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材料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果材料(精选8篇)

成果材料 篇1

业绩、成果材料(获奖材料)奖励证书、证明、佐证材料等一式一份。凡提供的复印件,应由验证人验证后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此页用A4纸打印,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姓名单位材料核对人(签名):单位盖章:核对时间:

广 东 省 人 事 厅 制

┆ ┆ ┆ ┆ ┆ ┆ ┆ ┆ ┆ ┆ ┆ 装 ┆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业绩、成果材料(科研成果、专利材料)

科研成果及专利的证书、证明、佐证材料(含鉴定、验收等材料)各一式一份,合订。凡提供的复印件,应由验证人验证后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此页用A4纸打印,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

姓名

单位

材料核对人(签名):单位盖章:核对时间:

广 东 省 人 事 厅 制

┆ ┆ ┆ ┆ ┆ ┆ ┆ ┆ ┆ ┆ ┆ 装 ┆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业绩、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材料)

论文、著作原件或相对应复印件(按评委会的要求提

交)及其奖励证书等一式一份,合订。凡提供的复印件,应由验证人验证后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此页用A4纸打印,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

姓名

单位

材料核对人:单位盖章:核对时间:

广 东 省 人 事 厅 制

┆ ┆ ┆ ┆ ┆ ┆ ┆ ┆ ┆ ┆ ┆ 装 ┆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业绩、成果材料(其他业绩成果材料)

其他业绩成果的证书、证明、佐证材料等一式一份,合订。凡提供的复印件,应由验证人验证后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此页用A4纸打印,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

姓名

单位

材料核对人(签名):单位盖章:核对时间:

成果材料 篇2

该项目针对乡村建筑以多层砌体与混凝土结构为主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以满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保障农村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为原则, 以经济、节能、环保、利废、美观为目标, 结合乡村发展需要和农村资源特点, 从实用、配套和标准化入手, 重点研发乡村建筑用经济型墙体砌筑材料、经济型建筑墙板、经济型墙体保温材料、经济型屋面材料、经济型装修材料、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应用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旨在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集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工程应用、性能检验与认证等为一体的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与系列化产品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基地, 为农村住宅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经济实用的建材产品。

经过“十一五”攻关, 该项目开发出适合于乡村用新型利废节能砌块与板材、有机和无机保温砂浆、屋面保温隔热用泡沫混凝土、防霉抗菌内墙涂料等一批新材料;研发出智能化分仓式砌块 (砖) 成型机、FK型建筑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等新装置;构建了全新的板-柱-轻钢结构房屋建筑体系;建立了试验基地、中试线、示范工程等共74项, 认证体系示范点17项。

成果材料 篇3

关键词:材料化学 建设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04-01

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基本尺度,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3年被批准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经过九年的建设,材料化学专业已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在专业建设的成果上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绩。

1 材料化学专业设置和建设基本情况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淮北师范大学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于2003年申报增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经批准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了九届9个班的本科学生,总数达到600多人;先后已经有六届近400人毕业。通过九年来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实践和取得的部分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科专业内涵。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目前已经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

2 材料化学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2.1 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送出培养和积极引进的方法,材料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自2003年以来本专业先后有6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10多人。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人,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老教师“传、帮、带”,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站稳讲台。通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8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2.2 改革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实验独立设课: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旧教学模式,把实验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按照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整合,删去重复实验,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测量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等层次进行开设,实验教学自成体系,独立设课。

四阶段教学新课程体系:本着加强基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精神,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1)基础阶段:加强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材料化学基础课和材料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2)提高阶段:加强专业课和材料化学测量实验的教学,拓宽选修课;(3)工作能力培养阶段:加强职业技能课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加强实践实习;(4)科研能力训练阶段:加强毕业论文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修订教学计划: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2006年和2009年分别修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微调,新教学计划按照四阶段教学新课程体系,对总学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开设了系列选修课程。既发挥教学计划内教育的作用,又强化依靠教学计划外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教育。

2.3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材料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实验独立设课,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等层次开设,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实验教学自成体系,以适应实验教学的教学规律。每学期的实验课程结束时,都要进行实验考试,考试分操作和笔试两部分,实验成绩由平时、笔试、操作考试三部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认真对待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

实验实行单人单组操作: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培养,避免两人一组操作时,动手能力强的做,动手能力差的看的现象,创造条件使得所有实验都采取单人单组进行,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所有环节,对使用大型仪器的实验,要求每个人独立操作一遍。

3 专业实力与特色

在本专业的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投入1500多萬元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仪器与材料制备装置,如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系统、粒度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良好的硬件条件,为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本专业依托绿色材料化学和含能材料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正在筹建一个省级工程中心,将为本专业培养理工结合的实践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了解企业生产实际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6个条件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开展。

除了加强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包括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此外,通过多次组织教授博士与学生座谈,从个人理想,到专业前景,乃至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困难,使学生健康成长。

4 专业发展规划与设想

继续加大教改力度,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跟踪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成长过程,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成果,完善“理工相融”材料化学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材料科学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的后劲。

参考文献

[1]张宝莲,魏冬青,杨学稳,等.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93-95.

[2]李长玉,刘志明,郭元茹,等.材料化学专业分层次法开设实验研究[J].高教论坛,2008(2):105-106.

成果鉴定材料 篇4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中图版)

科学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研究

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负责人

张金启

所 在 单 位 金乡二中

日 期 2012 年 4 月 26 日

二、装订顺序(目录)

小专题成果汇报材料 篇5

高段数学组:焦剑、罗秋菊、王小梅、鞠棵

一、“沙河堡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1、学生的社会环境成因

我校地处二环和三环交界,学生来源主要是当地的拆迁户和进城务工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60%以上的家庭不能承担辅导高段学生学习的任务。例如:六年级的“唐货”同学的父母就是双文盲,父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全,谈不上辅导该生的学习,更没有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父母对孩子回家后的教育根本就是力不从心,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就应该被暴打一顿,虽然老师多次劝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可没有文化的他们仍然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靠打,这种与学校教育方式大相径庭,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只能让教育的理想渐行渐远。所以孩子常在外上网打游戏,很多时候家长打电话请求班主任一同寻找孩子的下落,长期这样,这些孩子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来往更加密切,甚至他们还会鼓动学校的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一同参与,这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在我们学校还有一定的比例。

2、学生层面。

(1)、知识基础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流畅和连贯的过程。不像语文,前面没有学懂的课文对后面学习其他的语言学习的影响不大。通过我们调出高段学生四年级、特别是五年的期末总结性评价的试卷查阅发现:学生的很多知识掌握不牢。比方说:行程问题、寻找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等方法和理解、分率、分数的理解、百分数的理解方面和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图形空间的想象不够根深蒂固,这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心理基础

学生有着典型的“独生子女”的心里素质:怕吃苦,不愿挑战有困难的事情,不愿探索新的事物,自私、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加上学生在小学高段逐步进入青春期,叛逆性较强。往往注重外表比学习更多。这些孩子往往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在他们的无知庇护下,孩子的自我性更强,学习的自觉性更差!

(3)、学生面临测技巧性差:高段的练习量较低段大了很多,试题类型,难度都很大的提升,很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习惯于从头做到尾,懒的观看试题,懒的分析试题,宁愿用30多分钟的时间去解决一道题,也不愿意放手,往后看一看,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多学生除了缺乏相应的答题技巧外,还缺乏应试的技巧,紧张,彷徨,心里素质不够,导致平时学习不错,一旦面临集中的测试就焦躁不安,出现很多问题。

3、教师层面

1、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年轻化。随着学校不断的引进新教师,我校教师逐渐呈现年轻化。教师的年轻化可以给整个学校带来很多新的景象,新的想法,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在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背后,同样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成长也是相对漫长的,有适应期,过渡期,成熟期,对于学生出现的很多状况,很多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不高。高段的数学教学,不止是要把握本期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应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从横向纵向来分析整个知识的联系,形成网络,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高段的数学教师,在面对复杂的题型时,只局限于自身的解答,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或者是说,学生该如何去接受,这样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教学中,很难把握拓展的时机和深度,缺乏对知识的点、线、面的认识。

针对出现我校高段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的落实,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现有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这些现状是我们很难改变的,我们把策略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我们能够改变的方面:

1、教师层面的改变

2、学生学法层面的改变。从这两个方面上去寻找突破“我校高段学生学习数学’后进生’现象”的策略,并初步形成以下高段有效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

1、建立适合我校的新型教师培养观

通过开展的校内数学组的“学科素养检测”发现我校的教师结构年轻化,经验欠缺,很少经历人教版的冲击,没有完整的数学学科的结构化,对于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更是模糊。新课标知识部分得分率几乎都在70分以下。但是我校的教师有着自身的一种优势:学历一般都在本科以上,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生事物能力较强。没有人教版教法的束缚,能更快进入新型教师-学生教学结构中来,在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得分率都较高。但是在这种得分率较高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教学方法的缺失,即:不能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思考,用到的方法大都是初高中以上的解题思路。根本不适合现有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此,培养教师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培养我校数学教师,特别是高段教师的学科结构化(学科体系)----整体

结合我校数学组已经完成的小学数学1—6年级的知识结构框架图的梳理,以及我校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数学学科的“思维导图”这一活动,通过教师的自学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框架、结构、通过每学期的竞赛等方式促使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把握。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我们教师掌握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每一节新课的起点在哪里、重点和难点应该是什么?每一节课知识的延伸点在哪里?有了起点、有了重点、有了知识的延伸点,学生学习数学不会是空中楼阁,茫然不知所措。所谓兴趣来源于已知,只有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学生的已知才能让学生的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结合上学期的知识结构框架和本学期的“思维导图”活动中,从每节随堂课和教研课中发现:我们高段教师的课堂重难点的把握较之以前都有了一定的准确性。这再一次证明:学科知识结构对于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保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建构我校中高段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教法)---具体化 心中有了整体的学科结构,相当于在全局上我们高段教师把握了整个教材,那么落实到具体的每节课中,每种课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效果。除了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时,教法就成为重中之重了。我们一直在倡导以学定教、用学法确定教法。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课堂,曾经我们都是以他为口号,却不曾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中,这主要来源于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落实这一教学方式,记得曾经学校组织我们到浦江实验学校去学习,发现他们的课堂完全是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把学习真正还给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曾经我们给自己找了千百个理由证明我们不能实施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我们现在的实践:殊不知我们是不知道该怎样落实,而不是我们不能这样做。通过上两学期的实践:高段教学,我们真正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还?什么时候还?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一:怎样还?讲台属于学生,知识研究属于学生:我们不能一讲到底,这样势必让已懂得厌烦,未懂得听不够,已懂得没有发展的空间,未懂得没得到任何发展。第二:什么时候还:通过我们的课例我们发现:学生已经懂得要还、有一部分人懂得要还,大家都不懂得的更要还。这个时候要还给他们时间来进行研究。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研究表明:学生90%以上的都喜欢自己钻研数学问题,不喜欢老师一讲到底。而且学生自己探究成功了的知识,比我们老师讲懂的知识掌握地更牢固,学习的更有兴趣。

同时结合我校数学组的听课—上课、磨课—打造课的教研方式,进一步促进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高

2、实施目前符合我校校情的数学托管新变革

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和学生的已有水平以及很难改变的学生的社会背景,在数学高段学习的现状—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大背景环境下,如何能在课堂40分钟要质量,除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中要质量之外,还根据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情感态度,进行分层托管:通过分层托管,让每一阶层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应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学到与他们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因此我们根据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人数,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成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托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周新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托管,通过一学期的时间证明:这样的托管方式在我校高段学生的目前状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3、落实我校中高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新学法

根据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不喜欢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喜欢主动探索,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通过我们的课堂研究,通过同课异构方式,同一老师上同一节课,但是学生学习的地位和主动性的变化带来学习效果的变化。一种上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一种上课方式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和参与度就大相径庭,通过课题组的讨论发现:学生的学习不能被动学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巩固脱贫成果经验材料 篇6

XX县坚持以特色产业体系的培育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通过招大引强、延链强链,健全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了强县和富民基础,推动产业兴旺向产业振兴推进。

一、聚焦产业基础,提升巩固成果成色。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产业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产业体系更加清晰。做强传统产业。坚持“中国•XX品牌家居产业基地”的定位,木制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板材粗加工业发展培育成现代家居产业,规划品牌家居产业园,引进曲美、欧派、索菲亚、大自然、皮阿诺等6家上市企业落户XX,健全“原料供给—成品制造—家居定制—市场推广”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带动六个乡镇专业园区发展和吸纳就业,全县家居及木制品行业1700多家,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就业8万人,全省唯一获批的“河南省木制品进出口基地”;推动民族乐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19家,从业人员1.8万余人,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500万套,年产值20亿元。做大特色产业。坚持以蜜瓜、红薯、花生XX“新三宝”特色产业为抓手,塑造“拼搏XX好产品”,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发展蜜瓜、红薯、花生3万亩、8万亩、25万亩,创建国家级蜜瓜产业强镇1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省级蜜瓜湖羊种养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354家合作社和215家家庭农场带动8.4万余人参与发展和增收,全县土地规模流转率达到60%以上。重点培育“奶牛+肉羊”产业体系,累计带动5.5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做优生态产业。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依托光大、格林美等,与乡村生活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推进收储运和循环利用一体化,树杈秸秆、畜禽粪便、电子废弃物等都实现“变废为宝”,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设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用经营城乡的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引导村级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参与投入乡村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入驻XX,灵活实施“旅游+”战略,推动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利用滩区高滩搬迁村,发展文旅、康养等产业,按照“滩内种草、滩外养牛,以畜定草、草畜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发展紫花苜蓿7万亩、燕麦草1万亩、杂交构树1万亩、青贮玉米4万亩,亩均增收400元左右,直接带动群众就业3000多人,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群众也获得收益。

二、聚焦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参与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增加群众增收渠道的多元化、科学化。注重模式搭建。健全“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产业增收模式,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研发繁育,做强产业链顶端,围绕品牌塑造和市场销售,做强终端,在产业发展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入金融支持,为产业带动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利用群众的土地和劳动力两个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就业”“土地流转+农户”等多种机制,带动群众实现增收。产业项目带动。围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链条、带动就业、实现稳定增收为目标,按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不低于50%的标准,精准谋划产业项目,明确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采取干部带头,鼓励引导村内种养大户、合作社先试,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引导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参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资产受益带动。凡财政资金投入的产业项目,财政投资部分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权属归村集体或国有,进一步明确经营主体或单位的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确保资产可长期使用、长期受益。并明确资产收益比例,30%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70%用于带动农户发展。近年来,XX县共形成经营性扶贫资产3.888亿元,受益9900余万元,累计带动1.3万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成果材料 篇7

由砖瓦杂志社、全国墙材信息网、中国墙体屋面材料发展中心、国家建材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交流暨装备博览会定于2015年11月3日~6日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届时将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举行丰富多彩的学术、技术、研究成果交流活动, 集中展示墙体材料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为便于在博览会上更好地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砖瓦杂志社计划出版发行“2015年墙体屋面材料成果论文集”。欢迎墙材行业技术人员就下述研讨内容和要求撰写论文。

●文章内容:烧结砖 (砌块) 、装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 (砖) 、广场道路砖、加气混凝土砌块与轻质保温板材、空心条板、蒸压灰砂砖、石膏 (空心) 砌块与石膏板、彩色水泥瓦与烧结瓦 (琉璃瓦) 等墙体屋面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新装备开发及应用。节能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应用节能建筑技术。

●来稿要求:稿件用计算机打印或手写字迹工整, 文章中线型图绘制规范、清晰 (最好用计算机绘制) , 所用相片质量好。每篇文稿限2 000~4 500字, 稿件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文摘、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尽可能提供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最好用电子邮件投稿, 并留下您的电话号码和详细的通讯地址, 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来稿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6号《砖瓦》杂志社

●邮编:710061

●咨询电话: (029) 85221486

●电子邮址:qiangcai@vip.sina.com

甬城“两会”新成果 篇8

本届浙洽会、消博会以“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在主要内容安排上坚持以商为本,继承创新,保留特色,务求实效,在继续保持双向投资对接洽谈、贸易展览、开放与发展论坛和人才科技合作交流四大板块的同时,首次将往届开幕式和招待酒会合并为開幕招待会,并配以“缤纷浙江”主题文艺晚会,首次举办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境外投资说明会,首次设立浙江国际友好城市投资洽谈区,首次启用7号展馆(即宁波国际贸易平台常年展示中心),首次举办跨国公司总裁圆桌论坛。四大板块和五大创新有机结合,使展会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本届浙洽会、消博会万商云集,盛况空前,展会规模、客商档次和办会水平较往届有新的提升。据统计,共有6.8万名中外来宾参会,有11.2万人次进馆洽谈、参观。其中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12632人,比上届增长了.34%。壳牌、汇丰银行、GE、拜耳、微软、敦豪等了0多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的全球或地区总裁到会,法国鲁昂市、日本静冈县、德国石荷州等24个浙江国际友好城市组团参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周可仁、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商务部外贸司巡视员刘新华等到会。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以及全省各市、省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大会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境内外新闻媒体对本届浙洽会、消博会高度关注。大会期间,包括路透社、亚洲新闻联盟等全球著名媒体在内的近400名中外记者到会,官方网站访问人数达875万人次。在各方鼎力支持下,本届浙洽会、消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实现了预定的各项目标。

双向投资功能拓展,投资洽谈签约踊跃

本届浙洽会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努力实践客商资源共享、中外产业对接、“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会思路,有针对性地组织10场“投资浙江”系列专场洽谈会,来自国(境)外的200余家企业代表和省内1450余名招商人员参加;新设浙江国际友好城市投资洽谈区,继续设置省中心展区(浙江开放形象展示区)、全省11个城市招商引资洽谈区、国际投资促进机构洽谈区和国际馆,并举办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赴境外投资说明会,有效增强了双向投资洽谈功能,提高了引进国际资本和拓展海外投资的实效。据统计,共有5万余人次参与洽谈,签约项目172个,协议外资31.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了%。项目规模扩大,质量明显提高。项目协议利用外资平均规模达到180035'美元,比上届提高57%,共签约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94个,协议外资24.6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4.7%和78.6%。项目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共签约第二产业项目124个,协议外资19.6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2.1%和62.7%;第三产业项目47个,协议外资11.4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27.3%和36.6%,分别比上届提高8.2个和10个百分点。项目来源重点突出,协议外资居前3位的国家(地区)是香港、台湾、美国。国际馆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27个机构设展,有9000余人次参观洽谈。宁波华丰、杭州机床、湖州电力等7家企业,分别与来自安哥拉、德国等国家的企业签订境外投资合作协议,总金额3亿美元。

商贸展会规模扩大,出口成交再创新高

本届消博会以打造品牌展会为目标,突出“中国制造”,在全国范围组织精品、名品、新品参展,在全球范围邀请跨国采购商参会,积极为中外日用;肖费品企业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本届消博会规模进一步拓展,新增展区面积4万平方米,共设摊位3000个,比上届增加800个,参展企业达到1550家,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和城市,参展商品突破10万种,涵盖轻工、工艺、家纺服装、电子家电、家具、食品等领域。参展企业知名品牌数量和层次有新的提高,80个国家级品牌、150个省市级品牌集体亮相,一展风采。法国家乐福集团、日本超市集团、加拿大走向亚洲之门等14家国际采购商到会采购,显示消博会正日益受到大型国际商业采购公司的青睐。据统计,本届消博会共成交9.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9.6%。其中,家电电子4亿美元,轻工工艺2.85亿美元,家纺服装1.3亿美元,食品0.5亿美元,其它0.45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44%、37.3%、14.3%、5.4%和5%。成交额居前三位的是:亚洲、欧盟、美加。

开放论坛品牌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广泛

本次开放与发展论坛内容安排紧扣大会主题,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热点,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实效性,增强国际性,论坛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长三角经济国际化——中国日报跨国公司总裁圆桌论坛”作为主论坛,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的70余名全球或地区总裁、长三角地区有关省市领导、境内外著名企业家代表和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与会,就环境与发展、发展中的高端服务业与人才市场、更加自由通畅的海陆空物流等议题进行了高层次的研讨,畅谈新时期长三角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共谋长三角经济国际化之未来。大会还举办了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论坛、自主创新与品牌国际化论坛、2006全球平面显示产业与中国市场拓展峰会等三个专题论坛。各个论坛演讲嘉宾层次高,内容实,与会听众超过1200人,会场气氛活跃,互动性强,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人才科技“双引联动”,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本届浙洽会人才科技合作交流以第八届浙江省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洽谈会和第四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主体,广泛邀请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浙江省人才科技需求单位开展人才智力和科技成果引进交流洽谈。来自8个国家的12个外国专家组织和机构,29名海外留学人才,参加了人才智力洽谈会,推出国外人才智力合作项目577项,推出海外留学人才技术项目150余项,分别达成合作意向292项和42项。科技成果交易会邀请了26家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的135名专家与浙江省各地企业就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事项进行对口洽谈和项目对接,共签订科技成果合作项目70个。

上一篇:小暑代表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化工厂自创安全生产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