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规范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规范(精选5篇)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规范 篇1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入 口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有关规定。

门 扇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有关规定。

通 道 ——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洗手盆 1 距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mm应设安全抓杆。洗手盆前应有1.10m×0.80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男厕所 1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度0.60~0.70m、高1.20m的安全抓杆(图7.8.1-1)。

2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图7.8.1-2)。

无障碍厕所 1 男、女公共厕所应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新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1.80m×1.40m(图7.8.1-3)。改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1.00m(图7.8.1-4)。厕位门扇向外开启后,入口净宽不应小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图7.8.1-5)。

安全抓杆 1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

2安全抓杆内侧应距墙面40mm。3抓杆应安装坚固。

7.8.2 专用厕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2的规定(图7.8.2)。

表7.8.2 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设置位置 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的主要地段,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入 口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有关规定。

门 扇 1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门插销。

面 积 ≥2.00m×2.00m(图7.8.2)。

坐便器 坐便器高应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加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洗手盆 两侧和前缘50mm处应设置安全抓杆。

放物台 长、宽、高为0.80m×0.50×0.60m,台面宜采用木制品或革制品。

挂衣钩 可设高1.20m的挂衣钩。

呼叫按钮 距地面高0.40~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安全抓杆 符合本规范第7.8.1条的有关规定。

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3的规定(图7.8.3-1, 图7.8.3-2)表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入 口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规定。

通 道 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门 扇 1 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规定。无障碍浴间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门插销。

无障碍 淋浴房 1 淋浴间不应小于3.50m2(门扇向外开启)。淋浴间应设高0.45m的洗浴坐椅。3 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是1.50m。淋浴间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和高1.40m的垂直抓杆。

无障碍 盆浴间 1 盆浴间不应小于4.50 m2(门扇向外开启)。浴盆一端设深度不小于0.40m的洗浴坐台,浴盆一侧应设洗面盆。在浴盆内侧应设高0.60m和0.90m的水平抓杆,水平抓杆长度应大于或等于0.80m。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00m。

呼叫按钮 无障碍浴间距地面高0.40~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规范 篇2

1 无障碍设计

1.1 定义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Environment)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指的是针对各种有障碍的人所进行的消除障碍的环境和产品设计[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指出:残疾人自身的功能代偿和残缺功能的社会补偿,可以使残疾的实际影响变得比人们想象的小得多,这也是无障碍设计的意义所在。

1.2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Environment)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无障碍,信息与交流无障碍[2]。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致力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工作反应的细致研究,将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进行优化,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在信息、移动和操作上障碍的环境。它强调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同健全人平等参与的重要性,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3,5]。

无障碍设计的原则由相关规范提供,例如全美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计标准、我国国内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此外,Ron Mace教授1995年以通用设计为中心提出最具代表性的七原则,包括:使用的公平性,弹性的使用方法,简单容易学会,多种类感官信息,容错设计,省力设计,适当有效利用的体积与使用空间。

2 残疾人

2.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把残疾人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6类,并根据同一类的残疾者存在的生理或心理障碍的轻重程度进行程度的细化分级[1]。在6类残疾人中,我国现有的卫生间无障碍设计最主要针对人群是肢体残疾人。

2.2 肢体残疾人的生理特性

肢体残疾人,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的人群[4]。

根据目标群体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将肢体残疾人分为三类:

1)下肢残疾:a.乘坐轮椅者:手的活动范围受到轮椅(轮椅座高470 mm)以及轮椅的前搁脚板(高度206 mm,深度150 mm)的限制,在使用卫生设备或做其他移位动作时需要支持物,以利于安全稳定,对胸前操作距离也有要求。b.拄杖者:行动缓慢,拄双杖者只有坐姿时才能使用双手,单手杖行走幅度达750 mm,拄双杖人士的行走幅度可达950 mm,移动范围过大或过频繁会增加其劳动负荷。2)上肢残疾者:手的活动范围小于正常人;难以承担各种精巧的动作,持续力差;难以完成双手并用的动作。3)偏瘫者:半侧身体功能不全,兼有上下肢残疾的特点,虽可拄杖跛行或乘坐特种轮椅,但动作总有方向性,依靠“优势侧”。谢蓝根据肢体残疾人的生理障碍对其进行划分,研究认为:缺单臂者主要障碍存在于缺失手臂周围的操作;缺手指者难以承担各种精巧的动作,持续力差,对拿取、整理、旋转、拔、拧、搓等动作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障碍;坐轮椅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下肢运动力量,动作受轮椅的限制较大,拄杖者水平推力差,行动缓慢,不适应常规的运动节奏,单手操作动作过大,对身体平衡性会产生较大影响[6]。

3 残疾人的卫生间设计

3.1 卫生间的物质功能组成和行为流线分析

3.1.1 卫生间的物质功能组成

卫生间应设有洗手盆、小便器、坐便器等基本设施,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应比普通人使用的卫生间稍大些,因为考虑到下肢残障坐轮椅者使用轮椅的便利(一般应留有1 500 mm×1 500 mm的回转面积),同时在卫生间布局时应考虑到基本设施是否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3.1.2 卫生间的行为流线分析

残疾人在卫生间所需要进行的活动远大于其他室内活动空间,而残疾人活动不便,在卫生间极易被碰伤、绊倒,此外考虑轮椅回旋空间,卫生间的流线需布置得简单,减少通行困难。如图1所示,标号1是洗手台,标号2是小便器,标号3是坐便器,流线是从进门到1洗手,然后有小便的需求就到2,如有大便的需求就可以从1直接到3,结束后再回到1,最后出门。在无障碍卫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轮椅回旋的尺寸,尽量减少轮椅的长距离路程和避免凸出物造成的碰伤。功能设施要紧凑但不拥挤,位置恰当,流线合理。

3.2 色彩设计

卫生间整体设计上采用柔和明亮的暖色调,尽可能加大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使家具设备颜色与室内颜色形成反差,提高可识别性。在空间、标高、材质变化等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可利用两种对比明显而和谐的颜色来体现过渡[8]。

3.3 装饰材料选择

残疾人行动不便,动作缓慢,事故发生率较高。为预防事故发生,装饰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卫生间有较多的水,所以地面应防滑,并安装地漏;考虑到拐杖和轮椅的使用会对地面施加较大的压力和扭力,地面应尽量选择耐磨、耐压性能好的材料;避免使用黑色、深色或易造成视错觉的材料,影响残疾人行走或使他们造成不安的心理;在必须存在高差的地方,宜用鲜明的色差或标识做出提示;墙面要选择柔和光滑的材料,阳角和凸出部分宜做成圆角、切角,宜在1.8 m高度以下用弹性材料做护角,避免造成老年人身体或墙体的损伤[8]。

3.4 照明设计

对视力有障碍(弱视)的人来说,卫生间的照明设计上要避免两个问题:1)避免光线不足或强烈反差;2)不要有眩光,光线尽量柔和均匀。在洗手台、小便器和大便器上方使用多个点光源,既能保证照度的均匀性,又能确保具体操作地点的重点功能照明。

3.5 洗手台设计

洗手台的设计尺度主要以拄杖者和坐轮椅者为设计依据,洗手台的深度考虑到残疾人的腿脚、手臂伸展的不灵便,以500 mm~550 mm为宜;台面的高度参照坐轮椅者使用方便的高度,以740 mm~790 mm为宜;洗手台面阳角宜做成圆角,避免碰伤;台面下最好空置,这样给坐轮椅者留有置腿空间;台面安装扶杆,扶杆宜采用防滑抑菌材料;水龙头不宜采用旋转式,宜采用感应式(见图2)。

3.6 小便器设计

小便器宜采用感应式;小便器的高度比正常人使用的要低,参考坐轮椅者坐面的高度,370 mm~390 mm为宜,最好采用落地式;要安装扶杆,扶杆宜采用防滑抑菌材料,扶杆最好可旋转,见图3。

3.7 坐便器设计

坐便器的高度宜参考坐轮椅者坐面的高度,370 mm~390 mm为宜;坐轮椅者从轮椅移到坐便器上要考虑安全、便利;要安装扶杆,扶杆的位置和方向要考虑轮椅者的便利,扶杆材料要防滑抑菌;冲水装置可采用感应式和脚踏式两种并存,感应式可以方便下肢有障碍的人,脚踏式可以方便上肢有障碍的人,见图4;坐便器的垫圈要够结实,经笔者调研发现,现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坐便器的垫圈的强度设计只考虑正常人坐下去的压力,并没有考虑下肢残疾特别是双下肢残疾人将整个身体压在垫圈上的情况,笔者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在酒店接待残疾人会议中超过一半的垫圈曾被一天坐裂。

3.8 呼救装置

卫生间在室内居住环境中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7],残疾人如在卫生间内滑倒或是受伤可利用紧急呼救按钮向外界求救。

4 结语

在住宅中增设无障碍设计是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环节,而卫生间中无障碍设计的合理应用又是重中之重的关键[7]。卫生间中的无障碍设计的应用解决了残疾人“吃喝拉撒睡”中的“拉撒”问题,真正带给他们“方便”的卫生环境。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从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爱可见一斑。完善的残疾人无障碍系统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日常生活范围,使得他们能够自立生活,这对减轻国家和家庭的负担以及社会和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并且它也孕含着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贾祝军,申黎明.残疾人与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11,37(22):3-4.

[2]曹儒,张琲.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服务设施[J].包装工程,2008(6):58-60.

[3]程艳芹.对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7,33(8):44-45.

[4]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5]朱丽娜.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无障碍设计[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09.

[6]谢蓝,张秋梅,汪虎.肢体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家居设计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7):56-57.

[7]尹楠.无障碍设计在室内住宅卫生间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2008(5):45-47.

航空障碍灯设置规范 篇3

一、民航局有关规定:

国家民航局对航空障碍灯的设置作了详细规定,现摘录重点如下:在高层建筑物(如高层楼房、电厂烟囱、通讯铁塔或其他类似建筑物)的顶部必须设一个或几个航空障碍灯,以助航安全。障碍灯必须安装建筑物顶端上1.2米~3米之间。建筑物高于周遍地面45米以上必须在中间层加设障碍灯,加设中间层障碍灯的位置要尽量作到每层灯器之间距离尽可能相等,采用低、中光强障碍灯之间距离必须不超过45米。(设置灯器层数N=物高米/45米)广大的建筑物,设置灯器应充分考虑建筑物每个角,要做到从每个角都能看出建筑物的轮廓,水平方向要参考每层 ≤ 45米的设计要求。高于150米的高建筑,再顶端必须设置高光强航空障碍灯,并且要于中光强障碍灯组合使用以显示其存在。

二、各种光强障碍灯的选用(H为建筑物高度)45米 ≤ H ≤60米,采用低光强ZH-800AL型障碍灯 60米 ≤ H ≤ 105米,采用中光强ZH-800AZ型组合使用 105米 ≤ H ≤150米,采用高中光强ZH-800AZW型组合使用 H ≥ 150米,采用中,高光强ZH-800AH/KC型组合使用

灯器设计要求采深圳市锐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H系列长寿命航空障碍灯。

三、障碍灯的有效光强分别为:

1)低光强障碍灯有效光强150cd , 红色闪光或常明。

2)中光强障碍灯有效光强1600cd,一般为红色闪光。

3)高光强有效光强4000cd,一般为白色闪光(背景强度〈 50cd)

四、防雷保护:

1)顶端设置的障碍灯应安装避雷器,避雷器部分应于避雷带等设施紧密相连。

2)建筑物中间部位的灯器,需采用金属网罩加以保护,并与灯器的金属部分均作良好接地处理 设置航空障碍灯的有关标准、规定和建议

(与国际民航组织一致)

一、航空障碍灯设置的场所及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产品航空法》及国家有关文件对设置障碍灯有明确规定: 1、机场净空保护的限高或超高建筑物及构筑物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2、航路上及飞行区周围影响飞行安全的人工及自然障碍物体应当设置航空障碍灯及标志。

3、有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地面高耸、高大建筑物和设施,应当设置航空障碍灯及标志并保持正常状态。

★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在城市中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城市上空视为净空,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物及构筑物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二、航空障碍灯的有关标准、规定和建议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1002000)》、国际民航组织颁发的《国际标准和建设措施机场》附件十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航空障碍灯(MH/T6012-1999)》。对障碍灯有如下规定:障碍物设置的航空障碍灯必须为闪光,以便在空中俯视与地面恒定光源有明显区分和能达到规定远的可视距离。

(一)航空障碍灯的分类

根据MH/T60121999国际民航组织颁发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机场》附件十四,障碍灯分低光强、中光强和高光强三大类:

1、低光强障碍灯为恒定发光、红色,峰值光强大于32.5cd,一般不单独使用,而必需与中光强、高光强障碍灯配合使用。如45米以上的建筑物及其设施设置有多层中光强或高光强障碍灯,在中光强或高光强障碍灯之间可设置低光强障碍灯。(低光强障碍灯为红色,有效光强100cd±25%)

2、中光强障碍灯按发光要求分为三种:

a、中光强A型障碍灯为白色闪光灯,有效光强20000cd-2000cd,用于105米以上的建筑物和设施及背景光较强的障碍物或与高光强B型灯变光配合使用。

b、中光强B型障碍灯为红色闪光灯,有效光强2000cd±25%,用于105米以下的建筑物和设施或与中光强A型、高光强A型障碍灯配合使用。

3、高光强障碍灯按发光要求分为两种:

a、高光强A型障碍灯为白色闪光灯,并在白昼、黄昏或黎明及夜间全天候变光强闪光,有效光强分别为白昼200000cd±25%;黄昏或黎明20000cd±25%;夜间2000cd±25%;主要用于超过150米以上的建筑物及其设施使用,或于中光强障碍灯配合使用。b、高光强B型障碍灯为白色闪光灯,并在白昼、黄昏或黎明及夜间全天候变光强三层同步闪光,有效光强分别为白昼100000 cd±25%;黄昏或黎明20000cd±25%;夜间2000cd±25%,主要用于标示电线、电缆塔架和高压输电线铁塔等处。

三、航空障碍灯的设置分布

1、障碍物就其障碍灯的设置应标志出障碍物的最高点和最边缘(即视高和视宽)。

2、如果物体的顶部高出其周围地面45米以上,必须在其中间层加设障碍灯,中间层的距离必须不大于45米并尽可能相等(城市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筑物尤其要考虑中间层加设障碍灯)。地处城市和居民区附近的建筑物设装中间层障碍灯时,应考虑避免使居民感到不快。一般要求从地面只能看到散逸的光线。

3、外形广大的建筑群所设置障碍灯应能从各个方面看出物体的轮廓,水平方向也可参考以45米左右的间距设置障碍灯。

4、对于105米的超高物体、设施或拉线塔、楼顶塔等,应在其顶端设置中光强A型障碍灯,并为白色闪光,其下部分层设置红色中光强B型障碍灯。

5、高于150米的超高物体(如广播电视塔、大跨越斜拉桥等)应在其顶端设置高光强A型障碍灯,并且应以中、高光强障碍灯配合使用。

6、超高压输电线铁塔应设置高光强B型障碍灯,并为三层同步闪光。位置为塔顶、电缆下垂最低点及二者中间位置,且需沿电缆走线方向设于铁塔外侧。

7、对于烟囱或其他类似性质的建筑物,顶部障碍灯必须位于顶端1.5-3米之间,考虑到烟囱对灯具污染,障碍灯可装设在低于烟囱口4-6米的部位(详见国家标准节选)。

8、不论哪种障碍灯,其在不同高度的障碍灯数目及排列,应能从各个方位都能看到该物体或物体群轮廓,并且考虑障碍灯的同步闪烁,以达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四、一般可参照下列障碍灯设置方法

外形广大的建筑群设置的障碍灯应能从各个方位看出物体的轮廓,水平方向也可参考以45米左右的间距设置障碍灯一般建筑应在其顶端安装障碍灯高于150米超高物体,在其顶端设置高光强A型障碍灯,并与中光强障碍灯配合使用。高于105米而不足150米的高大物体,应在顶端设置中光强A型障碍灯,中间层还应加设障碍灯,且间距尽可能相等。

超高压输电线铁塔应设置高光强B型障碍灯,并为三层同步闪光。位置为塔顶、电缆下垂线的最低点及二者中。交流多盏联控闪光障碍灯楼层安装示意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1-2001规定烟囱设置航空障碍灯分布及标志

障碍灯选型及设置方案

1、民航有关规定

国家民航标准对障碍灯的设置作了详细规定,现摘录有关重点如下:

① 必须在物体的顶部设一个或几个障碍灯,如烟囱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构筑物,顶部障碍灯必须位于顶端下1.5米至3米之间。

② 如物体的顶部高于周围地面45米以上,必须在中间层加设障碍灯。这些加设的中间层障碍灯的间距必须在顶部灯与地面间的每层灯距尽可能相等。采用低、中光强障碍灯,灯间距必须不超过45米。设置障碍灯层数N=H(物体高度)米/45米(灯的间距)

③ 外形广大的建筑物,设置的障碍灯应能从各个方面看出物体的轮廓,水平方向也可参考以45米左右的间距设置障碍灯。

④ 高于150米的超高物体,在其顶端必须设置高光强障碍灯,并且应以中、高光强障碍灯组合使用,以显示其存在。

2、各种光强障碍灯的选用(H为物体高度)

通常:

45米 ≤ H ≤60米,采用低光强ZH-800AL型障碍灯

60米 ≤ H ≤ 105米,采用中光强ZH-800AZ型组合使用 105米 ≤ H ≤150米,采用高中光强ZH-800AZW型组合使用 H ≥ 150米,采用中,高光强ZH-800AH/KC型组合使用

灯器设计要求采深圳市锐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H系列长寿命航空障碍灯。

3、障碍灯的有效光强分别为:

① 低光强障碍灯有效光强150cd,红色闪光或常明; ② 中光强障碍灯有效光强1600cd,一般为红色闪光;

③ 高光强障碍灯有效光强4000cd,一般为白色闪光(背景强度<50cd)。

4、防雷保护

① 顶端设置的航空障碍灯,应安装避雷器,避雷器部分应与避雷带等设施紧密连接。

手卫生规范 篇4

(一)按照《医务人员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地监管措施。

(二)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2 手卫生相关名词

(1)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磨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transient flora: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有两种类型:

1、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或泡沫型。

2、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手卫生设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3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 手卫生设施

4.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烧伤病房、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设施的位置方便医务人员使用。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c)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4.2 外科手消毒设施

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度,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配备清洁剂。

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配置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5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a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b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和指缝。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步骤为:

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d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6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洗手方法与要求:

 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使用干手物品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外科手消毒方法:

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及具体揉搓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及具体揉搓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手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棉、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7、手卫生效果的检测方法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cfu/cm)=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

8、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 篇5

为加强航空配餐企业卫生管理,提高航空食品卫生质量,防止航空运输中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传播,保障航空旅客和机组人员身体健康,保证飞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对从事航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建筑设计与设施、卫生管理、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包装贮藏、运输和机上供餐服务及个人卫生的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航空食品卫生企业及机上配餐和供餐,所有提供航空食品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食(饮)具及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亦应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GB2759-81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100-86 糕点卫生标准 GB8957-88 糕点厂卫生规范 GB12659-90 饮料厂卫生规范

GB14934-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J4-73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3术语

3.1 航空食品flight food

系指提供给航空运输这一特定环境的食用品或饮用品。3.2 空中餐inflight food

用于飞行航班上旅客和机组人员食用或饮用的食品。3.3 回程配餐retyrn catering 系指在航班始发站为回程航班提供的空中餐。3.4 易腐败食品potentially hazardous foods 系指那些含水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较高,微生物沾染后易于在其中生长繁殖并破坏其固有性状的食品,如:肉、禽、水产品及蛋乳类制品。3.5 航空食品配餐人员flight caterer 系指从事航空食品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及机上供餐服务的人员。4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4.1选址

工厂应设置在机场或其附近,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有害气体、烟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危害食品安全的污染源的地区。4.2 厂区和道路

4.2.1 厂区应适当绿化,宜种植常绿灌乔木。主要道路应坚硬平坦,无积水,有良好的排水系统。4.2.2 厂区应与生产区及其他非食品生产区隔开,厂区内生产区应与行政区相对间隔一定距离。4.3 配餐间设计与操作流程

4.3.1 必须设有与生产量相适应的各类航空食品加工车间。根据航空食品生产与流通的特点,按照由货物接收→贮存→原料粗加工→餐食制做→综合装配→过渡冷藏→运送装机→机上供餐服务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避免食品操作流程设计程序的反向流动。

4.3.2 必须分开设置供独立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入口、垃圾出口、餐食装机出口、机上餐食及食具卸机入口和人员出入口。

4.3.3 建筑材料须坚固耐用,生产设施的设计和设备安装结构应合理,不易聚集灰尘和隐藏有害生物,便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清洗消毒。

4.3.4 建筑面积应与生产量相适应,并须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卫生辅助设施。4.4 加工车间结构及设备

4.4.1 地面:应平坦防滑、易清洗、耐磨损、不积水、不渗漏、有适宜的排水坡度(1:120)及排水沟,明排水沟底面应平滑、呈倒拱形,上有壁栏且孔眼直径小于1cm。

4.4.2 墙壁:应色浅而光滑,无突出物,不吸水,易于清洗,整个墙面应用瓷砖或相应材料覆盖,墙与墙、地面及天花板结合处应为弧形。

4.4.3 天花板:应采用不易霉变的材料,易清洗,表面涂层光滑牢固,不易脱落。

04.4.4 门窗:应采用不变形材料,装配严密,门应能自动关闭,内窗台应向下倾斜45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4.4.5 通风、温控设施:各加工车间应安装通风和温度控制设备,保持车间内空气对流和所要求的温度(以18~20℃为宜),各种排风排烟设备应合理安装,易于清洗和保养。

4.4.6 照明设备: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照度充足、均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食品上方的灯具应有防护罩。

4.4.7 食品加工设备和食具:与食品接触的一切设备、器具,必须采用无毒、无害、不吸水、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工作台表面应光滑,无切凹痕,无裂隙、避免使用木质器具。4.4.8 应配备足够的速冷设备和速冷车间。速冷车间温度应控制在室温22℃以下;每天工作前室内应时行紫外线消毒,经常保持清洁。4.4.9 冷藏设施:应根据食品种类、数量配备足够的低温冷库(-32~-18℃)和冷藏库(0~5℃),冷库内货架至少应离地面20~30cm,离墙5cm以上;温度计显示应准确,清晰,便于监测。4.4.10 防虫鼠害设施:应在车间适当位置安装灭蝇灯或其他同类设施,所有门、窗及其他与外界的开口通道均应安装纱门、纱窗、纱帘等防虫鼠害设施。4.5 清洗、消毒设施 4.5.1 各加工车间应备有充足的洗涤池(槽)或设置与加工区相对隔离的洗、消区,并配备冷、热水及洗、消设施,对常用的食品设备和器具随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4.5.2 应设置专门的洗、消车间,按食具回收→分检→洗、消→贮藏→再使用的程序对飞机上卸下的非一次性食(饮)具进行清洗和消毒。4.5.3 洗、消后的设备和食(饮)具应存放在专门的贮藏室,至少应离地面20~30cm整齐摆放。室内应保持洁净卫生,无污染,并应定期消毒。4.6 卫生设施

4.6.1 供水系统:应有足够的生产用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

4.6.2 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应设有良好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废气的排放必须符合GBJ4的规定。

4.6.3 洗手设备:应在车间进出口处、更衣室、厕所或其他适宜位置配备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脚踏式、肘触式等非手动式冷、热水洗手池,并配有肥皂(液)指甲刷、消毒液、一次性干手纸巾、废线篓或干手器等洗、消用品。

4.6.4 更衣室、淋浴室:应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并与生产车间相连接的员工更衣室,内设淋浴室、洗手池和个人更衣柜。

4.6.5 厕所:工厂必须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厕所。一般每20人设一个坑位,员工超过100人。则每25人设一个坑位。厕所应设备完善。通风良好,位置适宜,门、窗不得直接开向生产车间,在醒目处设置“便后洗手”标牌。

4.6.6 废弃物贮放设施:必须在远离配餐间的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贮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废弃物不得外露及外溢;加工车间内废弃物应当放在有盖(脚踏)并衬以一次性塑料袋的容器内,及时倒空、清洗和消毒,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应有特殊标记。5原辅材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 5.1采购

5.1.1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规定,必须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定点厂生产的食用级食品添加剂。

5.1.2采购原辅材料时,必须向供应商索取该批原辅材料的卫生质量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5.1.3 应依照国家和本企业的有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对供应原辅材料的厂家进行卫生学考察和认证,合格者颁发卫生质量许可证书,作为航空食品原辅材料定点供应厂家,并指定卫生技术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供应商与航空配餐公司共同承担保障航空食品卫生质量的责任。

5.1.4 应配备熟悉业务,经过食品卫生学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依据国家和本企业有关卫生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对所有购进的原辅材料进行严格的卫生学检查,不合格者拒绝接收。5.1.5 对货物检查验收项目如下:

a.认真核对货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保持期(有效期),产地及厂家;

b.检查该批产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c.检查货物的卫生状况:外观、色泽、气味;对冷冻食品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解冻现象。5.2运输

5.2.1运输原辅材料应专车专用,有防尘、防雨、防虫设施,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5.2.2运输原辅材料时,生原料必须与成品及半成品分开;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5.2.3运输冷冻和冷藏食品必须有保温、冷藏设施,长距离运输时,其温度上升不得超过3℃,5.3贮藏

5.3.1原辅材料经过5.1.5 检查后,合格者应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后方可入库。对易腐败食品应首选迅速入库进行冷藏或冷冻。

5.3.2 干货仓库须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应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设施及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设施。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洁净和干燥。

5.3.3 原辅材料,贮存不得随地堆放,应在至少离地面20~30cm、离墙5cm以上的货架或垫板上,分类摆放,装食品的餐盒或纸箱不得直接放在地上。

5.3.4 食品原辅材料不得与非食品同库存放,用于洗、消、杀的化学类药品(如:杀虫剂、消毒剂、清洁剂、酒精等)必须远离食品单独存放,并标注特殊标志,由专人管理。

5.3.5 原辅材料贮存量不宜过多,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库存周转原则,指定专人负责,随时检查,保证在保持期(有效期)内使用。5.3.6 易腐败食品必须冷藏或低温冷藏(冷冻)。冷藏温度为0~5℃;低温冷藏温度为-32~-18℃。

5.3.7 冷藏或冷冻库内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整洁、卫生。进出冷库应迅速关门,冷库温度应有专人检查,每日有温度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检修。

5.3.8 生、熟食品应分库存放。条件不具备时可分别存放于同一冷库内的两侧,并明确标记。5.3.9 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等易腐败食品原料,应分开单独进行冷藏或冷冻;有浓烈气味的食品应密封包装或单独存放。6加工过程中的卫生 6.1原料处理

6.1.1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投入生产。

6.1.2各种易腐败食品原料的粗加工(清洗、切割等)应分室进行。如不马上使用,应迅速冷藏,从冷藏库取出的易腐败食品原料,必须控制在1h内处理完毕。

6.1.3不需热加工而直接入口的果蔬类,必须用卫生部门批准的洗消剂进行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彻底冲洗干净。6.2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食用冰块必须符合GB2759的规定。6.3解冻

6.3.1从冷库中拿出的冷冻食品原料,在烹调之前必须完全解冻,解冻后应在当日用完,解冻后的易腐败食品原料即使没有用完,也不得再放回冷冻库,应统一得理或毁掉。6.3.2必须采用正确的解冻方式,方法是: a.在温度为10℃的冰箱或冷库内解冻;

b.冷自来水解冻,食品原塑料包装解冻时不要除掉; c.用微波沪、烤箱解冻。

6.3.3用于解冻的自来水应按污水妥善处理,防止四处溢淌而污染环境、设备或其他食品。6.4烹调加工

6.4.1烹调食品时必须达到安全烹调温度71~82℃,制成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1℃以上。6.4.2烹调加工的生肉、生禽等,个体重量最大不得超过3kg,以确保食品中心充分加热。6.4.3糕点加工制作,必须按照GB8957和GB7100的规定执行。6.5冷却、冷藏

6.5.1已烹调的,食品必须尽快冷却后加以冷藏(中间过渡冷藏),冷藏2h后方可加盖或覆以一次性无毒塑料薄膜。

6.5.2应根据所烹调食品的不同状态(如固态、半固态、液态),制定安全的冷却工艺流程,严1)格控制冷却速率,以保证烹调后食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通过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危险温度带(18~50℃)。

注:1)冷却速率:烹调后食品在2h内由75℃下降到20℃,然后进行冷藏,2h内食品中心温度应下降到0~5℃。6.6配制、包装

6.6.1配制和包装应在室温22℃以下的专用加工间进行,每天工作前室内必须用紫外线消毒,工作台、设备、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所有物品均应用洗消剂消毒。

6.6.2每次从冷藏库取出的易腐败食品数量,不得超过1h内配制或包装所用量,应做到:定量提取,快速装配,及时冷藏。6.6.3装配餐盒时,不得将小包装的成品食品、纸巾餐具、带皮水果等与无包装的食品放在一起,除非各种食品均单独封装或覆以消毒的保鲜膜。6.6.4所有用于食品包装的薄膜、纸箱(盒)、包装纸、锡箔盒、塑料制品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有关规定。

6.7过渡冷藏(装配后的空中餐的冷藏)6.7.1装配好的空中餐,均应迅速放入3~5℃的过渡冷库中进行过渡冷藏,过渡冷库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6.7.2用于摆放空中餐的餐食箱(车),应预先放入冷库预冷,摆放餐食后应当开着箱(车)门放入过渡冷库,以保证餐食充分冷藏。

6.7.3进行过渡冷藏的空中餐,冷藏时间(从餐食放入冷库至出冷库装机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4h(不包括低温冷冻食品),进、出冷库的空中餐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注明进、出时间、冷藏措施(有无干冰)等有关内容。6.8防止交叉污染

6.8.1工艺卫生控制:各工序必须连续生产,协调配合,生产环节中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应随时冷藏、不得在室温下久留。

6.8.2生、熟食品必须分室准备和操作,所用设备、器具应分开使用并明确标记。否则,从设备、器具到空间均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6.8.3配餐人员应坚守岗位,不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其他食品加工车间,尤其是生原料加工人员不得进入熟食加工、装配车间及相应冷库;如确因工作需要进入时,必须采取更换工作服、洗手、消毒等防污染措施。

6.8.4尽量减少用手直接接触食品。直接入口的,食品应使用经消毒的工具或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进行操作,必须用手接触时,应预先彻底洗手消毒。7空中餐运送、装机及机上管理 7.1空中餐运送和装机

7.1.1运送空中餐应专车专用,车辆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7.1.2装运平台不得用于装卸其他物品,应平坦防滑,易于清洗消毒,结构上与过渡冷库高度一致,保证餐食箱(车)平稳装车。

7.1.3自过渡冷库中取出的空中餐,须注明生产日期、出库时间、餐食温度、冷藏措施(有无干冰)及其他有关信息。否则,不得装车运送。

7.1.4空中餐装车和装机时应注意轻装轻卸,端正摆放,不得抛扔。

7.1.5空中餐自过渡冷库中取出到装上飞机所用的时间应控制在60min之内,炎热季节应限制在30min之内。

7.2空中餐机上卫生管理

7.2.1飞机厨房应配备经卫生部门批准使用的无毒、不燃、对飞机材料无损害的洗、消剂,用于厨房工作台、水池、烤箱、冰柜等设备清洁消毒和空中乘务员送餐服务前洗手、消毒。

7.2.2飞机厨房应配备食品温度计,用于机上餐食的温度监测,空中乘务员应负责定时测量并记录餐食温度,特别是回程餐和航班延误时已装机的空中餐,必须严格监测餐食温度变化。7.2.3餐食装机后,空中乘务员必须首先检查餐食箱(车)或餐盒上的时间标记:生产日期及离开冷库时间,如发现过期或无时间标记,应及时与送餐人员联系进行更换处理。7.2.4机上餐食应整齐摆放在飞机厨房或食品舱内,餐盒应的垫物上端正摆放。

7.2.5内放干冰保持冷藏的餐食箱(车)在供餐之前不得随便打开,以充分保持冷藏,温度机上有冷藏设施者,应迅速启动,保证冷却食品在10℃以下保存。7.2.6冷却的热食供应前必须充分加热达到85℃,乘务员应根据食品的种类来调节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7.3航班延误时更换餐食的卫生要求

7.3.1已经装机的餐食(温度在10℃以下),若飞机上没有冷藏设施,可在机上保存4h若飞机上有冷藏设施,可在机上保存12h,但这期间温度不处超过10℃,如果航班延误超过上述时间限制,应重新更换。

7.3.2如果餐食出现异味、变质、变色等,可以不受上述时间限制,随时更换。7.4机上废弃物处理

机上食品废弃物应用袋子盛装,不得与食品接触,抵达机场后作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非一次性的食(饮)具回收后应用餐食箱(车)盛装,运回配餐部门处理。7.5机上饮用水

机上饮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的要求,供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8个人卫生及卫生培训 8.1健康检查

8.1.1航空食品配餐人员在从业前,必须接受指定医疗单位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从事航空配餐工作。

8.1.2配餐公司应当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航空配餐人员进行体检。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及时进行粪便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工作。a. 境外出差、旅游、探亲及休假归来; b. 胃肠道疾病康复之后。8.2健康要求

8.2.1凡患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不得从事航空配餐工作: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8.2.2工作期间凡发现或报告患有消化道传染病者,必须立即脱离食品操作岗位,经医务部门作出明确诊断痊愈后方可继续工作,食品配餐人员有义务报告所患任何消化道疾病。8.3卫生教育及培训

8.3.1工厂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其他有关卫生规定。

8.3.2航空食品配餐人员从业前必须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8.3.3配餐公司应根据各类航空配餐人员业务特点,结合航空运输特殊性,依据航空食品卫生培训教材,每年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卫生培训。8.4个人卫生

8.4.1航空食品配餐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4.2必须具备两套以上工作服(帽、鞋),每天更换。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戴统一的工作服,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饰物带入加工车间,不得穿戴工作服进入非生产区。

8.4.3航空食品配餐人员工作时不得佩戴任何饰物(如:戒指、手镯、手链、手表及耳环),不涂指甲油,头发应用帽子、发网等遮盖,不得外露。8.4.4航空食品配餐人员的手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8.4.4.1 手上伤口应及时处理,有化脓伤口时不得接触食品,非化脓伤口应用防水物包裹。8.4.4.2 航空食品配餐人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彻底洗手: a. 开始工作之前; b. 上厕所之后;

c. 处理操作任何生食品(尤其肉、禽、水产品)之后; d. 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废料、垃圾之后; e. 清洗设备、器具,接触不洁用具之后; f. 用手抠耳、擤鼻,用手捂嘴咳嗽之后; g. 接触其他有污染可能的器具或物品之后; h. 从事其他与生产无关活动之后;

i. 工作之中应勤洗手,至少每2~3h应洗手一次。

8.4.4.3 用洗、消剂清洗和消毒后,手的微生物学检查应达到大肠菌群检出率为阴性。8.4.5严禁一切人员在加工车间内吃食物、吸烟、随地涕吐及乱扔废弃物。8.4.6非生产人员经允许进入加工车间时,必须遵守上述有关规定。8.5其他有关人员个人卫生

空中乘务员和空中配餐人员参照执行8.4的有关规定。9卫生管理 9.1维修、保养

9.1.1工厂应对供、排水系统定期检修,保持正常工作状态。9.1.2应定期进行制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9.2清洗和消毒

9.2.1应使用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或指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洗涤机械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符合卫生标准者方可投入使用。

9.2.2应采用机械自动化洗、消,无条件者可采用人工洗、消。自动化洗、消应达到规定的洗消剂深度和温度,人工清洗应制定严格的洗、消程序和要求。

9.2.3洗、消后的设备、食具应清洁明亮,无食物残渣、油指和沉积物,微生物学检查应符合GB14934的规定。

9.2.4加工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设备、食具应随时洗、消。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彻底洗、消所有工作台、设备、食具及墙壁、地面和排水沟,操作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车间,工作前应用紫外线空间消毒,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设备、食具应用消毒剂消毒。9.2.5禁止干扫地面

9.2.6定期清洁各种原辅材料库及冷藏、冷冻库,经常保持整洁卫生。9.3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的清洁

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应经常冲洗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9.4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出厂,并对贮放设施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做到“日产日清日消”。9.5除虫灭害

定期对厂区周围和生产车间进行除虫灭害,所用杀虫药剂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专人管理,严格操作,防止污染食品和食具。10卫生质量控制 10.1空中餐卫生要求 10.1.1配餐公司在制定空中餐餐谱时,应由其卫生控制部门参加审查,在炎热季节,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冷藏设施,应避免使用易腐败食品(如:贝类等水产品)配制冷食。

10.1.2回程餐卫生要求:只有在保证机上冷却食品于10℃以下保存,冷却的热食迅速加热,并在12h之内食用的条件下,方可配回程餐。

10.1.3机组餐卫生要求:必须实行“正、副驾驶员分餐制”。正、副驾驶员的餐食应当在原料来源、品种、加工工艺上完全不同,否则,必须错开就餐时间,至少间隔60min以上。机组餐不仅应保证安全卫生,还应结合飞行特点和营养需要量合理调节膳食,进行营养配餐。10.2卫生质量监督管理

10.2.1民航总局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统一的卫生管理条例,指定卫生技术部门对配餐企业和机上供餐服务实施卫生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10.2.2工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质量控制部门,配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

10.2.3质控部门应设置检(化)验室,并具备检验、化验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或本企业规定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理化、微生物等方面的检验。

10.2.4对指定的航空食品原辅材料供应厂家实施卫生学监测,对其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必要时解除供货合同或取消认证。

上一篇:优秀学校教师调动申请书下一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高二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