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语文应对策略(精选8篇)
[盘点变化]
20xx年语文中考有4大变化
据悉,目前变化内容大致如下:
1、文言文部分的课内部分范围是30篇古文的理解分析和背诵(部分)、20首诗歌的理解分析和背诵(大部分)、10首每周一诗的背诵。同时,增加了诗歌赏析的考查(分值约为5分)和6个文言虚词的考查;原120个实词的考查可能增至150个左右,且义项有所增加。
2、作文从60+4(写字分)变成60分,写字分包含在60分之内;强调写朴素的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3、增加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的专项题目。
4、在各部分均适量增加选择题。
[揭示对策]
针对变化应对策略也要变
-寻找变化的依据和本源
对照《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这些变化都是紧扣着课程标准而来的。《课标》规定:六至九年级学生在文言诗文学习上要达到: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3、能欣赏优秀古诗词的意境,清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0字左右。此次新变化中,背诵的量是11篇文言文加30首古诗、词、曲,其背诵总量大约在4500字左右,仅占《课标》规定的一半还不到,并未加重学生负担。
此外,增加诗歌赏析的考查,更是学习新教材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应具备的语言分析能力。6个文言虚词也只占常用虚词中的很小一部分,且“之、其、以、而、于、何”六字在课内文言文出现的频率极高,也是同学熟悉的。因此,只要在平时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能轻松应对明年中考新变化。
针对新增题型,加强有效训练
(一)诗词赏析题应对方略
诗词赏析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它将突破过去学生只知死记硬背,甚至突击以便得分的局限,有助于促进日常文言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复习文言诗歌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鉴赏字词:可关注比较重要的动词,关注修饰词、叠词、表示色彩等表现力较强的词,以及某些虚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统摄了全词的精神。2、品鉴思想情感: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寄情山水等,可稍作分析、归纳。3、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古诗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具体呈现的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2)结构形式:古诗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景后情等。(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对偶等。(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象征、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二)古诗文默写题应对方略
古诗文默写分文言文和文言诗词曲两部分。与过去相比,文言诗词曲的篇目数增加了很多,复习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背正确:将所有要背诵的内容整理、分解,以方便集中背诵;在基本能够背诵的前提下,按照记忆遗忘规律,隔一段时间反复巩固,切不可临时抱佛脚。2、写正确:学生以前后文填空的形式默写古诗文时,往往会犯四种错误:丢字落句、张冠李戴、前后颠倒、写错别字,对此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字,要看清结构、做好标记、反复默写、格外注意;要关注古诗文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千古名句及表现力丰富的句子。
(三)虚词注释应对方略
复习中应把虚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识和理解。由于考试中虚词的考查可能较多会采用选择题形式,所以要注意这些词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义项归类和整理,以方便记忆和掌握。
(四)基础知识积累应对方略
前几年中考基础知识考查所占比例不高,看拼音写汉字或改错别字、辨别修辞手法等关于基础知识的题型只占试卷总分值的5%;明年可能会将这类试题单独构成一个试题单元,以较全面地检测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
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面可能将包括字的音、形、义,词语的搭配和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修辞手法的辨析和使用,句式的判断和使用,涉及短语及句子结构方式仿写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题型设计上有选择地参考外省市相同学段试题以资借鉴。
二期课改之前重知识轻能力的方向固然需调整,而课改后重能力轻知识亦有失偏颇。我们期待20xx年中考语文新变化能更好引导教与学,更全面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
一、试卷到手
精力集中, 应对听力:以平静的心情, 冷静而快速地浏览听力材料内容, 掌握要点, 做到听前心中有准备 (如:人名, 年代, 数字, 地名) , 听时突出重点, 从而大幅度提高听力质量和听力得分。一定要把握住从试卷到手至听力播放前的两分钟宝贵时间。
二、选择填空
1. 语感法:只要平时多读、多听、多用英语交谈, 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考场上个别题目的答案, 一读即可找到, 毫不费力。
2. 排除法:对有一定难度, 不可能一下作出的题目, 先把绝对不可能的答案排除掉, 留一个最可能的答案。
3. 推理法:个别题目按逻辑推理, 据句意找出答案。
4. 搭配法:考虑平时积累的短语和固定搭配, 从而找到答案。
5. 代入法:对于相当难的题目, 把答案逐个带入, 语感最好的即是最佳答案。
三、完形填空
1. 通读全文, 对文章全面了解, 整体把握。
2. 根据上下文, 前后句语意的逻辑关联, 进行选择。
3. 根据平时积累的短语及语法知识进行选择。
4. 做完后再通读一遍, 不要出现不通顺、不协调、不搭配等错误。
四、阅读理解
1. 浏览题干, 带着问题读短文, 捕捉重点信息, 提高效率, 缩短时间。
2. 通全文, 理主线, 找中心, 猜生词, 抓主旨。
3. 回顾题干, 分别解答。先易后难, 排除干扰, 凡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或者不符合文章内容的均为错误选项。但不能主观臆断。
五、短文填空
通读全文, 基本掌握文义, 根据文义选词。选好词后, 考虑固定搭配和词的形式。固定搭配靠平时积累, 关键看一下词的形式问题。
六、补全对话
这道题最能体现你的口语基本功, 场景应对反应能力, 平时多读多听多用英语交流做这道题就比较占优势, 填上句要看下句甚至全篇。如果有好几种答法那就使用你最顺手的方式表达, 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句子, 跟着自己的语感走。
七、书面表达
首先需要审题, 定题材 (日记, 信件, 邮件, 广告, 启示, 便条, 短文等) , 定题目。列提纲, 打腹稿, 句子组织用简单句, 避开复合句, 要点要全面, 遇到不会写的词, 要避开, 换另外一种方式表达。
最后检查姓名, 考号, 学校, 座号等是否填写正确, 然后坐等收卷, 以免发生试卷遗落或被盗等意外。
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个要求,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教材篇目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同时也兼及课外选文。
命题材料的组合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单篇考查课内选段,如山西省2008年文言文命题材料是《岳阳楼记》中的选段;河北省2008年文言文命题材料是《醉翁亭记》选段;黑龙江省2008年文言文命题材料是《曹刿论战》选段。第二种是单篇考查课外选段。如浙江省金华市2008年文言文命题材料是选自《玉堂丛语》中的《刘宣苦读成才》;江苏省南通市2008年古文命题材料是《史记》节选;武汉市2008年古文命题材料是《清朝艺苑》选段。第三种形式是两篇文段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是内容、体裁、主题等方面相关联的。两篇都选自课内,如兰州市2008年文言文命题材料是《醉翁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8年文言命题材料是《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一篇来自课内,一篇来自课外。如南京市2008年文言命题材料是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和《游虎丘小记》。两篇文章内容都选自课外,如南宁市2008年文言命题材料是《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除了以上材料的组合,还有的地方会出现选三个文段组合,但这很少。
基于以上命题选文范围,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立足课本,注重积累;放眼课外,授之以渔。
最常见、最基本的题目是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积累、辨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词义的理解积累是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一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记牢书本上的解释,并且要帮学生归纳整理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有生命力的词。如多义词:“持就火炀之”的“就”是“靠近”的意思;“瞬息可就”的“就”是“完成”的意思。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的“衡”通“横”是“横着”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的“衡”通“横”是“梗塞”的意思。古今异义词:牺牲、妻子、交通等;词类活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木格贮之”的“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亲近、疏远”。常用虚词如:其、之、而、以、所、于等的用法。这些,教师在复习时要带领学生整理归类,并且把一到六册的课内知识点融会。
如果选文是课内的难度就不大。如果选文是课外的就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可怕,学生不必心慌,要沉着应试,才能取胜。如:江西省2008年文言文试题选文就是课外的,它的第10题: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缚其余(2)见民走,避溺者(3)怿善剑及铁简。这几个词乍一看都是课外的,但仔细推敲,它们实际是源于课内。第(1)小题“缚”字源自《晏子使楚》的“吏二缚一人诣王”,是“捆绑”的意思。第(2)题“走”源自《口技》的“几欲先走”,是“逃跑”的意思。第(3)题“善”可能源自《口技》的“京中有善口技者”是“善于”的意思,也可能源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王曰:“善。”是“好”的意思,这时就要根据选文上下句的意思判断它的意思。为了能应对考试,学生在熟练掌握课内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考试时还要能灵活联系课内,结合句子意思准确判断加点字在文中的用法、辨别它的意思,从而写出正确答案。
翻译句子也是常考题型。这种题型实质上是介于客观试题、主题试题之间的限制性试题。暂且把译句分为四类:a、富有哲理的句子;b抒发情感的句子;c、表明见解的句子;d、描写美景的句子。这些句子通常是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特殊句(省略句、倒装句)为主。平时学习要注意课内的这些句子。考试时学生要答好这种题目,做题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做到句不离章,把握该句所在语段的意思、作用,从而对所译句的意思作出准确理解,做到译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流畅。二是省略句、倒装句要注意词序、句序的变化,译句时运用“增”“调”等译文技巧,做到语言表达通顺。三是译句时要做到关键实词、虚词落实到位,如果有词类活用,译句时也要落实。四是译句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疑问语气、肯定语气、感叹语、反问语气、判断语气等都要译出。如长沙市2008年文言试题第9题(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倒装句,译时就要调整句序,把宾语“谁”调到“与”后面。如天津市2008年文言试题第18题,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这一句在译时,就要译出反问语气。
除了以上两类题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本文进行拓展和探究,目的是从古今联系的角度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近几年主观试题越来越多。这种主观试题从整体感知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它要求学生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见解。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谈阅读选文的体验和感受,谈阅读短文后从文中受到的启示,或对文中主要人物作出评价。如:“武汉市2008年文言题第18题:这段文字主要表现顾炎武的哪些特点?吉林省2008年文言文题第14题: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云南省2008年文言题第13题:请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如吉林省2008年文言题第15题: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在答这类题目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用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意思。
这种主观试题学生有话可说,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同接受经典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从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观。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充分体现人文性。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独特感受和启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教给学生归纳要点、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技巧,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情感观、价值观。
近年的选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为了学生能应对当前考试,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好课内,还要结合做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做一定量的与课本难度相当的课外经典选文训练是必要的,学生在练中才能真正提高能力。
另外,还要训练学生审题能力,养成读清题目中答题要求的好习惯。题目中常会出现“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原文回答”、“结合选文”“阅读选文及链接材料”等要求,做题时不可忽视。如江西省2008年文言试题第14题: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这一题有“结合选文”几字,在答题时就要引用相关句子做出相应的评价。如是几个方面,最好要分小点回答。忌笼统回答。有时题目中会出现多重要求,学生答题前更要看清楚、想清楚要求,要避免看题不清而失分。如厦门市2008年第17题的(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题题干较长,要求较多,阅读时要更加小心。做题时首先要明确话题“交朋友”,其次题目中问“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答时就要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谈自己的见解,第三题目还要求“联系文段内容”,因此答题时不能泛泛而谈,要联系文段的观点用流畅语言谈看法。
关注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新趋势,新探索,必须把握中考作文命题的依据——《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有关论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作文新理念,不仅影响平时的作文教学,也引领、推动了中考作文的命题改革。
研究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发现基本保持三种命题形式,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这几中作文形式中,话题作文似乎保持着较强劲的态势,在各地中考作文中频频登场。
话题作文是中考材料作文的一种新题型。话题就是指说话的中心,它由命题者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引出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要求考生就这一话题展开写作,与单纯的材料作文相比,它更突出了创新意识,扩大了选材范围,放宽了文体要求,拓展了写作角度,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任其自由驰骋,是中考作文的一大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给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的写作平台。
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优秀的话题作文呢?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是关键之所在。
以下应对策略或许可供大家参考:
一、了解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及命题特点
话题作文的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由于它既能为阅卷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分尺度,又能充分考查出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近年它倍受中考作文命题者青睐。形式服务于内容,任何一种新命题形式的出现。命题者都会考虑到考生可能会写到哪些方面的新内容。从已考过的话题作文情况看,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1)从反映科研、环保动态的材料中引出一个假设的话题,要求考生写想像作文。(2)由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材料中引出一个推测性的话题,要求考生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写一篇想象作文,如2007年大连中考作文要求考生 由邯郸学步到生活中人的走路的学问,为“走路”确立一个主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3)从反映时代精神的事实材料中引出如何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话题,并要求考生由此写一篇文章。如2007年资阳市中考作文要求学生从给出的材料,以“荣誉”为话题作文。(4)由一个材料中引出多个话题,让学生自选话题作文。(5)从多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6)从图画材料中引出话题。
纵观近几年的材料话题作文,尽管它们有自己的特点,但归纳起来,有六个共同特点:(1)从材料中引出话题(2)从话题展开作文。(3)聚焦时代,关注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4)话题的范围比较宽泛。(5)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定位比较灵活。
二、洞悉话题作文中材料的类型
《语文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决定了话题作文的材料类型。分析全国各地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类型,越来越理性化,人性化,越来越贴近考生的生活,与考生心灵距离越来越近,引领考生从不同角度诉说生活,引发感悟和思考。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自然类。把“自然”这个概念具体化,把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呈现在考生眼前,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从而让考生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各角落,去描写大自然,去畅想大自然,去思考大自然。如下面就是与自然有关的中考经典材料话题:
人们常说,山水之间有真趣;古人也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不但给人自然美的震撼和感染,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是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水,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山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也可以单纯写山或水,字数700左右。
(2)交流类。穿越时空隧道,遥想沧海桑田,直面汹涌波涛,倾听浪花私语,避开纷繁喧嚣,走过禽鸟世界,融入比肩人流,体验亲情友情,洞察人间万象,感受百味人生,让考生体验交流的快乐和重要。如下面是关于交流类的经典材料话题: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斧头借给我吗?那把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会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大方,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他这次肯定不会借给我斧头。这个邻居也太无情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情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忙了,这是什么邻居呢?”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家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王生的问题出在他与他人严重的缺乏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中都很重要。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700左右的文章。
(3)心情类。我们的心情在失败与挫折、误解与仇恨、荣辱与得失、烦恼与忧愁的叩问中播种着、活跃着、生长着、更迭着,此类作文,能点亮考生的心灯,让心灵长成一棵会开花的大树。如2007年赤峰市中考材料话题就是关于心情类的: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回想走过的路程,定会有很多的感慨: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家长的体贴、朋友的帮助等等,那就把自己难忘的经历或感悟倾诉出来吧。请以“心声”为话题作文。
(4)成长类。成长是指一种有生命的事物生长壮大的过程,也是把抽象的事务演化发展的过程。成长是多方面的,涉及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乃至社会体制的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方面,考生在作文时一定要寻找好切入点,化大为小。如下面是关于“成长”类的经典材料话题: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一杯,没充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从杯子里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需要磨练。请以“磨练‘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5)爱好类。人生一世,谁都有爱好,高雅的爱好是美德的种子,能锤炼高尚的灵魂,能够造就伟大的品格,养成正当的爱好,奠定成功的基石。让考生从经历或阅读中积累的无数刻骨铭心的事例中,产生真切的感悟。下面是关于爱好类的中考经典材料话题: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每天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来。”这里的趣味就是指对事物的高尚的爱好。只要不把做事和做学问当作一种消遣,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爱好就会越来越真切。请以“爱好与成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6)情感类。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考生要特别关注亲情类的材料话题,亲情的含义是“亲人的情义”,它与友情、爱情、师生情是有区别的,此类作文让考生正视亲情,珍惜亲情。如2007年哈尔滨市中考材料话题就是关于情感类的:
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们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生活中,你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请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7)道德类。引导学生关注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优良素质的构建,展示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如2007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就是关于道德类的:
红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可以通行。在社会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指交通规则外,还可以指道德规则、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总要有盏“红绿灯”。请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机遇类。机遇,也就是机会。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话题,要求考生明白珍惜机遇,不能一味等待机遇,真正的机遇掌握在自己手中,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从而了解机遇,重视机遇,抓住机遇。如下面就是关于机遇类的经典材料话题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宙斯让所有的神都来到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规定他们每个人可以摘一朵花,但是不能重采,看谁采的最大,有人上路后,匆忙选择了一朵,谁知走到后半程却发现还有更大的,他留下的只是遗憾;有人上路后一直寻找最大的,因此错过了许多,最后只好在到达之前采了一朵最小的,他留下的也只是遗憾。
如果你不及时抓住机遇,也许等你蓦然醒悟时已经太迟了。阅读上文,请结合你的感受,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700字左右。
(9)自我类。引导考生以自我为思维原点,审视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下面是关于“自我”的中考经典材料话题: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你画的每一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说“你每画一张画,画完就要扔到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是否满意。”三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面对孩子的画,人人赞美。第二个孩子的画,一纸篓一纸篓地倒掉了,人们只能看到他手头尚未完成的画。
三十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经不感兴趣,而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令人震惊。人生路上最难战胜的有时并不是对手,而是自我。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三、敞开心扉,挖掘记忆宝库中的珍藏
当表达真情实感成为中考作文试题的要求时,许多考生因胡编乱造、博取同情、情景不谐、生硬别扭、感情苍白、无病呻吟而失分,考生要避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决不能轻视自己的仓库中的原始准备,要学会以小见大,高屋建瓴,从记忆库存中储存的看似平淡无奇的普通人、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底蕴,从而增加话题的活力和魅力。
四、情泄笔端,精彩纷呈
凡优秀作文,都在通篇规范的前提下,有几处精彩之笔,这精彩之笔,可为你赢来高分,它们具体表现为:
(1)融情于文。以浓浓的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作者产生共鸣。(2)深刻的感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辩和时代的激情,在客观冷静的叙述基础上,见微知著,缘事说理,升华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的哲理、人生意义的感悟。
(3)精心选择,内容丰美。文章叙事要细腻生动,论述要透彻严密,说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情节富有张力,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放飞联想。
(4)生动引发,文采飞扬。文章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
(5)优化思维,巧妙构思。构思是指写作之前用心酝酿的过程,所谓“优化”、“巧妙”则体现出激活思维,创新文体,优化结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文无定法,要写出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中考高分作文,广大考生除了要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外,还要博览群书,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开阔视野,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析最新科学动态,坚持练笔。以上应对策略,实乃浅见,希望能对广大中考考生的临场作文有点帮助。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熟悉其特征。对联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应对技巧】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它能很好地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解答对联题,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考生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考生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技巧。
这里谈一种对对子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考生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同理,“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以上“拆合法”是考生做对联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考生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考生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
2.多关注一些对句名家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如: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3.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4.平时,可采用口头比赛或书法才艺展示等形式进行对联的训练。
笔者对近年来对联题的命题内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逐渐形成了三个明显的材料内容指向,即深挖课文内容、直取经典阅读、巧用人文资源。现各举一例:
例1.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例2.《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
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
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
例3.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入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省B.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C.江流楚韵阁驻唐风D.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②天心阁③麓山寺④杜甫江阁
答案:1.世外桃源①A②B③D④C
鉴于此,我们除了解熟悉对联有关常识和深挖教材课文内容外,还要强化名著的阅读、提高鉴赏能力,还要积极关注与当地有关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以此拓展自己的视野。
【真题讲解】
1.拟写对联、补全对联。
20XX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上联: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拟写对联题,有上联,补写下联。各地都有本地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考生应对自己的家乡有所了解,因为这些早已进入命题者的视线。题目提示语要求对联内容是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的,上联的“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揭示的是山东丰厚的“人文底蕴”,那么下联就要反映壮美的“自然风光”了,考生应想想山东有哪些自然风光,如:雄伟的泰山、壮观的黄河、美丽的微山湖等。内容确定后,考生利用对联常识就可组合出答案。
参考答案:下联:泰山雄黄河壮自然奇观
例2.修改对联、组合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围绕“庆世博,迎端午”主题实践活动并围绕该活动主题词,将下面所给的词和短语,组成一幅对联。
世博端午盛会佳节临寰宇降神州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对联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准确筛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干点明该活动的主题是“庆世博,迎端午”,那么对联上下联内容分别为世博、端午。世博是全世界的盛大展览会,“寰宇”常指代世界;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常用“神州”指代祖国大地。有了以上分析考生,利用对联相关知识,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世博盛会临寰宇端午佳节降神州
3.理解及鉴赏对联
20XX年上海世博会重庆馆设计主题确定为“山地森林城市”,面积600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观众可欣赏刺绣、版画、川江号子、铜梁龙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高科技产品……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参观后欣然为重庆馆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三千年历史文脉尽现其中”,下联是“八万里山河新貌彰显眼前”,横批为“馆小乾坤大”。
问题:请写出你对黄市长这副对联的横批“馆小乾坤大”的理解。
解析:这是一道对对联内容分析理解的题目。即根据对联中的信息以及相关背景来解读对联中的内涵。解答此类试题,必须熟悉对联中涉及的区域地理、人文历史、人物事件等,然后结合题干和语境作具体分析。世博会重庆馆的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黄市长的下联展现重庆的壮美山河,上联交代重庆的悠久历史、文脉情况。依据横批有对对联内容简洁概括的特点,我们就可揣摩其意。
参考答案:展馆虽小,却将重庆的雄奇壮美山川,悠久灿烂历史浓缩在了其中。
【综合训练】
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节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喜迎盛世龙舟竞渡;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选取《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年5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济宁市承办20XX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同时,市政府承诺: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最成功的运动会。为宣传好本次省运会,请你为下面这条宣传标语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手拉手当好东道主
下联:
5.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
6.某书店欲书一对联,已经想好了上联“藏古今学术”,请你为他们想一个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对联。
上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8.补全对联。
上联:品千古美文
下联:
9.一位同学读过《水浒传》后,拟了一个上联,请你以《西游记》的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下联:
10.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与“沧海月明珠有泪”形成对偶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B.蓝天日暖玉生烟
C.竹坞无尘水榄清D.秋阳不散霜飞晚
12.王强同学学过下面几篇课文,拟出了上联,请你根据了解的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十年思盼,于勒成摇钱树;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借景抒怀;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14.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15.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上联:书林须漫步
下联:
二、1.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2.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励志联,行业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
A.祖国昌盛千般好大地更新万户春
B.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
D.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副对联。
读书须开阔眼界,做人胸怀应该坦白些。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副对联。
要热心迎接全国各地来的客人,用笑脸送别他们。
5.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相匹配。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
6.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对仗不够工整,请改动一下上联,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上联:登高望远,青山绿水千帆过;
下联:放歌纵酒,日暖泥融万木春。
修改:
7.花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中下联语序错乱,请你根据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错乱的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修改:
8.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
10.品对联,填成语。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1.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问题: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2.阅读材料,对出下联。
在上海世博园的浙江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展区,那就是经过半年时间推选出的最能代表浙江30年发展与活力的6户“最浙江”家庭。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我们金华独占了两席。一个是义乌的周晓光家庭。30年来,周家人从小货铺起家,用双手创造出了一个拥有38亿产业的财富神话。另一个是武义俞源的俞凤法家庭。俞源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俞家祖上就是书香门第,年近八旬的俞凤法与子孙们仍住在世代相传的祖屋里。他经常采集中草药,勤劳乐善,他的家庭是浙江乡村传统耕读文化的缩影。
上联:小货铺中创神话
下联:
横批:金华人家
3.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①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
②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______________
③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边。
4.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回答问题。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上联包含了《三国演义》中哪三位著名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副对联下联包含了宋代哪三位著名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主人公。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强同学想在“父亲节”那天送给父亲一副赞联,他已经想好上联,请你帮助他写出下联。
上联:披星戴月耕农田
下联:
7.阅读下列对联,说说这些对联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所。
店满春风春满座,门盈喜气喜盈门。
巧成千家服,温暖万人心。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8.阅读下面的对联,写对联所指的名著中的人物及名著名称。
八卦炉中炼成精,五行山下心猿定。《》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9.写出下面对联所赞颂的名人。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10.古代有个姓王的老头很会作对联,邻村一个姓朱的秀才见王老头一身土气,有些瞧不起,便吟起:“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也毫不示弱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哑然。
你能看出这两人所对对子的奥妙之处吗?
第22-23版
一、1.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2.宽对即可。如:欢庆佳节粽叶飘香。3.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阿廖沙千辛万苦度童年4.心连心办好省运会“集中外文化”或“聚天地精华”7.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8.赏中外名曲9.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10.如: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等。一朝偶遇,兄弟是陌路人皑皑白雪兆丰年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13.“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春秋”14.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5.看今朝锦绣江山学海要遨游
二、1.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读书须眼界开阔,做人应胸怀坦白。4.热心恭迎八方客,笑脸相送四海宾。5.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6.把“青山绿水”改为“山青水绿”。
7.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8.“秋色人似画中游”或“秋日人如画中”卧薪尝胆
三、1.(1)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千秋2.古村落里飘书香或书香门第传文化
“该得的分一分都不少”,这是考试成功的基础。只要是通过机械记忆就能抓到的分数,不能有任何闪失。诸如考查名句默写、字词等试题,考生应保证获得满分。同时,考生应高度重视选择题,“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实是至理名言。对于中考试题中的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等试题,考生都不应出现失误。现就以上考点作点简要分析。
1、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复习要重视积累,尤其是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常见、常考、易错的字音、字形应引起高度重视。实践证明,较之大量地做复习试题,标注字音、听写字形是高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时,考生应重视归纳整理复习重点和难点,不断缩小包围圈,定期定量巩固,直至切实掌握。
2、成语
冲刺复习时,考生首先要重要积累,对那些常考成语的含义一定要烂熟于心。记忆时,考生只要识记关键部分即可。如“美轮美奂”“浩如烟海”等成语只需记其对象:“美轮美奂”的对象是“建筑”,而“浩如烟海”的对象则是“书籍和文件”;而“不名一文”这个成语只需记“名”的解释为“占有”即可;“曾几何时”则可把解释简化为“不久前”,这样,积累就轻松多了。其次,考生要重视梳理考点,成语运用多有“望文生义”“对象误联”“褒贬颠倒”“谦敬错位”“形近义近成语混用”等错误选择项的设置角度。
3、标点符号
中考考查标点符号的试题难度不大。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尤其应高度重视问号、分号、句末点号与引号的位置关系的考查。
二.重规律,归纳技巧
语文学习是很有规律可循的。而遗憾的是,很多考生多会迷失在题海中,而不重视语言规律和应试技巧的归纳。下面就结合中考具体考点谈谈规律。就中考病句题而言,考生要重视“三读”:一读句子勤圈划,关注语序凭语感;二找动词觅主干,搭配不当最常见,成分残缺与赘余,也在此时面目现;三找有否关联词,关联误用也不鲜。如能把这段文字牢记于心,解题时就能有的放矢了。又如文言虚词重点用法的识记,如能重视归纳识记规律,定能事半功倍。
下面着重谈谈现代文阅读的规律。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具备以下意识。
一是圈划意识
阅读文章时,考生要有边读边圈划的习惯。在阅读时该圈划的内容如下: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要圈划,文中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句段要圈划,初次阅读时读不懂的地方要圈划,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段(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重章复唱句等)要圈划。
二是主题意识
考生可在阅读文章后,先按照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概括出文章主题:本文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因为不管文章用什么表现手法行文,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在答题时,考生要有强烈的主题意识,重视答案与主题间的关系。
三是区间意识
在解题时,准确确定信息提取区间很重要。确定信息提取区间时宜大不宜小,应在快速筛选信息过程中慢慢缩小包围圈。同时,考生还应重视思考题与题之间的区间制约关系。两道题的答案出自同一区间,这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四是审题意识
考生要重视,试卷上的每个字都是能彰显命题人意图的。如下例:本文写的是张家界的山,文章第三段大段描写篝火燃烧的情景,有何作用?此题题干完全可这样拟:文章第三段描写篝火燃烧的情景,有何作用?命题人之所以那么问,就是在暗示考生,你别忘了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山,写篝火是为了从侧面来烘托山。这就是重视审题的意义。
五是完美意识
考生在答主观题时,要力求答案的完美。要努力避免字迹不清、胡乱圈画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避免语句不通、病句、错别字等情况的出现。尤其是答案要点中的错别字更是要不得,如把“拟人”写成“似人”,把“铺垫”写成“辅垫”等,实是遗憾。
六是完整意识
完整意识,首先是答案表述的完整。而不是发电报式的爱理不理的回答。其次是踩分点的完整。很多考生洋洋洒洒一大片,却只答了其中的一个小点,甚是遗憾。考生要重视分值提供的信息,如2分,应为一点或两点;3分,应为两点或三点;4分,应为两点或四点;6分,应为三点或六点。
对常考的题型,考生也要重视总结归纳规律。如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题,一般既要思考内容上的作用,即主题和情感上的作用,也要思考结构上的作用。如问文章开篇的作用,最常见的有:点明主题,开门见山亮观点;奠定文章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等。结尾段的常见作用有:点明主旨;升华中心;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等。过渡段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如景物描写的作用常见的有:渲染氛围、营造意境,映衬人物性格、身份、命运,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等。
对千变万化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考生要重视练习,更应重视研究答案。建议考生能就自己的答案和答案展开比较,比较后思考答题思路,必有规范思路、启发思维之效。
三、重难点,重点突击
考生在中考冲刺复习时,既要重视全面复习,力求学科间平衡;同时又要重点突出,为自己量身打造复习重点,力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好多初三考生而言,作文是个不小的难点。对此,考生应学会重点突击。
作文如何重点突击呢?
首先,考生应洞察作文中考命题思路和方向。泰州市中考试题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作文题重道德评判更重性灵抒发。主张考生“以我为圆心,以自我的生活历练为半径”创作;二是重关注理想更重关注现实。考生要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牢记“人情练达即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的道理;三是重理性思考更重感性抒情。考生应着重训练描写、抒情的能力,让自己的文章由理性走向感性,由枯燥走向丰盈。
其次,考生要多多阅读经典范文章,积极以读促写,提升写作能力。阅读的文章可以是经典名家走笔,如龙应台的《目送》、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都是很值得读的散文集;同时,考生也可以阅读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尤其是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往往会给考生带来不错的启发。
再次,考生要重视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立意、素材、语言和技巧。现就积累写作技巧做点简析。限于篇幅,简介两种让文章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描写技法。
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应遵循阅读的规律, 不可急功近利, 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个感官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形式去读名著名篇。
一、通过原汁原味的阅读让学生真正走入名著
只有去读文本才会感受到经典的力量, 只看故事梗概、别人的分析或许短期内对考试有点用, 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作用不大, 为了达到上述的阅读目的必须让学生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1. 统筹规划
初一就开始重视名著阅读。学校应该统一规划打整体战,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指导阅读, 有的放矢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把整个阅读任务细分到三个年级, 初三年级侧重知识点的整合、练习的训练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制订的计划要本着这几个原则: (1) 与本校学生阅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相结合。 (2) 尽量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3) 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定时定点的阅读。 (4) 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测、有反馈。
2. 具体指导阅读
教师制订整体计划, 每个学期读哪些篇目。学生制订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 在课余时间读规定的篇目, 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计划,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督促、检测、反馈。教师两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解疑答难,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 写读书心得, 也可以摘抄能够触动自己心灵的语言, 总之读过要留下痕迹。在具体指导时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 解决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教师解决也可以学生共同解决。课堂上选取典型问题集体解决。
第二, 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可以是优美句子的赏析, 或是对人物的点评, 也可以是自己读过后一种朦胧的感受。总之, 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感受在心灵里积淀下来, 最后形成思想的内核。
第三, 让学生一个月交一次读书笔记, 教师浏览批阅。评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
最后, 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去实施读书计划,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但最后点评交流心得时教师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告诉学生你读出了什么, 这样可以让阅读上升到一个高度, 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从而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威信, 突显个人魅力。
二、通过影音让学生感悟名著
在周末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如《简爱》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或是观后感。然后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把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印发下去,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深刻的内涵, 为学生理解作品搭建平台。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要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 为以后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作好准备。
三、通过知识讲座让学生品味名著
讲座一般选取对学生有激励意义的作品,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要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写讲稿, 每学期至少开一次这样大型的知识讲座。我讲座的题目是“试论无产阶级英雄保尔”, 通过诠释名著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 帮助学生心灵的成长。
讲座后把准备好的相关作品的资料发给学生, 可以是情节的概括, 可以是人物分析, 也可以是艺术特色等, 帮助学生为中考作准备。总之扣住考纲的要求, 让学生一旦遇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考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答题。
四、梳理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初三时间紧、任务重, 学生平时都是感性的阅读, 也没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那么教师间协作分工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教师整理一部或两部名著名篇印成讲义发给学生, 讲义尽量做到精简、概括、实用、有效。先是作者作品整体介绍, 其次是故事情节, 然后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最后是作品艺术特色等。最后再找些相关的练习, 一起印发给学生。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很容易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五、实战演习
经历了初一、初二的知识积累, 到初三就要积极备考了。前两年如同铸剑, 后一年等于磨剑, 以及战前的演习。那么如何积极备考呢?
1. 要让学生明白名著名篇考什么
(1) 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四种类型:主要人物性格题、人物情节关联题、感悟赏析评价题和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 (2) 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和表述题。 (3) 考点具体阐释: (1) 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实际是让学生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要求学生可以叙述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出主题思想。 (2) 艺术特色考查的是作品的语言特色, 表现手法, 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等。要求学生说说作品的某一部分的语言特色, 或是作家作品的风格等。
2. 让学生明白如何考的
填空和表述设置的题目一定是紧紧围绕考试说明来考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作者、作品和人物名称及所给语段的出处等。表述题考查的内容广泛, 方式也较灵活, 既独立成题, 又以“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延伸这种类型出现。
3. 如何答题
审清题目要求, 弄清题目在问什么, 做到有问必答, 按问做答。
对于主要人物性格题, 只要记住主要人物性格, 准确表述即可;对于人物情节关联类考题, 需要熟记作品的主要人物, 弄清楚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 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对于感悟赏析评价类考题, 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感受, 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认识, 或就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如果是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 综合性强, 知识面宽, 涉及识记和运用两个能力层次, 需要调动知识积累, 并有基本的运用能力, 才有可能正确答题。
总之, 名著阅读题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 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 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而所有这些, 都只有在广泛深入阅读名著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的训练, 才有可能获得。
【关键词】城郊;初三学生;中考;字音;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每年中考题的第一大题的一小题,考查的是字音,共2分。从题的难易梯度来看,它在语文卷的卷首,属于易做题,学生应该容易拿到分数。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得分率不高。但这2分在中考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有可能因为这2分,学生会功亏一篑,也可能决胜千里了。
在临近中考之际,怎样更有效、快捷地复习字词,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了。
纵观近几年的陕西中考语文考查字音字形这一部分试题,都是从七至九年级每课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甄选的。所以字词的复习,不能脱离开课本,要以课本为依托。
那是不是每个字词都要复习?没有必要。一是因为学生时间紧张,二是考察的并不是所有的字词,而是一些易读错字。所以重点复习这些就行了。
在进行易读错的字音复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一、易读错的字音分类
易读错的字音分三类:一是多音字;二是不是多音但生活中普遍口误,认为是多音字的单音字;三是生僻字即不常用的字。
中考字音考查的是常用汉字的读音,所以生僻字虽然容易读错,但基本不考察,极少出题,所以这一块的复习基本可以省略。那么复习字音重点就落在了常用字多音字和易口误的单音字。
下列是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单音字的例子。例如是多音字的“曲”在“曲折”一词中,容易误读错为”qǔ”,正确的应该读”qū”;不多音但生活中普遍口误的单音字,例如“优劣”的”劣”,容易误读为”luè”,正确的读音应为liè;
二、多音字复习应对策略
(一)理解词义,正确读音
易读错的多音字平时除了强调在具体的语境里的正确读音外,更重要的区分意思,同一字在不同语境里的读音。通过掌握字义来区分读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在下列几个词中,读作qū的是哪些词:戏曲、散曲、九曲连环、曲解、曲江。曲有qū和qǔ两个读音。读作qū时意思是弯曲、理亏、使弯曲、弯曲之处的意思,或用来酿酒、制酱的发酵物。读qǔ时意思是乐曲、歌谱的意思。由此得出,读作qū的词是:九曲连环、曲解、曲江。
如果从词义上区分,不但能准确区分,而且基本能永久地记住,不会猴子掰包谷,边学边忘。即使忘了,在具体词里该字的读音,根据意思也能正确断定读音。
(二)重整理积累
正确读准多字音的读音,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规范整理格式,学生分工合作,把每一课中的多音字整理出来,并把该字每个读音都组词,把意思查出记录。
整理好之后,教师汇总,装订成册,形成资料。这样大大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复习工作量;同时学生在整理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可谓有一石二鸟的功效。
接下来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安排学生理解并识记,学生结合词义正确熟练运用改字音 。
(三)反复强化练习
整理好的字词,到学生正确掌握,需要不断反复强化练习,反复是最好的制胜法宝。
因为这些字音都是易出错的,再加上已经固有的错误读音习惯,所以一次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有人的遗忘规律。这样就不断地强化训练。
在强化训练中,可以把练习过程分为四轮或多轮来进行。每一轮学生先复习,再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每一次训练完之后,学生从本次训练的内容中选出还没有掌握的字音,进行再整理、再复习。下来每一轮亦复如是。这样不但针对性强,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也为初三的学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教师定时地组织练习检测,不断地强化训练,直至学生基本全能掌握。这道题的2分,就能轻松收入囊中了。
(四)个体差异,查漏补缺
在整理易读错的多音字时,每个同学正确掌握多音字读音的程度情况不都一样。所以在集体合作整理好的材料上,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在整理的材料上补充自己有问题的多音字字音。练习中,本人再反复强化这些词。这样材料不但有了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针对性和对每个同学的有效性更强了。
三、易口误的单音字复习策略
易口误的单音字,不能和多音字一样从词义上来解决。因为这些字的读错是因为以讹传讹的效果下进行的。例如暂时的暂、癖好的癖、嫉妒的嫉、脂肪的脂等等这样的字音,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读错,甚至在新闻媒体和影视剧中,读错的情况也是很普遍。所以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错觉,正确的读音反而像是错的。再加上错误的读音在大家的大脑里基本固化了。故纠正起来也得费一些力气。
和前面多音字的整理和训练方法一样,老师先指导学生分工整理,再有效地反复强化训练这类词。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经过以上有效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但能正确运用母语,而且在中考中做这道题,肯定是手到擒来。
【成都中考语文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成都中考英语写作12-19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06-12
学校如何应对中考改革09-16
成都小升初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07-26
202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09-15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策略10-14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10-24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五策略”09-21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06-14
中考作文策略----作文复习指导课件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