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大学校徽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985211大学校徽(精选12篇)

985211大学校徽 篇1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到,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当然所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有一流学科建设的。

985211大学校徽 篇2

关键词:校徽,象征,传统文化

0 引言

大学校徽是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 是大学文化的代表, 是大学精神的浓缩和精华。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我国高校数量增加迅猛, 从1936的108所, 增加至2010年的2305所, 每所学校都要建立自己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校徽是核心。

1 校徽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校徽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当时, 只有一些自由团体和学术团体, 类似于“商业行会组织”, “享受广泛的自由权”, 校徽就是这些团体具有特殊意义的徽章。

据考证, 徽章源于一种标识, 最初是氏族的族徽, 为国王所独有。随着历史的发展, 国王开始把自己独有的这种象征王权的徽章奖励给臣下, 从而使徽章具有了奖赏的作用。大臣、贵族纷纷效仿国王开始制作象征一定等级权力的族徽, 并在图案设计上形成一定的风格, 如以盾牌为核心, 盾牌左右两侧为对称的凶猛野兽或手持武器的勇士, 顶端是象征权力的徽冠或其他圣物。这就是欧洲盾形徽章的起源。

2 大学校徽分析

高校校徽的设计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源自欧洲, 我国院校设置借鉴欧洲的办学理念, 校徽设计自然少不了对西方校徽设计的模仿。西方人思考问题比较具体实在, 因此会用实际的物品代表实际的意义。如盾牌、十字架、教堂、人、绶带、书等。

校徽设计是言意象三者的统一, 使得校徽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更多地体现了图形的内在精神。如人民大学校徽设计, 龙舟上三个人正在划船, 体现同舟共济;北京大学校徽设计, 采用传统书法字体, 两个背对背的人和一个站立的人, 构成“三人成众”, 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山东大学校徽设计, 图案上部“山”字是中国象形文字“山”的变形。底部是“大”字变形, 像浩瀚大海, 寓意学海无涯。“山”、“海”一体, 极易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表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奋求知, 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以下分几种典型类型, 分别分析校徽的设计。

2.1 复兴传统型校徽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的老校徽 (如图1) , 以SF组成燃烧的蜡烛, 其下方是打开的书本, 用蜡烛隐喻光明和真理, 以书本象征知识和智慧。

学校旧校徽颜色昏暗, 主体图形模糊, 与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和仁爱精勤的校徽不够吻合, 显得陈旧落伍。2000年, 随着高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发展, 为使得学校的校徽与时俱进, 体现时代精神, 湖南师范大学开始启用新校徽。图2为新校徽的设计。这次校徽设计以湖南师范大学的首字母H和N进行创意、简化和组合, 形成图形, 像一个“人”字, 体现学校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 同时, 这个图形又是一本翻开的书, 体现教书育人, 开卷有益的思想。

新校徽的设计更加简洁, 色彩更加明亮, 主体图形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将湖南师范大学学生的朝气和向上的精神表达了出来。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文化理念, 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2 发展演绎型校徽设计

如图3所示, 徐州师范大学的校徽主体设计源于校内的标志性建筑——钟楼, 这是江苏师范大学迁至徐州市铜山新区以后的新建筑, 正对学校的东门, 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对称而稳重。这种设计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以校园的典型建筑的抽象作为校徽设计的核心, 这是很多国内高校校徽设计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随着人们视觉文化的提升, 我们希望看到校徽中蕴含更多的文化意蕴。2011年11月, 教育部通过了学校的更名, 由“徐州师范大学”, 正式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这促进了学校校徽的更新。

2012年3月18日正式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简称江苏师大, 随着学校的更名, 以校徽为核心的整个高校形象识别系统也进行了更新, 校徽设计见图4。新校徽的设计从学校的地理历史背景入手, 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江苏师范大学校徽由建校时间、校名中英文、盾牌、“龙载日”图案及玉兰花等元素组合而成。校标整体构图为圆形, 代表圆满恒久、团结和谐、博大精深之意。盾牌代表庄重典雅、高贵与荣耀。核心图案“龙载日”来源于汉代瓦当, 意指学校地处汉文化发源地。徐州的前身是东夷之首的徐氏部族, 虎图腾是该氏族的族徽, 新校徽设计以汉画像石中的虎图腾为中心元素, 喻示学校事业发展龙腾虎跃、蒸蒸日上, 也象征学校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抱负和担当。盾牌的下半部分是水的象征, 寓意该校建于江南水乡, 发展于苏北, 龙行水上。校徽中的玉兰花象征纯洁与奉献, 盾牌刚强, 玉兰柔美, 刚柔并济, 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

新校徽的色彩设计也更加丰富, 校徽标准色定义为黑色和红色, 红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 象征热情奔放, 喜庆热闹, 黑色是最有包容量的色彩, 稳重大方。另外配有金色、蓝色、绿色作为辅助色彩, 起到衬托的作用, 增加了学校的表现力, 避免了颜色误用引起的混乱。

2.3 改良扩展型校徽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1921年改成交通大学, 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建设西北的号召内迁西安, 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从目前学校保留的文字资料来看, 该校最早启用的校徽是1926年确定的, 校徽为圆形, 中间有一铁砧, 向左斜靠着一把铁锤, 右边有五节链条相垂, 上面摆放着中西书籍数本, 铁砧底座上刻有创校年代, 后面的背景为一盾形, 有勉励交大人当忠于一己, 勇于前进之意。环绕盾牌是一圈齿轮形, 似电机中转核的横截面, 表示工程与交通之意, 也可喻其为交通事业, 外圈刻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 见图5。

该校徽设计含义:铁砧、书籍、一圈齿轮形, 略似电机中转核的横截面, 表示工程与交通之意。这款校徽的设计代表了西安交通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同时, 将交通之意隐喻其中。

新校徽的设计, 将其外轮廓改为圆形, 校徽的主体图像更加清晰, 外面一圈齿轮齿数减少, 相对规整。新校徽更加简洁明了, 铁砧和书籍有很好的象征意义。

3 总结

以上几所学校校徽的外形不再沿用西方校徽的盾形外形, 而是采用圆形,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中国人在对宇宙的认知中, 认为天圆地方, 春秋四季的轮回, 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循环论的时间观与历史观, 这种特有的时空观使中国人对圆形充满了偏好, 圆成为运转无穷、生生不息的表现。所以, 在校徽设计中, 以圆形替代西方常用的盾形, 这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领会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 国内校徽的设计已经逐渐走出对西方校徽的模仿, 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内涵和设计理念。

这些设计虽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整体上形式单一, 造型雷同, 创新不够彻底;表现方式粗略, 抽象不够深刻, 没有更高的格调。在今后的校徽设计中, 我们要从传统出发, 挖掘深层次的文化特征, 使得校徽融信息化、视觉化、现代化于一体,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张庆林, 韩超.高校要有名牌意识, 名牌是高校的生命——高校校徽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88-90.

[2]向黎, 李卯.论民国时期大学校徽的文化诉求[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8:106-108.

[3]洪缨.纹章学影响下的欧美大学校徽[J].艺术评论, 2011.9:123-125.

[4]李金桥.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100-103.

[5]于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89-90.

[6]高金锁.大学校徽设计中的汉字引用分析[J].包装工程, 2007.4:128-130.

从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起 篇3

本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实例

1.导入幻灯片:北京大学校门、校徽、校训的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好!请看这组图片,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吧?北京大学的校门、校徽和校训。北大校徽最初是在1917年由鲁迅先生设计,后几经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式。北大人称之为“北大红”,这是因为红色是校徽特别选定的颜色。同学们对于这个校徽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生:(自由发言)校徽上有英文PEKING UNIVERSITY,表示中西结合;1898说明北大1898年成立;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北大两个字是篆体字;两个篆体字像是人形……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校徽中,“北大”两个篆体字上下排列,构成了三个人形,这样就突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正所谓“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2.教学主环节

(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填空”)

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学习目标,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完成。

等待时,教师查看学生的填写情况,并请两个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时间到,來看看大家做的情况。前面都没有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这里能否再精炼一些?

生: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

生: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还有马克思主义。

师:总结一句话:冲击了旧思想,传播了新思想。

(幻灯片展示填空答案)

师:好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学习到此。下面我们将要以问题和材料的形式来解决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师:(幻灯片)第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生:以前的探索都失败了。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师: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政治制度。还有呢?

生:西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思想!

师:好。那“新”在哪里?

生: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新”在学习西方思想。

师:以前学习西方思想吗?和这次有区别吗?(学生思考)

师:以前也学习思想,不同的是以前不以思想为主,也没有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所以“新”是指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节调研课,引入了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个班的学生表现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勇于回答问题,使我的教学设想基本实现。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课堂教学就如一个分层递进的登山过程,教材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各种材料,从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学习方式,成为登山路上的景观。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选取和问题设置时,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课堂导入中对北大校徽校训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复述,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具体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表达清楚比较难。我一方面提示些结论性的语言,如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宣传新文学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逐步解开了这个难题。这里我并没有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因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的思考引导着来理解更为有效。

课堂教学结束了,编写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文本化的处理。在这个教学案例的撰写中,我还参考了木垒一中历史教师的听课笔记,力求维持课堂活动的原貌,以使读者尽可能对此课堂教学展开批评,给出建议,从而推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

中国各大学校徽 篇4

清華大學

上海交大(舊)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上海交大(新)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廈門大學

南京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重慶大學

北京航太航空大學

南昌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湖南大學 北京二外

華東政法學院

西南交大

東北大學

河北大學

蘭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学校徽 篇5

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的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新疆大学是“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及成员。

截至9月,现有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363亩;在校生36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518人,成人本专科生923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778人,博士研究生41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93人,留学生740人。

办学历史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篇6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02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篇7

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的同济医工学堂。

截止9月,南京工业大学拥有新模范马路校区(丁家桥校区)、虹桥校区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亩,[2] 设有11个学部,29个学院,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4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截止201月,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

华中农业大学校徽 篇8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其办学源头溯源于18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学校前身华中农学院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山大学、原南昌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在1952年组建而成,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截止4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206人,其中本科生18625人,研究生6581人。

历史沿革

湖北农务学堂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书光绪皇帝,正式奏请兴办湖北省农务学堂。同年10月正式开学。

19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

19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19,湖北省农务学堂在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此后,经历了1923年湖北第一、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31年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7年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1950年湖北省农学院等一系列演变。

1938年,侵华日军迫近武汉,学校西迁湖北恩施五峰山坚持办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武昌宝积庵。

华中农学院

1952年,以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原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取得新的进展。

1957年,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20世纪60年代,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华中农业大学

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

,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校园文化

校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语出自20世纪40年代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原创者是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

“勤读”即勤奋学习钻研,“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勤读力耕”是对学风的倡导,对学问的指引,也是对“知”与“行”辩证关系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该校一贯倡导学风建设,勉励学生勤奋刻苦,用心于学,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知识本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养规律而言,“勤读”是“知”,是条件,也是过程;“力耕”是“行”,是途经,也是目的。只有勤奋学习钻研、努力开拓实践,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己达人”语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是指加强自我修养,自强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达人”是指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使大家共同发展和进步。“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立己达人”,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立己达人”是对人格的期望,对责任的要求,也是对自我与他人、个人成才与回报社会相互关系的辩证阐述。

校徽

该校徽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该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

一、图案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乐器和礼器,产于楚地,是地位的体现,亦是楚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编钟是享誉世界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校徽主体设计采用编钟的抽象图形,暗示我校位于湖北,在我国高等农

业教育格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耒耜是楚地古代农具,相传由神农氏发明,是技术生产力的象征,代表着物质文明。校徽主体设计采用耒耜的抽象图形,与我校所在地和学科优势相符。在行为层面,耒耜代表劳动和创造;在精神层面则代表着勤奋和务实。

编钟与耒耜共同形成了“打谷图”,演绎出两个手拉手合力打谷的抽象人形。打谷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喻指丰收。手拉手合力打谷则寓意我校师生团结奋进、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促共进,不断取得累累硕果。

校徽主体图案寓意着该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着我校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二、文字

主体部分图案由华中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其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在线条处理上吸收中国传统纹样特点,采用抽象的流线型叶片形状,使之更具生机和活力。在外围处理上,采用单环形式。上部为手书体“华中农业大学”,下部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单色设计,标准色为深绿色,象征华中农业大学蓬勃的发展生机、鲜明的农科特色和浓厚的历史积淀,也与我校“绿色校园”的特点相吻合。此外,为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黄、红、蓝、灰、浅绿、橙等7种备用色和黑色墨稿。

校徽设计者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刘涛、王娟。

校歌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立农学院(我校前身之一)西迁鄂西山区,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坚持办学。时任教务长的包望敏教授曾在《论“耕读”与“新农”》一文中写道:“湖北省立农学院创立于烽烟遍地,万方多难之日,集海内农学者及三楚青年一堂,朝夕孜孜,耕读不辍,以革新农业为己任,其坚苦卓绝之精神与乎兴农建国之宏愿均有足多者。”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武汉,国文教授朱再庵先生和著名音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共同创作了《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

歌词:

挹江流浩浩荡荡,

挟沃野郁郁苍苍。

萃俊秀于三楚,

聚硕彦于一堂。

勤读力耕肩重任,

立己达人图自强。

雍雍穆穆,

跻跻跄跄。

宏农学,

扬国光,

日新永无疆。

作者简介:

朱再庵,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知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在恩施创办并主编文学月刊《晓月》,有较大影响。

喻宜萱,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音乐,是我国美声唱法和声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首唱者。她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首任系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20世纪40年代担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解放后,喻宜萱出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声乐教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如今年事已高,深居简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她的《康定情歌》唱遍了世界,却极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经典与湖北省立农学院的特殊联系;而那首《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更是没有几人能够记得。

校庆

110周年校庆时间:10月2日

110周年校庆主题:花开一百一十季,情传无限山水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农业大学园艺设计本科生个人简历模板

2.农业大学毕业生英文简历范文

3.农业大学毕业生简历模板下载

4.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5.南京农业大学校徽设计

6.农业大学学生求职简历表格

7.南京农业大学校徽

8.华南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9.南京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重庆医科大学校徽 篇9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重庆市ren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政府奖学金院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暨来华留学“211”院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据12月学校官方的网站信息显示,学校拥有袁家岗和缙云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52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系、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5000人,本科生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有专任教师212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76人、博士生导师218人。

历史沿革

1956年,根据中央部署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后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

1958年9月,重庆医学院医务委员会成立,其职责是领导全院教学、医疗、科研和行政。

1959年7月,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商讨了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文革中,重医教学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广大教职员工仍取得一定的成绩。

1970年7月至1972年7月,学院受xx军区委托举办军医培训班,培训解放军学员307名。

1972年—1976年,学院招收了5届3年制工农兵学员共2113人。

1975年4月,学院又开办“社来社去”试点班,学制2年,学员50名。

1985年,重庆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曾先后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ren民政府、重庆市ren民政府。

1988年10月,学校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5月,学校由四川省教委划转至重庆市教委,各附属医院也由四川省卫生厅划转至重庆市卫生局。

5月,学校启动新校区选址工作,最后决定落户沙坪坝区。

206月,教育部确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对口支援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职工医学院、重庆中医学校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分别组建应用技术学院和中医药学院。

起,先后建立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月5日,重庆市ren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重庆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学校成功获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首批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文化传统

校徽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 篇10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和花溪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3400余人(不含求是学院)、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共有教职工2527人。设有20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1个教学部。

历史沿革

1941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立;

安徽工业大学校徽 篇11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是安徽省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技部与安徽省联动支持高校、学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海外留学生的资格,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是国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学校的前身系隶属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华东冶金学院,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后划归安徽省教育厅,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截至3月,学校占地面积2561.5亩,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8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06.08万册。设有17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73人,[1] 全日制本科生20854人(含留学生),各类研究生2423人(含留学生)。

历史沿革

1958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芜湖专区工业学校(部分)并入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60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62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后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1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75年11月7日,冶金工业部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建立“马鞍山钢铁学院”的请示报告。同月14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呈交了同意和支持冶金部上述请示的报告。不久由于周恩来总理的辞世,“四人帮”的破坏,此事被搁置下来;

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

1985年冶金工业部批复(85)冶教字第1297号文件,将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

1983年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同年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建;

1992年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马鞍山联合大学合并组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

1995年安徽商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20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冶金学院,更名安徽工业大学;

高职专科部分即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独立,改建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月图书馆信息显示,安徽工业大学校图书馆舍由佳山校区图书馆(湖东路)、秀山校区振华图书馆(马向东路)组成。现有馆舍面积61000平方米(其中佳山校区图书馆17000平方米,秀山校区振华图书馆44000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余席(其中佳山校区馆1500席,秀山校区振华馆3500余席)。秀山校区振华馆各库室及公共区域设有有线上网接入点并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截至年5月底,馆藏纸质文献205.09万册。馆藏印刷型书刊计173余万册;电子图书89万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其中中文电子期刊10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187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71个。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期刊1500余种,纸质图书10万册。

学术期刊

根据2016年12月安徽工业大学校园网资料显示,该校有多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械、控制、电气、计算机、信息、数学、物理、建筑、土木、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所载论文或摘要被10余家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1984年创刊,后为双月刊,大16开。获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 期刊一等奖,全国理工农医优秀社科学报。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9个,与企业建立了38个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基地:安徽省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金属材料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

校级重点实验室:安徽工业大学煤转化与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计划:冶金资源洁净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质量检验中心1个: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液压振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效建筑用钢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工业大学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材料方向)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工业大学求职简历表格

2.工业大学个人简历模板

3.工业大学毕业生简历封面模板

4.工业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

5.湖南工业大学校徽

6.工业大学校徽

7.南京工业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8.工业大学英文简历范文

9.河北工业大学简历封面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徽 篇12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

截至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共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达到3.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0余万册;下设1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

历史沿革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于1956年创建,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为成都中医学院。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成都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上册Unit1备课下一篇:开业祝福语 开业短信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