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精选6篇)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篇1

一、总则

1、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确保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疫病的危害,保障我乡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应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统一领导。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实行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乡人民政府成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统一指挥本辖区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本预案规定,制定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在乡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各村委会应当组织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依据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毒(菌)型、发病动物数量、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控制扑灭效果。

分区警戒。根据重大动物疫情流行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分区(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警戒,实施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以迅速控制-1-

疫情蔓延。

平战结合。积极开展防疫技术研究和培训,做好技术和物质准备;开展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并根据需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早、快、严”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行综合防治,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应急领导机构与职责

乡政府设立由书记李华林同志任指挥长,乡长蒋联起任副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乡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负责全乡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指挥、协调工作。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畜牧水产部门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防预警机制,实施被动监视和主动监测。乡畜牧水产部门根据疫情监、风险分析结果,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发出预防预警信息。

1、信息监测与报告

畜牧水产部门、动物防疫机构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对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密监测,通过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评估,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及时向上一级防治重大动物弊病指挥部办公室上报正式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应急处置意见。

2、预防预警行动

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预警报告后,及时进行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可能出现的危害程度,提出初步行动对策,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视情况召集指挥部成员会议,决策行动方

案,发布指示和命令。

3、预警支持系统

乡畜牧站建立重大动物疫情诊断、监测、监视、评估及防范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乡卫生院建立人间疫情检测、监测体系。乡畜牧站和乡卫生局相互通报疫情信息。

4、预警及分级

根据省、市、县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风险分析结果,及时做出预警。并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种类、潜在危险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般级、较重级、严重级、特别严重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四、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疫情的确认:乡级动物防疫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和权限,对重大动物疫情做出可疑、疑似等预警判定,并上报县级相关部门,必要时由上级报省检验中心和农业部指定的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

疫情的分级: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重大动物疫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应急处置

基本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事发地村委会必须作出应急反应,迅速上报,乡政府组织辖区内有关单位和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先期处理,立即控制好现场,防止疫情扩散,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要立即向上一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预案启动情况,并及

时将疫情通报到村委会。

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分区警戒:对疫区、受威胁区、监控区分区警戒。

五、应急保障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乡政府应积极协调畜牧站、卫生院、派出所、财政所等部门,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急保障工作。

六、表彰和责任追究

1、表彰和奖励。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由政府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责任追究。执行本预案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物资、资金、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重大动物疫情的;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发布重大动物疫情信息的;不按规定进行封锁、销售、运输疫区内易感动物及产品、动物遗传物质的;接受疫情调查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阻碍动物防疫机构依法扑疫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当地村委会、相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界牌乡人民政府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篇2

1 临床怀疑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发病场/户)

1.1 采样送检

采样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

1.2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现地调查, 做进一步的诊断。

1.3 临时性隔离封存

由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取临时性隔离控制措施, 依法出具《动物及动物产品隔离 (封存) 通知书》 (见表1) 。必要时,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做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1) 扑杀:

扑杀疫点场/户所有染疫及其同群动物。

(2) 无害化处理:

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及其产品、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消毒: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栏 (禽) 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

2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

2.1 送 检

省里将病料样品进一步送国家参考实验或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

2.2 上报疫情

省里上报疫情至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2.3 封锁疑似疫点

(1) 隔离、封锁、扑杀:

对疑似疫情疫点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扑杀措施;

(2) 限制人员和动物产品的流动:

严禁疑似疫情疫点内其他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严格限制有关人员, 以及车辆、饲料、禽蛋托盘、饮水与喂料器皿、排泄物等一切可能污染物品的流动;

(3) 消毒:

对疑似疫情疫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2.4 市场监管

对当地活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监管,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畜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2, 禽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3。

2.5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尽快确诊疫情, 及时分析疫源和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以及在最长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动物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 (包括粪便、垫料、饲料) 等进行追踪调查。家畜疫情排查表见表4, 家禽疫情排查表见表5。

3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3.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2 h内划定疫点, 疫区和受威胁区, 制作《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划定通知书》。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做出决定。对决定实行封锁的, 发布封锁令, 内容包括封锁的起始时间、封锁范围和对疫区管理等, 并要求各项封锁措施在12 h实施到位。当疫情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 由所在行政区域人民政府同时发布封锁令或由共同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超出本级人民政府处置范围和能力的按规定由上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启动审批表见表6, 封锁令的基本格式见表7。

3.2 封锁疫区

(1) 对疫点采取以下措施。

①扑杀:扑杀、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②无害化处理: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③消毒: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④设立哨卡:在疫点出入口设立消毒哨卡, 24小时值班, 禁止人、动物、车辆进出, 禁止动物产品及其它可能污染物品移出。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出时, 须经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并经过严格消毒后进出。

(2) 对疫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设立哨卡:在疫区周围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24 h值班 (每班不少于2人, 其中至少1名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 对出入的人员、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动物的监督检查任务;②扑杀: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 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③圈养:对易感动物全部圈养或在指定点放养, 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④监测接种易感动物: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并按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⑤关闭市场:关闭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禁止易感动物进出, 禁止易感染动物产品和其它可疑污染物运出;⑥消毒、无害化处理: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或其它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 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

(3) 对受威胁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紧急免疫接种: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动物根据需要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 并进行免疫效果监测;②疫情监测:对易感染的动物实行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3.3 总结与补助

(1) 总结:

重大动物疫情结束后, 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造成的损失、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本次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结束审批表见表8。

(2) 补助:

①每起疫情的扑杀数量由各级畜牧、财政部门进行核定, 逐级汇总上报省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由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向农业部、财政部申请扑杀补助经费, 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下达后, 省、市、县三级财政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 按程序逐级下拨资金, 发放给因扑杀而致损的养殖场/户, 扑杀补助经费下达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分乡镇在各村民集中点张榜公布。牲畜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9, 家禽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10。②以下情况不纳入扑杀补助范围:不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强制免疫而发病的畜禽;未经申报批准跨省调运种 (乳) 用畜禽, 引起疫情发生的;逃避检疫监督及贩卖染疫畜禽而被强制扑杀的。

3.4 资料的编写、收集和整理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第三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第四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五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当及时收集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加强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和传出。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通报国内重大动物疫情。

第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有关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对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控告。

第二章 应急准备

第九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并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应当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和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指挥部的职责、组成以及成员单位的分工;

(二)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

(三)动物疫病的确认、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和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四)重大动物疫情疫源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五)预防、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所需资金的来源、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六)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

第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确保应急处理所需的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和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建设,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需要,可以成立应急预备队,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具体承担疫情的控制和扑灭任务。

应急预备队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必要时,可以组织动员社会上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公安机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依法协助其执行任务。

应急预备队应当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重大动物疫情防范意识。

第三章 监测、报告和公布

第十五条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六条

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七条

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第十八条

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三)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四)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五)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九条

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条

重大动物疫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疫情。

第二十一条

重大动物疫病应当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病料,未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病料。

从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离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防止病原扩散。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疫区内易受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

第二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第二十五条

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六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第二十七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作出决定。

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范围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划定,具体划定标准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国家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疫情等级,由有关人民政府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

条对疫点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

(二)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第三十条

对疫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二)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对其他易感染的`动物实行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三)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并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

(四)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禁止动物进出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

(五)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一条

对受威胁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二)对易感染的动物根据需要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第三十二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以及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控制、扑灭措施的,由有关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决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拒不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第三十三条

国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易感染的动物免费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因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的已经证实的损失,给予合理补偿。紧急免疫接种和补偿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第三十四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需要,有权紧急调集人员、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第三十五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工作,对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和其他易感染动物的扑杀、销毁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第三十六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所需的物资紧急调度和运输、应急经费安排、疫区群众救济、人的疫病防治、肉食品供应、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支持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三十七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三十八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扑灭工作。

第三十九

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和技术指导等措施。

第四十条

自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发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处理完毕起,经过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的,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撤销疫区;由原批准机关撤销在该疫区设立的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及其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兽医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重大动物疫情的;

(二)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不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导致动物疫情扩散的;

(三)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或者不按照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

(四)不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的封锁建议的;

(五)对动物扑杀、销毁不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指导不力,或者不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的;

(六)其他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或者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执行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阻碍报告重大动物疫情,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按照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政府主要领导人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截留、挪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经费,或者侵占、挪用应急储备物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或者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不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采集重大动物疫病病料,或者在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离时不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在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期间,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篇4

(篇一)

为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植物疫情在我街道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重大动、植物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动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街道办事处成立重大动、植物疫情控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由主任任组长、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副指挥长,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办,电话:

5129611

558018。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主要职责如下:

1、街道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负责防控工作日常管理事务。指导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工作;

制定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发布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

负责向行政村和种、养大户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负责与各县防控指挥部的协调联络;

组织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工作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有关防疫技能培训;

负责有关会议材料的撰写和重要文电的起草,筹备召集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重要会议;

完成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物资保障。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民政救助站)参加。主要职责:

负责查灾、核灾、报灾工作,筹措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

处理所需的各类物资和经费,负责制定各类款物分配方案,及其物资的接收、分配和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处理物资的调运工作,协调监管紧急物资的发放和紧急处理经费的使用,负责对疫情灾害造成农民生活困难的进行救济、协调。

3、控制处理。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派出所、卫生院、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

负责疫情的监测、成灾原因分析、灾害的防治、扑灭、无害化处理等组织工作,提出恢复生产的有关建议并组织实施;受市防控指挥部调遣,负责制定疫情灾害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指导并协助各行政村和相关农户实施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处理;紧急处理灾害发生时的有关群体性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情况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4、协调督查。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卫生院、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

督促检查各行政村的工作落实;提请县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渎职行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督查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理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及时汇总督查情况,向防控指挥部汇报。

5、技术指导。由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为防控指挥部提供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技术决策咨询和参谋;组织实施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技术的攻关研究。

二、疫情应急处理

发生疫情,启动防控应急预案。

(一)规范相关工作

1、疫情报告。疑似新疫情一旦发生,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疑似报告,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取样和鉴定;

因隐报和缓报造成疫情扩散和重大危害者,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封锁控制。疫情确认后。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动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封锁方案,对疫区采取封锁控制措施。

一要对疫区内主要交通干线两旁区域进行地毯式调查,一旦发现疫,立即扑灭。

二要对疫区农、畜产品外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加强动植物产地检疫,在农、畜产品运输前实施严格检疫。

三要对外运的种子(种苗)、等动、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通过检疫的,发放动、植物过检疫证书,对未获得动、植物过检疫证书或发现重大动、植物动、植物疫情的货物禁止外运。禁止疫区内土壤、拉圾、建筑余土、堆肥外运。

四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伤人情况的监测报告,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

3、防治扑灭。根据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传播和危害特性,采取以环境治理、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灭杀措施。

一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疫区内的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减少重大动、植物疫情滋生。有蚁巢的地方,要采取扑灭措施后再进行清理。

二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灭杀蚁虫、老鼠,如在蚁巢、老鼠洞附近投放毒饵,对蚁巢、老鼠洞喷施浇灌农药。

4、疫情调查和监测。要对疫区和监测区疫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做好疫情监测结果记录,并保存记录档案,定期汇总上报。

5、结束应急。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在疫区没有发现新的疫点,由街道领导小组、指挥部提请上级指挥部批准,可结束应急。

6、疫情解除。疫区按照要求完成疫情扑灭工作后,疫区和监测区在连续9月内未发现新的疫情,由市指挥部报请省动植物检疫站验收,上报农牧渔业部审定后,按照《动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以农牧渔业部公告发布解除疫情。

(二)加强宣传引导

疫情公布后,要力求多做少说,避免过分渲染。要做好新闻媒介正面介绍、防范提醒和澄清谣言的准备,有关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由农牧渔业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口径。在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要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重点宣传注意事项,防范知识、防控技术和救助方法。当媒体出现不实报道或社会上流传谣言时,立即出面澄清,加强宣传引导,降低负面影响。

(三)落实保障措施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药剂、器械及其他物资的足额及时到位。对疫区内因实施防控措施而征用、销毁当地的房屋、土地、物资、庄稼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上级业务主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提出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政策建议,并监督、检查补贴和扶持政策的落实。

(篇二)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植物疫情,控制疫情传播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辖区,对原发或传入、造成或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严重损失的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作,快速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原则,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全面摸清疫情状况,采取断然措施封锁、控制和扑灭疫情。

疫情分级

依据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的数量、传播速度、范围和趋势,将植物疫情划分为四级。

(1)特大疫情(Ⅰ级):全区在7日内发生5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2)重大疫情(Ⅱ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3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10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3)较大疫情(Ⅲ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3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4)一般疫情(Ⅳ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全国或者**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区政府设立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简称“区植防指”),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日常和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区植防指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农业局(区植物检疫站)、区财政局、区林水局、区住建局、区环保局、区科技局、区卫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下设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办公室(简称

“区植防指办”),设在区农业局。各镇街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3.2

职责与工作任务

3.2.1

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确认报告,宣布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全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计划,落实防控经费;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防控工作的到位率;审核把关镇、街道和媒体按照《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规定报送、发布疫情信息;督查镇街疫情预防、控制、扑灭等各项工作以及防控物资和经费的使用情况。

3.2.2

区植防指办:负责防控工作的日常管理事务,收集、汇总和报送相关信息,保持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畅通,工作协调;负责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和区植防指的工作指示、工作动态;组织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有关防控技术培训;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印发和信息发布工作;承办区政府办和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区植防指办成员单位

(1)区农业局:负责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普查工作;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鉴定确认工作;实地调查核实疫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划定疫点和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疫情封锁、扑灭等防控工作,包括疫情扑灭、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补救等技术指导;依法对调入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检疫监管;负责对镇街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疫情识别、封锁扑灭和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2)区财政局:负责保障植物疫情监测、普查、铲除(深修剪)、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所需的资金,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承办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3)区卫计局:负责监测植物疫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人间疫情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4)区公安分局:协助做好疫情封锁和强制扑疫工作,负责疫点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确保疫情扑灭工作的顺利开展。

(5)区科技局:负责落实植物疫情防控技术研究,为植物防疫、检疫、扑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6)区林水局、住建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负责山林、河道两岸、道路绿化带、城区绿化带等相关区域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评估疫情对环境的影响。

(7)各镇街: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植物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及日常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决策、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落实相关物资和资金;做好疫点的监控工作,承办区植防指办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预警和预防机制

4.1

信息监测

在区植防指办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的基础上,各镇街应根据辖区种植业特点建立农业植物疫情监测体系,在辖区内设立若干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和动态监测。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须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4.2

预警预防

区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按程序做出预警;提供疫情扑灭相关技术意见。检查控制疫情各种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预案、人员、资金、物资、技术到位情况和灾害的防治效果,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封锁、扑灭和控制工作。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程序

根据植物疫情发生情况,建立Ⅳ级(一般植物疫情)、Ⅲ级(较大植物疫情)、Ⅱ级(重大植物疫情)和Ⅰ级(特大植物疫情)四个响应等级。其中Ⅳ级、Ⅲ级响应由区植防指报请区政府决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Ⅱ级响应由市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级响应由省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II级应急响应中,区植防指应服从上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5.2

先期处置与信息报送

5.2.1

先期处置

(1)发生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办应立即组织属地镇街会同区植物检疫机构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对染疫植物进行封存、消毒和销毁,封锁疫点,防止疫情人为扩散,减少自然扩散。

(2)属地镇街应收集汇总疫情种类、发生程度、分布范围等有关情况,报区植防指办,并根据现场实际或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由区植防指办与省市业务部门会商后确定疫情等级,及时上报区植防指。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等级上报区政府、省市植防指。

(3)区植防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扑灭疫情。必要时可按有关规定,组织相关单位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强制对染疫植物、植物产品、车辆、仓库和其他可能污染疫的情况进行检疫、消毒或销毁除害处理;封锁疫情现场;查验携带寄主植物、植物产品的人员和运输工具;禁止疫区货物上市销售;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4)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因疫情发展和危害程度的变化需变更疫情等级的,区植防指按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5.2.2

信息报送

5.2.2.1

一旦发生植物疫情及其隐患,任何单位与个人均有权向农业、植物检疫等部门或疫情发生地政府报告,也可通过“110”报警电话向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植物疫情。

5.2.2.2

疫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发生疫情的植物种类、品种、来源、症状,受害植物数量(面积)和损失情况等,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疫情报告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5.2.2.3

疫情报告程序

(1)疑似疫情报告。区植物检疫机构接报后,应立即派植物检疫员赴现场诊断,初步认定为疑似植物重大疫情的,要立即采集样品进行确诊。

(2)确认疫情报告。区植防指办接到辖区内重大植物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区农业局24小时内派2名以上专职植物检疫员到现场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对怀疑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当地植物检疫机构不能确诊的,要商请省、市专家到现场协助诊断,并按检疫操作规程取样送省植物检疫机构做进一步检验;省植物检疫机构还不能确诊的,应送样到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确认。疫情确认后,在2小时内由区农业局报告区植防指和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特殊情况时可直接报告。

(3)疫情发生后,疫情影响地要每周向区植防指办报告1次疫情。重大、特别重大疫情,每天至少上报1次,紧急情况应随时报告;疫情得到控制的,实行零报告制。

(4)加强与毗邻县市有关部门协作,建立重大植物疫情信息报告、协调机制,根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5.3

指挥和协调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工作由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5.4

应急处置

(1)植物疫情发生单位和所在镇、街道负有对疫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要执行区植防指下达的工作举措;相关单位须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检疫、封锁现场、消毒除害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2)一旦发生先期应急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特大疫情,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特大疫情,区植防指应根据上级植防指的决定,扩大响应范围,提高响应等级,由上级植防指统一指挥实施疫情控制行动。

(3)发生特大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应当根据上级植防指指令,立即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疫情处理队伍和社会力量,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疫情监控和扑灭行动有效进行。

5.5

事件调查

应急处置中,应迅速查明植物疫情来源、植物疫情传染源,查清植物疫情发生、扩散、消灭等整个过程,形成总结性报告,供领导参考决策。

5.6

新闻报道

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有关重大农业植物疫情信息必须上报农业部备案。由省农业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公布,其他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无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确需新闻报导需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审批。

5.7

应急结束

在区级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疫情发生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须全部销毁,农产品、种植地土壤等按规定处理并彻底消毒,通过连续

2年监控未发现新的疫情,经省市植物检疫专家组系统考察论证后,认为可以解除封锁的,由区植防指向区政府提供可解除疫区封锁的报告,报请上级发布解除疫区封锁令。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可宣布该处疫情被扑灭。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1)疫情处置补助。按照各类重大植物疫情灾害补偿规定,确定数额等级标准,对控制、扑灭疫情造成的损失,按程序进行合理评估,并由区财政给予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2)各镇街和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对疫区调整种植作物布局、经营范围等进行指导,以尽快恢复生产。

6.2

调查报告

区植防指办及时系统性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作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报区政府。

应急保障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植防指应具备机动指挥和监测能力,配备对讲机等通信工具保障处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通信,并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保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以及短信、微信等自媒体发布预警和引导信息,及时疏导疫区人员。

7.2

应急队伍保障

7.2.1

区植防指要组建由农业行政管理、专(兼)职植物检疫员、植物保护专家、农业专家为主体,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的重大植物疫情控制处置预备队。

7.2.2

预备队作为应对突发植物疫情处理、控制的核心队伍,要配备必须的装备、器材、交通工具,制订各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其正常运行;必要时,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协助执行任务。

7.3

交通运输保障

由各级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安排、调配车辆用于疫情调查、物资运输等,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车辆的正常运行、使用和维护。

7.4

医疗卫生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医疗、卫计部门实施。

7.5

治安交通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公安、防暴等部门实施。

7.6

物资装备保障

7.6.1

区政府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主要储备监测仪器设备、诱剂、农药、药械、熏蒸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库由区农业局建设和管理。

7.6.2

在保证一定数量必需应急物资储备的基础上,要加强物资应急配备信息的收集,一旦需要可以紧急大量购买、充实应急物资。

7.7

经费保障

区、镇街两级财政应为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重特大植物疫情控制预备队的建立、装备、培训和演练等工作,保证应急防疫物资储备;重大疫情发生时,提供相应应急保障资金。

7.8

宣传、培训和演练

7.8.1 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植物防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应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充分发挥科协等社会团体和中小学在宣传、普及植物防疫应急知识方面的作用。

7.8.2

区、镇街两级植防指应召集农业、林业、公安等部门相关人员,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处置预备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7.8.3

在没有发生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状态下,区植防指办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演练,提高预备队伍扑灭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镇、街道植防机构要视情况组织训练。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与说明

8.1.1

重大植物疫情:是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梨树病害、扶桑绵粉蚧、甘薯茎腐病等全国32种植物检疫对象和**省20种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及新的禁止入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发生危害。

8.1.2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8.1.3

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1.4

保护区:国家植保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8.1.5

植物检疫措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制有经济影响的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或扩散的任何法律、法规和官方程序。

8.1.6

植物检疫程序:官方按照植物检疫法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执行与检疫性生物相关的检验、检测、调查、处理等方法。

8.2

预案制订、解释与更新部门

本预案由区农业局牵头制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农业局根据生物灾害发生、变化情况,新型药械引进和新农药试用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新规定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本预案由区农业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市**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余政办〔2013〕305号)同时废止。

(篇三)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和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保护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危害农作物的检疫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情况发生。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活动,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四条

对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农业植物疫情必须立足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实,争取主动,防范于未然。

(二)分级负责原则。以属地管理为主,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职责分工,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处置。

(三)果断处置原则。一旦发生农业植物疫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把农业生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四)规范有序原则。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规范程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发生的农业植物疫情及其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负总责。市政府成立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农林局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农林、财政、发改、公安、卫生、交通、市场监管、科技、民政、气象、宣传、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协调督查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保障组、控制处置组。常态管理下,由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日常管理事务。发生重大农业植物疫情时,各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履行各自职责。

第七条

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由农林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日常管理事务,指导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

(二)制定农业植物疫情防治、控制和处置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发布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

(三)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

(四)组织开展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 协调督查组由市府办牵头,农林、财政、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宣传、应急管理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乡镇、街道领导小组的工作落实情况;

(二)提请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渎职行为;

(三)审核把关各种新闻宣传,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督查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技术专家组由农林局牵头,卫生、科技、气象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疑难农业植物疫情情况的会诊;

(二)为指挥部提供预防、控制和处置的技术决策咨询和参谋;

(三)组织实施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技术的研究。

第十条 物资保障组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农林、交通、民政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筹措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物资和经费;

(二)负责紧急处置物资的调运;

(三)协调监管紧急物资的发放和紧急处置经费的使用;

(四)负责对由于疫情所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

第十一条 控制处置组由农林局牵头,公安、市场管理、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疫情监测、原因分析、疫情防治和扑灭等工作,提出恢复生产的有关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订农业植物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指导并协助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紧急处置疫情发生时有关群体性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情况。

第三章 疫情确认和报告

第十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由农林局依照下列原则组织诊断并确认:

(一)国家法定的植物检疫性病虫草害,由市植物检疫站按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确认。对怀疑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市植物检疫站不能确诊的,按规定送样到

“省区域性植物检疫实验室”检验诊断。

(二)对怀疑为国内新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农林局向省农业厅报告,并邀请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会诊后确认。

(三)国家另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植物疫情分为特大疫情、重大疫情和一般疫情。

特大疫情:发现从国外传入我市的我国从未发生且风险极大的有害生物,或我市尚未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某地突然暴发危害。

重大疫情:我市虽有零星发生或偶然传入,但发生范围不广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一般疫情:我市有一定发生范围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1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第十四条

农业植物疫情级别确认,实行分级管理。一般植物疫情由农林局负责确认;重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后共同确认;特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省农业厅后共同确认。

第十五条

农林局负责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流行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向农林局报告。有关机构在作出诊断后2小时内应将结果报告农林局,并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

(二)农业植物疫情经诊断并确定级别后,农林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属于人畜感染的农业植物疫情,应当同时通报卫计局,并由卫计局逐级上报。

(三)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书面报告的内容为:

⒈农业植物疫情的类型;

⒉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⒊发生的数量、面积、范围、症状、危害程度和初步诊断结果;

⒋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有效程度;

⒌报告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

第四章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按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特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省政府批准后启动;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绍兴市政府批准后启动;一般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市政府批准启动。

第十七条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的封锁、扑灭、控制等应急处置,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划定疫区、保护区和疫情发生区

疫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发生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经省政府批准划定,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经省政府批准划定,采取有效防疫保护措施的区域。

疫情发生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有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

(二)疫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加强检疫,强制封锁。省政府发布封锁令后,在出入疫区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公告全社会,迅速启动疫情控制预案;由市政府组织农林、卫生、市场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灭和保护措施;严格实施检疫检查等措施封锁疫区,加强对来自疫区运输工具的检疫和检疫处理,禁止携带和邮寄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⒉疫情铲除和控制。对确认发生疫情的植物要进行彻底销毁处理。对染疫的铺垫物、田地、水源全方位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铺垫物等应予以销毁。

(三)保护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发生动态,构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处理系统。市植物检疫站要确定一名防疫监测员,建立反应灵敏的植物防疫监测网络。

⒉加强我市具有出口优势农产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和种子、苗木的检疫、检验。依据“疫情干净”原则,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务必进行铲除。开展对“非疫生产区”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与控制技术常识。

⒊在与疫情发生区相连的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检疫检查,禁止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调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严禁到疫区调运种子、种苗和农产品。

⒋建立疫情档案制度,对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实行跟踪调查并建立档案。

(四)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和农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市植物检疫站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观新的疫情,经专家现场考察验收,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市农林局向市政府提供可解除封锁的报告,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解除封锁申请报告,省政府发布解除令后,应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宣布疫情被扑灭。

(五)疫情发生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对种子、苗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全面实施产地检疫,指导繁育种苗单位或个人按检疫要求建立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基地,生产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加强源头检疫管理,严禁染疫而又无法作除害处理的种苗和农产品调运。

⒉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每年组织开展疫情普查,建立疫情数据库,掌握疫情发生动态。

⒊落实防疫控疫措施,开展有效防控。强化对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在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关键时期,组织、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工作,落实各项检疫防控措施,封锁控制疫情。

第五章 保 障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和充实各级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九条

建立市农业植物疫情应急预防、控制和处置物资的储备制度。储备的物资包括农药、化肥、种子、机具等,应急处置物资储备要相对充足。储备库应设在交通便利、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第二十条

财政局应当将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对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的物资储备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落实劳动保护条件和保健政策,尤其是对人畜感染监控和处置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加强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中因公致病、致残或牺牲的,要按有关政策由民政局优先给予抚恤。对从事一线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津贴,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经贸、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配套预案,以应对区域性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后可能对农产品市场供应、旅游业、出口贸易等造成的影响,确保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六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对在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失职、渎职的,要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十五条

本预案由**市农林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篇5

一、做好疫情监测。各村(居)委会从11月4日起至11月12日止开展拉网式畜禽普查登记工作。做好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点,一旦出现可疑疫情,立即启动预案采取隔离封锁等控制措施,并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年11月4日起,全镇禽流感防治采取日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每日12:00前上报当日情况。发生疑似疫情的,报告一律不得明传,必须于当日由专人送达镇政府办公室;无疫情的按原日报告形式上报。

三、加强疫病控制。取销镇内所有禽类交易市场,桥头检查站必须24小时值班,严禁未经畜牧部门检疫合格的禽类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入本镇。各村(居)委会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实行畜禽归圈、归笼饲养,以免造成感染,并对所有畜禽强制免疫,配合好周边乡镇的疫情预防,检疫工作。

四、加强保密工作。鉴于目前本镇周边发生疑似禽流感疫点,可能导致疫病传入本镇,这给本镇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加之国内外对禽流感疫情极为敏感,一旦疫情泄露将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各村(居)民委员会务必高度重视禽流感疫情的保密工作。

五、其它动物疫情的报送,方式途径不变。

特此通知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篇6

2月14日, 农业部召开部分省份防堵境外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座谈会, 深入分析当前周边国家疫情形势, 总结交流边境地区防控工作经验, 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 2010年以来, 韩国、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先后发生口蹄疫、禽流感疫情, 对我边境地区构成严重威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等省份对此高度重视, 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周边国家疫情发生后, 各地按照农业部和各省政府要求, 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派出工作组赴边境地区开展督促检查;对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开展强制免疫, 建立边境免疫保护带;组织开展边境地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排查工作,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农业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边防部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协作, 共同采取措施, 把境外疫情传入风险降到最低。

会议强调, 加强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切实做好内防外堵, 意义重大。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认真履责, 密切协作, 严防境外疫情传入。一加强边境地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疫情巡查和排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传入隐患。二强化边境地区免疫工作, 尽快沿边境线建立纵深30公里以上的免疫保护带, 构筑坚强的免疫屏障。同时, 加强免疫状况调查评估, 对免疫工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接近或超过免疫保护期的地区开展集中补免, 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三加强部门联动,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加强信息交流, 建立健全跨部门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严防境外动物及动物产品入境。四全力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充分发挥省、市、县、乡四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作用, 不断增强疫情早期诊断能力, 提高疫情预警预报水平。五着力加强应急值守, 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疫情。启动重大动物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值守, 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六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加强饲养、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 对病死动物和不明原因死亡动物, 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制度。继续会同有关部门, 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防止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上市。

上一篇:火电厂安全知识下一篇:机电院英语俱乐部2013年4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