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结课论文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色彩构成结课论文(通用8篇)

色彩构成结课论文 篇1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的意义:一是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所必须经过的调整;二是使之能自由地组织构成符合目的性的美的色彩关系。A、同一调和构成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因差别大而非常刺激不调和的时候,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使强烈刺激的各色逐渐缓和,增加同一的因素越多,调和感越强。这种选择同一性很强的色彩组合,或增加对比色各方的同一性,避免或削弱尖锐刺激感的对比,取得色彩调和的方法,称作同一调和。1.同色相调和

同色相调和指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同一色相页上各色的调和。由于同一色相页上的各色均为同一色相,只有明度和纯度上的差别,所以各色的搭配给人以简洁、爽快、单纯的美。除过分接近的明度差、纯度差及过分强烈的明度差外均能取得极强的调和效果。2.同明度调和

同明度调和即在孟塞尔色立体同一水平面上各色的调和。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色只有色相、纯度的差别,明度相同,所以除色相、纯度过分接近而模糊或互补色相之间纯度过高而不调和外,其它搭配均能取得含蓄、丰富、高雅的调和效果。3.同纯度调和

在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同纯度调和分为;同色相同纯度的调和及不同色相同纯度的调和。前者只表现明度差,后者既表现明度差又表现色相差。除色相差、明度差过小过分模糊,纯度过高互补色相过分刺激外,均能取得审美价值很高的调和效果。4.非彩色调和

非彩色调和指孟塞尔、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中轴即无纯度的黑、白、灰之间的调和。只表现明度的特性,除明度差别过小过分模糊不清及黑白对比过分强烈焰目外均能取得很好的调和效果。黑、白、灰与其它有彩色搭配也能取得调和感很强的色彩效果。5.最常用的同一调和方法

(1)混入白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刺激)混入白色,使之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混入的白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2)混入黑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黑色,使双方或多方的明度、纯度降低,对比减弱,双方混入的黑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3)混入同一灰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同一灰色,实则为在对比色的双方或多方同时混入白色与黑色,使之双方或多方的明度向该灰色靠拢,纯度降低,色相感削弱,双方或多方混入的灰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4)混入同一原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同一原色(红、黄、蓝任选其一),使双方或多方的色相向混入的原色靠拢。

(5)混入同一间色调和:混入同一间色调和实则是在强烈刺激色的双方或多方混入两原色,(因为间色为两原色相混而成)在增强对比双方或多方的调和感方面与混入同一原色调和的作用一样.

(6)互混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使一色混入其中的另一色,如红与绿,红色不变,在绿色中混入红色,使绿色也含有红色的成分,使之增加同一性。也可以双方互混。(7)点缀同一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共同点缀同—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或将双方之一方的色彩点缀进另一方,都能取得一定的调和感。

(8)连贯同一色调和:在色彩运用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对比的各个色彩过分的强烈刺激,显得十分不调和,或色彩过分的含混不清时,为了使画面达到统—。调和的色彩效果,我们用黑、白、灰、金、银或同一色线加以勾勒,使之既相互连贯又相互隔离而达到统一. B、类似调和构成

所谓类似就是双方色彩接近,相似,在色彩搭配中,选择性质或程度很接近的色彩组合以增强色彩调和的方法称为类似调和。类似调和主要包括: 1.以孟塞尔色立体为根据的类似调和(1)明度类似调和。(2)色相类似调和。(3)纯度类似调和。(4)明度与色相类似调和。(5)明度与纯度类似调和。(6)色相与纯度类似调和。(7)明度、色相、纯度均类似调和。2.以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为根据的类似调和

(1)含白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2)含黑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3)含色量类似调和。(4)类似色相调和。

(5)含黑量、含白量、含色量与色相均类

凡在色立体上相距只有2—3个阶段的色彩组合,其明度、色相、纯度还是含白量、含黑量、含色量的类似,都能得到调和感很强的类似调和,相距阶段越少,调和程度越高。在色立体中心地带的色彩,能与之组成类似调和的色数多,色立体表面上的色彩,能与之组成类似调和的色数少,能与纯色组成类似调和的色数最少。C、秩序调和构成

把不同明度、色相、纯度的色彩组织起来,形成渐变的,或有节奏,有韵律的色彩效果,使原来对比过分强烈刺激的色彩关系柔和起来,使本来杂乱无章的色彩因此有条理,有秩序、和谐统一起来这个方法就称为秩序调和。

在秩序调和中,可构成等差渐变的秩序调和,也可构成非等差有节奏、韵律的秩序调和。两色之间的等级少可构成显差的秩序调和,两色之间的等级多可构成微差的秩序调和。总之只要有秩序都能增强调和感。D、色彩的调和与面积

在观察、应用色彩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着—大片红色时的感觉,与观看—小块红色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看大片红色会感到很刺激,受不了,不舒服。而看一小块红色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很鲜艳,很美。如在大片红色上点缀些蓝、黄,或灰绿色的色块,就会舒服多了。同样当面对一大片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时,就不会产生看一大片高纯度红色那样的感觉,但也会感觉单调。如果在大面积的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上放几块小面积高纯度的色彩那就更好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证明,小面积,用高纯度的色彩,大面积,用低纯度的色彩容易获得色感觉的平衡。由此看出色彩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和比例大小有关。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例不同的色彩面积,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配色方法,使一种色占统治与支配的地位,便另一种色为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称之为绝对优势的调和。所取得的效果就会是富于表现性的。在一幅富于表现性的色彩构图中,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面积比例要依据主题、艺术感觉和个人的趣味而定。同样在画面中小面积用高纯度的色彩,大面积用低纯度的色彩等,都能取得调和的色彩效果。E、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一

作品的内容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共同完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条件,不同的内容通过不同造型、色彩、构图,文字使之统一,否则就觉得不调和。

色彩构成结课论文 篇2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在我国正式进入高等教育已有二十多年。多年的实践证明, 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对开拓学生的设计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本身怎样和设计应用相联系, 怎样认识和不断补充设计教育新理念, 这些基本的思考点, 应是目前色彩构成教学中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色彩构成”引入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 至今已步入到成年时期。作为三大构成的基础课之一, 在我国设计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色彩构成不是一般类似素描、水粉等的技法课, 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是一种训练和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的综合课程。

从字面上理解, ”构成“即为组合、搭配、形成的一种行为, 并通过构成的各要素关系, 创造新的、美的色彩效果与色彩关系。它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色彩的创造能力为目的。通过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色彩的生物理论、色彩的构成审美原理的学习, 使学生在这种交叉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研究色彩的规律, 增强色彩感觉思维与创造审美能力, 并能为不同的主题和目的创造新的视觉效果。

目前, 我国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 运用的是非常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传统的板书和颜料手绘的训练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现就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分析如下。

一、只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 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 而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

回看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授课, 学生接受教学内容, 再通过手绘, 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它的优点,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绘图工具及一些表现技法和效果。但是传统课程分工太细, 实际上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太多, 拉长了教学时间, 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学生把精力花费在表现的技法上, 而不是致力于研究色彩的创造性使用上。再有教学过程过于追求理论的研究, 就会忽略实践过程, 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己如坠云里雾里, 形成临摹容易创作难的现象, 这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设下心理障碍。色彩构成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强调自身特色课程结构, 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能是空喊的口号, 切实付诸行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色彩构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各个方面的启示和影响, 任何色彩表现出的意象都是设计者情感与意念的传达, 并赋与色彩特定的意义, 这些都是通过色彩的组合与技法的应用, 使作品得到进一步升华。宇宙万物、意念想象、文明信息是色彩构成118设计教育的素材源泉。我们应使学生在掌握色彩构成规律的基础上, 从素材中分解提炼色彩元素, 在色彩理论指导下进行打破重组和传承创新, 这是色彩构成创意的基本方法。我们不能只注重色彩理论的实验分析, 应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 如加强对色彩的意念想象和信息的解读, 这也是色彩构成创意的方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体验可以产生种种抽象意识, 并通过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联想来酝酿, 用色彩和造型组成形象共同传达。反之, 色彩也能体现抽象意味, 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所得到的意念想象“酸、甜、苦、辣、涩”, 用色彩也能体现。所以, 要加强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 用细腻的心灵去体会, 才能对色彩重新提炼、归纳与组合, 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缺乏主体性设计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

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 主体性的色彩构成训练, 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手段, 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体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 它的好处是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 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 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点和文化成果。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急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构成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 而不是供出答案, 这就是主体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目前所进行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就是要使学生摆脱过多的写实技巧训练的束缚, 使学生将注意力从手转移到脑, 即集中于视觉创意, 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审美素养。

具体来说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课题, 然后师生一起研究与分析, 一起去实现, 这是一种互动的主体性设计教学。主题色彩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 如:“色彩肌理”、“色彩数理”、“色彩音乐”、“自然色彩”等等。在法国的艺术设计学院中, 色彩课程中主体性设计作业是不不可少的。这样既能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课中, 又使得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同时, 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创新的设计思维能力。

在色彩构成教学中, 就应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并使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比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注重提高想象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突破传统性的思维方式, 并与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联系。如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色、互补色等在不同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都需要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使学生认识、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和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不注重研究民族传统色彩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传统的色彩组合, 可为我们设计领域提供广泛的素材。像中国的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 还有民间艺术的各种具有特色的色彩。但从敦煌图案的色彩来看,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简要概括起来, 北魏则以土红为主色调;到了隋代则以土红和石青、石绿, 加上白色的线和点的点缀, 层次增加了;到了唐代加上各色退晕的手法, 和朱红、曙红的运用, 因此就更加富丽了……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色调各有特点。这些传统的色彩典范, 是我们今天用于当代设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它会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文化内涵。同时, 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 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 民族风格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往往不注重研究民族传统的色彩, 要么就是一味地重复与照搬。这对色彩构成的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应注重对我国的民族传统色彩的学习, 如果将视点移到这些传统色彩上, 就会惊奇地发现,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并沉淀下来的色彩组合, 与今天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对比与调和规律相比, 是何等相似。借鉴传统色彩, 将本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 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 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 丰富中国特有的色彩构成教育, 以服务于现代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过去那些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 唤起他们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感知, 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 可以提升我国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从而继承传统, 为当代设计服务。

四、色彩介质使用的目的不明确

目前, 我国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在表达色彩介质上有使用传统颜料的惯性, 不明白颜料介质只是表达色彩的工具,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 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与表现的创新能力。过去对色彩构成的课程训练, 仅偏重于手头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脑”的思维训练, 缺乏多元化的创造思维, 极易陷入纯形式的练习之中。

在色彩介质发展的历史上, 我们经历了从以颜料表达色彩到以显示器表达色彩的阶段。颜料和电脑显示器都只是表达色彩的一种介质而已, 而色彩也只是手段, 其目的是利用色彩再现或表现人脑中所反映的主客观对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电脑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 设计出别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中, 通过电脑, 可使画面效果立即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可使他们充分认识色彩每一要素的改变而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及变化规律, 可以完成色彩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等各种训练, 而且效果非常直观。按过去传统的手工绘制方法, 色块要一个一个画出, 颜料需经过调配上色, 比较费时。例如色彩构成中的空间混合练习, 用手绘训练, 学生要花几天的时间画小方格, 然后往里填色, 直到完成。而利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 用滤镜中的杂点或马赛克功能处理, 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可见, 电脑可以将原先用手工绘制的大量时间节省下来, 把精力放在研究色彩关系上和图形的创新上。这样一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创意设计, 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学习热情, 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当然, 我们并不是强调电脑要比手绘好, 只是说明色彩构成不是简单的技法课, 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设计专业基础课。颜料和电脑显示器都是“物”的介质, 而我们要表达的是色彩这个“事”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用以表达色彩介质的“物”会变得更加合理和先进, 这是人类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介质的使用目的。

目前, 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 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即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 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 包括亲切熟悉的造型和色彩, 更何况是我们当今的创新设计社会在发展, 设计教育也要随之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琏年编著.色彩构成[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胡国正.色彩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色彩构成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课题整合 色彩心理 课题连贯

【中图分类号】J063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其中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可以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

色彩构成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们经过了一段大学的学习后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精神上都有了新的转机,新的看法和认识,但是对于他们面对色彩这一基础课程,他们并不能很快的乐于接受,这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一、对于教学不能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

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自己使用的教材,这是一本实践和理论结合密切的课本,内容不仅精炼,而且和现代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实验:

(一)用实践带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实验教学中,我常常把色色彩心理、彩学原理进行整合为一个课题——“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最重要的感觉还是归于感性的,感性之后才有理性。”所以把色彩秩序放在色彩心理之后讲授,从感性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们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例如:让学生用色彩表达酸的概念和印象;然后思考分析:酸→联想到→柠檬的味道→联想到→橙黄色→口中发酸的印象;最后引用橙黄色表达对酸的味觉。

诸如此类分别做如下练习:嗅觉:香,臭;触觉:冰,烫;四季:春,夏,秋,冬。通过以上分析及手绘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启发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思考和表现。

(二)用课题逐步引导,对色彩理性分析

色彩教学的三个阶段大致分为:

1.色彩的性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属性(色彩原理)

2.色彩的分类与秩序:无彩色系,有彩色系,色立体,色的混合

3.色彩的归纳: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调

这三个课题是从色彩现象主观分析及表现到色彩本质的理性分析,再到个人灵感体验和个性探索。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笔者把色彩心理的实验作业进行详细的理论性分析,引出色彩秩序。

(三)充分互动,教学相长

色彩关系的处理是相当微妙的,利用最单纯的色彩作为传达情感的手段,并不能通过色彩本身来决定它们的色彩关系。因为色彩关系类似于人际关系,也类似音乐的七个音符,加上轻微的调整会发出不同的曲调;在讲授色彩关系课题时,引导学生用色彩的基础理论对不同色彩关系的图片进行色彩心理分析;接下來分解色彩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最后用色彩表达一下自己的性格;表现时利用色彩美学的规律处理好画面构成。这三个步骤有如下作用:

1.化解知识难点,把枯燥的理论联系感性进而使学生易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情感、色彩的关系使学生记忆深刻。

3.解开色调的神秘面纱,色调练习的过程:先定下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选择色相;进而选择明度与纯度对比;最后选择画面调和的手段。

4.充分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分析作业,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自我心情和状态;通过语言表达和色彩表达两种渠道使学生强化对色彩情感的认识。

二、用手动带动思考,调整实验解构

(一)突出重点,弱化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色彩美学的习题练习,要多练,精炼,知其目的去练习。如:空间混合练习,色彩推移的空间表现练习,这两方面的练习难度大,制作需要时间长,而且不是重点。所以我采用实践,分析,总结的色彩规律。

所谓实践,就是先让学生用色彩进行涂鸦练习,表现一种生活感受。

所谓分析,就是用理性的色彩知识分析学生作业,逆向思考,让学生深刻认识色彩的性质。

所谓总结,让每个学生运用逆向思考的方式,重新理性的表现自己涂鸦时感受,再次理性分析。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拓宽教学渠道

面临36个有效学时的色彩构成课,着重于分析作品的色彩搭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就不会拘泥于颜料、电脑的介质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大胆地去研究色彩。例如:对电影《狮子王》的色彩研究,随着故事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利用所学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调和及色调分析这样色彩情感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变得灵活生动,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生活,拓展色彩的表现空间

色彩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属性,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在进行色彩训练时,不仅可以用绘画材料作为色彩的训练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手提袋,衣服,报纸,印刷品等生活用品来研究色彩的规律。改变原有绘画材料的局限性,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空间,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强调色彩,弱化造型。”尽可能引导学生用抽象的造型承载美丽的色彩,写意的表现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实验和创作赢得了了时间,而且会大大的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对色彩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色彩构成论文 篇4

摘要:在《色彩构成》这十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色彩原理、构成原理,并通过六次的作业学习到各种颜色的搭配以及渐变,另外还有中国美术馆之旅,这一系列的学习让我知道怎样去通过的色彩去绘制一幅能产生美感的图片。这门课中,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平时专业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关键字:色彩、构成、作业、全龙福作品展

一、色彩原理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1、三原色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红、黄、蓝 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加色法原理: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

减色法原理: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2、色彩要素

客观世界的色彩前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而且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3、色彩混合

色彩混合存在着三种形成,即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和色彩并置混合。颜料混合:原色(第一次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间色,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包括:橙、绿、紫)。复色,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

色彩并置混合:当我们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4、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色相对比是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明度对比是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纯度对比是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补色对比是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冷暖对比是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5、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同种色的调和是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类似色的调和是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对比色的调和是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二、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 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设计作品具有广泛性。

2、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三、六次作业 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了六次作业。

1、黑白构成

黑白构成最主要的并不是当个图形的美丑,而是整体效果的感觉。刚开始画 的时候是把单张图设计好再一一填上去,一副图片完成后,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后来经过整体改造后得到较为满意的黑白构成。

2、三原色

三原色由红、黄、蓝构成,两两组合交汇成不同的颜色,而且根据两种色彩的比例能调成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能通过这三种颜色,调和出各种各样新的颜色,实在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3、立体构成1 对立方体上色,最主要的是做到合理配色。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4、脸谱

每个脸谱的颜色不同都反映了人物的角色特征,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脸谱的精髓之处。我画的是黄盖脸谱。脸颊眉下为老红色、眉上为白色,两眉呈斗蛾式,圆点眉宣传员,红色通天鼻柱,白色满髯,既描绘出了人物苍老相貌,又展示出了他那刚毅雄健、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在绘制脸谱到过程中,我还学习到不同脸谱到含义。红色: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赵高。净角蓝色脸: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中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薛家窝》中的谢虎,《剑锋山》中的焦振远,《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

另外,颜色还是人物不同情绪的体现。喜的色调可考虑为喜庆,热闹,高兴等感觉,高彩度的暖色调,以红为主,适当配以绿或黄色。怒:的氏色调可以考虑为愤怒,怒火,冲突等感觉;明度的低长调,以中高度暖紫色为主,配上黑白,以加强对比。哀:可以考虑为悲伤,死亡等感觉,低彩度冷色调,无彩色系黑,白,灰,配上适当的蓝。乐:色调比喜柔和,可考虑为甜美,愉快等感觉,明快的高调,暖色系的粉彩色。

5、名片的制作

名片制作的关键是通过线条、色彩突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名片作为一个人、一种职业的独立媒体,在设计上要讲究其艺术性。但它同艺术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它不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去欣赏,去玩味。它在大多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的专注和追求,而是便于记忆,具有更强的识别性,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情报。因此名片设计必须做到文字简明扼要,字体层次分明,强调设计意识,艺术风格要新颖。名片是“绘画性”兼具“设计型”的视觉媒体,字体表现、色块表现、图案表现、色彩表现、装饰表现,甚至是排版的变化,是名片不再是一张简单有没有生气的纸片;它变成人与人初次见面时,加深印象的一种媒介。

6、立体构成2 第二幅立体构成图是在十一次课程结束之后完成的,对对比色以及调色已经有了一些程度的了解,采用了明度渐变以及色相对比,每个相邻的位置的颜色都有循序渐进的变化。

四、中国美术馆之旅 在学习《色彩构成》之后,我学会了从更多方位去欣赏一幅作品。曾经只能很空洞的感觉一幅作品好不好看,现在渐渐开始去品味其中的意境,去了解作品中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色彩构成学习心得 篇5

姓名:李正华 班级:08工设1 学号:0808011001 指导老师:高峰 告别了内心厌烦的色彩课,随即又踏上了惧怕的色彩构成。一直以来对颜色惧怕的我还是逃不了这个恶魔的诅咒-----红绿色弱。心里抱着唯一的一份希望-----遇到一位好老师,从而满怀希望的走进教室。

结束了3周的学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做了几张不太尽如人意的色彩构成作业。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内心愉悦的事。人类的色彩感觉是一种天性,即使是像我一样缺乏某种感光素的人,他都有自身的色彩感觉。我个人认为:色彩构成课的初衷是为了挖掘埋藏我们内心深处亟待释放色彩感觉。这几周的色彩构成课似乎就起到了这一作用。

正如教材上所说:“色彩构成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成分,如果把它们是为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就会丧失想象,走进死胡同,使作品丧失生命力。”绘画的发展也是如此:由起初的宫廷绘画,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由室内走向室外风景。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绘画也好,设计也好,乃至人类社会也好,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内心的抒发,是感觉的纸上再现,它在不同的时代有自身的特征。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保持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追求某种自己喜欢的风格,适当的模仿前人,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抛弃自己的感觉,强迫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不喜欢的风格。就算是他人认为你的作品一无是处。自己已有的风格还是不要随意改变。就好像被社会和生活抛弃的凡·高,即使在当时社会人们无法接受他的画作,但是现的人们却争相收藏。

色彩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的基础科,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理论,技巧,是色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也是我们将个人的色彩感觉以及内心抒发出来所必须掌握。

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有了滋生的色彩感觉,我们接下来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观察。人生处处皆学问。老师上课经常说要我们都看一些他人的作品尤其是大师的作品,积累素材经验,开拓视野。当我看了《台湾印响海报设计》以后,发现自己看的太少,不善于利用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尤其是在短期作业,缺乏随即方案。这就是在后期我所急需培养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还要学会利用自然,这也是我要加强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丹霞落日、绿杨红杏、紫蝶黄蜂······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事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

色彩构成招贴设计论文 篇6

招贴设计色彩构成的另外一种主要对比模式就是色相对比。色相指各类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称谓,科学解释为色彩所表现出的质的形态,它是区别各种色彩最准确、最基本的标准。色相对比在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它能够增强受众对于视觉色彩的判断能力,提高招贴设计的信息传播效率。例如,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就通过红、黄、蓝等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主体设计,高度的色相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活泼、跃动的现代感。蓝色体现了科技与理性,红色和黄色则辅助画面的表现力共同增加了招贴的识别度,成功地实现了设计初衷。

二、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调和

通常情况下,招贴作品中有色彩对比就有色彩调和。狭义的色彩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通过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排列在一起的艺术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调和指通过各个局部色彩的和谐布局实现主观上的整体统一,进而通过色彩组合或排列激发人们心灵感受的美学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各门类的色彩调和概念,我们可知,要做好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调和就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以不同人群的心理考量为出发点进行搭配和融合。一般来说参与色彩调和的颜色差别都不大,和色彩对比不同,色彩调和的色彩之间一般都有较多的共同元素,或是基于一定的明度组合,或是基于一定的纯度组合,又或是基于一定的色度组合,总之能够进行色彩调和的色彩都能给受众带来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存有共性的色彩加以配置,就形成了画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关系。在色彩调和关系中,客体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二者和谐共生,同样能够呈现出色彩对比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效果。色彩调和除了要注意美学规律以及心理学规律外,还要符合招贴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如果招贴设计的传达对象是老年人,那么在进行色彩调和时,就要尽量展示出色彩的柔和配比效果,这样方能符合老年受众群的心理状态。同样,若是针对年轻人的招贴设计,则可以尽量采用色彩调和相对较弱的方式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调和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同一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色调和。同一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间的明度、色相、纯度等要素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配比组合。这种调和方式多用于文化主题传达等较为平和的招贴主题。近似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相相近的色彩进行配比的调和方式,这种调和画面柔和,更多用于表现温馨、舒适的招贴内容。对比色调和类似于色彩对比,它是将色彩元素差别较大的对比色通过一定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组合方式,更多适用于警示效果较强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心理效应

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将招贴设计的主题情感传达给受众,再经过受众自身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加工,触发其兴奋、压抑、悲伤等一系列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这一作用过程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商品诉求或文化观念,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组合,进而实现色彩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讲色彩构成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色彩联想和色彩象征。

1.色彩联想

色彩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触发一系列有关色彩的抽象或具象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为色彩联想。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联想既包括大脑思维出现的具体的画面,还包括由色彩引起的抽象的感知,如情绪变化、心态反应等。例如,在招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用红与黄的色彩构成来表现喜庆意味,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的场面或是欢乐的节庆;用绿与蓝的色彩构成表现清爽或希望,激发受众联想到森林、海洋或是萌芽等物象。对于色彩构成的心理联想效应而言,它不但取决于色彩构成本身,还取决于受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先天因素以及风俗习惯、生理状况、教育程度、情绪倾向等后天因素。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同样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努力设计出符合受众特点的色彩构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色彩联想,发挥其实际意义。当然,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联想效应时,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多重涵义要多加注意。同一色彩既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红色可以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吉庆的场面,但也可能会使受众感官紧张,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又如,在运用蓝色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注意到蓝色所传达出的理智、冷静的情绪,还要注意其可能引起忧郁、悲伤的心理反应。

2.色彩象征

浅谈色彩构成教学 篇7

一、色彩构成的教学要点

首先, 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训练之一。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构成作为一种语言方式, 在各专业中起到了一个贯穿性的作用, 是视觉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所谓构成, 即解构、构造、重构、组合之意。换句话说, 构成就是用理性的组合方法,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关系, 并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作为三大构成之一的色彩构成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的物理属性、色彩的心理属性以及色彩的生理属性等方面的研究、训练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运用, 提高其审美的判断能力和设计创新的变革精神。

二、我国传统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早期的艺术设计色彩教学几乎完全不涉及专业设计内容, 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少联系。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80年代初, 色彩构成课最初是由香港和日本引进到中国, 这一课程的引进使我国的色彩构成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过这二十几年的发展, 色彩构成课程体系也已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近年来, 在我国随着色彩构成教学的逐渐深入和发展, 学生对于色彩设计逐渐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弥补了艺术设计教育中色彩在设计方面的不足。然而, 由于我国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课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 依靠教师的教授, 整个教学模式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 对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并不明确, 学生深感课程内容与方式乏味、枯燥。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养成模仿、抄袭的不良习惯, 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设计起到了阻碍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更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三、色彩构成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教育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 是学生能否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也是整个色彩构成教学的核心内容。整个课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色彩构成课产生学习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 色彩构成课是认识课而不是技法课, 早期包豪斯色彩教学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 强调一切从零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色彩构成的教学模式, 增添新的教学内容, 来达到教学目标。首先, 在教学中穿插设计艺术的讲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采取多元化的互动性教育教学实践,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到自然中去, 将自然的意识形态分析纳入到构成的理性解析中去, 再通过设计作业再现对现实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重组。另外, 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更加直观地讲授理论知识, 打破以往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其次, 扩大训练的表现范围,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不偏离课程主旨, 表现形式、表达情感不限,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新的艺术尝试, 不管是用画笔还是用电脑, 包括以行为的方式来实现形式的表达都可以被认可,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设计规律,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与态度。让主动性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和创作之中, 改变学生过去等待答案, 坐享其成的学习习惯, 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另外电脑作为辅助教学的新型工具,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的兴趣, 大大节省创作的时间。在今后的色彩教学中, 我们要将学生学习当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对思维和创造力的重点培养。随着数字化的到来, 新的技术和观念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案也要增添新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的手段更要不断创新,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创新和审美方面的能力, 把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去掉, 并增加适应现代的互动为主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现今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 同样, 色彩构成教学也应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们创新和审美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规律和情感, 从而更好地运用色彩, 表现色彩, 为以后学习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 同时又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训练之一,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构成教学应具有创新性, 培养学生们创新和审美方面的能力, 更好地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规律和情感,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色彩, 表现色彩, 为以后学习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色彩构成,创新,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106.[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106.

浅析服装色彩形式美构成 篇8

关键词:服装,构成,KENZO

美国色彩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叫“7秒钟色彩”,就是一个人对一种商品或事物的认识,可以在7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式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一种产品能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并瞬间留下印象需要的时间是0.67秒,第一印象占购买决定因素的60%,而这60%是由色彩带来的。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到市场购买服装时都是先挑选衣服的颜色。

因色彩在消费者选择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故其在消费者的选择视觉语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种冲击力能唤起各种情绪,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如鲜艳的橙色、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明丽的,引人注目,极易令人兴奋,而蓝色恰恰相反,它是所有色彩里最含蓄的,是理性的象征,给人宁静、纯洁透明的感觉。因此,在服装设计构架中由色彩所传达的视觉美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更何况现代人对于服装的选择早已不仅仅是为了遮寒蔽体,时尚美观才是新一代年轻人追逐的重点,因此服装色彩组合搭配所传达出的视觉美感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形式是内容的外部表现”,这与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通过谈吐、行为举止向外表现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说明内容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形式是表达美不可或缺的桥梁。“美的形式是由形式符号点、线、面所构成”。在数学上我们曾经学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当然面动成体这里就不加考虑,这也就是强调了点是构成线的要素,线是构成面的要素,即由局部到整体,只有充分合理的配置好组成整体的局部要素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整体效果。而构成色彩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有色彩的节奏、色彩的平衡、色彩的比列关系等,因此本文主要从构成色彩形式美的节奏、平衡、比例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1.色彩节奏是服装色彩形式美的基础

说到节奏,大多数人会联想到音乐,是的,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不同的秩序和规律就形成了不同的听觉感受,并由此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如沉重的、欢快的、急速的或平缓的等等。故能表达丰富美感含义的节奏这一词汇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创作中。色彩节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其按照色彩一定的理论依据将流行趋势和审美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并有秩序的变动,以求得三者的协调统一。具体来说,构成色彩的方面有色相、纯度、明度、冷暖、面积、位置、形状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在排列、组合形成色彩节奏时都发挥着自身的张力。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处理才能达到整齐划一有秩序的效果,而将色彩有组织、有系统的依照美的规律,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才达到最和谐的视觉效果。所以说色彩节奏是服装色彩形式美的基础。色彩统一与变化的色彩秩序关系,充分体现了其色彩属性和色彩组成因素,不同的节奏和律动可以通过不同秩序的色彩组织来表现。色彩的节奏一般有两种形式有规律节奏和偶发性节奏。

1.1有规律节奏

有规律节奏即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有规律的出现,体现秩序美感。有规律节奏通常包括渐变节奏和重复节奏两种形式。其中,渐变节奏性能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视觉形象。依据绘画透视的原理,绘画中的对象会产生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如由道路两边的电线杆、树木等可以延伸到远方的事物,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包含渐变的形式特点。

而服装色彩的这种渐变与方向、大小的渐变有着相似的原理。将构成色彩的这些因素如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形状、面积、位置等按照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进系列变动。如色块状可由小至大或着由大至小渐变,色彩上可以由浅至深或者由深到浅渐变。如图1-1所示是著名的高田贤三品牌下新一代的设计师Humberto Leon和Carol Lim在2012年推出的草绿色系列服装,很明显可以看出该系列就是运用渐变节奏对色彩的明度进行了处理,使得视觉效果不那么跳跃,而是具有层次感,从而使得服装起伏柔和优美而抒情。第二种是重复节奏,重复节奏主要包含连续反复节奏和交替反复节奏两种。前者是指同一种要素色彩进行连续几次的反复,而后者指色彩要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如方向、位置、色调以及质感发生着交替变化,其变化可以在明暗程度相同的情形下通过不同的色形状来调节,也可以在形状、面积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以明暗不同来变化。如图1-2所示,是KENZO在2007秋冬发布会上展示的服装,此服装就是对色彩采用连续反复节奏让紫红色重复的出现,同时设计师使用了格纹、圆点作为主要的图案装饰,让服装散发出摩登又典雅的味道。而图1-3的服装上部分是运用了青绿色和黑色在方向和位置上进行重复出现,下半部分是对色调和质感上进行交替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用有规律节奏方法处理色彩,可以使得服装活泼而多变,效果可强可弱。

1.2偶发性节奏

偶发性节奏是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如图1-4所示是KENZO在2005春夏发布会上系列服装,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KENZO一直以色彩新颖闻名,而近两年玩的是疯狂,与众不同的款式加上鲜艳的花卉色彩,但其鲜艳的色彩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以及起伏等环节会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色彩运动感很强是该品牌服装的特点,同时其服装层次感及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使得该系列服装具有不寻常的味道。

2.色彩视觉心理平衡是服装色彩形式美的根本

“艺术家之所以追求平衡,乃是因为平衡本身是人所需要的东西”。服装的这种色彩的平衡主要指的是人的视觉心理平衡,当人一眼看到服装时,首先会被服装的色彩所吸引,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的感受,当服装色彩通过设计师的调和后达到视觉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这也是色彩视觉平衡是服装色彩形式美的根本所在。然而平衡并非平等,更多的意义指的是均衡,主要是由于色彩的阴暗、轻重、色度强弱、色彩面积大小比例、位置排列方式等因素而造成的,是影响服饰整体均衡感的基本因素,在具体的服装色彩设计中,只有当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色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艳丽与素雅以及色彩的明与暗适当变化其面积位置关系时,才能达到色彩视觉心理平衡的效果。色彩视觉心理平衡一般有三种形式:色彩对称、色彩均衡和色彩不均衡。

nlc202309020043

2.1色彩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对称是色彩平衡的最稳定形态。对称作为一种形态美学构成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譬如各种植物的花叶和动物的皮毛色大多呈对称形式,对称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自然、安定、平静、稳重等感觉。通常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如图2-1所示,运用了色彩左右对称平衡,给人安稳的视觉感受。

2.2色彩均衡

色彩均衡是一种非对称形式,虽没有对称形式带给我们安定的视觉感受,但均衡作为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给人传达出的是活泼、自由、生动、丰富的感受。要使色彩达到均衡的效果,就必须理解色调的概念以及一些配色技巧。色调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主色彩,人们的感情意识和性格通常会由主色彩传递出来,如忧虑的冷色、热情开心的暖色等。如图2-2,该服装主要运用了白色、浅蓝色、翠绿色、枚红色、大红色、淡黄色等色调,在绿色调与红色调之间采用标准色的队列中相邻近的黄色调做配合。从该服装色彩运用上可以看出在画面的局部应使用少量小块的对比色以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并且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蓝色和红色对比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两色相表现出既活泼又旺盛的特点,这一特色可以在服装配色搭配环节中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以求达到服装配色中各色组的调和;同时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服装色彩统一和谐的效果。如图2—3所示,该服装款式简单,主色彩只有深蓝色和米白色,根据黄金分割率和色彩的轻重感来分配两色的面积大小,从而使服装的整体达到视觉心理平衡的效果。

2.3色彩不均衡

分析了这么多关于色彩均衡案例我们也不得不谈及一下色彩的不均衡,不均衡是指不能达到均衡的色彩布局形式,称之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的上下或者左右显示色彩的大小、冷暖、轻重、强弱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种色彩不均衡往往表现出视觉和心里的不稳定性。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由于色彩的不均衡不能达到他们的视觉心理平衡,从而认为不均衡是不美的,而对于那些身处在这个标新立异的大时代环境下的多数年轻人来说,由于不均衡有时新和极具有运动感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特别是在均衡服饰色彩关系随处充斥着的环境下,不均衡作为一种新的均衡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称为“不均衡美”。

3.色彩的比例关系是服装色彩形式美的关键

“创造色彩美,从美的形式看,各种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比例关系”。色彩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整体的表达,因此服装整体的色彩的比例也就成为了影响服装整体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色彩比例包含色彩的搭配组合设计中色彩比率、比较、相对的关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色彩本身调和程度与自身对比的比例关系;二是组合式色彩设计中,其局部与局域、整体与局部的数量关系以及色彩面积、位置、长度顺序等因素与色彩排列的比例关系。而这些都是影响色彩整体风格和美感的关键因素。

3.1色彩与面积

色彩是通过一定的面积、形状和位置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常人们是根据面积的大小、形状方向与轮廓、色彩的分布等因素来认识一块颜色的。而其中色彩的面积大小直接关系到色彩意向的传达,如图3-1和图3-2所示,它们只运用了黑白两种色彩,但由于两图黑白色彩的面积大小不同,给人传达的视觉感受自然就大相径庭,譬如图3-1黑色只在画面中占约15%时,那么它可能只起到点缀的作用,如图3-2时当黑色面积占到整体90%时,那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要想服装的整体色彩比例达到视觉上的平衡还应注意色彩的同化效应和色彩的膨胀与收缩,由于色彩的同化效应,因此在并置的两色或者多色的组合设计时,若是想得到鲜艳明亮的色感,就尽可能的采用较大的面积进行设计。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是指由于暗色和冷色有收缩感,亮色暖色有膨胀感,因此设计师在配色设计时,若想要达到色彩的平衡,暗色和冷色的面色就要适当大些,亮色和暖色面积就应该适当小些。

3.2色彩与形状

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之一,所以某种颜色的存在一定伴随着某种形,接着被我们所感受。而对比着的色彩会因形状的变化而受其影响,只有当色彩和形状协调搭配组合时才能创造出整体和谐的视觉效果。如图3-3所示,圆形给人一种轻快、圆滑、极富流动的感觉,同时它也象征着不停运动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同暖色调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要寻求同色相适应的形的话,总而言之,在一般情况下,其色彩与现状的表现力具有相同的功效,相辅相成。

3.3色彩与位置

一个成熟的服装作品中,很少出现一种色调占据较大的比例,都是多种色调比例面积的相互搭配,比如红色占了40%、黄色占了30%,或者还有其它色调也占用了大面积,故在之一情形,其主色调不单单包含一种颜色。若两种相同结构和色调的服装,我们随意改变其中一件服装的色调的位置,其两种服装的视觉效果将截然不同。当然要想作品的视觉效果平衡完美,具有视觉冲击力自然离不开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率”,即简约比数为1:1.618,在实际服装设计应用中常将各色彩比例控制为2:3、3:5或5:8等比例,以求得服装整体的平衡、和谐、美观的效果。如图3-4所示,黑白色面积达到黄金分割比例,视觉上也会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显得知性、经典、时尚。

对色彩和相关面积、形状、位置等因素关系的分析,无非是希望能合理地把握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由色彩搭配产生出来的混合色能够自然而又融洽地显现在各种色调,即前面讲述的达到色彩的视觉心理平衡,从而更加完美地展示服装整体视觉美感。同时可以看出合理色彩比例是达到色彩均衡的重要方法途径。

上一篇:泰山游记的散文下一篇:交通安全的手抄报唯美精简素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