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秀作文片段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优秀作文片段(精选8篇)

初中优秀作文片段 篇1

爱是生命的真谛,接受是爱的源泉,而付出则是爱的灵魂。任何的接受与付出,都是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2.流光溢彩的鲜花,它们接受了阳光的洗礼,细雨的滋润,付出了自己婀娜多姿的脸庞来点缀世界;高大伟岸的树木,它们接受了人们的浇灌,鸟儿的祝福,付出了自己参天的绿荫来回报恩者;潺潺溪流,它们接受了雨水的恩赐,鱼儿的舞蹈,付出了自己甘甜清澈的血液来感谢…

3.太阳渐渐落了,操场上传来阵阵的欢呼声。黝黑的皮肤和长满斑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汗珠,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秩序井然的进行着。只见那个黑小伙子将手一举,球便被他截了下来。看他将两腿一劈,做了一个运球的动作,向篮筐跑了两步,一跳!球就投了出去。可惜,球没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球抢了回来,用力一抛,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球进了!他的嘴向上一翘,做了个鬼脸。

4、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5、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6、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初中优秀作文片段 篇2

一、“微作文”之必要性

一般地, 初中作文教学任务中, 规定每两周左右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习作, 每学期至少完成8篇。对于这种规定, 教师总是会循规蹈矩地完成, 但学生却总是疲于应付, 常常是“苦不堪言”。相对而言, 他们更喜欢不定期的多写几次二三百字的片段, 哪怕总体写作字数远远超过4800字。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学生写作的字数更多, 而选择运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微作文”、“微日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了“兴趣”的因素之外, 我们更要追求作文训练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1.“大作文”常常耗时低效

事实上, 每个语文老师训练“大作”都有这样的过程和体验:首先, 单独写一篇大作, 之前要进行作前指导, 常常会审题、立意、构思等对学生进行地毯式的“狂轰滥炸”, 而且, 基本是每“写作”必“轰炸”, 但是, 学生往往厌烦这些个老生常谈的理论和老师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假设”, 因而总不得要领;然后, 学生苦思冥想, 百般煎熬, 花一个多小时写完;再然后, 老师收齐作文之后也就会“收藏”起来了, 因为往往还有阅读教学、考试、背诵默写等等其他语文老师必做的琐碎工作, 一耽误, 学生的大作便搁置一边, 等手头琐事忙完;接着, 批改可能已在一周之后, 焦头烂额改完又是一周之后;最后, 进行评讲, 此时教师已忘记本次训练的初衷, 学生也忘记当时为什么就这样写了, 评讲便多少有点“鸡同鸭讲”的互不认同, 缺少了心意相通, 搞得大家身心俱疲, 而收效甚微。

而且, 大作写完, 常常会发现, 学生无非是选材不够新颖了, 或者描写不够细腻了, 或者首尾没有点题了等等, 这些每次都有而且是写了大作还没有改得了的通病。假如再次训练, 可能还会存在这些问题, 因为他就是不会描写人物, 他就是不会渲染环境, 他就是不会首尾照应。教师只是笼而统之的训练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学生并不能很在意自己的个性问题, 他会下意识的注意:我的作文偏题吗, 完整吗, 字数够了吗……每次这样的游离于训练重点之外的写作, 真是浪费时间啊。而一个学期又有几个这样的周期呢, 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升便真的只能“顺其自然”了。

2.“微作文”恰恰及时高效

其实, 我们仔细分析, 除了语文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外, 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写出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 对于初中学生即便是初一的学生而言, 也不算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只不过是写作质量不够高罢了。而事实上, 就如同一个人不够健康一样, 并不是全身需要治疗, 只是某个局部需要对症下药而已。各个学生在作文上所缺失的能力并不会有很多, 有的只是不会进行细致的描写, 有的只是没有环境渲染的意识, 有的只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

所以, 我们的作文训练不妨“以点带面, 各个击破”, 而“微作文”训练, 正好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靶向”攻击。发现学生不会描写人物, 可以分别训练肖像描写片段、心理描写片段;发现学生不会进行环境描写, 可以从不同角度训练写景片段, 可以写风雨, 可以写日月, 可静可动, 可以时间为线可以空间为索;觉得需要训练点题, 可以给出主题情景只写开头或结尾;认为要训练结构谋篇, 可以只写开头结尾中心句过渡句……

没有字数的硬性规定, 用时科学;也可以三番五次的反复训练同一写点, 以达到实效为终极目标。而且课上、课后都可完成, 学生在第一时间自主展示, 班级里互相取长补短, 教师随即、随机批改, 不拖拉。这些就是微作文的及时与高效, 对于学生作文训练而言何愁没有时效与实效呢?

二、“微作文”之训练智慧

如果把那些耗时低效的整篇大作训练化作针对性强的片段写作训练的话, 用于一次大作训练的所有时间, 我们可以进行四五次不同训练目的、多种训练形式的片段写作练习, 时间的充裕往往可以给我们教师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微作文的智慧训练。

1.以读导写, 水到渠成

比如, 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大多不能很好的抓住人物特征, 不能耐心的进行细节刻画, 我们可以在学习了阿累《一面》中关于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之后, 及时指导训练学生完成一篇人物肖像描写的片段, 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并及时进行展示评比, 一堂课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完成这个训练任务, 课后可以继续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亲人, 再完成一篇小练笔, 第二天就可以择优在班级展板上展示, 学生因为会写、有内容写而产生写作兴趣, 有的时候有些学生还会在老师不要求的情况下, 自发再写第三、第四次, 进而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 并主动交过来批改, 老师可以及时评点, 这样“短平快”的训练方式可以一下子将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难点在不经意间给突破了, 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 某个专题的“微作文”在班级里形成“大汇聚”, 更会给所有学生提供很多的写作素材和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

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潜质, 既训练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又见缝插针的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语文教材中的范文资源: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和于漪的《往事依依》, 可以训练对于学校生活和关于老师的片段描写;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 可以训练环境描写及运用修辞表达的能力;学习了《阿里山纪行》和《美丽的西双版纳》, 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导游词;学习了《背影》、《故乡》, 可以训练学生写出点题式的开头……而学生往往能在其中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而作文教学哪有举步维艰的窘境, 各种必需的写作技巧便水到渠成了。

2.因地制宜, 瓜熟蒂落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 除了在专门的作文课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写作和在语文阅读中相机训练之外, 平时的班会课, 包括课间的交流, 我们都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来一段“微作文”。班会课上, 关于“节俭”、“感恩”、“宽容”等话题的探讨、辩论、演讲, 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很多的事实和理论素材, 有的学生出口成章就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学校举行运动会、重阳节去敬老院、参加校外实践野营活动等等, 这些时候肯定少不了孩子的“微作文”训练, 然后及时提醒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进行加工锤炼, 一篇篇鲜活的作文还需要“榨”出来吗?

而周末假日, 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投身到自然的怀抱, 走上社会体验别样的生活, 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将不同的体验写作各种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小短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作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 像元宵节赶集、清明节上坟、钓龙虾包粽子、播种与收获等, 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 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每当孩子们有机会“体验生活”, 便会满载清新醇香的“微作文”而归。

我们不仅可以就地取材, 还可以相时而动,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 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 办手抄报, 黑板报, 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进行练笔, 当孩子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文字训练之后, 600字的大作字数便不再是他们心头的一道坎儿了, 很多孩子会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将一些“千字文”写在自己的“片段练习”本子上, 每天办公桌上总有那些富有个性的文字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就看完并欣慰着, 哪有死板完成大作时的机械与憋闷呢?

正因为“微作文”训练的灵活与智慧, 学生不必兼顾了结构而忽略了选材, 不必斟酌着语言而忘记了主旨, 甚至满足于字数而拖拉着结尾……学生能够消除写成篇作文的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 反而更容易在随性的文字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于不着痕迹之中将各种生硬的写作套路应用得游刃有余。经过反复练习, 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都会逐渐提高, 语言素养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而我们足可以将“微作文”创作之“微小”不经意地成长为“微妙”!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中, 相对于大作训练的耗时低效而言, 选择片段训练进行“微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而“微作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更具优势。而且语文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教材、利用生活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微作文,片段训练,时效性,实效性,智慧训练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作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2]陶国富.《创造心理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年5月出版

[3]叶昌.《农村初中学生片段式写作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2年4月.http://www.lwlm.com/xiezuozhidao/201204/647605.htm

初中语文片段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片段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75-01

大作文写作训练与片段作文写作训练密不可分。片段作文训练是夯实大作文的基础,要写好大作文,必须要先写好片段作文。片段作文训练是一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是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小步前进。片段作文有训练的具体方法、计划和要求,形式上有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让学生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有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进行续写;有让学生学过的某篇古文或古诗词,把其中某个局部扩展成一个段落;还有引导学生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的具体描写;或就某个事物以说明形式写一段话,介绍其特点;或要求展开想象,合理补充一些情节,用现代汉语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等等。片段作文训练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措施,分步推进,逐步提高。七年级以写人写事为主,八年级以状物说明为主,九年级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训练。

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时,原先我采用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讲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导致学生写不出话,只有硬着头皮写,结果作文内容空洞,思维迟缓僵化,更不用说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了。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谈文色变”,把片段作文训练看着一件苦差事。此时我明白了,要提高片段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放活教学方式,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的班班通设备,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作文内驱力,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由被动写转为主动写,变“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利用班班通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利用美术直观形象,和电脑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优势,根据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幅鲜活的、精美绝伦的画面。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一时间不禁心旷神怡,惊慕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一有兴趣,发言就会热烈,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学就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写《我看到了大海》这片段作文,本人利用班班通,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幅大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近景、远景、天空、海面等角度来细致观察大海景色,从形、色、声、光、动、静等多方面来下笔描写,发动大家讨论,这几幅图,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怎样来描写,具体使用些什么词,要用什么修辞手法。由于一幅幅画面就在眼前,学生都能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尽量想出词汇,用上修辞手法来描写。很快,一个个“分镜头”就集体形成了。

如写海面,原来很多同学用“波涛汹涌”、“一碧万顷”来形容就没什么词了,可现在却描绘得很具体形象。有的说:“大海像一望无垠的青翠的草原”,“水面翻起了一朵朵银白的浪花”,“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拂我们的脸”,“海上飘着薄雾,像给大海披上了一件银色的纱衣”;有的观察到了动景:“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岩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自己怀里的孩子”;有的听出了声音:“海水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轻柔的刷刷声”,“海面上,海鸥一面振着翅膀飞翔,一面高声的歌唱”;有的能从触觉方面说:“在软绵绵的沙滩上走,脚底下痒痒的,却又觉得舒服得很”等等,这些学过的词汇到这里都派上了用场。通过观察图片和发言后,教师就总结,写景状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要调动一切手段来描写,观察点可以交换,一方面(如外形)没词了,再从其它方面(如色、声)去写,这样,文章就会丰满多采,就会生动多了。

再如,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本人就显示出“田地里悠然吃草的老牛”、“旷野中扬蹄飞奔的骏马”、“花丛中辛勤劳作的蜜蜂”、“土墙边团结协作的蚂蚁”等画面;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时,就显示出“带刺的仙人掌”、“微风中的柳树”、“操场边的小榕树”、“走廊旁的三角梅”等画面;介绍某处景点,就显示出“美丽的池塘”、“公园里的一角”、“我们的操场”等画面;介绍某个建筑物,就显示出“家乡的桥”、“我们的教学楼”、“我们的饭堂”等画面;要求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意境,就显示出“身穿古装的陶渊明扛锄采菊,悠然见南山”等画面。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生活里的最熟悉的的东西,在经过屏幕的“直观”的美的再现,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上来,在加上同学的讨论、教师的点拨,写起来就自然成理成章了。

利用班班通进行“直观”片段作文训练的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习作,特别是平时写作基础较差或“谈文色变”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反映这样写片段作文比较具体实在,不会摸不着头脑。学生学到的写作知识能直接运用,既锻炼了观察、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美的熏陶。这是平时坐在课堂里“空讲”所不能达到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若显示的是动态的画面,那教学情境更妙不可言。

[ 参 考 文 献 ]

[1] 夏梦.圆你一个放胆梦[J].新作文(初中版),2011年Z2期.

[2] 萧袤.从“作文”到“创作”[J].金色少年,2010年01期.

[3] 崔国明.作文是什么[J].同学少年,2011年08期.

片段初中作文 篇4

――――题记

镜头一

你行我更行,你棒我更棒,激情无限。梦想无限,五班无敌,没有问题!”的口号声在梧桐山间飘荡着,我们初三(5)班的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盘山公路前进。我们一边享受自然氧吧――梧桐山清新的空气,享受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生活,一边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梧桐山 。

镜头二

走了一半的路程,我们已经出乎意料的筋疲力尽,由于个人体力不同,队伍也冲散了,盘山公路上,三三两两一群人,嘿咻嘿咻的“匍匐”前进,有点手脚并用的感觉。看着程老师拖着庞大的身躯与我们同甘共苦,我们问他:“你为什么不上车?”他答到:“我都陪你们走到这了,还坐车,太不够意思了!”我听后,挺感动的!平时程老师一副张飞脸,现在看去,还有几分慈爱的笑容。

镜头三

绕了一个一个弯,发现终点还没有现身。山回路转,看者前面像是遗篇断崖,可走前去有是一条路绵绵无尽头。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名又一村。”其实我们初三这一年的生活也像这一段山路,有时对前面该怎么走很迷茫,在同学和师长的支持下,鼓励下走下去,前面有是一片光明……

镜头四

“五十只小蜜蜂啊!飞到梧桐山啊,左飞飞,右飞飞……”在这首歌谣的伴随下,我们乐呵呵地下山了,路上我们异常亢奋.下山时坡很陡一边走,脚底与鞋子摩擦得厉害,仿佛要着火了.我们苦不堪言.

后记

上车后.大家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车上死气沉沉;我们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回到了学校,第二天迎来的是腰酸腿痛

初中作文优美片段摘抄 篇5

1、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我翻阅纸张的指间滑落;记不清有多少支蜡烛,在我的凝视中化为灰烬。逝者如斯,我时时刻刻会听见自己对生命承诺的余音,感到岁月的流转在渐渐稀释我的年少无知,我愿自己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在昼夜不停的流转中留下自己充实的每一刻。

2、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正所谓“学海无涯”。我们正像一群群鱼儿在茫茫的知识之海中跳跃、嬉戏,在知识之海中出生、成长、生活。我们离不开这维持生活的“海水”,如果跳出这个“海洋”,到“陆地”上去生活,我们就会被无情的“太阳”晒死。

4、“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

5、生命如风。好一个隽永的比喻。人们曾无数次为生命寻一个比喻,可都不如风来的贴切。因为如风的生命必有如风的心境。如风的心境,或坚毅,或隐忍,或飘逸,或豁达,总是如风一般清逸爽朗。——我相信美丽的心总是有风的骨血的。

6、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为理想而奔波——太辛苦了;不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由自在——太不羁了。想要的只是简简单单而又不乏味,快快乐乐而有不张扬的读书(可替换)生活。

7、“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的追求就是让祖国灿烂的喜悦飞扬在美好的明天……

8、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9、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心是一棵树,一个个故事被年轮携载;一回回驿动与飞鸟相约;一次次碰撞使它绵密柔韧;一幕幕经历造就了它博广的胸怀。心是一棵树,独木不成林。因此,树与树既独立又相联,心与心既相异又相亲。

10、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11、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失败与成功之间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不怕失败,最后战胜了吴国;居里夫妇不怕失败,终于发现了镭,孙中山愈挫愈奋,最终推翻清王朝;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失败,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挫折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12、“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几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春天,别辜负了岁月老人的厚爱与恩赐。行动起来,播种梦想吧!

13、“多难兴才”曾一度被人定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搏斗中成为伟人的!

14、谁说人与人隔着遥远的重洋,谁说心与心设着坚固的堤防?十六岁的鸟儿飞上天空,总会找到落脚的枝头。

15、再勇敢的人也有绝望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自信的人也有失望的时候。当你疲软的双腿跨在成功与失败的门槛;当你淡淡的足迹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当你的付出被化作午夜的风景;当你滴血的心开始陷入迷惘的深渊。你的眼睛在期盼什么?拟订心泉又在怎样的涌动?你又是怎样的在寻找瑰丽的风景,聆听旷野的足音?

16、曾经辉煌过,曾经凋零过,这可是你至死不渝的生活吗?我亲爱的母亲——大自然。多少次,我伏在地上,去聆听你沉重的脉搏声;多少次,我伫立在山前,去感受那松涛千年的浩瀚。你的豪壮,足以让中华民族腾飞;你的无私,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千古壮曲。

17、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切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追求。

18、父亲对于儿子来说,是座耸立的高山,而儿子只是颗石子,源于山,却并不了解山。生活中诸多爱的密码,是需用细节来解读的,在亲情的沃土上,要想搞得最美的果实,惟有期待那存在于瞬间的心与心的共鸣,爱与爱的默契。

19、因为自信,在呀呀学语时,我靠着纤嫩的双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因为自信,我一次次将第一名的奖状高高举起;因为自信,我毫不吝惜地剪掉飘逸的长发,在运动场上展现风采……感谢自信,它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在电闪雷鸣中去飞翔,在风雨中去搏击人生!

20、航行者把树比作指引方向的路灯,劳动者把树比作遮风挡雨的雨伞,诗人把树比作笔下的精灵,而我却要把树比作教师,它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指明方向的路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21、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领人们登上文化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犹如一条小船,它会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22、时间好比一条小溪,它能招引我们奔向生活的海洋;时间如同一叶扁舟,它将帮助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时间犹如一支画笔,它会指点我们描绘人生的画卷。

23、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长卷,有冷色也有暖色;六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六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乐曲渐趋高潮,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24、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25、如果你们是蓝天,我愿做衬托的白云;如果你们是鲜花,我愿做陪伴的小草;如果你们是大树,我愿做点缀的绿叶……我真诚地希望我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欢乐的音符,为你的每一分钟带去祝福。

26、聪明人学习,像搏击长空的雄鹰,仰视一望无际的大地;愚笨的人学习,漫无目的,犹如乱飞乱撞的无头飞蛾;刻苦的人学习,像弯弯的河流,虽有曲折,但终会流入大海;懒惰的人学习,像水中的木头,阻力越大倒退得越快。

27、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棋局。这盘棋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起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中抉择。只有像棋中的小卒那样,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沿着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艰难而执着的求索,前进,才会谱写人生最壮丽的强者之歌。

28、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丽,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青春,不要说已疲惫,也许你的幻想曾被现实无情毁灭,也许你的追求毫无结果,但你应该相信,没有寒风的洗礼,哪来万紫千红的春天,没有心的耕耘,哪有累累硕果?

29、水仙亭亭玉立,兰花典雅幽香,牡丹雍容华贵,梨花洁白无暇……美丽的花朵总能得到世人的羡慕与赞叹,殊不知,它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最后开花,要历经无数的艰辛与坎坷!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做辛勤的“织梦者”,我们的梦想才会成真!

30、漫漫人生路,谁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失意或厄运。在凄风苦雨惨雾愁云的考验面前,一个强者,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风再冷,不会永远不息;雾再浓,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31、这浓浓的母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即使你是一只矫健的雄鹰,也永远飞不出母爱的长空;即使你是一条扬帆行驶的快船,也永远驶不出母爱的长河!在人生的路上不管我们已走过多远,还要走多远,我们都要经过母亲精心营造的那座桥!

32、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

3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4、哦,妈妈,亲爱的妈妈,您对我的爱比太阳还要炽热,比白雪更为圣洁。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您就是女儿夏日里的浓荫,冬天里的炭火,您更是女儿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35、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世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和争吵,我们要以磊落的胸怀和宽容的微笑去面对它。哈伯德也曾说过:“宽恕和受宽恕的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让我们从宽容中享受快乐,从谅解中体会幸福吧!

36、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秋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骄阳下的一片浓荫,是冬雪中的一株梅红……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的温馨与甜蜜!

37、人生好似一条河,既有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也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生好似一首歌,既有欢乐的音符,也有悲壮的旋律;人生好似一条船,既有一帆风顺时,也有急流险滩处。愿我们都能勇于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接受生活的挑战和考验!

38、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39、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40、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41、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42、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4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毅力可替换)。

4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4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4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47、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48、成长与追求是一棵树上的并蒂果,我们追寻一朵丁香,想出豆蔻年华;我们追寻一泓清泉,润出天街绿意;我们追寻满园春色,然后从中撷取那一枝红杏,放在心头,感悟人生。成长是一支沙漏,分缓急轻重,追寻与成长平分秋色。在成长的石碑上我们镌刻:铭记追求!

4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初中语文《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2.过程与方法: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②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③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导语略)

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这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划出来。师(评价):林文青同学的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 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写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人“蹒跚”“探身下去”“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

师:全班齐读 买描写桔子背影细节的句子。并请同学表演一下这个过程。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到位。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师(评价):通过外貌描写体现家境惨淡,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冯岚同学说得真好。还有其它 意见的吗? 师(评价):胡建辉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桔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师: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吗? 师(评价):有,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前面让大家找的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吗?叶志强说对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举动艰难,进而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师:父亲为我买的桔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桔子不一样吗?不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桔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这真是桔子普通,父爱无价呀!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 师(评价):哦,你的这个问题(课后练习四·1)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争议性,我们课后问题也出现了,老师打算针对这个问题开一个讨论会,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让大家写一篇《背影》读后感。这也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布置的作业。

学完了这课,同学们都在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达不到让人流泪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作业布置:完成校长布置的“国庆感恩作业”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替他们洗一次脚,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4、板书设计:

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衣着:黑帽、黑褂、青袍

家境惨淡

细节描写: 父亲爱子深情

初中优秀作文片段 篇7

初中7-9年级(第四学段)是学生学习的过渡阶段,相比小学的学习要有所进步发展,同时又需要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硬的基础,足可以看出初中的学习是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初中学生作文学习有了更多的目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1]……跟小学阶段的写作目标对比,初中生写作要更加关注现实社会,而且是要“多角度”,对客观世界观察研究的同时有主观感情的介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做真人,写真文。

可是,现如今的初中作文教学真的能够使学生达到上述目标吗?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突破写作教学的症结

我们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一般为:典型文章示范———写作知识讲解———学生限时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里说的典型文章不仅指教材上的课文,也指教师课下为学生准备的优秀文章,比如这节课要指导学生写记叙文,那么教师给学生展示的作文中就必须包含记叙文写作知识,在欣赏完佳作后易于教师总结知识点。所谓存在即合理,这样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存使用多年,现在仍然很多语文教师在使用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层次分明,通过例证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再自己动手写作,这种按部就班、条理清晰的流程也是符合人们一般思维规律的。然而,看似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却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四个环节上来看,教师就占了其中三个,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是非常不利于教学的,教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给出一样内容的指导,再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或题目,让学生结合之前学的知识点去套,学生积极性不高,最后勉强拼凑成文,从此谈“文”色变,教师面对那么多作文要批改写批语,这样的工作量也是惊人的,长期以往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消磨殆尽。

现在我们的写作教学现状就是这样,教师在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大背景下,一味将知识源源不断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背范文、背模板,供学生在考场依样画葫芦,不能说这样的教学毫无作用,相反一些学生正是因为背优秀范文而次次作文拿高分,对于一些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学生而言更是一个见效快的方法,容易掌握写作的套路,再举一反三,很快就可以完成一篇看起来还行的文章。然而,这样的教学太功利了,日久天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不会有太大的进步,而且学生会彻底在教师的条条框框中迷失自我,缺乏对生活的探索,为了完成任务,套用千篇一律的素材,写一些不痛不痒、平淡无奇的文字,这对于初中生创造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初中生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发展心理学上,这个时期属于少年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在观察客观世界的同时,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关注主观世界,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中和各种人或物建立精神情感的沟通,发展个性。再者,一项记忆广度的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学生记忆发展已经进入全盛时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的顶峰,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效运用记忆策略,笔者认为阅读美文、摘录好词好段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前文所说的机械记忆、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灵活运用,将他人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以至于到了某个临界点,学生的情感火花能“嘭”的一下绽开,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他的情感力量必须马上在笔尖爆发,这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片段写作教学之我见

《课标》要求初中7-9年级(第四学段)的学生在45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当然这是根据课时来的,在正规考试中一般要求初中学生作文字数达到600字,这可憋坏了一些学生,数着试卷上的作文格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凑,胡编乱造,甚至去抄前面的阅读。作文课上,没有了硬性考试的逼迫,变得懒散起来,随随便便写几段就草草了事。对于本来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把握一整篇作文是比较有难度的,这个时候片段写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让学生“积土成山”。

片段写作,引用李宝宏老师提出的,“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2)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片段写作不要求常规初中作文的600字,而是较小的篇幅,没有字数规定,居于“句”和“篇”之间,写的是什么呢?并不像常规作文限定得那么死板,可以是教师上教材课文时分析某个方面的延伸环节,也可以是一节作文专题课上指导片段写作,课堂上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生生和师生之间交流,甚至可以是最近热点话题让同学们简单阐释自己的观点,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弱势需要和情感兴趣进行片段写作教学。这样紧扣住一点集中训练,以局部促进整体,循序渐进,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将片段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模仿阶段

片段写作可以说是一个以小累大、以局部促进整体的写作学习渐进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是由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愚以为片段写作伊始阶段便是模仿。人尽皆知,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写作亦是如此。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模仿说,被认为是文学的起源之一,先哲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生活的模仿。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学习论学习过程机制之一就是模仿,认为人的语言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习得的。茅盾先生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名家的文学作品也都是对前人的作品或是民间生活有所模仿,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一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实际上就是化用了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中的至理名言“围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也是模仿法国一句谚语“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来的。将模仿运用于片段写作是符合写作规律的,初中生在知识的迁移中使其思维习惯逐渐定型,将他人的好词好段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宝库。

在片段写作模仿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片段写作穿插在课文讲授中,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见缝插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教师最好将片段写作训练全都穿插在教材中,因为这是第一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是写作难,对写作有抵触情绪,如果专门一堂课用来片段写作,那么很有可能课堂一开始学生就丧失了兴趣,教师精心准备的一节指导课就付之东流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初中生的语文课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教材中的课文学习,而我们手中的教材正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里面的很多课文都值得我们借鉴于写作中,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教”,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片段写作。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篇课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3)

这是“望父买橘”的一个片段,也是全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板块,从语言的层面来分析这段文字,朱自清先生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他父亲为他去买橘子时的背影,一种是外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父亲是一身朴素的布衣,而文中的“我”是“紫毛大衣”,鲜明的对比下看出这是一个平凡简朴的父亲;一种是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攀”、“缩”、“微倾”,父亲年纪大了,身子又胖,要翻过月台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是父亲依旧固执地要为儿子买橘子,为的是用橘子的寓意带给他一路平安。这是一个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父亲对儿子真实朴素而又博大深沉的爱。

用这一段文字为蓝本来进行片段写作最好不过,如此具有画面感的文字,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就像是电影镜头那样一父一子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堂小练笔,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细节描写手法,聚焦在某一个人的某一个行为上。因为朱自清先生刻画的背影是十分富有生活气息的,古朴质实而又明丽典雅的文字传达出无限深情,这种生活体验并不特殊,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回想身边的人,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刻画,可以从肖像、心理、动作、神态等某个方面着手。这种片段写作训练主要就是为写人叙事文或是抒情散文打下基础。

其实,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可以用于指导学生片段写作。这就是模仿,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时要善于选取课文的精髓,并不是一昧地抓住某个片段就让学生照搬照抄,要将教材与日常写作结合起来,模仿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人或这个物的,模仿作者的语词表达,模仿之后借鉴与创作,如此长期反复训练,在模仿中夯实基础,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和风格。

(二)联想阶段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模仿片段写作训练后,教师可以穿插联想片段写作训练了。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中认为“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来源于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深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4]由此可见,生活和写作是息息相关、不可切分的。初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并不与世隔绝,与其说他们缺乏生活,不如说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片段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触动学生的敏感点,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事物的形、声、色等特点,这有点类似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只不过观察对象变成了生活中的种种,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再经过大脑加工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光是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联想,初中生脱掉了小学时候的稚气,拥有了一种半成熟感,对身边的事物逐渐变得理性和客观,这也导致了他们想象力的丧失,作文变得干瘪苍白、味同嚼蜡,教师应最大化利用片段写作训练,打开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合理想象,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方法,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这个时候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很强烈了,教师顺势推出片段写作,让学生拿出纸笔当堂小练笔。

举个例子,《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小小的“我”对山那边的世界无比好奇,母亲告诉“我”山那边是海,可是当“我”终于爬上山顶想一睹大海的风光时才发现山的那边根本不是海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我”失望甚至哭泣,从此“大海”成了“我”的心灵寄托,诗歌的最后,诗人抒发感情:

哦,原来诗人所说的“海”并非是指真正的海,在人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海”变成了信念,是一种理想的象征,群山象征重重苦难,诗人想告诉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而崎岖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终将实现理想。这篇课文作为刚入初中的学生的语文第一课无疑是给他们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同时,这篇课文也很适用于片段写作教学,教师在讲授完作者的寓意后,可以顺势提问“那么,同学们认为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拿出纸将所想到的事物描绘出来,形成一个一两百字的课堂小练笔。”这里,教师不能只是干瘪瘪地提问,可以利用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山那边的图片,设置写作情境,也许山的那边是一片苍茫的大草原,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有可能是一个古香古色的边陲小镇,总之,在未知的那边,有成千上万种可能,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可以借用作者这种托物寓意的手法,也可以纯粹地风景描写。

总之,在联想的阶段,教师不能够限制得太死,对于毫无头绪的学生来说,教师更是要步步引导。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最大化运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合理想象,打开思维的阀门,将所感所想形成书面的文字,这样一个个小片段的练习后,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从而带动创造力,为考场应试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阶段

片段写作训练用时灵活、目标明确、训练单一,相对完整作文来说,学生和教师都易于操作,因此,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以适度增多片段写作的次数,让学生对已有思维强化。之前说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穿插片段写作,以阅读带动写作。现在,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当堂专题片段写作训练了,这就是充分的实践,学生们勤于练笔、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规律。

那么如何进行当堂专题片段写作训练呢?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个话题,在课堂伊始抛出话题,留足时间让学生去联想去思考,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交流互动,针对有疑问的学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出自己的建议,然后当堂进行一两百字的小练笔,在学生完成后,前后几个同学相互交流、修改,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上讲台朗读出自己的小练笔,在读完后,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针对立意、构思等方面,教师在这个过程适度启发,最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将课堂上所写的小练笔补充完整,形成一篇规范的考场作文。

举个例子,曾见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虽然题目给出了一段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但是“水”这个话题毕竟范围太宽,学生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从话题上看,可以写水资源的保护,也可以通过水的某些特点写人生感悟;从文体上看,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类的可以写实,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写成寓言、小说或者童话;从形式上看,比如日记体、书信体、梦的形式都是很好的;从技巧上说,可以运用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拟人化手法、象征等。可以说这样一个题目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在课堂专题片段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一种对“水”的理解进行小练笔,不求成文,可长可短,但求思路清晰,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确写作者的立意。

当堂专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学生在课上写出作文的主干中心部分,课下完善作文,这样的训练大大减少了教师动辄布置一篇大作文让学生完成的难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写小片段的时候,在脑海中就已经形成了整篇作文的思路、结构,相当于在心中有了一个草稿,课下就只是将草稿润色,形成书面文字而已。这样的课堂训练不同于大作文当堂训练的枯燥乏味,广泛的话题也能够保持学生高昂的写作兴趣不至于厌倦。在多次小片段练笔强化后,定能够使初中写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片段写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片段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明白学生是写作的唯一执行者和完成者,从构思到动笔一整个连贯的写作过程都是学生来进行操作,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在一节专题片段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规定好题目,本该由学生自由联想自由发挥,但是教师急于求成,总还是意图全方位指导学生,大讲特讲主题、材料等等,对这些东西过于细致的分析,这个时候,教师在心中已经有了期待的成果,学生也只得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走,这样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照葫芦画瓢,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灵气的。

前文已经说到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联想,让学生没有任何束缚,这样在片段写作教学中,学生才可受益。

(二)利用网络新技术丰富片段写作教学

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还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进行片段写作教学。

在之前的内容中提到在专题片段写作指导课前,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主题,笔者认为这个主题不一定每次都必须教师来定,正如上文所说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他们有权参与主题的制定,例如最近社会的热点新闻,或者是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又或者是同学们熟悉的身边的人和事,因为片段写作不像大作文规定得那么死板,教师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打开学生思想的阀门,培养其创造力,为写大作文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因此,选择学生愿意写的主题是可以的,学生自然有话可说了。

片段写作也叫作“微写作”,因为字数只有两三百字,所以写起来比较方便快捷,这里所说的“写”不一定非要每次都在课堂上完成,也不一定非要用到纸和笔。这个时候,网络新技术的优势就出现了,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网上交流互动很多,大家在微信群里、QQ群里,根据时效新闻,教师或者主导学生在群里发布“今日主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穿插其中,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平时在微博、朋友圈、QQ空间上也可以进行片段写作,仅仅是有感而发,不多不少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这都是非常有益的。

网络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写作评价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传统的课堂上互评互相改其实很浪费时间,小片段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也需要对他人的作品仔细斟酌,利用网络技术,同学之间互相评论,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地点,大大拓展了互动的范围和机会,评论者和被评论者都能够体会到写作的兴趣。这样多对一的小片段评论方式,不仅提高了评论的效率,而且这样全透明的评论,让全体学生在欣赏小片段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文字,也起到了自我修改的作用。

(三)注意大小作文的配合

正如片段写作教学三个阶段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外,教师同样不能将片段作文和大作文分割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片段写作教学是化整为零,由于篇幅小、针对性强等优势教师很容易穿插进课堂教学,但是片段写作并不能替代考场应试大作文。平日教学中,教师还得安排有大作文的训练,也可以算是对片段写作训练后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性检测。如果有连堂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进行专题片段写作教学指导,然后第二节课学生将上节课写好的片段扩充形成规范的考场作文,这样“现炒现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到写作的精髓。总之,片段写作训练和大作文训练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互配合,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做一次小结,在不断探索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片段写作教学作为大作文训练法之一,其实就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一个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速度和成效,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情况,逐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落实训练每一个环节,在坚持不懈的写作练习中取得写作能力的进步。

摘要: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甚至被称为“半壁江山”,也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这里的“得天下”是指在考试中取得绝对性胜利,因此,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反观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模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缺乏对生活本真的领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东拼西凑出一篇作文交差,这种教学现状不免令人担忧。片段写作作为作文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方便灵活,于教师而言容易引导,于学生来说容易吸收。在片段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技巧,将生活体验和课本知识相结合,通过模仿、联想、强化三个阶段,一步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片段写作,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明.写作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2]裴跃进.教学名家谈作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3]单云德.体验式读与写[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5.

[4]张敏.浅谈初中语文片段作文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5).

[5]陈红秀.“微作文”之探微——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J].文理导航(上),2014(1).

初中优秀作文片段 篇8

Step 1. Lead?鄄in

T: Hi, everyone.

Ss: Hi, Mr. Lu.

T: Its quiet. There is no noise any more. No one is speaking. There is no noise. There is no whisper.(迅速地板书whisper) No one is making a noise or a whisper. A whisper is a very low sound. It means soft noise. As we al?鄄ready know, Jiangxiang school is a most unusual school. It is quite unlike any other school in Sichuan. It is quite un?鄄usual, not the same as usual.(板书unusual)Where do you have English class, in Chengdu or in Yangzhou?

Ss: Chengdu.

T: Todays classroom is quite strange,(板书strange) so it is quite unusual for you.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Ss: Yes.

T: Where are you going? Shall we go to the park?

Ss: Good idea.

(Show the picture of the park.)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b: I can see the bushes.

(Present the new word—bush.)

T: Who are they in the park?

Ss: They are Millie and Amy.

T: Are they happy?

(Play the scream.)

Ss: No.

T: Have a guess. What happened?

Ss:...

T: You didnt reply, didnt answer me quickly.(板书reply, quickly)What did you hear?

Sc: I can hear something unusual that is unusual sound.

(Teach the new word—miaow.)

T: How did you feel?

Sd: I felt afraid.

T: Is there anything unusual in the park?The ghost in the park?(Write down the topic on the board.)Whats this?Ghost.

(Teach the new word—ghost.)

Step 2. Pre?鄄reading

T: Now Daniel put the story here. Read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o were they?Where were they?When did it happen?What did they see/hear?How did they feel?Why did they feel so afraid?

Se: They are Millie and Amy.

Sf: They sat under a big tree.

Sg: On Sunday morning.

Sh: They saw nothing.

Si: They heard a whisper from the bushes behind the tree.

Sj: They were very afraid.

T: Which sentence tells you?

Sk: They left the park quickly.

T: What did they do then?

Sl: They told Andy everything.

T: Would you rea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ory and find out what happened actually?Shall we play a game now? Id like some students to stand in two circles like this... When I play the music, the students in outer circle walk in a clockwise direction,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inner circle keep still. When I stop the music, you can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ard.

Q1:What was in the park?

Q2:How does the cat make sounds?

Q3:What was the ghost?

Q4:What was there behind the bushes?

Q5:How was the ghost? Was it very strong? Which words or sentences tell you?

Q6:What kind of sound did it make?

Q7:Then what did Andy do?

二、教学反思

这次课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我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地倾听,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达到了预设教学环节的目标: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历自然地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切入点小巧,学生容易回答,过程自然平滑,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突出整体教学思想。追问需要重复,学生才能听懂。有少数学生的语音面貌很棒。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点在于使用一个独特的游戏,不足之处是,在游戏活动之后再设计一个学生反馈活动会更好。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知识点总结下一篇: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