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入科计划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科入科计划(精选6篇)

妇科入科计划 篇1

一.科室情况介绍

我区是妇科病房。常见病种有: 急、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月经

失调、先兆流产、功血、痛经、多囊卵巢综合症、闭经、宫颈炎、子

宫肌瘤、乳腺小叶增生等。本科带教负责人是赵春燕老师。

二.学生纪律及实习规章制度

1.学生按带教老师排班准时上班,要求提前15分钟入病房。每位同学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

2.请假制度

1)实习期间病假须本人来院请相关科室有开病假资格的医师开

具病假条,非本院的医疗证明一律无效(急诊除外)。事假须按学校

规定:学校、实习医院均同意有效。

2)病假、事假连续一周以上需补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结束后。

3)未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或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擅自

调班,无故不参加小讲课或教学查房,一律按旷课处理。

4)旷课处理办法:迟到三次补实习一天,旷课一天补实习一周,旷课一周补实习一月。

5)为方便学生联系工作单位,每位学生有5天面试假用于去面

试单位参加考试或面试。面试假须提前一天向科室带教负责人申请。

6)按时参加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和教学查房、理论考试。

三.安全管理制度

1.每位实习生由相对固定、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带教。

2.夜班学生为保证安全请在值班室休息。

3.上班时各项操作应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危险系数高的操作(如

胸穿、骨穿、深静脉插管等)只能见习,不允许动手操作。有疑问及

时请教带教老师,对病人的提问应耐心讲解,有不懂应请教带教老师

后回答或请带教老师解答,请勿对病人说“不知道,不是我的事……”,而是说“我是实习的,我问一下老师再回答您”。对已发生的差错事

故不隐瞒,及时告知带教老师采取补救措施。1

四.实习服务态度须知

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首先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病人,敬业爱岗。在与病人有不同意见时勿与病人争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遇到困难及时汇报老师,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五.实习注意事项

1.学生上班时间需穿戴整洁。上班时不允许聚众聊天,对病人隐私注意保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

2.在给病人做任何操作时,均应向病人解释,遇到病人提出疑问时,应及时查清,耐心解答,不推托。

六.教学活动

1.查房制度:每日跟随带教老师参加早查房和夜查房,每日晚下班前将当日检查报告单粘贴好,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

2.病历书写: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会撰写完整(大)病及书写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转科录、阶段小结、交接班记录等。并学会填写特殊检查申请单、病理单、会诊单等。

3.小讲课:每周一次,由高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主讲。

4.教学查房:每周一次,由主治医师主持。

七.出科考试

每位同学在出科前由本科带教负责人进行出科考核。

1.出科时进行内科理论考核笔试,成绩占总成绩60%。

2.需要提交2份完整大病历,完成两项基本操作,成绩占总成绩40%。

3.请同学们内科出科时及时将实习手册、病历交给科带教查阅,以免影响你实习计划的完成。

妇科入科计划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28.3±2.1)岁;所研究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心理分析。与所有调查患者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现有心理状态,掌握不良心理因素,经调查,35例患者不良心理包含烦躁、焦虑:患者因疾病问题于医院门诊就诊时多急于就医,故在医师少、诊室外环境嘈杂状况下易现烦躁及焦虑心理,难以按照正常就诊顺序候诊;自卑:计划生育妇科门诊部分患者属未婚先孕,此类患者于就诊时注重个人隐私,注重疾病保密,担心于医院就诊时遇到熟人,故心理存在较大负担;消极、多疑:部分患者于就诊时多因身体不适导致产生消极及多疑心理,于就诊前担心病情严重;孤单、抑郁: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于就诊时其自身生活、工作环境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生活及工作不如意,在怀孕期间担心工作,担心家庭,治疗时即便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病情仍无好转,故产生绝望及抑郁等心理。(2)护理方法。对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需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从护理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三方面予以针对性护理。

1.3 评价指标

患者于护理前后均采用心理自评量表:含烦躁焦虑、自卑、消极多疑、孤单抑郁4项,对比护理前后各项分值(共10分,分数越高心理不良状况越明显)。生命质量评分(QOL):含躯体、角色、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五项,对比分析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为(61.32±7.01)分,护理后为(71.24±7.63)分,护理后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意义(t=5.6641,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逐渐重视,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逐渐上升,计划生育妇科门诊作为医院门诊科室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患者多、就诊医师少、环境嘈杂等特征,且患者疾病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1],故患者于门诊诊疗期多因疾病、环境等因素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门诊正常治疗程序及患者疾病诊疗,故于妇科门诊诊疗期加强对患者心理分析、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路径之一,具有针对性及人性化特性,于护理时可结合患者疾病类型及具体心理负担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干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述:(1)重视护理人员的作用:妇科门诊患者多具复杂性,地域跨度及年龄跨度较大[2],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患者多有害羞等心理,故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心理在接待及就诊时态度真诚、耐心讲解相关事项,对于年龄稍长患者可给予关心,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2)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病史、发病背景,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3];(3)缓解更年期患者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倾诉生活及工作的不快,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引导其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4)保护患者隐私,积极转移注意力,理解不孕患者的难处,深度交流,尊重患者,可开放独立诊室,缓解紧张感[4]。除此上之外,还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于日常生活中注重护理培训,掌握各类检查及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不断提升护理高效性。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多现烦躁、抑郁及自卑等不良心理,故于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银萍,王晶,徐丽丽,等.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特点及管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9-100.

[2]吴艳.计划生育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22-122.

[3]岳彩虹,王新华,曹嫚.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6):957-958.

浅谈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入科教育 篇3

【关键词】:临床实习 入科教育 儿科 实习医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20-0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入科前一天进行,具体做法包括:

一、做好岗前培训与入科教育的有序衔接

入科教育与岗前培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量做好二者的有序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由课堂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平稳过渡,院临床教学部对新进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均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准备,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和基础,也是衡量一所医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由临床教学部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组织参观;介绍如何当好实习医师;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技能学习;布置实习任务及要求等等。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主要是面对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实习医师进行的,是针对儿科特点所做的教育和指导。入科教育对象仅限于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每一批次的实习医师而言。内容除了岗前培训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兴趣;结合临床实际,让同学们认识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高实习医师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提供在儿科实习中的教学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角色并处理好实习科室内各方面的关系。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首先会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各级带教老师情况以及儿科的日常工作程序等,以尽早使实习医师消除陌生感,愿意走进病区,尽快和实习环境融为一体,建立感情!

二、入科教育内容与临床密切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儿科教研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入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让每一位实习医师深刻认识到儿科实习是很难得的一次临床锻炼机会。首先,儿科是个朝阳学科、大有作为。孩子目前是倍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健康和疾病问题尤其受到重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早产儿却越来越多、新生儿问题和疾病却不见减少、环境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小儿疾病逐渐增多。其次,从事儿科同样会有很大成就感。成人科室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很难治愈;儿科则不同,大多数是可以根治的。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病痛。患儿疾病得以治愈是儿科医师最大的抚慰。最后,从事儿科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会让你忘记工作的压力、事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2)了解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儿科是中医中所说的“哑科”,病人不会自己陈述病史,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困难。因此,实习医师要学会如何收集病史资料。儿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成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婴幼儿,很多症状不典型。患儿的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对疾病的诊治需要各级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仔细体格检查的技巧和能力,这里也包括实习医师全力参与。小儿的用药种类需要斟酌挑选,用量需要精确计算。患儿的监护人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实习医师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儿科是个大炼炉,能够胜任儿科实习,对其它临床科室的实习就会更有信心。

(3)认识儿科实习的必要性。首先,儿科是和内、外科以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的临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它临床科室很难替代的。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医师,了解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其它临床科室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普遍比成人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先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包括实习医师不可或缺。第三,儿科人口众多,与之相应的儿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三、注重入科教育与儿科长远发展衔接

把入科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贯彻到实习医师日常工作中来,并与儿科长远发展有序衔接,以更好地组织好入科教育,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由一名热爱儿科教育的教师来组织。②入科教育的组织者应该是非常熟悉儿科的各种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③对实习医师要有足够的了解。④要有教研室和科室的支持。⑤入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灵活掌握。⑥提高实习医师参与意识。⑦坚定实习的信心。

我院儿科教研室通过耐心、细致的入科教育和指导,儿科实习带教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包括入科教育在内的临床实习指导,既完善教学方法,又提高了各级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入科教育具体时机和教学形式的把握、入科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整改等都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总之,继续探讨切实有效的入科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韦桂姬. 规范带教程序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92-93.

[2] 陈惠芹,蔡耘,唐新意,等. 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65- 966.

[3] 江敏,黄征丽,吴杰明,等. 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20-21.

放射科新入科医生培训计划 篇4

一、入科前教育

首先对新入科人员进行解科室发展,及在科室发展进步过程中形成的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的讲解。然后带领熟悉放射科各种制度及工作环境。最后参观科室所有医疗设备并做全面讲解。

二、理论知识培训

放射科分为介入、普放、数字胃肠三个亚专业,理论面广,影像学表现复杂,因此基本功的培训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介入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本理论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正常形态血管的DSA表现,及各种基本病状的DSA表现,提供常见病种的介入治疗方案。

2、进行普放的基本原理培训,进行常见位置的X线投照技能及基本病状X线表现的诊断

3、进行数字胃肠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现场操作的培训。

三、实施方法

浅谈儿科实习护生的入科教育 篇5

关键词:儿科,实习护生,入科教育

临床实习是护生通过临床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对患者护理的过程, 是护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儿科与其他科室存在较大差异, 其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很难描述病情且描述不准确。同时, 部分实习护生由于在思想上不够成熟, 在心理上不够稳定, 面对学习、生活环境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变, 不能快速适应实习生活[1], 所以他们刚入儿科时往往难以适应。如何提高儿科实习效果, 使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值得带教教师思考。笔者对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127名护生进行了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127名护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6名, 女生121名。年龄19~23岁, 平均 (21.2±0.8) 岁。文化程度:本科12名, 大专107名, 中专8名。对研究对象进行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 并对该时间段内儿科病区的952名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 入科教育

2.1 合理衔接实习轮转科室

实习前, 儿科总带教教师与护理部协调制订实习轮转计划, 使妇产科、儿科合理衔接。要求实习护生在上一轮实习结束前两天到儿科报到, 迎接护生的儿科总带教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并预先告知该科的班次安排。入科前报到, 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新科室的环境。同时, 有利于带教教师提前做好入科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了解新入科实习护生的情况, 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制定相应的入科教育大纲;打印儿科各班职责及儿科护理常规;安排各班一对一的带教教师;检查儿科常用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2.2 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

我院系三级甲等医院, 儿科是医院的特色专科, 承担着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血液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症新生儿抢救护理工作。因此, 整个病区划分为普通儿童病房、血液肿瘤病房、新生儿病房, 不同病房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小儿。为了让实习护生尽快熟悉环境, 首先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由于血液肿瘤病房、新生儿病房均采取保护性隔离, 告知护生进入前需更换隔离衣, 穿戴一次性口罩、帽子, 换拖鞋, 洗手等注意事项。同时示范无菌技术、六步洗手法等操作。带领其熟悉治疗区各种医疗器械、物品的放置并介绍用途。护生看到了血液病房中与病魔作斗争的小患儿及睡在暖箱中那一丁点儿的早产儿, 对一切都感到新鲜, 激发了其在儿科实习的兴趣。最后带领护生熟悉示教室、男女护生更衣室、休息室, 使实习护生对儿科病区有一个全面了解。在示教室发放资料, 与护生一起学习护理相关制度, 讲解各班岗位职责, 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有章可循, 并尽快熟悉工作要求, 明确责任。

2.3 儿科安全教育

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将安全教育作为入科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 儿科患者年龄小, 有跌倒、坠床、烫伤、走失等风险。另外, 儿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他们的病情变化快, 来势凶猛。通过对护生讲解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 使他们了解儿科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其次, 在治疗用药方面, 儿科患者用量需精确计算, 患儿的监护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 强调护生执行操作必须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准确、规范地进行。最后, 介绍输液泵、微剂量输液器、小儿电子耳温仪这些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此外, 还应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 提醒护生加强自我防护,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减少职业损伤, 掌握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和意外暴露的处理方法, 使其知道在操作中若不慎发生针刺伤, 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带教教师。

2.4 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带教工作的重点, 也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发展, 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2]。现在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 普遍依赖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差, 有的对儿科实习不够重视, 认为自己今后不一定从事儿科工作。因此, 入科时带教教师要强调:儿科是和内、外科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临床科室, 其重要性是其他科室不能替代的。作为一名实习护生, 了解和掌握儿科临床工作基本知识与专科操作技能 (如小儿静脉输液、新生儿护理等) , 对于今后从事其他临床科室工作大有好处。在儿科实习会面对不同的患儿, 无论有无家属陪伴, 各项操作均应规范完成, 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带教教师不仅要教护生技术, 还要教他们做人的方法, 要求护生把良好的服务态度贯穿于整个工作中, 鼓励他们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儿科的志愿者活动,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 以自己的爱心、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儿。这既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又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2.5 介绍各种沟通技巧

护生临床实习是从理论走向实践, 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 其中沟通是基础, 是临床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 也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3]。由于实习护生社会阅历、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大多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 正确的引导和带教, 可以使护生更快地适应紧张的工作。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 才能减少医患间的误会, 减少医疗纠纷[4,5]。例如在普通儿童病房, 陪护家长心情比较焦急且更换频繁, 因此面对每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解释。在血液肿瘤病房, 由于患儿有更多的住院经历和特殊的疾病体验, 其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6], 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此外, 长期进行的化疗, 频繁的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使得他们痛苦不堪。所以, 对待这些患儿要更加有爱心, 学会体会他们的感受, 尽量提供温馨服务。例如, 在做治疗前准备一些患儿喜欢的粘贴纸、糖果等小礼物, 在他们配合治疗后, 给予奖励。在治疗操作中, 运用幽默的语言安慰患儿, 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新生儿病房因采取保护性隔离, 家长不能陪护, 为了稳定新生儿情绪, 可以在室内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 并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抚摸和微笑, 使患儿获得安全感。

入科教育结束后, 将每一位护生交给各自的带教教师, 并介绍其相互认识。要求带教教师热情接待, 使护生获得认同感和被重视感, 有利于其尽快进入实习生角色。

3 结果

通过对实习护生开展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 可使其尽快熟悉环境, 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在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间, 我院儿科病房出院总人数1 512人, 对其中的952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满意率达98.8%, 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生均无不良反馈及投诉。

4 体会

临床实习是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 是获得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7]。通过入科教育, 可以让实习护生尽快融入科室, 提高工作效率,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在具体实行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实习护生的入科教育时间短、内容繁多, 护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和应用, 尚需带教教师加强对护生的全面带教, 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必要调整。总之, 开展具有儿科特色的入科教育是提高儿科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应伍.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实习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华医学研究, 2012, 10 (2) :99-100.

[2]方桂珍.护生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 (9) :554-555.

[3]何月嫦, 吕丽珍.临床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0) :824-826.

[4]陈惠芹, 蔡耕, 唐新意, 等.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9) :965-966.

[5]江敏, 黄征丽, 吴杰明, 等.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9) :20-21.

[6]Last B F, Grootenhuis M A, Eiser C.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ntributions to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past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J Pediatr Psychol, 2005, 30 (1) :99-113.

妇科入科计划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11年2月新入本院门诊输液中心的实 (见) 习护士共340名, 男8名, 女332名;年龄18岁~20岁;中专学历, 应届毕业生。其中随机按入科时间把2009年1月—2010年1月入科的170名实 (见) 习护士编为对照组, 把2010年2月—2011年2月入科的170名实 (见) 习护士编为观察组。两组实 (见) 习护士的工作经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对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在入科前即进行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①宣讲医院发生各种锐器损伤造成感染传染病的职业危害, 提高每个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使之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中职业性伤害的预防;②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 要严格遵守各种安全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 做到一丝不苟专心操作, 尤其在工作繁忙时要特别小心谨慎;③讲解在加药、穿刺、拔针和处理输液用品时各种规范操作, 如凡手持针头及拔针时都要保持针尖向外, 防止遇到碰撞时被针头刺伤;给小儿尤其是不合作的小儿拔针时要用手抓稳其手或脚, 防止因躁动牵扯出针头而被刺伤;拔针后针头要立即放置到锐器回收盒内, 未能及时放到锐器回收盒时要先将针头插入输液瓶的胶塞或茂非氏滴管内, 不能插到其他硬物上, 更不要用手弄直或弄弯针头;处置输液器时要先用其他工具挑起输液管看清针头后再处置。

1.2.2 对照组

按传统个别跟班带教方式没进行入科前集中培训。

1.2.3 评价方法

针头刺 (划) 破皮肤不论是否出血均视为发生针刺伤, 否则不是。

1.2.4 统计学方法

按护士发生针刺伤人数计算针刺伤发生率,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入科前即强化培训的重要性

锐器损伤是与注射相关的职业性伤害, 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3]。护士由于职业暴露受到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和艾滋病 (HIV) 等重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据WHO统计[4], 医护人员年创伤率为1%~2%, 创伤后感染率为0.3%~3.0%。由此可见针刺伤危害之大。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既缺乏职业性伤害的防护知识和意识, 又缺乏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容易受到职业性伤害。对知识的掌握是行为依从的前提, 必须强化有关职业防护培训, 使之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防止针刺伤事故。所以对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强化岗前培训十分重要, 是关系到护士健康的大事。

3.2 入科前即进行集中培训可提高预防针刺伤的意识和技能

本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入科前集中培训的对照组。这表明入科前进行集中培训, 使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从思想上重视职业伤害的预防,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同时教会实 (见) 习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在加药、穿刺、拔针和处理输液用品等环节做到安全操作, 做足安全防护措施。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 让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熟练掌握注射各项操作技能,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到放手不放眼, 从而有效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术水平, 减少针刺伤发生。

4 小结

新入科的实 (见) 习护士在门诊输液中心大量注射操作中, 由于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容易发生针刺伤。通过由高年资主管护师针对本科室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环节对实 (见) 习护士在入科前即集中进行预防针刺伤的强化培训, 可减少针刺伤事故发生, 对保证注射安全和护士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在入科前即进行集中培训对新入科实 (见) 习护士预防针刺伤的效果。[方法]按进科时间顺序把340名实 (见) 习护士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入科前即进行集中培训, 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没进行集中培训, 比较两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2.35%, 对照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6.4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通过在入科前即进行集中培训, 能有效提高新入科实 (见) 习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减少针刺伤事故发生。

关键词:培训,锐器损伤,实习护士,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3, 13 (2) :198-200.

[2]梁亚群.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状况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6) :58.

[3]岳峰, 徐良珍, 陈锦华.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2, 9 (4) :345.

上一篇: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信能力的培养探索下一篇: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