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证明申请书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保证明申请书(精选14篇)

低保证明申请书 篇1

金绍达:提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预告登记和我们登记机构以往所进行的各种登记有很大的差异。

在《房屋登记办法》实施以前, 除由地方立法开展预告登记工作的极少数城市外, 房屋登记机构所进行的登记, 是因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移和消灭而进行的登记, 亦即登记的标的是物权。而预告登记则与此不同:预告登记虽然是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一种, 但登记的并不是物权, 而是请求权 (梁慧星稿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预告登记的界定就是:为保全一项目的在于转移、变更和废止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 。这是对已经登记的物权的权利人 (在预购商品房转让的预告登记中, 是将房屋建造人———开发企业视为权利人) 行使其权利的一种限制。

在预告登记的有效期限内, 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 原房屋权利人无法处分其房屋权利 (处分不生物权效力) , 因而, 预告登记的效力和查封非常类似。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登记规则》第136条 (2009年7月6日修正) 中, 将预告登记和查封直接并列称为限制登记 (“所称限制登记, 谓限制登记名义人处分其土地权”、“前项限制登记, 包括预告登记、查封”) 。但登记机构受理查封并不发给证明, 预告登记本来也可以不发证明, 只是建设部在立法时考虑到让公众易于适应这一新的登记种类, 同时也顾及登记机构的管理习惯, 在《房屋登记办法》中明确:预告登记的相关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记载后, “由房屋登记机构发放登记证明”。因此, 没有必要给每个共有人发一本《房屋预告登记证明》。

低保证明申请书 篇2

我是一家公司的车间工人。四个月前,我在卸载原材料时,不慎被砸伤。经医院治愈后,我曾于近日持医生亲笔签字的治疗病历,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却遭拒绝,理由是我所应提交的是医院诊断证明,而非治疗病历,我不能用治疗病历取代诊断证明。可我觉得治疗病历同样可以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具体地反映我的伤情和治疗情况,从而达到证明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纯属刁难。请问:我的想法对吗?

读者:刘芳芳

刘芳芳读者:

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确有权要求你提交诊断证明。

低保证明 篇3

低保证明模板1

兹有省 市县(市、区)镇(乡、街道) 村(居委会)居民之子(女),现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学号身份证号。该生家庭因 , 属于农村(城镇)低保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时间为年月。 特此证明!

县(市、区)民政局

20xx年 月 日

注:本格式供参考,各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时,应包括上述内容。学生家庭只有在20xx年1月开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参保时才能享受政府的保费补助。

低保证明模板2

兹证明我村村民***,男(女),年龄**岁,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家庭状况:家庭人口*人,(各家庭成员姓名与户主关系,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等),年家庭收入****元,人均***元,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已纳入农村居民最低保障。

低保证号:

特此证明

XXX

20xx年XX月XX日

低保证明模板3

**社区居民委员会: 我现年50岁,家住振兴路、农林巷XX号,平房(34平米),与妻子离异,现独自生活,身体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亲属救济勉强糊口,年收入不足200元,生活异常艰难,当我听说还可以向社区申请低保,我非常高兴,本来已绝望的心又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

为此,特向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低保。我也想靠自己的双手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但身体状况、家庭的窘困、生活的艰难,如今只能让我命悬一线,希望社区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低保证明模板4

镇民政:

兹有我春张三,于20xx年与李四结婚,生育儿子张武,张武自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已医学鉴定为残疾人,现在李四整天看管张武,还有中风卧床的婆婆,张三一人承包的土地因为没人帮忙,加上水灾,因此收入不多,今年家庭总收入、人均收入大大低于我县最低生活水平,符合低保照顾标准,请民政审查批准张三家为低保户是盼。

特此证明

XXX

20xx年XX月XX日

低保收入证明怎么写 篇4

兹有我厂下岗职工某某某,现每月下岗费为。。元。特此证明。。。厂(盖章)。年。月。日

申请低保除提供收入证明外,还要提供工资卡。证 明

xx-x,性别、民族、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收入情况、身体状况如何,以上各项条件基本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特此证明。

出具证明单位(盖章)年 月 日

你是村委会文书想写低保户的低保证明吧?(你就这样写)标题:证明,正文:兹证明我村村民***,男(女),年龄**岁,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家庭状况:家庭人口*人,(各家庭成员姓名与户主关系,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等),年家庭收入****元,人均***元,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已纳入农村居民最低保障,低保证号:***********,特此证明。***村委会(年月日)如果你是村民想写低保申请那就这样写:标题:申请书,正文:乡(镇)政府领导:我是***村村民(姓名)***,男(女),年龄**岁,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家庭状况:家庭人口*人,(各家庭成员姓名与户主关系,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等),年家庭收入****元,人均***元,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请求政府将我户纳入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望领导批准为盼。申请人:***村村民 ***(年月日)2.城市低保的条件:

凡持有非农业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达不到117元的城市困难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住所、单位性质如何,都应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低保待遇:

⒈非生活、上学、工作等必须的原因,办入本旗县市非农业户口不满五年的;⒉家中有固定电话,且月话费超过40元的;⒊拥有汽车、非营运摩托车、贵重手饰、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及饲养观赏宠物的;⒋家庭月电费支出超过30元的;⒌进行餐饮、娱乐等高消费活动的;⒍因家庭成员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造成生活困难的;⒎人均私有住房面积(建筑面积)超过30平米以上的(因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特殊困难的除外);⒏新建住房、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⒐有出租营业性门点的;⒑因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造成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⒒出资安排子女借读、择校就读的;⒓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不配合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及审批机关调查核实的;⒔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就业介绍或不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的;⒕经查三个月不领取低保金的;⒖存款数量无法明确、隐性收入无法核实,尽管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经街道或社区评议委员会表决不应纳入的;⒗有购买股票或其它投资行为的;⒘有多名法定赡养人,且法定赡养人中有一户有赡养能力的;⒙有法定抚养、扶养人且法定抚养人和扶养人有抚养、扶养能力的;⒚人户分离的人员,享受户籍所在地低保待遇一年以上,仍在本旗县以外居住的;⒛其他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申请的写法:

一、本人的自然(姓名、性别、年龄、目前的收入状况)

二、家庭人口及经济情况(这是主要的)。

浅谈我国农村低保制度 篇5

( 一) 农村低保制度简介

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它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筹集, 并且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 其中, 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另外, 对于财政困难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 二)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最大的农业国家, 农业人口占据了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那么“三农”问题就自然的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重点关注和大力解决的问题, 而农村低保制度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历史性的举措。

其实, 我国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要早于城市, 只是由于农村形势复杂, 农民人口众多, 加上受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的影响, 所以该项制度的建设才一直进展缓慢。直到2003 年, 我国的城市低保制度取得了重大突破后,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才开始逐步落实。当然,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非“另起炉灶”。一是此前我国就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如: 北京和上海等地, 因此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 二是尽管当时我国并没有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但是却有其他的救助制度, 如: 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等, 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对原有的救助制度做出一些调整以过渡到农村低保制度上来。于是,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目标后,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快速开展起来。尤其是在2004 年到2006 年间, 我国相继有17 个省份加入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行列, 在四千多个县、市、区范围内建立起了农村低保制度。2007 年后, 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直到今天, 可以说, 我国的农村低保制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 目前在实现全国建制的基础上, 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在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基本达到。[1]

二、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2007 年我国实施低保制度城乡全覆盖以来, 应当说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随着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投入, 农村低保制度的覆盖面明显扩大, 救助的标准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低保制度本身的建设也日趋成熟, 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逐渐规范。但是, 由于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 加之我国在“三农”问题上的复杂国情, 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

( 一) 制度层面

1. 制定的农村低保标准偏低, 并且没有相应的调整机制, 低保水平城乡差距大

首先, 在制定农村低保制度的时候, 就有专家提出应该将农村地区的低保水平在城市的低保水平上减少一部分。他们认为, 农村居民还占有一定的耕地, 而城市居民一旦失业则毫无保障。并且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所以要将城乡之间的保障水平区别开来。这从一开始就使低保制度在城乡之间出现了不平衡, 农村低保标准远低于城市。其次, 财政在农村低保上的资金投入不及城市, 却要保障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大原因。再次,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低保标准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现有的标准来看显然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2. 农民家庭收入难以核查, 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保障对象界定机制

尽管各级政府都对农民家庭收入的评估、核算相继出台了统一的办法。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隐蔽性、不稳定性, 并且难以用货币量化, 这就使得在收入界定工作上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基本都是当地的村干部对农民的收入进行评估、核算。他们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虽然也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些“土办法”, 如: 以家庭银行存款是否超过固定标准来作为享受低保的核心条件。这些做法看似简单易行, 但是实际上却缺乏法律依据, 并且忽视了农村家庭之间的差异性, 很难保证公平合理。此外, 在实际中还有很多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因家庭成员重大疾病、子女上学负担重等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 他们往往因为低保制度自身的漏洞而得不到救助。同时, 由于监督的缺失, 致使在确定保障对象时存在“亲疏远近”的区别, 实践中不乏一些“关系保”、“人情保”。

3. 农村低保筹资模式单一

目前, 低保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 一般是省、市、县三级政府,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这样的筹资方式渠道单一, 忽视了社会上的慈善力量, 给地方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落实低保制度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 低保制度建设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

目前, 除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对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外, 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2]尽管各省也针对各自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 但是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只能对农村低保工作给予一定的业务指导, 而无法妥善解决基层在执行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另外, 目前, 农村低保制度只能保障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要求, 缺乏相关配套的救助措施和优惠政策, 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协调, 虽然许多部门已经着手对低保户有一些优惠措施, 但实际上低保工作还没有真正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互助互济的氛围。[3]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功能发挥。

( 二) 实践层面

1. 农村低保工作缺乏资金

资金是农村低保制度成败的核心所在。但是, 如前文所述, 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来源单一, 仅仅依靠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投入很显然是无法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农民需求的。一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 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自身财政本来就已经很困难了, 自然就不可能在农村低保制度上有太多的资金投入。二是我国目前并未完全建立与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机制, 资金在投入和发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 最终发到农民手上的钱就会缩水。实践中就不乏村干部侵吞或挪用低保救助款的情况。再者, 有很多农民在经济状况改善后, 已经不符合继续享受低保的条件, 但是并没有“退保”, 这样就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鉴于以上原因, 可以想象低保资金的供需矛盾之大。

2. 农村低保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

目前我国县级以下民政部门只有少数设立了低保科, 大多数地方的农村低保都是由民政部门下属的社会救灾救济科室统一负责, 相关工作人员缺少且身兼数职, 日常性事务繁忙, 要在短时期内完成低保对象的调查审核, 很难保证工作的客观、公正和细致。由于缺乏专项办公经费致使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低, “应保不保”、“应退不退”的现象时有发生。

3. 低保制度宣传力度不够, 操作中缺乏有效监督

为生活困难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是政府的义务而不是恩赐, 同时, 生活困难者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 政府有责任向群众宣传有关低保的政策和知识, 群众对此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实践中, 正是因为许多农民对低保制度不了解, 一些人才可以暗箱操作, 搞关系保、人情保, 把一些真正的困难户拒之门外; 正是因为这些人对农村低保不宣传、不透明、不规范操作, 群众才会如此“无知”, 给了就要, 不给也不要, 或者是给多少就拿多少, 完全没有权利意识。[4]

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议

( 一) 充分重视农村低保制度, 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制结构, 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得不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其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 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无疑为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低保制度逐渐拉大的城乡差距仍然是阻碍低保制度充分发挥保障功能的重大原因。加上受当前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增长缓慢的影响, 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艰难。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缩小城乡差距显得十分迫切。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主观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在价格上并没有什么城乡差距, 并且土地能够提供给农民的生活保障也十分有限, 因此城乡之间的低保水平不应该被区别对待。2. 客观上要加大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投入。农村的困难群众远比城市的要多, 并且生活更加困难, 更何况现在的城乡差距已经很大了, 因此在资金的投入上应该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3. 还要做好城市低保制度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衔接和整合工作。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到时候, 势必会对城市和农村两种低保体系进行统筹, 统一规划和管理。这样就很容易使一些困难人群被遗漏掉, 尤其是已经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村籍困难人口无法被纳入低保体系, 成为低保制度的“边缘人”。为此笔者建议, 有关部门必须尽早谋划, 做好充足的准备, 采取有力的措施有计划、分阶段的对两种低保制度进行整合, 确保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有低保需求并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 都可以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

( 二) 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透明度

农村低保制度是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群众对其不但有知情权, 而且有监督权, 这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一点, 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才会真正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1.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向社会全民进行农村低保政策和制度的宣传, 把党和政府的农村低保政策原原本本地向群众讲清楚, 让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这样就引进了社会监督机制, 低保制度实践的透明化就有了保障。2. 在乡、村两级建立公示栏, 对于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情况以及实际享有的保障标准及时进行公开, 同时设立举报箱, 举报电话等方便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3. 在宣传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到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 在宣传的过程中不能广而告之的“走形式”, 而是要将低保制度的相关信息送入“田间地头”, 让农民了解清楚。只有充分了解了低保制度之后, 他们才知道自己能不能享受低保, 能够享受多少, 如果权利得不到保障应该如何进行救济。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低保制度进行关注并监督。只有让低保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有效避免暗箱操作,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让农村低保制度充分发挥保障作用。

( 三) 加强农村低保的配套措施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低保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低保制度的相关问题确立下来, 让低保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其中要重点规定如何加强低保资金在筹集和发放的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措施, 另外当农民享受低保的权利受到侵害时, 要赋予他们充分的救济权利以维护自身利益。二是搞好农村低保对象技能培训及就业援助工作。加大财政对农村低保对象技能培训的投入,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是没有技术的困难农民, 要给予技能培训, 为他们增加收入创造机会。只有做到“以输血带动造血”, 才能够缓解农村低保制度的供需矛盾, 让低保资金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三是在各级政府组建专门机构对低保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且可以考虑给基层配备专门从事低保工作的办事人员。

( 四) 拓宽农村低保筹资模式, 制定科学的农村低保经费分担机制

1. 积极整合和统筹农村现有的其他救助制度, 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

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激励社会各界捐赠, 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农村低保对象援助, 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满足农村低保对象的实际需要。

2. 要使农村低保有可靠的资金保证, 中央财政的投入必不可少

笔者建议应将中央财政纳入农村低保筹资模式当中来, 而不仅仅只是让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的地区给予适当的补助。从而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省、市、县等四级政府共同负担、分级负责的筹集农村低保经费的大渠道。并可以在对各地的财力状况、低保人数、人均补助水平、低保支出、地方政府工作努力程度及绩效等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承担比例, 以保证制定的农村低保经费分担机制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忠林, 崔树义.我国农村低保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岳论丛, 2009, 8 (8) .

[2]同[1].

[3]石秀河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海南农村低保乱象 篇6

记者在海南部分农村调研发现,一些村民申请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礼,不够条件的村干部或其亲属反能享受低保。

近日,记者根据群众举报从海口乘车两小时来到海南临高县和舍镇,再换乘三轮车来到龙贤村。走进村民吴潘(化名)家,记者看到院门破乱不堪,院内随意堆放着一些枯柴枝。吴潘从2010年开始申请低保,三年来,每次申请均被拒绝。“低保指标都在村干部手里。”吴潘无奈地说。龙贤村多位村民反映,村里谁家是低保户不得而知。村干部会告诫已领到低保的人不要对外声张,否则明年将不再批准申请。

记者从和舍镇布大村委会(管理加帝村)2013年全村低保名单里看到,加帝村村主任王恩防的名字赫然在列。一位村民说:“老人王世昌家徒四壁,是村里真正的穷人,村主任家里至少还有电视机、摩托车,经济条件要好得多。哪能谁管低保谁就吃低保?”

记者在临高县部分乡村采访的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對谁吃低保、怎么才能吃低保等不知情。

海南省社会救助局长杨晓刚介绍,农村低保申请与审批程序为:先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居)委会入户调查、评议、公示、乡镇(街道办)审核,市县民政部门审批,村(居)委会再次公示。

一位村民说:“低保户人选往往在村委会开会讨论前就已确定,拿到‘指标’的村民才会向上提交申请,其他贫困户即使申请也不会有回音。”

记者从临高县和舍镇布大村工作会议记录上看到,民主测评环节参会人员由村两委成员构成,未有村民代表参加。“关键环节取决于村委。”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即使有村民代表参加民主测评环节,对村干部指定的“低保对象”有异议,也是敢怒不敢言,害怕得罪乡镇干部。摘自《法制晚报》

申请低保申请书 篇7

我叫xxx,35岁,农民,x镇x村民。丈夫杨x,40岁,x小学教师。20xx年12月15日我丈夫杨x在盐业公司门口等公交车时被一辆面包车撞成重伤(一级伤残),两年内先后住院七次,医药费及各种费用花去30多万元。由于伤势严重,其生活至今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我家中六口人,公公xxx,67岁,农民,婆婆xxx60岁,农民。大女儿杨琬璐14岁,城镇户口,小女儿杨琬滢, 6岁,城镇户口。两位老人年岁已高,没有经济来源,需要我们赡养,两位女儿幼小正在读书需要抚养。丈夫出事后家中只有我一个劳动力,但由于我本人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加上要完全照顾丈夫,现在连村里的承包地都不能耕种了。

丈夫的事故由于肇事司机属于个人倍偿,只赔偿了医药费,单位也没有给定工伤。现在我们已经无钱继续住院医治,只能在家维持。每天都需要输液和大量药物,丈夫的营养品和护理用品我们更不敢奢求。

如今我们一家六口人,丈夫每月工资2300元他自己都不够支付,生活异常艰难,渴望党和政府能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解救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申请人:xxx

低保申请书 篇8

我叫。

10年前,家庭发生重大事故,丈夫死于这场事故,我本尊敬的领导: 人腿受重伤,落下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我彻底失去了生活依靠,独自生活,生活很困难。

我一直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种点地维持生计,看病取药全指望低保了。……,我到现在都放心不下,只好一直拖着。

几年前,村委领导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给予我低保的关爱照顾,才使我的最低生活有了着落。这次,由于年事已高,生活境况越来越差,又是一身病,恳请领导看在我的实际困难上,再次给予照顾。

希望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能批准我的申请,谢谢各位领导。

申请人:

建立农村低保档案的思考 篇9

当前,我国农村低保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保障因疾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据有关部门介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部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现全国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共保障低保对象2311.5万人、1074.6万户,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857元(按低保对象参加权平均)。① 从整个情况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内陆地区,例如,浙江省确定的农村低保线接近1800元,福建省自2004年以来是1000元,2007年调高到1200元;山西省的平均标准是每人每年676.5元。由上可见,各地发展不平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低保标准的确定人为因素比较多,缺乏科学测算和合理精算。二是低保如何进行动态管理问题。从低保制度建立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管理者。三是低保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不够严格,存在人情保、养懒汉、档案材料保管不全,如何信息化管理等问题。四是低保金自然增长机制问题,低保标准的自然增长,并不能依靠某一个指标,它的变化调整应考虑方方面面,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五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难以核定。六是参照标准难以确定。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与其相适应的农村低保档案是改革传统社会救济方式的需要,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农村低保的基础性工作。

二、建立农村低保档案的思考

1、加强农村低保档案基础建设

(1)分类别建立、完善农村贫困家庭收入的评估制度档案、申请承诺制度档案、协查联签制度档案、审核审批制度档案、民主评议制度档案、公示监督制度档案,以及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细则等文书档案。

(2)建立农村低保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市、区(县、市)、乡镇、村四级档案管理制度。县一级应建立农村低保总的档案,下属各乡镇、村、户要普遍建立“一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袋”的档案管理制度,即乡镇有一个档案柜、村有一个档案盒、每户一个档案袋。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对象准、资料全。

(3)档案工作应从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做起。要把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列入档案管理中,通过立档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要汇总本地区乡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资料、基本数据,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档案数据。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好资金保障、监督检查、政策扶持、保障金发放等工作。并利用档案的凭据、监督作用,严格把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关。对那些弄虚作假、编造材料的,档案部门不予接收。

2、加强农村低保档案的动态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被批准纳入农村低保档案管理后,决不是进入了“保险箱”,可以永远享受低保待遇。农村低保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合民政部门并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不断充实完善档案内容,对困难程度缓解且收入水平已在低保线上的家庭,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促使有关家庭及时退出低保,停发低保金。对收入发生变动但仍在低保线以下的家庭,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发或减发低保金,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保障对象和补助水平变动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可公示的档案内容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对公示没有异议的,要建议民政部门要按程序及时落实申请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公示有异议的,要进行调查核实,认真处理,及时变动档案信息内容,以充分发挥低保档案的证据作用。

3、加强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每分钱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

为实施农村低保,各地普遍建立了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筹措渠道。自2007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对财

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档案部门应配合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严格做好资金专项档案管理,严格专项资金核算,发挥档案的监督、凭证作用,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让农民明明白白地参与到农村低保工作中来。利用档案管好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确保每一分钱都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4、农村低保人员档案应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先建立数据库,根据不同贫困户的特点,可分为基本情况库、贫困情况库、低保落实到户情况库、资金筹措发放情况库、案卷目录库等五个库。在此基础上,再按所分的信息库输入内容,实行微机检索,以提高档案服务效率。

5、加强对建立农村低保档案人才的培养

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前景看,这是个既重要又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亟须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较强、专业知识比较过得硬的,特别是能甘于寂寞、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低保档案人才队伍。当前农村应按照“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要求,建立三级农村低保的档案人员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举办相关人员培训班,使档案工作人员能深刻理解农村低保政策,准确把握农村低保工作程序及档案操作方法。这就要求打破陈旧的用人观念,充分激发青年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相对好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以促进农村低保档案事业的发展。

6、利用档案做好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工作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转型加剧的时期,还有2000多万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普通人相比,差距在不断拉大。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缩小贫困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这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在服务现实、维护和保障贫困人群的各项民主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宣传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要配合各种舆论工具,通过宣传,让民众认识到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所办的一件实事,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善举,它标志着我国在实现中华儿女千百年来追求的“人人无饥寒”梦想迈出了新的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低保拥抱亿万农民》,《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

2、《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人民日报》2007年8月报4日。

宁夏:鼓励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参保 篇10

宁夏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低保、五保制度衔接办法规定:符合城乡后保参保条件的城乡低

江西景德镇市日前建立了城镇保、五保对象, 应按规定参保缴费, 自治区和试点县 (市、区) 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给予部分或全额缴费补贴。已经自愿参保且年龄满60周岁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低保、五保对象, 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低保申请书 篇11

敬爱的领导:

您好!我和我丈夫是xxxx单位下岗职工,现在住在xxxx,在xx年的xx体制改革中我夫妻二人同时下岗失业,失业后我们努力寻找工作,但是由于我和我丈夫的年龄都已40多岁,用人单位都已年龄为由拒绝招收我们,万般无奈之下我和我丈夫向亲属朋友借钱开办xx,通过那赚取微薄的差价来养家糊口。xx年孩子如愿考上大学,面对每年的1万元的学费,我们又不得不承受,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我们深有体会,xx年xx月丈夫查出身患重病,使我们一家陷入一变黑暗,我们已经把xxx卖掉,我因照顾病人不能出门做工,现在家里彻底成了零收入者。现在丈夫得病一年来,通过化疗、放疗和平常的医药费花费了几十万元,我们这种零收入家庭已无法承受,现在孩子还在上大学,在这一段时间我们是没有经济来源的,我丈夫的母亲年岁已高,还患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等病,每年也近几千元的医疗费,我只能东凑西借,现在家里债台高筑,度日如年啊!万般无奈之下,想起了你们,希望党和政府能关注一下我们底层低的生活情况,帮助我们,给我们解决一下最低生活保障,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申请人:xxxxx

低保申请书 篇12

您好!我是田xxx,是xxx市xxx镇前xx村的一个农民.是个奔60的人了。15年前在村里胶鞋厂中和胶时,不幸被烧伤致残,双手畸形,丧失了正常的劳作能力;爱人是肿瘤患者,术后身体亏空极大,常年离不开药.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是我300元/月的杂工和杂活收入.我是在1994年被烧伤的,火是因为别人抽烟引起的。我当时被送进了洛阳105医院,术后我浑身缠满了白色纱布,迷迷糊糊看到身边爱人和孩子都在哭.....从火灾里跑出来后我身上还着着火,而不懂急救的人们却拿起塑料纸包住我的胳膊就往下捋,我手上和胳膊上的皮当时就被捋掉了.做植皮手术时,是从我的大腿上割下来的皮......出院后,我成了残废,手扭曲着,两条大腿上留下大片紧揪的疤......由于属于工伤,村里为我支付了医药费和误工费,并照顾我在村委会跑跑腿儿,干点杂货......每月300元钱.....我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是个奔60岁的人了,一辈子没见过大钱,由于父亲弟兄多,家里穷,没有读过书,是个连小学都没上几天的文盲.我的半生是辛酸的,年轻时去砖厂出窑,为了多出几块砖,多挣几个工分,刚刚烧成的砖还烫手的时候,我就开始往平板车上装了.手肚儿磨得指甲一摁,血就嘟嘟往外流......上天不都怜惜苦难的人,刚结婚不久,我就突然得了精神病.白天挺在麦秆跺上睡觉,蓬头垢面,睁不开眼,......天一黑,就起精神了,起来就走,也不知道要上哪儿去......就这样我过了一段昼伏夜出的神经生活。那时我见车就想往车下面钻,不是人拉的及时,早就没命了。后来,一个老大夫给了一个方,天天煎药几个人按着灌下去,才渐渐好了起来.我也算个勤劳的人,我不怕出力,病好以后继续上砖厂出窑,拉平板车......这样一拉就是7年多.后来村里已经办了几个胶鞋厂,许多有点知识和文化的人已经不在呆在那流血流汗的砖厂,而是到了村里的胶鞋厂做事.有的当了班长,有的当了车间主任等等.爱人鼓励我也去,但没有文化的我还是只会出死力,我做了和胶工.其实是很累的,但因为每月能拿400块钱的工资,我满足得不得了、干得很卖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却因为别人大意引起的火灾而再次陷入生活的苦海。。

也许是我和爱人命苦,也许是屋漏偏逢连阴雨,1997年的冬天,爱人又检查出患了子宫瘤,要做手术,鹅卵石般大的瘤子被取出来了,按理说人该健康了,可因为为了省钱手术是在私人诊所做的,术中也没有输血,手术后留下了很多并发症,整天头晕,身体乏力,肾亏,颈椎病,骨刺,静脉曲张等不良症状一直纠缠着她,常年吃药.....我的多灾,爱人的多病,家庭的不幸,致使孩子从上初中就缺吃少穿。高中三年,孩子给一个在校外开饭店的熟人帮忙,下课在那儿端个饭刷个碗什么的,管一天三顿饭.总是忙到预备铃响了才随便填饱肚子就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孩子向她妈说很影响学习,爱人总是勉励说:孩子,你看恁爸那残疾,孩子,你要是自己不争气...将来又有什么出路呢...孩子是个好孩子,她从不抱怨,不说苦。因为我已经残疾了,她妈身体又那么不好......孩子考上了大学,大一的学费是亲戚凑的,我和她妈又凑了点。我安慰孩子说:闺女,你放心好好读书吧,这么多亲戚呢,没钱了让他们支持支持你......我又怎会不知道,救急不救穷,谁都有一家子的事啊.从此,我们一家更是勒紧裤带度日,爱人去给人家当保姆,干家政。我更是有病不舍得看,一分一里都在手心握出水儿......贷款,外债铺起了孩子大学的不易之路...

孩子在学校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然而,这所有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在我们一家自强自立的同时,依然需要社会地关怀和照顾。恳切希望领导体恤,为我们一家雪中送碳,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将不胜感激。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们一家一定会以踏实的行动,朴实的品质,文明的形象来报答社会,感谢各位领导的。谢谢您们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田xxx 代笔:xxx

低保对象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篇13

关键词:低保对象,就业,附带福利

一、研究的背景

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影响,1993 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随后,厦门、青岛、福州、大连等城市陆续建立起这项制度。1997 年9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999 年9 月,国务院颁布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城市居民的“最后的安全网”,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与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就业促进和福利依赖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福利依赖问题的存在对社会公平、工作伦理的侵蚀效应早已引起国内外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下文均简称为低保对象)的福利依赖既是对劳动资源的浪费,又是对社会救助资源的侵占。因此,如何平衡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既防止福利依赖、促进就业,又防止社会排斥,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现实的难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建立促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保障机制,激励低保对象主动就业,最终实现摆脱福利依赖、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并融入主流社会的目的。这对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与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过程中,要着力强化低保对象的就业动机,制定并执行切实有效的就业保障措施,最终使低保对象经由救助阶段的缓冲与调整,实现就业、摆脱贫困,最终实现去边缘化。低保对象的就业是实现其去边缘化的主要途径。低保对象并非完全是消极的福利依赖者,在适当条件下(如适当的就业保障),低保对象也可以成长为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也有资格与能力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沈阳工程学院资助的沈阳市低保家庭入户调查项目。按照社区规模选择大、中、小三个社区。按照社区干部提供的低保对象登记表共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员由沈阳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担任,经过统一培训后,由调查员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2、样本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上看,在53 个被访对象中,男性28 人,女性25 人,分别占52.8%和47.2%;平均年龄为44.7岁;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占24.5%,已婚占35.8%,离婚占17%,丧偶占22.6%。

四、低保对象就业制约因素分析

1、人力资本价值偏低。 人力资本价值是低保对象就业状况的主要决定因素。低保对象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是人力资本价值偏低。教育程度低使得低保对象在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方面的能力较差,就业能力低,就业范围也较为狭窄。低保对象即使实现就业了,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低的简单体力劳动。在笔者进行的调查中,53 名失业的低保对象的学历程度累计有8 成多在初中及以下(如表1)。在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低保对象实现就业。

(单位:%)

2、高就业期望的抑制作用。 在笔者进行的调查中,超过8成的失业低保对象表示正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如表2),同时,同样有8 成多的失业低保对象表示寻找工作“困难”或“非常困难”(如表3)。造成这种困境的因素很多,如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低保对象自身人力资本价值偏低等,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那就是低保对象的高就业期望。高就业期望值使得低保对象不能正视自己的客观条件、不能理性判断劳动力市场形势,从而不愿接受“苦、脏、累”的低端就业岗位,从而形成失业。

(单位:%)

(单位:%)

3、附带福利的负激励作用。 低保资格对低保对象而言,并非仅仅意味着每月的低保金,还意味着凭借该资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附带福利。在低保对象很看重低保的附带福利的情况下(在其看来,附带福利的效用超过其可能获得的就业收入的效用),如果就业导致其丧失低保资格从而导致其丧失附带福利(如子女上学费用减免和交通、住宅等照顾),那么低保对象的理性选择就是不就业。由此可见,低保附带福利对低保对象就业就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激励作用。

4、低保对象的社会资本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低保对象大多社会交际面窄(如表4),这种情况限制了他们利用社会资源谋求发展的机会。中国社会明显具有人情社会的特征。在寻找就业机会方面,熟人的介绍是一个重要的且具有实效的渠道。另外,低保对象的社会交往对象往往是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的社会成员,这进一步使得低保对象的社会资本更加匮乏。

(单位:%)

五、促进低保对象就业的对策建议

1、激励低保对象积极求职。 一项有效的、可持续的低保救助制度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低保对象的生存需要,而且需要考虑制度的实施对个人就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切实规避低保制度对低保对象产生的负向就业激励。西方国家的“工作福利制度”的理念可以为我所用。该理念强调被救助者的义务,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被救助者需要为救助金而工作,否则会失去获得救助的资格。在这种外在的压力之下,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不得不去积极求职。在这个过程之中,低保对象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慢慢培养,个人的工作伦理得以慢慢建立,有利于低保对象去边缘化,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

2、提供有效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 由于低保对象人力资本价值偏低,其在求职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向低保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援助是低保对象迫切希望得到的外界援助,其次为技术培训和资金援助(如表5)。因此,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向低保对象开展就业援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就业瓶颈。积极做好低保对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有效对策。要确保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低保对象自身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现实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同时,针对低保对象社会资本匮乏,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的现状,积极开展务实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援助。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向低保对象提供就业服务,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和培训信息,组织、推荐低保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积极组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创业项目等。在社区的绿化、卫生、便民服务等领域创造就业机会。

农村居民低保退出机制研究 篇14

[关键词]农村低保制度;退出机制;福利依赖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退出机制的概念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在家计调查的基础上,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农村居民,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准入体系方面有了完整细致的规定和可考核测量的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然而农村低保制度仍然存在退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退尽退”的原则尚未完全体现。

农村低保制度的退出机制是指政府或公共行为主体,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使得农村低保受助者在达到低保退出标准时能够退出这一机制,使有限的低保资金用于最需要的人群。

二、建立农村低保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一)实现受助人群整体效用最大化

在低保制度范围内,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策扶持,生活得到改善,低保退出机制实时的清理不符合救助标准的人,使有限的资金用于保障更贫困的人群,从而实现了资金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分配,增加了社会总体效用,提高了受助人群的整体效用。

(二)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效率

制度建设有出有进,有利于对这一制度随期变化作出调整,从而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同时,灵活不断的调整受助人群范围也能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一救助制度,使每一个生活贫困者都有机会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得到这项制度提供的扶助以改善其基本生活。

(三)能够体现农村低保的公平公正性

农村低保制度的构建是为了维护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基本生活权益,并不是为某一部分群体提供“一劳永逸”的终身福利保障。低障退出机制可以客观有效的把“非正常进入”农村低保体系的对象,以及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及时清除出低保系统,从而维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三、构建农村低保退出机制的制约因素

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农村低保退出机制的建立,根据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状况,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保标准较低

2014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777元/人、年,月人均补助水平129元1。然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人、年2,因此目前农村低保标准只能部分保障甚至不能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此外,低保人群不仅表现为收入上的低水平和贫困性,而且在机遇、资源占有、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这就使得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能力难以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低保障标准较低,最终不利于农村低保人员退出低保系统。

(二)收入核定困难

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有“错保漏保”现象以及建立良好低保退出机制的关键性问题。目前,虽然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核定低保家庭收入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但是对低保家庭的收入核定仍然存在困难,村民的哪些收入应计算,哪些收入不予计算,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的隐形收入难以核算。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定困难,一方面使得超出低保标准的家庭不能及时退出。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政府与低保对象对退出裁定的不一致,导致公众排斥政府的行政裁量行为,从而影响低保退出机制的有效运作。

(三)福利依赖

据调查,农村低保对象中出现了福利依赖的现象,有不少人表示即使达到低保退出条件也不会自动退出。福利依赖是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一部分人,宁愿依赖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费来维持生计,也不愿意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收入。导致福利依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低保救助方法方面。目前低保救助方法是采取经济调查和差额享受低保金,这种方法会使得受助人福利减少。第二,農村低保群体受地域限制,多数家庭仅仅依靠农业收入,出卖体力来维持生计,这导致享受低保的群体看重低保,不愿意退出。此外,随着农村低保“含金量”不断提高,低保对象除低保金外还可以享受到包括医疗、子女教育等多项救助和社会福利。这种附加福利增加了部分农村低保对象的福利依赖。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因素对福利依赖的影响。在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居民由于长期处于贫困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逐渐“适应”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在有低保救济的情况下,更增加了一部分人的依赖心理,出现了“贫懒互补”的恶性循环。

四、国内外低保退出机制的经验借鉴

福建建宁县通过入户调查结合群众举报,全面核查低保对象,清理不少不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员,将这些低保资金用于补贴其他人员,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能进能出。苏州市在低保退出中实行的具体做法是:由民政部门提供无业适龄的并且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名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优先组织就业培训,推荐就业机会给这类人员,并实施“救助渐退”的方法。

再就业时的福利高低会对低保户的再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国外许多国家福利改革中,政府均出台了鼓励救助对象参加工作或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小额工作补助,对自谋职业的对象提供贷款或补助以及实施负所得税政策等。如加拿大对低收入者在儿童抚养、失业保险费等方面普遍运用了负所得税政策,通过负所得税抵减应缴税额。负所得税=最低收入指标-(实际收入额×负所得税税率)。负所得税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就业回归劳动力市场,这就使得隐性就业的问题迎刃而解。

根据我国农低保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借鉴,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五、构建农村低保退出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分类救助模式

目前农村较低的低保标准不利于低保人员退出,但短时间也不能极大的提高低保标准,可以通过建立分类救助模式来缓解这一难题。分类救助是根据低保对象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救助方式。可以根据贫困状况将农村低保分为“全补对象”和“差补对象”。将不救助就无法生活的特困人群作为“全补对象”,给予全额或高额救助金,将“支出型贫困”3 或者一般贫困的对象纳入“差补对象”的行列,给予差额或定額救助金。这一做法能够实现救助力度与广度的统一,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福利依赖。

(二)建立脱贫扶助体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有效的脱贫才能实现有效的退出,在对低保对象给予物质和资金救助的同时,更要培养低保对象的“造血”能力,促使低保对象自食其力,自助自救。首先,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其科技致富。其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低保对象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社会上自谋职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此外,要建立一定的制度鼓励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对象及时主动退出低保系统。再者,加强文化扶贫。向贫困对象输入新文化、新知识和价值观念,传授适用的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达到文化富民的目的。

(三)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了解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变动情况。首先实行家庭情况变化申报制度,低保对象对收入减少、负担加重等需要追加救助的,以及获得工作、收入增加等情况,都应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申报。其次,建立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依据低保人员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管理,及时清除不符合标准的低保对象。

(四)强化村级监督

农村地域广,低保对象分布分散,而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实现对所有低保人员及时、全面的管理,村级监督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要强化村级监督。首先强化低保公示制度,设置固定的、能长期保存的公示通报栏,对新申请低保者、已享受低保者的情况进行公示,以方便居民监督、举报。同时要积极发动群众对低保工作的监督作用,监督低保工作的申请、审批、公示、资金发放等程序,对低保工作提出询问、建议等。

(五)完善家庭收入核定手段

核定家庭收入是审批低保对象以及裁定低保对象退出低保体系的一个重要程序。各地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计算标准,确定核算范围,对外出务工人员,能提供工资证明的,按证明计算,不能提供的,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同时实施入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听取被调查者自己的叙述,也要访邻居、群众,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困难比较。

注释

[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610/c70731-27135105.html

[2]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上一篇: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下一篇:题为从未走远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