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精选8篇)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术前1天的焦虑情绪。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1天和麻醉实施前的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的血压升高所占比例、心率加快所占比例和术中配合所占比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显著,利于手术进行,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访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00-02

采用手术治疗疾病的围手术期,由于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疾病本身原因,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增强,可能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或手术效果[1-3]。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手术质量。本文选择我院手术患者,观察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均无手术或麻醉禁忌症。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低位71岁,平均年龄为43.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1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16例,骨外科手术患者15例,其他外科手术5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低位69岁,平均年龄为44.9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1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15例,骨外科手术患者16例,其他外科手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手术及麻醉方面的简单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下进行术前访视:术前来到病房,热情向做自我介绍,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和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刀医师、麻醉方法等,让患者对手术和麻醉过程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家属支持,减少患者对手术及麻醉、术后并发症的担心。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让后?刂?道进入手术室时间、手术过程大致需要多长时间、麻醉诱导、手术体位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了解本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在术前访视中,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不同,对其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术前1天的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1天和麻醉实施前的血压改变情况(患者麻醉前血压测得结果和手术前1天的血压测得结果比较,前者的血压高出后者15%,评定为血压升高);观察两组患者心率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所得的血压改变、心率、术中配合等相关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定情况

组别 n 入院后第1天 术前1天

对照组 50 22.4±2.4 17.9±2.3

观察组 50 21.1±3.1 12.3±2.9

2.2两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升高患者共35例,占70.0%;对照组患者心率加快患者共32例,占64.0%;对照组患者术中配合共30例,占60.0%。观察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升高患者共15例,占30.0%;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患者共13例,占36%;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共48例,占96.0%。观察组麻醉前的血压升高所占比例、心率加快所占比例和术中配合所占比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情形,而这些情绪会影响到患者对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手术顺利进行。术前访视有助于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起到积极作用。在术前访视中,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相关情况,为患者制定手术室护理计划,缓解患者的焦虑等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信心[4-6]。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患者的手术进行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从护理角度方面去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手术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措施,利于手术顺利完成。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后,观察组的术前焦虑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的麻醉前的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显著,利于手术进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利辉,李小兰,陈庆章.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访视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01(1):56-58

[2]王秀芹.术前访视资料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03(2):17-19

[3]陈美玲,程月娥.术前访视规范化对访视效果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06(2):495-497

[4]关丽娜.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脑外科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3(1):1186-1188

[5]陈幼琼,许敏,肖家宁.全麻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术前访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1):2011-2012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2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影响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 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实行术前访视可以使得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还能较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患者的心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手术患者130例, 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S组, 每组65例, 其中A组男33例, 女32例, 年龄21~65岁, 平均 (42.5±20.5) 岁, 体重52~73 kg, 平均 (62.5±9.5) kg。S组男30例, 女35例, 年龄25~69岁, 平均 (45.5±20.3) 岁, 体重55~76 kg, 平均 (64.5±8.5) kg。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S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A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入术前访视, 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 手术之前的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 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 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术前访视,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 耐心地讲解关于手术之前的注意事项, 介绍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以及手术之后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放松心情,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2]。此外, 还要确保手术室以及病房的环境整洁程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 提前将手术中需要使用到的器械以及药品充分准备,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基础工作。 (2) 手术之后的护理:完成手术之后, 护理人员将患者推入病房以后, 针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做好记录工作[3]。并实时查看患者的病情, 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 应该及时报告给医生, 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处理工作, 以免耽误病情, 造成患者的伤口发炎。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提供关于术后恢复以及健康养生的资料, 以供患者参阅。此外, 还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食, 饮食应以低热量、清淡为主, 多食流食, 做到少食多餐, 以此来促进肠胃的蠕动, 避免出现便秘[4]。

护理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心率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的满意度主要包括: (1) 非常满意:术前访视使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2) 比较满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不太满意; (3) 不满意:护理效果不显著, 患者焦躁感仍然存在。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患者的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发生均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心率变化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S组相比, A组总满意度96.9%, 明显高于S组的7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与S组相比较, A组患者心率 (81.46±10.29) 次/min, 低于S组的 (98.56±13.44) 次/min,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A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8% (7/65)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压力出现各种负面的情绪, 严重阻碍了手术的顺行。对此,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鼓励患者,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试验表明, 在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 实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5]。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 在进行术前访视时应该注意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 并开展健康教育, 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访视的时间, 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在进行访视时, 护理人员应该先对患者做透彻了解, 然后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患者讲解手术之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之后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及早做好准备, 还要告知患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多食流食, 避免出现便秘;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以及其家属介绍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药剂以及仪器设备, 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手术流程, 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准备好手术过程中所要使用的药剂, 协助医生顺利地完成手术[6]。

注:A组与S组比较, P<0.05。

本研究中, 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A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6.9%, 明显高于S组的78.5%;心率 (81.46±10.29) 次/min, 低于S组的 (98.56±13.44) 次/min;S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8% (7/65) , 而A组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手术室护理的患者实行术前访问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使患者的心率恢复到正常程度, 此外还能较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欣.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44) :261-262.

[2]李贺.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18 (13) :118-119.

[3]乌兰娜.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32) :68-71.

[4]穆兆兰.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 (2) :748-749.

[5]莫雪梅.术前访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整体护理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 2014, 35 (7) :1521.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3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26-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手术室的利用率也明显增高[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切口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26-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手术室的利用率也明显增高[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切口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26-01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开腹手术患者120例, 随机分成两个组, 观察组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6~64岁, 肝癌21例, 直肠癌18例, 胃癌14例, 其他7例;对照组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5~65岁, 肝癌19例, 直肠癌20例, 胃癌15例, 其他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和仪器检查, 无严重并发性疾病和手术禁忌证, 意识清晰, 根据患者知情同意权, 自愿参加本研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访视模式术前1 h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讲解术中、术后各种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实施强化性术前访视: (1) 针对病情术前评估, 对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做好护理预案; (2) 根据预案进行术前教育, 告诉患者术中、术后应注意的问题, 让患者充分了解医师的执业水平和医院对此类手术的硬件配置, 消除患者心里顾虑,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3)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的一一解答, 解除患者心中疑问, 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治疗依从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良好预后。

1.3观察指标: (1)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估两组患者访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 HAMD评分标准:满分分值52分, 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2) 根据Barthel (BI) 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自主生活能力, BI评分标准:满分分值100分, 分数越高, 生活能力越好;FMI评分标准:满分分值126分, 分数越高说明自主功能性越强。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运用 (±s) 表示, 组间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访视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访视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正常生活能力比较:观察组术后BI和FM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讨论

开腹手术是治疗肝、胆、肠、胃等腹腔脏器疾病的有效方式, 但传统观念和开腹手术创口大等原因, 恐惧和忧郁情绪直接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加重[2], 传统术前访视缺少个性化, 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心理需求,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强化性术前访视则根据每个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病情和手术特点进行优化, 制定好科学访视预案, 采取一对一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术中、术后应掌握知识教育, 不但排除了患者的手术心理障碍, 还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自主生活能力[4]。

结果得知, 强化性术前访视的观察组访视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HAMD评分明显优于传统访视的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结果提示, 强化性术前访视能够解决各种类型疾病患者的心理安慰需求, 并取得良好效果。观察组术后自主功能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强化性术前访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抑郁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改善了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性术前访视在开腹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腹手术患者120例, 随机分成两个组, 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术前访视, 观察组60例采用强化性术前访视,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 Barthel (BI) 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术后正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访视后心理状态HAMD评分明显低于访视前, BI和FM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正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强化性术前访视对开腹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疏导作用, 并对提高术后正常生活功能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强化性术前访视,开腹,护理

参考文献

[1]洪梅, 程勇, 曾丽兰.强化术前访视在开腹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 2015, 19 (2) :394-396.

[2]张丹, 伍琳林, 刘琳伟, 等.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4) :527-528.

[3]王宁莉.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35 (5) :697-699.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5

【关键词】 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应用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5-01

手术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手术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浅谈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是手术护理的关键,为探讨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对缓解患者手术时紧张恐惧的心理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手术室2008年2月——2012年1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手术室2008年2月——2012年1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3000例,其中男性1820例,女性1180例,年龄2岁-81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头部手术322例,胸部手术1123例,腹部手术1160例,骨科手术201例,其他94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①查阅资料:术前1天由手术巡回护士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访视。通过查阅病历、和病房护士及主管医师交流,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生命体征、体重、各种实验检查结果、心电图、有无传染病、有无备血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术前访视单上。②进病房访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手术史、既往史、传染病史等,将准备好的手术室宣传画等向患者宣教,引导患者清楚手术的目的、麻醉过程、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患者注意的事项和配合的方法。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术前禁食12h,禁水4h,进手术室前须除去饰品、活动性义齿,更换干净的病号服。术晨做好个人卫生,介绍手术过程,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知识,教会患者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放松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访视完成后,访视护士要认真填写访视单,并签字保存。③访视时间:对待一般的手术,访视时间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手术,随访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特别是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术前访视时需花较多的时间消除陌生感。让其父母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共同做好患儿的术前工作。

1.2.2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延续,是掌握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途径,因此访视护士持术前访视单(术前访视和术后访视在同一张单)到病房,询问患者术后情况,查看伤口恢复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无发热、大小便情况、饮食情况,了解患者的感受,是否存在由于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灼伤;有无手术体位引起的压疮等)。

2 结 果

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提高了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3 体 会

3.1 术前访视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交流,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不再陌生,增加了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对手术充满信心,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减少了因患者投诉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3.2 术前访视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手术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术前向病人提供了有关手术、麻醉、护理方面的信息,使病人不在对手术过程感到神秘和陌生,再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了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3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访视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心理知识,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为手术病人服务的需求,使手术室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3.4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术前访视通过和主管医师、病房护士交流、阅读病例,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手术室的护理准备工作更为充分,有了针对性及预见性,术中更好地配合医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术后回访病人及家属提出反馈意见,促进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组资料根据手术病人及手术特点,结合护理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对病人进行访视并对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等与病人沟通。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提高了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由此可见,加强术前访视、术后随访,能够提高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郝凤杰.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2] Tovey FI,Hobsley M,Holton J.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factors in duodenal ulceration:a primary cause or secondary infection causing chronicity.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6-9.

[3] 梁世花.淺谈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7):262.

手术室护理采取术前访视的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择期手术患者520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并符合所有准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男135例,女125例,年龄20~80岁,平均48.5±4.5岁,病程1~3年,平均1.4±0.2年;对照组男130例,女130例,年龄25~82岁,平均49.2±4.2岁,病程0.8~2.8年,平均1.1±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术前准备,发放手术须知。

1.2.2观察组行术前访视:①术前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史、过敏史等一般资料;②正式探访患者时须自我介绍,告知访视目的、麻醉过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等,了解患者术前担忧的事情并进行针对性解释,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控性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③须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服装等相关注意事项,术前无需化妆,且必须取出衣物的装饰品、金属配件,告知患者手术时需要保持的体位;④访视结束后护理人员须将探访记录的资料与护理小组进行深刻讨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⑤访视时间须控制在10~15min,以免影响患者休息或增加患者压力和紧张感,与患者交谈须用通俗易懂的语音,尽量少讲或不讲专业名词,给患者亲切感[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率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R)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结果

2.1心率观察组心率75.54±8.5次/min,对照组心率92.05±10.5次/min,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3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择期手术患者行术前访视具有以下优势:术前访视使患者对手术及麻醉访视有初步了解和认知,利于缓解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尽早调节身心,努力适应当前环境,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术前访视可获知患者的详细资料如姓名、姓名、病情、过敏史等[3],利于针对性护理和手术方案选择,充分了解患者生命特征,以便在手术突发状况中采取针对性应对方案;术前访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率75.54±8.5次/min,对照组心率92.05±10.5次/min,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择期手术患者行术前访视利于保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I]马晓玲.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大家健康,2015,9(3):194-195,

[2]校玉兰.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72-173.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院284例我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50例, 女134例;年龄18岁~84岁, 平均年龄 (52.78±15.48) 岁。根据手术先后顺序, 将284例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42例, 2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手术类型、麻醉医生、患者文化水平等分布均衡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2) 访视组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1.2.1 时间及人员安排

访视时间为手术前1 d 15:00以后, 因该时间段患者午休已过, 各种检查结果已回报, 访视时间控制在15 min~20 min。

1.2.2 访视形式

形式多以口头讲解为主, 同时配合宣传册。

1.2.3 流程

(1) 术前1 d按手术通知单了解患者的手术部位, 体位及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内植物等, 以做好相应准备。 (2) 巡回护士到病房阅读病历, 查看化验单、手术术式、麻醉方式及手术所需要的特殊物品。 (3) 到病房与患者交谈, 作自我介绍, 并说明来访目的。交谈时态度亲切、和蔼, 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 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如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 怀疑手术的效果, 担心术中术后疼痛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 同时还利用其他术后患者的现身说法消除其焦虑、恐惧[3]。 (4) 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流程, 如:入室时间、麻醉、体位、患者的着装、禁食禁水情况, 检查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及静脉注射部位, 并给予有效的术前健康宣教, 注意保暖, 保证充足睡眠, 解释手术体位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征询患者是否使用镇痛泵。 (5) 术日晨交班时将术前访视患者的特殊情况做重点交班,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准备,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6) 手术前, 手术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方核对, 并按规定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签字后方可手术。

1.3 评价指标

入院及术前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定[4];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访视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评分为 (41.06±9.09) 分、 (40.86±8.87) 分, 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0.05) , 手术前访视组SAS (27.85±6.43) 分, 低于对照组的 (34.02±6.23) 分 (P<0.05) ;见表1。访视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98.59%, 高于对照组的91.55% (χ2=4.03, P<0.05) 。访视组护士术中物品准备齐全, 记录完整规范。

3 讨论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会导致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应激, 从而使之产生心理压抑、焦虑等表现, 由于手术所带来的应激是激烈而持久的, 因此会为患者带来很多的危害和痛苦, 尤其是会扰乱手术原来的进程, 从而不利于患者身心康复, 也不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5], 严重者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6]。采用手术前访视的措施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针对性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将患者情绪稳定下来, 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还能够提高其安全感, 以充分的信心面对手术, 从而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通过介绍手术室环境, 降低了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 使患者心情放松, 访视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评分为 (41.06±9.09) 分、 (40.86±8.87) 分, 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0.05) , 手术前访视组SAS (27.85±6.43) 分, 低于对照组的 (34.02±6.23) 分 (P<0.05) 。说明术前访视对患者能产生安抚效果, 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 对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7]。通过术前访视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了解, 护士对患者关心体贴、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由于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服务, 对术前访视护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本文访视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98.59%, 高于对照组的91.55% (P<0.05) 。

综上所述, 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也使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状态及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患者评估、书写护理计划使术前手术器械、物品以及心理准备更加充分, 术中配合更加顺畅。术前访视对护士的业务提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增强了护士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9], 提高整体素质。

摘要:目的 评价手术室护士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 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84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42例,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程序, 访视组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访视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评分为 (41.06±9.09) 分、 (40.86±8.87) 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前访视组SAS (27.85±6.43) 分, 低于对照组的 (34.02±6.23) 分 (P<0.05) , 访视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98.59%, 高于对照组的91.55% (P<0.05) 。结论 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访视,效果,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娟.国内外术前访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O13, 28 (18) :90-91.

[2]陈美玲, 程月娥.术前访视规范化对访视效果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6) :495-497.

[3]张霞.手术患者术中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2月中旬刊) :1162-1163.

[4]宗倩, 李晓青, 孙伟.手术护士术前访视评估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7) :95-96.

[5]李吉, 潘平.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8月下旬刊) :700-701.

[6]程思锋, 程亚楠, 汪琼.术前访视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4) :178-179.

[7]牛保英, 侯平华, 王艳.术前访视的方法及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5) :670-671.

[8]吴敏, 周芳, 马育璇, 等.术前访视对手术前病人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9) :62-63.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 篇8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手术前后访视病人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进行单纯的手术配合, 而且要走出手术室到病房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2]。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给大多数受术者带来康复, 但对病人来说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 使病人产生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而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引起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3], 所以术前访视特别重要。我院自2009年4月起对手术病人实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制度, 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术前访视

1.1 查阅资料

术前1 d由手术巡回护士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访视。通过和病房护士及主管医师交流, 查阅病人病历, 收集病人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民族、文化程度) 和临床资料 (术前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各种实验检查结果、有无特殊感染、手术史、过敏史、了解既往病史、备血等情况, 女病人要了解月经史) 。

1.2 进病房访视

进病房核对病人, 然后去病人床前, 首先做自我介绍、说明目的, 态度要和蔼, 语言亲切,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4]。

1.2.1 介绍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术前1 d沐浴更衣, 保持皮肤清洁, 目的是预防感染;成人病人12 h禁食, 4 h禁饮, 目的是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物殊情况听从医师指导;为了病人的安全, 请取下活动的义齿、假发、发夹、隐形眼镜、耳环、戒指、手表等金属物;术晨做好个人卫生, 除去唇膏、指甲油, 便于术中病情的观察;不要将现金及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

1.2.2 观察病人

观察病人皮肤有无擦伤及压疮、营养状况、静脉血管是否充盈, 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恐惧、精神状况等项目。

1.2.3 介绍手术、麻醉过程及手术室环境

将准备好的手术室宣教画、宣教资料拿给病人看, 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设备和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仪器, 为病人适应环境做好心理准备。简单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怎样配合麻醉。但避免过多过细的讲解, 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4]。

1.3 访视时间

访视时间适宜, 避开治疗、进食、休息时间, 一般为15 min~20 min, 时间过长病人会感到疲乏、厌倦, 太短又觉得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 影响护患交流[5]。

1.4 访视技巧

正确应用沟通交流技巧, 注意首因效应, 沟通中尽量缩短与病人之间的感情距离[4]。耐心倾听病人, 讲解内容因人而异, 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的病人, 可采用医学术语, 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病人, 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 对于老人要用亲切尊敬的称呼, 儿童要触摸额头, 进行鼓励表扬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家属交流, 取得术中配合。鼓励病人提问, 对于不清楚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 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疾病做具体细致的心理疏导, 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疑虑、恐惧, 并注意保护隐私。

1.5 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

术前访视记录单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 是术前访视的真实记录, 进行访视后应认真逐项填写记录单, 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 访视护士签全名。

2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延续, 于手术次日, 访视护士到病房, 了解病人精神状况、切口情况、有无高热、术后有无异常情况, 询问病人的感受、有何思想顾虑等, 并进行健康宣教以促进早期康复。填写术后访视单, 根据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对访视所持的态度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意见, 指导我们不断调整护理计划,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3 体会

3.1 术前访视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术前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交流, 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不再生疏, 增加了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 融洽了护患关系, 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 对手术充满信心, 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

3.2 术前访视缓解了紧张焦虑情绪

术前向病人提供了有关手术、麻醉、护理方面的信息, 使病人不再对手术过程感到神秘和陌生, 再通过心理疏导, 缓解了病人紧张焦虑情绪, 使病人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3 访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访视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心理知识、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等, 满足为手术病人服务的需求, 使手术室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3.4 访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术前访视通过和主管医师、病房护士交流、阅读病历, 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使手术室的护理准备工作更为充分, 有了针对性及预见性, 术中更好地配合医生,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术后随访病人及家属提出反溃意见, 促进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 小结

手术前后护理访视保证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使手术室护士变被动为主动, 与病房护理工作紧密结合, 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访视过程中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 给予人文关怀, 大大减轻了病人对手术的紧张程度, 使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状态得到满足, 进一步促进了护患和谐, 将医患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督促手术室护士不断学习, 拓宽知识面,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2) :17-18.

[2]魏革.手术室护理学北京[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24.

[3]王玲, 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 :53.

[4]曾宪芬, 杨丽群, 陈丽娜.巡回护士术前访视访视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 2000, 7 (6) :46.

上一篇: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201下一篇:分公司2017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