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今天我就古人的话语用新课改的理念来谈一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道”的作用

传道就是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道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年级开学初,我们要交给学生如何整理书包,如何正确写字,如何摆放板凳,如何上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授业”的作用

授业”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我们在课堂上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动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时不时的用我们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还有借助多媒体等外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孩子们对课文进行标画自然段的时,我先是引着孩子们去认识课文与前几课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自然段,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段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试着标一标自然段,在多媒体上呈现出结果,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然后找相关的文章,锻炼学生标自然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通过典型课文,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方法,触类旁通。

三、“解惑”的作用

“解惑”就是使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里的主动学习就好像是“学走路”,这就意味着没人能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通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学会走路。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2

一、教师审美情趣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求知本来是一项费力的精神劳动,所以有所谓“苦读”之说.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启了感情的闸门,让枯涩的思想、学理化为清凉的甘泉,汩汩流入学生的心田,那么求知的沉重与艰苦感可消解,变为轻松愉快的享受,变“苦学”为“乐学”.如在讲“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进入教室,你怎样找到你的座位的呢?”“到电影院看电影,你又怎样找到你的座位的?”本课例中,教师通过简单的两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这就是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自我生成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变的轻松愉快,水到渠成.这里教师良好的审美情趣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教师审美情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考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此时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用智慧和激情去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教师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激情,其实就是教师审美情趣自然流泻的主渠道.教学激情犹如火种,缺少了它,就无法燃起课堂上浓密绚烂的求知渴望、思考状态、盎然兴味的光焰.教学激情绝不是浮泛的、做作的虚情假意,相反,教学激情有赖于教师整个人格结构、知识结构、审美理想的全员参与,缺一无法完成.

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时,教师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如果小明不慎把一个圆形玻璃镜子掉在地上,打成另外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你能把碎片重新拼成新的圆形镜子吗?”“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教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课例中教师首先激活了成语“破镜重圆”,引发学生帮助小明补全破碎镜子的欲望,这就是把课程内容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呈现出来.教师的一句“你用什么方法把它粘起来”引发学生探究粘镜子的知识,即已知圆心和圆的半径确定一个圆,这就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确定一个圆的知识.此时教师的审美情趣所酿造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并且有正确导向和增进学习兴趣的功效,给学生一种愉悦之感.但这种愉悦应来自教师所传达的知识信息之真与新,应来自教师所运用的那种严谨或幽默的智慧语言,应来自教师激情的火种所点起的情感燃烧,应来自学生因之而茅塞顿开的两种突然领悟.总之,伴随学生的是一种结结实实的充实感———学识的充实,人格的充实.

课堂上的愉悦是一种深层的心灵反应,它的外化状态更多的应是神情上的默契与会意,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心灵的敏感”,那种“对教育者的语言细微色彩、目光、手势、微笑、思索和缄默的微妙感受”,它是人与人之间,在高层次上,借助认识相通、情感共鸣作为媒介而形成的和谐与超越的境界.所以说教师审美情趣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决定教学的向度、深度与广度.

三、教师审美情趣有利于化非审美因素为审美因素,加强教学效果

教学行为是一种有着严格规范的科学性行为,各科教材也都遵循认识规律,主要从认识的角度考虑编定(包括音乐、美术、语文中的文学部分),绝大部分教材均非审美因素构成,充满灰色的理性.这当然同正处于青春激情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距离.缩短以至消除这个距离,只能寄望于教师的审美情趣.而优秀教师总能借助审美情趣,将教材与课堂的灰色气氛转化为明丽欢快的色彩.

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这一理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辩证统一,加深了人们对物质与运动的认识它的博大精深,它的体系严密,不言而喻.这种理论不是一般人有能力把握的.可是,爱因斯坦却以一种风趣的口吻对此作了解说:“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挨着一个火炉,只坐了一分钟,却觉得过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当然,这个诙谐的解说不可能代替相对论理论的科学研究,但是,整个相对论的精髓与神韵,从这个短小的比喻中,不难心领神会,而且经久难忘.谁说理论是灰色的死板的?一旦有审美情趣的调色,它就光彩流丽,极具生气了.

数学比起物理,更要抽象多少倍.清一色的枯燥数字的组合,图形的研究,无声无息的运算,如果教师能像爱因斯坦那样,这些毫无生命的数字、图形,也都能充满智慧,充满人性,处处闪烁着美的光芒.如在讲“从不同方向看”时,教师首先给出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时屏幕投影庐山彩照,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哪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呢?”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这样,无生命的、非审美的图形居然神奇地化为了高力度的、高审美的主要内容了,同时,跨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出隐含的教学知识.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学中的“美”.由此可见,教师审美情趣是情感的火苗,教学过程中情感的燃烧,有了它,才会灼热、明亮!

教师礼仪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教师;礼仪;素质;语言;仪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2-01

一、教师礼仪概述

所谓教师礼仪,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讲究礼节的程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掌握良好的教师礼仪,拥有一技之长,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要在教学和日常生活总注意自己的语言美、心灵美、仪表美和行为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得学生意识到具有良好言行和品质的重要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兢兢业业,也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廉洁从教。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师礼仪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素养、语言和仪表等,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素养,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素养对学生品质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良好的综合素养运用在感化学生、感染学生上,对学生性格、爱好、品质的塑造是十分有利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三、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说话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才能有效实现课堂管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这样才能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语言的适当幽默,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从而提升教学成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做到尊重学生和鼓励学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要做到语气委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会伤害到学生的尊严,做到善待学生,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仪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语言,还要重视教师仪表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在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仪表主要包括教师的气质、行为和风度,这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拥有良好的仪表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更加大方得体,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仪表主要是教师从头到脚的修饰,教师要做到发型自然整齐,着装整齐,教师要做到面部表情平和自然,并时常面带微笑,这样能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势态,以自身良好的仪表和风貌来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探索,和学生进行主动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課堂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和教师进行细致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仪表良好有利于在教学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总结:从古至今,教学一直是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关于教学的研究成为教育部门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优秀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更应该重视自己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拥有良好的仪容仪表,使自己的礼仪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艾比拜.现代教育中的教师形象[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贾荣华.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J].辅导员,2007,10.

[3]林良张.教师形象刍议[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03.

浅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太和中学

张 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有人说,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有人说,好作文是学生练出来的。好作文究竟从哪里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怎样,又该如何发挥?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以后的作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教学 欣赏 鼓励 激发 引导

写作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形式,而高中生的写作又有其特殊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在教改中挣扎着,前进着。作文,也是高考的一个“大块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无法回避作文教学,不能不重视作文教学。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一,做学生作文的欣赏者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宜尽量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对其缺点委婉地指出。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将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冷却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试问:如果学生个个都是作文高手,篇篇都是佳作,我们教师还有进行作文教学、作文评阅的必要性吗?

现在的高中生,相当一部分都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学生的心理很不稳定,也许有时候将记叙文当成心情日记来写。我们教师怎么办?痛批?不可!只有做学生作文的欣赏者,在“不敌视”的心态下合理引导,才能为以后作文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打下良好的关系。

当然,我说的做学生作文的欣赏者,绝不是盲目的吹捧学生、给学生“戴高帽”,而是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其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肯定其优点也要适度,看看其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卷面是否有值得肯定之处,找出作文“亮点”,同时真诚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希望改进的地方。

如果教师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有兴趣写”,我认为这是成功进行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二,做学生作文的参与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语文教师,拿着红笔,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勾勾画画,或 者在黑板上传授写作之道。岂知学生听得很投入,但真正动笔写起来却又抓耳挠腮,千言万语,无处下笔?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提高或者说保证作文教学的效果呢?有一个办法也许不失为解决之道,就是教师亲自“下水”。教师与其空讲理论,指手画脚,不如写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用真情去感染学生。将自己的立意、选材、思维表达成果一起与学生分享,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吧。

教师写下水作文,带着学生过河,这和指着学生过河,效果肯定不一样。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更真切的感触。教师适时、适度将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带动学生喜爱作文、热爱作文、敢于作文,学生一旦体会到写作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写作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

三,做学生作文的设计者

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应该而且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做法,有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作文教学不是想到哪讲到哪写到哪,教师应该进行宏观规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教师设计作文教学的模块,比如,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单独训练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单独训练议论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掌握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常用的议论手法。教师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努力做学生作文的设计者。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这种设计者的角色其实很重要。大家试想一下,经济发展如果没有经济设计师会怎样?教师设计者的工作还包括不断的根据学生作文的反馈情况调整、完善作文教学计划,以努力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四,做学生写作素材的激发者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作文,心中必须得有“米”,也就是说得有素材。而现实情况是现在高中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整天埋头于数理化的作业堆中,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哪有时间去整理语文作文素材呢?若是了解这些现实状况,学生的作文无话可说、内容干瘪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生学习再忙,总要吃饭的吧,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零碎时间关注现实生活,适当看看《新闻30分》《文摘周刊》等。关注当下,关注现实,留意我们这个时代的感动人的事、感动心灵的人,比如教师张丽莉、司机吴斌、无臂钢琴师刘伟等等。

(二)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可以让学生准备个笔记本,定期记一些好的又实用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一些作文素材,印发给学生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视频或PPT。丰富学生的素材库,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亦然。积累,在于持之以恒。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尝试将积累“细化”,比如说,将外国的事例和中国的事例分开记;将古代的事例和现代的事例分开记;也可以按照专题引导学生去积累,如将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责任”“道德”“目标”“实践”“信念”“感恩”等主题的相关素材分开记。

积累素材,既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兵器”;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机会也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成长的欢乐,将心中的梦想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用规范、流畅、真情的语言记录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成长。做学生写作素材的激发者,教师本身需要激情,需要坚持,需要智慧。五,做学生创作的引导者

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已不单单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达到了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写作境界,故在这里我称之为“创作”。这种境界是师生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达到的。这个时候,写作已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当学生将写作当成一种享受,将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呢? 人们常说,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阅读上。要引导学生阅读,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阅读,3 所以这时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引导学生阅读散文,阅读小说,乃至阅读生活、阅读我们这个社会,努力将阅读与创作结合起来。教师也需要阅读,与学生共勉吧,在阅读与写作中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充盈着我们的心灵。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努力探索,扮演好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

参考文献:

⑴ 耿书艳《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⑵ 尹相如《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5

试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李晓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新教改强调的“教”变“学”,“听”化“悟”,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放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陈鹤琴说:“教师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但是指导不是替代,更不是直接告知结果。”

一、研读教材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大纲的教学目标对每一节课都规定了应该达到的目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上的“度”。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体会教学目标的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这一课,才能达到师生的有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就无法谈及学生与语文的真心对话,教师对教材的感受、体验、理解越是独特,课堂教学越能体现个性化特征。

二、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为灵活的课堂教学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课堂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是生成发展的,忌死搬硬套,“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是教师要教“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不一样,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语文课文中的现代文、古文、基础知识、应用文、作文等教师均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课型,如讲读课文教师应广征博引,讲得透彻、深刻,自读课文应让学生多读,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外阅读课文真正让学生自己读,教师检查阅读结果。

二是学生要学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要养成勤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切忌单一模式或死记硬背。比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应掌握议论文阅读方法,如段落论点,采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论证的方式是什么,语言的准确,事例与道理是怎样有机结合起来,以及段落中重点的字、词、句等。这样,学生便可推而广之,遇到课外阅读中的议论文段落,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去完成题目。

三是教法要活。(论文范文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地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读启式”、“练习法”、“非语言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愉快教育法”、“情景教学延伸法”等,这样才能使教学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拿情景教学延伸法来说,在课堂的结尾,教师要尽可能让课堂创设的情景继续发挥作用,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期盼着新课的到来。通过教学情景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里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外,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教学《背影》一文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父爱,引导学生联想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下课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这样,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课后练习多元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动脑,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质疑的习惯。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甚至允许学生“突发奇想”,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切磋琢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必强行定于一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学贵有疑,明人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给学生发问质疑的机会”。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层层设疑、起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舌战”,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课后,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训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努力在实践中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可见,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教学情绪和学习效果。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精深专业的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与激情,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他的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学生只有对教师所上的课有兴趣,才会在课堂上全身投入,从而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上才会孜孜不倦,从而有所研究、有所创新。相反,学生每上一节课都如坐针毡,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一点也装不进去,尝不到一点点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就会慢慢退下来。只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都过硬,就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敬佩,就能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学生总是“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平时的行为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时才会理直气壮,学生才会臣服于你,你所讲的话才会不容置辩,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尚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崇拜的偶像,是一面旗帜、一盏航灯,是无声的号角,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它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尤其是中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到位”,自己必须“到位”;要求学生到场,自己提前到场。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反之,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严格要求:如不讲卫生,经常迟到,写字潦草,手机随叫随接,甚至言语不检点等,那么他的学生言行举止也不会好的,当然也很难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熏陶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教师的人格塑造十分重要,其中“敬业”是教师人格培养的核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教师只有“敬业”,对教学工作充满热爱,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达到胸有成竹。平时要勤于思考,要不断地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毕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守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信仰。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不难看出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力,鼓励学生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3.博览群书,修身养性

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课堂上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严于律己,注重以身作则。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学生才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师表形象,才能以理服人,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修身”,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含义及特征

1. 含义

心理学上, 将“人格”定义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魅力, 是特别吸引人的一种力量.教师人格既含该群体应共有的普遍性心理品质, 又包括每位教师作为独特的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 具有公共性和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 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 两者合成了教师人格鲜明与丰富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就是它在气质、能力、兴趣等方面吸引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一种特殊力量. (2)

2. 特征

(1) 教师的人格魅力须具有规范性.

《说文》载:“教, 上所行, 下所效也.”教师者, 以教人为己任, 决定了教师人格魅力必须符合规范.即体现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体现崇高的社会理想;体现团结协作;具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

(2) 教师的人格魅力须具有示范性.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善为师者, 既美其德, 又慎其行” (董仲舒语) .先哲无不强调育人的身教与言教的统一, 教师要使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格的抽象要求转变为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感召吸引教育对象, 要自然得体、举止端庄, 待人热情、遵守法纪、学识丰富等.

(3) 教师的人格魅力须具有时代性.

人格魅力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与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直接相关.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格魅力具有社会普遍性, 应当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 就要坚持最高理想信念, 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共同奋斗.

二、中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容

中学教师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 他们生理、心理还在发育, 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 思想不够成熟, 可塑性极强, 善于模仿.教师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注重学生心灵的建构,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1.“真”的魅力—智慧性精神品格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 未由也已.” (《论语.子罕》) 渊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教师高超的技能水平与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 从而转化为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2.“善”的魅力—道德性精神品格

古语云“师者, 范也;言行动静, 皆可为式.”教师要“为人师表”、“与人为善”、对专业“敬业、爱业、乐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人格定位.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真诚赢得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纯洁塑造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的正直构筑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3.“美”的魅力—气质性精神品格

教师人格魅力的“美”包括外在的形象美和内在的气质美两个方面.形象魅力是教师完美人格的外在表现.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公正潇洒的板书, 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 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

4.“勇”的魅力—进取性精神品格

教师要勇敢、果断, 有耐挫折力以及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带着这些精神, 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的喜悦, 更不会沉溺于失败的痛苦, 他们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状态, 感召着学生与其一起去追求卓越, 追求完美.

三、提高中学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1. 提升人格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赞可夫曾经说过:“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3) 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 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理智与情感的交融.教师丰富的知识、高尚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 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 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

2. 提升人格魅力有利于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作为学生长期学习、模仿甚至崇拜的对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发挥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有着崇高人格的教师, 总是会以公正、客观、宽厚、仁爱、无私的胸怀去关心、理解、爱护、支持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更加容易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而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3. 提升人格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

(1) 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教师的言传身教, 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实现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司马光说:“才者, 德之资;德者, 才之帅也.”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 最重要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除了加强正面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之外, 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欲正天下人之心, 须顺天下之师受.立教有本, 躬行为启化之原” (王夫之语) .“躬行”乃陶冶学生的根本所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 能使学生由喜欢、尊重教师本人, 进而喜欢上教师的课, 喜欢这门知识.

(2)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亲身示范,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使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孟子云:“贤者, 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教师人格魅力所展现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 快速、敏捷的反映, 渊博的学识, 对问题精辟的分析, 高雅、风趣、幽默的谈吐, 处理突发事件的恰当措施等等, 会使学生仰慕、崇拜, 产生“见贤思齐”的影响, 增强其内在驱动力, 实现潜在智能向现实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转化.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科学的锻炼, 及时的疏导, 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是为日后参加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做基础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报告表明, 大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有日趋增高之势.近年来, 学生离家出走时有发生, 自杀现象也年年出现, 教师应以正确的自我意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集体、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 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 展示健康心理的魅力, 进一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成为他们的“心理咨询专家”, 引导他们进行心理锻炼, 及时消除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4. 提升人格魅力有利于确立教师的威信

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 以及对教师情感上的依赖、敬佩与亲近和行动上的遵从与主动合作, 是学生对教师的真心信服.威信是通过教师的个性特征、业务能力、学识素养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尊敬而信服的态度, 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地满足了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的结果.教师的个性特征在威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动机、自我意识、心理态势、学识能力、教学风格等作为威信形成的动力与支持系统, 构成了威信形成的内在依据, 同时也是制约教师人格价值发挥的关键因素.

四、当前教师人格方面的欠缺

教师人格魅力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 影响更多的学生,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但是,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 其人格方面必然存在欠缺.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 确实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于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创造性不足, 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不注意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不注意优化教学模式, 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部分教师难以做到教育公正: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或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去爱学生;或片面得认为“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 以分数来评定学生,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更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 教师人格方面的欠缺, 对老师、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教师应该重视人格魅力的提高, 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完善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议

1. 加强教师政治修养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篇》) .“德行”是教人者之根本.现阶段, 要求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既不能见利忘义, 也不能存义去利.还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讲究社会公德, 养成文明习惯,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本职工作,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成为大益于人民的人.

2. 提高教师文化修养

“欲明人者先自明” (王夫之语) .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其他学科知识.渊博的知识, 深厚的文化功底、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格魅力的基础.

3. 加强教师心理修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 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思维方法等.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心理锻炼和心理学知识学习, 做到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认识自己, 不畏激烈竞争, 不怕艰难险阻, 善于调节情绪, 能够承受挫折等, 达到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的统一.

4. 完善教师情商修养

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特殊性, 善于理性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做情绪的主人.提高情商素养, 提高自主性, 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和工作的主人, 在自我激励中发现自己的优点, 树立自信、乐观、豁达、远见的情趣,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人格魅力来源于健全的人格素养, 而健全的人格素养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和从不满足的执著精神, 具有这样品质的教师, 才会爱岗敬业、大公无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才会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同事中、学生中、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 才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影响、熏陶下才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六、结束语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在学习教材上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决在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么怎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呢?

1.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欢迎学生各抒己见

语文课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学完《我最好的朋友》这一课之后,我让同学们说一说对文中阮恒的评价。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阮恒为了友情宁肯牺牲自己,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这时,有一个男生提出:阮恒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生命毕竟只有一次。针对这两种看法,我让同学们展开争论,各自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模糊的认识逐渐明了。阮恒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从他输血时一连串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也热爱生命,只是在友情和生命面前,他选择了友情,更加看出他是一个多么珍惜友情的孩子。经过讨论学生不但认识明了了,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改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寓言等故事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结局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学完《乌鸦喝水》这课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下一次乌鸦会到什么地方喝水呢?乌鸦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接着编故事。经过一番积极的准备,同学们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说:“乌鸦这次口渴了,来到一口井旁边,乌鸦觉得自己上次的办法非常高明,就又往井里放石子。可是,却怎么也喝不到水。”有的说:“乌鸦这次又飞到一个瓶子旁边,觉得上次的方法很巧妙,准备继续用,可是周围没有石子,只找到了一些土块,乌鸦就把土块放进瓶子,结果,也没有喝到水。”还有的说:“乌鸦这次来到瓶子旁边,结果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请小白兔帮忙,把瓶子倾斜起来,乌鸦又喝到了水。”听着学生们编出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看出,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我家的猫》这一课时,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老舍先生家的猫那么能捉老鼠,而我家的猫却不抓老鼠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带过。而是让这位同学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猫就一定会抓老鼠。”有的说:“不对,我家的猫不但不抓老鼠,还看见老鼠就跑。”有一个同学说:“我在网上看见一只猫给老鼠做妈妈呢!”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我看到一时争不出结果。就对大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不过课下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们一起给这项研究取个名字好吗?”同学们又投入到专题起名字的活动中。有的说叫:“猫到底捉老鼠吗?”马上有同学否定:“题目不吸引人”,各种名字提出来,又被否定。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猫与老鼠关系探秘”这个题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养成。

二、在阅读上做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语文教学还要求我们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来阅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读童话,有的喜欢读历史故事,有的则喜欢读战争题材的故事,有的喜欢读科普文章。不管哪类书籍,只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我们都要鼓励学生阅读。其次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写读书笔记,加圈点批注等。最后,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最适合自己的书,怎样看书对自己收获最大。学生这几点都做到了,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幸福遨游,获取最大的收益。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9

教师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中的中介作用

学习者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始于课堂.如果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自主学习的进程.

作 者:余晖 YU Hui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外语教研室,贵州,水城,553004 刊 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PANSHUI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20(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师中介作用   学习主动性  

教师素养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篇10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大概算上从小学开始所读的书,可能200本还是有的,不过大概这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本意吧?他所指的应该是你工作后吧?

记得刚成为一名教师时,学校给我们每位新进教师发了一本由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老师们共提出了100条建议。最近我细细品读了书中的部分章节,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有两位“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教材中的文章是作家作品的一个“特写”,它不能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特点细致全面地展现出来。这种片断式的“特写”对学生把握作家流派风格、思想内容和时代潮流造成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的阅读积累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它就像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掌握方法,登堂入室,尽情浏览欣赏知识长廊中的珍品瑰宝。

1、左右逢源,连类引申,为学生解读作家作品营造一个“全景式”的环境

教学中,我经常借助自己阅读过的作品,连类引申为学生解读作家作品营造一个“全景式”的环境。如在教《最后的常春藤叶》分析“欧·亨利式结尾”——“陡转”的艺术魅力时,我除了联系《警察和赞美诗》,还从《欧·亨利文集》一书中,精选了《红茜良的赎金》一文供学生讨论分析。《红茜良的赎金》结局是两绑架骗钱的强盗竟以自己的钱倒送给被绑人家。令人在啼笑皆非中领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怪诞现象。学生在我提供的作品中开展研究,热烈讨论,这种“陡转”的艺术魅力逐渐清晰。在看《欧·亨利文集》时,我还发现“欧·亨利式结尾”除了“陡转”的艺术外还有“巧合”的艺术。于是我选了文集中《麦琪的礼物》和《春天》两篇文章,让学生合作研究“欧-亨利式结尾”还有什么特点,力求让学生对“欧·亨利式结尾”有“全景式”的了解。经过集体探索,学生最终发现《麦琪的礼物》中,杰姆卖掉了珍贵的金表以表达对德拉高尚纯洁的爱情,德拉与丈夫也有着同样的心理,她不惜剪掉头发来表达对爱情的真挚,结尾就出现了“巧合”。《春天》一文,作品主人翁莎拉与相爱的农民在分离两星期后的一个晚上突然相见,这里也就蕴含着一种惊人的巧合。经过长期的引导与培养。我发现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个人和团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快速增强。学生不仅在课文中学到了知识,也从我的文学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东西。

2、师生共读,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体验与理解,引导学生进步

对于学生中流行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我会和学生一道阅读。认为有价值的,还会组织讨论写点读后感。在组织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我会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发现,给学生一种观点碰撞,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得到启迪与深化,获得智慧与方法。王尚文教授在《“生成”与“入侵”》一文中强调:“教师要通过学来教。即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祝左军老师在《引导:教师不能放弃的职责》一文中也指出“不能光有学生的交谈而没有教师的对话交流,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理应参与对话;没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成其‘多向互动”。组织讨论整个过程我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让团体的对话成为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走近乃至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实践证明它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必要。一方面师生有了“共同话题”,另一方面组织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或辩论很容易开展,最重要的是学生和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开展课文讨论时学生会很给“面子”。教师在进步,学生更在进步!

3、教师通过名家著作培养和加强学生多元解读能力

文本只是“话本”,是对话之本,阅读文本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交流、碰撞、共鸣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去探究文本意义;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的需要去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满足主观的阅读愿望,实现个体化的阅读。学生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都差不多,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往往大同小异。只要一个学生提出观点,其他学生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阅读。通过名家著作努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多元解读能力。

我发现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就是很好的多元解读范例。刘心武先生的《揭密<红楼梦>》和周汝昌先生的《新解<红楼梦>》更是明显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同一部名著。他们给读者链接了多彩的“论语”和“三国”,展示了缤纷绚丽的“红楼”世界。我择要给学生讲解名家的观点。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判断,有经典,也有别解:有权威,讲究学术性,也有随意,讲求各自找共鸣点。

教学中我很注重组织学生对有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对某些作品进行多元解读。例如《况福》一文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是不是真的有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该如何理解?是自慰之词。欲倾诉苦闷还是人之常情或是奋发向上的表现?再如对某些作品进行多元解读:《项链》一课,小说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还是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抑或是作者对女主人公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肯定?欧阳修的《秋声赋》到底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还是“体现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的文章?李商隐的《锦瑟》究竟是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还是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抑或是作者的自伤?等等。

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名著不同版本的电影电视剧,就是导演尤其是编剧对名著的多元解读。如港版的电视剧《笑做江湖》和内地版的电视剧《笑傲江湖》,对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挖掘就有很大的不同。港版的《上海滩》和内地版的《上海滩》也如此。据说就要开机的新版《红楼梦》会和老版的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很有看点,我想这看点就来自于导演和编剧的多元解读。一部名作,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自是无需多言,然而它们还是往往被翻新,如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常翻常新。我觉得无论是对原著核心价值的肯定、否定,还是批判、再造,哪一条河道打开,都能流淌出你所需要的激流来。正是这种多元解读,各种探索和新主题的发掘,才引起读者(观众)长久的拥抱与亲吻。多元解读,她时刻焕发和昭示着迷人的色彩和高度。

4、教师利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总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教师的语文课似乎正逐渐被学生疏远,同时我也觉察到如果真出现语文普遍被学生冷落,那不是学生有意疏远语文,而是语文在有意疏远学生。不是学生太挑剔,而是课堂太经不起咀嚼和玩味。

为此,教师应发挥阅读众多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优势,经常创造性开展一些课堂教学,如名著鉴赏课、中西同类主题作品对比课等,事实证明此举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颇为有效。例如在中西同类主题作品对比课上,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明确了《瓦尔登湖》是现代版的而且是美国式的《桃花源记》。所不同的是,陶渊明是在虚构他的理想,而美国人亨利·梭罗却是实实在在地找到了这么一个湖,来实现他的居住愿望。《赵氏孤儿》,这是中国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杀还是不杀,也是一个问题。《赵氏孤儿》中主人公也同样面临这种双重困境,两部剧作拥有同样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提及“黑色幽默”,我把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与北京女作家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进行比较阅读。在谈论罪恶制度吞噬妇女专题时,我组织学生对小说《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进行比较阅读,结果得出:不论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杜十娘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都是在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这一根源下形成的。

在名著鉴赏课上,我把阅读过的精彩故事,感触最深的精彩片段等介绍给大家,把自己在阅读中积累起来的真实感悟、独特体会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名著的选择、内容的比较、介绍中的侧重、介绍后的点评,不断拓展其阅读视野,提高其品位,实现阅读的终极价值追求。

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一、教师的思想素质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思想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言谈举止、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思想品德应当是高尚的, 因为品德高尚的教师才会培育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思想境界、人生信条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当是良好的。因为这样的教师才会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 才能爱生如子, 爱岗敬业, 并且这种师爱是超越母爱的, 是理性的爱、科学的爱, 是大爱、博爱。这种敬业的快乐伴随着成功与幸福, 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同样享受着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习做人。

教师的言谈举止应当是文明的。因为教师是为人师者, 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不仅自身的文明程度要高, 而且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在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影响下, 学生自觉地修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 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交往习惯。

教师的心理素质应当是良好的。因为教师是从事培养人的工作, 培养的是千千万万个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要面对的学生既有优秀生, 又有弱差生, 可能是普通生, 也可能是职教生;工作和生活中有开心和欢乐, 更有困难和挫折。因此, 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在面对意外、困难和挫折时的那份沉着、冷静、勇气、信心、机智和智慧, 都给学生以启迪。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是教师第一位的专业知识, 它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这是使教育成为一种专业技术的标志性的基本知识, 是教师职业区别于他职业的独具的专业知识。但这一知识不以直接传递的方式给予学生, 而要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从其教学效果上体现出来。遗憾的是, 这些对教师最重要的知识却并未获得教师应有的重视, 甚至被忘却了。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的根本原因之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则包括纵向的专业知识水平、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

教师纵向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是指所教学科而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通常是在高校进行过系统学习的, 用在教学上面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教师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 居高临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然而,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进一步地夯实这些专业知识, 才能真正做到专业知识功底扎实, 从而使学生佩服。

教师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 是指为所教学科服务的其他学科而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只靠本学科单一的专业知识, 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所以教师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尤为重要, 在进行学科渗透、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同时, 促进了教学的生动和精彩。

教师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 包含了教师已经具有的纵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 而且包含教师在艺术类和其他类的基本素养与特长, 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师始终是较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现代知识水平, 在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 那些在现代科技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是最具吸引力的, 如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等等, 适时地介绍甚至能够运用这些现代知识, 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力量。

三、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本质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应该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内外教育艺术、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进行的, 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更多的是通过课堂体现出来的。但是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并不等于就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 否则, 教师的形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实,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具有精良的教学艺术的课才是师生双方的一种艺术享受, 有着艺术享受的课才能释放和展现教与学双方的快乐与和谐。

教师的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不注重育人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 并且没有育人艺术的教学也是很难成功的教学。因此, 教师必须掌握育人艺术, 在教学中育人, 并且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 还应该有课堂外的、随时随地的教育。这种课内外的教育及其教育艺术, 是学生对教师以及对教师所教学科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事实上, 教师的教学艺术本身就包含了教育艺术。

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 肯定离不开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有限的, 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道路。为了缩短由学生到教师、由一般教师到优秀教师、甚至由优秀教师到教育大师的历程, 就得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 向有经验有特色的同行们学习, 向优秀教师和教育大师们学习;在有关刊物和资料中学习, 在身边的同伴中学习,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习, 并且能够整合、优选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本身就需要一种学习艺术, 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而且必须有一种向他人学习的勇气和坚持学习的毅力, 然而这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

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还必须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 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 又必须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吸纳他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地反思、探索、实践、积累和提炼才能形成。这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需要有付出和智慧, 需要有一种精神。从某种角度讲, 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 是为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

四、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学成果应该包括教师的日常教学成果、教学研究成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日常教学成果, 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的终极工作成效必须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一是表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 学生在课堂探究、动态生成、知识运用、思想方法、情感态度诸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更广泛地体现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 除了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有各个阶段的考试成绩、各种学习 (竞赛) 活动的获奖成绩等。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展示, 思想的树立和激发, 个性的发挥和发展, 价值观的形成和取向, 无不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 无不体现着教师劳心劳力的艰辛付出。

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成果。其一是表现在平常教师之间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 例如教师在公开课、竞赛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读书、学习、研讨等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促进着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其二是教师在教学科研究取得的成果。教学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 (下转14页) (上接5页) 非常重要的途径, 研究才能张扬个性、激发思想、启迪智慧, 研究才能更好地、高层次地出成果。教与研紧密结合, 相互促进, 不断反思, 不断积累, 就能够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升华。教师的研究成果通常有课题 (实验) 研究、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等, 其中最灵活、最便于操作、最易于出成果的是研究论文。许多优秀教师都有一种论文情结, 每当一篇论文见诸于报刊杂志时, 就会感到欣喜万分, 享受着一份成功, 体验着一份快乐, 品味着一份幸福。与此同时, 每当学生欣赏教师的成果时, 也与教师一起分享这一切, 为自己有这样的老师而深感自豪。

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 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 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实践, 学会创造。教师向教育奉献什么, 教育也向社会回报什么。因此, 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理应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遗憾的是, 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还没有把学生今后的发展纳入其中。事实上, 学生在生命历程中的学习、生活、实践、创造, 学生向社会的回报, 应该是对教育的最好评价。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 有着教师的影响, 也是对教师的最好回报。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教师的人格力量不仅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这种作用和影响, 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对事业的执着, 对生活的向往, 对生命的解读。

摘要:学生要喜欢一门课, 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人格力量凝聚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教学成果。

上一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范文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会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