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夜》观后感机关单位个人心得(精选4篇)
寒冬过后,春暖山河。随着武汉“解封”、春季“重启”,全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走出了坚实一步。但应看到,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防卫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线”,呈现“双线”合并、“两战”叠加的态势,一点马虎不得、一点松弛不得。
时间不等人,形势催人进。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坚定必胜信念,在“双线”战场践初心、担使命,确保全面打赢,夺取全面胜利。
慎终如始不松劲,持续强化“战时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坚持思想认识一以贯之、工作劲头一如既往、严密防控一抓到底,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压实到第一线,把“堵漏洞”“零感染”等举措落实到细节中,始终保持底线思维,防止疫情反弹回潮。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完善“一把手”抓带头、“一盘棋”抓统筹、“一竿子”抓到底、“一张网”抓防控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始终做到责任不减、要求不降、机制不变、措施不松,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组织引领不减力,持续筑牢“战斗堡垒”。防控与发展看似两条战线,实际上是一个战场,必须相互支持、联动作战。要坚持“克服了危就是机”,正确对待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不断解决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春光“抢回来”,把落下的生产“追回来”。要把党旗扬在“双线”战场最前沿,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组织机关、国企、教育、卫生、“两新”、村(社区)等领域党组织的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将疫情防控责任和复工复产重点任务落实到部门、楼宇、教室、车间、班组、村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强大战斗力。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1
春节,本该是全家团圆,热热闹闹的日子。但是2020年春节来临之前,爆发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随着人流的传播,病毒蔓延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这时,在主席的一声令下,全国打响了疫情狙击战。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谁都没有置身事外,尽管我没有亲自参加抗击疫情,但是生活却发生了许多改变。农历新年我们通常会去走亲访友,因为病毒的原因只能“宅”在家里,不能聚集聚餐,不能随意去公共场所,更多的变成了用手机拜年,虽然拜年方式改变了,但是亲情不会变。
不能出门的日子,在家我变成了一个“小小卫生监督员”,把老师教给我们的防病毒传播知识、如何清洗双手、如何正确戴口罩……说给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听,并监督他们。有些人喜欢吃野生动物,有需求就有买卖,人就会经常接触野生动物,并把它们身上的病毒从动物世界带到了人类环境。但是,预防病毒,我有“绝招”:不出门,不串门,多吃水果和蔬菜,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找对方向,白色内侧朝自己,金属小条在上方;放好位置,两条带子挂耳边,鼻子下巴全罩住;捏鼻夹,双手轻按金属条,紧贴鼻子不漏气。记住了这些小“绝招”,我们就能尽早战胜病毒。
因为疫情的爆发,我们也不能按时开学,但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看书、学习、写字,通过网络可以提前预习下学期的课程。每天完成作业的同时,我还学会了打乒乓球、下象棋,劳逸结合两不误。每天晚上,我都准时守在电视前看我最喜欢的《诗词大会》,观看选手们答题的同时,自己也抢着作答,选手们的自信、思维敏捷、诗词积累量,以及老师们文采飞扬、娓娓道来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这次疫情的打响,武汉、湖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都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奋战在第一线,守护病患,给患者自信。他们夜以继日工作,有家也不能回,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吃简单的饭菜,困了累了只能睡地上,为了不浪费一件防护服,他们渴了也不喝水;还有剪掉长发出征武汉的“巾帼英雄”,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各自名字互相加油打气的白衣天使……看着这一幕幕,我非常感动,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疫情中最勇敢的逆行者,我要向他们致敬。在危机时,84岁再战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站了出来:“把重症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他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在这句话背后,隐藏了钟南山院士治疗病人的决心,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当街道上红彤彤的灯笼照耀着每个人的脸庞,当我们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晒着懒洋洋的太阳时,一切生机盎然都是我们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喜人成果。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2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那张小小的口罩成了人们的生活的必需品,成了紧俏品,也恰恰因此成为了一面照应人性的镜子!善的人拿它去帮助他人,捐助灾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常常在新闻上看见,很多全副武装的人偷偷地跑到一个小区的门口或者悄悄地走到公安局门口,把一包鼓鼓囊囊的东西放在地上,然后转头就跑。人们看到了都是一头雾水,当打开包裹时大家都惊讶到了,原来是满满一包的N95口罩!
人们的眼眶里顿时都充斥着感动的泪水,心中也油然而生了一种浓浓的敬意之情。然而世上好人多,坏的人也多,那些恶的人却拿本应神圣的口罩做一些令人作呕的坏事,他们拿已经用过的口罩做二次销售,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把自己的唾沫抹在电梯的按键上,抹在墙壁上,抹在经常有人用手触碰的地方,却殊不知悬挂在墙头上的监控,已将这恶心的一幕幕展现到了全国人民的眼前,恶人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不仅中国人的好人多,世界上的好人更多,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这次的疫情恰恰将中国人民的真朋友,显现了出来。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向中国捐献了很多很多救命的口罩,巴基斯坦更是起举国之力为中国收集了超过百万的口罩,白色的口罩成了连接起友谊的桥梁,成为了见证这一“过命之交”的证明人!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3
二零二零年的春节,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红火热闹。疫情的到来让春节变得沉默无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无数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面对疫情的危险,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同担风雨,共盼春天。
逆行者。
除夕夜本应是阖家欢乐、幸福温馨,但他们身着白大褂,有家难回。他们不是天生的白衣天使,只是为了坚守入职时那铿锵有力的宣誓,为了不再看见患者家人悲痛的容颜,他们放弃假期,取消旅行,只为在需要的时候说一句“我报名”。1月24日凌晨四点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许多医生被电脑铃声吵醒,冬雨淅沥,出征的信号像榔头砸在心上一样。他们没有推脱,没有退缩,迅速集结。像他们一样的人,在这个深夜还有许多许多。
截止2月26日,共三万两千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们告别家人,告别团圆,只为了国家的那一声召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的口号让人泪目。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坚守者。
寒风里,他们带着口罩坚守在马路旁,一辆辆车查验,一个个人测温。他们守候在公路疫情防控测温一线,让交通通畅,让城内安全。清晨里,他们手持工具行走在大街小巷里,清扫垃圾,维护一方土地干净。他们是环卫工人,疫情期间依然工作,只为维持城市的环境。黄昏里,无数快递小哥骑着车穿行在马路上,他们带着无数人的期待和盼望,将包裹准确送达,让生活不至于贫乏。
除了他们,无数同样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他们随处可见,遍布城市,但在这一刻,他们并不普通。他们被冠以坚守者的称呼,成为冬日里的风景。
追光者。
在抗疫一线的,不仅有医护工作者,还有无数科研人员。他们在战疫的另一条线上,承受着长时间负压工作,与时间赛跑。研究对应药物,寻找零号病人,采集病毒毒株……在无数深夜里,数据是冰冷的,但心是温暖的。为了病毒溯源,临床救治,他们熬红了眼睛。在无数新闻里,他们出现的最少,却承担着最重的任务。他们在疫情里研究,在黑夜中追逐希望。他们是追光者,也是光芒。
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便是为春暖花开贡献一份力量。
昨日,冬已尽,春可期。我们经历了风雨,而今春暖花开,山河融融,春色正美。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4
现在在这种疫情之下,往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常用品――口罩也变成了珍稀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口罩仿佛就是“照妖镜”,心地善良的人就会把好的口罩全部捐给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而自私的人则会把好的口罩全部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想必大家都对口罩不陌生吧,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呢?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去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口罩又分为五类:棉布口罩、医用无纺布口罩、活性炭口罩、防尘口罩还有N95及以上型口罩。棉布口罩,它曾占据着主要市场,主要功能在于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棉布口罩透气性好,但是它防尘防菌效果几乎没有。医用无纺布口罩,它可以说是非典开始才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无纺布口罩可以有效的防菌,仅限于防止那种喷射造成的病菌感染……这五种当中,N95口罩是比较好的,但也是最难买的一种口罩,而我们也不常用它。
我记得前两天在手机上看了个事,某公司旗下的练习生竟然卖假口罩,后经警察询问,他才说是因为头脑一热才干出这种事,当时我就笑了。不过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韩某,因为哪里有重大灾害哪里就有她,她都把自己快捐穷了,所以我们应当学习她,学习她这种奉献的精神。
最后,我奉劝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多喝水,窝在家,别乱跑”,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5
过年了,本该车水马龙的街上却略显冷清,寥寥无几的行人裹得严严实实的,还戴着口罩。这一切,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
“口罩怎么还没有到家?”母亲经常焦急地自言自语。“野生动物现在不能吃呢!”过年吃饭时大人们疑心突然变得很重。“一夜之间又多了这么多例。”每天早上爸爸都看着新闻说道。这个春节大家都被这新型冠状病毒闹得人心惶惶。“
“待在家里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病毒的可怕,从先前的抗拒慢慢变成了现在的自觉行动了。
可却有这样一批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成了这个冬天的最美逆行者,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不仅无法与家人团聚,而且以实际行动坚持在生死博弈的第一线。
病毒扩散十分可怕,由最初几人爆发至上千人了。无需接触,病人口中的飞沫即可使人感染。医护人员们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但即便这样,仍有无数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倒下了。但是他们不后悔,他们觉得这是肩上沉甸甸的使命。
是的,不被感染便是为国出力,但是如果没有逆行者们,抗击病情就不会有进展。我们将一直生活在病毒的阴影下,正是他们,不顾“小我”,为“大我”奋斗,才让我们看到胜利的曙光。记住,我们在过年,而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无论是医术高超的医护人员,还是任劳任怨的志愿者,无论他们普通与否,在奔赴抗疫前线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伟大,注定应该得到每一个人对他们的尊重。
一个1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实现封城,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武汉人民在随时被感染的情况下,在逆行者们的帮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98年的抗洪,03年的非典,每次都有大批逆行者们共赴困难,与其斗争到底,我相信,这回同样如此,我们会以团结的力量战胜不安的病毒,以团结的意志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以团结的精神最终让其乐融融的新春氛围回归常态。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1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武汉聚焦了全国人民担忧的目光。提到疫情人们又不禁生出“敬而远之”的胆怯,远离危险是人之常情,更是为人的本能。但是每次危险来临之际,偏偏就有一些人“违心逆行”,向“战场”的中心奔去。正是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更让我们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29岁的医生吴小艳,在已经开启回家旅程后,听到号召毫不犹豫的逆行回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不顾耄耋之年义无反顾的奔赴防疫最前线......疫情面前,逆行回去参加战斗的绝对不止这两个人,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这个春节,有更多的人可以健康安心的过年,他们放弃了团圆,严整以待、不顾自身安危。是他们给了武汉希望,给了国人信心,赞!
为了赢取防疫控疫的胜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在全国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武汉外地务工人员自觉的退了自己回家的车票、飞机票,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众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扎根人潮涌动之中,只为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这样的人群数之不尽。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家人,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工作,这样轻飘飘的话语不足以表达其背后的坚守和奉献。他们是职责所在,更彰显了大爱和担当。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注定是孤单的,社会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关爱。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外出戴口罩,注意饮食勤洗手,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及时就医诊治,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我们做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逆行者”经常被用来称赞最可爱的消防战士,其实只要是发生危险与群体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有一种勇气叫做“我上”,有一种感动叫做“我来守护”,有一群人叫做“国之重士”,有一种爱叫做“无悔奉献”。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让我们用心用行动为这群无惧逆行的勇士,点赞!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2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新型肺炎确诊440例死亡9例。这不禁让人叹息。春节将至,可仅仅是因为一些人,为了一己私欲打野生动物并售卖野生动物从而爆发了疫情。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吗?
这次大规模的疫情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非典”在2003年春天肆虐全球,亚洲地区成为疫情主战场,这场全国医护一线的“战争”已过17年。虽然那时我还没出生,但听长辈们讲述那时的可怕情境让我不由得心生寒意。“非典”爆发的原因也是因为人类吃野生动物从而产生的疫情。
今天去了一趟外面,仍然有很多人不重视疫情,没有戴口罩。可宁波市确诊新型肺炎的就有三例,大家应该重视起来。减少外出,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可喜的是1月22日中午,澎湃新闻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独家获悉,该院用移动心肺仪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重症患者,肺炎情况仍不容乐观。
这可以看出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做好现在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在这里呼吁大家: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
愿大家开开心心过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3
今年春节,一改往日的喧闹。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中国,它肆意侵略,从湖北武汉开始,到湖北各市,再到邻省,最后全国34个省区无一幸免,至此,已有几万人患上了新型肺炎。当然,它带来的不止是肺炎,还有恐慌和不安。所有人都在害怕,害怕自己染上这恐怖的恶疾。网上开始有抵制武汉人的视频,也有人恶意散布途径武汉返乡人的隐私,做了许多令人心寒之事。
然而,在这众人都想避而远之但求自保的时候,出现了一群白衣战士!他们舍弃小家,奔赴武汉,义无反顾,毫不犹豫。不错,这些白衣战士并不是天使,他们是平凡人,是万家灯火中某个孩子的父亲,母亲,或是某个老人的孩子。说他们不怕,在这可怕的病毒前,有谁不怕?可他们依旧冲上去,冲到前面,他们,给中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网上不再只是对病毒恐怖的视频,而是对中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关心和慰问,是对中国新冠疫情阻击战必胜之决心。支援武汉,为武汉加油!成为了现在最高的呼声。只有在真正面临危难之时,我们才能看到人真正大爱大义之心。
这次疫情,我好像参悟了中华民族为什么屹立五千年而不倒的原因,因中华人民同舟共济,视中国为一体。不畏艰难,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坚信自己!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不应该止步于疫情,我们不应因为疫情而停止我们的学业。我们要战胜它!要与它做斗争!在被它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努力学习!让它看到它只是锁住我们的身体,没有锁住我们灵魂!
我坚信,中华民族终会取得疫情的胜利,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并且,赢得漂亮!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4
期盼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了,我美美地休息了几天,正式开始我的寒假生活。每天早上起来写写作业,下午去书法班练习书法,简单而又充实。
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定好了游玩计划,我很期待。谁知我们的计划却因一场疫情的到来而终止―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我们村大年初一就把所有的路口封住了。村里的大喇叭不停地喊着:不走亲、不访友、不聚会、不游玩,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不能出门。
我们一起努力
究竟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怎么这么厉害,是什么引起的呢?带着疑问我看了新闻,问了爸爸妈妈,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有人贪一时口舌之欲,吃了野生动物,据说是吃了蝙蝠引起的。新闻上说蝙蝠身上有许多病毒,对人类来说都是致命的。爸爸说蝙蝠每天都会“发烧”,而且都要烧到四十多度才能抵抗自身的病毒,而人类却不可能做到这样。我真搞不懂有的人为什么要吃长的几乎和老鼠一模一样的蝙蝠呢?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老祖宗早就把可以吃的、好吃的动物给我们圈养了起来,为什么还要吃那些不好吃而且危险的动物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我们不怕。因为有许多不知姓名的叔叔阿姨在前方与疫情抗战,他们舍家弃子,不分日夜为我们保驾护航。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们要做到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保护好自己就能少给国家添麻烦。
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们致敬,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打响了这次阻击“战役”。而在此次的严峻的斗争中,是他们不畏艰险,是他们迎难而上,是他们冲到了战争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这战役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多岁的钟南山老爷爷,就是此次“战役”的首要代表人物。他本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的,但是他却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战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送到我这里来!‘’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国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变,让人肃然起敬。
还有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叔叔,不仅隐瞒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病情,还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春分已至,春回大地,在全国上下齐心努力之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下降的现有确诊数字、逐渐变浅乃至变白的疫情地图,无不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基层干部的努力居功至伟,正是有了无数基层干部的付出,才最终促成了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而接下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基层依然是战疫主力军。
自新冠肺炎防控战全面打响以来,基层干部就一直在这场战斗中充当排头兵。没有专业的防护人员,没有专业的防护手段,更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无数的基层干部每天天不亮就走出家门,打扫卫生、设卡测温、张贴公告、巡视街道……众多繁琐之事早已成为日常,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吹和雨打,只怕疫情来找茬。于是乎,走街串巷、下村入屯登记返乡人员信息、走访重点监测对象、向群众普及防控知识便成了家常便饭。防控新冠肺炎的密布大网也正是在每个基层干部的努力之下,点汇成线,线织成网。
基层工作总有许多不如意,疫情防控的早期阶段,由于不少群众思想的不重视、不理解,尽管干部们干的火热,但群众反响寥寥。虽然武汉地区早已全线封锁,但遥远的他乡却生活照旧,过年期间走亲访友依然火爆,集体聚餐屡禁不止,外出行走不戴口罩……禁令下的诸多违背之举让防控形势急剧严峻,基层干部的工作就在此背景下艰难的铺开。人们不会忘记,自年关起直至元宵,基层干部的身影从来不会迟到更不会缺席;人们不会忘记,苦口婆心劝群众勿聚集少出门的基层干部有家却难回;人们不会忘记,铺天盖地的防护宣传之下,基层干部的防控措施仅有薄薄一层口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群众慢慢从排斥到理解到支持,冷嘲热讽到嘘寒问暖,忽视防护到层层加护,于此,基层干部的努力于疫战中显真章。
【《武汉日夜》观后感机关单位个人心得】推荐阅读:
抗疫纪录片武汉日夜观后感600字作文10-04
武汉抗疫志愿者个人心得体会日记07-04
武汉事业单位面试真题07-03
《武汉战疫日记》读后感优秀09-12
赴武汉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6-17
武汉日记06-16
武汉高考语文试题07-12
武汉大学中文09-08
武汉科技大学期末09-13
武汉供电公司电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