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学实验日记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趣的科学实验日记(精选17篇)

有趣的科学实验日记 篇1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说的变魔术就是做实验啊!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说:“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白醋、洗洁精、色素、小苏打、烧杯。”只见老师先把白醋倒进烧杯,接着在烧杯里滴了三滴洗洁精,再用筷子搅拌,然后又加了色素,再次搅拌,最后再加小苏打。当老师加入第一勺小苏打的时候,烧杯里就产生了一些泡泡,老师又加了一勺小苏打,泡泡一下涌了出来。

大家把实验步骤都记住了,我们分组完成了实验。第一组做的是蓝色的泡泡,第二组做的是黄色的泡泡,第三组做的是橙色的泡泡。实验成功后,大家都很开心!

老师告诉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白醋是酸性的,小苏打是弱碱性,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变成泡泡,加入洗洁精能让泡沫更丰富。

有趣的科学实验日记 篇2

老师提醒我们注意看她做示范。 她先拿出试管,接着将蜂蜜倒入试管, 之后又往试管里倒蓝色的水, 最后再倒入酒精。 她耐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老师往试管内倒入了哪三种液体?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蜂蜜、水和酒精。 ”老师接着说:“蜂蜜最重, 要倒在最下层;水比蜂蜜轻,倒中间;酒精最轻,所以倒在最上层。 ” 这时, 我看到试管里有黄色的蜂蜜、 蓝色的水和无色的酒精,三种液体很分明。 老师示范完, 让我们自己动手做鸡尾酒。

我们小组,我带了蜂蜜, 另外两人 分别带了 酒精和水。 开始做实验,我们没按老师说的操作, 加了蜂蜜之后接着加酒精,最后才加水。 结果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试管不见三色。 我想起了老师的提示, 于是对组里的同学说:“水比酒精重, 应该倒在中间才对。 ”于是我们又做了一次。 这一次, 我们先加蜂蜜,再加水,最后加了酒精。 试管里也呈现三种颜色,我晃了一下试管里的鸡尾酒, 鸡尾酒没 有因为晃 动而变化。 我们高兴地大声喊道: “我们成功了 ! ”老师走了过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它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 都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才有获取成功的希望。

点评:

有趣的科学实验 篇3

李老师三步并两步,“跨”上了讲台,在裤子的口袋里东摸西摸。东西明明在口袋里面,可就是故意不拿出来,几个心急的同学不停地嚷嚷:“老师呀,您就别吊我们的胃口了!”

终于,李老师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小车子,说:“我们要进行一次小车子自己跑的实验。”说是车子不如说是一个小塑料盒子加上四个小橡皮轮子罢了。同学们一阵哗然,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实验开始了,只见李老师左手握拳,慢慢地向小车子靠近。“近了,近了,”我们的心也仿佛跳到了嗓子眼,在离小车子有两厘米左右的时候小车子竟自己跑了起来。同学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足足有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有的同学说老师手里拿着绳子;有的人说老师手里有遥控器;还有的同学打趣地说老师是“巫师”……老师面带微笑,不停地“NO,NO”地直摇头。

此时,李老师把手慢慢张开,手上有一个黑乎乎的小东西。同学们定睛一瞧,是一个“O”形磁铁。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李老师便 “解剖”小车子。他把盒盖打开,里面也有一个磁铁。李老师发话了:“这是运用了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

指导老师:刘波

万老师点评

有趣的实验三年级日记 篇4

今天,有一堂自然科学课,我和同学们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课堂上,老师先给我们每组发了一个烧杯,烧杯里装着透明的液体。老师又让我们拔了一些头发放入水里,再不停地摇晃,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头发变得无影无踪了!我看得目瞪口呆。老师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片丝绸,让我们放入烧杯中,然后摇晃,我惊奇地发现丝绸也不见了!下课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问老师,老师说:“这个液体是48消毒水,48消毒水可以融化有蛋白质的物体,丝是蚕宝宝吐的,含有蛋白质,头发是我们人身体上长的,也含有蛋白质,所以会融化。”我半信半疑,又问:“那有些泳池也放84消毒液的,为什么我们的头发没有被化掉?”“因为泳池只放了一点,我们实验用的是100%纯的。”老师回答道。原来如此呀!我恍然大悟。

这堂自然科学课真有意思呀!让我大开眼界,还增长了很多知识!

有趣的实验日记300字 篇5

实验开始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把鸡蛋放到那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嘀嗒!”一声,鸡蛋晃了一下,然后沉入了杯子里,好像一个胖娃娃睡着了,正在做他的美梦呢。

接着,老师往杯子里放盐,鸡蛋往上飘了一下,可又沉到了杯底。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放盐,鸡蛋又往上飘了一点,可又沉入了杯底。第三次、第四次都和刚才一样,直到第五次,鸡蛋往上飘了一下,可它这次不往下沉了。它为什么不往下沉呢?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漂来漂去。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这奇迹是盐水造成的,盐水像一个无形的大手,把鸡蛋托了上来。

啊,这次实验可真是有趣呀。

★ 日记300字:一件有趣的事

★ 最有趣的一件事日记300字

★ 300字日记:日记作文300字_日记作文

★ 有趣的比赛作文300字

★ 有趣的美术课作文300字

一次有趣的实验 篇6

我拿来一个蛋,接了一杯水,把蛋放下水,蛋一下子就沉下去了。我想:这蛋太重了,把蛋变轻不就成了。于是,我把蛋砸了个小洞,蛋清流出来,鸡蛋变轻了,我再把蛋放在水里。“哇!成功了!”我赶紧叫来妈妈,妈妈一看,说:“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能把蛋砸破。”唉,白高兴一场,看来减轻重量这条路行不通,这么说就只能加大水的浮力了。我想:一杯水的浮力可能不够,那我就来一桶水吧。提来一桶水,我把蛋往下放,鸡蛋又一下子沉下去。这也不行,怎么办呢?“有了,冷水不行,那我换热水试试”,试完结果还是失败。

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妈妈问:“为什么海水的浮力很大?”我突然眼前一亮,对呀,如果把食用盐加到水里,这样浮力不就大了吗?于是,我拿出盐,往刚才的杯子里加了一勺盐,再把鸡蛋放进水里,可鸡蛋还是一下就沉下去了,看来盐加得不够多,我又加了一勺,鸡蛋还是纹丝不动地待在水里,我就不停地往杯里加盐,渐渐地,鸡蛋就浮了上来。耶!这次我终于成功了。

这次的实验真有趣,虽然我失败了很多次,但是我最终成功了。我想:想要成功,不能光想,还要大胆地尝试。

有趣的实验 篇7

我从书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杯子盛满水,用纸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我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

我将信将疑地开始做起来。我先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张白纸,往杯子里注满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盖了上去,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一会儿,把杯子倒了过来,慢慢把手放开,嗨!神了,纸真的把水托住了,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得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理。

实验成功了,我又想:半杯水是不是也能托住?我决定再用半杯水试一下。

我接了半杯水,又另外找了一张白纸,我把那张纸盖在杯口上,然后把杯子倒过来,这一倒过来,“哗啦”一声,杯子里的水洒了一地,我赶紧把地擦一擦,然后上网查查是怎么回事。

通过查找,我彻底明白了: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如果杯子里面装满了水,就没有空气了,所以,把纸盖在上面,由于底下的大气压向上托,所以一张纸就能托住一杯水了;相反,如果杯子里只有半杯水的话,另一半就是空气了。杯子里有一半空气,与大气压相互对顶,自然是空气赢,所以纸就托不住半杯水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有关大气压的问题,大气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人类创造着魔力。二是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凭空想象,要有根据,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于楼学校五(1)班

有趣的滑雪日记 篇8

这里风景秀丽,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有北国风光的壮美。车行至半山腰,啊!只见脚下都是飘浮的云,我们像到了仙境一样,风吹过,云一下子飞散起来,浮动的云像大海里的波浪,又白又轻,我们禁不住在云中跳起舞来。约过了四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九宫山滑雪场。一下车,我迫不及待的冲向了滑雪场。

全副武装后,我脚踩滑雪板,手拿滑雪杖,先到平场上滑了起来,滑了几圈后,感觉还不错,没摔过一次跤,于是爬上了小山坡,模仿滑雪动员的姿势,从坡上滑了下来,呀!稳稳当当的,一跤没摔,于是我放大了胆子,爬上了更高的山坡,直冲而下,真是又刺激又过瘾。不过我老爸到是吃了点苦头,连摔了几跤,看来大人的平衡力连小孩都不如呀!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的滑雪时间就到了,我感觉还没过足瘾,念念不舍的离开了滑雪场。我和爸爸约定,下次我要到哈尔滨滑雪,而且要滑更长的时间。

有趣的事情日记 篇9

我带着我的燕子风筝和外公一起到世纪大道上去放风筝。外公是放风筝高手,在外公的帮助下,我们的小燕子一下子就窜上了蓝天,和那些蝴蝶、飞机、老鹰……一起在蓝天里翱翔。

这时,旁边的一位叔叔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举着一个大风筝,一次又一次的放飞。可是他风筝,却一次又一次的栽下来。但是他并不灰心,我们也帮他一次一次地努力,却都没有成功。当我们收好风筝准备回家的时候,他终于泄气了。

“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我的风筝总是掉下来,因为它本来就是个降落伞嘛!”叔叔垂头丧气的说。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篇10

暑期快到了,同学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体验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实验现象请同学们自己填写,现象解释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

实验一:打不走的鸡蛋

实验器材: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一张10cm2的硬纸片、一枚鸡蛋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盖上硬纸片,把鸡蛋放在纸片中央;

2.用手指迅速地弹硬纸片。

实验现象:

同学们还可以做类似的实验:①将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快速地抽纸,看看文具盒的运动情况;②将4-5个象棋棋子叠起来,用直尺快速地打击最下面的棋子,看看上面的几个棋子会不会倒。

实验二:纸片托水

实验器材:一杯盛满水的玻璃杯、一张10cm2的硬纸片

实验步骤:1.将硬纸片盖在玻璃杯上;

2.用手抵住硬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杯口朝下);

3.松开手。

实验现象:

注意:该实验不一定能一次成功,多试几次。实验最好在水槽中进行,以免带来麻烦。

实验三:细口吞蛋

实验器材:一个小口径的玻璃瓶(口径比鸡蛋小一些)、一团棉花或者纸团、打火机、熟鸡蛋一枚、一把细沙

实验步骤:

1.将细沙铺在玻璃瓶底部;

2.将熟鸡蛋去壳待用;

3.点燃棉花,迅速放入瓶中,立即用熟鸡蛋塞住瓶口。

实验现象: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玻璃瓶瓶底铺上一层细沙?

实验四:什么干扰了收音机?

实验器材:一节新5号电池、一根10cm左右铜导线、收音机

实验步骤:1.打开收音机;

2.用手将铜导线的一端按在电池的底部,另外一只手拿着铜导线的另一端在电池的上端来回地碰擦;

3.靠近收音机,看看收音机有何反应?

实验现象:

该实验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同学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

饶毅有趣的科学家坚定的改革者 篇11

2007年, 一纸聘书将饶毅从美国召唤回国, 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一时间公众将他和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等在国外成名、时值壮年回国效力的前辈相提并论。舆论的压力抵不过祖国的吸引力, 他解释自己回国的原因, 始终只有三个字——“归属感”。或许在这个燕山横卧、永定河斜穿的城市, 饶毅将学术与行政都做到了山水相依。

智者乐水, 做有趣的科学家

饶毅的儿子回国时九岁半。最初就读于北大附小, 每天早晨, 饶毅从当时在蓝旗营临时租住的公寓出发, 步行送儿子上学。纵然教学、科研、行政集于一身, 他也多半回家和儿子、父母共进晚餐。

把家庭放在第一, 工作放在第二, 是饶毅生活的信条。女儿小时候, 饶毅晚上也不加班, 周末总带着她出去玩, 在波士顿的儿童游戏场所里, 总有一大堆美国母亲带着小孩, 万红丛中一点绿, 那位中国父亲, 便是饶毅。

回国后, 饶毅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几百名本科生的老师。在2009年的元旦晚会上, 饶毅拿着稿子和学生一起说相声, 饶毅认为, 当学生们在学术会议上怯场了, 或者面对国际学者害羞了, 就想想饶毅都敢上台拿了稿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念水平不高的相声, 自己就不用紧张害怕了。纵然“学生物的孩子伤不起”, 实验室的学生依旧可以放着音乐做实验, 可以不用请假去休假。最近在生命科学学院的院版上, 赫然看见同学发帖向饶毅致敬——“搭公交上班很辛苦, 我觉得您不如直接搞个滑板到北大呢”。在学生们心中, 这种跑题的“灌水”, 或许让他们离院长更近一些, 他们同情院长搬家后每天公交上下班。

2008届学生毕业了, 饶毅致辞说:“你们的幸福是母校的骄傲。”是幸福而不是成功, 在饶毅看来, 幸福最重要, 成功和幸福有时并不相干。2009届学生毕业了, 饶毅的致辞只有六个字:我想、我试、我乐。

能具体解释一下吗?饶毅说不能, 最好的答案是模糊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理解, 而成为各有特色的追求。这六个字, 是对学生的祝愿与期待, 也是饶毅自己的人生体验。

饶毅在出国前, 就锁定了分子神经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美国, 他20多年研究神经的发育。2004年起, 他在北京的实验室用果蝇、小鼠研究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比如研究果蝇的打斗、求偶, 甚至同性恋行为。他沉浸其中, 乐趣无穷。果蝇和小鼠是他的宝贝, 他还说过:“对于我们来说做科研就是娱乐”。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饶毅发现他们除了在实验室潜心工作之外, 亦有许多没有被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扼杀的潜能, 比如唱歌、跳舞、说相声。饶毅因此号召学生们“不妨每天都保持着过节的心态”, 无论是攀登生物科学研究的高峰还是另辟自己的职业道路, 只要是寻找主动、欢快、有特色的人生, 中间就不用怕出些小问题。

饶毅回国前, 北大给他两年的时间逐步关闭在国外的实验室。而饶毅把自己在美国的研究经费转给了系里的其他教授, 并提前安排好实验室人员的出路, 两个月时间关闭了实验室。

饶毅的回国在海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美国的高校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并给他留了办公室。这时的饶毅, 显示出了如山一样坚定的决心, 他在2010年底, 把在美国办公室的东西打包运回了北大, 放弃了自己的退路。

仁者乐山, 做坚定的改革者

2005年, 饶毅带领在中国的学生, 发表了中国二十五年来第一篇《细胞》论文。2008年1月, 饶毅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 是他以前美国实验室的成果。说明他离开美国的时候, 研究没有走下坡路, 而是在成就斐然的时刻回国。2008年8月, 饶毅的北京实验室又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 这说明, 饶毅回国后学术做得很好。2011年4月, 饶毅实验室在《自然》报道他们最新发现:5-HT分子对于雄性老鼠性选择很重要, 没有5-HT的雄鼠, 找对象的时候, 不分雌雄。2011年7月, 饶毅实验室在《自

然神经科学》发表论文:发现群养动物打架少于单养动物的一个分子机理。

然而, 细心的人发现, 这个实验室里发表的研究论文比起当初饶毅在美国的实验室发表

的论文少。善意的人猜测饶毅是不是因为行政工作做得太多, 分散了精力;而恶意的人则讥笑饶毅闲事管多了。其实, 从2004年起, 饶毅的实验室正在经历着一个研究方向的转型, 他正在离开自己研究了20多年的神经发育, 开始探索行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花6年的时间进行这种转型, 是否值得?饶毅认为:“进入新的研究领域, 是科学家‘再生’的一种途径”。而少发论文, 只是“沉下心来, 试图做更重要的工作。”

饶毅的“更重要的工作”中, 很大一部分, 是在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改革。知道饶毅的生物学界人士, 有时会说饶毅是个“堂吉诃德”式的改革家。任凭舆论如何评论, 饶毅的改革立场似乎如堂吉诃德面对的那座风车一样坚定。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 饶毅身体力行投身一线教学。他和龙漫远教授给大一新生开设“生物学思想与概念”课程, 旨在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介绍一些经典的实验、文章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让刚进学校的新生体会到生物学的精、深、美, 调动起他们学习、研究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饶毅和哲学系的吴国盛老师一起, 请杨振宁、丘维声、王诗、马伯强等科学家, 给本科生讲述“科学是什么”。在选课同学的眼里, 一学期下来, 大家不仅听了大师们讲述自己的经历, 还在小组讨论中交到了科研路上的个把知己。有同学感慨“如果我年至耄耋, 尚可忆起在这一次课上所思所得, 其效果就是终生的了”。

在实验室交接制度方面, 饶毅打破了北大原有的“大教授培养小教授”的模式, 在他看来中国本来就没有多少真正有特色且高水平的实验室, 如果再默许“老教授带小教授”, 不仅会形成派系之间的矛盾, 还会降低实验室的业务水准, 于是决定中止这种模式, 要在全球范围内“海选”合格的接班人。

这一变革, 触动了利益, 也招来了不少阻挠, 还有人公然发难。饶毅没有退却, 也没动用所谓的行政权力以势压人, 而是有

理有据地阐述这样做的“利”和不这样做的“弊”, 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实现了竞争上岗, 近可不避亲仇、远可接纳贤士的用人理念。饶毅在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白天主持生命科学

饶毅认为:“进入新的研究领域, 是科学家‘再生’的一种途径”。少发论文, 只是“沉下心来, 试图做更重要的工作。”

学院原有教授的述职, 晚上接听儿子班主任的电话。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 这两件事情都令他十分感动。在评审会议上, 为了推选年轻的人才到合适的教职位置上, 老教授退下无怨言, 全体教授不争, 评委也不为自己留余地。

在引进人才方面, 饶毅明确提出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千人计划”招聘的目标:他希望应聘者回国后能做出世界一流大学优秀教授水平的工作。他表示, 生命科学学院将给予海外学者一段平稳过渡的时间, 减少对科研工作的冲击, 生命科学学院也将提供和创造条件, 让回国工作的人能够开展很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于行政职位, 饶毅看得很轻松, “如果有愿意做行政的, 我热切希望有人做院长, 我可以任其教学副手。”

在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方面, 饶毅也一直秉持“顾大局发展”的原则。在北大的支持下, 饶毅从国外、国内多方面争取经费。几年来, 饶毅从国外渠道争取的经费

人物·精英特写

远超过实验室今后几十年的需求。所以, 他从国内争取的经费, 实际上不是给他自己实验室, 而是通过他进行再分配, 选择性支持其他的科学家和团队。在饶毅看来, 研究经费的使用, 应该以经费使用对国家的效果来看, 而不拘泥于学院利益, 有其他院系参与是好事, 可以使国家经费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 饶毅申请的973, 没给自己的实验室留多少, 大部分给了北大心理系和北大医学部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实验室, 不为别的, 就因为“他们研究做得很好, 经费增加可以加强他们的研究。”获得的“蛋白质平台”经费, 他不拘泥于生科院, 即便这样的做法让本学院老师有微词, 而是将相关的化学学院、分子医学所、工学院等多方面的教授纳入平台, 请他们合理使用国家经费, 发挥经费在科学中的作用, 而不是用于不适合现代生命科学常规的大科学模式。获得国家支持而建立“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饶毅请物理学院招聘回国的原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教授汤超常规管理, 中心从海外招聘, 也支持校内原有优秀人才, 并不局限于饶毅自己的生科院。初期国际评审产生的第一批校内研究员, 五位来自生科院、四位来自化学、三位来自医学部、三位来自分子医学所、还有物理和心理等其他院系。支持学校成立的“生物动态分子中心”、“合成生物学中心”等等, 这种不热心自己“权力”、五湖四海的作风, 有助于推动北大生命科学整体发展, 也有利于促进北大内部多学科交叉、不同院系间的合作与联合。

在校际合作方面, 他和王晓东、施一公发起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两校一所联合研究生培养计划, 强强联合, 并以此推动建立中国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改变了国内原有的将研究生视为劳工的习俗, 提高他们的地位, 为学生利益着想、将优秀研究生当做未来科学家来培养。他和施一公多方面推动北大和清华的生命科学学科间的合作和交流, 共同建立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

有趣的发现日记 篇12

夏天到了,随着温度的升高,我家的沙发上、床上、地板上到处都是小棕猫身上闪闪发光的绒毛。小猫好像也在抱怨脱毛似的,“喵——喵——”的哀怨着,痛苦不安。妈妈也不断的叹息,因为小猫脱毛的问题,妈妈要一遍一遍的打扫。

虽说小猫的哀声和妈妈的抱怨声经常灌入我的耳朵。可面对“脱毛大妖怪”我也素手无策。在一次不经意间,我把小猫的窝从阳台换到了沙发旁,觉得这样他能凉快一点。可自从换了位置之后,小猫的脱毛越来越少了,妈妈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猫咪脱毛主要是因为温度问题。怪不得呢!

有趣的游戏日记 篇13

不过,紧张的学习生活很快就冲淡了假日的兴奋。这不,经过上午连续三节课劳累的学习,大家都昏沉欲睡。好在马上就到了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体育课了,同学们正蓄精养锐,闭目养神。这时,王老师神秘莫测地走进来对我们说:“同学们别犯困了,我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题目出给大家。”同学们原本暗淡无光的眼神突然来了精神,都迫不及待地让老师出题。

“大白+大白=白胖胖”,王老师出题了。原本热闹的班级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接一个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等于大白兔,有的说等于大胖子,有的说等于大胖兔,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啊。老师摇摇头说都不是,但给了我们一点提示:“这是一个数学题”。大家恍然大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抢答。我的脑子飞速的运转着,突然明白了一些,快速拿出笔和纸计算,果不其然,“白”就是“1”。“胖”就是“2”,答案应该是“61+61=122”。我的思路瞬间清晰。我又将答案检查了一遍,保证万无一失。

我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说出了答案,老师疑惑地看着我,我的心怦怦地跳着,紧张地等待着老师的答复。终于老师说完全正确。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们也都惊讶地看着,老师又说:“你要把你的答题思路讲出来。”我步履铿锵地走上讲台,把我的思路讲了出来,班里沸腾了,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有趣的小实验 篇14

终于熬到了下午,美妙的上课铃已悄悄打响,夏校长走进教室,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夏校长从身后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咦,夏校长会讲些什么呢?只见夏校长就像变魔术一样,摇了摇水瓶,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哇,水瓶里面的水变成了深紫色,好神奇呀!夏校长又摇了摇水瓶,接下来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同学们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夏校长手中的瓶子。天啊,又变成了深棕色!我们更加好奇了。夏校长再次摇了摇水瓶,哇哦,又变成深黄色,接下来又变成了浅黄色,然后又变成原来无色的水了。整个过程就像变魔术一样,真是太神奇了!

夏校长微笑着问:“大家猜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我们的班长顾黄杰说:“装的是两种物体。”夏校长高兴地点了点头:“对,里面装了两种东西,两种东西或两种以上在一起发生的反应都称之为化学实验。”我们若有所悟:哦,原来是化学实验呀!

夏校长又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瓶子里面装有高锰酸钾和维生素C。我还是不解,它们放在一起就能变色吗?哦,原来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而维生素C有还原性,二者结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在溶液中会明显褪色。

那么好玩,真想玩一玩。邓老师和姚老师给我们发了双面胶、高锰酸钾、维生素C。同学们激动不已,纷纷开始尝试。我们把双面胶撕下一小块贴在瓶盖上,再把维生素C贴在上面,再弄一点高锰酸钾,就OK啦!同学们脸上个个挂着笑容,都开始用力地摇水瓶。果然,水的颜色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像一个魔术师了。当大魔术师的感觉真不错呀!

这堂有趣的实验课,将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有趣的日记 篇15

今天舞蹈课下课以后,我迫不及待地冲回教室,收拾了书包,跑下楼梯,走进了电脑室。

今天我要上什么课呢?对了,今天我要上虚拟机器人社团课。我坐在座位上以后,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进入虚拟机器人的网站——萝卜圈。老师先告诉我们地址:”这样我更是期待,开始在电脑上兴致勃勃地输入起来,但是没有几秒,我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因为我刚点应用时,电脑吐出了一大堆代码之后就显示连接失败!我再试了试,也跟刚才一样,我就吸了一口气,把网站号撤回,再点了一次,这一次我成功了,顿时我喜笑眉开,但不幸总归不幸,我刚才还在手舞足蹈呢,瞬间电脑的荧光屏显示本应用版本过低,无法使用。这一条文字虽然十分普通,但是这让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于是我就左望望右看看,发现同学们都有这种情况,个个都唉声叹气的坐在那里。这时老师说:“没关系,你们先不要用自己的电脑,让我来示范,回家后你们自己操作。”话音刚落,老师就打开了屏幕广播,共享了电脑屏幕。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机器人是不是有硬件与软件?那我们先装硬件后再装软件,因为硬件看得见,软件是看不见得。”说完,老师就把控制器安装了进去,然后也把马达与轮子也装了进去,一个简易小车就做好了,老师接着说:“硬件装完还不行,软件装了才可以。”说着,就给我们的.小车程序里拼上了软件,我们的小车完整地做好了,后来呢,后来我们把这辆小车在慢慢改造,让我们的简易小车越来越好,没过多久,社团下课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这一节课,真是一堂有趣的课。

有趣的图形日记 篇1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课堂上学完了“图形的运动”单元。我便开始留心观察起身边的每一种物体。这次我们全家出去游玩,我发现了好多关于利用图形的运动所制作的物品。

在阿姨家的小区门口,有着一个横杆。当车来到时,门口保安按一下开关,横杆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车就可以进小区了。车进去后,横杆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又回到了原点。在义乌,我看到了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水转筒车”。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郁郁葱葱的山涧、溪流间构成了一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运用了旋转原理,有点的旋转,也有线的旋转,还有面的旋转。通过旋转,可以得到特别好看的风景,可以获得神奇的效果。

有趣的静电(中班科学活动) 篇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静电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一、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出静电是物体之间摩擦产生的,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

二、了解静电的用途和去除静电的方法。

三、体验科学实践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塑料泥工板、旧袜子。

二、自制纸蝴蝶、纱巾、塑料棒,每个幼儿一份;米粒、沙子、纸屑、泡沫、羽毛,每组一份。

三、相关图片和视频。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片和魔术感受静电

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照片(如图1)有趣在哪儿?”在幼儿发现了照片的有趣之处后,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她的头发为什么会飞起来?”在幼儿进行了各种猜测后,老师说:“其实我知道她的头发会飞的秘密,我也可以让头发飞起来。不信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把在衣物上反复摩擦过的塑料泥工板放在他的头发上方。老师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看他的头发也飞起来了。你们发现头发飞起来的秘密了吗?”请幼儿自由想象。(如图2)

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揭示:“秘密就在于塑料泥工板和我的衣服反复摩擦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静电。”接着,老师带领幼儿重点练习摩擦起电的动作。

二、探索有趣的静电

1.“怎样让纸蝴蝶飞起来?”

老师给幼儿发放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有自制纸蝴蝶、塑料棒、纱巾等,请幼儿尝试让纸蝴蝶随着小棒飞起来的方法:“刚刚,我们的头发被静电吸了起来,你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让纸蝴蝶飞起来吗?我的要求是不能用嘴巴吹,也不能用手触碰纸蝴蝶。”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尝试探索出了用塑料棒和纱巾摩擦产生静电吸住纸蝴蝶,使它们飞起来的方法。老师总结:“原来是小棒在纱巾上来回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纸蝴蝶飞了起来。”(如图3)

2.“谁能被吸起来?”

老师提示:“我们用带静电的塑料棒吸起了纸蝴蝶,它还可以吸起哪些东西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米粒、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再试一试,这些材料中哪些可以被吸起来,哪些东西不可以,并把你们的发现用打勾和打叉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

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再次进行探索,记录游戏的结果。老师在将所有幼儿的记录表汇总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并总结:“原来塑料棒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后,只能吸起很轻的东西。”

三、讨论怎样利用、去除静电

1.利用静电的小发明

老师:“聪明的人会利用静电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我可以现场做一个静电拖把呢。”老师一边用旧袜子现场做拖把,一边介绍:“我这个静电拖把很厉害,丝袜和地板摩擦产生静电,拖把可以把地上的头发丝和灰尘吸起来,使我们的地面变得很干净。”老师做好后现场示范,并邀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试试。(如图4)

老师说:“除了利用静电的原理做出静电拖把外,还有很多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展示静电手套、静电打印机、静电球等的图片。

2.去除静电的小妙招

老师:“静电虽然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比如在握手、开门时我们会碰到忽然产生的静电,手会麻麻的。你们遇到过类似现象吗?”

在小朋友讨论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后,老师说:“看来静电有时候的确挺麻烦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除它们呢?”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通过握手或开门前先摸墙或金属物件、梳头前将梳子弄湿、靠着墙脱衣服、多喝水、在室内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静电。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两个干燥物体之间摩擦后会产生静电。还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小发明,了解了去除静电的小妙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呢。”

反思

反思

在活动中,我遵循《指南》的建议,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给他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进行独立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是层层深入,前面一个环节为后面一个环节埋下伏笔,从感受静电现象到掌握静电产生的方法,再到探索静电可以吸起东西的特性,最后顺势引入静电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层层深入地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逐步了解了静电常识。

(本栏责编 叮 咛)

上一篇:员工校园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体卫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