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推荐10篇)
平罗城关一小
沙艳红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笔算乘法积的定位。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演示、设疑思考、集体讨论等方法。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意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23×30= 47×20= 42×19≈ 58×41≈
2、笔算: 43×26= 12×34=
让学生独立完成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也为后面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
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
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更透彻。)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7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
1、3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四年级新教材了,我自认为对教材的例题编排十分清楚,其实不然。同学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课时“新授课”的教学存在问题。教材中只布置了一道例题:144×15。我的教学是从口算训练(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引入的。在教学中通过14×15与144×15的计算方法比较,使同学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理解了其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明确了“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因为其方法也与今天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仅仅数值更大一些。到此为止,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就依照书本训练逐个完成。可问题就出在了训练上。教材的训练中“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3道训练,有两题是“积末尾有0”的乘法,一题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第2题“改错题”中也布置了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课堂中训练的效果也不好,当时我想可能是第一节新课同学还没有进入状态吧,也可能是因为刚学了一道例题就训练同学还没完全理解方法吧。
其实不然,“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同学只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怎么可能中间有0呢?所以像“想想做做”中的309×26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用“教学例题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应该在同学尝试笔算的基础上,充沛出现同学的笔算过程,尤其是出现一些错误的笔算过程,通过对错误资源的辨析、占有,真正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乘积末尾有0”的乘法同学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三位数的引入,如《补充习题》中的48×225的笔算,同学的.在进行25×8的计算时没有任何问题,到再用百位上的2乘以8并加上进位的2时同学错误较多,许多同学都是加的1。面对这样的错误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一位数乘加类”两步口算习题的训练,如:2×8+2,协助同学将笔算的过程直观化分解。并要提醒同学注意进位数字,改变“进位数字通常是1”的惯性思维方式。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课本P47——P55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 第1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教学内容:课本P4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45×12=1740
×12 290 1 45 1 740
六、教学反思:
×35 第2课时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2 怎样计算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0 160 × 30 × 3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106×30=3180 106
×30 1 8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发散
教材P48 做一做1、2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60×30=4800106×30=3180 160 106 ×30 × 30 4 8 0 0 3 1 8 0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49—P50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49——3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2、P49——6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3、P50——8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P49——1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订正
二、指导练习
1、P49——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单位换算
2、P50——9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种思路,方法一:分别求每种3套的价钱再加起来;方法二:先求每种各买一套总共花多少元,再求买三套的总价。
3、P50——11 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汇报
教师指导:此题有简便方法,因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电话机15×210>3000不能购买,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来的钱分别乘15,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钱。
4、P50——12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再汇报
教师指导:写出乘积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确定两数的最高为5、4;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
3、2;剩下的0按题目要去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
思考:如果乘积最小,又该如何?
教师指导:先找出两数的最高为2、3;然后依次确定下面的数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数字放在被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二个因数):0;剩下的4、5放在乘数上(从左数起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
三、检测评价
1、P49——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P49——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3、P49——4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4、P50——10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51页的第6题。
(1)直接看书,认真观察横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学生说计算过程及结果。
2.练习七的第7题。(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
(1)在黑板上逐题出示题目;
(2)估一估结果,判断是否正确;
(3)逐步检查,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七的第5、8、9题。
2.练习七的第10题。
这题与第8题有点类似,都是借助统计表提供信息,只是这里只要求总人数。
3. 练习七的第11题。
这题有两个特点,开放性;每种解法都要经过两次计算。
三、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游乐场的活动”引入,计算游乐场的门票钱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学生机械的操练计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尝试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2、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没一步计算的算理。
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1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1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的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 1
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计算方法后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15×22=
30×37=
49×14=
65×33=
21×84=
24×30=
39×45=
27×66=
96×74=
22×43=
35×60=
88×12=
64×39=
63×54=
60×85=
52×42=
93×12=
47×38=
70×12=
19×76=
25×42=
47×32=
49×17=
80×35=
47×35=
67×23=
14×88=
90×87=
64×43=
60×13=
75×34=
38×67=
36×75=
65×27=
40×58=
24×39=
59×24=
85×13=
38×30=
89×16=
25×75=
47×80=
59×37=
54×23=
60×23=
54×46=
29×37=
49×15=
47×38=
舒城县棠树乡中心小学教师黄炳年2016年9月13日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人人参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版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运用图片、游戏、卡通、故事、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渗透在每一节课中。
本课重点:
1、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的难点: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是星期六,老师把你们集中到这里是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些问题,我家在舒城买了新房子,现在准备装潢,需要添置一些家具,我想请你们帮我挑选一下。下面这几幅图是我在家具城里拍得照片。
出示: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电风扇(132元)台灯(43元)
师:观察上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我挑选一下家具。(学生说出方案,老师板书)
师:你们想的很周到,非常感谢你们为我出谋划策。
师:根据我家的需要,我想买四把椅子,刚刚也有同学提出了这种方案,下面请同学们帮我算算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好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目的:本环节通过学生探索交流,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1、怎样计算?下面大家先独立思考自己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在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2、汇报各自的算法。
3、小结、过渡:非常感谢同学们这么热情的帮忙,我还想买两个书柜,想请大家再帮我算一算要多少钱。(解决试一试)
(三)巩固与应用
1、指名学生板演:241×2=33×2=
2、完成“我能行”。
3、完成“竖式医生”。
过渡:同学们真的很棒。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家的家具买好了,老师很爱美,想买一件大衣,可是看了半天没也不知道是多少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请你们帮我算一下。
师:(出示1件毛衣,标价132元,再出示1件大衣)这件大衣
学生计算。
学生说,老师出示课件。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
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出“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学生计算。
(四)总结
(目的引导学生对全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师:今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收获很大。那么,我想知道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个乘数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应数位对齐。
(五)布置作业
师宣布下课。
四、【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稍微纪律不好,老师就喊“一二三”,学生则喊“坐端正”。上课收效甚微,学的东西则照搬、照套、机械死板。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组织了“答题比赛”这一活动,很自然地把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容易开展了。从教学过程可看出,学生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对知识的运用和及时巩固,传统教学就是学生做练习题,提高认知频率和熟练程度,以达到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我在这一环节中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抢答”,使得课堂又掀起一个高潮,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既轻松愉快,又不感到作业之苦。他们自觉地去学,主动去想,没有丝毫半点的勉强。
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法。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玩”?能否“玩”出更高的境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3、34页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笔算的算理、算法的理解。
2.通过分析、练习,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及时验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教师板书: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2.谁来提醒大家,在连续进位的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诀窍可以和大家分享?
根据学生的总结老师适时点评,总结,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特别强调: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大家说的真好!我们要学以致用,所以今天呢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场计算擂台赛,想不想参加?准备好了吗?好,今天的擂台赛马上开始!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关:计算大比拼
1.解决课本33页的第三题:
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做题。
教师引导明晰做题方法: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大的数乘得的积也大。2.解决课本33页的第七题:
(1)估算:
①将估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 ②做完后互相检查,集体反馈。
(2)笔算:分两轮举行
①第一轮:先请四位同学进行板演(与其他学生做题同时进行。)
学生做完后,集体讲评,找出做的全对的同学。
②第二轮:再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书写格式、做题方法进行评判、得分,师总结。
③班内交流,评选出两轮比赛表现优秀的同学。3.解决课本34页的第十题:
(1)师生分析题目意图。
(2)学生独立解决。(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到表格中)
(3)班内交流答案。(如果出现问题,请学生将自己的竖式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找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总结:在第一关中,大部分同学表现的十分出色,注意到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特点,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也注意到了连续进位时要加上进位的数,真棒!希望在下一关的比赛中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加油!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第二关:生活问题大考验
1.解决课本33页的第四题:
(1)分析、审题,提高读图能力:
①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要解决“900人坐得下吗?”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③怎样解决?(先同学分析,老师适时进行补充。)学生可能想出多种思路和计算方法,只要能合理解决问题,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2)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②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2.解决课本34页的第六题:
(1)独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①老师读题,稍分析题意。请学生说说“成人每位68元,儿童每位48元”是什么意思?
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
①找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分析题目信息。
②班内交流,达成共识。(注意:当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同位互评。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第三关:智力大冲关
1.解决课本33页的第五题:
做题要求:
(1)分析、解读题意:
①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 怎样解决?(2)班内交流解决方法
①班内交流解决方案。
②班内交流,达成共识
③独立解决题目,师巡视、指导。2.解决课本34页的第八题:
(1)分析、解读题意:
①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第一个问题“杨杨每分钟滑多少米?”怎样解决?
(2)班内交流解决方法。
①班内交流解决“辰辰一共滑了多少米”。②班内交流,达成共识,使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班内总结。3.填一填。
要使“442×□”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3 □ 2 □ × 4 × 5 2 0 9 2 1 6 2 5
学生答题后,逐个进行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这样填的理由。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共同总结,梳理知识:
(1)说一说,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做连续进位乘法应注意什么? 总结:相同数位对齐,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2)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总结:读题,弄清题意,寻找有用的信息。2.借助经验,解决问题:
(1)借助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其余问题。(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3.出示儿歌,学生默读体会: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要仔细,个位乘起要铭记。
每乘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位来进几。进位虽然最关键,不忘相加少错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综合练习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别忘了加进位数。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我以竞赛的方式设计了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竞争的状态下,孩子们互相比着学、比着说、比着做,不仅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而且还通过这种良性的竞争,培养了学生解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2).多样化练习。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拓展,为此,依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不同类型擂台赛,并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环境,从不同方面进行兴趣学习,让学生掌握的牢固。
(3).一题多解。在讲述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不断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有些解决生活问题既可以估算,又可以计算。
(二)使用建议
1.本节练习课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读图、分析、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总结还是解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完成,老师只是一位引导者。
2.练习时多关注一下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材施教,培优补差。
(三)需破解的问题
结合目前大多数学生做题的现状,特别是计算题的正确率,如何利用练习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室: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推荐阅读: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11-28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12-13
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06-05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05-23
三年级上册《风筝》评课稿06-05
四年级上册英语评课稿06-28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评课稿07-12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