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共8篇)

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篇1

健康领域是五大领域中排在首位的,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而幼儿体育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幼儿体育越来越重视,表现在许多幼儿园开始培养男性幼儿体育老师。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有些体育活动根本不注重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有些体育活动只是幼儿在那里自由玩,根本无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活动设计难度和活动中教师对对幼儿的保护程度三个方面简单探析了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解决建议。

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终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出台多年,对幼儿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然而,现今的幼儿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幼儿的体育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幼儿体育教育现状

1.设计活动缺乏难度,体育活动不具挑战性

尽管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管理和照顾幼儿的日常饮食常规,很多体育活动也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但是,班级幼儿过多、园内事务纷杂等诸多客观因素却造成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的了解程度大大降低,教师并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清楚幼儿真正的学习需要,只是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懂变通,不会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大纲内容进行修改和升级,所设计的活动多半缺乏难度,幼儿很容易便能够达到目标要求,体育活动没有丝毫挑战性。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不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也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很快就会对简单的重复活动感到厌倦,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投入锻炼,体育锻炼效果不好。

2.体育教育观念僵化,过分重视技能传授

尽管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已有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阴霾仍没有散尽,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错误观念的影响之下,幼儿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讨好家长、拉拢生源,没有原则的随波逐流,扭曲了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幼儿教育完全功利地沦为小学教育的前奏,学前教育成了小学教育的前沿拓展。在体育活动安排中,教师过分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体育教育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分的重视技能传授只能过早地限制幼儿智力的发展,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不良,舍本逐末,无法达到体育教育目的`。

3.教师过分保护幼儿,束缚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体育教育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这便要求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于是为了确保安全,教师往往时刻小心谨慎,将幼儿的行为设定在自己所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教师就极力进行限制和制止。毋庸置疑,教师的谨慎和负责给幼儿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此一来,教师就大大限制了幼儿的自主行为,在无意识间束缚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剥夺了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创新的机会。不仅如此,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幼儿的安全保障上,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需要,这会让幼儿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不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对当前幼儿体育教育问题的几点解决建议

1.以实际情况为基准,采用分层教学指导

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对体育锻炼具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醒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孩子才是教学之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和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施教和个性培养,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对部分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要求,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不好的幼儿则不能强求,而是要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享受到体育锻炼乐趣。例如,在“从高处往下跳”的体育活动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笔者为幼儿提供了20~30cm、30~35cm、35~40m等不同高度的锻炼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

2.以体育兴趣为先导,着力提高锻炼热情

要提高幼儿体育教育质量,教师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重视兴趣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强调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乐学、好学。成功的幼儿体育教育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先导,着力提高幼儿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将体育教育简单化为一门传授动作技能的枯燥课程,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所在,体现体育活动之于幼儿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为幼儿编织一套故事情节,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让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层层递进的锻炼。例如,在练习近平衡的活动中,准备了一些动物玩偶道具,请幼儿穿过平衡木将这些小动物送回家,平衡木下是河,小动物不会游泳,掉到河里会溺水,所以小朋友要小心保护小动物。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对体育锻炼表现出了非凡的热情。

3.以鼓励创新为关键点,给幼儿适当的空间

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一部分“不听话”的幼儿并不能乖乖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而是希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活动进行一些创新。例如,在玩平衡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平衡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但有些学生却在横木上联系跳跃,比试谁跳得更远,还要部分学生把两块横木叠放在一起再走。幼儿们这些“不听话”的行为看似损害了课堂的纪律性,可能致使体育活动不能按时完成,实则这些行为都是源于幼儿对自我挑战的需要,是他们大胆创新的表现。面对幼儿的这些行为,教师要适当“放手”,弱化纪律意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鼓励,给他们的大胆创新以肯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地活动,并将好的玩法在全班推广,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思维,语言和习惯,在运动能力的差异也很明显。有些幼儿能跳的很高,但有些幼儿却不行。有些幼儿很喜欢运动,也有的幼儿对于运动不感兴趣。也有些高个子幼儿的运动能力却不如小个子幼儿强。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了解并且针对性给于指导和帮助的。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挑战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方式。而对于一些胆小不太喜欢运动的幼儿要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努力让他们也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重视幼儿体育,重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自在的幼儿园体育游戏环境。还幼儿自由自在的游戏空间,为了他们的明天;给幼儿一个愉悦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喜欢上生活,热爱生命。

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篇2

一、幼儿园男教师资源缺乏的原因分析

1.文化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一方面“,三纲五常”是中国重要的传统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维系着封建宗法制度。其中与男性幼师稀缺息息相关的传统观念就是“夫妇有别,夫为妻纲”。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男性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不愿意从事幼教。同时,社会普遍认为女性从事幼教工作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从母亲那里传承了与生俱来的母性,这使她们对儿童更温柔、更关爱、更耐心、更有方法,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心理上接受女性从事抚育幼儿方面的工作。而绝大多数男性则相反,他们被社会评价系统定位为不会照顾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教养方法简单粗暴,不太讲究方式方法。由于社会评价体系对男女两性的不公正评说,使男幼儿教师遭遇到人们观念上另类的性别不公正待遇。

(2)经济待遇因素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全国幼儿教师的工资都不算高,有调查显示: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收入还不到2000 元。在一些厂矿办的幼儿园中,教师月薪连1000 元都达不到,而机关团体或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教师月薪也只有1200~1500 元左右。当然,也有个别地区的幼儿教师工资较高,但不能代表总体水平,而且那些地区也是消费较高的地区。因此,幼儿园男教师的经济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3)从业环境的影响

(1)职业环境造成的压力。现实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都倾向于找到归属群体。现在幼儿园里男教师较少,多是园里的“独苗”,他们与女教师庞大的群体相比差距悬殊。由于幼儿教师多为女性,男教师与女教师除了工作之外的共同话题较少,又缺少同性间的交往。由此引起的职业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新的择业念头,从而放弃对原有职业的忠诚。

(2)职业对象造成的压力。长久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是女性,只有女教师才能教育好孩子,男教师不够细心,不适合在幼儿园带班。一些女孩的家长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觉得有个男老师,孩子可能会吃亏,以至于拒绝男教师的看管。这些势必会加重男教师的工作难度,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妨碍他们开展正常的幼教工作。

2.个体自身内部因素

(1)个体能力结构的问题

许多男性幼儿教师不太喜欢跳舞、唱歌、弹琴、讲故事,而且由于男女性别气质的差异和艺术技能本身的难度,男性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艺术技能的学习,使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使得男幼儿教师不太适应艺术领域的教学工作,而幼儿园里艺术领域的教学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艺术幼儿园,因此这令许多男性望而却步。

(2)个体认识态度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男性幼儿教师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对工作本身并不感兴趣,认为这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只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在就业的压力下选择了幼儿园。这种现象也是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的尴尬处境,男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早晚都是要选择离开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是关系一代人成长的大事。

二、改善我国男幼师稀缺问题的若干思考

1.转变传统观念

纵观20 世纪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均为男性,他们怀着一腔报国热情,身体力行,躬身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在当时适合我国国情的幼教发展之路。在当今,虽说男幼儿教师凤毛麟角,但也不乏出色者。实践已经证明,幼教行业同样可以成为男性的用武之地。因此,我们要对男性幼师工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其社会价值。

2.加大经济政策扶植力度

解决幼儿园男教师不足的现状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大政府的关注力度,合理调整办学机制。为此,有关部门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改民间探索为官方行为,做到招收、培养教育、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研究有关倾斜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倾斜。以政策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关心下一代的人都积极地为男教师创造一个正常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实现学生生源高素质的招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厚云,方明.美国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极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幼儿 幼儿园 国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5-02

一、幼儿国学教育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

1.国学概念: 对国学定义的讨论争议斐然,有的学者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最高的学制机构,涵盖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内容;有的则认为国学应独以儒学为秀;较多的学者认为国学涵盖广泛,包含文化制度、文化知识、文化信仰、文化精神等。国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一直“抽象”“深蕴”的角色。

笔者认为,国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这里强调的是优秀二字。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但国学应是传统文化精华之部分,有利于国人修身养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观念。所以国学应以古书典籍为原载体,以时代需要为衣钵,将古书典籍中的智慧运用于时代需要之中,涉及到广泛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国学教育概念:幼儿国学教育应该是以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核心,以德育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为目标,以各种丰富的国学主题游戏活动为课程的幼儿教育活动。

二、关于当前幼儿园国学教育价值的研究综述

学者乔玉萍认为:首先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传承经典、传承美德。其次,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健全幼儿的人格。最后,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笔者认为幼儿国学教育的价值可以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幼儿本身:

1.有助于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形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2.有助于健全幼儿人格发展

3.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其次对传统文化本身:从幼儿期开始进行国学教育是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弘扬与发展。

最后幼儿园国学教育更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以《弟子规》为例,第一章即是教育幼儿孝的重要性,而且孝也是所有国学思想的核心,所以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也能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促进幼儿与家长直接爱你的沟通,起到补充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关于当前幼儿国学教育问题已有研究综述

笔者再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及实地观察采访了一些不同级别的幼儿园对当前幼儿园国学教育问题归纳认识如下。

1.对幼儿国学教育的内涵理解模糊不够深入

在进行采访时,一大部分的私立园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理解都停留在国学经典典籍这个层面上认为引入了国学典籍的教学就算开展了国学教育。而且80%以上的幼儿园都单纯的以《弟子规》和《千字文》背诵作为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还有一些连锁园的园长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透露他们会自己编写相应的国学教材,设计活动等。其中少数的幼儿园将戏曲,围棋等课程划分为国学体系的主要课程,所以个个园之间对国学的理解和对幼儿过学教育的理解大都存在片面性。

2.重国学经典读经教育轻实践理解

在幼儿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是近些年的事,因缺少成型的幼儿国学教材,所以不少幼儿园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和从前私塾的童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拿来作为教材,并且生搬硬套旧时代私塾的教学方法。以背诵为主要目的。而且幼儿园师资水平不一,有的老师会进行相应的讲解,有的则自己都无法正确理解。更不能进行正确的实际讲授。有的幼儿班的孩子可以熟练地背诵《三字经》,但就文中的某些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却多数答不出所以然来。还有的幼儿园比赛哪个孩子古诗背得多,仿佛背得越多,就代表这个孩子国学知识越丰富,所在班教学质量越高。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引进一些国学经典,无法避开一些生僻词语,按道理本来应该把他们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可有些幼儿教师却孜孜以求让孩子认写这些词语,认为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因为这些生僻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得上,孩子只能是生吞活剥,所以时间一久必然忘记,费的是无用工。

3.缺乏系统的幼儿国学教材和配套的活动

当前的国学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所用典籍不一,开展的相关活动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幼儿是在游戏和活动中得以学习和发展的,可是因为国学没有专业体系,所以很多幼儿园就没有开展游戏活动延伸幼儿所学。而且有儿的学习是榜样式学习,但幼儿园的一些老师都没有做到教授幼儿的生活习惯等,所以这也不例利于国学教育的实践化。很多幼儿园重视夕阳节日的庆祝,忽略了中国节日的庆祝,这些都是当前国学教育开展的不利方面。

4.国学教育的开展没有重视与家庭相配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向性。国学教育往往只面对幼儿,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国学其实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种潜移默化不仅要靠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与家长互动,国学不仅应该只是幼儿在学,应该让家长也能一起学,以起到一个使幼儿所学的国学真正内化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品行。

四、关于幼儿国学教育问题解决对策及教学路径研究综述

笔者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以下三种主要途径与方法。

1.环境熏陶

幼儿学习国学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这里所谓的环境不单单指的是外在环境的布置,更是内在人文环境的熏陶,要想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外在环境中可以提供一些学习国学的便利条件,如在角色扮演区可以以国学故事为扮演内容,进行相应的布置,在图书区放一些儿童画报等。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形式多样化

诵读识记是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诵读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但这绝对不是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幼儿国学教育应该以游戏为途径,进而将其在生活中得以内化。教师要有意识通过孩子能够理解的故事感兴趣的游戏等引导孩子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内涵。培养幼儿在园里形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好学上进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将国学知识运用到生活起居、学习游戏、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们成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热爱劳动、自理自立的好孩子。还应丰富幼儿教育途径,实现礼文双修。

3.幼儿园的国学教育应注意家园配合

幼儿在园时间有限,学习国学的时间也很有限,所以如果想要幼儿将他所学的保持下去,就需要家长的强化与配合,如果在幼儿园学到的习惯品质不能在家庭中保持下去,就很难达到国学教育的目标。所以家长也应适当的理解国学教育的内涵,并且以身作则,幼儿园也应适当的开展一些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幼儿园实行国学教育首先应该是予以肯定的,也是必要的。不论是对我们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幼儿素质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幼儿园的国学课程应当有一个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幼儿适合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学。需要有一个配套的课程活动体系。不能让国学教育盲目化、小学化、复杂化或者简单化。希望笔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朱 媛.重视国学幼教的社会价值.教育前沿.2010年7月.[J]

[2]陈圣宇.关于国学教育问题许结教授访谈录.[J]教研天地,2007,4:10.

[3]赵婉莹.幼儿园国学教育误区与对策.牡丹江教育学报[J].2010年2期

[4] 邹淑梅.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J]DOI:10.13980/j.cnki.xdjykx.gjyj.2014.04.030

[5] 李 城.钟雪梅.阮晓怡.钟丽霞.浅谈幼儿园的国学教育.[J]第 34 卷 第 4 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4

学 生:XXXXX 指导老师:XXXXXX(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区。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教育问题 ; 对策;

一、前言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在社会系统内部出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作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城市劳务市场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制度出现松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快速向城市迁移,进而导致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日趋增多。由于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限制,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在城市中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和践行,政府对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努力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比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享有义务。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2.1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急剧增加的态势不适应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的扩张使省(市)教育工作遇到困难,教育资金上遇到压力,教育资源短时间难以适应,一些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同时,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规模的不确定性,也给教育发展规划带来很大困难。

2.2 一些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较低

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工子女学校在办学校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上与公办学校有较大差距,不少学校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有些教学人员不具备教师资格,因是临时聘用,责任心差,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3.1 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可依国家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显示国家政策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 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 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 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 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尤其在城乡实现免费教育以后,农民工子女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问题。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17日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2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他解释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免费教育,这对于进城读书的农民工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还得回乡,还得变成留守儿童。

据徐永光介绍,过去,很多公立学校是通过收借读费、赞助费等途径,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行免费教育之后,一些原来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要收费就要被查,要么干脆关门,要么抬高门槛。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流动儿童教育,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方针,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据我国最早关注流动儿童的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介绍,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制约流动儿童享受平等教育机会。“公立学校也不可能敞开大门,一定是有门槛的,而且如果一个城市公立学校的门开得很大也会出问题,就会出现‘洼地效应’。”徐永光说,有人提出设立“教育券”的办法,由流出地政府给教育券。

但徐永光认为,这不是很现实。“贫困地区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还是了解的,有的一个班是100个人上课,因为教师不够,为什么教师不够?因为省了教师就省了经费。农村教育经费非常有限,再让县政府给流出去的孩子拿钱非常难,即便拿的话,给一二百块钱到北京有什么用?”

“这就需要第三条道路。”据徐永光介绍,这“第三条道路”已经在温州进行了尝试。

3.2 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会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 其 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3.3 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 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 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 3

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 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

四、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乡镇中心学校履行职责能力不足;二是乡镇政府教育管理出现“真空”。

4.1.1 乡镇中心学校成了“双肩挑”机构,但履行职责能力明显不足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使乡镇政府不再设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设一个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垂直管理的教育机构——乡镇中心学校,由该校校长负责所在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一至两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乡镇政府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教育行政工作,根据《通知》精神,这些行政工作应由乡镇政府教育助理具体操办,可是在乡镇教育管理实践中,这些任务大多由中心学校承担,中心学校校长事实上既是全乡镇的教育行政管理者,也是教育教学业务管理责任人。因为工作量大,乡镇中心学校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集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于一身的“双肩挑”机构。与原来的乡镇教办相比,乡镇中心学校的职责范围更广,担子更重。可是,按新体制规定中心学校履行职责的能力却远不如原来隶属于乡镇政府的乡镇教办,因为它既没有人事权、财经权、资源调配权,也没有行政机构强制执行力和相关制度的保障,其履行职责能力明显不足。

4.1.2 镇政府教育负担减轻,但农村教育管理“真空”随之出现

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教育管理重心上移之后,乡镇政府的教育经费负担和对教育管理的责任大大减轻,这对经济基础薄弱、管理能力相对有限的乡镇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新体制对乡镇政府教育责任的界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以乡镇为主的“硬任务”急转为没有硬指标的“软任务”,诸如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等,乡镇政府在基层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被严重边缘化。同时,伴随“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和税费改革的深入,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职责范围大幅度缩小,教育管理工作分量相对减轻,乡镇政府明显存在教育工作方面“松口气”的倾向。尽管在建校用地划拨、适龄儿童入学等方面乡镇政府仍负有相应的责任,但由于责任的刚性要求不强,其热情与主动性明显减弱。尽管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县级政府对各乡镇政府教育职责也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缺少刚性评估和常 4

规检查,这些要求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不能真正对乡镇领导产生触动。

总之,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的教育责任大大缩减,积极性明显降低。有的乡镇存在着上与县教育行政部门、下与中心学校推诿责任或相互扯皮的现象,甚至不再把中心学校、农村教育工作纳入乡镇政府重点工作的范畴;有的乡镇片面地认为现在是“以县为主”了,乡镇政府不必再去管教育,结果乡镇教育管理出现了“真空”,乡镇政府的教育责任由过去“为主”变为现在的“敲边鼓”,由过去的“刚性”变为现在的“柔性”,由过去的清晰变为现在的模糊。这不仅弱化了乡镇政府对教育管理的责任,也使中心学校很难与乡镇政府确立清晰的责任关系和工作关系。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就是如何明确、细化乡镇政府义务教育管理职责。

乡镇政府是国家的一级政权机构,义务教育政府办,乡镇政府是有法律责任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乡镇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承担相应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教育发展的意识和管理程度,落实相关责任,会直接促进县级政府的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在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应运而生的,而当年的改革是围绕确保基层机构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必要投入这个主题,而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主要是“一调整、四改革”,即:调整乡镇区划和村级规模、开展乡镇机构改革、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所以,上述两个突出问题一定要放在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统筹解决。

作为当前全国的共性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突出问题同样在铜陵县也一定程度存在。2008年,铜陵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完善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细化县、乡、村三级义务教育管理职责,在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

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度,建立教师工作绩效的奖惩机制。建立对乡镇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制度。这为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突出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2009年,是铜陵县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关键的一年,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总结过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定权限或协助县政府部门管理本乡镇内的教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铜陵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生存环境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或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较差,有的就读于学习环境较差的民办学校,有的为了能在公办学校就学而尽其所有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有的远离父母留守农村在乡镇学校就学,甚至还有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辍学成为童工,农民工子女较差的生活环境不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从小就埋下仇恨社会乃至反对社会的苗子,长大后若是遇到一些不顺心之事或一些挫折,如遇到工作、生活、婚姻等一些问题,他们就会仇恨社会和反对社会,成为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应该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必须看到,仍有一些适龄儿童、少年无法在城市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大部分学校还在对农民工子女收缴高昂的“借读费”、“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员子女的涌入,也给城市孩子的学习环境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些影响,这将成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4.2.1 农民工子女失学现象严重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很多农民工家庭基本上生活在城市贫困县以下,扣除每月房租、水电、医疗保障、衣食花费等生活必须花费,所剩无几,凭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学费、教材费、辅导费、择校费等)。有 6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用,他们认为时下工人纷纷下岗,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会在城市找到好的工作,与其花费钱财,还不如早点让孩子学会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做好准备。农民工的这种想法则加剧了其子女辍学的态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4%,上过学又辍学者比例为0.8%两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8%,高于全国儿童的比例(3.3%)。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42万适龄孩童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接受教育,此外,流动儿童在学比例(0.1%)和识字率(95.58%)也低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6%和97.2%)。

五、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 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 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实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人民网3月3日电:今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朱雪芹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朱雪芹说,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5.2 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供子女教育管理体制

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调整 到“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 7

扶持力度”的体制上来,全方位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完善捐赠立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让有爱心的先富者,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农民工使企业获得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用工企业分担农民工子女的部分教育费用,并安排一部分城市教育附加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5.3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扩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六、结论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参考文献

[1]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2]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 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3]钱再见、耿晓婷.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选择[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万宝方、龚春明.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朱晨.农民工子弟教育中的问题[J] 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6]万铭玉.从和谐社会视角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J] 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7]鲁贝贝.浅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政府作用[J] 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8]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 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陈红梅.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李虔.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0年14

致谢词

时光流逝,四年的大学生涯接近尾声,所学知识大体汇聚在这篇论文里,然而对于论文的完成,我想在这里谢谢我的指导老师——拜战胜讲师,如果没有您的悉心指导这篇论文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

感谢xxsx老师,您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感谢各位任课老师,你们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敬业精神,给予了我很多的收获。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和他们相处的四年,让我明白团体的力量友情的可贵,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感谢我的家人—父母、妹妹。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这么一个温馨的家庭,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的最大动力。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

一个人的成长绝对不是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对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所有给我有所帮助和关心的人说声谢谢!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附件1.2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文章以山东省东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东平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从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转变幼儿教育思想,加大农村幼儿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幼儿教育体制机制等一系列优化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东平县幼儿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东平县;幼儿教育,农村

1.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源头,它的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和社

[1-3]会公正、公平的基础。就国家层面上讲,在体现教育公平,注意教育的均衡发展方面,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农村幼儿来说,还存在许多不公平,或者说,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幼儿园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内涵十分深刻的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东平县乡镇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归纳出东平县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中提出优化东平农村幼儿教育的解决措施。

2.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2.1 农村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距悬殊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尤其表现在民办幼儿园中。在东平县农村中,为了方便入学,多就近办了较多民办幼儿园。由于缺乏办园资金、地理位置较差、领导不够重视以及缺乏严格的监管等原因,办园的物质基础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多数幼儿班的面积较为狭小,缺乏较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的必要的空间;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危及幼儿的人身安全;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设施以及幼儿读物奇缺;部分厨房卫生条件欠佳;一些幼儿使用的口杯。毛巾配备不齐,消毒不够规范,存在较多卫生隐患。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足,也表现在农村幼儿教师师资落后,具体为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大多数不是正规的幼儿师范学校出身,一般多是本地的职业中专出来,多数人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县城的幼儿教育资源则要比农村的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得多,所以,城乡存在较大差距,亟需要通过采取政策倾斜,来优化农村的幼儿教育。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2 农村幼儿教育误区较多,质量有待提高

如前文所提,由于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不足,现有幼儿教师质量良莠不齐,导致现在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较多误区。比如,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农村幼儿教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教育的评价体制没有得到规范,再加上当前多数家长将幼儿送入幼儿园是为了给孩子找个托儿所,导致农村幼儿教育没有统一固定的教育内容。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教学生知识,同时片面的认为教知识容易看到效果,在家长那里也说得过去,于是,采取“灌输式教学”; 导致一些幼儿教育实际上成为“小学预备班”,甚至成为小学一年级,而这种幼儿教育是严重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2.3 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入学,也有少数是由家长接送,离班时,虽然由教师组织护送,直到坐上校车,但是实际上,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教师对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许多教师不知道自己的班上,有多少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不知道幼儿回家后,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幼儿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等等。幼儿教师没有积极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班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较多的家长也未能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多,没时间关心子女的教育为题。东平县存在较多的外出民工,导致外出民工的子女教育得不到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幼儿往往跟留守老人一起生活,这部分儿童的教育更是令人担忧。

2.4 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亟需解决

由于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在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上,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都较城市幼儿落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注意力、想象力都较差,农村幼儿怯于主动与人交往,在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眼神不敢直视,十分腼腆拘谨、胆小,社会交往能力很差,不能主动友好的和同伴相处,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往往有独占玩具、争抢玩具的现象,攻击性较多。在学习活动的时候,对新鲜事物表现的兴趣较淡,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缺乏个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父母和教师应该携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共同解决。

3.优化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力度,统筹城乡幼儿教育发展

东平县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将改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政策倾斜等手段,提高农村幼儿教育。具体表现在,要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幼儿园在设施和师资方面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一些较差的幼儿园进行取缔,对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投入较多的经费。同时,通过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包括,将分散的幼儿园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适当的整合,增加办园规模,减少重复投资,从而使原来各个幼儿园之间的分散资源实现共享;其次,可以引进城市示范幼儿园的先进办园理念和管理经验,使这些理念和经验与农村幼儿园实现共享;第三,组织示范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幼儿园进行示范教学,开设讲座,使优秀的师资实现共享。

3.2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际上,农村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非常辛苦,由于学历层次偏低,因而职称偏低、社会地位偏低,工资待遇偏低,由此造成了人员流动的比较频繁。如何稳定师资队伍就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评聘职称方面,放宽一些政策,增加一些指标,使幼儿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幼儿教师进行统一管理,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障等由财政统一拨款;其次,提高学历层次。除了对原有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以外,通过优厚的待遇还可以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第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有了优厚的待遇,有了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再加之积极进行教学研究,那么,教学水平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3.3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师”与“长”互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幼儿园缺乏和家庭之间形成长效的联系,“师”与“长“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幼儿园入园时,应该建立幼儿家庭档案,对幼儿的家庭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定期的将幼儿学习状况及时的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必要

时,要进行跟踪回访,将幼儿的最新动态及时的通知家长。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及时的配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问题。

3.4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对幼儿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城市幼儿园与其比较起来,农村幼儿园目前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甚至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的规范化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参照城市幼儿园标准,并且考虑农村实际,制定出农村幼儿园的最低标准,以保障每个农村幼儿的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同时,教育部门要经常对农村幼儿园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定期进行评估,对不达标的幼儿园及时进行整改,严重时进行取缔,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4.展望

发展幼儿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典定墓础。农村幼儿教育是全国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应充分重视对农村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体他们的魄,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好基础的工作。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浅谈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对策 篇6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李慧娟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问题已成为时代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就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部分家庭教育问题,着重从“教育孩子学会吃苦”、“让孩子在乐中求学”等七个方面简要论述家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赏识教育创新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另一种是指请家庭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第一种含义,即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学习的革命》一书曾提到过:“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能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接??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从而得出结论“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然而,目前我国的家长教育几乎完全是个空白,父母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老师呢?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谈到女儿成材的关键时,提到了功德无量的《早期教育与天才》;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培养出天才聋女周婷婷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赏识教育的理论构想。是的,有许多的家长都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还有更多的家长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执着的心,随意构建自己的家教方略。他们抑或恩威并用,抑或放任自流。有些父母甚至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学校的事,只要他们由进校时的“问号”变为出校时的“句号”就行,也不管这个“句号”画得是否圆满。当然,可以说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举动,也可以说或许我们的父母有些力不从心。尤其在部分地区,家长本身文化层次较低,教育的不得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我们相信家庭的责任决不仅仅在于育,更重要的是,必须担负起真正意义上教的重担。现就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从“吃甜”到“吃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国有个传统:长辈总是努力为子孙造就一份家业,留下一笔财富,造福子孙,长宜子孙。其实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明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幼小心灵的成长。本着“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于是便有了蜜罐里泡大的一代。这一代孩子往往独立能力很差,父母把得到好分数看成是孩子的唯一任务,其他一切家务,就统统由父母包办代劳了。其实这并不是帮忙,而是剥夺了他们锻炼能力的机会。相反,在美国,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是很少见的,不是擦汽车,就是剪草坪,一到暑假,加油站、快餐店、超级市场,到处都有中学生忙着干活的身影,他们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吧,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于了补习班、看电视、睡觉、打游戏„„有位女孩,已经年满十八了,却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日子,母亲陪着去找工作,可前脚进去后脚立刻又出来了,说是没信心,又说是太累,还说是工作级别不够。更悟出了吉隆坡中日孩子对抗时,我国惨痛失败的原因之所在了。寄生、依赖思想是这一代孩子的致命弱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要想培养出能经得起生活磨砺的孩子,那就让他们学会吃苦吧。

(2)从苦学到乐学

人们常说学生生活很苦,我想这苦应该是指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在学校里,他们要接受一天十节单调乏味课的学习,回到家后不仅要完成家庭作业,还要服从父母安排的各种培训,小提琴、钢琴、二胡、舞蹈、英语等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孩子能不累吗?我国有句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如果苦就指苦学的体验,那是不值得称道的。真正能作舟的是“乐”。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在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高钢最初把孩子送进美国学校时,因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笑,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回家而忧心忡忡,然而后来他也不得不为此“无为教育”所折服。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在乐中求学,作为父母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3)从专制到民主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因你而愉快、开心,还是痛苦、拘束呢?CSC赴美夏令营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美国老师说:我最讨厌的人是中国父母和老师,他们都是缺乏爱心的、凶狠的人。”使得美国父母频频对中国父母侧目。这话的确是冤枉了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你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一定爱你的儿女,问题出在哪里?你不是爱得不够,而是爱得不对。“打是疼,骂是爱”这就构成了凶狠的爱。一位初一男生告诉我“妈妈总是让我干这干那,可是从来不听我的意见,我做错了事,她就只会打骂。”家庭里没有民主,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只有服从,没有发言权,同一件事,老师只信家长,家长只信老师,唯独不信孩子。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作为父母,虽然你给了孩子来到人世的机会,但你却不能剥夺孩子自主自立的权利。现实中,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能像刘亦婷那样与父母有说不完的话的究竟又有几个呢?我们许多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通过教育使孩子反而讨厌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可取吗?

(4)从父母到朋友

我曾遇到过一个爱看孩子日记的母亲,当提到为什么要看孩子日记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她作为父母,关心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这种关心孩子的举动实在是不可取的。问起她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怎样看待妈妈的这一行为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不想让妈妈看我的日记!”其实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个完全自我的空间是可行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人性中有个‘弱点’,就是经不起尊重。你不断尊重他,他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把全身的劲都使出来。即使是最差的、最调皮的孩子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打动、折服的。因为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放弃“父母”,而不放弃“朋友”呢?

(5)从责难到赏识

教育实践家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家长应该将教婴儿学说话、学走路的耐心和信心延续到孩子的整个成长教育阶段,他认为“不是孩子需要常识,而是常识使他们变得更好。”赏识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教育,它能唤起自信和乐于学习的激情,使孩子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

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警戒,但是更需要赞美。刘亦婷的父母很会赞美,培养出了自信但不骄傲的女儿。周弘很会赏识,将聋女培养成为天才。作为父母,首先应该高呼:我的孩子最美!无论成功、失败,都应懂得孩子需要你的支持与鼓励。这种需要就像人人都需要吃饭,人人都需要温暖一样。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是使孩子喜欢你的秘诀,也是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基石。他们会沿着开满鲜花的道路前行,将“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来编织你们!”写入日记。请相信:如果孩子有了高飞的冲动,他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

(6)从高分到高能

大多数的父母都以成绩作为评定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样,最终导致孩子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于是分数高的孩子成了父母在人前夸耀的资本,而分数低的孩子则让父母“颜面无存”,真可谓“分高孩子像个宝,分低孩子像根草”。于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必须担负部分责任,考试中的反复失败,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形成严重的失败感。有的考试是为了让学生考好,有的考试是为了把学生考倒:目的不同。有的考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有的考试却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效果迥异。考试,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将来更难立足社会。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

(7)从模仿到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创造。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其中心就在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中国老师教学生画画,要让学生看画得像不像,而美国老师则让学生看画得是不是。”而这“像”与“是”之间带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气氛,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去进行活动,扩大和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开拓知识面,多让孩子动手,培养独立能力,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多种条件。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希望中国的父亲都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中国的母亲都学做爱迪生的母亲。任凭自己的孩子去玩把戏,或许,其中能走出一个爱迪生来。”虽然我们的家庭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定能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刘卫华 张欣武 著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家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徐英《素质教育启示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章永生 傅宗碧 著 《家庭教育心理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5、刘良慧 张先华 著 《教育观念的革命》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5第1版

6、陈枚 著 《家庭教育的艺术与方法》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彭书淮 编译 《教育书》 海潮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浅谈味精工业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7

关键词:味精工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产业升级,创新营销

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味精大战”大洗牌之后,味精行业逐步结束了价格混乱、产品层次不齐的历史局面,在市场这只无形手的调节下,味精行业步入了有序、良性的竞争阶段,迎来味精行业的销售黄金期。在1992年,中国味精销售成为世界第一。然而近几年,味精销售走上了“下坡路”,味精市场逐年萎缩,味精行业内也是变得索然无味,很多企业黯然退出了市场,以莲花、梅花为代表的行业大头的年销售额也逐渐下滑,味精行业将如何突破现状,实现持续发展,这是味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味精目前发展现状浅谈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一、味精工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味精原料产地迁至中西部偏远地区,南方和沿海地带原料生产基本没有,据调查得知影响味精原料加工地转移的原因主要是原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味精原料产地的远迁,使得味精原料运输成本增加,在迁移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厂家由于各种因素不愿意搬迁而被迫关闭,味精原料生产厂家的减少也导致原材料的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此外市场、环境污染、经济形势变化、鸡精的崛起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内部产能、结构、技术落后等内部因素也制约着味精工业的发展。

1. 原料供应不便,生产成本上升。

99%的味精主要成分是L-谷氨酸钠———水化合物,以碳水化合物(淀粉、大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味精生产流程分为淀粉的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制备、谷氨酸发酵、谷氨酸的提取、谷氨酸制味精等流程。我国大部分味精生产企业都是以玉米作为主要生产原料,而玉米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由于原料分布的地域性特征,造成了味精生产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同时味精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分解、提炼、发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煤炭为燃料的能源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此外由于生产味精原料会排放大量工业污染气和废水,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不适合传统工业布局,因此多方面因素考虑,味精产地只能选择在粮食、能源相对比较集中,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偏远地区。

味精原料地的搬迁,迫使味精原料生产和味精成品加工的分离,大部分企业选择购进谷氨酸精制之后直接生产味精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大米、玉米等粮食价格和煤炭能源价格的上涨,再加上长途交通运输成本的支出,味精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味精生产线成本也提高,从而导致味精利润空间的减少。

2. 鸡精的崛起抢占味精市场份额。

近几年,鸡精的迅速发展对味精市场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鸡精的崛起也说明了消费者观念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和风味的多样化。而鸡精的推出就是抓住消费者这一特点,打着“比味精更鲜美的,是味精的更新换代产品,是一种复合型、营养的调味品”类似的口号吸引了消费者眼球,从而不断与味精争夺市场。

抛开味精和鸡精哪一个更好,成分和用法有何不同这些概念比较外,仔细想想鸡精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占领调味品市场,主要在于品牌宣传的成功,而味精输在固守江山。一些老牌味精依仗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和长期形成的稳固大市场,在终端市场开拓和促销方面力度不够,在产品包装和宣传上也是没有创新。相比之下,鸡精不仅在味精的基础上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品牌宣传和市场渠道的拓展,它以独特的产品和市场概念带来市场的革新。

3. 社会舆论影响味精消费市场。

近几年,导致味精消费市场逐年萎缩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以及关于味精吃多有害的言论的传播有很大关系。现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品牌的负面影响传播对企业的冲击是相当大的。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有一部分家庭主要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拒绝使用味精,这对味精未来持续发展极其不利。众所周知,味精是用玉米等谷物酿造出,而并非谣言中的化学提炼。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而之所以会有产生味精吃多有害的各种言论,这与味精的产品宣传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才使得消费者对味精的认识模棱两可,从而给谣言制造者造成有机可乘。当不利于味精的言论刚开始传播时,味精行业内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和引导,导致消费者观念的逐步加深。

4. 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味精生产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生产工艺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原料替代、菌种选择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味精工业相对来说是核心技术不高、门槛较低的传统工业,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大部分味精厂家在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和功能用法方面都大同小异,质量的差别也仅体现在谷氨酸钠含量的高低上,从而也就导致了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上质量相差不大、功能用法相同、包装类似的各种厂家的味精产品造成消费者选择的盲目性。长期以来,一层不变的味精对消费者而言缺少了新鲜感。

二、味精工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

如今面临严峻的销售形势,味精行业必须加快改革,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朝“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而味精行业竞争要由价格战转向产品创新,包括产品功能、使用方法等。味精销售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宣传效果和终端市场的开发。

1. 深挖味精价值,延伸相关产业。

味精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空间,除了用量上和增鲜外还有很多价值没有被开发出来。联合国粮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成年人每日可摄入7克味精,而中国成年人每日平均摄入只有3.8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味精销售市场,显然还有很多味精市场没有开发出来。另外还有出口味精,像2006年、2007年都有一百来吨,2008年也有四十几吨,但由于商检成本大程序繁琐,以及企业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等各种因素,2008年下半年起基本停止出口外销业务。据了解,目前味精出口需求还在,下一步可以考虑如何把这项业务重新做好做大。此外味精目前的用途只限于增鲜,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在味精用途、使用方法上下工夫,不仅利于延伸味精产品价值,提高附加值,也有利于扭转不利于味精发展的社会舆论。

2.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加快传统工业向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型现代企业转变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味精作为传统工业,尤其在目前发展形势严峻的环境下,通过行业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艺、设备、技术革新,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绿色高效环保。

3. 转变思路,创新营销模式。

调味品的营销最初主要依赖经销商和二级批发进行层层分销,直到连锁超市、卖场等终端的大量出现,才开始注重终端销售,但是销售渠道运作变得更加复杂,与他食品行业相比过于粗放。味精行业并未很大程度上打开大众消费市场。大部分味精企业一直沿用这样的营销运作方式,因此很快被市场淘汰。而中国的隐形冠军—梅花味精打破常规,创新营销,以餐饮市场为突破口,迅速切入终端网络市场,同时“深度分销”,将渠道扁平化,提高渠道商的利润率和确保终端运作精细化,积极协助经销商扩展餐饮客户和二级批发客户,形成强有力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在其他行业很常见,但对于味精行业来讲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梅花味精销售成功的案列说明味精行业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高整体行业水平,如今鸡精和味精在调味品市场上各占半壁江山,虽然味精负面言论对味精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味精工业凭借几十年的树立的行业品牌形象和深入人心的调味理念,通过改进工艺、转变方向、延伸产业、创新营销,在功能用途、包装品质、用法用料方面进行立意和宣传说明,不仅能扭转负面言论传播的局面还能迎来新一轮的销售热潮。

参考文献

[1]董黎明,汪苹,张艳萍.味精生产中污染预防工艺的研究现状[J].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2012(05).

[2]毛忠贵,张建华,杨玉岭.谷氨酸提取无废工艺研究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09(02).

[3]赵曦.鸡精抢市场胜在营销[J].消费日报,2006(02).

幼儿同伴冲突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8

关键词:冲突;同伴冲突;解决对策

一、幼儿对于同伴冲突行为的表现

幼儿冲突性行为包括同伴冲突、师幼冲突和家长与幼儿的冲突。本文根据幼儿冲突性行为的表现和对冲突的解决,把幼儿分为积极解决、寻求帮助和攻击性行为三类。

(一)积极解决。积极解决是指幼儿面对同伴冲突,双方能主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不借助老师等第三者的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冲突结果一般是双方友好的进行活动。

(二)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是幼儿面对同伴冲突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或第三者帮助,幼儿往往是被动的。

(三)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面对同伴关系中的同伴冲突时,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出现的伤害到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不积极的,不好的,会使教师对幼儿产生偏见,所以教师应该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攻击性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敷衍了事。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虽然破坏了教学的秩序和游戏之间的规则,给老师增加了烦恼和课业负担,但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如何交往生活,学习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的一种方式方法。

二、应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解决策略

儿童心理学中曾经指出,冲突行为会使人的个体发生变化、适应和发展等积极性的改变,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技能的方面上,冲突行为不仅可以提高认知的发展水平,而且对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的冲突性行为呢?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首先教师要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的环境,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可以与他人互动,分享合作的场所。还要为幼儿创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和信任的一个班级体,再来要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玩具,这有利于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性交往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幼儿与其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优点,并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2、教师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不参与幼儿与其同伴之间的冲突,学会旁观。但首先得有个前提,前提就是教师认为这个冲突时幼儿可以自行解决的,并且幼儿不会因为这个冲突而产生攻击性行为,这时教师可以选择旁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学会协商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3、学会利用事件分析法,教师在帮助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同时,要让幼儿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表现而进行不同的谈话,运用各种技巧,对幼儿进行单独引导,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即使教师没有和幼儿有过多的交谈,但是教师的几句提醒会使幼儿产生深刻印象,这是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刚才,幼儿印象深刻。所以说,教师要学会运用实践事实分析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幼儿与其同伴之间的冲突行为,也可以让幼儿理解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而明白一些道理。4、教师要学会利用自然结果,教师面对幼儿产生的冲突行为时,教师不去进行制止,责罚和批评,而是让事件自然而然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得失。利用这个事件的自然后果,让幼儿从中得到反省。学会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可以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次数。5、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方法渗入到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解决各种冲突的做法与行为。6、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要为幼儿提供自己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教师应该明白幼儿同伴冲突是很常见的,我们不应该对这个行为进行制止和阻止或带有偏见,我们应该秉持着宽容的心去看待这种同伴冲突。解决同伴冲突并不是为了消灭这种行为,而是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同伴冲突和了解面对同伴冲突的时候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二)家庭方面

1、家长要为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会使幼儿自信,有正义感。但如果父母冷漠,无视孩子,就会使孩子不自信,自卑等等,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用暴力,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幼儿就会模仿家长,所以在面对同伴冲突时更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和同龄人玩耍的环境,不可以过分的溺爱,这样会使幼儿在面对冲突时不能自己解决,总会尋求父母帮助。父母可以在幼儿同伴交往中提出意见与建议,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与价值观。2、家长要学会“放手”,要给孩子自己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当幼儿面对同伴冲突时,家长可以学会适当的旁观,不要幼儿一发生问题就站出来,替他们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给他们空间和机会来表现自己,让孩子充分体验失败和成功,并且学会在失败中成长。所以幼儿独立解决同伴冲突是无法取代的,家长应该支持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3、家长要看到同伴冲突的有利的一面,同伴冲突虽然有其缺点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从古至今,我们一直把同伴冲突当作一种不好的行为,家长往往面对同伴冲突时都会进行严厉制止和批评,认为那是不良的行为。但是同伴冲突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幼儿学会解决冲突并且学会协商。一般来说,当发生同伴冲突时,幼儿不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一般会采用和平解决。所以家长要重视同伴冲突的价值,利用冲突来让孩子成长。

上一篇:百丽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二年级三班春游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