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精选10篇)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1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2

一、合理选择理论知识, 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教学

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 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 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 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 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尤其对技校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例如, 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 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 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 单纯讲授书本知识, 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 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 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子电路基础》不同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 有目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当然,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 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 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 制造悬念, 启发学生的思维。2) 激发求知欲, 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 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识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3) 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 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 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 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对交流信号来说, 两者几乎完全一致。4) 善于总结, 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 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对于电子技术, 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 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 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 能不断加深印象, 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 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三、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技校学生来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 轻理论策略, 这样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子电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

四、讲究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子电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 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 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 防止遗忘至关重要的。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 整理笔记, 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基础》, 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摘要:近年几里, 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 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技工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 所以, 对于我们技工学校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电路基础》,教学法,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雅轩:《模拟电子技术》, 2000年9月。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3

【关键词】高职 电路分析基础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66-0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路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技能打下基础。课程一般在高职第一学期开设,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授课模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和专业兴趣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传统,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居多,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受到压制。第三,考核评价内容、方法单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和素质,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发挥专业基础课对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培养职业技能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指出:“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采取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将电路基本知识融入具体项目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学习和实践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项目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专业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教、学、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电路分析基础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职业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职业知识目标是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工种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分析本方法。职业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工仪器仪表操作,电路的设计、制作、测试和调制等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意识、质量和效益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内容以知识章节来开展教学(如表1所示),强调知识点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但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和抽象,无法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电路联系起来,更不能把电路知识与专业及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并且,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居多,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内容较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学习实践为主线,根据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来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课程按章节内容展开的授课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将传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瞬态过程等章节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融入项目教学中(如表2所示)。让抽象的电路知识变得具体实物化,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应用结合起来,增强了课程内容与专业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相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习变得更具意义和乐趣,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仪表测量电路参数和检测电路元件的方法,锻炼了运用所学的电路分析方法处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过程按照“设问引入—看书思考—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传递给学生,整个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分析项目任务—相关知识导入—分组讨论实施—师生共同探究—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成果评价—总结交流经验”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自主地进行知识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四)考核评价。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学生成绩评价采用“学生期评成绩=70%期末成绩+20%期中成绩+10%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和期中成绩均采用笔试考核,分别占题型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出勤、课堂表现等。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能力、素质和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以应付为主,考试前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根据学生对各阶段项目的完成情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学生期评成绩=60%过程性考核成绩+20%实作考核成绩+20%期末成绩”。过程过程性考核是指:在6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态度情感。实作考核是指:在学期末,教师从6个教学项目中分别选出一个实验任务单元,学生在实验室中随机抽取一个来作为实作考试题目,在规定时间完成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分(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成绩是指:在学期末笔试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的特色和效果

(一)项目牵引,提升兴趣。解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知识点多、内容抽象、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项目的引入,让电路知识变得具体,通过“教、学、做、思”一体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理实结合,锻炼能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工种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把抽象的电路知识和具体实物电路、电子产品相联系,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知识来源于实践,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训练,强化技能。解决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操作、实际电路的分析等方面技能和素质欠缺的问题,加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李传珊,刘永军.电工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梁毅娟.高职计算机网页编程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5(6)

[3]刘芬,李雅静.“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4]张天瑜.《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作者简介】王艳华(1983— ),女,云南弥勒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教学。

电路分析基础谐波分析法 篇4

本章实训 谐波分析法的验证 实训任务引入和介绍

在电路分析的应用过程中~遇到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电流波形非常简单,如矩形波、三角波等,~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但有时候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非常复杂~那么通过谐波分析法来进行电路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实训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基础~通过简单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合来验证谐波分析法。

实训目的

1.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测量方法, 2.理解谐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谐波分析法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实训条件

100V直流电源、150V/50Hz交流电源、100V/100Hz交流电源、功率计、R=10Ω、L=1H、3C=1.11*10uF、电压表、电流表。操作步骤(1)连接电路。

如图5-12所示,将在直流、交流电源串联,根据叠加定理,可以知道电路中的电流为非正弦周期电流,且该信号可以分解为100V直流、150V/50Hz交流、100V/100Hz电源给出的信号。

图5-12 实训电路(2)理论计算。已知: U,100,150sin,t,100sin(2,t,90:)V s R,10, 1X,90,,c,C X,L,10, L ? 直流分量作用于电路时,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故有: I,0,U,0,P,0000 ? 一次谐波作用于电路时,有: 150 U,,0:Vs12 150,0:U2s1 I,,1.32,82.9:A1R,j(X,X)10,j(10,90)L1C1 U,1.31,82.9:(10,j10),18.5,127.9:V1 ? 二次谐波作用于电路时,有: 100,,90:U2s2 I,,2.63,,21.8:A2R,j(X,X)10,j(20,45)L2C2 U,2.63,,21.8:(10,j20),58.8,41.6:V2 综合以上,根据谐波分析公式(5-11)、(5-12)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出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及有功功率: 222I,0,1.32,2.63,2.94A 222 U,0,18.5,58.8,61.7V 22P,1.32,10,2.63,10,86.6W(3)测量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的分别是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功率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有功功率。将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五及答案 篇5

5-2.已知RLC串联谐振电路,L=1H,C=1μF,R=10Ω,求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各为多少?

解:f0=1=2pLC2创3.14LC=R11创110-6 159.2Hz

P Q==R1/1´10-6=10010

5-3.已知RLC串联谐振电路,L=400mH,C=0.1μF,R=20Ω,电源电压US=0.1V,求谐振频率f0、特性阻抗ρ,品质因数Q、谐振时的UL0、UC0 各为多少?

解:f0=1=2pLC2创3.141400创10-30.1 10-6 796.2HzL400创10-3P21033 P===2碬10 Q===100-6C0.1´10R20 UL0=UC0=QUS=100´0.1=10V

5-4.已知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阻抗ρ=1000Ω,谐振时的角频率ω0=106 rad/s,求元件L和C的参数值。

解:r=W0L=1W0Cr100011-3-93 L===10H C===10F=10pF66W010rW01000´10

5-5.某收音机的输入回路是一个RLC串联电路,已知电路的Q=50,L= 500μH电路调谐于700kHZ ,信号在线圈中的感应电压为1mV,同时有一频率为630kHZ的电台信号在线圈中的感应电压也是1mV,试求二者在回路中产生的电流各是多少?

骣W0L2pf0L2创10÷W0L3.14700创103500 10-6ç解:Q=, R====439.6W çç÷01RQQ50桫÷f0=700KHz时,I=f0`=630KHz时,I=

5-6.已知RLC串联电路,L=4 μH,C=0.01μF,R=0.2Ω,求通频带B为多少?若电阻R变为R=2Ω,其他条件不变,则通频带威多少?

URLR2+(2pf0L)2URLR2+(2pf0`L)2淮4.4610-7A淮4.9310-7AL4´10-6r20解:r===20W Q===100-6C0.01´10R0.211 f0==淮7.96105KHz2pLC2创3.144创10-60.01 10-6 若R`=2W,其他条件不变,则Q`=rR`=10B`=f07.96´105 Q`=10=79.6KHz

5-7.已知R、L和C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ω0=106 rad/s,Q=100,L、C的参数值。

解:z0=Q2R R=z0Q2=0.4W Q=W0LR L=QRW=100´0.46=10uH 010 Q=1 C=1W=2.5 10-2WuF0CR0RQ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6

1.JAVA程序是由1个或者N个CLASS组成的程序

2.编写---javac进行编译------java进行执行

3.类名的命名:规范: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一字母必须是字母 下划线美圆符号 人民币符号//

4.不是第一个字母的话 可以是数字

5.文件名和类名的关系 如果class前面没有public 是可以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有的话 必须一样

6.两个BYTE SHORT类型进行加减乘除的时候 返回的结果是int类型

/*

需求:定义一个hello world小程序。

步骤:

1,通过class关键字定义一个类。将代码都编写到该类中。

2,为了保证该的独立运行。在类中定义个主函数。格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3,保存成一个扩展名为java的文件。

4,在dos控制台中通过javac工具对java文件进行编译。

5,在通过java命令对生成的class文件进行执行。

*/

class Demo//定义一个类。

{

//主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出语句。

System.out.println(“hello haha”);

}

}

6.字符串数据和任何数据使用+都是相连接,最终都会变成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5+5”+(5+5));//“5+5=55”

转义字符:通过 来转变后面字母或者符号的含义。

n:换行。

b:退格。相当于backspace。

r:按下回车键。window系统,回车符是由两个字符来表示rn.t:制表符。相当于tab键。

7.if else 结构 简写格式: 变量 =(条件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

三元运算符:

好处:可以简化if else代码。

弊端:因为是一个运算符,所以运算完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class Operat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x= 7;

//逻辑运算符用于连接boolean类型的表达式。

//x>3 & x<6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true & false = false;

false & true = false;

false & false = false;

& : 只要两边的boolean表达式结果,有一个为false。那么结果就是false。只有两边都为true,结果为true。

true | true = true;

true | false = true;

false | true = true;

false | false = false;

| : 两边只要有一个为true,结果为true。

只有两边都有false,结果为false。

^ : 异或;就是和|有点不一样。当true ^ true = false;

true ^ true = false;

true ^ false = true;

false ^ true = true;

false ^ false = false;

^ : 两边相同结果是false。

两边不同结果是true。

&和&&的特点:

&:无论左边是true是false。右边都运算。

&&:当左边为false时,右边不运算。

|:两边都参与运算。

||:当左边为true。右边不运算。

int n = 3,m = 8;

System.out.println(“n=”+n+“,m=”+m);

1,通过第三方变量。

/*int temp;temp = n;n = m;m = temp;

2不用第三方变量。= 3 +8;3 = 113;n = n + m;//如果n和m的值非常大,容易超出int范围。m = nm;n = n ^ m;m = n ^ m;//(n^m)^m;n = n ^ m;//n ^(n ^ m)System.out.println(“n=”+n+“,m=”+m);

if和switch语句很像。

具体什么场景下,应用哪个语句呢?

如果判断的具体数值不多,而是符合byte short int char这四种类型。虽然两个语句都可以使用,建议使用swtich语句。因为效率稍高。

其他情况:对区间判断,对结果为boolean类型判断,使用if,if的使用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7

实践教学环节是全国理工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是三亚学院“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笔者以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三亚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对“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

二、课程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系统讲授了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是电信、通信和测控等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三亚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原有80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内容共分8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性实验1项,验证性实验7项,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环节监控力度小,实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实验考核方式随机性较大,不能非常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改革与创新

1. 改革目标

围绕“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3+3”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将“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操作规范,内容完整,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重点实验课程,为后续课程及电子竞赛奠定基础。

2. 措施

(1)内容体系改革。在保证原有的实验项目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设计2个符合学生实际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多地开关控制电路分析”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设计”——供学生选择。实验项目4学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中,引入虚拟仪器技术,通过ELVIS教学平台将电路设计、电路实现及电路测试等一系列环节融为一体,为学生今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及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内容体系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监控体系改革。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及实验设备的特点,将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制度和规定,使实验操作流程更加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实验管理员和学生的职责、权利及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位,为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实验设备提供完善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验的内容,加强课前预习检查、实验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讲解、实验过程监控及实验分析、总结和实验报告批改等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凡无故缺席实验的同学最终成绩为不及格”的规定,杜绝学生无故旷课;通过提问考查学生预习效果;通过实验过程的监督考查学生实验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的批改考查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监控体系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3)评价体系改革。通过制定实验报告评价标准、实验操作评价标准、课程总体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定质定量的考核,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标准。

课程期末成绩由每个实验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实验性质不同,则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例不同。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共6个)每个实验10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共2个)每个实验20分,期末成绩总分为100分。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实验操作分占50%,实验报告分50%;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操作分占70%,实验报告分30%。

不同内容的实验,实验操作分和实验报告分的评分标准也不相同。例如,“多地开关控制电灯电路设计”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分的评分标准为:①预习实验(10分);②能独立设计要求的电路(30分);③能独立实现所设计的电路(30分);④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30分)。

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分评分标准为:①实验目的明确,实验仪器的型号和规格正确(5分);②实验原理表述简洁、准确,主要电路原理图画法规范,主要公式准确,参数含义清楚(5分);③实验内容设计合理、安全,设计的电路原理图正确,电路参数准确,原始数据的测量合理、准确(30分);④实验数据处理过程规范、正确,实验误差的计算准确,实验结论图画法标准、正确,实验数据能得出所设计的结论(30分);⑤实验小结能正确总结所设计的方案,并能通过实验结果对所设计的方案提出较合理的改进,能正确回答实验思考题(30分)。

不同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不同,因此实验报告的模板也有所区别。四种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分配如下表所示。

评价体系中“实验报告评价”和“实验操作评价”包含了对所有监控体系中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通过“内容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互联系,融合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如下图所示。

(4)其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本校及外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讨论和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对现有实验项目的改进和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发,加强实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对现有实验设备的检查及损坏率的统计,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维修及完善补充;并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内容购买所需的电子元器件,构建电子元器件库;根据实验设备、实验内容的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讲义。

四、结束语

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实验操作管理、实验报告评价和课程评价“有法可依”;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性质,制定的不同实验报告模板,实现实验总结“有规可循”;编写与实验设备及实验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实现实验操作“有案可查”。

通过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卓见成效,学生通过实验不仅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已有十多个学生获得全国及海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多个奖项。

参考文献

[1]李晓冬.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3).

[2]韩冰,钟洪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S1).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8

31.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灌肠法(enema)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解除便秘、肠胀气。-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注意:为肝昏迷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小量不保留灌肠法“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溶液温度为38℃保留灌肠注意: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多为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32.给药途径的吸收顺序-除动、静脉注射药液外,其他: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注意: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某些磺胺类药物服药后要多饮水;服强心甙类药物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的监测;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

3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6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34.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供给营养物质;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溶液不滴;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

滤波电路分析经验总结 篇9

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滤波可分为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

经典滤波指的是任何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信号,都可以被看成是由无限个正弦波叠加而成。换句话说,就是工程信号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线性叠加而成的,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叫做信号的频率成分或叫做谐波成分。只允许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正常通过,而阻止另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的电路,叫做经典滤波器或滤波电路。

滤波是指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电感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反,阻止电流的增加,同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存储于电感之中;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阻止电流的减小,同时释放出存储的能量,以补偿电流的减小。因此经电感滤波后,不但负载电流及电压的脉动减小,波形变得平滑,而且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增大。

在电感线圈不变的情况下,负载电阻愈小,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愈小。只有在RL>>ωL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L愈大,滤波效果愈好。另外,由于滤波电感电动势的作用,可以使二极管的导通角接近π,减小了二极管的冲击电流,平滑了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从而延长了整流二极管的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若滤波电路元件仅由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则称为无源滤波电路。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若滤波电路不仅由无源元件,还由有源元件(双极型管、单极型管、集成运放)组成,则称为有源滤波电路。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篇10

关键词:电路分析,学习基础,教学针对性,期初调查问卷

《电路分析》课程是多个专业的职高学生最初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性和理论性强, 课程内容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 学生的学习基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将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使教学陷入被动。常见现象如下:

1.新开课程的初期教学中, 由于对新教班级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 导致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到后期教学时, 往往积重难返。

2.由于对各班级学习基础的差异缺乏掌控, 初期的课程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 常会导致不同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明显差距。

要改善这一状况, 教师应该尽早开展有意识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活动, 并尽量缩短活动周期, 避免在对教学对象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基于这一思路, 笔者组织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如下:在学期初即通过问卷调查来初步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 并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改善教学,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查对象的学习效果, 与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 检验教学调整改善带来的实际收益, 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善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围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意义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一、问卷设计的准备工作

在问卷设计的准备阶段, 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事项:

(一) 确定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

我们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确定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估当前任教班级的学习基础, 从而针对当前任教班级制定出具体到单个或一类知识点的教学改善措施,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

(二) 确定了问卷的内容结构和体现形式

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课堂问答记录、试卷和实训考察记录等学生学习资料的整理分析, 我们认为课程学习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分别为数学运算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我们将问卷内容结构总体上确定为五类基础能力的调查 (卷面上不出现类别划分的标题) , 每个类别中再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相关知识点来设计问卷题目, 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点所需的基础知识状况, 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点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状况。在题量设置上, 考虑到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答卷效率等因素, 每一类调查题的数量确定为5道题。由于问卷调查时间放在了期初, 此时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 所以问卷内容不能体现为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考查, 但又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这就需要对问卷内容的体现形式进行处理, 因此我们将问卷内容的外在形式确定为对日常认知、初中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考察, 而将课程内容隐含在其中。

(三) 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

我们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刚接触《电路分析》课程的职高学生, 通常是职高一年级或刚升至二年级的学生。为使调查对象能适应问卷难度, 在问卷初稿完成后, 我们会在初中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试验性调查活动, 以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问卷难度。在我们已开展的两轮调查活动中, 共有10个班级的职高一年级学生 (458人) 参与 (另涉及4个班级的初三学生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 , 本文中与问卷相关的分析皆以此群体的反馈信息为基础。

二、问卷的设计分析

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五个类别的基础能力调查, 各类型的调查题并不为某类别题型所特有, 在对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后也可以为其他类型所用。下列举例分析中, 出题背景、预计答卷情况等分析基于对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堂问答、试卷和实训考察等渠道积累的资料的分析, 实际调查结果则基于答卷的统计分析, 分析结论主要服务于相应知识点的教学改善。

(一) 数学运算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中大部分知识点与计算有关,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知识点也往往仅凭考题的计算结果, 因此, 当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 我们很难确定问题是出在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还是基础运算能力上。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状况, 以避免课程教学脱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情况。下举一例:

例1将144个人分成A组和B组两个小组, 并使A组人数为B组的3倍, 则A组人

数为多少?

1. 出题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完成的分配运算, 到了电路分析中对电压电流进行分配时却出现了问题, 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两串联电阻的分压运算。本题的用意在于评估当前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完成最简单串联分压的运算能力。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84%, 最高正确率为87%, 平均正确率为85%, 比预计情况要好。

3. 分析结论:

各班皆有近15%左右的学生将在进行两电阻分压运算时遇到困难, 由于人数不多 (最高为7人) 且问题出在最基本的运算能力上, 可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重视与这些学生的互动, 将运算演示做到位。

(二) 文字理解能力方面

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字概念, 理解这些文字概念是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 但学生常会因为理解不了或是认为自己理解不了, 而选择去机械性地记忆概念, 甚至索性放弃概念学习。其实, 很多概念仅仅是在学生日常认知的基础上附加了专业术语等学科形式, 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文字理解能力的状况, 以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概念教学的预案。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很多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时会忽略电阻定律的限制, 在根据额定功率计算实际功率时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本题将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间关系的核心概括为一段文字描述, 这段文字的假设条件较多, 意在评估学生现有的文字理解能力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两定律关系的理解。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0%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50%, 最高正确率为76%, 平均正确率为64%, 与预计情况接近。

3. 分析结论:

这段文字基本就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的语言描述的核心意思, 而各班竟有从24%到50%不等比例的学生理解不了这段文字, 为此在进行此类综合性内容的教学时, 可尝试安排单独的课时, 来专门分析具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 必须优化讲解方式, 加大对概念性文字中各条件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关系等的分析力度, 进而培养学生对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逻辑分析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的学习很依赖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逻辑谬误和悖论, 如学生计算的有效值会超过最大值、竖直方向的导线上画上了水平方向的电流、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相同等等, 而这些情况往往又出乎教师的预料, 成为了课程学习的隐患。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尽早发现学生在逻辑能力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教学上有所准备。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在单独的KCL和KVL学习任务完成后, 支路电流法的核心学习任务无非是理清逻辑关系, 理解A=B+C-1这个关系式, 可以说从KCL和KVL到支路电流法仅一步之遥, 但很多学生止于这一步。本题基于支路电流法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 树洞、松树和柏树分别对应支路、节点和网孔, 松鼠总数、红腹松鼠数和长吻松鼠数分别对应总方程数、KCL方程数和KVL方程数。本题的设计用意在于调查学生对题目内容中各个对应关系的逻辑分析能力, 以评估学生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困难程度。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5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34%, 最高正确率为57%, 平均正确率为44%, 预计情况实为调查结果中的最好情况。由于担心调查结果受到文字理解方面的影响, 我们对本题进行了后续调查, 结果表明当本题的三个条件中的某一个单独出现时, 学生基本不存在文字理解上的障碍。

3. 分析结论:

基本可确定问题出在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上, 答题错误的原因基本在于没能找出题目中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支路电流法的新课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教学重心进一步向A=B+C-1这个逻辑关系式倾斜, 注意避免“单个方程式怎么列”“方程组怎么解”成为新课内容的主角。

(四) 归纳总结能力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学生能自己从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激励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被动地听讲。但实际上, 在教学上采用这种方式的收效会因班而异, 如果脱离了班级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氛围等实际情况,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类调查题的设计基于部分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 用意是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估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本题基于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概念, “阻碍”概念在本质上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它的概念描述比较抽象而且具体体现形式太多, 会被很多学生误认为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本题来评估有多少学生能从繁多的形式中自行总结出“阻碍”的本质。

2. 调查结果:

各班级中, 最低正确率为63%, 最高正确率为71%, 平均正确率为66%, 占比近2/3。

3. 分析结论:

在后面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一来一回、双管齐下的方式:先面向调查结果中那近2/3的学生, 引导其从罗列的现象中自行归纳总结出结论, 再面向另外1/3的学生, 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分析来分析具体的现象, 并且可以重点关照后者。

(五) 思维拓展能力方面

我们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学生用”的阶段,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从第一阶段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教师在第一阶段中的教学投入, 二是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这里的思维拓展能力指的是诸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等个人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投入的力度。不同的班级完成此过渡所需的教学投入是不同的, 无差别的教学将导致很多学生停留在第一阶段。本类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任教班级的思维拓展能力的相关状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投入的力度, 使更多的学生能完成过渡。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相位关系是个灵活性很高的知识点, 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 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多, 在具体表达形式上是无法穷举的, 课堂教学只能覆盖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形式要靠学生根据所学来拓展运用。本题的目的在于调查任教班级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预划对相位关系各要点的教学投入的力度。

2. 调查结果:

答案以两类形式为主, A类为仅包含“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丙的后方266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 B类为在A类的基础上又多了“甲的后方134米处是丙、丙的前方134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 各班答案中, A与B比例最低的为69%比28%, 最高的为89%比9%。另外, 各班的答案, 也存在着极少比例的以下几种情况, 即只写了一个答案形式 (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 的和计算错误的。

3. 分析结论:

根据A和B的比例总和, 我们认为, 当前学生在学习超前和滞后的相对性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启发为主;根据B的占比, 我们认为在分析相位关系时, 很多学生可能不能自觉完成互周角概念的拓展运用, 所以我们应重视对运用互周角概念的分析投入;根据其余答案的占比, 我们认为, 角度值的周角周期性很可能会阻碍学生对相位关系的判断, 所以我们应加大对角度值周期性的教学投入。

三、问卷调查的意义

(一) 使学生了解自己, 建立学习信心, 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一直认为, 对于职高学生, 提升学习效果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也要重视学习信心的建立。在问卷调查中, 答对的题目,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某知识点的信心, 避免因对自己能力的误判而消极对待甚至是放弃学习;答错的题目, 在教师的引导下, 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明确该不足是否不可克服, 做好相关的学习准备工作。这还能在学生尚有学习热情的学期初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着手解决, 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

(二) 使教师了解学生, 增强教学针对性, 提升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尽早地了解了任教各班学生在学习上的历史遗留问题, 也掌握了各班之间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 从而可以使教师对具体的班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问卷分析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结论”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用以评价教学效果的各项指标趋好, 很多源于学生学习基础的问题被及早发现并应对, 避免了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

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以期初问卷调查为起点, 紧随其后的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持续性的观察、记录、比对、分析、总结等活动, 目的在于更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此过程涉及诸多琐碎的数据信息, 其对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结论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另外撰文论证。

(三) 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提供着手点

问卷中的每一题都是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可以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带有应急性的色彩, 主要服务于短期内的本课程教学, 但由于调查题的设计中融合了能力调查, 使我们能够根据单个调查题的调查结果和类型题的汇总分析结果, 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着手点, 在实施教学改善措施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升了部分个人能力。

四、总结

本问卷的设计调查及后续教学行为只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诸多途径中的一条, 只是笔者与同事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通过这一尝试,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己在教学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解除了一些疑惑, 相对提升了教学效果。一张调查问卷能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有限的, 但如果每一次尝试都能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尝试必然能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调查研究的持续, 问卷的设计将更趋科学, 结论将更具教学指导价值, 甚或可能衍生出调查问卷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宝生, 高阳, 吴秀娥.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理论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5) .

上一篇:浓浓乡情作文400字下一篇:2021年的大学校长毕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