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监督运行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后监督运行(推荐7篇)

事后监督运行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及规范事后监督工作,提高核算质量,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确保平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会计业务健康有序的开展,根据《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事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后监督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联社的有关内部制度规定,通过对被监督机构已经完结的业务进行再监督、控制、分析和预警的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平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辖内所有分支网点网点。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四条 事后监督管理目标

(一)根据联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符合现代农村信用社管理要求的事后监督管理体制。

(二)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防范核算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三)健全核算质量评价机制,为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第五条 事后监督基本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事后监督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障核算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二)独立性原则。事后监督工作应当与核算业务在时间、空间、人员上相互分离,确保事后监督岗位充分发挥制约、监督职能。

(三)重要性原则。事后监督工作应当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对高风险业务产品、高风险业务处理环节、高风险业务岗位以及特殊交易等重要事项进行重点监督。

(四)成本效益原则。事后监督应当通过合理的成本投入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保证事后监督工作产生的效益高于获取风险信息的成本。

第六条 事后监督对被监督业务交易的表面合规、合法、一致性负责。在各项业务事中认真履行监控职责的前提下,事后监督依据已完结业务的处理结果,监督核算依据是否合规、合法,监督业务处理结果是否与所提供的资料内容相一致。

第七条 事后监督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发现问题要立即查阅,监督纠正;发现重大问题、违规操作事件,要立即报告,不得延误。

第八条 事后监督目前主要采取人工监督的方式方法。人工监督负责监督传票要素的表面合规性;监督核算结果与传票以及业务资料的一致性;监督业务处理的及时性。

第九条 事后监督针对重要业务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实施重点监督。事后监督应在明确业务处理各岗位职责和不同层级控制范围和要求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确定

需要监督的高风险业务、高风险业务岗位以及特殊交易等重要事项,对与之相关的业务进行逐笔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 事后监督要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控制,重点监督容易形成差错、事故、案件的各个环节,关注业务流程管理和内控制度执行等情况,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事故、案件发生的特点,及时调整监督内容,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 事后监督中心与被监督网点(以下简称“网点”)之间传票的往来传递,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严格办理交接登记和签收手续,以明确责任。

第十二条 事后监督中心日常工作,向联社财务部门报告,遇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分管财务工作的联社领导报告。

第十三条 凡须纳入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的内容,一律由联社财务部门审定、批准。各业务部门制定、修订管理业务操作规程,有关内容涉及到事后监督时,应会签财务部门。

第三章 事后监督部门职责与人员管理

第十四条 事后监督中心职责

一、监督各营业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负责审查对被监督机构业务资料,监督核算依据是否合法、合规,业务处理结果与所提供的资料内容是否相一致,业务处理是否及时等。

三、负责记录事后监督业务差错和差错处理情况。

四、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督促网点、柜员及时处理事后监督的查询函件,及时纠正事后监督所发现的差错;及时报告事后监督中

发现的重大问题、违规事件;

五、负责定期报送事后监督工作报告,提供相关监督信息。

六、负责已监督完毕业务资料的收存、整理、装订、保管、归档和移交工作。

七、定期向联社财务部门提供网点、柜员核算质量情况;

八、定期向联社财务部门反馈网点、柜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以及我县联社有关规章制度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

九、建立工作日志,记录每日事后监督处理情况;

十、接受本级和上级有权部门的检查、指导与监督等。

十一、严格遵守保密工作规定,做好业务保密工作。

十二、其他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十五条 事后监督员的管理实行“三定”,即定人、定点、定责任。按照包片形式对网点开展事后监督工作。

第十六条 各业务部门在组织各种业务培训时(尤其是各种业务核算办法的更新、修改等类型的培训),应通知事后监督中心派员参加,确保事后监督人员及时了解各项业务发展动态,掌握各项业务的管理要求。

事后监督中心应及时学习、收集和更新有关政策文件,保证监督质量。

第四章 事后监督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 各网点应将本网点负责人名单、有权签字人名单等资料报事后监督中心备案。如遇网点人员变动,应书面通知事后监督中心。

第十八条 事后监督的时效性。

事后监督的时效性包括监督所需传票以及业务资料的时效性、非现场监督的时效性以及节假日监督的时效性。

(一)传票以及业务资料的时效性

各网点当日传票、日报表、柜员交易流水清单等业务资料,原则上不迟于次日10时前交接完毕。

事后监督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日的监督工作,不得拖延和积压。

(二)非现场监督的时效性

每日上午(指事后监督中心收到被监督网点传票之前),事后监督中心应通过各信用社上报的综合业务系统的日报表,对各网点上日系统间账务平衡挂账、高风险业务的系统间报表数据、以及现金库存限额等业务的重要风险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详细记录事后监督日志,并立即通知相关网点进行查处。

(三)节假日监督的时效性

为防范操作风险,及时发现、纠正各项业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事后监督中心应合理安排节假日的事后监督工作。

第十九条 传票的传递流程。

为确保传票以及业务资料的安全传递和运送,保证传票及其业务资料按时、完整地送交事后监督中心。传票的传递流程包括传票的交接、传票的清点二个环节。

1、网点的移交

(1)各网点应将传票整理后,经主任、会计或负责人在传票交接登记薄上签章确认后,同时将当日各柜员流水明细随同传票入传票传递包并加锁,运送人员在“平遥县联社凭证传送交接单”上进行交

接登记。

(2)各网点向事后监督中心运送传票必须使用传票专用传递包,其管理视同现金尾箱。

(3)各网点应对传票专用箱内的传票册数以及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负责。

(4)传票专用包暂先由各网点运送,在确保安全和及时的前提下直接送达事后监督中心。各网点对传票专用包应视同现金尾箱做好交接记录。

(5)传票专用包采取一包一锁,每锁配两把钥匙,由各网点负责人和事后监督中心人员分管。

2、事后监督中心的接收

(1)事后监督中心应指定专人专门负责接收传票专用包。接收时,应检查传票专用箱是否上锁。对于外观存在异常情况的,应拒绝接收并及时与有关网点联系;对于外观正常的,核对数量,与传票专用包运送人员共同在“平遥县联社凭证传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2)传票因特殊情况,未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移交工作的,事后传票接收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属网点,并同时向事后监督中心负责人汇报,其处理情况应登记事后监督日志备查。

(3)未及时交接的传票专用包应妥善予以保管,严禁擅自拆封。

3、事后监督中心的移交

(1)事后监督人员在将传票移交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之前,应妥善保管。

(2)传票监督完毕,应登记“平遥县联社凭证传送移交登记簿”,当天交信用社运送人员并办妥交接手续。

第二十条 事后业务监督的流程

事后监督对已完结的业务实施再监督。

事后监督人员每日对办理的特殊交易、异常交易等进行分析,翻阅传票及相关业务资料进行证实、确认,根据传票及相关业务资料与处理结果进行核对,做好相关核查记录。

每日按网点柜员的所有业务传票,按传票流水进行全面监督,翻阅传票及相关业务资料进行证实、确认,并做好相关核查记录。

对被监督网点的传票进行监督时,应采取轮流监督的方式,避免长时间抽查同一网点或漏查某一网点。

(三)事后监督人员对所审查的会计凭证应加盖事后监督人员名章。

第二十一条 差错整改流程

(一)事后监督人员审查中发现差错或存在疑问,应及时发送“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对需电话证实的,事后监督人员应与网点负责人联系,严禁直接询问经办人员。

(二)各网点收到“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后,应及时查明原因,由原业务经办人员在“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上详细填写原因和处理结果,经坐班主任审核无误并签字、加盖业务公章后,在规定时间内将“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发送至事后监督中心。差错处理时限如下:

1、传票要素不规范,应要求差错发生网点及时进行纠正。属错盖、漏盖内部私章、业务章等差错,可采取在经办人员补盖所缺印章的方式予以纠正;属大小写金额不符、金额涂改、日期超过有效期、漏盖企业印章等差错,应及时补制正确传票,原错误传票作为附件,补制的正确传票采用粘贴方式粘贴在该日原错误传票上,在原错误传票背面注明“附件”字样,并在该册传票封底注明粘贴情况。

2、账户串户,要求差错发生网点在发出通知的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错账冲正的账务处理,在原错误传票上标明已于某年某月某日冲正。

3、超权限业务未履行审批签章手续的,应先以电话向网点负责人或业务主管了解审批情况,并要求在发出通知的两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发现业务逆程序操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及事后监督中心负责人。

4、前台自查发现的问题。如记帐当日确无法冲正或处理(仅限系统当日已无法冲帐和需联系客户更正而当日无法联系客户的内容),可书面注明原因、拟更正日期并由网点负责人签字,随传票送事后监督中心,做为附件进行装订保管。经确认注明原因合理可不作为差错,但次日电话告知的应按差错处理。

(三)事后监督人员收到各网点发来的“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后,分析查复内容是否合理,判断处理结果是否正确。审核无误的,将“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专夹保管,保管期限15年。逾期未回复的,应主动催告,并在事后监督工作日志和“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留底联上详细记录催告情况。

第五章 事后监督报告制度

第二十二条 建立事后监督工作报告与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网点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报告事后监督情况。

第二十三条 事后监督人员应每日分网点整理事后监督结果,确定业务差错类型,登记事后监督工作日志,对监督内容、发现问题、涉及金额、处理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

第二十四条 事后监督中心应每月汇总日志记录情况,向财务部

反馈事后监督发现的问题,对风险点进行提示;财务部应对问题进行分类,及时进行通报。

第二十五条 每季后五个工作日内根据事后监督日志、“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等资料撰写监督情况报告,向财务部上报事后监督工作报告。在7月10日前、次年1月10日前,分别上报半年事后监督工作报告和全年事后监督工作报告。

第二十六条 发现重大问题、违规操作事件,应随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六章 事后监督纪律

第二十七条 事后监督人员和质量检查员有下列行为,根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1、未按规定组织开展事后监督工作的;

2、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不按规定报告,或隐瞒不报、纵容迁就,或提供虚假报告,回避或者掩盖问题真相的;

3、代替业务经办人员更正监督中发现的差错的;

4、未及时督促网点对所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

5、其他严重问题。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平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财务部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中心重点监督见容

2:平遥县联社各网点负责人、授权人备案表 3: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工作日志汇总表 4:平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业务差错情况汇总表 5: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单位登记表 6: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资料交接登记簿 7: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差错整改通知书 8:平遥县联社事后监督工作日志

附件1:

事后监督中心重点监督内容

事后监督工作人员依照《平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事后监督工作实施细则》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

一、规范大额取现和大额转帐交易。单笔或者当日累计金额5万元以上的现金支取交易、金额20万元以上的转账交易要由有权人审批。

二、网点向客户收取工本费、邮电费等各项费用均应填制收费凭证,而不能直接以记帐凭证代替。要严格按照规定收费标准向客户收取各项费用,不能随意超标准向客户收取费用。

三、规范存取款交易中存取款人的签字。存取款人和代理人在凭证规定的正确位臵上签字。

四、规范内部交易的各种交易行为。柜员之间不可调剂现金,只能有库柜员与柜员进行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领入领出重要空白凭证及现金交易,双方经办人要同时在记帐凭证上签章。

五、规范各种签章行为。原始凭证作记账凭证附件的盖业务办讫章及附件章;特殊业务申请书盖“业务专用章”;错账冲正凭证,根据业务性质盖现金收付或转讫章;网点轧账单、报表表头、传票封面加盖“业务专用章”,柜员轧账单只盖柜员名章,凭证、报表等所有要求操作员签章的地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加盖经办人名章;实行柜员制的网点业务办讫章、储蓄专用章等印章镶嵌柜员名章,没有实行柜员制的网点镶嵌复核员名章。

六、记帐凭证上要填写附件张数,原始凭证及附件均作为附件进

行统计。

七、对某笔交易进行抹帐,被抹帐记帐凭证的附件仍然要作为被抹帐记帐凭证的附件附在被抹帐记帐凭证的背后。

八、单位同时办理两笔以上汇款,收取的费用应分别反映,不能合并为一笔收取。

九、个人办理汇兑业务以及他行来帐的个人汇款,应把电汇凭证、进帐单等作为原件,且电汇凭证必须有汇款人签字。

十、柜员在做销户交易时,必须使用记帐凭证。对在销户时收回的有关单证做最后一联支款凭证的附件。

十一、收回贷款时,必须使用收贷凭证。

十二、业务凭证的审核

重点审核其基本要素是否齐全,处理手续是否合规。大额现金支付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有权人签章审批;各类自制凭证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性和审批权限是否符合规定;大额凭证签章是否符合规定,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

十三、日终平帐的审核

1、审核网点平帐报告表信息与各柜员日终平账报告表信息是否一致。

2、审核柜员平帐报告表笔数与实际交易笔数是否一致。

3、审核柜员凭证号是否连续。

4、审核柜员重要空白凭证销号单与重要空白凭证使用是否一致。

5、审核柜员现金箱余额与网点现金余额表是否一致。

6、审核营业网点现金统计表的现金余额与加计的各柜员平账报告表现金余额合计是否一致。

十四、表外业务的审核

表外各科目的发生额是否与表内帐务处理相关联。

十五、凭证监督审核的具体内容

(一)转账支票

1、票据要素是否符合《票据法》规定;

2、出票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

3、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4、支票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是否更改,其他记载事项更改是否有原记载人签章;

5、填写支票是否使用碳素墨水;

6、根据收款人的名称和账号,需进一步审查凭证有无消蚀、涂改等伪造现象,特别注意收款人、支票号大小写有无以上情况。

7、是否与单位预留印鉴折角核对。

(二)现金支票

除按转账支票1-7条规定审查外还需审查:

1、收款人与收款人背书签章是否一致,经办人是否注明身份证件名称,号码与发证机关。

2、是否由有权人审批。

(三)现金缴款单

1、凭证要素是否齐全;

2、账号户名是否齐全;

3、印章加盖是否正确,签章是否规范;

4、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5、是否填写券别张数;

6、记账有无串户。

(四)进帐单

1、收、付款单位账号、名称、开户行,填写是否齐全。

2、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3、记账有无串户。

(五)结算业务委托(申请)书

1、凭证要素是否符合《支付结算办法》规定。

2、是否与预留印鉴折角核对。

3、需审批的有无有权人审批签字。

4、个人现金汇兑,有无柜员名章和业务办讫章,有无对应的个人缴款凭证。

5、汇兑为系统内汇划的,审核汇划要素是否与原汇兑凭证相符。特别注意收款人、付款人名称、账号、金额、汇入行是否相符。

6、记账有无串户。

7、凭证是否做了销号处理。

8、办理个人汇兑的,结算业务委托(申请)书是否做了表外业务处理。

(六)原始凭证

1、凭证要求填写内容是否齐全。

2、账号、日期、金额、摘要填写是否齐全,完整;转账原因是否合理。

3、需审批的凭证是否有有权人审批。

4、有无记账、复核名章、有无业务办讫章。

6、凭证与所附附件金额是否一致。

7、根据对转科目、找出对应关系,判断入帐是否正确。

8、应解汇款支取款项有无支款人的身份证件名称、发证机关、号码,委托他人代理的是否有委托证明和代理人身份证件名称、发证机关、号码。

(七)存取款凭条

1、凭条内容是否填写完整。

2、免填单凭条是否有存取款人签字。

3、凭条金额是否与打印金额一致。

4、定期存款支取是否有客户或代理人签字,提前支取是否有取款人或代理人签字和证件号码。

5、大额取款是否有相关证件名称、号码。

十七、单位定期存款存取

1、存入时,款项是否由本信用社开立的本单位活期结算账户转入。

2、凭证要求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

3、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4、支取时,是否有单位预留印鉴,有无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做附件。

5、根据证实书的存款日、到期日、利率、本金,检验利息计算是否正确。

6、本金和利息有无提取现金现象。

十八、内部往来转账

1、凭证内容填写是否完整。

2、有关印章是否齐全。

3、根据对方科目,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否真实合理。

十九、内部往来现金取款、缴款

1、用于信用社、分社、取款、缴款使用。

2、凭证内容填写是否完整。

3、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4、使用取款凭证有无预留印鉴。

二十、错帐冲正

1、凭证填写内容是否齐全。

2、错帐日期、冲帐日期是否正确。

3、错帐原因是记载清楚。

4、冲正方向是否正确。

5、有无有关授权人签字。

6、有无有权人审批。

7、有关印章是否齐全。

8、跨冲正是否正确。二

十一、抹帐

1、凭证填写内容是否齐全。

2、抹帐原因是否记载清楚,抹帐理由是否充分。

3、有无有权人审批。

4、有关印章是否齐全。二

十二、利息

1、手工计息凭证,审查计算原因,核对计算利息是否正确,入帐账号是否属计息账号。

2、冲减、补收的利息,审查冲减补收利息原因,有无有权人审批签章。

3、有无将应计入的利息收入转移到其它科目账户内,根据利息付出凭证看科目账户使用是否正确。

二十三、出售凭证 7

1、是否填写“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是否有单位介绍信和领用人身份证复印件,领用人是否签字,并留有效证件号码。

2、领用单位印鉴是否齐全。

3、领用单位名称、账户、联系电话种类填写是否齐全。

4、摘要填写是否正确。

5、凭证起始、终止号码是否为可出售凭证。

6、是否使用出售凭证交易,支票号码是否录入系统进行控制。

事后监督运行 篇2

一.OCR事后监督系统运行现状

(一)事后监督系统概述

事后监督管理系统是利用OCR系统电子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业务凭证的扫描录入、自动识别、流水核对、智能检索、自动归档等功能,对银行前台门市业务进行集中监督管理、风险预警综合判断分析、会计业务凭证归档管理的业务管理系统。

(二)OCR事后监督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1.完整收集全行前台门市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会计业务凭证;

2.按规定正确完成会计业务凭证的扫描工作;

3.对系统不能自动识别的凭证,需于业务流水后进行手工勾对补录;

4.每日按规定完成重要业务数据的核对工作;

5.按规定对重点业务进行监督核实和风险分析,定期出具内控风险分析报告;

6.及时查实、反馈当日业务运行中发现的差错业务、可疑业务等;

7.完成每日电子文档归档工作。

(三)OCR事后监督系统运行优点

1.理顺事后监督管理体制。本行事后监督中心隶属于会计结算部,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全行事后监督统一进行,上下沟通顺畅,监督明快到位,并按月将监督情况按差错率进行全行排名后进行通报,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了差错纠正的落实,体现了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2.监督手段和方法要有所加强。本行采用电子督票和手,工督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强化了监督功能。非重点业务由系统自动进行勾对核查。而重点监督业务由系统自动提示后,经人工进行凭证及其附件的正反面审核,加强了监督力度,确保了监督的有效性。

3.账务查询和档案管理更方便。上线OCR事后监督系统后,实现了对影像的整体管理,从前端的影像数字化到影像的采集、校验、索引、入库,再到影像的发布、访问和存储管理,实现全程监督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电子化。通过使用OCR的智能图文识别功能,使数据挖掘和分析更深入、数据保存更完整、查询更便捷。基于凭证类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对网点、柜员业务考核更准确,开展会计辅导和检查、审计工作也更快捷,提高了监督效果。

(四)事后监督系统运行中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

2007年12月OCR系统上线时,识别率是76%,后来根据OCR系统要求陆续下发了关于前台凭证要素填制、盖章位置及凭证整理方面的操作规范,经过一段时间整改后,系统自动识别率从76%开始稳步上升至79%。2008年三季度开始识别率开始逐渐下降至61%。主要原因是:一是增加对非账务流水勾对要求,将原先强制通过的非账务流水释放出进行勾对,增加OCR系统的识别量。二是从2008年底开始施行新操作规程后规定一笔业务除主凭证外其余凭证均须加盖附件章,因此大量原先可以自动勾对的凭证被识别为附件,影响了OCR系统的识别。三是年末结算业务的增多,OCR系统无法识别手工书写凭证,因此识别率一路下降。

2007年12月OCR系统上线时差错率是0.087%,,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差错率有所下降,2008年三季度更是仅为0.037%,2008年三季开始又开始上升至0.053%,主要原因有:一是2008年三季度上线电子验印系统,由于该系统是将电子图象与印模进行比对,与前台的电子验印系统的通过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各网点陆续收到了验印方面的差错;二是2008年四季度开始新招员工及新信贷人员的上岗,对业务不熟悉,差错增多;三是2008年底进入年终业务旺季,又开始执行新的操作流程,差错率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情况看,差错率目前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风险可控。

二、OCR事后监督系统运行中的完善对策

目前OCR事后监督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进一步

(一)事后监督的环节要进一步前移

目前事后监督还存在以下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业务复核、轻过程控制。从事后监督中已发现的差错情况来看,90%以上是印章、串户、记重账、漏记、交易代码用错、负责人或业务人员欠签章等问题,仅是起到二次复核的作用,最终导致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出现走过场的现象,难以达到事前设定的监督目标。二是重合规性监督、轻风险性监督。如业务授权流于形式,仅从凭证上无法发现其核算过程的不合规,而这样的操作却存在风险性。三是重静态监督、轻预警监督。为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特别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应把监督的重点从事后核对转向积极的、主动的预防管理,寻找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引起风险的环节,努力把整个核算过程的差错降到最低。建议监督工作贯穿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坚持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核对相结合,形成交叉的监督机制。可以试行事后监督“业务流程跟踪制”,即由事后监督部门选派一两名监督员到被监督部门,跟随前台核算业务操作人员按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操作流程跟踪监督。这样可以对一些岗位交叉、重要操作环节和重要资金“风险点”的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操作提出整改建议,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二)事后监督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

目前的事后监督系统仅仅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进行监督,对财务管理、信贷审批系统、信用卡业务等子系统的审核和监督都没有涉及,致使监督存在盲区,有极大的风险隐患。建议对现在运行的子系统都要开发监督子程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所有业务操作流程均纳入监督范围。

(三)事后监督人员业务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不断出现,业务数据、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不断膨胀,都大大增加了操作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给内控合规管理和稽核监督工作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事后监督人员要多加强各种业务培训,尽快熟悉各个新系统业务核算流程和制度要求,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避免出现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

(四)事后监督成果的利用要进一步加强

关于农信社事后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3

事后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

隆昌县联社的事后监督中心于2014年8月1日设立,采取集中扫描和分散扫描相结合的模式,将全县43个营业网点(含财务会计部、清算中心等)的事后监督职能上收县联社事后监督中心统一管理,其中城区17个营业网点采取集中扫描模式、乡区26个营业网点采取分散扫描模式。

——细化监督规程,确保事后监督质量。一是建立集中事后监督的各类登记簿及制度办法。隆昌县联社先后设立了事后监督工作日志、凭证交接登记簿、凭证补扫统计单,制定了《隆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运营事后监督管理办法》《隆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运营事后监督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让网点柜员及事后监督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二是明确事后监督员职责、工作纪律、工作职责、工作细则等,对事后监督员每日监督业务量、监督单位、监督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三是明确监督时效要求,事后监督是在交易事项和核算之后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要求在T+3日完成上日的审核及监督工作,并及时发现操作中的差错、提示风险,督促操作柜员纠正核算差错和事故,防范内部案件发生。

——细分事后监督内容,切实保障监督效果。通过将凭证识别、业务审核、业务差错等事后监督信息进行评估、分析,采取重点监督和再监督两种监督方式,对重点账户、重点交易、重点环节以及其他高风险业务进行逐笔监督,在重点监督的基础上再按一定比例进行再监督,在确保集中监督辐射面的同时突出监督重点,保障监督效果。

——严格差错处理,加强事后整改工作。事后监督人员对事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差错,准确及时进行差错登记,并经业务主管审核后通过系统向差错网点发送“差错通知单”,通知差错网点及时整改;被监督网点在接到“差错通知单”的3个工作日内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确认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差错通知单”上,及时将整改结果反馈到事后监督系统,事后监督中心接收网点反馈的整改结果在规定时间内作销账处理。

——加强人员配备,强化事后监督基础。一是配备综合素质高的专职人员。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的依据来自于最原始的凭证和日常的交易事项,事后监督人员如果对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专业水平不够会影响其对差错和风险的判断。二是明确规定每名监督员必须做到对新业务、新制度、新规程、新办法等“先知先会”,做到提前学习、提前领会、提前掌握,确保业务监督质量和成效的不断提高。

对事后监督工作的建议

——强化内控管理机制,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做好风险防控。首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内控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减少工作漏洞和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使整个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其次,加强横向沟通联系,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真正做到系统化、流程化、协调化。最后,落实风险评价,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操作风险划分为“基础类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四类,并按照一定的计量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全辖会计核算情况进行较合理的风险评价,并按月通报,形成事后监督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新格局,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柜员对事后监督的认识,全面提高柜员业务素质。一是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柜员的风险意识。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是内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临柜员工都树立风险控制理念、了解内部控制重要性、熟悉岗位工作职责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各类风险事故的产生。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柜员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握,还要真正理解每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三是对不同类型的差错进行深入、细则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柜员在柜面服务中发生差错,必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哪些是违章操作造成的、哪些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出错造成的、哪些是柜员操作不够仔细造成的,根据不同的原因,对阵下药予以解决、处理。

——加强事后监督员的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事后监督员与会计主管举办集中学习培训,互相交流,一方面学习与时俱进的新业务知识,一方面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更新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为事后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对事后监督系统进行完善、优化。一是建议在差错整改回复界面增加一个上传影像的功能,网点可以将整改后的影像上传到事后监督系统,而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回复,以便差错的整改落到实处。

二是为方便每月对差错问题的统计及分析,建议在差错处理单查询中分别添加一栏差错的“详细描述”及网点整改后的“处理说明”,因为事后监督系统中的差错名称有限,不是每一个差错都能找到合适的差错名称,对于系统中没有的差错名称,监督人员只能选择“其他”后在“详细描述”中去阐明,从而造成在差错处理单查询中查询不到差错名称为“其他”的差错描述,给后期问题的统计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建议增加网点整改后的“处理说明”,方便监督人员对网点整改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分析。

三是建议在事后监督系统中的报表管理里增加对网点“再监督”比例的查询,避免因异常关机导致再监督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定位监督程度,了解监督比例达标情况,避免重复监督及漏监督。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农村信用联社)

事后监督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全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自2010年9月21日开始开展事后监督工作以来,我认真按照联社的要求对每天办理的业务进行审核,并不断补充有关事后监督工作的知识,使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有诸多工作经验需要总结。

一、事后监督工作中对监督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掌握非常全面的业务内容,这样才可以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因此,强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省联社下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其他会计法规法则,由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本着应知应会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全面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重点监督特殊业务,作为一名事后监督人员,认真监督每一笔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们主要是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额授权、抹账、挂失、止付等特殊业务上加大监督力度,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最低。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明确。

随着信用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优秀信合员工。当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我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认真按照联社领导提出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中提高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信合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袁 颖

会计事后监督监督员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会计事后监督监督员工作总结

XX年,会计事后监督中心正式运行,经过认真学习,实际操作,我已适应了事后监督过渡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然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理清了思路、提供了保障。使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强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事后监督工作对监督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掌握非常全面的业务知识,这样才可以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我认真学习省联社下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其他会计法规法则,由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从而使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在联社组织开展“大学习大练兵”活动中。按照培养造就一支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要求,本着应知应会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了全面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储蓄、会计、出纳、信贷、安全保卫等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各专业核算、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学习各专业业务操作流程;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学习上机操作技能,使我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重点监督特殊业务,查漏补缺。作为一名事后监督 人员,认真监督基层网点的每一笔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的职责所在,今年第四季度我根据联社要求围绕省联社及银监局风险排查方案等上级精神,我主要是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额授权、抹账、挂失、联行等特殊业务上加大监督力度,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最低。经过我及其他事后监督人员近3个月的努力,基层网点的账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而我们的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明确,那就是紧紧围绕省联社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中心,认真按照联社领导提出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全面规范操作规程。根据省联社的各项管理制度,今年我们及时制定并印发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 县关于会计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强化了制度执行力,完善了各项制度,使制度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

事后监督组长岗位职责 篇6

2.负责检査储蓄事后监督员和汇兑事后检査员的履职情况。

3.负责审核下属储汇机构报送的凭证、报表,确保各项信息合法、真实和正确。

4.负责登记差错交易信息,下发差错查验单,督促所属机构查验和更改,负责上报大额和可疑交易。

5.负责督促整理装订、保管和查询储汇业务档案。

6.接受、配合储汇稽查的监督、检査工作。

事后监督运行 篇7

一、审慎分析, 找准国库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国库风险主要发生在会计核算环节, 主要包括六类风险。

(一) 支付风险。

一是资金风险点前移。随着国库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正式开通, 国库资金的清算方式从一个相对封闭、相对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换到一个开放的、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 国库资金清算由单一的“行库往来”到当前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等多重清算, 国库业务因此由“后台”转向“前台”。特别是小额支付系统可处理同一CCPC与跨CCPC的借贷记业务, 国库资金的清算范围进一步拓宽, 同时查询查复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都加大了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难度。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国库和代理银行的支付风险。一方面资金拨付风险由本地延伸到其他地域。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预算单位, 大量的支付行为, 以及预算单位多样的结算意图, 难免面临国库库存余额不足或商业银行头寸不足等支付风险。三是税款延压风险加大。按规定, 国库经收处收纳的税款, 应在当日办理报解或入库, 但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或者税款在上划过程中因清算银行头寸不足而出现排队清算的情况, 致使国库资金无法正常报解, 加大了国库资金的在途风险。

(二) 操作风险。

一是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操作风险。随着国库清算渠道的增加, 国库业务也不断翻新, 同时新的国库管理要求也给国库带来了成倍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 国库人员对新业务、新的管理要求有一个从了解到熟悉的过程。在吸收新业务中, 难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引发资金风险, 如账务处理错误, 借贷方向记反等。二是印、押、证的管理与摆放存在风险。大小额支付业务采用机器自动编押、核押方式处理往来账业务, 内部往来仍采用手工编核押等保密手段对资金进行清算。在日常工作中, 印、押、证的管理与使用存在分工上“三分管”, 使用上“一人管”的现象。三是岗位设置细化, 国库人员不足矛盾突显, 制度执行不到位引起的操作风险。四是责任事故引起的风险, 如票据交换时应退未退, 应收未收, 查询查复时误发错发等。

(三) 系统风险。

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是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开通使国库清算的风险环节增多。由于当前国库应用系统还处在不断修改完善过程中, 加之国库计算机网络是利用人民银行内联网这种半开放式的网络平台, 所以国库系统网络存在非常大的隐患。一是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的风险, 如系统访问控制不严密。二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控制, 仍需要人工操作, 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计算机网络风险。主要包括网络连接不畅、网络异常中断、网络无备份、网络非法侵入等。

(四) 制度风险。

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业务操作在不断变化, 但对国库新业务、新系统等的管理规定的制订滞后, 造成国库资金开放运转后的风险防范存在一些漏洞和业务上的真空。如在去年下发的国库业务制度中, 对财税库横向联网业务根本未提及;又如挂账业务处理, 制度未明确哪些业务由明细柜组挂账, 哪些业务由资金柜组挂账;再如退汇业务处理, 制度未明确规定必须经明细柜组解挂后再由资金清算柜组处理, 这样在实际业务处理时资金清算柜组很容易绕过明细柜组直接退出。

(五) 管理风险。

随着国库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 国库会计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 客观上对国库内控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是:国库人员配备普遍不足, 多数国库人员对新知识和管理规定吸收能力不强, 熟悉不够,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风险。一是核算系统中国库会计主管权限过于集中, 缺乏制约, 存在“一手清”的可能;二是系统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绕开会计主管授权, 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进行非法操作;三是对于涉及资金往来的业务, 没有设置专门的业务印章加以控制;四是现行国库内控工作有所失偏, 存在重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工作, 而忽视对环境和人员的管理, 特别是对国库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的分析评价不够, 管理措施“失位”。

(六) 监督风险。

它主要是指国库事后监督在监督对象、监督手段以及监督范围方面滞后于国库业务的发展所形成的风险。一是事后监督管理的对象范围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质传票、报表、账簿的事后监督, 这种依靠手工工作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难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二是事后监督缺乏现代化的监督手段和设备。现行开发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没有为事后监督留有相应接口, 也没有提供有关监督部门的查询检查功能, 一些国库基础数据无法共享, 致使国库内控检查时效性差, 事后监督仅能在每日打印的凭证上进行表面现象的监督, 难以实现对国库资金清算过程的实时监督。如横向联网系统与国库核算系统, 每次国库核算系统处理的税票信息是否与横向联网系统一致;每日上传的报表和入库流水是否与国库核算系统一致等。目前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功能, 事后监督也无法实施。三是留有监督空档, 风险隐患难以消除。目前支行国库业务未集中到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监督, 这样中心支库与支库之间的内部往来关系无法进一步核对, 形成监督空档。

二、把好三关, 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通过上述国库业务风险点的分析可知有些国库风险的防范, 如制度风险、系统风险等, 不是事后监督所能识别和控制的, 而有些风险的控制受当前事后监督的条件所限制, 如当前未开发国库事后监督系统, 事后监督工作人员不能访问所有的国库业务系统, 这样势必影响到监督的效果和职能的发挥。笔者认为, 当前要发挥事后监督部门的作用, 应当把好三关, 以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一) 强化国库日常业务监督, 把好业务环节关

1. 预算收入收纳、报解业务环节。

审核票据交换提入的预算收入凭证是否及时、全额、正确报解, 以防预算资金被截留或挪用。审核要点是预算收入总计与同城票据提入金额和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划入的税款资金以及横向联网中收款国库所收到的税款资金是否相等;不一致的差额是否按规定在“国库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的“待处理款项”中挂账, 并在次日跟踪挂账资金的去向;审核是否按规定退回了付款人的开户银行和原付款人的账户, 同时需要核对预算收入传票的金额与所附缴款书的总计是否相等。

2. 库款支拨业务环节。

一是审核拨款凭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拨款审批流程是否正确完整, 防止财政资金误拨。重点核查凭证是否真实有效;加盖的印章是否与预留印鉴一致;拨款对象是否合法;如果是异地拨款, 要与大额支付系统凭证核对。二是审查代理行的申请划款凭证和申请划款汇总清单是否在财政部门提供的直接支付汇总清算额度内, 或在授权支付清算额度内。三是监督已拨出款项退回后, 再重新划出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 手续是否合规。

3. 退库业务环节。

一是重点审核是否退付到退库申请人以及退库依据是否合规, 防止多退或误退;二是有权审批机构的签章是否与预留印鉴一致, 审批机关是否为财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三是退库的收款人单位名称和账户是否与原缴款单位名称和账户一致。按照目前的政策, 除技术性差错退库外, 退库款项一般不退给个人, 同时现金退库很少发生, 这些要特别注意。

4. 国债兑付环节。

审核国债兑付本息计算以及国债实物券的管理是否合规, 防止错兑、重兑, 造成资金损失。一是由人民银行兑付的收款单。重点核查已兑付的国库券资金是否划给收款人;国库券收款单收据联与存根联是否相符, 手续是否齐备;是否按规定填写还本付息清单;是否同时销记表外科目分户账。二是由商业银行兑付的实物券。重点核查兑付行上缴的实物券清单与上划报告表本金是否一致, 是否及时登记表外科目分户账;是否遵循“先交券后划款”的原则汇划资金, 资金是否划给兑付行指定的账户。

5. 过渡科目使用环节。

重点审核挂账、解挂账科目金额是否一致;暂收暂付、资金划退业务是否正确;待处理款项业务是否有会计主管审批。特别是“国库待结算款项”下的几个账户, 重点审核其划出业务所附的电子缴款书信息汇总清单, 是不是所划的收款国库, 是否是该日该批次的, 是否有重复划款情况, 如有余额的要重点查清是什么情况, 对其监督的目的是要查清这些过渡性科目的来龙去脉。

6.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业务环节。

审核横向联网系统中打印的清算国库和收款国库对账信息的金额与通过国库核算系统打印的税款明细数金额合计是否吻合, 笔数是否相等。

(二) 重点核实三项往来, 把好资金关

1. 同城票据交换。

一是重点审查各行提入的汇总凭证与国库同城票据清算交换表对应提入的金额是否一致, 还可以对各行的提入清单与缴款书进行勾对。二是重点审查系统打印的同城票据交换提出清单上的每笔业务与原拨款书和退还书上的提入行及账号 (收款人账号与系统打印清单) 是否一致, 金额是否相同, 注意防止更换拨款书或退还书的提出联次或者将一笔拨款金额分解的情况;审查同城票据提出凭证及所附清单与国库的同城票据清算交换表对应行和对应行的提出金额是否一致。三是对于同城票据交换退票的情况, 次日一定要核对同城票据交换是否按原路返回。对于电子同城, 审核工作也没有多少区别, 只是核对的是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提入和提出交换清单。

2. 国库内部往来。

一是在县支库方面。往账业务重点审核国库资金汇划专用凭证与所附的预算收入上划转账凭证或异地拨款的电汇凭证 (发电依据联) 、同城票据清算差额划付凭证在金额和收付单位名称及账号开户银行是否一致。收到来账业务重点跟踪是否按规定入收款人账户, 如同城清差入同城票据交换过渡户, 上级调拨入有关财政存款户。二是在中心支库方面, 收到来账业务时重点核查县 (市) 支库通过内部往来上解的中央、省级预算收入是否并账;县 (市) 支库通过内部往来划往异地的资金, 必须核查内部往来凭证与大额支付系统凭证的要素是否一致。往账业务审核同县支库一样, 如果有横向联网系统的税款资金下划, 应与该收款国库的电子缴款书信息汇总清单核对, 可能有许多批次需要加总。国库内部往来还要审查每日发出的内部往来对账单和接收的对账回单在凭证号码和金额上是否一致, 与上日余额对账结果是否相符, 并且与国库内部往来科目中对应账户的上日余额是否一致。

3. 现代化支付往来。

一是重点审核拨款、退库业务是否与划出金额相符, 且收款人是否与原始凭证一致;发出的大小额支付业务清单与原始凭证逐笔勾对。二是接收业务要与对应的国库内部往来核对, 如横向联网系统的税款资金要与“待结算集中清算资金款项户”核对;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汇总提入的各项预算收入要与各行的税款汇总清单逐笔核对;暂收暂付账户中的解挂要有会计主管审批。

(三) 参与系统运行监督, 把好操作关

1. 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运行情况方面的监督。

根据计算机系统运行日志和国库操作人员的出差和请假情况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有离岗未进行移交而别人还在用其操作代号操作的情况。同时还要监督业务日志的连贯性, 有无进行违规恢复数据而未打印系统日志的情况。

2. 系统维护方面的监督。

重点是监督会计主管和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有关系统参数维护的正确性。在各种系统建设初期, 事后监督部门还应积极参与系统建设的监督, 重点监督系统的联网模式、数据传输和信息加密方式, 并对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资金划付安全性、系统参数设置进行监督。

国库事后监督许多是连贯性的工作, 因此, 一应提醒自己监督, 二应提醒后面的监督人员监督, 保持监督工作连续性, 确保事后监督工作不留空档。

三、创新手段, 提升国库事后监督工作质效

目前, 事后监督对于国库业务的监督可以说仅存在于局部, 为进一步发挥国库事后监督的有效性, 就要创新手段, 不断完善事后监督工作。将事后监督工作的非现场监督进一步延伸到会计核算过程的监控, 并将外部风险监督纳入日常监督范围, 实施全方位的事后监督。

(一) 开发国库事后监督系统。

事后监督部门应尽快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发国库事后监督系统, 将事后监督系统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横向联网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相连接, 通过数据的导入、核对处理、业务查询、生成报告、操作员管理等功能, 对国库清算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 将事后监督工作的非现场监督进一步延伸到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系统方面。

(二) 加快国库数据集中进程。

应加快国库数据的集中进度, 将县支库的数据集中到分库 (或中心支库) , 便于分库 (或中心支库) 对下级代转资金及其他各项业务的及时监督。当前可将县支行的国库业务集中到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以便对国库业务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督。

(三) 建立国库风险实时预警机制。

如建立对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恶意登录业务系统等的识别和预警机制, 在业务操作时就能提请事后监督人员和国库业务管理人员注意, 及时杜绝非法操作。

(四) 强化国库外部风险监督。

国库业务的广泛性使代理银行、清算机构等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库会计核算程序中, 这些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库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甚至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和代理行库、清算机构的日常业务往来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信息, 为保障国库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国库部门有必要和事后监督部门合作, 共同加强对核算参与机构的业务监督, 降低核算系统的外部风险。事后监督部门应将外部风险监督纳入日常监督范围。一是坚持国库与代理银行、清算机构的对账制度, 加强联网系统数据的双向核对工作;二是将代理银行联网系统监督纳入国库会计核算技术监督范围内, 实时跟踪联网系统计算机终端技术参数的变更, 保障网络信息传递安全;三是以查证函的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预算收支和库存的核对。当然外部监督还有待于国库和事后监督部门在系统和技术上的进一步完善。

(五) 加强部门间的配合, 共筑风险防范体系。

事后监督工作是对国库会计核算过程的“再监督”。事后监督部门与国库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两个部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及时纠正和完善会计核算手续, 保证资金安全。一是各部门要定期联手召开国库监督专题会议, 分析差错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建立内审、纪检、事后监督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内审部门着重于内控制度、履行职责的审计监督, 纪检监察部门着重于执法监察, 事后监督部门着重于日常资金风险的防范。三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达到信息共享, 形成资金风险防范工作的合力。

(六) 提高事后监督人员素质。

事后监督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要从内部挖潜, 加强员工培训, 增强监督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理论知识。二是要加强事后监督部门的横向业务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尽快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三是事后监督人员与国库业务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或者到国库部门进行跟班学习, 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是争取上级行的支持, 加强对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使监督人员更好地理解各项国库政策, 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参考文献

[1]李丹儿.人民银行支行改革中的国库管理及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 2008.

上一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下一篇:关于感情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