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人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个快乐的人(通用8篇)

做个快乐的人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选择适当的宣泄方法。

【活动内容】

小学生情绪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

游戏、小品表演、讨论。

【活动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说哈喽》。

【活动设想】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要笑着面对生活,引导学生在面临烦恼时,如何找到自己调整情绪的妙方,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做音乐游戏,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气氛。)

师:做完这个游戏,大家开心吗?

生(齐说):开心。

师:你们平时都这么开心吗?(有的学生点头,有的摇头。)你有没有碰到不开心的事?什么事情令你不开心呢?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

生:我不听妈妈的话,妈妈骂我,我很不开心。

生:有一次,我摔倒了,妈妈骂我,我很不开心。

师:除了挨骂,还有什么事令你不开心呢?

生:同学不跟我玩,我也会不开心。

生:学习不好,我心情会很不好。

生:爸爸妈妈吵架时,我会不开心。

生:当我做错事情,老师批评我时,我会不开心。

师:噢,有烦恼的同学还真不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那么,碰到烦恼我们该怎么办?

(点评:现在学生不快乐的原因,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懂得找出令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二、创设情景,展开讨论

师:这两天,我“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都很不开心。瞧,他们都在这里。他们都遇到了什么烦恼?他们遇到烦恼时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观看事先拍摄好的课件。A.妈妈不给明明买他特别想要的玩具,她就发脾气、摔东西。B.妈妈要出差了,丽丽很舍不得她走,就赌气,不吃饭。

C.老师选小组长,亮亮很想当,可老师找了别的同学。亮亮自己在生闷气,同学问他,他什么也不说。)

师:这三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烦恼,面对烦恼,他们采取的做法都不一样。请问,他们这样做能解决烦恼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丽丽的做法,只会影响身体健康。

生:丽丽的做法,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令妈妈伤心。

生:亮亮不应该生闷气,他应该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当上组长。

生:明明这样发脾气,摔东西,即使妈妈给他买了玩具,以后再碰上相同的问题,他还是照样不开心。

生:丽丽不应该这样做,她应该让妈妈开开心心去出差,而不要让妈妈出了差,还很不放心。

(点评:让学生体验小品中人物的烦恼,站在客观的立场去评判小品中人物做法的对与错,并由此及彼联系到自身。)

三、交流消除烦恼的方法

师:遇到烦恼时,像小品中同学的做法并不能消除烦恼,不能使自己快乐起来。那么,你们觉得这些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消除烦防,使自己快乐起来,做一不快乐的人呢?(出示课题:做个快乐的人)现在各小组讨论,请大家帮他们想一想,看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

师:好,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生:他们可以去找同学玩。

生:可以唱唱歌、跳跳舞。

生:可以去做运动,师:你喜欢做什么运动?

生:我喜欢踢足球、打羽毛球、游泳。

师:做这些运动时,你是不是很开心呢?

生:是的。

师: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觉得可以想想自己以前开心的事,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不开心也会变得开心了。

生:可以看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师: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选择多种做法来消除烦恼。可以做游戏、找同学玩、看课外书、听音乐、唱歌、踢足球、看电视„„(出示课件)现在,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一看电视,一起来共度快乐时光。(当学生听到要看电视,非常开心。)

(进入开心一刻时间,学生看VCD唐老鸭《幸运的一天》片段,看时笑得很开心)。

(点评:通过交流消除烦恼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并在开心一刻中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从而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笑对生活。)

四、联系实际,消除烦恼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假如现在这些烦恼还困扰着你,或者再碰上类似的烦恼,你会怎么做,让自己快乐起来?如果你有好的做法,可以说给大家听。

生:我会选择找同学玩。

生:我会跟爸爸妈妈说,让爸爸妈妈帮我想办法。

生:我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生:我不开心时,我会到我家楼下找小伙伴玩。

生:我会想一些开心的事。

师:同学们能说说自己开心的事吗?

生:我打球的时候很开心。

生:我考试得优时很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我很开心生:我喜欢游泳,每次去游泳我都会很开心。

(点评:这是本节课最关键的一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宣方法,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引导学生找到快乐。)

五、制作贺卡,把快乐送给大

师:遇到烦恼,同学们己经能自己解决烦恼了,使自己快乐起来。那么,你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吗?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小小的快乐卡,可以画上令自己开心的画或喜欢的画,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等一下送给大家。(学生做快乐卡,并互相赠送卡片。)

(点评:通过做快乐卡,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的情感,并能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结束活动

师:老师希望你们能永远笑对生活,真正做个快乐的人。如果你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烦恼,可以采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还可以写信给我们学校的“悄悄话”信箱。现在,让我们忘掉所有的烦恼,做一个快乐的人吧。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吧,跳吧。

(师生在边唱《说哈喽》边做律动中结束本节课。)

【专家点评】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玩伴较少,有很多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憋在心里,不懂得去如何面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离家出走、伤害性事件等心理异常行为。因此,本节活动课紧紧围绕“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一主题,先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并在创设的小品中引导学生找出快乐的妙法,最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笑对生活,做个快乐的人。具体来说,本节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创设的事件情境中去评判、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回归自我,发挥潜能为宗旨,重在自我调控,强化自我领与自我评价体验,它不是一般的安慰同情、忠告建议和简单的命令限制、批评指责。因此,根据学生心理需要、个性发展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评判、认识,由此及彼,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突出主体性,调动积极性。本活动的设计自始至终都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从“导入活动,让学生说说烦恼”-“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一“联系实际,消除烦恼”等环节中,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思想认识也正是在自己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升华的。

做个快乐的人 篇2

▲小芳带了三个顽皮的孩子, 在小赵的玫瑰花园里撒野。小赵在屋子里看到了, 火大地说:“我要出去好好训训这些小鬼, 把我的玫瑰花都弄断了。”“何必你去呢?”太太说。“由我去。”“小芳, ”赵太太小声说, “那些花都有刺, 又刚喷了杀虫剂, 有毒, 赵伯伯怕你们被刺到。他在楼上看了, 紧张得不得了呢。”

▲明明医师开了药, 老太太却固执不吃。结果整夜咳嗽, 吵得儿子睡不好觉。“我要去说说老妈。”儿子早上对太太说, “她太过分了, 简直跟我们过不去。”“别急, 别急。”太太把他拉住, “先想想, 换个方法说。”吃早餐时, 儿子对老妈开口了:“妈, 真是母子连心, 你咳嗽, 就算很小声我都会听到。我心里不安, 你上床前还是吃点药吧。”

▲旅馆里供旅客免费使用的浴袍总是失窃。客房部主任气愤地写了一张公告, 打算发到各房间:“偷窃本旅馆浴袍者, 将被送警究办。”隔一天, 他把内容改了:“请勿将本旅馆的浴袍带走, 以免触犯法律。”隔一天, 他又把内容改了:“如果您对浴袍感兴趣, 请洽客房部, 我们有全新的, 可以卖给您, 免得您拿走用过的浴袍, 却被扣了新浴袍的钱。”

▲女儿交了要好的男朋友, 居然脾气跟准岳父一样——固执。有一天为了约会, 还顶撞了老先生。“你为什么会爱上这小子?”老先生厉声问女儿。“他哪一点好?值得你爱?”“爸爸, 你不觉得他的个性很像你吗?有一点直, 有一点固执。”女儿说, “我爱你的个性, 觉得像你这样坚持到底的个性才能成功。他虽然不及你, 但是多少有点像你, 所以我爱他。”

就这样吧,做个快乐的人 篇3

[1]

我时常趴在窗台上写数学试卷。

大多是夜晚,下了晚自习一个人骑十五分钟的自行车回家。江滨路一带很亮,路灯川流不息,将我裹着厚重棉衣的影子拉得细而凌乱,黑黢黢的像一把随波逐流的海草。

蹬车的时候一定很用力,微弓着背,身体大幅度往前倾,恨不得摆脱地心引力飞起来的样子。《ET》里小男孩带着外星人横穿过月球的镜头太经典,我如果飞起来,最多擦过离我最近的那盏路灯,然后乖乖降落到窗台上继续做那张在教室的木头课桌上没有做完的数学试卷。

北大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没钱找个人整成我这样或者我整成她那样替我高考,除了做卷子做到风云变色日月无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离许沃泽近一点、再近一点。

就算只是想到“许沃泽”三个字,心也会一下子变得很柔软,像一片无法捕捉的风掠过眼前盖住眼睛的刘海,这个粗糙又简陋的世界在头发离开额头、散乱地飘在空气中的那一瞬间变得美好而富有色彩。

又美又好,且五光十色。这是我对许沃泽所有的感觉。

[2]

我坐在平时摆满书,现在为了一模考试而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可以清晰看到木头纹理的课桌前,手里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数学公式。我那么熟悉它们,就算闭着眼睛也能够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好多个趴在窗台上的夜晚,我在试卷上用铅笔写一遍数学公式,然后擦掉,在那些浅浅的微陷下去的痕迹上写许沃泽的名字。

小松转过来说,“甲甲,好好考。”我合上本子,想给他一个大大的笑,可是我的脑子里只有不断向下延伸的抛物线,不停地拽着我的嘴角。

拿到卷子很久还在发呆,用笔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选A还是B,或者CD也行?小松好认真,头都快要低到试卷上。肥肥偷偷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小抄,不安地看了老师好几眼。阿宁在玩转笔,一次、两次,啪、啪、啪啪,笔掉到桌子上的声音真让人心烦。我记得阿宁说过,第二次是验算,咱好歹也高三了,要懂得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这就叫做风险投资。

真的不会啊。那些题目明明老师讲过,课后也像背书一样背下来,再做时还是一点都不会。再捱一个小时二十七分钟就要交卷了,我还是傻傻地盯着第一面的选择题,心里的难过细水长流。

“老师,我想借一下纪甲甲的橡皮。”小松突然举起手,说得又响亮又磊落,不等老师回答一把抓过我放在桌角的大橡皮。

被还回来的时候橡皮的背面写满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好像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和小松就是这样糊弄过去很多例行考试的,他给我数学答案,我给他英语答案,我们合作得天衣无缝。

我不知道四个月后还会有谁给我高考答案。

[3]

从教室出来时看到许沃泽,他在楼下,已经推着单车准备回家。小松揉揉我的头发,“别看了,又不是不知道人家已经有女朋友。”

曾经和小松偷偷跟踪过他,真的是一时兴起,那时我们还是疯疯癫癫的小破孩,在车棚里看到急着走的许沃泽——他总是很匆忙的样子,一放学就走人,从来不留下来打球或者参加课外活动。我对小松说,真想知道许沃泽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忙。

是的,我想知道他的血型星座喜欢吃的东西最想去的地方。我想知道和他有关的一切。

然后就像要绑架有钱人家的小孩的绑匪一样跟在许沃泽的后面,出校门,东拐,过两个十字路口,直走西大街,再拐弯。握着车把的手一直在出汗,那时还是春末,路两边的花开得鳞次栉比,一切美得不像话。

我以为天时地利,我可以在许沃泽到达目的地时假装偶然碰到他,“嘿,好巧啊,你不是那个谁谁谁……哦,对了,那个一班的许沃泽嘛。”

少艺校门口,许沃泽的单车停在一个长发女生面前,女生撒娇地捶他一下,似乎是在埋怨他来得太迟。

不是因为嫉妒,真的是因为刚才骑得太快,汗流进眼睛里看不清楚,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个女生有多好看,让一向酷酷拽拽的许沃泽笑得色如春花。

看着许沃泽载着她风一样驰过我们身边,我忽然记起歌里唱,爱是天时地利的人和。

我和小松终究不是绑匪,只是被某个花开得很好的春天遗忘在马路牙子上的好孩子。

是呀,是呀,我们都是好孩子。

[4]

我从来不让小松陪我回家,明明住得很近,也还是三令五申不准他跟着我。小松看我的表情很委屈,“纪甲甲,就那么一条路,你总不能让我绕大半个地球吧?”我瞪他,太用力了眼里浮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浮冰一样横冲直撞。我不想让许沃泽看到我单车的左边有另一辆单车。那个位置,从高一到高三,也许还有未来的很多年,我都希望是一个叫做许沃泽的少年的。

小松叹口气,“纪甲甲,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呢?”

因为都是你林小松在妥协,所以我才固执得理所当然。

小松总是晚我十五分钟离开教室,那时我已经回到家,而他还在我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新的车辙。可是今天,刚刚考完一模的这个傍晚,我觉得前所未有的寂寞,我对林小松说,“以后一起回家吧,我想回家的路上有个人和我说话。”

许沃泽已经出了校门,一蹬踏板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前面的前面有个人站在最好的年华里等着他。所以,他只往前,从来不回头。

小松拿过我肩上的书包背到自己的肩膀上,“甲甲,很多个晚上我就陪在你的后面,可是你从来都不回头看一眼。”

[5]

我趴在窗台上抄那张一模试卷,把所有题目都抄下来,然后重新做一遍。150分的卷考了87分,差三分及格。许沃泽考了147分,差三分满分。我很想笑,我们的成绩怎么那么好玩?我拼了命追赶他,到头来却只是南辕北辙的跋涉。这种认识真让人沮丧。

明明在抄题,手里的笔却突然长出脚,只管自己在纸上走啊走,一撇一捺走出一行、半页、一整张“许沃泽”。

我给小松打电话,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我不知道他睡了没有,我觉得不打这个电话我会立马死掉,难受得死掉。

“林小松,以后不要再给我答案了。我不参加高考了,我要去流浪,去谁也找不到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恶狠狠地把试卷揉成团从窗户扔出去,又把那本写满数学公式的笔记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叠纸飞机,哈一口气,用力地投掷出去。

它们在亮满灯光的夜晚飞得多么苍白多么无力多么不自由。

小松一大早等在我家楼下,昨晚说完那些乱糟糟的话后直接关了机,小松担心我,又不敢给我家里打电话,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他说,甲甲,我怕你想不开。

嘿嘿,小松真可爱。我可是祸害遗千年的纪甲甲,就算明天就要像《2012》里演的那样地球毁灭了世界末日了,我还是会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勇敢生活下去。我嬉皮笑脸地挽住小松的手,“一模的数学试卷借我用一下吧,昨晚梦游居然拿来解手了。”瞧我这扯淡的,真没创意。

“甲甲,你以后也别给我英语答案了。我想好了,我帮你补数学,你帮我补英语,我们都会考上的。”

从来都是嘻嘻哈哈,对一切都不在意的林小松,他认真的样子真让人受不了。可是我的眼睛就那么没出息地红了。

[6]

许沃泽被当作年级榜样请到我们班来做经验介绍,他站在讲台上,和我以往看到他的任何一个时候一样意气风发。我抬头低头再抬头,我想看着他,又想将他讲的话一字不落全部记下来。

许沃泽发言完毕,环顾教室一周后微笑着问:“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话音刚落,我飞快地举手,速度快得让许沃泽明显一愣。小松转过头来狠狠瞪我,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请问许沃泽同学,你最想考上、一定会考上、必须要考上的大学是哪所?”

所有人都在看我,明明被期待回答的人是许沃泽,大家更好奇的却是提出和学习经验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问题的我。

“江南大学。在很美很美的无锡呢。”

许沃泽还是一样地微笑着,他亮如星芒的目光里,我忽然满满的都是勇气。

“如果——”深呼吸一口气,再呼吸,我告诉自己,就这样吧,纪甲甲,你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说你心里最想说的话。

“如果,我和你考到同一所学校,我可不可以……”

喜。欢。你。

享受生活—从今天起做个快乐的人 篇4

幸而下雨,雨在街上泼,却泼不进屋内。人靠在一块玻璃窗旁,便会觉很幸福。这个家还是像个家的,其实并不太坏啊。就这样,一切不满都淋熄了,渐渐又恢复先前的安分。无数下雨天,我都这样想,一片好心情,凡事积极,连写字都用力。——林夕《曾经》

碧蓝大海,精致别墅,房前游泳池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可爱的孩子一起在水中嬉戏。换个场景:宫殿般大堂里灯火辉煌,衣着考究的男女恭敬地聆听你侃侃而谈……如果你想拥有的一切全部实现,你是否就会心满意足?不一定。

那些实现了梦想,却依然心情灰暗的人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叔本华的话: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毫无关联。

幸福在哪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生最重要的是未来;只有今天努力奋斗,明天才能拥有好生活;等到实现某个梦想我们就会变得快乐。等我考上大学,等我找到好的工作,等我晋升主管……我们不断追逐“带来快乐”的目标,结果呢?梦想实现往往令人大失所望,它带来的放松与快乐如此短暂,很快我们就感觉不满足,于是换上另一套梦想:等我买了大房子,等我遇到理想伴侣,等孩子长大……然而,梦想的实现从未带来持久的快乐。就像爱默生说的: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于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只要你觉得快乐,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享受生活就是要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美食、美酒、性……最初的确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刺激需要不断强化,有时最强烈的物质刺激也不能奏效—感官享受一旦变成习惯和重复,也就黯然失色。

置身五花八门的娱乐选项当中,大多数人却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有种莫名的挫折感。歌星满文军的妻子李俐供述的吸毒理由就是:生活太平淡,为了玩得更兴奋。心理分析师夏尔 梅尔芒(Charles Melman)把当代的寻欢作乐者定义为“失重者”,认为他们注定要承受抑郁和沮丧。就像人们常说的:你越追求快乐,快乐离你越远。

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彻底社会化的人,只追求周围他/她认定应该期望的东西,往往看不见眼前的快乐,甚至逐渐变得不习惯快乐。放纵本能的寻欢作乐者呢,被欲望所控制,也没能主宰自己的快乐。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与本我是争夺心灵控制权的两大暴君,前者试图让我们臣服于社会规则,后者企图让我们成为基因的奴隶。与它们相对的是“自我”,代表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真正的需要。拥有自我,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自我不仅让我们有能力去思考自己,而且能修正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并善待自己,帮助我们学会生活。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就服从基因和社会的控制,就等放弃了自我,放弃了自主的生活。

如果快乐既不来自外部条件,也不来自种种刺激,那么它是如何进入我们生活的呢?精神科医生、生死学家伊莉莎白 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abler-Ross)说:“多数人认为快乐是针对事件的反应,其实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决定快乐的因素不在于发生了什么事,而在于你如何面对,即你对所发生的事做何种观察解读。你的情绪与状态取决于你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相反。我们都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只可惜常常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能力。”人们翘首等待快乐降临,却没有注意到,快乐的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

在细微处发现生活

匆忙的视线感受不到生活的深度。我们觉得不快乐,往往并不是因为没有经历快乐,只是我们一心去追逐社会目标,往往把与目标不同的快乐忽略了。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 塞林格曼(Martin Seligman)认为,人们要从对强烈快感的崇拜过渡到对“细微”快乐的欣赏。因为强烈的快感会使一个人远离自己,而细微的快乐有时就来自生活细节。

我们的祖先深谙这道理。明代《菜根谭》中说: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生活中的一杯水,一件事,带来多少滋味多少快乐,重点在于我们是否有敏锐的知觉,是否懂得品味和欣赏。某种程度来说,这些细微滋味就是生命本身。

“把注意力集中在瞬间的美好感受上,比如苹果的香甜,或者当你从暗处走到明处那一刻阳光带给你的暖意。”心理学家桑雅 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向人们建议,“每个人在感到快乐的时候,可以拍下一张自己的„内心照片‟。这样,当自己没有那么快乐的时候,就可以从这张照片汲取快乐养分。”

心理学家依莲娜 鲁拜(Hélène Roubeix)认为,享受生活,不单是享受对外界的感受,同时还要享受内在的感受;既要意识到自己周围的世界,也要意识到自己。“五官让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也让人们跟自己的内心相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培养如下快乐:看见自己样子的快乐、听到自己声音的快乐、闻到自己味道的快乐。”当一个人自我欣赏的能力与日俱增时,真正的快乐就出现了。

全然投入在当下

对于让人产生快乐的机制,心理学家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进行了25年以上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我们快乐与否,要视我们内心是否和谐;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入手;而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

他把痛苦、恐惧、愤怒、焦虑、妒忌等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方向的状态,称为“精神脱序”;而把一个人为实现某个目标投入全部注意力,没有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的状态,称为“Flow”,也就是心流,或者说沉浸体验。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中访谈的一位攀岩专家谈到自己体验到的心流:“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马丁·塞林格曼说:“当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实现了一个超越自己的目标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米哈里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毫不分心、持续努力,将一切有害的想法抛到一边,并在最后达到目标,就能获得“最佳体验”。无论这件事是做爱、写作、听音乐、画画、下棋、聊天、跑步,还是解决难题,或是做一道菜,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哪怕面对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只要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就能感受到快乐。

找到生活意义

如果我们懂得对生活保持敏感,也学会了在一些挑战中体验快乐,能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质量。然而,这还不足以保证我们身心愉悦,我们还需要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快乐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衔接起来,也就是找到一个终极目标、生命的意义,由此建立心灵秩序。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意义可言,但是,我们可以赋予生活意义。

依莲娜·鲁拜认为,快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与自己的内心最深处保持联系—也就是荣格、埃里克森所谓的“自我”。这就需要我们的生活能表明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谁。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不求回报,那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目标,生活经验本身就是报酬,快乐就存在于创造自我的过程之中;相反,如果我们认为把精神集中在一个目标、一件事情上违反自己的意愿,就会觉得浪费了精神能量,就会在意目标,很难做到心无旁骛。所以,我们应该不断自问:为了活得幸福,我真正需要什么?我要成为谁?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了解自我,我们才能真正让自己满足。

快乐,不是努力和执着就能达到,它还需要我们温柔地面对自我。好好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些对于快乐都必不可少。我们一直相信,享受生活就是要去获得快乐。或许,我们可以做些调整:生活本身就是快乐—包含种种考验和挑战的生活,正是快乐的源泉。

可以教会孩子快乐吗?

做个会感恩的人 篇5

一办

金晔

天天念一遍:今天你最感恩谁?

一个多月前,我在班上发出了开展感恩活动的倡议,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并且同学们都真正行动起来了,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都争取做一个感恩的人。我让学生上好人生每日必修课——天天念一遍:今天你最感恩谁?我利用每天的晨会课、每周的班队活动课让学生交流感恩原因,感受感恩之快乐。

金忻彦说:“我要感谢我的母亲。今天天气不好,天气预报说有雨,妈妈要我带伞,可我嫌烦,坚持不带伞,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结果放学后,雨越下越大,我寸步难行。站在门口传达室,我突然发现,妈妈正推着自行车,身上穿着雨披,手上又拿了一件雨披,站在门口等我。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谢谢您,我的好妈妈!”杨玉婷说:“我要感谢陈老师,今天上英语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整堂课我都处于兴奋的状态,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所以,我要好好感谢陈老师。”胡佳伟说:“我要特别感谢一(2)的全体同学和老师以及我们一(2)班全体师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六一节那天给我送来了礼物——一些学习用品。我是一名特困生,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教育我要自尊、自强!”

点滴小事学会感恩

如何心存感恩并真诚流露,我在班上教育学生要从小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要在点滴小事中、点滴细节上学会感恩。如:谢海燕同学节省了几个月的零花钱,在妈妈过生日这一天,特地买了一些材料自己制作礼物,给妈妈一个惊喜,他边把花礼物给妈妈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祝您生日快乐!”妈妈感到地笑了!朱晨同学有一次跑步时不小心摔倒了,与他同班但平时和他有一些小矛盾的顾超同学不知为什么,主动把他扶起,并和他一起跑完了比赛。在终点休息时,朱晨同学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声:“谢谢!”他回了一句:“不用谢!”从此,他俩居然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孙晓倩同学说,自从班级开展了感恩活动之后,他就学会了感恩。每次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忙着做家务时,他总会给妈妈倒杯热茶,有时还给妈妈捶捶背、帮妈妈洗脚。妈妈笑着说:“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谢谢你!”谢海燕同学在她过生日时,做了回小鬼当家,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番。她对妈妈说:“妈妈,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今天,您就好好地休息一下吧!”妈妈脸上笑开了花:“哟,我家女儿长大了!”

学会了感恩,我们才能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繁杂的现代生活;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微笑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好!

感恩日记见证感恩行动

当我们学会了感恩,我们就懂得了生活。所以我在班上发动学生写感恩日记,见证感恩行动,感受感恩的点点滴滴。请看其中几位同学写的感恩日记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是父母教我说话、走路。父母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照顾着我。父母因为我的快乐而快乐。若我不开心,也会想办法哄我。那时侯,父母就是我的世界。他们一直为我付出,每天为了我而忙碌不已。现在,我渐渐长大了,身边有了朋友和老师,父母已不再是我的世界,我学会了叛逆,经常惹他们生气。自从班级开展“感恩”活动之后,我渐渐地明白了,对于父母的关爱、对于父母的付出,我们应心存感恩之心,我们应深深地感谢我们的父母。在父母看来,或许我们向他们说一声“谢谢!”,他们就已经很开心了。但我觉得,父母对我们那么好,若只是一声“谢谢”还不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多替父母着想,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分忧解难,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为父母捶捶背,为父母倒杯茶……尤其是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去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金忻彦)

今天晚上我放学后,发现妈妈已经上床休息了,热腾腾的晚饭放在餐桌上。一问才知道,原来妈妈感冒了,于是我倒了一杯开水,又拿出感冒药,来到妈妈的床边,扶妈妈坐起来,说:“妈妈,快把这药吃了吧,这样,你的感冒就会好得快一点。”妈妈接过说:“好女儿,知道孝顺你妈了。”“孝顺父母是应该的,我以后还会帮您做更多的事。”妈妈感动地流出了眼泪,我和妈妈紧紧拥抱在一起……

(刘豪杰)

只要我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分享,这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因此,我们决定,将“感恩”活动在整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推广下去,将“感恩”进行到底,我们将用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感谢这个世界,用我们所能及的力量来感恩一切,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用心去感恩、用心去珍惜、用心去付出

————记感恩教育中的得与失

俞军燕

“老师,今天早上来上学准备挤公交车的时候,我差点把我好不容易怀的蛋给挤破了,还好我当时反应快,拼命用手捂着蛋,我感觉做爸爸妈妈还真不容易啊”这是在我们提倡感恩教育中,所搞的一个“做一个星期生鸡蛋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一个同学跑来对我说的话。学校搞这个活动目的要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家长的责任,从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而萌发孩子一颗感恩的心。我听了孩子的话,当时就特别的高兴,至少这个孩子已经有了责任的意识。我说:“你知道吗,你的爸爸妈妈平时就一直向你刚才这样无时无刻不这样照顾着你,关心着你,你觉得他们辛苦吗?你应该怎么做呢?”只见孩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第二天还是这位同学跑来对我说,“老师我昨晚看见妈妈的皮鞋脏了,我帮她擦干净了,而且还上了鞋油。”我当时就摸着她的头,微笑着说:“你妈妈肯定很高兴吧”

“感恩”是什么?如何向父母感恩?其实“感恩”并不难。“感恩”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对父母体现的爱,这就是“感恩”。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学生,晚辈对父母长辈如何表达才称得上是尊重、有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此,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感恩”卡——例如:生日卡、节日卡等,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爱是不必说,爱就是需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强千百倍。因而,在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力求自强自理,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如今,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难以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而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在社会中,父母、朋友、老师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仅接受这份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培植感恩思想,学会以感报恩便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更加懂得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才会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良的种子,好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学会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在感恩的空气中,社会将会更加安定团结;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与自然将真正地做到和谐相处。原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去感恩、用心去珍惜、用心去付出,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感恩——永远不能忘记

江海第一小学

王群英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孩子仅仅将《中小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就能知道感恩,他们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至用。

“你的孩子帮你做家务么?”在今年的一次家长会上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调查了这件事。没想到家长们大都直摇头,有的索性低下了头,无言以对。我有点纳闷,这么大的孩子,都三年级了,应该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怎么会不肯帮忙呢?可家长们的反应却令我诧异。有的说:“我儿子洗一次碗要十元钱,否则决不做。”有的说:“她爷爷有次背疼叫她敲一敲,可她说:„怎么可以劳驾你们的小公主呢,我帮你敲,你给我先去买东西。买了再敲。‟”还有的说:“我的儿子经济意识很强,叫他去仍一下垃圾,他说是剥削劳动力,要有偿报酬。还说,你们大人不也经常谈论今天做了什么事挣了多少钱,我仍垃圾也要有报酬,仍一次五元。”……听着大家的告状,我深知教育的重担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传统的道德教育,同时告诉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拒绝说不。

一次班会课上,我望着45双明亮的眼睛,想起了那次告状的家长会,深感教育责任重于泰山。于是就诉说了这么个故事。传说,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鸦在妈妈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可这时,它的妈妈已经苍老了,目光呆滞,翅膀僵硬,羽毛脱落了。小乌鸦想:妈妈老了,她不能照顾我一辈子的,我应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它看了看外面的世界,鼓起勇气,展开还显得稚嫩的翅膀朝外面飞去。它飞呀飞呀,费劲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食物,高兴地带回家了。从此,小乌鸦就以它辛勤的劳动回报乌鸦妈妈的哺育之恩。多懂事的小乌鸦啊!

看得着他们还沉浸在故事中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外国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母亲的帐单》。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经常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处理,彼得往往受谴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桌旁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帐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桌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他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桌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10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祥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进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连续讲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之后,我马上问大家,你听了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想法?大家纷纷发表想法,表示孩子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小乌鸦一样爱家长。随后我把家长会上提出的那个棘手的问题拿出来,这样既可以考验孩子的诚实性又可以考验他们听故事后的领悟性,我环视了四角盯住那几个家长反映的孩子问到:“你曾经有没有向你的家长做了家务后要报酬的,看谁最老实?”慢慢地一双、两双……在自我诚实心的鼓动下好多双幼稚的小手举了起来,他们低头轻轻地说:“曾经,我也这么无理要求过。”望着他们低头认错,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于是又乘机问道:“那你以后该怎么做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以后的做法,他们都认为做为子女,应该回报父母的那份关爱。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们真正的启蒙老师,父母不仅喂养了我们,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给了我们生活的教育。多少父母,为了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节衣缩食,辛勤劳作。多少父母为了子女们能够健康成长,日夜操劳,白发渐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学生就应该认真学习,努力进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的活动。请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通过大家的了解,知道了爷爷奶奶童年吃枇杷树叶、穿补丁衣、住茅草房的生活经历。有一位老红军爷爷,在他的童年,整天饿着肚皮,没有亲人的关心。而如今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里。有爸爸妈妈的爱护,有爷爷奶奶的疼爱,还有在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家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富裕,身上的衣服和脚上穿的运动鞋,几乎全是中国驰名商标、名牌。吃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双休日还要去吃肯德基,过生日到饭店,大家深深感到生活富裕,真是无比幸福。

大班-做个勇敢的人 篇6

1.初步培养幼儿不怕危险与困难的勇敢精神.

2.使幼儿初步懂得遇事不慌.

活动准备:

动画片<<奥特曼>>.<<鲁滨逊一家漂流记>>相关图片及故事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他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哪些人很勇敢,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的.

2.出示图片:

提问:动画片<<奥特曼>>中的奥特曼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动画片<<鲁滨逊一家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家人在四处漂流中,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以前所做的哪些事情表明自己是勇敢的.

4.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加深他们对“勇敢”的解.

(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上街,如果不小心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2).我们如果碰到不认识的人想带我们走,该怎么办?

(3).我们出去远足,要用双脚走很长很长的路,走不动了,该怎么办?

(4).当我们一不小心做错了事之后,该怎么办?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危险,遇事要沉着冷静,做个勇敢的孩子.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也是勇敢的表现.

活动延伸:

做个快乐的老师 篇7

当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但刚上班时,我总是满腹牢骚,因为一天到晚被学生和作业包围着,身心非常疲惫。促使我的观念发生改变的,是卡耐基先生写的一本《人性的优点》。书中卡耐基分析说:“很多人觉得工作累,其实, 并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里累,是你对工作的态度使你这么劳累。而这种总感觉劳累的心理,会慢慢拖垮你的身体。” 英国心理学家海德费在《权力心理学》中也说:“大多数疲劳的感觉,都是心理影响的直接结果。”“坐着工作的人,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使他疲劳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心理的影响。导致疲劳的直接原因是忧虑、紧张和情绪急躁。跟你从事什么工作关系不大。”

想想现在有很多人抱怨当老师不好,但是这样牢骚满腹的,是干一辈子,快快乐乐的也是干一辈子。如果每天见到学生头就疼,那这辈子也就没啥好心情了。我在想:难道我要在这种忧虑的情况下过一辈子吗?为什么我不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呢?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试着改变我们自己,让自己爱上这份工作,让这种劳累的感觉慢慢地减弱。

让我们从心底里爱上教师这份职业吧,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爱上你的工作,你才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才能有一个好心情。有了好心情,才会有一个好身体。有了好身体,才能干得更出色!

二、爱学生才快乐

爱工作,说到底,就是爱学生。那么,该如何爱学生呢?

1.面对后进生,做个“口是心非”的老师。我有一个学生, 姓周,这孩子作业做得不是很工整,成绩也不太好,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喜欢他。但我有一次,灵机一动,对他说:“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最喜欢你,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啊!”他听了,特别开心,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就这样,谎言起了效果,他居然真的慢慢地进步了。到了五年级时,还考了班级第三名,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从内心里,真的喜欢上了他……

从此,我学聪明了,若面对一个后进生,我心里想的是: “这孩子基础真是太差了。”说出来的却是:“你看,你昨天10道题对了3题,今天居然对了5题,有进步。不要灰心,老师相信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期待效应”吧。可别小瞧了这个简单的“期待效应”。“期待效应”除了体现在教师平时的话语上,还体现在教师看学生的眼神上,如果你每次看学生的眼神是充满期待的,那学生就会如你所愿,慢慢地、一点一滴地进步。如果你看学生的眼神是厌恶的,觉得这个孩子是不可救药的,那这个孩子可能就会真的变得不可救药。

台湾著名教授曾仕强说过:“咱们中国人,不说假话,但会说得体的话。”教师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生气、 发火的时候,但面对学生,还是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对待学生,多说鼓励的话,少说挖苦、 讽刺的话,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一份自信与快乐!

2.批评学生时,做个“小嗓门”的老师。我刚上班时,以为批评学生就一定要大嗓门,一定要做出一副非常生气、非常厉害的样子。后来,我发现,学生表面上的服从未必是真的服从,要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实习的老师,姓张。有一次,我为了多玩一会,作业做得很潦草,被张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我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挨骂。”但张老师并没有骂我,她只是静静地看了我3分钟,这3分钟对我来说很难熬, 我不知道接下来迎接我的是什么。最后张老师开口了,用一种很痛惜的语气对我说:“你的作业一向都是老师批改时拿来做参考的,今天是怎么了?你记住,你的作业在老师心目中很重要。”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深,原来我的作业在老师心中这么重要,那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写。也是这位老师,让我有了长大后要当老师的梦想。

我觉得,在批评学生时,不妨做一个“小嗓门”的老师。如果经常大声训斥学生,学生也就无所谓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样子。表扬学生,应该是在公开场合;但批评学生,最好还是在私下里,尽量不当着别的学生的面,也尽量不当着别的老师的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只有你真正尊重学生了,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会让师生双方都体验到一份学习中的快乐。

3.不当刻板的“园丁”。我有一个学生,叫甄国庆。这孩子,特别调皮,还有多动症。因为上课老爱动,所以,我经常会训他。有一次,一个朋友学驾驶,我带孩子去玩,发现他们的教练很喜欢训人。我当时就想,如果被训的是我,我会怎么想?那心里肯定不痛快。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叫甄国庆的学生, 这个调皮的孩子,经常被我训,却每次都热情地喊:“陈老师好!”一点也不记恨我。这么说,是孩子在宽容我啊!

我终于发现,我一直在做一个刻板的“园丁”。我渴望把他这棵“小树”,修剪得和别的“树木”一样。但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他一个多动症的性格,我非得叫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安静,怎么行呢?从那以后,我对这孩子,宽容了很多。只要不违反纪律,我就适当地让他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孩子对表演很感兴趣,就鼓励他认真练习,争取“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为全校同学表演。没想到,一炮走红,后来又参加了区农村文艺汇演,还幸运地得了一等奖呢。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孩子,是会按照他自身的基因去成长的。做老师的,只要提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就行了。”我们都说老师是“园丁”,园丁最大的特点是按自己的意愿把树木修剪成各种形状。孩子不同于树木,不可能都长成一个模样。给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孩子自由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三、学生学会爱你最快乐

说到“园丁”,很自然的就想到“蜡烛”。我想:教师也未必要“蜡炬成灰泪始干”,爱学生,也要让学生学会爱你。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成长中品德方面的教育。其实,为人师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导爱心与品德教育。

有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一边后退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冷不丁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我这一跤跌得不轻,疼得半天没爬起来。我抬头一看,没有一个学生过来扶我,有几个孩子还在偷偷地笑。当时,心里真是凉了半截。但转念一想:这正是一个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好机会啊。我说:“同学们都看到了,老师摔得不轻,腰很疼。但你们知不知道,我的心里更疼。 因为没有一位同学愿意上来扶我。”学生听我这么一说,纷纷来到我身边。我很动情地说:“老师希望你们除了会学习,也能学会爱家长,爱同学,爱老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生活才会更美好。”

以后,每逢母亲节的时候,我都会指导学生做个小礼物送给妈妈,并且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教师节的时候,就让学生做张卡片,送给学校的老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敬重老师,关爱他人。

做个有“文化”的人 篇8

木心先生有首诗,叫《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在今天看来,这些令人惊奇的细节叫“美”,叫“诗意”,但在另一个时间,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朴素至简的生活契约,就是“过日子”本身。“诗意”是后来的事,是光阴让其有了锈迹一样的诗意。作者写它,我们读它,就是温习那份生活,温习其中的那份常识,并向那古老的契约和自觉精神致敬。

其实,这就是文化,文化的背影。

所谓“文化”,即祖祖辈辈积攒的那点家业,即光阴深处的那股静气和定力,即历经淘洗留下的那套规则和标准,即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不知自己是谁,即没有身世和渊源,即缺少基因支持,即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较之俗称的“发展”“前行”,文化即“拖后腿”的那股定力。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老建筑、老村落、老街区、老字号、线装书、繁体字、长者、古董、碑帖、祠堂、族谱、习俗……都是“老”的载体。现在,“老”的东西太少,超乎寻常地少。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破旧”“反封”“割资”,把无数的“老”扔进了火堆。如今,城乡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篡改或清空。慢,即舒缓、耐心、从容,即对细节的迷恋,对节奏的维系,对秩序的遵循。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遽、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木心那首诗,留恋的就是这种生活。留恋,不是折返,不是退回去,而是珍惜,是为一路走来却丢了家传、丢了贵重物而遗憾。

在一篇文章中我说:“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文化就是那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它意味着某种稳定和永恒的指向性。

如今“国学”盛行,不少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诵经”,甚至读了“三字经”就被要求给父母洗脚。须留意的是,我们常借文化消费之名来行知识消费之实,常把文化当文本来传授、当课业来考试。尤要警惕的是,莫把“国学”当教旨,莫把它的全套价值观当成严苛的道德律令和训诫;在现代语境下,国学不需要“立威”,它应该是朴素、简明、温和的,而非深奥严厉、让人生畏的东西。它所有的价值观内容,都应以价值观选项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再是权威,更非宗教和新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应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精神舒适性和心灵自由度,而非相反。对于未来世界,朋霍费尔曾预言:“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从容的闲暇,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

这是很乐观的憧憬,但愿别辜负它。

(选自《今晚报》2015年6月3日)

阅读品悟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累积。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人心灵的塑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方文化养一方人”。

中国近代以来,有几次大的文化破坏,造成今天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缺失,所以从国家的层面才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口号,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只有包含了文化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

上一篇:央视榜样6事迹心得张桂梅下一篇:又一次考试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