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精选7篇)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1

(2007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市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市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充分肯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大会认为,新一届市纪委在省纪委、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职,服务中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强化监督,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较高起点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2

一、罗田县常任制试点的基本内容

1、党代表直选制。党代表由过去的基层党组织提名、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改为选举单位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单位根据党员自荐和联名推荐确定初步候选人,经审查符合资格条件的全员参加预选,并按不低于30%的差额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参加正式选举。正式选举时,所有正式候选人当场作竞选演讲,当场接受党员投票,当场按得票高低确定当选党代表。在这种选举方式下,广大党员对投票权很珍惜,选举参与率一般在98%以上。

2、党代会年会制。由过去五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党代会,安排在县人代会、政协会之前,主要是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总盘子。同时,一次年会突出一个主题,作出1-2项决议,解决1-2个事关全局的问题。近年来,在坚持提案建议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引入了大会发言制度,由5-6名党代表分别就事关罗田发展全局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除有选举任务外,年会一般安排1天半左右时间。

3、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由过去的“一次性”改为一任五年,与党代会同步。党代表是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荣誉。为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建立了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学习培训制度。二是权利保障制度。三是广泛联系制度。四是管理制度。

4、县委委员制。取消了常委层次,实行县委委员制,是罗田常任制的最大特色,也是实践探索的重点。2006年县委换届,选举产生委员17名、候补委员8名。由县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3名县委副书记,1人兼任县长,1人任专职副书记,1人兼任政协主席。13名委员,4人兼任副县长,8人分别兼任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人武部政委、县委办主任和工会主席,1人任专职委员。取消常委层次后的全委会,作为党代会的常设机构,成为党代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核心和决策主体。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县委按照“一人一事一线”的原则进行分工。

5、重大事项表决制。年会期间,党代表按程序进行表决;闭会期间,全委会对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不同性质的事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记名和无记名等4种表决方式。

6、评议制。党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专项工作由委员分头负责,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由分管委员灵活处置,事后及时向全委会报告。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既保证了县委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又充分调动了每个委员的积极性,呈现出“人手一事”、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可喜局面。

代表每年要向所在选举单位全体党员进行述职,接受党员投票评议。对评议结果差的党代表,要作出相应的处理。在年会上,党代表要对县委、县纪委领导班子和县委委员个人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要向全体党代表公开。县委委员的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评定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届中年会上,对县委委员进行一次信任投票,不满意票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要责令辞职。

二、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在于“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罗田作为全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八年来,他们在全面推行“六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注重形式创新到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党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

1、扩大了党内有效民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代会的民主决策得到了强化。相关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党代表在会前就知晓会议议题,以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着党员的意愿参加会议,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决策和大会表决。二是全委会的议事决策更为民主、透明。全委会议事决策的参与面扩大了,便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重大事项表决制,保障了委员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同时能有效避免意气决策和武断决策,减少决策失误。三是民主的面大了,基础更牢了。这不仅反映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更体现在“委员联党代表、党代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制度设计上。委员的决策、党代表的建议不只是代表自己个人,更代表他身后的一大批党员和群众。

2、提高了县委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一是以县委为核心,县级领导班子的合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二是以试点为推动力,县委自身建设和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常任制的运行机制下,民主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委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同时试点工作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巨大优势。三是县委决策顺民意,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通过常任制试点,县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罗田县这几年坚持“聚焦工业、强攻工业”,走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路子,赢得了一个大发展变化的良好势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县四大家领导在发展的问题上保持思想高度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委的决策也更合民意、顺民心,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拥护。罗田县茧丝绸公司500多户职工住户的搬迁,县委动员大会一开,县直上百家部门、上千名干部,进厂入户奉献爱心、结对搬迁,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整个过程和谐平稳。

3、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体现在广大党员群众从试点中感受到了民主的力量,培育了民主意识,激发了民主管理社会事务的热情。像县政府就年度十件实事、园区、城区、景区规划设计方案等重要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群众的参与度非常高。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每一项重大决策出台,党员和群众都会在地方网站上展开热烈的讨论,这已经成为县委了解社情民意、检讨完善决策的一个重要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罗田县常任制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

1、如何看待常任制试点的预期效果。扩大民主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必然选择。但再好的民主制度靠人去实施。客观地讲,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人有民主愿望但不习惯表达真实意愿,“从上、从官、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同时,地域观念、家族观念、亲友观念,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包括少数党员和群众不正确的价值取向,都影响到意愿表达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单纯以票作决策、以票来取人,虽然民主但不一定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常任制试点是一个培育民主的渐进过程,一个努力的方向,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一蹴而就。

2、如何更好地处理“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关系。主要是如何既突出县委的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构成县一级规范、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要防止把县委的政治领导变成党管一切,管得过宽、管得过细,没有精力议大事、作决策。

3、如何合理设置委员职数、科学进行委员分工。实行委员制后,现行的委员比过去常委人数增多,就民主决策而言,面扩大了;但相比过去常委制下的委员人数又大大减少了,民主的面又缩小了。委员职数究竟设置多少为宜,能否吸收少数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入,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县委委员比过去的常委多,按照“一人一事一线”,党政统一分工,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政府工作由其他委员来分管,有上下不对口、横向联系不方便等方面的问题。县委领导班子扩大了,书记协调的难度也大了,如何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又提高决策效率,对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如何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受限:首先,党代表的民主素质、议事能力还有限。其次,党代表的知情权仍然有限。他们的活动范围较窄,视察调研活动也受到时间、精力、经费和相关规定的制约。再次,党代会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探索常任制试点工作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完善常任制试点工作,笔者认为下一步该县应该在四个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1、深入开展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把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努力探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效实现方式,努力探索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规律。

2、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级治理结构。进一步探索县一级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权力运行流程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完整制度框架。特别是在探索发挥全委会作用的制度设计上,争取有更大的贡献。

3、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党代表是党代会的主体。提升党代表素质、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始终要当作试点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探索。

4、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实现形式。最根本的是,在不断培育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质、扩大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强化民本意识,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进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重大转变,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操家齐.基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罗田为例[J].管理观察,2009,(31).

[2]家齐.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后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以湖北罗田县的实践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23).

[3]张萌.推行地方党代会常任制面临的制约“瓶颈”[J].领导之友, 2010,(03).

[4]仲井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J].共产党员,2010,(04).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3

关键词: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研究综述;展望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23-03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客观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1935年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六届四中全会年到遵义会议前党内历次错误路线的表现,并且分析了错误产生的根源,它凝结了全党智慧的结晶。

2000年以来,关于《决议》的研究,出现了一批理论成果。其中专门研究《决议》的期刊论文约14篇,相关研究的论文(主要指《决议》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比较研究)约10篇,但是相关专著还未产生。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决议》形成的过程研究

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阐明国家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任务等。他的思想在党内产生强烈影响,但是党内在指导思想上还存在分歧,容易使党员干部产生错误认识。所以有学者提出:“为了实现党内思想上、政治上的团结统一,1942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最主要任务的整风运动。在此基础之上,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对若干党内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了正式结论。”[1]简言之,《决议》的发表是为了总结经验,统一全党思想。

关于《决议》的形成过程,以往的研究认为,1941年9月至10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组织清算过去历史委员会,由毛泽东、王稼样、任弼时、康生、彭真五人组成,以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结论草案》(简称《结论草案》或《历史草案》)为基础进行编写[2]。任弼时于1944年5月完成第一稿,即《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定(草案)》。接着,经过胡乔木、任弼时、张闻天再次修改,毛泽东又七易其稿,最终在1945年4月15日改出了交六届七中全会讨论的新的修改稿[3]。但是现在许多学者都强调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决议》仍然继续发表意见。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后,中央任命任弼时再次负责组织对《决议》的修改。1945年8月9日,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过的《决议》,并正式把它作为党内文件印行[4]。所以,我们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所看到的《决议》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但实际上是在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终表决的,六届七中全会只是“基本通过”。而在一般的中共党史学书中并未详细说明,同样,目前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也并未指出。

二、党内重要人物与《决议》关系的研究

(一)毛泽东与《决议》的关系

毛泽东对《决议》的形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10年,国内学者对毛泽东与《决议》形成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第一,毛泽东所起草的《结论草案》成为《决议》的蓝本,毛泽东还数次亲自参与《决议》的修改工作。《中共党史第一卷》中提出,这个决议是以毛泽东1941年写的《结论草案》为蓝本,并在其领导下,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5]。有学者也指出,毛泽东所作的《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学习和时局》的两个报告,不仅为《决议》提供原则性指导,而且报告中的一些结论被《决议》所吸收。该学者认为毛泽东至少七次参与了修改工作,并且在第一次修改时,就将题目改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就为《决议》正式定名[6]。

第二,《决议》突出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学界在这一问题上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决议》的通过,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7]。决议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所做的突出贡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8]。关于突出毛泽东的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原因,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才得以确立。其次,与当时国内斗争需要密不可分。国民党在1943年以蒋介石名义出版了《中国之命运》,污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新式军阀”,根据地为“变相割据”,鼓吹“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共产国际也在1943年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这个时机大肆制造反共舆论。中共针对顽固派的恶劣行径,进行政治和军事反击,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保存,但是这件事也提醒了共产党人需要尽快树立自己的政治领袖,有自己的统一思想。再次,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外部影响,也是《决议》突出毛泽东地位的重要原因。1938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指示的报告,不但肯定了中央政治路线的正确性,而且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打破了王明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夺取领导权的企图。共产国际的解散也为中共独立自主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最后,离不开毛泽东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决议》是在毛泽东的《结论草案》的基础上写的,又经过他本人的多次修改最终确定[9]。

第三,《决议》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往都是论述毛泽东对《决议》的影响,然而近年有学者反向思考,探讨了《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决议》勾画出这一理论成果的基本轮廓,并且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0]。

(二)任弼时与《决议》的关系

任弼时对《决议》的起草和确立功不可没,但是近年对任弼时是否“主持”起草了《决议》存有争论。一种观点是说,1944年5月,由任弼时主持,成立了有刘少奇、康生、周恩来、张闻天、彭真、高岗、博古参加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11]。还有学者认为任弼时是“历史问题准备委员会”的召集人和具体主持《决议》起草工作的人[12]。另一种观点则否定了任弼时“主持”说,认为任弼时只是“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的召集人,并未主持起草《决议》[13]。此外,关于任弼时对《决议》形成的贡献,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学者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1945年,任弼时起草过一个稿子,在结构、内容、文字上与毛泽东的《结论草案》基本相同;第二,任弼时对胡乔木起草的稿子修改了两次;第三,1945年3月至4月间,任弼时按毛泽东的指示召集了一次座谈会[14]。这些都是以具体史实阐述任弼时的贡献。胡乔木则从任弼时起草的初稿和《结论草案》的比较得出其三点“新贡献”:修改了《历史草案》关于四中全会的评价;强调了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的作用并对正确路线做了初步概括;指出了检讨党的历史路线的意义[15]。

(三)胡乔木与《决议》的关系

学界研究胡乔木对《决议》形成的作用,是从两方面来论述的。一方面,继任弼时之后,胡乔木起草了一个《决议草案稿》,其整体框架和写法比较接近后来《决议》正式稿;另一方面,胡乔木协助毛泽东多次修改《决议》[16]。

而近年存在较大争论的是胡乔木到底有没有写《决议》。有学者提出毛泽东在1971年夏说过:“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17]但是有学者质疑并考证了这段话,认为这段话是误传和虚构的。而事实是1971年8月28日晚,毛泽东在长沙同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刘兴元、丁盛、韦国清谈话,话题涉及胡乔木在延安编“党书”,即编《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毛泽东回忆编书经过,对胡乔木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说:“在延安整风时,提出要编书……,后来,……就改由胡乔木编。这个人有点知识。他搜集了那样多的文件,编了两大本,印出来让大家讨论,才把问题弄得比较清楚了。”[18]就是说,毛泽东并没有说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胡乔木)一写,就写出来了”这句话。

三、《决议》的版本研究

这里主要说的是1953年的版本研究,之前的版本在前面具体过程的研究中已论述,这里不加赘述。1953年版的《决议》,大部分是在胡乔木的著作《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本书中的有关论述上,进行的总结概括或者用新的史料再次印证书中的说法。《决议》在1953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又进行了修改,修改内容如下:

第一,删除和修改“毛泽东思想”这一表述。凡是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用语的地方,一律删去,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一方面毛泽东本人不赞同与马恩列斯并列,主张他们是先生,我们是学生;另一方面苏联不予认同。

第二,加重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的分量,原来一些没有提斯大林名字的地方,都添上了“斯大林同志”,有几处还加了他的引语。

以上两点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与贡献。“毛选版”《决议》淡化了毛泽东思想,强调马列主义和斯大林,这些修改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1945 年,《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共加强本土化的重要一环。但是,苏联共产党始终拒绝承认“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苏联报刊对它也绝口不提。苏联报刊在发表中共文件时,凡是有“毛泽东思想”的地方也都删掉了。苏共之所以这么做,与其大国沙文主义有很大关系。

第三,在讲第三次“左”倾路线时点了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的名。对此,胡乔木认为:“犯路线错误的,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都已在文件中点了名。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比瞿、李要严重得多,不点名,对这些历史问题摆不平。”

第四,将左倾路线的“左”字,全部加上引号,即一切改为“左”倾路线,此后党的文献采用了此法。

此外,还有一些用语和文字方面的修改,如将“苏维埃运动”改为“红军运动”,将“苏区”改为“根据地”,将“暴动”改为“起义”,将“与”改为“和”[19]。

四、《决议》与党史学关系的研究

《决议》与党史学关系的研究,本身视野就比较新颖,它跳出了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模式,从“文本”对学科影响的角度探讨了《决议》的价值。

有学者是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来看的。积极方面表现在:党史研究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评价方法必须坚持一分为二。同时,既要重视党的集体领导作用,又要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消极方面则表现在:在总结党的历史方面,重点阐述历次路线斗争,造成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史研究的方向性误区。另外,《决议》浓墨重彩地刻画毛泽东,使得党史工作者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将党史诠释为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史的理论依据[20]。

五、两个《决议》比较研究

有学者对《决议》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比较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阐述,可谓成果丰硕。

有学者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两个《决议》的文本进行解读,认为两个《决议》虽然起草的时间长、参与人员多、处理的关系复杂,但两个“历史决议”的起草过程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在对犯错误的同志的评价上、在民主建设的论述上都体现了政治民主的发展[21]。

有学者从是认识论的角度指出两个《决议》的认识论基础都是实事求是,中共向来倡导和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和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22]。

还有学者从正确对待党、对待旗帜、对待领袖、对待人民、对待成绩、对待错误、对待过去以及对待将来等八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决议》,视角独特,结构严谨[23]。另外,有学者(进程中两个决议比较)指出了两个《决议》的许多相似点,表现在:都是为纠正“左”倾错误,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作的总结;都科学正确地认识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前都各自经历过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在指导方针上,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历史问题上,都坚持了宜粗不宜细的原则[24]。有研究者从两个《决议》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及其内容的分析中,着重阐述了两个决议与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及其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和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党[25]。

六、《决议》今后研究的展望

(一)党内其他历史人物对《决议》的贡献研究

就目前来看,研究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毛泽东、任弼时、胡乔木三人身上,而党内其他领导人对于《决议》的作用几乎还未涉及。比如说张闻天对《决议》也进行了修改,那么他的贡献目前还没有研究。

(二)《决议》与党史学研究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挖掘

目前学界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党史学关系的研究上出了一些成果,然而对《决议》与党史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中共党史学研究本身是党史学科研究的基础领域,但是近些年对于史学本身的研究较少,因此把史料与中共党史学研究联系到一起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角度上要有突破

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决议》的产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出台的每一项政策背后都必定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反映当时的社会实践水平、意识形态,进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决议》的产生,还可以从社会群体的角度考察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内一批理论家作为一个工作群体,他们的协作精神、情感交流、个人价值实现等等是如何反映到《决议》的产生过程中的。

参考文献:

〔1〕刘仁华,张宁.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两个决议的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10,(1).

〔2〕戚义明.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前的十年等待[J].党的文献,2008,(1).

〔3〕何进.毛泽东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

〔4〕周兵.《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版本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2,(3).蔡庆新.抗战时期中共最高决策层中的任弼时[J].党的文献,2011,(2).

〔5〕〔7〕〔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50,651,650.

〔6〕周兵.《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版本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2,(3).

〔8〕何进.毛泽东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

〔9〕宫清地,尤国珍.试析《历史决议》突出毛泽东的原因[J].党史博采,2005,(10).

〔10〕汪云生.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

〔12〕王成家.论任弼时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3〕〔14〕程中原.关于胡乔木与第一个《历史决议》若干史实的辨正[N].北京日报,2006-05-15.

〔15〕〔19〕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7,308,328,329,330.

〔16〕王建军.胡乔木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党史博览,2010,(8).

〔17〕褚双林.毛泽东怎样选秘书[J].党史纵横,2006,(2).

〔18〕程中原.胡乔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历史决议》[J].党的文献,2002,(3).

〔20〕桂治强,宫建.从党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黑龙江史志,2008,(12).

〔21〕陈红军.从两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政治民主的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2008,(3).

〔22〕宋月红.两个《历史决议》的认识论基础[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4).

〔23〕彭承福,李重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的新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24〕刘仁华,张宁.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两个决议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10,(1).

〔25〕雷云.论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与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J].浙江学刊,2001,(3).

党代会纪委决议 篇4

大会认为:过去的一年,在市纪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纪委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了勤廉形象,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明确了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提出了要以务实求真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党赋予的神圣职责。大会决定批准工作报告。

大会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及中央、省、市纪委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反腐倡廉水平的实际成效保证和促进文市健康快速发展。

大会强调:要为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廉政作风建设是重点。要贯彻规定,严明纪律,宣传学习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村级换届纪律,浓厚党风廉政建设氛围,强化作风建设舆论监督;规范行为,优化环境,严肃查处索拿卡要及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创新机制,督促落实,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努力取得案件查办的政治、社会和法纪的综合效果。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5

(2007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批准陈建国同志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自治区九届党委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来宁夏考察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符合宁夏的发展实际,是指导我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文件。

大会赞成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大会认为,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宁夏的重要讲话,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宝贵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完成了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大会对自治区第九届党委的工作表示满意。

大会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国内国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取得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大会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快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由资源开发型经济向精深加工型经济迈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奋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会同意报告对我区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大会指出,今后五年是宁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中心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又好又快地把宁夏现代化建设搞上去。

大会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要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扶贫开发开作,努力建设幸福宁夏;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努力建设文明宁夏;要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努力建设法治宁夏;要完善社会管理,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平安宁夏。

大会强调,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指导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领导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纪委工作报告决议 篇6

关于中共城北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

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城北乡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乡纪委书记陈奇兵同志代表上届纪委所作的《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城北跨越发展保驾护航》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过去五年来,乡纪委在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别是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我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会要求,乡纪委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管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稳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工作特色,突出工作实效,为推动全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我乡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实现为乡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支持。

大会认为,过去五年,乡纪委在上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为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全乡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会对乡纪委五年来积极有效的工作表示满意。

大会要求,全乡各村各单位党组织要十分重视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纪委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是切实可行的。要努力抓好落实。乡纪委要按照《党章》规定和这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更加自觉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全面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坚持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切实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下大力气清除消极腐败现象,护卫党的肌体,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广大党员和干部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现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党代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7

1.以联盟名义发布EBS和IFD标准1.0版。

2.发布名称:《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 (1.0版)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 (1.0版) 。

3.发布载体:联盟刊物《铁路技术创新》期刊。

4.发布范围:全路公开发行, 其他行业交流赠阅。

5.发布内容:

(1) 《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 (1.0版) 。共包含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环保、通信、信号、信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电力、牵引变电、接触网、给排水、机务、动车、车辆、综合工务维修、大临及过渡工程和迁改工程共20个专业的工点划分原则和EBS分解及编码。暂未包含建筑专业内容。

(2)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 (1.0版) 。由“总则、术语、信息模型分类、信息模型编码、附录”5部分组成。使用“按功能分建筑物、按形态分建筑物、按功能分建筑空间、按形态分建筑空间、元素、工作成果、行为、专业领域、工具、信息、材料、属性、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铁路工程构件、铁路工程工项、铁路工程项目阶段、铁路工程人员角色、铁路工程组织角色、铁路工程产品、铁路工程特性、地理信息”共22张分类表组织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其中“表11-按形态分建筑物、表13-按形态分建筑空间、表14-元素、表15-工作成果、表21-行为、表32-工具、表33-信息、表40-材料、表41-属性”直接引用国家标准, 不做扩充或修改;“表10-按功能分建筑物、表12-按功能分建筑空间、表22-专业领域”引用国家标准, 并在适当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信息;“表51-按功能分铁路单项工程、表52-按形式分铁路单项工程、表53-铁路工程构件、表54-铁路工程工项、表55-铁路工程项目阶段、表56-铁路工程人员角色、表57-铁路工程组织角色、表58-铁路工程产品、表59-铁路工程特性”按照铁路工程特点单独编制;“表60-地理信息”引用《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 并在“铁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地理要素;在“地层单元”、“含水层”、“地质灾害分布区划地质灾害类型”类目下扩充铁路工程地质信息。

本标准暂时没有包括机务、车辆、机械、运维等专业领域的内容, 铁路工程工具和产品也还不够全面, 将在之后版本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理事单位代表签字: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盛黎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史天运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魏州泉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雪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李华良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朱丹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伍军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永义

上一篇:一品成果汇报下一篇:粗心的我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