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推荐7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1

参考答案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比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命运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豁达胸襟、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人的“欢””合”,月的”晴””圆”。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5.《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以动写静、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提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兴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也是主旨句。6.《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明作者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长**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002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世,就不必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0.《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惆怅;王勃最为乐观豪迈,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现开阔的胸襟,一扫别离诗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其中最为后人称赞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堪与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联表达的意境相媲美。

13.《登幽州台歌》中感叹生不逢时,含蓄地批判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诗句的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宇宙浩瀚、沧桑易变、壮志难酬的慷慨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王维在《终南别业》中表达“身处绝境之时,正是希望诞生之日”这种意境的句子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隐居的闲情逸趣只求意会,不求人知的诗句是:“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壮阔明朗的秋景,展示豪迈胸襟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hān)高楼”充满自信地赞美叔叔李云和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诗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表达对高尚理想追求的句子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借眼前景象表达自己力图摆脱忧愁苦闷折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理想破灭、消极避世的诗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美景的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以春花凋零比喻离别的无奈、痛苦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比喻手法写出无尽煎熬的思念、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人借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自己的思念之深和对爱人了解之深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把寄望于神灵,貌似希望更是绝望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描写神态动作,表达难言的孤寂凄婉之情的诗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借清冷秋景状亡国之恨的诗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丝线比喻愁苦写难以言喻的亡国之痛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9.《登飞来峰》中借朝阳写诗人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表达“人不能只为眼前和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哲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写色彩斑斓的秋景的诗句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借草写离愁的诗句是:“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写欲遣相思之苦反而更添相思之苦的诗句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一)姓名: 班级: 座号: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比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

怀

贞的民

节的名

句是:。4.《水调歌头》(明

有)

愿的句

子是:。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表达豁

襟、富

理的诗

句是:。“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5.《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以动写静、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提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

终的灭

亡的诗

句是:。说明无论朝代兴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这一句也是主旨句。6.《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能句做到“结庐在人境,而不车马喧”的原因是:。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

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明作者想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7.《

苦、无

从的诗

是:。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诗句是:。借用典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2002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

米,如

生,就

叹:。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诗中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10.《

后的离

绪的诗

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二)11.《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

“。”

1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惆怅;王勃最为乐观豪迈,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现的开阔的胸襟,一扫别离诗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其中最为后人称赞的两句是:“。”这两句堪与高适《别董大》中的“。”一联表达的意境相媲美。

13.《登幽州台歌》中感叹生不逢时,含蓄地批判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诗句的是:“

。”写宇宙浩瀚、沧桑易变、壮志难酬的慷慨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14.王维在《终南别业》中表达“身处绝境之时,正是希望诞生之日”这种意境的句子是“

。”写隐居的闲情逸趣只求意会,不求人知的诗句是:“。”

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壮阔明朗的秋景,展示豪迈胸襟的诗句是:“

。”充满自信地赞美叔叔李云和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诗句是:“。”表达对高尚理想追求的句子是“。”借眼前景象表达自己力图摆脱忧愁苦闷的诗句是:“。”写理想破灭、消极避世的诗句是:“。”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诗句:

“。”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美景的是:

“。”

1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以春花凋零比喻离别的无奈、痛苦的诗句是:

“。”以比喻手法写出无尽煎熬的思念、至

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后人借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写自己的思念之深和对爱人了解之深的诗句是:

“。”寄望于神灵,貌似希望更是绝望的诗

句是:“。”

18.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描写神态动作,表达难言的孤寂凄婉之情的诗句是:

“。”借清冷秋景状亡国之恨的诗句是:

“。”以丝线比喻愁苦写难以言喻的亡国之痛的诗句是:

“。”

19.《登飞来峰》中借朝阳写诗人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表达“人不能只为眼前和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哲理的诗句是:“。”

20.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写色彩斑斓的秋景的诗句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2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篇3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Fun places”,其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通过对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Section A的内容是在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这个句式表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就简单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已经接触了多种时态,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表达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师生间的闲聊、动画片欣赏、创设情境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学习使用新的词汇和短语,来训练和强化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答语形式,,最终达到使用该句型描述过去的某个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及答语形式Yes,… have/ No, … haven’t;通过情景设置、两人一组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谈论过去曾经到过的地方。

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提出Have you ever……?的问题,继而引出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以学生的某种经历为依托,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 n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學会使用该句型与其他人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对该地的风景、娱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2. 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描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up

1.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T: Tom,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played basketball.

T:(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board) Tom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to another student) Mar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2:I went to the zoo.

T:(writing on the board) Mary went the zoo last Sunday.

2. Make a short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进行以上的对话练习)

( 设计意图:用闲聊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以简单的对话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过渡自然。小组对话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表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1. Learn the new sentence “ Have you ever been to …?” with some pictures. ( 长城、北京、红峪上庄) T: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last week.

I have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2. Practice in pairs by using some pictures.

提示句型: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

B: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Yes, I have./ No, I haven’t.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操练新句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重点句型提示能帮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Step3 Learning new words

1.Watch a short play (Disney 动画片)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Using some Disney Character to talk about the amusement park.

3. Practice in pairs (Ask som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4. Talk about 1a

(设计意图:使用Disney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出“游乐园”这一话题,通过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热情,简单的两人一组的对话降低了口语练习的难度,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

Step 4 Listening

1. 1b Listen. Hav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2.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oudly.

3.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a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曾经的经历又将听力内容进一步升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口语、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Step 5 Groupwork

Talk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 groups.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曾经到过的难忘的地方,对于部分学生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Step 6 Homework

1. Make a survey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家乡知多少》,谈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比如:曾经到过哪些旅游景点,什么时间、怎么去的那里?你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看法?都做了什么?等等)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at did you do there ?

How do you like it ?

做完调查之后,让学生来做汇报。

(提示句型:Report : ***has ever been to … .

He / She went there ***.

He /She went there by ***.

He /She ***. He /She thinks it’s ***.)

2. Write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4

班级

姓名

一、《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

7.渔人发现桃花林的语句::。

8.写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的语句:,。

9.渔人如何离开桃花源的语句:,。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

二、《陋室铭》

1.文中的主旨句:。

2.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子:。

5.实写诗人情趣高雅的句子:。

6.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7.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三、《爱莲说》

1.《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2.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的句子:,描写莲的清高风度(总概莲的品格)的句子:。

3.文中“。”道出荷花象征君子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4.文中“。”道出荷花象征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格。

5.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是一般映衬,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7.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莲”美好的形象,是从的、、、和

等方面,将莲人格化,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中君子”。第二段中,作者把菊喻作,用它的蕊寒香冷表现人的;把牡丹喻作,用它的浓丽妖艳表现人的;把莲作,用它的纤尘不染表现人的。这些比喻运用得巧妙而贴切。

8、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莲的古诗文吗?写几句出来:。。。

9.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理由。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三、《核舟记》

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2.描写东坡外貌的句子:。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4.,若听茶声然。

四、《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五、《古诗三首》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课外古诗】

1.少壮不努力。

2.树树皆春色。

3.乡泪客中尽。

4.,波撼岳阳城。

5.黄鹤一去不复返。6.日暮乡关何处是。

7.常恐秋节至。

8.相顾无相识。

9.,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

11.坐观垂钓者。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5

周恩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240题

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是。

16、这首诗中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感情。

2、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

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 的哲理。(即含义)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理? 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8、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 的赠诗而作,说说依据。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诗中哪一句能够说明这一点? 含义。

19、结合全诗,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说表达的意思,反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20、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21、本诗形式是 言 诗。题目中“酬”的意思是,是作此诗答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宴上写的一首《 》的。

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

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赤壁》 诗句,作简要品析。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10、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

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达出自己 之情。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其哲理是什么? 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

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想感情?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限的酸。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抒发了 之情。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什么? 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情? 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14、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15、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 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1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简述理由。

1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分析。

11、诗中巧妙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溶入两处地名,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

三、《过零丁洋》 境况危险的句子是:。

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12、“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雨打萍”比喻:。是:。

1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2、诗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是:。

14、品读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表明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千古名句是:。A.诗的题目“过零丁洋”,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的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B.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写国势的危急和诗人身世的坎坷。是龚自珍笔下的 , 的奉献精神.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诗人的。D.这首诗融叙事、说明、描写于一体,纵论古今,慷慨激昂,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说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气节。

6、从语言形象性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诗:

15、用你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常常被人引用、赞赏。请选一角度,谈谈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其中的原因。

8、诗中第二联,在写作上运用对偶、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

17、诗中以“风飘絮”“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比喻国家命运惨淡,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

18、诗的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修辞手

9、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法)写出了 ;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

过零丁洋

别云间(夏完淳)写了诗人 的心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19、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简要赏析)20、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以联的巧妙之处。

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21、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

23、一二句是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

和 是:,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苏轼中秋夜举杯

24、文天祥拒绝降元,在生死关头,他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邀月,浅唱:,;可谓万般惆怅;弃疾酒酣梦忆,高的壮歌,请对这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作点赏析。歌:,真是雄豪壮美;范仲淹思家忧国,低吟:,感慨发白泪垂。

25、诗中的“辛苦”“ 浮沉”写出了诗人 的身世,“寥落”写出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了诗人复兴之路上的 之情。句。,?

2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句表达的1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情感和形式上加以赏析。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2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前后两个“惶恐”与“零丁”的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意思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28、中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请举一位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并简述其事迹。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29、本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比较,在抒情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不 相同,本诗侧重,《己亥杂诗》侧重。(每处只填2字)

16、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又30、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诗人那样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的英雄气概。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的开阔胸襟。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词的下阙,从 的自然变化,联系 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的感慨 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5、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 B.词的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1、有人就此词上阕内容写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下联:

2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思想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5、词的上片意写,下片写。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26、全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8、月常常入诗。诗人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选出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是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张养浩在诗中写到的“,;

,”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3、解释“表里”、“踌躇”的意思。;

4、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该如何理解其含义?

5、全曲起笔概述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 ”、“ ”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则概括了。

7、诗词往往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请说说你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理解。

8、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聚”和“怒”运用 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区山峰、黄河 的地理形势。点名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铺垫。

10、“踌躇”和“伤心”写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的是。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点出了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12、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13、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 兴”,百姓也苦呢?结合内容谈谈看法。

六、《饮酒》(结庐在人境)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两句诗是:。

4、诗中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5、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南山奶粉”的广告巧妙套用诗中佳句是:。

22、说说你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理解。

7、诗中 几个字暗写官场的污浊。

8、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3、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怎样的心情?“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看”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

24、“心远地自偏”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赏析 说说为什么?(或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2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的是: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

26、“心远地自偏”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是指。么道理?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7、诗中“心远”的意思是,在诗中的作用是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

28、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认为它不好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 他一起回家。

29、这首诗的语言与《归园田居》一样具有 的特点。

12、诗人归隐之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30、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1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画面。

31、《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景。一个是“既饮”

14、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5、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说说其原因。

16、诗中问答妙趣盎然,形象生动,与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

32、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问的句子是:。

3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

1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生哲理? 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说 ?。

18、结合诗人的理想,谈谈你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七、《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19、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诗中借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21、让我们走近诗人,去体验:,的淡泊与和谐;让

5、诗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

6、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信心倍增的句子是:。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的坚毅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

7、诗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到精神的寄托。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8、诗中展示作者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的诗句是:,2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7、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9、诗中用宗悫(què)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 是 ,.2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

10、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的理解。精神,让我们用诗中 ,29、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诗句,请分析其 两句共勉。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11、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诗中,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的信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3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1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姜尚、伊尹两人的故事,这

32、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样写的作用是 是:。

14、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 的情绪。诗中表现表现诗人坚信自己总会

33、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的句子是:。

34、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

15、诗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诗句是:。是:。

16、诗中化用前人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且反映作者内心极度郁闷和

35、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感情激荡起伏的句子是:。

36、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

17、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又有,还有。回复跌宕,让人感叹,18、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7、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简单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品赏。

38、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精妙,请你大

19、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如同诗中所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说:。

20、诗人在诗中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请是:。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

21、“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2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而不能食?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1、身处逆境还关心社会,表现博大的胸襟诗句是:。

2、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诗中也有表达类似

24、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情怀的句子是:。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一反 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诗人在诗中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

5、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添了无限春意的诗句是,;杜甫在《春望》中运用夸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 并渲染出特定的 的氛围;二张,表达了对家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龚自珍在《己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亥杂诗》中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诗句

6、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是。

7、诗中抒发诗人当时政治思想的句子是:。

7、诗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怒”字。

8、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是:

9、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9、诗中诗人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一个接一个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句诗是:。试在诗中找出描写风卷茅屋的动词,并挑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10、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10、结合全诗,谈谈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的理解。

11、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透过本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 杖,仰天长叹:“呜呼!,!”

1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

12、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

13、岑参用利,歌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塞北之雪。谢太傅之“兄女”则曰“白

13、读第1段,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哪些动词写出了秋风的威猛? 雪纷纷”若“ ”。(《咏雪》)

14、本诗中有描写、叙事、抒情的诗句,各找一个例子。

14、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15、诗中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强烈渴望的句子是:。

15、冬日清晨,凭栏而立,看雪落枝头,婀娜多姿,你禁不住会轻轻吟诵诗人有所

1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杜甫的哪感慨的名句:。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写出诗名。

16、诗中与东晋才女谢道蕴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未。若柳絮因凤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7、诗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用现代观念,结合本诗评价杜

17、古人写雪,手法不一。诗中 句和刘义庆《世 甫的思想。说新语·咏雪》中的 句,比喻精妙;而张岱《湖

18、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这首诗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心亭看雪》中的 句,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1、这是一首七言诗,诗歌的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写。

2、诗中写出边塞风狂雪早点句子是。

19、当你读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句时,脑海中显现出一幅怎

3、诗中写边塞苦寒生活,侧面衬托大雪寒威达句子是。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4、从视角角度来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得诗句是。

5、诗中写军营中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20、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2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6在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诗人用“白日斜”烘托了。

2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限二字)

23、诗人东方虬在《春雪》中有诗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以花喻雪,本诗中诗句“。”与其匠心略同。后人称东方虬的诗句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句三分。请具体分析此诗句的妙处。

24、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试举例说说此诗是怎样表现这个“奇”字的?

2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表现依依不舍惜别之情的句子,如诗中。李白《送友人》诗中。

十一、《己亥杂诗》

1、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2、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作者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3、老一辈常用来自喻为落花,仍有甘愿牺牲自己,关心青年人成长,培植新生力量的高贵品质,正如诗中所说的:“。”

4、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5、诗中将浩荡的离愁升华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的诗句是:。

6、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7、诗中以物抒情,表现诗人虽然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8、这首诗写了诗人哪三种心境?

9、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的“吟鞭”指。

10、“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

11、从表达方式,诗的前两句、,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慨;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认为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3、诗的前两句是如何写离愁的?

14、请对诗的后两句作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6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 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

5、《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

6、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

7、、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忧国忧民的的诗句。

8、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 “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 ”。

9、《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10、《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1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

1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1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14.“,”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15、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1。表现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16、(1)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3)李清照《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江西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数千年来,人才辈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在他们的诗词里,我们既可以品味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深哲理,也能感受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怅情怀。(6)_________,在河之州。。(7)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8)日本政审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的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10)投我以木桃。

(11),必以情。(12),国恒亡。

(13),,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5、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7、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8、一川碎石大如斗。平沙莽莽黄入天。

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1、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1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 篇7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石(quán)参差(cēncī)寂(liáo)摇(zhuì)

(chuàng)尔(chù)然(yǐ) (kān)

忽(xī) 幽(suì)(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竹②良朋

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奇而坚②二者③久乃已 ④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上一篇:一级消防考试题答案下一篇:商务英语顶岗实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