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的哲学思考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代价的哲学思考(推荐9篇)

代价的哲学思考 篇1

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代价问题是哲学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剖析代价的`内涵及其本体基础入手,分析了代价何以可能的根据;同时又从人类创造价值的现实实践活动出发对代价的合理性标准进行了多维度考察,进而提出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社会最大发展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作 者:刘占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泰安师专学报英文刊名:TAIAN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年,卷(期):24(1)分类号:B018关键词:代价 文体基础 评价标准 方法论原则

代价的哲学思考 篇2

一、审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二重性的全新理论视角: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 是“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 是由种种因素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是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 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单一的阐释, 而应当从总体上予以全面把握。

那么, 应该如何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呢?尽管有学者已经从某些侧面涉及到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 例如:经济领域的学者从均衡性和非均衡性角度论述过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 发展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角度讨论过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 但这些都没有能够从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总体性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力图结合学术界有关讨论的情况,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为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 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效益与代价二重性问题进行新的解读, 以就教于学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客体”发展的同时, 尤其突出“主体” (即人自身) 的发展。康德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认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 “你要这样行动, 永远把你的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 而决不只是用作手段。”[1]康德认为, “人的目的”贯穿在人的一切其他目的中, 其他目的都可以成为单纯的手段, 唯有“人性本身”、“人格”不能再成为单纯的手段, 它是自己实现自己的终极目的。可见, 仅仅从发展的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角度, 或仅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层面来探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些都只涉及到了发展的客体方面, 都只是从发展客体的整体性角度来思考, 并未涉及到发展的主体, 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说到底还是“人”自身的发展, 因此, 还必须强调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 所以本论文将主客体统一论作为分析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总体性的逻辑起点。这样才能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有一个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理解, 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恰好也是相通的。在这一意义上, 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视焦”与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也是内在统一的, 二者辩证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二、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视角下, 解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二重性的新路径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多样化的,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既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情形, 但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 特别是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维度下, 也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某些方面相悖的情形。因此, 我们说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也具有效益与代价二重性。

有学者认为, 可持续发展隐含着一个成问题的预设:从任何代价都是对后代人的需要和追求来考虑, 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没有代价的。但是, 人作为自为存在物必然要打破自然的自在状态,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故而没有任何代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2]。笔者认为, 这个难题的提出恰好触及到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即发展与代价的悖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语境下, 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内在关系日益凸显,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尤为突出。

如果仅仅从客体的角度看,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将其置于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的理论视角下, 将“人”的因素考虑进来, 其代价也是惨重的。实际上,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早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均有所体现。归结起来,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大致可以分为经济代价、政治代价、文化代价、社会代价、生态代价等基本形式:

1. 经济代价。

经济代价主要表现为某些后发展国家或地区由于片面地追求短期内的经济快速发展, 却损害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不顾客观实际主观冒进, 结果使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2. 政治代价。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政治代价与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密切相关, 后发展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我们承认政府自上而下的动员和组织活动是完成各项社会发展任务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另一方面, 政府过多的干预和介入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弊端。例如, 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为官商勾结提供了可乘之机, 使腐败问题成为政治生活的顽症。

3. 文化代价。

所谓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文化代价是指后发展国家在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中, 西方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随之渗透进来, 这往往使这些后发展国家建设民族特色文化面临不利的态势, 尤为突出的是, 某些西方文化的糟粕被吸收进来, 本国大量优秀的思想文化观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反而丧失了自身的优势, 结果在这些后发展国家中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 “到处是西方的商品, 到处是西方的音乐和图像, 本国的图像反倒作为陪衬, 成为自己贫穷愚昧的自惭形秽的证明……本民族的服饰被看做守旧的象征。勤劳刻苦的价值观荡然无存, 西方明星和嬉皮士成了青年的楷模。人们在衣食住行、举手投足和娱乐方面努力比赛, 看谁更像西方人, 甚至一件西装、一盒西方化妆品、一种西方发式或能够结结巴巴地讲几句英语, 也成为身价倍增的标志。”[3]

4. 社会代价。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把追求效率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这样社会公平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尖锐化, 贫富差距拉大, 两极分化明显, 弱势群体数量庞大, 诸如此类,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5. 生态代价。

生态代价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人与自然矛盾的集中体现,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 丰富的资源与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 随着后发展国家大规模地加快工业化进程,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效应、赤潮、臭氧空洞, 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人类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实在令人怵目惊心。

三、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维度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 有效控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讨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代价的实质及根源, 明确其基本形式,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代价, 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笔者认为, 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维度下, 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 有效控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应自觉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然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长期存在一个误区, 即认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的共同进步。因此, 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 应摒弃“唯GDP高速增长论”的错误观念, 极力避免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短板”, 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2. 协调性原则。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 同时又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并且,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 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下, 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时, 应坚持协调性原则, 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掌握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代价支付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3. 可持续性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 还应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所谓可持续, 是指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4.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主客体统一论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主题, 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理念。在主客体统一论的维度和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尤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 应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把追求效率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公平, 事实上,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真正实现恰恰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条件的。效率与公平互为前提, 二者辩证地统一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47.

[2]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 2002, (1) .

历史的代价 篇3

得到的就是失去的:启蒙与救亡

如果不是当代中国的许多事件使人们从迷茫中惊醒、反思,那么,在回首现代历史时,人们仍可能陶醉于一片“伟大的历史成就”的赞美声中:“五四”时期如火如茶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壮大、节节胜利的北伐战争、遍地烽火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一个新中国——超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但是,当人们付出历史的代价并尝到了历史的苦果时,才开始重新回味历史。

可以说,当代人对五四反封建主题的注重更甚于对其反帝主题的注重;同样,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光辉篇章不再仅仅是产生一种简单的赞颂之情,而是生发出一种复杂的迷惑:它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李著精当地指出:

“五四”运动包含两个性质不同的运动;一个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爱国反帝运动。众多论者常常笼统地歌颂它们,较少注意二者的复杂关系及由此而来的思想发展和历史后果。(第7页)

实质上,自“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思想史,正如李著所提示的那样,其主弦律的确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其特点即在于以“中西比较的方式,抨击各种传统观念”(第8页);其核心是科学—民主的思想、观念、生活、行为方式的推进。这场启蒙运动,既是近代史上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之继续,又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斗争的需要。如果说近代对传统的批判着力于直接的政治变革、社会演进,那么,现代反传统(尤其是五四)却着力于民智觉悟、文化启蒙。前者从总体上偏于注重“器”、“末”,而后者从根本上注重“道”、“本”。虽然,五四先驱着力于文化的实质,仍是国家、社会的根本改变。不过,文化启蒙,却始终是思想家们选定的不可动摇的前提。

但是,五四还有一项内容,即是现实的救亡。当时中国大众所面临的,更多是接踵而至的丧权辱国,国破家亡的现实危机。中国之急,不唯发展,更在生存。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华北之大竟安不下一张课桌”,当五四北京学生喊出“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些撕人心肺的呼声时,文化战线的“治本”之慢功,还有多少吸引力!?思想与现实的脱离,不外是让思想家作出两种选择:一是与现实合流,一是被现实所抛却。正是救亡与启蒙之间的这种冲突和消长,构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遇到的最大困惑。而且,事实上的救亡压倒启蒙,使得启蒙运动总是让位于严酷的救亡实际斗争。我以为,李著把握到这一点,并把它作为中国现代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就历史进程本身的演进看,中国现代史上最动人篇章无疑是在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下所展现的历史画面;而最激烈的思想文化较量,仍然是中—外文化冲突(近代史上思想的较量显然是中—西之争;而现代史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外”的概括恐怕更合适)。说到底,仍是先进的外来文化,与落后的本族传统文化的较量。只不过是现实斗争使这种文化较量并没有象近代史那样,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化对峙的态度鲜明地展开,而是表现为启蒙—救亡所内在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冲突与抉择。

其次,由启蒙和救亡这条主线,可深入把握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带根本性的东西,这就是:“在共产党的党旗下,一大批知识青年领导工农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这个历尽艰难的胜利斗争中,从建党一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彻底否定了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种绝对个人主义,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所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而这些否定和批判主要都是救亡——革命——战争的现实要求,而并非真正学理上的选择。”(第32页)中国现代史上,救亡压倒、推迟启蒙的后果在于:中国当代恐惧、反对、敌视资本主义的社会心理,远甚提防、扼止、消除封建主义的心理。而在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民主精神,就越显艰难。中国的社会改造者总怀有一种“只争朝夕”的超越精神,这种超越精神,使他们在社会变革的关头,在文化启蒙与实际着手的诸问题抉择、踌躇中,有一种“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不可耐、等不急的烦乱心绪。难怪我们许多文化—哲学层面上的争论,还未展开或尚待深入之机,便会(出于主客观的原因)很快地被拉向实际—现实层面。面对现实急切的任务,中国的思想家、启蒙者、文化人就不免显得尴尬、寂寞了。于是,启蒙中国社会大众的科学—民主意识的任务,就这样一拖再拖。

我以为,当反省中国现代史后,启蒙与救亡这条主线,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现实斗争和人类发展之间,怎样取得和谐;在族类生存和个人自由之间,怎样保持适当的张力?革命的成功并不等于历史任务的完结,因而也就不等于传统问题的解决。五四距今近七十年了,在科学—民主层面上的启蒙任务,也许在走向现代化、物质生活逐年丰富的中国当代人身上,会更深切、更尖锐地体会到。

明白的并非是清醒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我很同意李著的这个看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样以及会怎样,“显然是一个具有头等意义的现代思想史课题。”(第14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运动的结果。首先,中国近代社会所面临的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是马克思主义必然被中国社会吸引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畸形发展的结果就在于: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独立形态共存一体:一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势力,顽固地阻止中国社会按历史发展规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是日益上升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官僚垄断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它对小农经济的残酷压榨和对民族资本的疯狂兼并,掩盖了它所输入的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实质,从而被人们厌之为帝国主义豪强的压榨而加以拒斥。再加上外来的资本主义与中国内部的封建主义总是勾结在一起结成反动同盟,构成中华民族近现代灾难的重大根源。这,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上所形成的反帝—反封建即救亡的主调,预示着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危机提供希望的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接受。

第二,从中国近现代以来文化发展的逻辑—历史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势在必然。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已经过中国传统文化伪装了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为主体的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变法图存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中国文化为什么放弃了曾惊世骇俗、唤醒民众的那些西方学说,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呢?对此,毛泽东同志曾作了一个颇为鲜明地回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十月革命使精神上内外交困、徘徊无路的中国知识分子,于中外两种既定的文化中,选择了一种更新的可能:接受一种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反封建)并揭示出资本主义罪恶及必然归宿(反帝国主义)的新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比之下,严复的“进化论”,虽然喊出了“物竞天择”、“与天争胜”这一警世名言,但由于其建立在生物进化图式上的社会方案,与中国社会实际无补;胡适的实用主义,虽然沉重抨击了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空泛保守僵化等弊病,并看到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但由于其社会改良主义的方案,看不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前景;梁濑溟尽管看到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些鲜明特质,可是他却没有看到西方文化的进步意义及文化的时代、阶级特征,因此其思想常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客观上为封建主义文化招魂摇旗;宋教仁简单地相信资产阶级文化的移入,迷信于通过议会政治,在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却遭到悲惨枪杀;这些经验和教训,反而强化了民众心理对其他西方文化的失望情绪,加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过程。另外,还有当时社会“工读主义”、“新村主义”、“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救国方案都无补于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蕴育了一个非常大的可接受的氛围。因此,李著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首先是近现代救亡主题的急迫现实要求所造成,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的展现,即要求有一种理性的信仰来作为实践的指针。”(第145页)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具有这样的特色,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吸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阶级斗争学说,并且把这种阶级斗争同当时国际国内的现实政治斗争相结合。这种做法的结果无疑极大地促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是,当革命胜利后再这样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把这种理解作为一种固定的理论框架,就会限制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新事物与现代化进程的认知和评价。在过去多少年里,我们的历史每前进一步,不是根据历史本来的规律以及它所带来的生产力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飞跃,而是必须首先接受一种规定的理论尺度的检测;即使它造成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若在生产关系或意识形态上,它依据的是被僵化的框架中未曾或不能加以说明的理论,那么,为了保存理论的“完整性”和“纯洁性”,不惜牺牲历史进程的客观趋势及广大人民的利益。回顾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现实改革进程,僵化的理论总是落在实践活动之后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国,这种僵化的理论往往以马克思主义的面貌出现,成为与现代化文化不相适应的一种新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产生发生剧烈地冲突。李著在分析建国以来“折腾最多、最热闹、也最痛苦”的“农业、意识形态两大领域”(第185页)后,发人深省地指出:“反‘左’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分析了左倾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在革命中的政治、组织、思想上的具体表现而得出的基本符合事实的客观论断,反右则是从主观的革命要求、意志、观念、理想出发,并没有真正具体的材料事实足够证明‘右’的存在。”(第183页)

当前的文化讨论所伴随而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学的空前的反思、大讨论,使人们愈发清楚地认识到,一种不合时的理论框架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后,就会对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和新文化的诞生形成阻力。在今天发展新文化,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力阐发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集大成者所应具备的三个重要维项:生产力的一元化标尺;现代化意识的内涵;人性及人类文化兼收并蓄的新文化理想。这三个维项的内在统一,即是现代化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应有的基本含义,也是催生现代化意义上的中国新文化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对人们来说,虽然是明白的,但未必是清醒的。

是喜更是忧:中国知识分子主题

如果说“启蒙—救亡”是中国现代史的主要线索,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发展又是在启蒙与救亡双重任务指导下选择的结果,那么,对这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或者说,把这些问题具体化,便是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我很遗憾李泽厚先生在《中现史》中,没有展开他“本来打算讲的一个中心问题”,即“中国近现代六代知识分子”(辛亥一代、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三八式一代、解放一代、红卫兵一代)的问题(第343页),至少没有象《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那样鲜明地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他有一看法是发人深省的:

中国知识分子,如同古代的士大夫一样,确乎起了引领时代步伐的先锋作用。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这一点在近现代便更为突出。(第344页)

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觉醒、迷茫、奋起、消沉、受难、解惑、麻木、振奋……的思想搏斗史。从曾国藩、张之洞、林则徐、洪秀全、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都曾经历了自身和民族的思想动荡,并且引导或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无论是学界巨子胡适,还是社会斗士陈独秀;无论是冷静深邃的鲁迅,还是潇洒豪放的毛泽东,细细想来,他们的思想命运,皆离不开中国现代启蒙—救亡这条线索。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无强大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大众的落后(贫困、无文化),理所当然地使中国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一次运动中都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在大众过着世界上最贫困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可以具有最先进的思想意识(五四前后);甚或,他们在有千年传统文化—文明的古国,可以引入最现代、最激进的社会学说(马克思主义)。纵观整个近现代历史,中国知识分子从总体上看,都是倾向于社会启蒙。他们主观上具有一种超前意识。在这一点上,中西启蒙思想有相通之处,中国知识分子也借用了这种方便。但是,中国启蒙的困难(中国社会结构的两头大,中间小),以及中国大众对物质的迫切需求与在精神发展上的滞宕,悲剧性地迫使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超前意识又容易在客观上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脱节。洪秀全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落空了,严复政治启蒙(《群己权界论》)的奢望过大了,陈独秀反传统的呼声(“根本觉悟之觉悟”)太猛了,毛泽东的浪漫气质(“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太浓了。这样,当超前的思想要求与滞后的物质需要发生冲突时,中国知识分子便只能以自身的两重人格分裂来补救:保持思想或暂时牺牲思想的同时,投入或迎合中国严酷的现实;或者,为思想或理想,退出或旁观中国的现实。前者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者,而后者,或成为专家学者,或销声匿迹。中国知识分子应当起到的强大社会作用,与他们实际发挥的社会作用,是极为不相称的。而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汹涌激荡的历史洪流中,大多是追波逐流,上下起伏,左右摇曳。由于近现代启蒙之艰辛、救亡之急迫,中国知识分子多半已习惯地屈从于“现实原则”的压力,以依附最大的社会力量——实质上是统治力量,为自己的鹄的。即便产生一时的启蒙或文化学术念头,也很快地被整合入社会现实需要(统治者需要的)思维框架中。许多文化人已习惯过精神上令行禁止的军人生活,而不向往自由讨论的学术气氛。当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奔腾的历史步伐亟盼着一个职能分化的知识阶层出现,作为社会中坚固的主体意识和强力集团,以影响社会决策时,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却更显得分化离散。我以为,这是现当代知识分子难以自强、自立的一大忧患。这样,知识分子“化大众”的历史使命,便成为“大众化”了。鲁迅笔下辛亥革命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或被黑暗吞噬,或自身成为黑暗的一部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这并不仅仅是历史……

中国文化中乌托邦和实用理性的传统,很容易在思想意识、观念理论上,使中国知识分子或空想(近现代热闹非凡的那些救国方略),或实用(近现代令人发怵的那些社会功利性应变措施)。中国迄今仍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中国的社会发展仍然是一场艰难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启蒙一救亡”主题,思想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及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主体,都有待进一步展开、思索、确立。现代史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而在今天看来,更是发人思索的教训;是喜更是忧。李著说:

历史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总要以牺牲来换取前进。中国革命的道路既然是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一切就得服从它,并为此服从而付出代价。值得注意的倒是,传统实用理性的文化心理构架使广大知识群安然地接受了和付出了这一代价。(第86页)

美丽的代价 篇4

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小学401班

钮阅

暑假里,我们骑自行车去很远的乡下外婆家作客。可是我们只在外婆家吃了一餐中饭,就在我和图图玩得起劲的时候,爸爸接到了档案局的一位叔叔的来电,说下午要来采访我们,爸爸正好也要请教他怎么制作档案的事情。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前回家了。

虽说早已立秋,但依旧烈日当空。而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我们踩着自行车疾速行驶在乾元去往武康的路上。骑了差不多大半个小时,由于我体力消耗很快,马上就感觉口干舌燥了。于是,我拿出包里的水杯,一喝,空的。原来刚才我们走得太匆忙了,竟然忘记在外婆家灌水了。从没一次让我对水这么贪恋过,此时,我终于体会没水的日子是怎么样的了。图图说:“你身边不是还有钱吗?可以去买一瓶!”爸爸说:“这里是荒郊野外,你看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上哪儿买水去呀?”图图看了看他车上的半瓶水说:“我这儿还有半瓶,但是我也要喝的,要不,咱们一起分着喝吧!”爸爸笑眯眯地说:“图图真懂事!”于是,我就拿出我的水杯,分完了图图那半瓶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阳光的确太猛烈了,我和图图的嫩皮肤给晒伤了。晚上,我的手臂上有些隐隐作痛,更夸张的是我的鼻子,眼镜没有遮住的地方是红通通的,而眼镜遮住的部位是白嫩嫩的,真像一个“小丑”呀!图图的手臂也很有趣,他洗完热水澡后,太阳晒过的部位更红了,与衣服遮住部分的肤色相比,好像戴了一双“假套袖”,大人们是既心疼又好笑!

今天的骑车之行我们很难忘,大家都对我们两个小不点竖起了大拇指,但我们也付出了美丽的代价,不过,这点代价对我这个小小男子汉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谎的代价作文 篇5

刚到学校,班门没开,但是我们班的“说谎大王”王小红却是一幅愁眉苦脸的模样,好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不过我知道她可是一个十足的记吃不记打的主儿。班门一开,就见她一直在翻书包,不一会还流下几颗“金豆豆”。老师进来后,就就开始检查作业。当她来到王小红身边时,王小红还在弯着腰找作业,老师问:“王小红你的日记呢?”她支支吾吾的说:“我父母今天刚去外地打工了,估计把我的日记本给带走了,所以找不到了。”这时,旁边有个同学当场就揭发她说谎,因为她知道王小红的父母就在西关的一个大药房里工作。在同学纷纷议论和老师的严厉盘问之下,她终于说了实话,老师就打电话让她的父母过来一下,说完教室里便乱成了一锅粥。

说起我们班的“丢”东西最多的同学,非我们班的牛欣红莫属了,有一次上数学课,因为她忘了写作业,老师查到她的时候,她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死马当活马医吧,老师说:“作业呢?”“丢了”分析呢?“丢了”老师气得头都要炸了,说道:“什么都丢,咋没把你丢呢?”于是罚了她班规制度抄写十遍,卷纸抄一遍,再把家长叫来,叫不来不让上数学课,牛欣红没办法,只好边哭边跑,可是还没有叫来家长,可能是因为害怕丢脸的原因,所以她现在还在停课当中。

说谎的代价作文 篇6

依依不舍的道别,三三两两的结伴回家。一旁无声的沉默使我收住了笑意,回头望向蹙着眉异常安静的朋友,好像有些不太对劲。在我不断追问下,他的脸色越发沉重,死死的咬住下唇,深深的吸了口气,仿佛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张开有些泛白的唇,缓缓地吐出一句话:“我没有告诉我爸妈明天的事。”呆愣了一下便陷入了无声的沉默,空气仿佛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凝结了,两个一言不发的人默默相伴而走。分开前,他背对着我:“放心吧!我会到的!这是我们的秘密,说好了喔!明天见!”看不见他的表情,但貌似欢快的语气中却是透着深深的不安。我张了张口最终还是甚么也没说,看着他逆光而远去的背影,“明天,会顺利的吧?”喃喃自语着,夕阳下只剩我的身影。

阳光明媚的撒落在片片树叶上,而在那树下的我们放肆的闹着,恣意地笑着。奔跑至风的尽头,追寻至回忆的街口。跳耀在光影之间,追逐在艳阳之下。但,一旁的他始终都带着一副面具,厚厚的面具刻画着深深的笑意,却盖不住阴影下浓浓的忧愁。究竟是多么深刻的不安染黑了他的指节,宛若将命运的时钟抓在掌心,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只怕遗漏了指针行走间的轻微颤动。然而这象征命运的手机静得恍若不存在。

耐不住心中的担心,硬是拖着她走向一旁,压低声音问出我心中的疑虑。“没甚么啦”他故作满不在乎的说:“我骗我爸妈说我去图书馆就好啦。”张开了嘴,但我还没来得及发出任何声音,一旁就传来了叫唤。回过神大家正为在旁揶揄着我的走神,我无声地叹了口气,回到了笑闹之中。但,忧愁的乌云自他的天空悄悄地蔓延,遮住了我无忧的太阳,掩盖了笑声的光华,只剩下一片阴暗。他紧绷的手,始终守着那无声的不安。这样的出游,真的快乐吗?她离去的背影,在夕阳下拉的好长。

代价的哲学思考 篇7

Schapire证明的著名弱学习定理[1,2]促进了集成学习的研究。集成学习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训练和选择基分类器以及如何组合分类器来最大限度提升组合分类器的分类精度。作为一种集成学习算法的Ada Boost算法[2]因其卓越表现从而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已被成功应用于人脸检测[3,4]等领域。关于Ada Boost算法的有效性解释, 付忠良等人从理论角度给出了解释[5]。鉴于目前的分类算法一般仅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 但实际问题中仅仅考虑分类错误率是不够的。比如, 银行的客户信用评估中将客户区分为“违约”和“不违约”两类样本, 前者错分给银行所带来的损失显然比将后者错分要大的多;再比如在某些疾病的初期诊断中, 将“得病”的人误诊为“没得病”显然也要比将“没得病”的人误诊为“得病”的损失代价要大。于是, 便引出了代价敏感分类[6,7,8], 由于目前代价敏感分类一般是引入损失矩阵, 不仅会增加系统开销, 而且在实际情况下损失矩阵只是基于某种假设并不确定。因此, 本文从分析Ada Boost算法的实质出发, 在调整样本权重时引入错分损失, 尝试采用实验的方式来确定合适的错分损失系数。此外, 在最后组合分类器输出时采用预测概率加权方法来取代传统Ada Boost算法采用的预测类别加权的方法, 使输出结果更符合实际。最后的实验验证了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1 AdaBoost算法

1.1 算法描述

给定样本空间 (x1, y1) , (x2, y2) , …, (xm, ym) , 类标签yi{y1, …, yk}。Ada Boost算法将调用某个弱学习算法 (分类器) , 对训练样本集进行T轮训练, 从中选择分类效果较好的分类器序列加权组合为强分类器。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样本权值, ω1, i, =1/m, i=1, …, m;

2) For t=1, 2, …, T (弱分类器数量)

(1) 归一化权值, 使得训练数据集上的权值分布为Dt (i) ;

(2) 用弱学习算法训练数据样本集, 得到弱分类器ht (x) ;

(3) 计算ht (x) 的分类错误率:

(4) 当分类器分类错误率大于0且小于0.5时, 按照式 (2) 更新样本权值, 否则退出循环。

其中, βt为分类正确、错误样本的比例, αt为系数。

3) 最后组合分类器输出为:

其中:

1.2 AdaBoost算法加权方式分析

权值怎样调整是Ada Boost算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传统Ada Boost算法的权值调整依赖于当前所产生的基分类器的分类错误率。算法首先赋予训练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实例相同的权值, 然后应用弱学习算法, 用这些加权的训练集合学习出一个基分类器, 再根据基分类器的分类结果对每一个实例重新赋权, 赋权的原则是增加上次错误分类的实例的权值, 减小正确分类的实例的权值。选择下一轮训练实例时, 权值越高的实例被重复选择的概率就越高。一旦新选取的训练集与原始的训练集大小相同时便在新训练集上学习一个新的基分类器。如此循环迭代直至分类误差为零或者分类误差大于等于0.5。由于训练生成的基分类器都是建立在重新加权的数据集上, 并且更专注于对那些权值高的实例进行正确分类, 因此, Ada Boost算法就提供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生成一系列互补的基分类器, 最后通过加权组合这一系列互补的基分类器来构成集成学习算法。

2 改进的Ada Boost算法

2.1 改进加权方式分析

由于传统Ada Boost算法是基于分类错误率最低来选择基分类器, 在调整权重分配时针对不同类别的样本引入不同错分代价系数Ci, 使得算法由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转而关注错分代价最小的理论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 在传统Ada Boost算法加权方式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别的样本引入不同错分代价系数Ci后的样本加权方式分解后可描述如下: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全部的训练错误边界为:

由于每轮迭代的目的在于找到合适的系数来最小化Zt。据文献[2], 对于二类问题则有以下不等式成立:

令上式的右侧一阶导数为零, 可以得到:

将αt代入式 (10) 后, 利用文献[2]中的方法可以证明组合分类器的训练错误率为:

组合分类器的学习目标为了最小化上式, 那么, 在训练阶段选择基分类器的标准便由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转而关注分类代价最小。因此, 在传统Ada Boost算法加权方式中引入错分损失系数Ci, 将会使组合分类算法由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转而关注分类代价最小。

2.2 改进算法描述

由于Ada Boost算法在抽取训练子集时, 样本权重与被抽中的概率成正比, 又因指数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 所以在引入不同错分代价系数Ci时可以考虑按照被上一轮分类器错分且损失大、被上一轮分类器错分且损失小、没有错分等情况进行加权。这样, 就间接的迫使哪些可正确分类损失大样本的分类器被选中, 从而组合成代价敏感的分类器。

为使最终的分类结果将更符合待测实例的真实情况, 最后组合分类器时采用预测概率加权方法来取代传统的Ada Boost算法预测类别加权的方法。此构想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设有一例为2类别数据集, 训练阶段生成3个权值相同的基分类器甲、乙和丙, 对于某一待测实例甲、乙和丙三分类器预测实例属于类别1的概率分别为0.55、0.61和0.1。传统Ada Boost算法预测类别的加权组合方式为2票:1票, 待测实例将被分类为类别1。本文方法则因待测实例属于类别1的平均概率0.42小于属于类别2的平均概率0.58, 则其分类为类别2。

改进的算法流程描述如下:

1) 初始化样本权值, ω1, i=1/m, i=1, …, m;

2) For t=1, 2, …, T (弱分类器数量)

(1) 归一化权值, 使得训练数据集上的权值分布为Dt (i) ;

(2) 用弱学习算法训练数据样本集, 得到弱分类器ht (x) ;

(3) 计算ht (x) 的分类错误率:同式 (1) ;

(4) 当分类器分类错误率大于0且小于0.5时, 按照式 (13) 更新样本权值, 否则退出循环。

其中, βt与αt值同式 (2) 。

3) 最后组合分类器输出为:

3 算法实验结果及其性能分析

本文用实验的方式来确定合适的错分代价系数, 从而将传统Ada Boost算法改进成代价敏感的分类器。因此, 在引入错分代价系数Ci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第一种是按照被上一轮分类器错分且损失大、被上一轮分类器错分且损失小、没有错分3种情况进行梯度递减的方式加权 (式 (13) 中系数取1, 0, 1) 。第二种是直接给被上一轮分类器错分且损失大样本分配大的权重, 其它样本分配小的方式加权 (式 (13) 中系数取2, 0, 0) 。下文中将采用梯度加权训练、概率加权组合的改进Ada Boost算法称为更新算法1, 将采用直接加权训练、概率加权组合的改进Ada Boost算法称为更新算法2。

3.1 实验方法

实验工具Weka是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的数据挖掘工作平台, 它的源代码可通过其官网得到。实验数据选自UCI[9]资源库中的german (德国信用) 数据集和和breast-cancer数据集。german数据集中由数据记录1 000条, 第1类为 (Good Credit) 样本700条, 第2类为 (Bad Credit) 样本300条, 每条样本记录有20条件属性及1类属性。breast-cancer数据集有数据记录282条, 第1类为 (no recurrence events) 样本198条, 第2类为 (recurrence events) 样本84条, 每个样本有9条件属性及1类属性。为了更好地验证算法, 文中分别选择了代表判别式和产生式分类模型的决策树 (J48) 和贝叶斯网络 (Byes Net) 方法作为弱分类算法与更新算法1、更新算法2和传统Ada Boost算法集成。最后, 采用10重交叉验证方式评估了集成后各分类器在2数据集上针对不同类别样本及总样本的分类准确性。实验结果见表1所示。

3.2 算法实验结果及其性能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 传统Ada Boost算法无论选择Byes Net还是选择J48为基分类器, 在错分后的损失代价大的2类样本上的分类准确率都很低。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不同类别实例的分布不平衡就是造成小概率类别实例错分的原因之一, 以贝叶斯算法来讲, 最后的类别预测结果就与类别的分布概率成正比。但是随着更新算法对2类样本错分实例的“关注”程度越来也高 (增加其权值) , 其分类准确率也越来越高。选择Byes Net为基分类器集成的Ada Boost算法使得german数据集2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由50.33%提高到73%, breast-cancer数据集上的2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由42.86%提高到61.9%。选择J48为基分类器的Ada Boost算法使得german数据集2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由47.33%提高到65.67%, breast-cancer数据集上的2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由38.1.%提高到61.9%。当然, 增加2类样本错分实例权重的同时, 意味着相对减少了对错分损失小的1类样本的权重。因此, 2类样本分类准确率越来越高的同时, 1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是在逐步降低的。为了使结论更加直观, 在表1基础上统计出选择不同基分类器集成的平均分类准确率, 结果见表2所示。

分析表2可知, 更新算法1使得german数据集的2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提高了8.51个百分点, 1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平均下降了3.22个百分点, 考虑两类样本在原始数据集上的分布为700∶300。算法在2类样本的损失减少25.53X (X为2类样本假定的错分代价值) , 在1类样本上的损失增加22.54Y (Y为1类样本假定的错分代价值) , 即算法1在german数据集上的损失减少为25.53X-22.54Y。同理, 算法1在breast-cancer数据集上的损失减少为7.50X-4.49Y。那么X大于等于Y时, 算法1在两数据集上的损失减少都是大于零的。也就是说更新算法1不仅大大减少了数据集上的错分损失, 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也得到了提高, 算法分类准确率提高这点通过表2的总样本分类准确率也得到了确认。再来看算法2在两数据集上的损失减少分别为61.53X-100.59Y和17.99X-36Y。只有当X值是Y值的2倍以上时, 算法2在两数据集上的损失减少才是大于零的, 也就是意味着与传统算法相比, 算法2每正确分类一个2类样本差不多是以牺牲两个1类样本为代价的。

可见, 更新算法2的更新虽然有效提高错分损失大的2类样本分类确率, 但在总分类准确率方面做出了很大牺牲。这可能跟更新算法2过多关注错分代价大的2类样本会加剧权重分布出现过适应问题[10]。更新算法1的阶梯形加权方式则在关注错分损失大样本, 同时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权重分布的过适应问题, 从而使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 结语

本文从分析Ada Boost算法的实质出发, 针对数据集上的不同类别根据其错分后造成的损失不同, 采用梯度加权法和直接加权法两种方式更新样本权值, 达到选择生成代价敏感基分类器之目的。此外, 在最后组合分类器输出时, 采用预测概率加权方法来取代传统Ada Boost算法采用的预测类别加权的方法, 使输出结果更符合实际。最后实验比较了这两种加权方式与传统Ada Boost算法选取不同的分类算法集成后在两数据集的不同类别上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介绍的梯度加权法不仅显著减少了数据集上的错分损失, 而且使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为进一步研究集成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针对传统的AdaBoost算法只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的问题, 在分析传统的AdaBoost算法实质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改进AdaBoost算法。首先在训练基分类器阶段, 对于数据集上的不同类别样本根据其错分后造成的损失大小不同来更新样本权值, 使算法由关注分类错误率最小转而关注分类代价最小。然后, 在组合分类器输出时采用预测概率加权方法来取代传统AdaBoost算法采用的预测类别加权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Adaboost算法,权重更新,集成学习,代价敏感

参考文献

[1]Schapire R E.The strength of weak learn ability[J].Machine Learning, 1990, 5 (2) :197-227.

[2]Schapire R E, Singer Y.Improved boosting algorithms using confidencerated predictions[J].Machine Learning, 1999, 37 (3) :297-336.

[3]Viola P, Jones M J.Robust Real-Time Face Det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 57 (2) :137-154.

[4]武勃, 黄畅, 艾海舟, 等.基于连续AdaBoost算法的多视角人脸检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 42 (9) :1612-1621.

[5]付忠良.分类器线性组合的有效性和最佳组合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 46 (7) :1206-1216.

[6]Zadrozny B, Langford J, Abe N.Cost-sensitive learning by cost-proportionate example weighting[C]//Proceedings of the 3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Washington D.C., USA:IEEE, 2003:435-442.

[7]Ling C X, Sheng V S, Yang Q.Test strategies for cost-sensitive decision trees[C].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6, 18 (8) :1055-1067.

[8]Chai X, Deng L, Yang Q, et al.Test-cost sensitive Naive Bayes classific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Washington D.C., USA:IEEE, 2004:1-58.

[9]Newman D J, Hettich S, Blake C L, et al.UCI Repository of machine learning databases[DB/OL].Irvine,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1998.http://www.ics.uci.edu/~mlearn/MLRepository.html.

小事的生命代价 篇8

在化工企业,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的坏习惯。而不少职工都把这种坏习惯视为小事,从而将种种灾难带给自己、他人和企业,有时得以生命为代价。仅以“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之条款举例予以佐证。案例一,某厂一女工穿着高跟鞋去上班,恰遇雨天,下楼梯时一不留心,从6米多高的铁梯上滑落下来摔成重伤;案例二,某机修工在从事割掉一黄磷管线工作中,虽穿着工作服,但工作服却未扣上,黄磷管线割穿时,残余的小股黄磷受温压与其肚脐眼处碰个正着,留下了一块永久的伤疤;案例三,某中和料浆工干完工作之余,在休息室休息时脱掉胶靴,光着脚板在一控制柜上打着节拍,一不留神正好点着一台等维修的高压泵的控制按钮,使3万余元的设备瞬间“粉碎性骨折”。这么一条明了的安全规定,由于行为人的不良习惯却牵引出这许许多多的事故来,这不能不引起重视与思考。

没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或穿戴不规范且发生在一般岗位上的这些事故,只是造成了个人的轻微伤害或不大的损失,倘若一些不良习惯再发生在一些特殊岗位(易燃易爆等)上,也许带来的会是厂毁人亡的灭顶之灾。因此,仅仅从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义上来讲,养成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的好习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安全规章是前人用血的教训和经验的积累换来的,我们可不能用不好的习惯再去“品尝”,因为那样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成长的代价作文 篇9

回到学校,不知怎的,突然就对小满感慨道:“感觉我变了好多。”小满非常赞同地点点头,像是告状,说:“你小学的时候好冷淡,几乎都没笑过。”“是吗?”“废话!”小满白了我一眼。

熟悉的迷茫感又来了。

妈妈说这是成长。

可我总觉得不是。现在的我大大咧咧,整天笑嘻嘻的,十足的乐天派,仿佛永远都没有烦恼,连眼泪都觉得稀奇。然而,我却是个爱哭鬼。

这世界是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所有人都带上面具,跟着旋律起步——旋转——再旋转。我也是。不知从何时起,我竟然能熟练地跳起这舞步。

“成长真的很可怕,它用最柔美的手段,把我们变成最虚伪的自己。”这话没毛病。

我怀念小学时光。因为那时,我可以随意发泄我的不满,也可以随意播撒我的欢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所有人都以最大的宽容包容我的“胡作非为”。只可惜,我那时太过冷淡,故作成熟装成一个局外人。现在想来,真想用时光机穿越回过去,然后给自己一巴掌,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居然白白的浪费这大好时光,知不知道啊你!”然后立刻跑出去潇洒一番。

我问小C,这是成长还是伪装。小C认真思考了许久,然后严肃地说:“我觉得吧,这应该是成长。至于伪装,你装得了一时也装不了一世是吧?还有啊,你知不知道你装起来特别的别扭?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发神经呢!”

我脸一黑,似乎听见了自己磨牙的声音:“你说谁发神经啊?再说我演技有那么差么?”小C摇了摇头,我的脸色才缓和了些,哪知她接着说:“不是差,是烂!很烂很烂!”……扎心了。

小C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何必在意这些了呢?人活着在这世上,总是会变的。只要还知道自己的初心,并且自己也在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前进,就足够了。”像是开玩笑,小C接着说:“我挺羡慕你的,不,应该说是嫉妒。嫉妒你虽然变了许多,但不变的是你一身的孩子气。”“哈!你就羡慕嫉妒吧!”我嘚瑟。

嗯,我是变了许多。我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上一篇:新时期的劳动者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评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