篇)
以班务计划为指导,坚持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展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以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优化课程的园本化实施,立足本教研组实际,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之路。通过学习探索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重点
1、在“土布图案在中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课题的引领下,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的循环研究模式,加强中班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设计与指导能力,促快乐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力求进一步发展教师与幼儿的创新素质,凸显我组特色。
2、通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实践操作、互相研讨、观摩学习等途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1、以“快乐绘画教学”为教育特色,分析、解读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多种形式的快乐美术教学活动,积累有一定质量的美术教学精彩活动资料。
2、以幼儿园园级课题“土布图案在中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为引领,以本教研组、班级等形式确立相应的子课题,使教育研究更深入、科学、有序。
3、在实践中积极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
4、每位教师设计一份与课题相关的集体教学教案,并在组内开展相关的公开观摩活动。
5、学习其他组内的研究成果,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补充。
6、以“集体备课、个体实施、集体反思、再次实践”的一课三研式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7、以自我学习和组织学习为途径,寻找一些有关集体体育教学环节设计的信息资料与同伴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并能将理论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际真正的内化。
五、日常工作
1、深入学习二期课改新教材,进一步领会二期课改新理念。
2、围绕园级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组员积极开展课题实践研究,使课题能真正得以落实。
3、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互听与互评活动、每月教研课、师徒带教等活动,促进每位教师业务能力整体提高。
4、根据主题及时更换活动室环境以及区角活动材料。
一、以轻松、温馨的氛围为前提, 从而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 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在接触小班幼儿的这段时间里, 让我充分地明白, 小班时期是幼儿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幼儿情感依恋强烈,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 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 在刚刚接触小班幼儿的时候, 让我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孩子的哭闹, 让我不知从何下手,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 我必须去安稳每一个幼儿的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后, 通过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 和孩子拉近距离, 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 和孩子交朋友, 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幼儿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 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幼儿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 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 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 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以重视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衡量一个教师工作成功与否, 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 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 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 要求幼儿做端正, 教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 教师在活动时, 就必须全力以赴, 充分做好准备, 决不能漫不经心, 找东找西的。总之, 要求幼儿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 从小班起, 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 收拾玩具, 在幼儿玩玩具之前, 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 认识每一种玩具, 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 这样, 即便于幼儿操作, 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 一举两得;又比如, 物归原处, 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 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 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 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 从此每次活动后, 就能将玩具整齐地送回家了。
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家长, 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园联系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 还要看教师对于家长工作方面, 做的是否到位。
首先要争取家长配合。作为教师, 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 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迎新年文艺演出”“亲子游戏”“家长园地”等, 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 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 从而在情感上, 接纳教师, 在行动上真正与教师要求保持一致。让家长和教师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其次要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作为教师, 应该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 对孩子教育内容上尽可能的达到一致看法。第三要及时反映幼儿情况。作为教师, 要及时的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 力求得到家长支持, 要求一致相互协调配合教育孩子。在与家长谈话时, 教师要让家长体验到教师对孩子的帮助是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 教师的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孩子的关爱, 所谓“爱之深, 责之切”, 把班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样再指出孩子的缺点, 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其次, 让家长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对家长说:“你觉得你的孩子在某某方面有什么困难吗?”或“你觉得在某某方面帮助你的孩子进步有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家长一起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这样教师能够换位思考, 想家长所想, 急家长所急, 对孩子付出特殊的关心和照顾。
摘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应该紧紧抓住三条工作线,努力规范教研工作,使全园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首先是园长参与一线教研,了解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进而改革备课与新教师培养制度;其次是抓好教研组长这条线,在民主、公正地选拔有能力的教研组长之后,要求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稳步中做出具有年级组特色的教研活动;最后是鼓励每位教师主动参与教研工作,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启用“金点子”和“小专题”,最大限度地让教师感受到教研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关键词:教研工作规范化管理园长教研组长教师
规范化管理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其重要因素就是有规范化的管理,它既是园长管理思想的体现,又是适合于幼儿园教师特定阶段需求的,是全体教师对组织意志的认同。我园非常重视在教研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相关制度,并从实际出发,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力求真正做到教研工作规范化管理,让孩子、老师、幼儿园得到最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园长参与一线教研——教研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亲民”化
(一)园长参与教研工作的改革
自我园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在原本园长不定时进班代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园长平时事务性的事情太多,不定时进班往往会造成带班时间无法保证,一线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做好衔接工作,因此,我们决定将每周五作为园长进班时间,即一正两副三位园长分别进入小中大三个教研组长的班级,每周带班半天。
其实,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我们认为园领导兼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上好某一门课,而是为了深入了解教学一线,为了获取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信息,敏锐地捕捉存在的问题,然后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在带班过程中,发现小四班老师对新生常规方面的培养不够好,从而引发了一场“如何建立小班幼儿常规”的研讨活动;发现中一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在中班组中属于较好的,于是我们就组织所有中班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并请中一班两位教师介绍一下经验,从而触动中班所有教师对培养幼儿绘画活动的重新思考;发现大三班孩子跑、跨等能力较弱,讨论并询问后,老师们发现平时为孩子们组织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另外,我们要求园长每学期至少开一节公开课,主动承担各种示范课,如正园长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走进春天》和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沙画》分别获得了县幼儿园园长和中老年教师教学比试一等奖,小班体育活动《有趣的沙画》在县新教师岗位培训中进行了公开展示;业务园长参加了县双高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在我园实施打击乐教学活动,当老师们遇到困惑,一致要求有示范课的引领时,业务园长主动承担任务,执教了中班打击乐《彩虹妹妹》,为我园打击乐的开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园长首当其冲,通过了县学科带头人的考核,还担任县级、园级导师,与学生一起同台上课;自己担任特色活动的执教教师;自己主持课题……总之,作为园领导者,我们始终把自己放在第一线,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带动全园教师共同提高教研水平。
(二)备课制度的改革
1. 备课检查制度的改革。
随着对现有共享电子备课的改革。不断深入现有共享电子备课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时间,但也存在着检查上的漏洞。据此,我们开始了活动前与活动之后两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提前一周把自己的备课电子文档发到教研组长处,教研组长采用抽查的方式检查,主要检查教师们对活动的主体完善,并在具体备课文档中写出检查意见,检查完毕之后,教研组长统一把检查好的备课发到业务园长的邮箱里,业务园长再进行第二遍的抽查(包括对教研组长的)。活动之后的检查由业务园长完成,主要检查教师们的课后反思,并写出自己的检查意见。
2. 说课制度的建立。
在以往的共享活动中老师们在共享备课后,由于各种原因,只是简单的共享,导致在开始组织活动时才一手拿教案,一手执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建立了说课制度。即把每周一、二、三上午的时间定为说课时间,下周执教的四位教师聚在一起,由主备教师脱稿说课,其他三位教师参与完善,填写完善表,园长、教科室主任参与并根据教师对活动的熟悉度以及教师完善的程度进行打分。通过这种说课制度,使平行班四位教师有机会坐在一起讨论,共同制作教具,也使得每位教师都对下一周即将组织的每一个活动做到了心中了然,极好地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三)新教师培养制度的改进
1. 师徒活动。
新教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幼儿园的未来,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除了常规的提供机会外出听课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主题为“连心同发展,牵手共成长”的师徒结对活动。师徒活动通过徒弟与师傅双向选择之后,确定关系,鉴定发展目标,并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师徒活动,上交一份书面材料。
2. 新教师达标课的确立。
我们在对新教师培养制度的完善上,增加了“新教师达标课”这一内容,即要求入园一年以内的教师每个月上一次达标课,两年以内每两个月上一次,三年以内一个学期上一次达标课。园长带领园课改领导小组成员一起参与听课评课,评分标准是:一年以内新教师18分以上为合格,两年以内24分为合格,三年以内30分为合格,如果所有参与评课的老师的平均分没有达到相应的合格分数,该教师就得重新反思,再次组织,直至合格为止。这一措施实施下来,给新教师们相应增加了压力,也极好地提高了她们的课堂教学和组织能力。
二、年级组长主持教研——教研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化
(一)民主、公正的教研组长选拔制度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让教师们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我们教研组长的选拔采用竞争上岗的原则,园领导在参与竞选者的资格上予以一定的规定:如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等,确保了人才素质;然后进行竞选演说;再通过全体教师的投票选择其中三位,这样选拔出的教研组长能够得到教师的公认,为日后的教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研组长做好各教研组的“掌舵”工作
1. 制定各类教研组计划与总结。
教研组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负责根据园务计划根据本年级情况制定年级组计划,包括对本年级组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各类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等等,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安排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都要做好计划工作,写一份计划书,让每个活动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如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活动小班亲子运动会、中班“绿色环保周”参观污水处理厂、端午节赛“龙舟”等等活动。每个活动之后,我们都要求教研组长上交一份总结,总结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点,以利于下阶段改进。
无论是计划还是总结的撰写,都要求教研组长把好关,文字表述通顺,教研计划目标的确立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能充分体现教研组内共性研究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总结要求提炼概括,能看得到研究的成果,并具有推广价值。
2. 参与对教师的各类考核。
教研组长是教师年底考核组的成员,也是园课改领导小组的成员,我们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随堂课不少于14次;每次新教师上“达标课”时,教研组长必须参加,并进行指导;与业务园长一起,评选教师的案例、评选优质研讨课;另外,要求教研组长主动承担各种任务,如主动申报园内导师,主动申报课题,主动承担公开课的展示等等。总之,尽可能让教研组长参与各种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研组长在组内的威信,又可以锻炼她们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体现教研组特色。
2006年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根据考察与分析园况,我们把舞蹈与打击乐教学作为特色活动,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就要求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进行商量,制定一套符合本年级组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计划。如经过三个教研组的讨论,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体现了一个特点:小班打击乐采用的是故事加情景性的游戏方式,没有加入音乐;中班则是用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配乐;而大班则显得较有难度了,如《大中国》、《拔根芦柴花》等都运用进来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全园在采用上海华师大主编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基础上,允许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组的想法进行生成。如有根据时事、热点话题生成的大班主题《奥运,你好》;有根据季节生成的主题活动《花》;有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生成的《绿色环保周》等等。
三、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教研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人性”化
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非常注重教师的自主性,给予教师足够的空间,足够的选择权,从实际出发,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一)启动“金点子”工程
我园启动了“金点子工程”活动,让每个教师根据小、中、大班教研组的特点,分析儿童的发展情况,研究教育教学内容,分别制订切合幼儿园及各教研组实际的教研活动方案,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评选出最佳的几个教研活动方案予以实施:教师们的“金点子”有很多,在收集“金点子”之后,我们把这些“金点子”张贴在幼儿园大门的醒目地方,让家长们看到老师的聪明才智,也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幼儿园的主人翁地位,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小专题研究
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实,我们的教师与孩子一样,在教育过程中,她们也会遇到困惑,那么如何来帮她们解决这样的困惑,做到“因人施教”呢,我们运用了小专题研究的方式。
1. 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难题。
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发放调研表,请每位教师把自己遇到的困惑写出来,然后业务园长把它们进行归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在业务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以帮助教师解决。
例如家长工作一直是老师们有意无意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因此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出:a.家长要求孩子“以暴制暴”的教育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办?b.当孩子在幼儿园时出现尿裤子或者身体受到伤害时,我们怎么做,才能在不失教师尊严的同时得到家长的真心谅解?等五个问题进行自主选择性研讨。
在教师自制体育玩具之后,看到教师们把自己制作的玩具“藏”在班级中闲置的情景后,有教师又提出了这样的困惑:怎样提高自制玩具的利用率?于是,我们采用小中大三个班级同研一个玩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一种玩具的不同用途,并把它们以书面形式汇编成册,以利于教师日后的操作。
在起初进行打击乐教学时,老师们纷纷发出“不会”“没有经验”的牢骚,于是,我们经历了问卷调查阶段、理论培训阶段、示范课引领阶段以及最后的教研组磨课阶段,使得我园教师组织打击乐教学的能力明显提高了,每学期组织的打击乐汇报活动深得家长的赞誉。
2. 根据课题需要进行小专题研究。
我园的教科研是个薄弱点。2008年,我们在调整了教科室成员之后,制定了一项新规则:一个学期给予两个月的时间根据课题做小专题,利用做小专题的形式使得课题组成员分工更加明确,课题实施更加具体、实在化,帮助课题组长分担责任的同时真正起到一名课题组成员的作用。
如根据申报的园级、县级课题,延伸出了《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制作体育器械》、《自制体育器械在民间游戏中的合理使用》、《一课多研下的教案设计》、《如何利用日常活动对小班幼儿进行舞蹈感觉的培养》、《如何利用舞谱简化舞蹈教学》等等小专题,教师们根据所需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直接与课题成果相挂钩,教师们做得更实在了,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
3. 多渠道进行小专题研究。
教师的工作繁琐又忙碌,如果把每个小专题都放在业务活动、课题活动中进行的话,教师们会因为缺乏时间而产生怨言,从而导致工作浮于形式,因此,我们尽可能开发多种渠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在家长工作研讨时,我们把教师们提出的五个类型的问题放到“玉兰花园”QQ群,教师根据自己对问题的需求或者对其他教师提出的困惑有一定的解决经验去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跟贴讨论,利用这种教师们平时喜爱的方式,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给予了教师们一个十分宽松的讨论空间。
如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们把课题研究结合师徒活动、结合教研组研讨课进行,这样既做得实在,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教研管理的过程中还注重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为了详尽而又有重点地记录好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我们设计了“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册”和“教研活动共享备课记录表”。教研活动记录要求详细、规范,能深刻地反映出教师观点、质疑,教研过程中,记录能具体反映研讨的过程,教师对问题的分析也较为深刻,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难点与困惑,充分体现活动记录的价值,并把备课资料刻录成光盘,便于积累、保存和查阅,同时,对教师的各种信息和材料能分类整理,能够收集教研活动的照片和影像等相关的教研活动资料。
我们小班教研组共有组员6名,35岁以下及40岁以上教师各1名,其余均为35—40岁。其中高级教师1名,一级教师4名,大专以上教师5名。
我们是新组建的小组,其中有2名教师是从姐妹园新转入我园的,她们都有着丰富的保教经验与各自的教学特色。其她的组员在平日的工作中也都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乐于奉献,对保教工作与专业学习都要求自己不断求精。
这次我园作为二期课程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们组员将认真学习《指南》,领会“课改”精神。边学习边实践、摸索,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塑造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
1、认真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及新课程内容。
(1)通过学习增加对二期课改的基本认识,了解课程实施的价值及主要策略。尝试以整合的观念实践新课程。
(2)以二期课改理念为依据,尝试以新方法计划班中的保教活动。使目标不仅单纯的先于行动,也要产生于行动,在活动中把目标和行动以及幼儿的经验整合。
2、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断提高教师的保教工作质量。
(1)做好活动反思及幼儿的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等,及时地讨论、小结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改进保教形式和方法。
(2)以协调幼儿主动学习和常规意识为前提,开展建构式课程活动。在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相互学习保教经验,提高教师的保教技能及评析能力。
3、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探索小班
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
4、做好合格教研组的资料积累。努力通过合格教研组验收
及督导、
视导检查。
5、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并做好
家园共建。
三、教研工作重、难点
1、变观念,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以及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的课改理念。
2、将理念融入日常保教工作中,把握好教师的预设课程与幼儿生成课程的关系。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园务工作计划,围绕教研重点、园本培训等工作,深入课程改革,在做好3-6岁幼园课程,抓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加强园本教研的管理工作和检查力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更适宜本园的教研方式与方法。
为使全园老师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原有水平得到提高,我园将采取磨课活动"方式,让每位老师上课、相互听课、评课,在实践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指导,使全园教师都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老教师也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
二)加强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常规,加强"六个认真”的工作管理
我们将根据“六个认真”工作,定期检查、督促、分析、反馈,增强保教工作的有序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同时继续抓好幼儿观察记录工作,促使硏究工作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幼儿个案研究。
2.完善班级管理检查制度,继续开展"优秀班集体'评比
为了更好的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我们根据检查管理制度,由行政及骨干教师对班级的常规每周进行抽查,并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让各班的常规工作越来越完善。
三)加强服务意识,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多种途径展开家园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为家长服务的制度与措施,提高家长的满意率。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感受教育新观念,了解幼儿园课程进程,增强家长自主参与的意识。各班有针对性及时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使家园教育同步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日活动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安全因素
2、为了提高教师和幼儿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规范和加强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本学期将组织全园防震演习活动。通过演习活动增强全园师幼、家长的防震安全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自救自护能力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
1.业务学习,制定各类计划
2.优秀班集体评比
3.骨干教师展示活动
4.教师磨课
四月
1.业务学习
2.骨干教师展示活动
3.全园安全防震演习
4.小、中、大班家长开放日
5.优秀班集体评比
五月
1.业务学习
2.优秀班集体评比
六月
1.全园“庆六一"活动
2.优秀班集体评比
3、工作考核
秋季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依据学前工作重点和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求,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変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硏组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制定本教研计划如下:
二、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
2、在队伍建设方面,上学期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发挥着组织作用作用,骨干教师队伍刚刚萌芽,青年教师有所进步,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
3、上学期充分开展以各类游戏形式展开教育教学,通过园内观摩,家长开放日均得到良好的评价,下学期继续保持教学游戏化。
4、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本学期继续将幼儿一日常规研究、指导教师备课作为园本教研的落腳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
三、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2、扎实开展教师如何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常规的指导工作,继续深入教育游戏化对教师在备课中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重
难点进行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
3、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扩大视野,培加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计划地进行园内教学观摩研讨、评比活动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迎新生工作。
2、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主题活动,重点抓常规训练
3、早操的编排和训练。
4、教学常规和幼儿一日常规检查。
5、根据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
6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班组教组教师制定、交
7、流班务计划。(中旬公开课开始)
十月份
1、结合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我爱祖国妈妈主题绘画展示活动)
2、幼儿体操比赛(暂定)
3、教师基本功比赛
4、组织老师学习甲流及手足口病预防知
5、家长开放日(填写幼儿、家长反馈表)
6、建立两操、两栏评比表。(分发流动红旗)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公开课
2、做好卫生完全工作、加强甲流及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3、抽查月计划、总结完成情况。
4、常规工作抽查及考核
5、亲子运动会
十二月份:
1、庆元旦活动
2、学期汇报课(家长开放日)
3、研讨:如何写好幼儿评语
4、复习,做好学期考核准备
5、学期考核
一月份:
1、拟订学期总结
2、学期总结座谈会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们教研组教育观念比较先进,但在保教实践中认识与行为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教师的教养方法由注入式向启发式、引导式转化,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重视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但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于终极性评价,在组织活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科研意识逐步增强,能主动围绕课题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广泛深入的理论学习,研究缺乏深度。因此,走出特色的教研之路,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真正提高,组织管理及方法上的运用更加得当,教研活动的效果质量能够更加明显。是我们教研组在本学期中需要关注和加强的方面。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1)积极阅读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幼教刊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2)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纲要》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探索、切实落到实处。指导新形势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一切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出发,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认识,适应新形势,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注重业务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1)教研组是教师学习的阵地,是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根据制定好的教研活动内容,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提前制定下一主题的活动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发言,切实提高她们的教研水平。
(2)注重进行集体备课。
每周五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上午是主班老师,下午是配班老师,由一位老师事先备好一节课,然后由大家共同制定活动的目标、活动的过程及教学方法,并留下二次备课的痕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教师们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
(3)采用多种形式方法,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通过“集体备课、课后反思”作为教育管理手段,为教师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提高教育质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4)注重教学反思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定是一个研究型、反思性的实践者。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我们在学习新理论、新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对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认真完成课后反思记录,从中提高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组织教师参加园本培训,推进现代化教学。
(6)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这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游戏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研讨是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重要形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较充分的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让思想和观念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4、开展“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通过活动教师们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互相的学习观摩,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得更快。
四、加强家园联系,提高保教质量
让家长们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互相沟通,增进家园间的联系,使家长工作落到实处。
五、具体活动安排
十月份:
1、创设班级主题环境活动。
2、讨论制定出主题活动计划。
3、组织年级组教师参加论文评比活动。
4、参加小班“广播操”、“韵律操”评比。
十一月份:
1、做好市县教育局来园指导、验收工作。
2、讨论制定出主题活动计划。
3、每班正常开展游戏活动。
4、接受主题环境检查。
5、参加园本培训:课件制作。
十二月份:
1、讨论制定出主题活动计划。
2、参加游戏现场活动评比。
3、组织教师参加“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4、参加园本培训课件制作活动。
一月份:
1、讨论制定出主题活动计划。
2、参加庆元旦活动。
3、参加园本培训活动。
4、对家长开展半日活动开放活动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这句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经验之谈, 也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首先所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的法律, 小到集体的一日常规, 都要求我们遵守一定的规则规范。 因此一日的常规很重要, 也很有必要管理。 青年教师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经验还不足, 因此班级的常规管理常常会让我感到困惑,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跟他们疯一点吧, 别人就会想: 这个班的常规怎么这么差, 孩子都跟小疯子一样。 如果孩子们总是坐在那规规矩矩, 那么别人就会觉得这个班的常规很好, 老师的管理很到位。 可我会觉得难过, 觉得是我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因此, 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使幼儿能够自然地配合我呢?
二、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管理我班幼儿的常规工作
记得以前在实习时, 在大班班级管理中, 我总是认为孩子比较大、比较懂事, 因此, 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 但是通过实践, 觉得这种管理方式让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当时的效果确实很好, 但是几分钟的时间过后我又不得不重新教育, 还有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 更加难管理。 因此, 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我有了一定的方法, 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改善我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1.运用游戏活动, 改善幼儿的班级常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 能满足其需要, 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 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 通过游戏练习, 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兴趣。
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 但幼儿活泼好动, 常有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 但效果都不太好。 于是, 我尝试换了种方法, 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 ”幼儿特别感兴趣, 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走着。 之后, 我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 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散着步, 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所以,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 在孩子们眼里, 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在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特点, 运用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效果很明显。 又如在“办家家”游戏中, 我让幼儿反复练习穿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还有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 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因此, 对于幼儿来说, 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用拟人化、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孩子, 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游戏法对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有良好作用。
2.运用手势, 提高幼儿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在幼儿日常来园的每一天中, 最吵闹的时候要数吃过午饭后, 这时, 孩子们有的去厕所, 有的要喝药, 还有一些淘气的孩子你追我赶地跑着, 教室里沸腾起来, 尽管不停地提醒着:“小朋友们, 别跑了, 请安静。 ”可无济于事, 孩子们的笑闹声交织在一起, 顿时淹没了我的声音, 我想一定要要把孩子们有序地组织好, 因为稍有分神, 便有可能出现危险。 平时我班孩子们最爱听故事, 于是我便给他们讲故事, 可有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大声喧哗, 这时我把手放在本子上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 并且更小声地讲着故事, 这时有的孩子说:“郁老师你的声音太小, 我们听不到了。 ”我说:“你们知道吗? 是你们太吵闹所以听不到, 如果你们安静, 就一定能听到, 不信你们试一试。 ”果然沸腾的活动室里顿时静悄悄的,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 之后我又讲了一个故事, 效果出奇的好。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就说明其实无形之间的一个手势就有可能改变班级里的常规,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还有各种手势也可以直接提醒幼儿, 例如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就表示要坐坐好, 或者是把食指伸出来在脑袋上转几下这就说明小朋友要开始思考了, 等等。
3.运用弹奏钢琴, 使班级常规管理更轻松。
不但可以借助于手势加强幼儿的常规管理, 而且可以借助于“钢琴”, 也就是说孩子听到旋律就可以做相应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说的“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 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 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 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 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 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 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立即开始整理和集中 (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 , 这样, 我们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 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又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 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 (如摇篮曲) , 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地休息了。 又如在表演《我是好宝宝 》的歌中唱道:“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得好, 小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做个好宝宝。 ”孩子们在歌曲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 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
4.运用语言, 精确地管理好班级常规工作。
语言法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 从而改善班级常规。 幼儿园的孩子, 尤其是小班的孩子, 自我中心意识都特别强, 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 每次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 他们总会说:“我不会, 我不想学。 ”或者索性一动也不动。 有一次我教孩子穿衣服, 突然想起看到的一首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 出洞子, 吱扭吱扭上房子。 ”在用动作做的过程中配上儿歌, 发现原本对学穿衣服不感兴趣的孩子变得乐意动起手来。 而且边穿边念着儿歌, 动作还和儿歌的句子一致。 再如在洗手时孩子都特喜欢玩水, 每次洗手总不能及时出来, 当我想起了儿歌的功能, 便将洗手步骤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衣袖撸起来, 小手淋湿了, 小小肥皂擦一擦, 手心手背搓一搓, 清清水里洗一洗, 叮叮当当弹钢琴,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孩子们一边洗手, 一边说儿歌, 当儿歌慢慢念完时, 手也洗完了, 而且洗手方法也很正确, 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
5.运用文字和图片, 提醒幼儿的常规。
其实在幼儿园的墙面、空间也应该蕴含着教育价值。 我们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池等处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 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 在每个幼儿的用品上都贴上标记, 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总之, 常规不是一日就能做到的, 要通过幼儿的不断坚持才能变成一种良好习惯, 当然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激励作用,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每当在常规中有小朋友进步, 我就在这一天中给他贴上一个五角星, 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秩序。
三、播下一个好的常规, 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我实习和工作之后, 我渐渐发现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常规就是日常的行为规则。 抓常规, 要就要抓日常, 而且要常常抓。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即从细小处开始, 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 班级常规是一个广泛的领域, 它包括了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 而生活常规又包含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子领域, 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 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常规管理工作。同时, 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常规培养发挥可以起到三种作用: 一是常规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二是可以帮助幼儿学到如何在集体中生活, 三是可以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每一个班级都离不开常规管理工作, 一个班的好形象, 就是从这些日常的常规管理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 我决不能让我的班级没有规矩, 当然我也会使用适当合理的方法, 让他们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摘要: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显然, 一日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建立良好的常规。一日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 而且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97-001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作为一名带班的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管理。
一、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让幼儿学会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条件应该是爱。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都会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并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等等,同时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例如:对小班幼儿比较适合多用肢体性语言,如摸摸头、抱一抱、拉拉手等来表达爱意,引导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到了中班和大班,就比较适合多用表情及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对孩子真心的赞美,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自然的、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人际关系
所谓三位一体,即“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在一个班级中,保教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而仅仅是分工不同罢了。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开展好班级工作,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我将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观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使三位班组成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在行动上共担责任。例如在每次家长会、家园合作活动前,我们都会商讨活动相关事项进行部署,明确自身的“站位”,即班主任全面负责组织、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并且承担半日活动的设计、实施任务,配班教师大力协助班主任做好半日活动的材料准备等,保育员详细地了解半日活动的结构、目标、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观察指导重点,积极配教,从而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建构和增进同伴的关系,让幼儿学会交往
虽说幼儿之间的交往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群体的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
幼儿的观察能力还不强,还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察觉。作为教师,应在平时让幼儿互相说说对班级某件事情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他人的喜怒哀乐,以引起情感的分享与共鸣,这样,有利于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例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才算不小心?”“不是我拿的东西应不应该放好?”在一件件小事中让幼儿懂得集体生活所应遵循的规则和交往习惯。
四、规划开放自主、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表演区、角色区等。这些区其实是一个规划——实施——调整”的过程。教师的规划要在孩子的日常游戏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与合作的情况,考虑是否有利于收放整理和相应的区角之间的材料共享,是否有利于其他常规秩序的遵守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也只有立足于孩子的本位,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区角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放开手脚,充分活动的地方。例如:我们班级门口是走廊和楼梯,课余,孩子们喜欢争相坐到门口的小柜子上,放松心情。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星光大道”吗?于是,我决定在走廊墙面上布置帷幕,挂上几件表演用的服装、头饰和一些演出用品,孩子们就乐此不疲地充当起小演员和小观众了。每当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又自发地模仿起了歌星,手执话筒轮流演唱,过了把当歌星的瘾,有的孩子还当起了舞蹈演员呢!
区角的规划教师只是参与者,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孩子。孩子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反映,则是我们教师思考、安排、调整、更新区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
五、确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良好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孩子,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有些行为一旦确立,初始阶段,就应该要注意孩子们的表现,并带头遵守这一规范。如:洗手、喝水要排队,听到铃鼓声立即归位,午睡时解好小便等,并及时检查,使之成为一种班集体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句话,至今还在我脑子里回旋,他说:“集体是社会的有机体,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这种模范的组织,爱护它、改善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调整,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很出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013年3月----2013年7月 廖可水
一、指导思想
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努力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研重点
(一)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二)巩固区域活动成绩,继续提高区域活动水平。按照幼儿智力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游戏材料。提高教师区域游戏活动的指导能力。
(三)组织开展全园性“科学”“语言”“音乐”“绘画”活动设计及展示评比。
三、目标与措施:
(一)以理论学习为抓手,促进全园教师理论水平的整体提高。
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显然教师再固守已有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应审时度势,坚持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使素质教育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本学期我们有目的地采用各种形式,开展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同时,鼓励各位教师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相互交流,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在课程领域里,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得以体现。具体如下:
1、安排一部分时间深入领会新《纲要》精神,在全体教师心目中统一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性,扎扎实实,并且要求教师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
2、扩大知识面,掌握新知识。当今世界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不断翻新。幼儿教师理应站在时代潮头,站在对新时期幼儿负责的高度,博采众长,广泛涉猎,更多地学习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3、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教师资格认定等形式,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
(二)以班级课堂为载体,夯实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的基础
我园一贯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对待教育各个环节,从制订教学计划到上课再到课后关注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平时大家都忙于自己教学,于是就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总结交流,进一步完善自我,共同提高。具体内容有:
1、观摩交流,集中观看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活动,吸收新经验,取长补短。
2、开设公开课,组织全体教师听一堂课,由开课老师就这堂课的内容进行说课介绍,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目的使大家从观摩-反思-商讨这一系列活动中获得共同提高。
3、开展评比检查活动,我们适时开展各种教育评比检查,教育活动案例评比等,通过活动,激发老师教育热情,努力营造两园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结合《纲要》精神,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1、印发各类教学的资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整合的、系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幼儿实施识字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科学性。
2、鼓励教师撰写保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四)挖掘乡土资源,探索如何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
1、发挥集体的智慧,设置和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角和材料。以年段为单位,积极商讨设置适合本年段幼儿活动的区角内容。
2、各班积极开展区域活动,继续提高区域活动水平,按幼儿情况以及本园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提高教师区域活动的指导能力。
3、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主题活动环境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以真正实现环境与孩子的“对话”,开展1-2次主题环境与区角创设评比活动。(五)、深入理解《3--6岁幼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采取自学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做好笔记,不断反思,将不定期以答辩的形式检测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努力争取观摩学习和与其他幼儿园交流学习的机会
四、专题
《发掘地域文化在农村幼儿园的运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教研活动安排 二月: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2、2、各班结合主题更换环创内容。三月:
1、开展主题活动。(庆祝“三八妇女节”)
2、教师业务学习。(学新操)
3、配合开展县幼儿园帮扶活动。
4、教师业务学习。(解读《指南》艺术部分的内容)
5、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手大赛活动,进行听评课活动。
6、教师业务培训(音乐教材)
7、教研活动。(音乐领域教研活动的学习与开展)四月:
1、加强幼儿春季运动的研讨活动。
2、教师自学《指南》艺术部分的内容。
3、区域环境创设完善工作。
4、主题活动。
5、发掘农村地域文化在本幼儿园的运用研讨活动。
6、教师业务学习(手工制作如:折纸、剪纸)
7、保教主任随堂听课。
8、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
9、组织骨干教师到白河县幼儿园幼儿园观摩学习。
10、制定庆“六一” 艺术周活动活动方案。
11、课题成果编辑成册、撰写结题报告。五月:
1、主题活动《“庆五一”劳动节》。
2、教师业务学习。(解读《指南》语言部分的内容)
3、教师业务培训(舞蹈基本动作学习)
4、“六一”艺术周活动验收。六月:
1、举行庆“六一”幼儿艺术周活动。
2、主题活动。(端午节)
3、教师技能展示。(舞蹈)
4、收集整理教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定等。
5、教师自学《指南》中语言部分的内容。
6、美术培训。
7、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测试题。七月:
1、召开期末家长汇报会,展示幼儿学习成果。
2、大班组毕业典礼。
3、主题活动。(“七一”)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辩检测。
5、撰写各种教研工作总结。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工作目标
(一)以“人”为本,加强素质建设,寻求教师队伍跨越式发展。
(二)以“研”为导,加强教育研究,促进专业理论不断更新。
(三)以“教”为重,管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以“特”取胜,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启动特色教学活动。
三、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教研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对新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3、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新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深入课堂,实施推门听课、随堂听课制度,及时评析、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 。
1、真正把家长工作看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认识到家长和教师是共同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共赴同一个育儿目标。
2、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教育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
五、各月份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各班编写学期计划、公布周计划。
2、对特色课程进行强化学习和培训。
3、了解班级幼儿情况和家长情况,稳定新生情绪。
4、各班加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正常各类教学活动。
5、建立飞信、QQ加强与家长联系。
6、园内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活动安排及小长假的安全教育。
7、对教师进行如何更好备课的培训。
8、对本月的教学进行考核并入档。
十月份:
1、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教育。
2、检查晨间活动、离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3、检查各班家长园地情况。
4、正常开展教研活动。
5、每周进行园内听课、评课
6、进行教师心理素质沟通。
7、完善空间资料,检查各班的家长工作情况。
8、对本月的教学进行考核入档。
十一月份:
1、教师教学技巧沟通。
2、加强户外锻炼活动和早操。
3、继续组织教师园内听评课。
4、消防日(119)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活动。
5、轮班观摩制度试行。
6、课时定时试行。
7、对本月的教学进行考核归档。
8、各班做好“庆元旦”宣传工作与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开展“迎新年、庆元旦”活动。
2、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备课评优活动,手工、绘画评比活动。
4、对本月的教学进行考核归档。
一月份:
1、做好学期复习工作。
2、做好教学质量测查工作,收集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做好寒假安全工作。
关键词 班级为本教研 取向偏差 价值追求
开展教研既可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有序,又是师生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愈加多样,班级为本教研便是时代的产物,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班级教师及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师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班级为本教研的意义
班级为本教研以学生发展为本,搭建以班级为基点的教研平台,教师们通过日常工作发现、研究、解决班级及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1.立足班级的课堂教学
不同班级中师生迥异的个性气质、学习风格等形成了班级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决定了课堂教学应增添班级个性化的实施程序,但由于“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想什么、信仰什么、如何构想等都对课程变革过程以及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在这些思考方式、信仰和构想中,有些为教师群体共享,涉及的人多面广,这就构成了一个广泛的教学职业文化,这种教学文化严重地妨碍着学校和课堂两个层面上的实际课程变革”[1]。因此学科及年级为本教研下很难实现教学班本化,就当前教学设计而言,主要依赖学科教研组,同一年级的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使用同样的教案。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且便于教师间授课、评课,但却忽视了班级特色,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工具理性主义的窠臼,局限于预定目标的达成。而班级为本教研兼顾规范与特色,在保证教学设计符合课标的基础上使班级拥有“自己的”课程。并且班级为本教研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班级教研组,针对本班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学生的优势及不足,长善救失,由于学生数量少、师资结构优化且师生间朝夕相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远远优于学科及年级教研,从而可以保证教学真正立足于学生。同时,班级为本教研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教师间通过分享独特的思维和教学方式,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此外,班级为本教研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的特殊性,突破了单一教研形式和固定时空的局限,可以开展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扎根于班级独特生态文化环境的教学实施方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真正立足于班级。
2.针对学生的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的质量取决于能否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其往往发生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想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要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开展教学研究,通过班级为本教研,教师通过合作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科教研和年级教研不能保证所有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也不能深入探讨每个班自身存在的问题,而班级为本教研针对的便是教师所在的班级,各任课教师可以深入探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研究课题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由于符合教师的自身条件,既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又能推动教研纵深发展,保证教研真正有助于班级运行和学生发展。班级为本教研除了为教师教研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立足于班级的教研使教师经历了一个在自然状态下由行动引发的问题——研究——解决——新问题——再研究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行动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认知在不断建构、提升,教研的意识也在增强。教师将眼光更多投向了真实的生活课程内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并通过反思实践活动完善自身教育认识和行为[2]。很多容易被忽视的教育现象,由于教师具备了教研的意识,其间便会延伸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供研究的课题。总之,班级为本教研促使教师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而深入的讨论、交流,由于教研问题具有实在性、教研目的具有明确性,因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研质量。
3.基于合作的师生交往
教研活动是教师经验交流的最佳途径,但学科和年级为本教研下,表面看来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实则因担心好的教学资料和创意被人借鉴而不愿分享。班级为本教研下教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开放的心态也使他们乐于分享,教师的独到见解得以充分展现和整合,教研因有了针对性和深度而更有价值。此外,除了教师团队的合作与交流,班级为本教研也有助于形成师生共同体,学科和年级教研只是在教师内部进行交流合作,师生之间横亘着一面“无形的墙”,师生在封闭的心态下固守不合理的角色定位,教学设计、实施以及班级管理大多由教师决定,学生仅是学习者、接受者,他们不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流程,对教师的教学及管理不敢存有异议。虽然有教师反映,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教研之中,于师于生都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学科及年级教研不能为学生参与其中创设有利条件,班级为本教研可以突破这一局限。班级教研为师生交流创设了平台,由于班级教研仅考虑一个班的学生,可以保证全班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教研、合作制定教学方案、以班级为基点进行课题研究和专题式学习,从而打破了师生间的隔阂和封闭状态,转变了师生角色,逐渐形成了开放合作的师生共同体,师生间多种形式的互动及教师团队间所进行的专业探讨,足以形成一个以班级为基点的师生教研团队,并以共同体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进而营造沟通、对话、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班级为本教研的取向偏差
班级为本教研的价值和优势只有在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彰显,否则会沦为一纸空谈。然而,目前班级为本教研存在很多取向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内涵理解偏差
班级为本教研的价值在于立足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及班级文化特色,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成长及班级建设,并帮助教师在参与班级教研的过程中逐步具备教学研究的思维。然而许多教师在谈到班级为本教研时,虽有一定的理解,也提出诸多班级教研活动,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新意,与目前已有的活动无异而几乎无法归为班级教研。例如,有些教师口中的“教研”其实只是教师们的经验之谈,并且局限于表面现象,仅仅关注教师行为的好坏之分,而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少探究、反思,更没有对其产生的教育情境、教育主体进行深入剖析,即使有也很肤浅,不能结合班级特色和学生个体。这说明了目前班级为本教研的内涵和价值尚未被真正理解,甚至有些师生连“教研”都不清楚;还有一些师生坦然承认“班级教研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价值”,这些理解的偏差将会使班级教研很难推行或遭遇敷衍,抑或被窄化为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此外,对教师而言,在不清楚教研是什么、如何开展研究的情况下便盲目进行教学研究,既无助于教学行为的完善,也很难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教研成果。班级教研离不开教师的行为跟进,这是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通过教研引导教师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加深对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忽视行为跟进意味着教师的新观念只能是“空中楼阁”似的自我想象,失去再次验证和实践的“实验田”。行为改进是班级为本教研的追求,通过班级教研帮助教师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再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而完善教学、加深研究,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2.固守成绩藩篱
班级为本教研关注学生作为完整个体的存在,尤其是学生情感的需要,但这些却因人们固守成绩藩篱而被忽略,教师、家长最关心的依旧是学生知识的习得,并且认为教师的直接灌输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通道,学生只要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可以,没必要知道教师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而教师只要保证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算是合格的教师。有些教师在谈到班级为本教研时,提出教研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列,争取每月都成为“学习标兵”;还有些教师将班级教研定位于如何开展更多的研究以及怎么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而不关注师生在教研过程中的成长。功利的教育观念,固守成绩的藩篱,一味追求教研成果的取得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泯灭了班级教研的价值。师生若在此心态下开展班级教研,既背离了班级为本教研的初衷,又徒增了压力,致使很多师生在尚未实行班级教研时便心生厌恶、产生抵触。诚然师生面临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并且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师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是班级教研的使命,但不能将其作为全部标准来衡量班级教研,挖掘并充分利用班级特色资源也是班级为本教研的价值所在。而在“成绩至上”观念的束缚下,实际教学中课程与总目标的设定基本一致,对课程目标调整多限于教育活动目标和考试大纲,课程内容源于教材或学科教研组,大部分教师不会开发课程内容或是迫于统一的评价标准不敢开发班级课程,班级的特色资源难以挖掘,课堂教学未能真正立足班级。取向的偏差使人们将班级为本教研视为获取名利的工具,持这种功利浮躁心态的人们很难潜心思索班级为本教研的实施,这将阻碍班级为本教研的实际运行。
3.教师定位不准
教师定位不准表现为教师在班级教研中倾向于定位自己为执行者与参考者,而非决策者,非常依赖教研员或是优秀教师的指导,被动参与教研活动,不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也有许多教师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只会颐指气使地指挥、要求和批评的管理者,使学生惧怕与教师交流,慢慢地成为盲目配合教师的木偶。“教师似乎是现实定向的、保守的、个人主义的。他们往往避免长期计划、少与同事合作,为了争取一些时间和改善教学资源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更易进行,他们拒绝参与整个学校的决策过程”[1],教师只关注课堂事务、只关注教师直接控制的眼前事务的习惯,耗费了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反过来又打消了教师参与决策的想法和兴趣。另外,即使教师有时涉及较大范围内的事务,但他们对许多问题及程序缺乏经验和不熟悉,可能只会加深他们的错误理解,即他们的能力和专长只限于课堂,由此班级教研成为教研员或是班主任唱“独角戏”的舞台。然而教研员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了解每个班的情况,其指导只能是宏观层面的方向把握,并且班级教研对一线教师和教研员都是新的挑战,教研员的经验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而班级教研若仅是班主任的“舞台”,则很容易与班级管理混为一谈。教师之所以定位不准,既有教师自身对班级为本教研心存抵触和畏惧或者教师存有职业倦怠和懒惰心理的原因,也有诸多外面的规约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沉重的课业负担留给教师的课余时间原本不多,教师唯恐班级教研再压榨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加之班级为本教研是新生事物,没有完善的理论和可操作的程序指引,在给予教师发挥空间的同时也使教师面临很大挑战,很多教师觉得自己尚不具备开展班级教研活动的能力。当我们指责教师时,有必要理性思考:班级教研怎样落实?每个班多久开设一次教研活动?学生怎样参与其中?怎样评价教研成果?如何加强各个班级教研组的合作交流等问题。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打消教师的疑虑,帮助教师正确定位,发挥教师在班级为本教研中的作用。
三、班级为本教研的实施
直面班级为本教研的取向偏差,思考班级为本教研实施的举措,是实现班级为本教研价值追求的必要之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1.树立正确的班级为本教研观念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人是教育成长的对象,是当然的主体,这是大自然的赐予,是教育本身的规定。就像园丁旁边的一棵树,是它自己在生长,它自己在进行光合作用,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应是维护、促进这种生长,而不是侵入和干扰”[3]。生本教育理念关注人的本性,立足人的发展,师生不是分数的奴隶,不再以成绩作为评价班级为本教研价值的唯一依据,也不必担心开展班级教研活动会耽误日常的工作学习,消除对班级为本教研的抵触心理。此外,培养师生开放、合作、对话的意识,转变师生角色。教师由一个“发号施令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从权威者变为促进者,由知识的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倾听者、观察者。而学生变为教师的合作者、计划制定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在班级为本教研活动中学会对学习负责及与他人合作。教师间的关系也要相应改变,突破“中心—边缘型”的教师团队结构,通过对话促使教师间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并形成对知识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新理解。最后,养成动态、多元、个性化的班级为本教研观念。班级为本教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师生不能因为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否定班级为本教研,从动态的角度出发意味着正确对待面临的挑战,将其视为前进过程不可或缺的阶段,从中总结教训、汲取经验。班级为本教研的多元化、个性化要求选取贴近班级和学生实际的教研主题,采取适合本班师生的活动方式,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唤醒师生的情感体验,使班级为本教研不再是迎合上级的“面子工程”,也不是蜻蜓点水般的应付,而是师生的“全身心投入”。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并生成、发展和实现着自我。
2.构建高效的班级教研组织
班级教研组织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班级为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构建高效的班级教研组织必不可少。首先,引导教师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增强班级教研组成员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尊重任课教师个人的意愿而非被动受制于外在的行政指派,由班级的各任课教师轮流担任组长,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能力,激发教师的责任感,避免出现推诿责任、滥竽充数的现象。每个参与者都承担相应的角色,分享拥有的资源,共享取得的成果,当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时,往往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真正的协作便能发生。同时,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每个教研组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时间开展教研活动,例如设立每周一次教研的制度,也可以开通班级教研博客,建立“班级教研网”,把教研从固定、狭窄的活动范围中解放出来。其次,制定行之有效的教研规则。规则不是禁锢大家的思想,而是确保每个主体的平等参与,着眼于促进成员彼此间良性的互动交流,通过分工、合作、协调,使大家的思想得以碰撞、信息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形成一种集智式、集约式行动,使个体借助制度力量做到个人不能做到、无法做到的事[4]。最后,建构班级为本教研的理论体系以及监督、评价及奖惩三位一体机制,保证班级为本教研组织的高效运行。这要求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历经实践的检验。在班级为本教研实施过程中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予以监督;科学评价教研活动主题的意义、活动形式的丰富以及成果的有效性,并根据监督及评价机制对班级教研组织分别予以奖惩。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教研活动
教育是“让人成为他自己”的过程,而参与班级教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为他自己”的必要经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教研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消除学生对班级为本教研的距离感。当问及学生“是否愿意参与班级教研时”,很多学生一脸茫然,还有些学生因惧怕和教师交流而不愿意参与其中,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尝试参与班级教研活动,逐步揭开教研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教研、教研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以及怎样参与教研等,加深学生对班级为本教研的认识,进而指导学生具体实施班级为本教研。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收集、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制定,通过思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来建构教学目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不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制定教学环节,使教研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真实的交往互动过程。最后,规范班级为本教研的运行程序,具体包括确定教研主题、设计教研方案、体验教研过程、展示教研结果及分享教研经验。教研主题的确定要立足于学生并且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学科,根据研究主题共同制定教研方案,体验教研过程,通过讲座、比赛及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展示教研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研主体共同参与、充分交流、通力合作,时时记录感受和心得,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调整实施方案。
班级为本教研有其他教研不可比拟的意义和价值,但这必须建立在我们正确理解班级为本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并且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之前的教研,不能以班级为本教研取代学科及年级为本的教研。任何一种教研都有优缺点,我们应理性辩证看待,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合的教研形式,充分发挥每种教研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教学论导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2] 薛新芝,张睿锟.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教研实践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 郭思乐.做最宽厚的教育——对生本教育实践的若干阐析[J].人民教育,2011(24).
[4] 柳夕浪.教研组如何得以优秀[J].人民教育,2010(18).
[作者:孟璨(1992-),女,山东德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方露(1970-),女,浙江嘉兴人,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小学教师。]
【幼儿园班级教研工作计划字】推荐阅读:
幼儿园语言教研组教研计划07-14
美术教研计划幼儿园07-02
幼儿园教研中心计划12-16
幼儿园中班班级工作12-17
幼儿园中班教研工作计划12-17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计划10-23
幼儿园户外体育教研计划07-11
幼儿园教学教研计划汇总10-05
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10-07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计划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