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的转型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议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的转型(通用3篇)

浅议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的转型 篇1

翟树芹 李洁(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摘要:笔者针对电子商务企业涉足快递业以及快递企业涉足电子商务业的现象,从经济学和业界经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业务转型的优弊端,最后提出在新技术背景下,两类企业的走联盟之路,深化改革,共同发展等的措施,为相关企业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业务转型

作者简介:翟树芹(1976年-),讲师、经济师,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与报关等。

2008年凡客诚品自建“如风达”快递公司,2009年京东商城自建“海圆迈”快递公司。2011年,好乐买的自建物流。2012年6月1日顺丰速运旗下以高端食品为主线的“顺丰优选”正式上线。2012年7月28申通快递的“爱买网超”正式上线。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的跨界扩大业务,各自进入不同的领域现象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快递的增长速度,利润水平也高于快递,这对于薄利的快递来说无疑是比较大的诱惑;而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因快递原因所导致的延期、货损、货差等等,使电子商务自建物流体系来为自己服务,以免受制于人。

1.电子商务与快递的关系

1.1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借助电子和技术及网络实现商业活动的模式,具体包括B-C和B-B之间,电子交易市场、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电子数据交换、在线业务处理平台、存货管理及自动数据收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功能朝着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每年以300%的速度发展,而电子商务中网购的业务增长量逐年迅速提高,其中每年首次使用网络进行购物的网民都以亿为单位的数量增加。

1.2快递的含义

根据《邮政法》的定义:“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 快递也称速递,是借助交通和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工具,将寄件人的快件、信件或者包裹进行限时、高速送递的过程,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快递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与国外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显示,2011年市场交易规模达6万亿元,网络零售超过8000亿元,其中约有70%的网购需要快递来完成,2011年中国快递业完成业务量36.7亿件,年均增长57%。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

破1800万件,进入世界第三位。

1.3电子商务和快递的关系

电子商务大部分主要依靠快递来最终实现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转移,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快递企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优势的最大体现,依赖于快递的运营能力,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快于快递的发展速度,快递是其最大的瓶颈,两者是网购的双翼,缩短两者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才能使网购健康顺利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2.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转型理论分析

2.1经济学分析

(1)社会分工理论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分属于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应当致力于自身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的提高本行业的能力,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比较优势理论

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该理论运用在同一国家内不同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同,电子商务行业与快递企业相比,在电子商务领域比如网络营销、市场策划等具有相对优势,快递则在配送仓储这块有相对优势,相比较而言,各自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来发展。

2.2业界观点

业内有人反对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认为容易给电商和快递企业造成混乱。且呼吁国家邮政和快递协会能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电商进入物流行业。

顺丰速递副总裁李东起认为:“无论是便利店、网店以及顺丰宝第三方支付,顺丰的多元化跨界都是围绕快递来延伸的,其实目的就是要为快递主业拓展服务空间。”

中国快递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物流和电商的交叉渗透是目前商业环境不成熟造成的,第三方物流成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电商发展速度,短期内能力、运力、服务质量无法达到电商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仓储又可以为电商增值。”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快递目前是电商的软肋,物流的服务质量高低可能成为未来电商的终极战场。而多元化投资,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

总之,企业经营应自足企业优势资源,进行内部深化升级,发挥本企业的专长,而不是以大而全,缺什么建什么的观点来扩大业务,这无疑与物流业务外包之路是相悖的,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反而是一种重复建设。从社会发展来看,专业化的分工是大趋势,电子商务和快递应整合自身的资源,在理念和体系方面进行相互融合。

3.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与快递发展的措施

现在已经进入物联网的时代,物联网被称为生产力的一大变革。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实质还仍然是一个互联网。物联网通过RFID技术、传感技术、GPS、GIS等技术通过泛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利用云计算进行庞大的数据分析、计算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物的高效管理。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并把物联网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公共安全、医疗方面老人护理、平安家居、工业检测、政府工作、智慧交通以及智能物流等社会各个领域。其中物流产业不仅是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也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而物联网技术又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技术。

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可以利用这个背景来进行业内改革,提升竞争力。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联盟合作之路

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合作,电子商务可以与多家快递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快递公司可以根据营运能力,提前做好应对策略,避免快递运力不足现象产生。

(2)快递智能化,提高服务水平

硬件方面:快递企业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根据业务量情况来扩大自动分拣的区域,这样一则提高效率,二则降低分拣错误率;在运力工具方面增加投入,合理调度提高周转率。

软件方面:利用物联网的一些技术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这样责任到人,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感;加强专业培训,特别是验视环节相关知识的培训;鼓

励内部员工的创新创意意识,收集提高效率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建议,并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评价,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实现标准化,包括标准化的包装、标准化的运输工具、标准化的装卸作业、标准化的单据等实现业务操作的标准化,目的是通过标准化来降低破损率、延误率、丢失率。

4.展望

电子商务业和快递业跨界扩大业务越演越烈,虽然从社会分工和相对优势的角度来看,弊大于利,双方进入不同的领域会是一个挑战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最后的结果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

[2] 祁顺生.以价值为基础的要素与企业 [J]...2008(01)

[14] 侯晓音.地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1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qikan/class/.2006(06)

[16] 益瑞涵.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J].中国高教期刊学会.http:///news/class/.2006(09)

浅议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的转型 篇2

关键词:邮政;电子商务;转型

中国邮政开始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回顾过去的十多年,我们在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先后建立包括183网站、185客户服务中心、绿卡支付网关、邮政安全认证系统、递送调度信息系统等电子邮政工程系统。但是,面对物联网时代趋势,原有的邮政业务运作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加以创新,探索邮政电子商务的运作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邮政传统业务

随着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邮件逐渐被电子邮件等互联网通信方式取代,无纸化邮件、无纸化报刊的出现,对邮政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一函件业务首当其冲。近年来,邮政信函业务在信息传递领域和消费账单领域严重萎缩,业务量已呈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的信函相比,电子邮件具有传输速度快、寄递手续简便、费用低等优势,其省时、省力、省钱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能滿足人们快捷便利交流的需要。其二报刊业务困难重重。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订阅、网上看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使传统报刊发行的整体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人。读者上网阅读时间已超过阅读传统图书、报刊的时间,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今后邮政报刊发行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其四包裹业务潜力尚未激活。近年来,邮政普通包裹的发展停滞不前,业务量一直徘徊在4 000万件左右。而中国邮政的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发展效果也不理想,2007年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开办之后,虽然增速较快,但与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相比,仍有较大拓展空间。2011年邮政E—EMS和E邮宝两款产品的业务量为1.3亿件,其中E—EMS业务量为580万件,E邮宝业务量为1.24亿件,相比整个电子商务配送市场24亿件的业务量,邮政的市场份额仅为6%,而“四通一达”民营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市场的份额却高达72%,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二、中国邮政业务转型的发展途径

电子商务的兴起,唤醒了传统的中国邮政,使其开始寻找新的突围方向与转型之路。中国邮政正逐步打破传统业务局限,积极拓展电子邮政业务,实现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型。其一全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邮政系统搭建的网上营业厅已经成为全国服务网点最多、辐射区域广、“虚拟+实体”、“线上+线下”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并支撑着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除网上营业厅之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10年8月开设了B2C网上购物平台“邮乐网”,该平台是一个结合线上网购和线下零售于一体的独特创新购物服务平台,“邮乐网”上线以来发展迅速,业务量不断攀升。同时,各省也都在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中国邮政新型的服务渠道,它与邮政传统渠道一起构成了中国邮政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邮政业务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转型与拓展奠定了基础。其二倾力电子商务配送,拉伸产业链长度。快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市场将极大促进寄递市场的发展,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务量达到36.7亿件,同比增长57%,其中电子商务配送市场规模约占65%,达24亿件,日均650万件,同比增幅超过50%,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形态,而电子商务配送市场也正以井喷之势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快递行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而且缺乏行业规范和诚信保障,急需若干品牌信誉优良、服务渠道完善、服务能力卓越的企业提供规范服务,这给中国邮政拓展电子商务配送市场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三开通安全电子邮箱,拓展产业深度。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邮政传统信函业务正逐步被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所取代。但是目前网络通信业务私密性差、安全性低,容易损害公众的基本通信权利。因此,如何顺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应对信息通信对传统邮政信函业务的挑战,满足公众新的用邮需求,实现邮政普遍服务向电子信息领域的自然延伸,成为全球邮政行业共同面对的焦点话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邮政应以安全电子邮箱的推广和应用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建设和完善具有安全保密性及法律地位的电子邮政工具,逐步推出电子挂号邮件、电子账单、电子发行、虚实地址转换、混合邮件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电子邮政产品,最终实现实体邮局电子化、网络化运作。

电信变迁与全业务转型 篇3

互联网周刊:张燕玲女士您好!中国电信业正朝着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移动进行得应该说是最为成功,依靠移动的优势,推出很多新型业务,它改变了中国用户的习惯、将移动服务深入到生活之中。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燕玲: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即全业务,电信三巨头未来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精准定位,利用已有的优势,展开竞争优势,实现大家都有饭吃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互联网周刊: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开始了固网资产的收购,您能否预测一下中国移动未来对于固网的发展?

张燕玲:中国移动在移动网络上的优势是无人能比的,又加之中国移动多年经营移动的经验,占据了多多数的移动用户群体,未来,毫无疑问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拓展移动网络的各种新渠道,当然中国移动开始收购固网,这会作为移动网络的而一个补充,推出打包的业务,以强化自身的领先优势。单纯的固网,中移动应该不会有大的动作,因为中国电信在此领域有着相当的优势,又加之,通讯业逐渐由有线向无线转变,在如此没落的市场,中国移动不会轻易的大投入,它会充分衡量投入与效益的产出比,当然中国移动可以发展规模型的集团客户,但个人用户方面不容客观。

互联网周刊:鉴于各大运营商纷纷转型,这是不体现出中国电信业思路的变迁呢?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燕玲:随着电信的重组,电信业三巨头重新划分产业格局,对电信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在重组后尽快在市场上取得有利的地位,抓住用户群体,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型,发展全业务,试图依靠业务推动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这的确集中体现了中国电信思路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电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周刊: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奚国华在《2008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程论坛》上表示,当前通信业必须关注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维护广大用户的需求,通信企业要着眼于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创新与转型步伐。对此,您怎认为?

张燕玲:这说明国家在政策上引导中国电信业的转型方向,当然这只是一种指引,具体如何实现,需要运营商精准的市场和需求定位,自身选择合适的路径及发展方向。不管怎样,政策环境影响着市场环境,也必然对运营商的战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周刊:早在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在南京会议展览中心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就表示,互联网企业在行业内的渗透和融合在持续加强,互联网和移动的融合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业务在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延伸的力度也在加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燕玲:实现无线互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主要原因在于及时通讯业务分流了固化业务,用户的分流,使得各大运营商感觉到了互联网的威胁,因此必须寻找一些切实有效的新产品来应对用户的流失等问题,以长久的占据市场的统治地位,挽留甚至扩大用户群。

互联网周刊:前不久,IBM大中华区电信与传媒事业部总经理俞伟称,创新与转型是电信企业的决胜动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张燕玲:从技术设备的角度分析,电信设备提供商积极开发新技术,推动电信业的发展,然而他们需要电信也加大各种设备及技术的更换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就电信目前的情况看,各大运营商的技术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取得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周刊:有专家表示,中国移动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不容乐观,为保证在未来竞争中的主动权,中国移动必须重新评估并调整战略,充分利用既有的优势,尽快弥补竞争实力中的短板,制定面向未来的全业务运营策略。您有什么看法?

张燕玲:由于本身体制限制,中国电信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实属正常,在10月23日下午的2008中国互联网十年庆典的3G论坛上,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先生谈到,国际上运营的比较好的一些运营商大都是先有市场再有标准,而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标准先于市场,这也是中国电信业发展障碍之一,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格局,寻求新的增值点。

就中国移动,它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也具有较大的用户资源,接下来应该注重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产品的优势。当然中国移动在个性化服务商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目前还不能够推出过于细分的精准的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服务。

而中国电信则较为谨慎,中国移动的每一次大的动作,中国电信大都会跟进,展开相应的策略,由于中国电信在固网的独特优势,又加之,电信向移动领域的进军,展开全业务服务,未来如果中国电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固网的优势,实现固网与移动网络的适当融合,逐渐拓展其在移动领域的业务,这就决定着中国电信未来的发展一片光明。

而中国联通面临转型,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才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利用既有的优势,拓展自身业务,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用户的争夺与稳定是电信重组后竞争格局的制胜点。当然未来的竞争也会使得资费降低,个性化上得到更多的满足,当然运营商不会纯粹依靠价格战来取得市场,而应该在自身业务上追求完美,并适当降低资费,发展更多的用户,并且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向,增加一些打包业务,稳定既有用户,挖掘潜在用户。这也是中国电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周刊:感谢张燕玲女士接受我们周刊的采访,并为电信行业的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上一篇:创业财务计划书范文(可复制)下一篇:高考补写语句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