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红色旅游认知(精选7篇)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以湖南永州为例
/论文关键词:农村;城镇;学生;红色旅游;卡方检验;t检验
论文摘要:通过卡方检验和独立梓本的t体验可知,经济落后地区来自城镇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了解红色旅游;在红色旅游宣传媒介的使用数量上城乡学生不存在差异,且仅在“电视”媒介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偏爱“电视”来了解红色旅游;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影响因子的评价大致相当,差别不大,两者均看好红色旅游的发展却不愿意在将来从事有关红色旅游的工作。
一 研究背景
国外的旅游认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也有很多,且大量集中于目的地形象认知和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认知的研究中,由于旅游者的认知属于心理学范畴,与行为的关系密切,因此,旅游认知也一直附属于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中,1978年,波兰学者A·Szwichten—berg采刚问卷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应的旅游认知行为特征,Cr0mpt0n(1979)认为,目的地的选择行为特征表现为感知性约束条件如时间、金钱、旅行能力以及目的地形象)相互作用的函数I。80年代后的研究将心理学相关知识广泛引入进来,如Shih(1986)提出了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形象是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May0EdwardJ&JarvisLance(1981)提出旅游的决策过程受到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J0seffink&AlfredK0bsa(2002)基于潜在旅游者的认知和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国内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形象认知和旅游地居民认知的探讨上1,从潜在游客类型或旅游形式人手探讨其认知和行为特征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李丽梅、保继刚(2000)研究了中山大学大学生旅游认知和行为特征;吴峰山(2005)调查了山西体育旅游潜在客源市场的认知和行为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
我国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成果颇多,大量集中对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红色旅游资源,提出发展对策,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问题讨论热烈,以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少。然而从已有的资料来看,暂未发现涉及潜在旅游者对红色旅游认知的文献,更不用提针对落后地区学生红色旅游认知的研究,因此,对其认知特征的探讨将是红色旅游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从时间来看,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迄今已逾三年,今年正好处于纲要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作一个回顾性的评价,意义重大。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永州经济发展同全国虽亦步亦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先进地区,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因此,将其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的认知存在差异”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07年4月对永州市九中、永州市三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湖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涉及初中、高中、大专及本科层次。因认知研究的范围广泛,体系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知觉、评价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据此,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基本资料和对红色旅游的认知特征资料,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部分题项采件J多选题形式.共发放问卷64O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0.6%,剔除非永州籍问卷及其它无效问卷,共整理出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84.1%。
基础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针对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名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的t检验用于检验来自正态总体的两个彼此独立的样本之问的差异。P值表示检验的显著程度,P值越小,说明显著程度越高,本次卡方检验和t检验中所设定的显著程度为0.05。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1.背景数据总体特征分析
男女比例分别为41.6%和58.4%;米自农村的学生占75%,来自城镇学生的占24%,其他占l%;初中生10.04%,高中生26.7%,中专生19.67%,高职生15.4%,大学生27.66%;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元以下占3.29%,200—500元占3.48%,500—1000元占11.89%,1001—2000元占8.2%,2001—3000元占7.79%,3001—5000元占8%,5000元以上占14.34%,不知道的占43.o3%。以上数据男女、年龄、学历背景结构合理,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家庭年收入较低,均符合永州目前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居多的客观情况,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填写了了解红色旅游的259份,占44.7%,其中农村学生占69.9%,城镇占29.1%;通过电视来了解红色旅游知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0.1%。其它媒介按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他人介绍(17%)、网络(12.1%)、广播(5.8%)、杂志(2.7%)、报纸(2.2%);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最注重的因子是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72.2%的学生看好红色旅游,但60.3%的学生不会选择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
2.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差异分析
对城乡学生与其了解红色旅游的程度做卡方分析得到P值为0.005<0.05,说明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比较两者卡方统计量,可知来自农村的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151)小于期望频数(164.1),而来自城镇的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66)大于期望频数(52.9),因此,统计上认为,来自城镇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了解红色旅游。
3.城乡学生关于红色旅游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分析
(1)信息渠道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
对城乡学生关于红色旅游信息渠道使用数量应用t检验作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由于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196大于0.05,所以方差齐的假设条件满足,此时在方差齐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t检验,得t值为一1.127,由于双尾显著性概率0.261>0.05,所以接受均值相等的假设,即统计上认为城乡学生在媒体使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2)各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分析
从上表可知,城乡学生仅在“电视”媒体上的卡方检验的P值为0.002<0.05,说明城乡的学生在“电视”这一渠道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经进一步分析两者卡方统计量,可知来自农村的学生使用“电视”渠道的实际频数(83)小于期望频数(93),而来自城镇的学生通过电视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50)大于期望频数(40),说明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偏好“电视”这一渠道了解红色旅游。
4.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出游决策影响因子评价的差异分析
(1)城乡学生对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的差异分析
影响红色旅游出行的因子共设计10个,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法,其中1分~没有影响,2分~有点影响,3分—一般,4分~很重要,5分~特别重要。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后,应用t检验对城乡学生对因子的综合评价作独样本的均值分析,由于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844>0.05,所以方差齐的假设条件满足,在此前提下进行相应地t检验,t值为一1.436,南于双尾显著性概率0.153>0.05,所以接受均值相等的假设,即统计上认为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的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综合影响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
(2)城乡学生关于出游决策影响各因子评价的均值差异分析
一般而言,里克特量表1~5等级评分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问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表2中显示城乡学生最为重视的因子都是服务质量,对各因子的态度大致一致,隶属同一水平,仅在“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两个因子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来自城镇的学生看重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以上两因子的态度为中立.
5.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未来发展态度的差异分析
城乡学生在对红色旅游将来前途看法的卡方检验值为0.132,且与未来是否从事与红色旅游有关的工作的态度关联的卡方检验值为0.315,均大于0.05,也就是说城乡学生在以上两一问题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四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永州的学生关于红色旅游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应从总体上加强教育,但相较而言,(1)永州农村学生对红色旅游的了解程度相对更低,因此,需要下更大的气力对这一群体进行红色旅游的宣传;(2)城乡学生在信息渠道使用数量上不存在差别,仅在“电视”这一媒体上出现差别,来自城镇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偏好使用这一渠道来了解红色旅游,因此,可多利用“电视”对来自城镇的学生宣传红色旅游;(3)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单个因子上,无论何种户籍的学生都对服务质量要求共高,城镇学生在“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两项影响因子在均值上与来自农村的学生分属不同水平,要求相对较高;(4)无论学生是何种户籍来源,在红色旅游前途看法和将来是否从事有关红色旅游工作上表现一致,即看好红色旅游,却不愿意在将来从事红色旅游相关工作,因此,改变学生现有态度有助于红色旅游未米的发展。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 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 那时这还只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然而美国电影《后天》向世人描绘了地球变暖的骇人场景, 好莱坞大片《2012》中地球毁灭的末日景象更是深入人心, 加之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 自然灾害不断, 人们有理由相信:2012也许并不遥远。
在国内外十分关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生活的一种也逐渐开始被大学生所认识, 所谓“低碳旅游”, 就是在旅游活动中, 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 倡导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体现, 更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状况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 调查方法及对象
1. 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文献研究, 大量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及与低碳旅游相关的时事热点, 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的现状及问题。
调查法:在大学生中发放网络调查问卷, 从大学生群体中收集第一手资料, 发现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显性和隐性现象问题,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案例分析法:通过从媒体上报道的关于当前最新的高校开展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
2. 创新点
第一, 旅游学界此类研究基本上还没有, 本课题将最前沿的旅游学术理念与大学生自身实际紧密结合, 精准地选择了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状况这个课题, 然后选取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这个更加紧迫而现实的角度作为研究方向, 这一研究必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问题的理论创新。
第二, 将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融会贯通, 尤其率先尝试利用专业调查网站采集数据, 方便、快捷又节约纸张, 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 用于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研究, 这也是一种实践创新。
第三, 将课题研究过程与传播低碳旅游环保理念密切结合起来, 调查问卷前期的设计咨询, 尤其是发放填写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很好普及, 这是一种宣传环保理念的方式创新。
调查对象:为了较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状况和意识水平以及环保行为习惯, 并借机宣传低碳旅游知识, 增强大学生们的低碳旅游环保意识, 我们以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井冈山大学、上海东华大学、西南民资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30多所专科、三本、二本、一本、研究生的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为对象, 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活动。为保证采集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并便于统计, 问卷采用不记名网络答卷。调查问卷写明注意事项, 要求大家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填写答卷。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 我们分别选择汉语言文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数学、物理、环境科学、英语、日语、法学、美术、旅游、、土木、环境、物流、软件等近30多个专业的120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大学生。通过被调查大学生书写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33份。
(二) 调查的结果与数据统计分析
1. 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
通过以上对被调查大学生信息汇总分析可以明确得出, 我们的调查对象涉及到全国高校不同地域各层次各专业各年级的133名大学生, 可以保证本课题采集到的数据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大学生对低碳旅游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获取低碳信息的方式
(1) 您了解低碳旅游吗?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有30%的大学生对低碳旅游是了解的, 6.2%的大学生是非常了解的, 也就是说只有36.2%的同学平时一定程度上对低碳旅游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 而剩下63.8%的大学生处于不太了解或说不清的状态。
(2) 您了解的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题?
(3) 您认为哪种出游交通方式人均碳排放量最大?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 低碳旅游时事试题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有80.3%的大学生选择了“全球气候的政策问题”, 低碳旅游常识性问题各种交通方式的人均碳足迹多少排序, 依次是飞机、公交车、火车、轮船。
(4) 您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取低碳旅游信息?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有61.5%的大学生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上网获取低碳旅游信息, 紧随其后的是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室外广告, 环保公益组织, 而政府、学校, 与人交流三种获取途径则远远低于前几位。
3. 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意识水平
(1) 您认为我国发展低碳旅游非常紧迫吗?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 72.9%的大学生已认识到“非常紧迫, 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个人做起”, 还有20.9%的大学生则认为“应先保证旅游体验质量, 再谈低碳旅游”, 5.4%的大学生选择“确实很紧迫, 但那是国家的事”, 0.8%的大学生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比低碳旅游更重要”。
(2) 你和同学、朋友经常谈论低碳旅游问题吗?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 回答“经常”的仅占7.8%;38%回答“不经常”;35.7%“很少谈”;从不谈论低碳旅游状况的为18.6%。
(3) 您认为影响低碳旅游发展因素重要性依次是?
(4) 您认为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里, 大学生都认为政府和社会团体与环保公益组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力量, 前者高达82.7%后者则达到了75.6%, 同时, 也有72.8%的大学生选择了旅游企业, 学校和社区比重较低, 分别为42.5%和29.1%。
4. 大学生低碳旅游行为与习惯
(1) 假设您旅游时发现低碳旅游产品价格高于普通的旅游产品时, 您会如何选择?
(2) 假设您旅游时发现低碳的旅游产品没有普通的旅游产品方便舒服, 您会如何选择?
(3) 假设旅游时发现有人未及时关掉灯或水龙头时, 您会怎么做?
(4) 您对旅游中诸如餐具洗漱物品等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在我们调查对象里, 18.9%的大学生选择“当场站出来提醒关掉”;62.2%的大学生选择“不好意思出来劝阻, 但每次都会自己动手关掉”;18.9%的大学生选择“有时会自己出来关掉”。4.7%的大学生“拒绝使用”74.4%的大学生“尽量不用”餐具洗漱物品等一次性物品, 13.2%的大学生认为“卫生方便”, 7.8%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这反映出学生在制止他人的碳污染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时, 虽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 但能自觉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旅游的理念, 且普遍素质较高。同时, 大学生选择“有时会自己出来关掉”的比重达到了18.9%, 侧面反映出少数大学生群体可能偶尔也会有这种不自觉的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面的几个调查对象进行分析, 当前只有近40%的大学生总体上对低碳旅游有清晰的认知, 即使排除现实中可能存在虽未听过“低碳旅游”新理念, 但实际上在旅游活动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低碳理念的部分大学生, 剩下的绝对数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是社会文明和思想浪潮的先锋群体, 对社会进步理念的关注是前卫的、热情的, 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大学生群里也将会是明日社会的中坚, 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主流思潮。所以, 推动我国旅游业早日跨入“低碳时代”, 大学生的作用尤为突出, 但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水平令人担忧。同时, 值得乐观的是在调查试卷中低碳知识试题选择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各种交通方式的人均碳足迹排序等常识性问题统计的结果显示:前者被调查者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78.9%, 后者全部正确, 反映大学生素质普遍较高, 对常识性的低碳知识了解较多, 具有一定低碳环保知识, 但仍显不足。
在被问及大学生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低碳旅游信息, 结果显示:从政府、学校获取途径远远低于网络等, 这也反映出政府、旅游企业、学校对低碳旅游理念宣传力度不够, 并折射出当前社会资讯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 我们应注意新的变化。
综合上面的几个调查对象进行分析, 当前71.6%大学生比较关心低碳旅游发展, 有较强的低碳意识和较为良好的低碳行为习惯, 将近70%的大学生都能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 并愿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环境保护行为积极, 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学生对于发展低碳旅游的目的以及低碳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深入, 对于如何处理旅游业发展和低碳之间的矛盾, 认识还不一致。调查结果也反映出, 与大学生获取低碳旅游信息的途径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高达82.7%的大学生认为推动低碳旅游发展需要政府推动。事实上, 我国旅游业一直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政府应继续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在法律、政策、资金、技术、宣传等方面推动低碳旅游普及。2009年国务院11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 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要求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 倡导低碳旅游,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同时, 大学生对环保公益组织推广低碳旅游在内的低碳生活理念的作用给予厚望, 折射出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当代我国民间公益组织日益兴起的进步, 2010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鼓励高校师生开展环保公益互动。”我们认为这将促进低碳旅游理念的普及。只有45.8%的大学生表示与身边同学、朋友谈论日常生活中谈论低碳旅游, 反映出发展低碳旅游同时还需要社会的舆论引导与制度促进, 形成关注低碳的社会氛围。另外, 我们对统计数据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为参数数据源比较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水平高于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26.5%,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科类大学生与理科类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课程培养体系的差异, 从这个层面可以得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低碳经济时代呼唤低碳的旅游方式, 有责任的大学生应自觉规范自身旅游行为, 树立“碳中和”消费理念, 践行“碳补偿”的旅游方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环低碳旅游在内的环保教育与教学模式,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旅游 优势 问题 对策
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
1.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红土地”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品位极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等革命圣地。省内有81个县(市)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赣州瑞金、上饶集中营、井冈山茅坪等景区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336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72件(套)。由此可见,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2.区位条件优越,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西省地处中部,是东西部的腹地,东南沿海的后花园,以及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国际航线,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立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的格局,不仅形成了与相邻六个省会城市省际8小时经济圈和以南昌为中心的省内4小时经济圈,而且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
3.客源市场充足,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红色旅游,在游览中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途径。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大青少年是其广阔而庞大的客源,尤其是井冈山国家干部培训基地,其客源都是中国未来政坛的“希望之星”,遍布全国各省(市、区),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一个庞大而不竭的客源市场;而作为30余个部委“根”基地的瑞金,这两个客源市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相当稳定且日趋壮大的大市场,它既具市场优势,也独具政治优势,可大力开发和挖掘。
4.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为了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其开发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下发了两个一号文件,明确将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2004年12月,制订颁发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成为全国最早颁发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省市。2006年5月,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另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的价格优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红色旅游开发用地。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不断完善红色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初具规模,红色旅游产品渐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江西红色旅游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旅游产业机构还不够合理,计划经济痕迹尚未消除,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景区涉及到林业、文物、文化、旅游及地方政府等部门,互相掣肘,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也不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项目和产品开发无法按市场化运作,竞争力差,发展活力不足。这种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单一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源特性来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开发显得过于粗糙,产品单一;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与悠久历史文化结合不多,特色不浓,品味不高,失去了自己魅力。景区均以参观为主,缺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对游客吸引力不高。
3.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极不协调
除井冈山、南昌、瑞金等主要红色景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外,而其他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景区只在当地或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极不相称。这是因为宣传投入较少,使其一直鲜为人知,游人稀少,造成红色资源的极大浪费。发展极不协调,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平时门可罗雀,而与之仅两街之隔的滕王阁内却游人如织。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旅游发展,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学历水平、文化、业务素质偏低,从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较差。高校旅管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受过正规培训的不多,尤其是优秀营销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本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红色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由于保护意识差,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更是急功近利,只是一味满足快速扩张的旅游需求,以致吸纳游客过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开发模式,突出地方特色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体现其独特性,注意发掘自身潜力,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各显特色,展示区域独特性,避免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可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立体多维展示,可开发一些体验、参与式的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譬如利用战争遗迹、题材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等参与性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
2.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强化宣传推介。继续广泛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旅游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要大力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旅行社要适时利用革命纪念日、伟人纪念日、旅游黄金周等喜庆节日,开展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积极开展“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旅游研讨会,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保护、去挖掘,走向国际市场。
3.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途径有:一是培养内部人才。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或选派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引进专业人才。首先应依托省内高校开设的旅游营销、旅管、导游、景观设计等专业,吸收优秀的旅游毕业生;其次,可以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4.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失去这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竭泽而渔,应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应以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保红色资源不“褪色”,适度地开发利用。要严格按旅游规律,保护性开发,加强景点维护管理,使之永续利用,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倡导绿色消费和红色旅游的观念,取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丰收。
参考文献:
[1]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 [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文 军:《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叶 周:《“红色旅游”独具魅力》[J].人民论坛,2004年第十期
[4]林明太:《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 [J].莆田学院学报,2003(4)
您好!我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在做一项关于黄土地貌景观旅游认知的调查,您的意见对我的调查很有帮助!此调查成果只用于撰写论文,我将对您的信息保密!谢谢!!
A、调查内容(可多选)
1、您是否去陕北黄土地旅游过?()①是②否(不需回答7-15题)
2、一提到陕北黄土高原您首先想到的是___()①黄土 ②的黄河 ③窑洞 ④陕北民歌 ⑤其他___
3、您觉得陕北黄土地最吸引您的是:()①红色旅游②寻根祭祖地方 ③黄土风景 ④民风民俗
4、您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黄土地貌景观的?()
①亲戚朋友介绍②传媒⑦旅行社⑧其他___
5、您是最先是因为___认识(或注意到)黄土地貌的()
①千沟万壑②黄土梯田③黄土窑洞④九曲黄河⑤其他___
6、您都知道有关表现黄土地貌景观的哪些景点?()①洛川黄土地质公园 ②延川黄河蛇曲地质公园 ③壶口瀑布 ④安塞民俗博览地 ⑤塬墚峁沟谷等 ⑥其他___⑦不知道-------------------------
7、你是怎么去陕北的?()①公共汽车②私家车③火车 ④飞机⑤其他___
8、您去陕北旅游的动机(目的)是什么?()①黄土地观光②爱国主义学习③探亲、访友④修学考察 ⑤公务或商务⑥文化科技交流⑦其他___
9、您喜欢陕北的___()
①黄帝陵 ②延安革命旧址、宝塔山、枣园等④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⑤延川蛇曲地质公园⑥洛川会议旧址⑦红碱淖⑧安塞民俗博览地⑨壶口瀑布⑩其他___
10、您去过与黄土风景相关的景点如壶口瀑布、洛川黑木沟、延川乾坤湾等地方吗?()①有②没有(不需回答11-15题)
-------------------------
11、您认为您所看到的黄土风景有吸引力吗? ①很有吸引力 ②一般 ③没有什么吸引力
12、通过游览这些景区您认为黄土风景是否有特色?()①很有特色②没有什么特色
13、您认为黄土风景(比如塬墚峁河谷等)美在什么地方?()①科学美 ②形态美③动静结合美 ④情境美
14、您在这些景点游览时会想知道这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吗?()①想 ②不想 ③无所谓
15、您陕北旅游黄土风景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___ ①景区服务 ②交通 ③景区解说 ④住
宿条件⑤餐饮条件 ⑥景区环境
-------------------------
16、您认为有必要开展黄土风情旅游吗?①有必要②没有必要③无所谓
17、您认为什么是发展黄土旅游的障碍因素?()
①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 ②宣传少 ③餐饮条件差 ④交通不便 ⑤景区环境差⑥其他___
18、您觉得黄土风景旅游之所以以前没有听说过,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多,是因为____()①没有看到相关宣传信息 ②没有什么出名的,就忽略了 ③景点偏僻不集中④其他____
19、您认为黄土风景旅游跟红色旅游结合是否更好?()①是②否③没有什么关系
20、您以后(还)有打算到去黄土风景区去旅游吗?()①会②不会③可以考虑
B、调查对象资料
1、性别:()①男②女
2、年龄:()①30岁以下②31-45岁③46-60岁④60岁以上
3、受教育程度:()①中学及其以下②大专及其以上
4、职业:()①学生②公务员③教师 ④农民⑤经商⑥其他____
5、收入:()①< 500元② 500-1500元③1500-3000元④> 3000元
6、居住省份:____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D是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E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F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选项
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比例
65%
75%
68%
88%
23%
67%
这一题,除了“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这一选项选择的人次较少外,其他选项分布比较均匀。这一题旨在考查大学生对红色旅游的看法,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红色旅游对于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重要作用。
7.您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会举办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吗,如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很少(几年一次) D 没有
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对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柱形图能够看出,学校还是比较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如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的,宣传力度很大。
8.如果举办红色文化的活动,愿意参加嘛?
A非常愿意 B视情况而定 C没兴趣
由圆环图可以得出结论:在在校大学生的潜意识当中,举办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等手段对于传承革命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重要作用,他们本人也都十分愿意参与其中。这表明在思想上,绝大多数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9.[多项选择题]您通常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红色革命事迹的?
A网上查询 B书刊杂志 C 电视媒体 D 课本知识
选项
网上查询
书刊杂志
电视媒体
课本知识
比例
43%
74%
84%
83%
本题深入考察了大学生了解革命事迹的途径,其中媒体与课本占主导,这一结论也为我们宣传红色文化做出了指导。
10.您知道几个与红色革命史有关的景点、公园或遗迹?
A4个以上 B 2~3个 C 1个 D 不知道
11.[多项选择题]您知道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吗?
A粉碎“4次”围剿 B长征 C遵义会议 D井冈山会师 E其他
这道题98%的人均全部选择。剩余2%的人选择分布较为平均。
这两道题是针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我国国史、红色革命事迹了解程度的考察。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沈阳大部分高校在校生对我国红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不够系统、深入。
12.您认为在许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潮流下对红色文化有影响吗?( )
A影响非常大 B有一定影响 C没什么影响
选项
影响非常大
有一定影响
没什么影响
比例
49%
37%
14%
13.如果红色文化正在逐渐消亡,您会怎么做?
A极力挽救 B遗憾惋惜 C顺其自然 D与我无关
这道题真正能够看出沈阳各高校同学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真正感情以及重视程度,图中,能够做到遗憾惋惜的占绝大多数,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排名第二的人次为极力挽救,而认为顺其自然和与我无关的占绝少数。根据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对传统文化十分关心也十分热爱,但超过百分之五十却不愿将他们的热爱与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14.在您看来,认为近几年社会对红色文化的宣传程度怎么样?
A宣传力度很大 B宣传力度一般 C不了解或从未听说
15.[多项选择题]如果有关部门计划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您希望是以何种形式?
A展览会 B网络媒体 C电视节目 D书报期刊 E其他
选项
展览会
网络媒体
电视节目
书报期刊
其他
比例
86%
74%
78%
23%
46%
这个结果对于有关部门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时的方法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个数据表明了大学生最能接受的途径是展览会,接下来依次为电视节目、网络媒体,而书报期刊的效果并不会太理想。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红色旅游感想汇报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发起了以“回顾红色经典,不忘历史血泪”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参与人员xx,xx„„在xx的带领下,从重庆科技学院出发,乘车至白公馆下,依次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和红岩广场等红色景区。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郊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白公馆的烈士遗书——红岩“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白公馆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其历史意义在于缅怀那些为追求民主和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这浸透着先烈思想和鲜血的“狱中八条”时下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当时,应把它作为培养干部品德和反腐倡廉的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牢记历史,追求正义,严惩腐败!要坚决清除红岩中刘国定、冉益智式的叛徒,要严惩、防范现实中背叛党和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蜕化变质的假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以对得起牺性生命的仁人志士,不能让烈士们的血白流!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是一个煤洞,1939年,国民党蒋介石派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16间男牢,2间女牢。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
参观过程中支部人员保持着对革命烈士敬仰、尊重和对反动派愤恨、唾弃的心情。脑海中浮现的是革命烈士们在名族大义和个人生死面前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壮烈场景,心中充满的是对为自由平等、和平稳定的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敬和缅怀。
在这里我们首次接触并了解了“11.27大屠杀”事件。
1949年8月,蒋介石带毛人凤来到重庆亲自布置了屠杀计划。9月6日,杨虎城将军及长子杨拯中、二子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及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由贵州被押往重庆,当晚被秘密杀害在戴笠的会客室、警卫室。
11月27日下午4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开始屠杀被关押的人员。敌人对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屠杀时,从渣滓洞监狱也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屠杀后,又纵火焚烧了牢房。
歌乐山下的这场悲剧,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殉难者达300余人。敌人的人性的泯灭和手法的凶残使每个参观者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其中最触动我们的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小萝卜头”的孩子。他从小就出现在红色教育的故事中,而当我们亲自参观了白公馆和渣滓洞时,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勇敢和坚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即使是大人也会觉得惨痛难熬,可是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却可以坚持下来,并且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对生活、对生命、对未来充满向往。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小小的他因为营养不良,发育上产生了缺陷,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强大的。支部参观人员纷纷表示,生在和平时期的我们,物质条件胜过小萝卜头千倍百倍,我们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对党的崇敬和忠诚完善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名族真正有用的人。
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100多人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胜利的前夜,除了罗广斌同志脱险以外,其他同志全部光荣牺牲。我们为脱险的同志感到真心的喜悦,同时也对遇难的同志送上我们最诚挚的哀悼。
随后我们又顺势参观重庆红岩魂广场。红岩魂广场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1988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社会历史类纪念性遗址博物馆,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之一。
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和广告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广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旅游广告的进程与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并不相匹配,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 还是实践领域, 它都相对薄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使旅游广告有效聚敛公众注意力, 并在旅游业发挥重要作用?就有必要了解当前受众对旅游广告的态度与认知状况, 分析不同类型的旅游广告宣传效果, 以便对症下药。基于此, 本文以长沙市民为调查对象, 就公众对旅游广告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 针对媒体选择、广告制作、发布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30道题, 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及开放式问题。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对旅游广告的总体认知情况、对不同媒体旅游广告的评价三部分。问卷发放时间选择在2007年6月的一个周末, 调查地点为长沙市烈士公园、五一广场、黄兴南路步行街等人流量较大、本地市民常去的户外休闲场所。
1. 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590份, 回收率98.3%, 其中有效问卷583份, 占发放问卷的97.2%、收回问卷的98.8%。
受访者性别结构:男48.2%、女51.8%;年龄结构:18岁以下5.8%、18~25岁23.6%、26~35岁50.2%、36~45岁9.7%、46~55岁5.8%、55岁以上4.9%;学历层次:初中及以下3.9%、高中、中专24.5%、大专、本科65.5%、研究生以上6.1%;月收入情况:800元以下13.9%、800元~1500元21.5%、1501元~3000元52.6%、3001元~45000元7.6%、4500元以上4.3%。
可以看出, 本次调查男女比例适中, 年龄以中青年为主, 受教育程度偏高。而在月收入方面以中等收入者为主, 且基本符合湖南统计信息网发布的长沙市2006年人口平均年收入为24615元的状况, 因此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受众对旅游广告的总体认知
(1) 旅游广告是受众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
调查显示, 有62.3%的被调查者通过旅游广告获取旅游信息。尤其是, 对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 公众往往是通过媒体广告渠道知晓, 如山东荣城、江西三清山等。这说明旅游广告已成为传递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2) 电视仍是受众关注旅游广告的主要媒体
当前, 电视、报纸仍是受众关注到的旅游广告的主渠道。分别有58.3%、38.9%的被调查者从这两大媒体上看到旅游广告。作为新媒体, 网络广告也逐渐成为受众获知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有32.3%的被调查者表示, 在互联网上看到过旅游广告。再次, 为户外广告。受众注意到的杂志和广播类旅游广告则相对较少, 分别为10.2%和3.5%。
(3) 超半数受众经常或较经常看到旅游广告
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经常看到”和“比较经常看到”旅游广告, 其比率分别为22.1%和29.2%。但也有38%的被调查者表示, 看到旅游广告的次数“不太多”;选择“很少”和“从没看到”旅游广告的被访者仅为10.4%和0.3%。这说明, 旅游广告的投入已见到一定效果, 但相比房地产、药品、汽车等行业, 旅游产品的广告投入仍有限。
(4) 景区广告占据旅游广告主流
在问及“您看过哪些旅游企业和部门的广告”时, 选择“旅游景区”的被调查者占到54.6%;其次分别是旅行社 (38.3%) 、旅游城市 (34.3%) 、旅游网站 (18.9%) 、旅游节庆活动 (16.8%) 、饭店 (9.0%) 。此外, 这些广告主在媒体选择、及广告内容方面各不相同。
(5) 受众对旅游广告的依赖度不高
旅游广告对公众旅游决策的影响力有限。选择“影响不大, 仅供参考”的被调查者占绝大多数, 为69.7%。但乐观的是, 仍有23.5%的被调查者认为, 旅游广告对其决策有较大作用。认为“起决定性作用”和“没任何影响”的比率均较低, 不足5个百分点。此外, 调查显示受众对广告的依赖度与受众的年龄、学历无太大关联。
(6) 受众对旅游广告的信任度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 受众对旅游广告信任度较为中庸, 超过半数 (52.5%) 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广告内容值得信任的程度“一般”。有14.9%的被访者“比较信任”旅游广告。值得注意的是, 仍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访者“不信任”或“不怎么信任”旅游广告。这与广告行业给公众的整体印象有关。
总体来看, 旅游广告对推广旅游产品及服务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公众并不会轻易受广告的影响, 旅游广告的诚信度仍有待加强。
3. 受众对不同媒体旅游广告的认知
(1) 电视旅游广告
如上所述, 电视是公众获取旅游广告信息最重要的媒体。调查显示, 公众对电视旅游广告的好感度明显高于其他品类广告, 如7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广告比其他产品广告好看。主要是原因有:广告画面美、推销意图不明显、播放时间和频率适中, 不容易让人厌烦”等。当被问及“对电视旅游广告的效果评价”时, 有30.6%的被调查者表示“看过就有想去的冲动”。还有42.4%表示, “还不错, 有点兴趣”。由此可见, 电视旅游广告较易激发公众的旅游动机。不过, 认为对电视旅游广告“没什么兴趣”的也占到了四分之一 (25.4%) 。表示“非常反感”的则不足1%。
在电视广告内容方面, 受众对大连、黄山、乌镇的电视旅游广告印象较深, 原因是:大连的宣传片画面“很时尚、很有动感”;黄山的广告语——“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朗朗上口, 广告画面让人过目不忘;乌镇则邀请实力派艺人刘若英作形象代言人出现在宣传片中, 相反, 泰山旅游形象广告在央视已播出一段时间, 但在调查中, 无人提及。可见, 旅游广告本身的质量与宣传效果密切相关。
(2) 报纸旅游广告
报纸是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第二媒体。调查显示, 长沙市民阅报首选地方性报纸,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长沙晚报》 (占被调查者的25.3%) 、《潇湘晨报》 (22.2%) 、《三湘都市报》 (8.6%) , 这反映出人们更为关注发生在周边、贴近自己日常生活的事情。
在报纸旅游广告关注度方面, 53.3%的被调查者平时极少阅读旅游广告;37.4%的被调查者在“有出游计划的时候才会去浏览”;至于“每次都看”和“从不看”的均为少数, 分别占总数的5.2%和4.1%。总的说来, 当前受众对报纸旅游广告的关注度不高, 宣传效果远不及电视。
究其原因, 一方面, 人们阅读报纸往往有更多的主动性, 可以有选择性地关注新闻、经济、体育、娱乐等栏目, 对缺少创意以及与自己无关的广告信息常视而不见;另一方面, 当前报纸旅游广告的创作手法单调、贫乏, 很难吸引受众眼球。以发布频次较高的旅行社线路广告为例, 此类广告大多挤在分类广告中, 版面小、位置偏, 加之广告表现手法单一, 关注度低也就不足为奇。但仍需指出的是, 当人们选择旅游线路时, 则会主动需求旅游广告信息, 因此报纸旅游广告仍不可或缺。
(3) 网络旅游广告
网络媒体方兴未艾, 其是现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一个新兴渠道。调查显示, 长沙市民浏览最多的网站, 分别是百度 (27.1%) 、新浪 (17.3%) 、网易 (9.8%) , 而旅游类网站无一入选。
不同年龄的受众对网络旅游广告的关注度差异显著。据调查, 78.6%的被访者在网络上看到过旅游广告, 而点击进入查看详情的被调查者占到63.7%。当被问及点击的原因时, 选择“出游之前搜集旅游信息”的被访者最多, 占点击人群的54.3%。
由于网络广告互动、海量、无地域限制的信息特征, 以及其相对低廉的价格, 吸引了不少旅游广告投资者。此外, 主动点击网络广告的人群往往是有出游计划的潜在旅游者, 因此, 这也是以散客、商务或政务游客为目标市场的旅游企业, 应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的重要因素。
(4) 杂志旅游广告
杂志作为小众媒体, 其旅游广告量较低。15.4%的被调查者有经常阅读杂志的习惯。其所阅读的杂志种类比较单一, 以家庭、健康类杂志居多。从整个调查的情况看, 仅有10.2%的被访者表示在杂志上看到过旅游广告, 而这些广告的内容主要是航空公司、旅游景区、饭店等企业的形象广告。
由于杂志能提供较好的视觉效果、且宜于保存, 因此可考虑在航空类、旅游类、商务休闲类杂志上刊登旅游形象广告。但受杂志发行频率较低, 传播范围有限、信息易滞后的限制, 时效性较强、信息更新较快的旅游产品 (如旅游线路、旅游节庆活动等) 不宜选择杂志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
(5) 户外旅游广告
27.5%的被调查者在长沙街头看到过户外旅游广告。当被问及“您在长沙街头看到过哪些户外旅游广告”时, 被提及较多的旅游广告景区有张家界、韶山、金洞漂流、天沐温泉、江垭温泉等。
由于当前长沙户外旅游广告的数量仍较少, 市民能记住一些景区, 说明户外广告效果较为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 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在调查地点——长沙烈士公园正门对面的户外广告牌几乎无人注意, 被访者无一提及。究其原因, 该广告牌邻街建筑物的第三层墙面上, 面积较小, 画面冲击力平平, 因此很难博得受众的青睐。
二、结论与建议
旅游企业在发布广告时, 应充分考虑不同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的优劣势, 并应注重各种媒体的组合应用, 以尽可能向受众提供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旅游地应尽量借助电视媒体平台, 有针对性的选择频道;以散客、商务或政务游客为目标市场的旅游企业, 应高度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而对于目标市场明确、时效性较强的旅游产品, 如旅游线路、旅游节庆活动等, 则可利用地方性报纸发布旅游信息。
针对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 策略性规划广告发布的时间和频度。对于新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节庆活动, 以及季节性明显的旅游产品 (如温泉、漂流) 在旺季到来前的一段时间, 可采取集中投放策略;而城市或地区形象广告, 则可采用间歇式投放策略。但在广告形式上应力求变化, 使受众保留新鲜感。
由于公众对新闻类栏目关注度高, 应充分利用事件、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传播旅游信息, 有意制造“事件”, 或在创意及表现手段方面赋予广告新闻价值, 以达到媒体主动关注和自觉传播的效果。
旅游广告力求制作精良, 富有特色和创意。随着旅游广告投放的大幅度增长, 单纯以景制胜的广告已很难打动消费者。因此, 旅游广告不但要注重广告本身质量, 力求突出目的地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征外, 还应加强创意功力, 使之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
琅琅上口的广告语, 对一则旅游广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 名人广告依然具有较好的宣传效果, 但所请名人的个人气质应与宣传地的地脉特征相吻合。但在拍摄广告时, 要明确名人与广告内容的主次关系, 以免发生“买椟还珠”的现象。
摘要:旅游广告是向旅游者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产品魅力、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 但其宣传效果会因具体实施广告的媒体、时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以长沙市民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试图考察公众对当前旅游广告的认知状况, 探究不同媒体旅游广告的实际宣传效果。根据分析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旅游广告媒体选择、广告制作、营销方式等问题提出策略建议, 从而为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广告,认知度,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南枝:旅游市场学 (修订版)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191
[2]杨晓佳蔡晓梅: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广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 2005, (15)
[3]邱洁威:中国旅游广告发展刍议[J].思想战线, 2003, (5)
【大学生对红色旅游认知】推荐阅读:
政治学论文——浅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05-28
大学生思想汇报:红色之旅的感受07-02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12-08
大学生旅游计划10-25
大学生旅游行业调查问卷12-11
17旅游管理大学生简历06-25
暑假旅游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11-08
大学生旅游节开幕式致辞10-09
谈谈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07-22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