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推荐18篇)
我们的校园位于陆城镇的东边。
一进大门走过第一幢教学楼,就来到最迷人的花园的旁边,花园的中间有一个假山。假山上面有棵小榕树。树叶是那么翠绿,在阳光的照耀下,颜色绿得闪闪发亮。假山上的石块形态万千,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小猫,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山脚下有一条盘延而上的阶梯,真像一长龙卷在这半山腰。假山周围是一个水池,水里爬着一个大石龟,但是石龟的头不见了。仔细一观察,原来石龟把头缩到龟壳里去了。池里的小金鱼缓慢地游出水面,阳光射到鱼鳞上,闪闪发光。像是穿了一套金衣。当小金鱼们看到有人走过来时就全消失了,躲进水里的石洞里,等人走后才游出来。水池周围围着四个花园。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吊钟花、大红花、太阳花等等。这数不清的花,在花园里堆了三个小花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大红花了,大红花长在枝头上,又大又红,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花蕊,等花蕊旁的花枯死,小花蕊就会谢开了,发出阵阵清香,路上的行人会感觉到神清气爽。还有太阳花,每当太阳升起来就会开花,如果太阳在东边,花就会向东边,如果太阳在西边,花就会向西边,不管太阳在哪边,太阳花跟着开到太阳下山才慢慢合回来。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我突然想起来上学时间超过了,我要迟到了,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
这些梧桐树很高大,足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最粗的一棵梧桐树得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将它抱住。梧桐树的皮摸起来很粗糙,这里鼓一块,那里凹一块,有的像眼睛、有的像嘴巴、有的像皮球……听老师说,这些梧桐树从一建校就有了,到现在已经近百年了。看来,它比我们大多了!
春天来临,梧桐树的叶子露出新绿,一簇簇、一层层的叶子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
夏天,梧桐树的大树叶会帮助我们遮挡住强烈的阳光,同学们在树下做游戏,梧桐树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像黄蝴蝶似的落叶飘舞着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新被子。
冬爷爷也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到梧桐树上,到处是银白色,银装素裹,美丽极了。
梧桐树,你曾经自己淋着却为我们遮风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却为我们遮挡阳光,我爱你——梧桐树。
春天,校园里的树木抽出了嫩叶,到处开满了各式各样美丽的花。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樱花,小小的、粉粉的花瓣,可爱极了。那些可爱的小鸟儿,燕子、鸽子、麻雀都在校园的树上停息过,不过,特别有趣的是那些在别的学校见不到的鸟儿——用木牌做成鸟的形状,再用彩笔涂上各种颜色鸟的眼睛、嘴巴和羽毛的奇异鸟。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就有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奔下楼,去寻找校园特有的奇异鸟。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匝匝的枝叶挡住了炎热的太阳,让我们觉得非常凉爽。教学楼走廊旁的葡萄架上刚长出小小的葡萄仔儿,等到成熟就可以吃了,那味道可口极了!
每当一片片树叶落下来的时候,我们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这时,校园里的桂花开得可旺了!桂花树上满树的花,一簇一簇的,像是开满了金子的树,那枝头上金灿灿的桂花,随风舞动着,像是在对我们点头微笑呢!
冬天,树木像去植物理发店剃了头一样,枝条光秃秃的。当雪花漫天飞舞时,校园里银装素裹,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
我爱我们美丽的校园!
指导老师:
万老师点评
我们每天都要上学,我觉得我们学校很美!
一进学校校门,就能看见很多的鲜花。穿过老师办公室楼,就来到我们喜欢的操场。操场很大,周围是红色的塑胶跑道围着。跑道的左边是饭堂和老师的宿舍。右边种着一排绿绿的树木,然后是我们的教学楼,走上教学楼,可以看见我们的敬爱噢是很漂亮、舒服:白白的墙、干净的地面、图书角的书摆放得整整齐齐。中午放学后,我和朋友吃完饭会去游乐场玩一会儿,那里可以滑滑梯、玩双杠等,有时我们还会玩玩小游戏。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我很喜欢它!
走进校园,首先映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三层教学楼,其次是绿化带上绿绿的小草和一些不知名小花。清晨,小草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闪光,漂亮极了。在教学楼的两边还有一大片的绿化带,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偶尔有几棵枯萎的小草,像是海洋中的点点风帆。冬天的时候,一片片的雪花飘下来给我们的教学楼披上了一件银装,雪白雪白的,美丽极了。
下课时,同学们纷纷下来玩游戏,这也给校园增添了气氛。时间如离了弦的箭,转眼间又到了春姑娘又来了。春风姐姐用那动听的歌声驱赶走了寒冷,也让校园又充满了生机。绿化带里冒出了嫩嫩的小草,引出了各种昆虫。
我爱这个美丽的校园。我常常一个人在这里发呆、遐想,沉浸在这片美丽的景色中,我爱这美丽的校园!
春天来了,春姑娘帮大树抽出细小的嫩叶,那叶子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娇嫩,那么柔弱。大树妈妈总是那么慈祥、耐心地一刻不停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夏天来了,大树的叶子密密麻麻,犹如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每当课间休息时,大树下便聚集着很多小朋友,有的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的跳皮筋;有的玩丢沙包……有大树为他们遮挡太阳,他们玩得很开心,累了还可以坐在大树下休息、乘凉。
秋天来了,大树的叶子从树上纷纷掉落下来,那样子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地上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子,真漂亮!
冬天来了,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大树,大树赤裸裸地立在那里,就像一个站岗的哨兵一样威武、坚强,恪尽职守。
如同一个人需要精神作为支柱一样, 古今中外的大学都在办学中努力探索和孕育大学精神, 而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的大学精神和体现独自特色的个性精神。笔者在本文中不从高等院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或者校训中阐述大学应该体现何种精神, 只想就自己的专业所识———可观性极强的校园景观 (园林) 的“美丽表达”入手谈谈看法, 意在表明心迹, 与同行商榷。
所谓大学精神, 应是一种十分崇高而让人敬仰的精神“产品”, 是一所院校赖以生存的灵魂。这种崇高的精神从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训、园林、厅堂和雕塑中展现出来, 从教育者、管理者和学生的眼眸中流露出来, 构成大学有别于其他任何行业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线。校园的园林景观和其他多种办学元素构成整体, 为彰显大学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众所周知, 学校的园林景观从构思布局到营建呈现, 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精神, 这种精神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十分契合。
2 对“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 应是指校园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一致的意志态度、思想境界、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本质上反映高校的文化品质, 它的优劣和有无, 是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性标尺, 关乎一所大学的成败和生存。对于大学精神, 我国古代的先哲圣贤们曾有过不少精当的论述, 值得我们体味
古代典籍《大学》的开篇语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浓缩一下就是“明德至善”。孟子提倡的大学精神, 一是反求诸己, 强调自省;二是“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三是“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四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五是乐教精神, 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成人生一乐, 并要求“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孟子的大学精神, 是从为学的责任、为学的精神、为学的境界和乐学乐教等方面思考, 强调大学培养人才应在艰苦中磨练和生存进取。荀子的大学精神则是强调“学不可以已”和“锲而不舍”, 立“冥冥之志穷而穷, 逐无极”, “笃志而体”, “垒土不辍”和“至德至诚”。古代先贤们阐述的大学精神, 主要从学聚、问辩、宽居和仁行上凝练, 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而近现代的大师学者们阐述的大学精神, 可以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校训中窥见一斑。以这些名校为代表, 大学精神主要在博学、审问、慎思和明辨上着力。虽然大学精神的述说各不相同, 但是追求真善美培育真善美应是大家一致的认识。
3 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与大学精神的体现
如前所述,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是人类矢志不移追求的真善美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体现, 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真善美。毋庸置疑, 校园景观 (环境) 是承载和展现大学精神的外在客体, 这种外在客体的营造是每一所大学的领导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和共为。因为, 只有营造出切合实际的校园景观, 让景观美丽漂亮, 让美丽的校园景观“说话”, 其“美丽表达”的育人功能才会真正体现, 无声的生命体才能“润物细无声”, 使大学精神像不可缺少的空气阳光和水一样“营养”师生员工。
3.1 关于“美”和“美丽”
对美和美丽的解释, 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 甘也。从羊, 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古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美”指美好的人或事物, 也指称颂赞美, 还指漂亮美好。《现代汉语词典》对美的解释是:“美, 美丽、好看;使美丽;令人满意的, 好;《方》得意。”“丽”与“美”互文, 二者合成后, “美丽”变成了一个哲学概念, 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 这个词源于《战国策·齐策》。概括地说, 美丽意指从形到神让人看了都感到舒畅满意, 美好高尚。从审美的角度看, “真”和“善”是“美”的前提, “真”是美的基础, “善”是美的诉求, 而“美”是和谐, 是天、地、人、自然、社会与人的身心达到均衡协调的一种状态。
3.2 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
有一位教育家曾写过一篇佳作, 说大自然是有语言的。校园景观由花草树木等有生命的植物和其他静态物亭台楼阁等构成, 它们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那会说话会表达就是自然的。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无声传递, 这种传递“无声胜有声”, 如同“美丽中国”给人们传递的是一种向往和追求一样, 美丽的校园景观照样能从一个点上向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传递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展现温馨安逸的人文之美。
小草铺就的校园草坪。细细密密的草叶, 无论是嫩绿的还是油绿的乃至已经发黄的, 它们的美丽不只是不同的绿组成的色彩, 更有那从不同草色中透出的生命的顽强。小草用自己的形和神, 表达着自己虽然历经一岁一枯荣的变化, 却给自然界给人类以清新和高雅, 给校园一派生机和活力。“草坪如绿毯, 植铺大地中。悄然无声语, 献美无始终”。小草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默默无闻地向人们奉送着美丽和舒适, 表达着清秀与干净, 诉说着自己无畏于践踏和摧残的向上力。当你置身于绿油油草坪旁边的时候, 你的情感, 你的思绪一定不会平静, 那种想和草儿对话的冲动一定会不由自主。
校园内由各种花儿组成的花圃, 也是一块十分亮丽的风景。花朵, 千娇百媚绚烂无比, 它们仪态万千形色各异, 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们目不暇接。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们不惜笔墨对花儿赞赏有加, 都是因为花朵不同一般的“美丽表达”所致。唐代诗人吴融在《桃花》一诗中写道:“满树和娇烂漫红, 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 将示人间造化工”。的确啊, 花儿满树和娇万枝丹彩时, 不正是用自己的形色香组成一幅七彩花锦, 在向人们展示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吗?看到一朵朵鲜花, 哪怕是它们行将凋谢萎顿的模样时, 你会慨叹“把美丽留给人间”的花情卉意是多么可贵。花儿美丽, 它们的一生都是在作“美丽”的表达, 表述什么是真, 什么是善, 什么是美。花儿表达的真善美不就是大学在凝练的真善美精神吗?有诗句说:“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看到无数的花儿, 你会感悟到它们传递给你的美是品格之美, 是一生的美。大学里我们对学生的培养, 首要的就是培养人的品德品格, 是启迪学生活着的价值在哪里, 为此, 校园里种植鲜花组成花圃, “园丁们”用其作美丽的表达, 进而启发人感染人, 用意多么深邃!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树木, 无论独处的还是成林的, 它们头顶蓝天, 根扎大地, 一年四季支撑出校园郁郁葱葱的挺拔身姿, 它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师生员工进行着美丽的表达。校园景观中的树木, 与自然界中的森林一样, 春天青翠欲滴, 夏天枝繁叶茂, 秋天层林尽染, 冬天蓄势待发, 使校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典范。俗话说,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校园里的各色树木, 无论是香樟林、榕树林、樱花林、木棉林、银杏林还是其他杂木林, 它们高矮搭配, 粗细交错, 有蓬头大的, 也有蓬头一般的, 都在用自己的形象和成长, 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意义, 表达着什么是向上, 什么是生长, 什么是支撑, 什么是培育和感恩。置身于校园景观里各种树林之中, 你不会只感受到清新阴凉和舒适愉悦, 微风吹过树叶发出的飒飒声, 阳光下绿叶反射的彩色光线, 树干上满布的斑驳痕迹, 树枝盘曲缠绕的亲密相拥等等景象, 都会让你沉醉其中, 让你遐想无穷。此时, 你会情不自禁地想拥抱它们, 倾听它们的诉说, 产生与之对话的兴奋和冲动。“满目青翠日照明, 树木着意溢浓情”。看着茂盛的树林, 听着它们发出的天籁之声, 大学培育人塑造人的神圣和尊严, 会从一棵棵树木中表达出来, “立德树人”的真谛此时会深深地让你回味和感悟。
4 结语
大学精神不是空的, 仅从校园景观里花草树木的“美丽表达”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和体会到。因为美丽不是空的, 它可视可感可以意会, 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校园, 加上美丽景观的美丽表达, 那种环境美、文化美、关系美进而营造出来的工作美、生活美、人物美, 一定能把明德至善、兼容并包、追真求实的大学精神张扬开来, 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0) .
[3]钱易, 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
我们的沙台小学是个美丽的小学校。
上了楼梯,进入大门,就来到我们学校那洁白的升旗台,洁白的升旗台,不锈钢的栏杆,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神圣,庄严的地方。升旗台的正后方写这八个大字:“居高志远,意诚力行”,这就是我们的校训,意思是:我们的学校有着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海拔,站得高,视野也就更远。升旗台是由洁白的石砖搭建而成,象征着纯洁。还有三根不锈钢的柱子耸立在升旗台的正中央,中间那根最长,是用来升我国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的,左右两根稍微低一些,是用来升我们沙台小学那绿绿的校旗的,两面校旗就像忠诚的士兵,守护着我国的五星红旗,升旗台两旁还有两盆盆栽,让人感到生气勃勃。
绕过升旗台,踏过操场,就到了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地方——鱼池,一下课,同学们就纷纷跑到鱼池旁观赏,有的在和小鱼玩耍,有的在和小鱼嬉戏,还有的在鱼池旁默默地看着小鱼,似乎在和小鱼做眼神的交流……上课了,小鱼在水中静静地浮着,似乎在默默倾听着我们琅琅的读书声。
走过鱼池,跑过操场,上到四楼,就来到了我的教室中。我们班的墙上贴着奖状和许多同学们的作品以及我们班的李世璇和张金婷用自己的汗水写下的条幅,我们就是在这样优质的环境下学习的。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你有时间的话也来看看吧!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沙台小学种子文学社四(2)班
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四(1)班 边曾彦
指导教师 王娟
我的学校——迎宾路小学,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到了,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柳树吐出了新芽,花坛里的花也开了:有黄的、红的、白的、粉的,竞相开放,争着装扮美丽的校园呢!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操场边的一棵棵大柳树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大伞为我们遮挡阳光。我们在树荫下跳皮筋、打沙包、做游戏,玩得可热闹了。
秋天,校园里的树木穿上了金黄色的衣裳,一阵阵秋风吹来,树上的黄叶慢慢飘下,好像给校园盖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美丽极了!
冬天,校园换上了洁白的银妆。雪把大地覆盖住了,好像给校园盖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被!我们快乐地在操场上堆着雪人,打着雪仗,欢快的笑声响彻云霄。
这就是我美丽的学校,我爱她!
2018.3.3
校园真美
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四(1)班 白翼飞
指导教师 王娟
我的学校——迎宾路小学,坐落在嘉峪关火车站附近,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带你去看看吧!
站在校园门口,可以看见“迎宾路小学”这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进校门,右边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的花朵就像小姑娘一样,一个比一个美,花园里有桃花、喇叭花、牵牛花,粉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还有绿油油的草,高大的树,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正对校门的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那座教学楼是一二年级上课的地方。往左走是北教学楼,我就在这里上课。
再往前走就是大操场了。大操场是我们的乐园,下课了,我们从教室鱼贯而出,同学们在那里踢足球、打篮球,捉迷藏、踢毽子,玩得可开心了。操场的边上还有很多健身器材,只要有时间我们都去那玩。
我们的学校美吧!我很爱她!
2018.3.3
走进校园的大门,首先咉入眼帘的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红旗两旁有许多高大挺拔的大树,有银杏树、枣树、核桃树、梧桐树……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楂树,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抱在一起。阳光穿过叶缝,照射在山楂上,就像是翠绿的翡翠上镶嵌着一颗颗红宝石;风一吹,又像是一群红色的精灵,在微风中舞动。
向南走去,就到了我们的画廊,人字形的廓顶连接着红柱绿栏,真是美不胜收。仰头望去,横梁上雕刻着一幅幅的画,几十幅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有的画着红嫩嫩的桃子,让人一看就直流口水;有的画着一条鲸鱼,喷出了一根水柱,让人顿生嬉戏之意……
再往里走,就到了我们的操场,操场上,大家都在跳绳、踢毽子、打篮球、踢足球、老鹰捉小鸡……同学们都在一起玩耍,那和谐的场面,是我们学校最美的风景!
我们的校园里处处都是美景,翠绿欲滴的树叶、美轮美奂的画廊、热情欢闹的操场,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我爱你!美丽的校园!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美好的事物,它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在大家心中,它可能是一束束的鲜花,一缕缕的阳光,也可能是一句句暖暖的祝福。但是在我心中它却是我的校园生活,它在我苍白的人生路上渲染出了一路的青天,我们校园充满快乐的笑声,读书的热情,和一股积极向上的信念。
早晨,刚进入校園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开始充满斗志;午时,他们学习热情的火光,在无限地燃烧着;傍晚,他们学业结束了,看到了一天中胜利的光芒。
校园的生活是充实的,上课铃响,学生都将饱满的学习热情释放出来,迎接新的挑战。下课铃响,有的同学们在聊天,同学们在操场间活动,如那新生的鸟儿,仿佛他就是下一个刘翔,姚明。有些同学还在温习这堂课所学的知识,仿佛他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与爱丁顿。校园内的学生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和斗志,都在为了好的成绩而拼搏。
校园的生活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一不小心,不认真,就会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所以没人敢有一懈怠。
校园的生活还有老师的相伴,当你遇到困难无方法解决而烦恼的时候,老师是你的指路灯,他就会引导你,最终战胜困难;当你考砸时,伤心难过时,老师就在你旁边倾听你的心灵,鼓励你走出阴影。
校园的生活是有情感的,朋友的友爱,老师的关爱,随时帮助着我们,患难见真情,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当你心灰意冷时,有他们在身边,一切困难都如蚂蚁一般地渺小。
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色彩,时时处处充满了欢笑,因此我要说:“我爱我的校园,我的校园独一无二!”
一、高职院校美丽校园的内涵
美丽中国不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也要加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美丽校园建设应与美丽中国的主旨相统一。美丽校园建设的宗旨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正向的推动和服务作用, 其内涵应包含多个维度。校园环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的总和,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校园的环境美可以升华人的情感美, 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美丽校园首先应包含优美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自然环境包括静谧的外部环境, 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协调典雅的建筑, 优美的生态;教学环境包括整洁、安静的教室, 整齐的教学仪器设备, 舒适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包括完善的生活设施, 整洁的宿舍、餐厅和活动场所。校园环境应在满足功能性与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 实现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亮化和绿化。
美丽校园应包涵人际关系美。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 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校园活动具有社会性特征,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机体的健康与稳定,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成为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维度。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师生完成的, 师生关系也是高职校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包括生生关系、师师关系等方面。教学活动需要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和相互促进, 即“教学相长”, 学生的情感需要靠情感来激发, 师生在心理上产生“同构”、“共振”效应, 在宽容、理解、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交往活动。不和谐的师生关系难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在审美追求中具有互补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及时协调和化解矛盾和冲突, 塑造一种互敬互爱、理解、体谅、宽容、关怀、帮助的人际关系氛围。
美丽校园应包涵行为美。行为美是指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所作所为表现出来的美。行为美的基础是各主体的行为应符合行为主体的角色及身份要求。教师行为美是个体行为美和群体行为美的统一, 个体行为美构成了群体行为美, 群体行为美则通过个体行为美得到形象的展示。教师行为美是一种职业行为美, 从态度方面看, 教师行为美主要表现在“认认真真教书, 兢兢业业育人”, 既产生于教育活动, 又服务于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美体现在恪守学生的职责与角色, 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环境, 在日常行为中贯彻真善美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 高职院校美丽校园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最主要场所, 应体现出为教育服务的职能, 即美丽校园建设应与“促进师生发展”的主旨保持一致。高职美丽校园建设的目的在于为高职教育服务, 美丽校园的内涵应与高职教育的内涵相吻合, 即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和育人的宗旨服务, 高职美丽校园建设应从满足师生发展需求的维度切入。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特色, 因此高职美丽校园建设应突出职业导向性特点, 增加职业性元素, 凸显出鲜明的职业导向和职业定位。美丽校园建设既要通过对职业性元素的挖掘和深化, 使学生能够真正置身于深厚的职业氛围中, 实现其服务教学、服务生活和服务职业发展的特殊定位, 这是高职校园职能的特殊性所在。同时, 美丽校园建设还应体现美的内核, 满足教学活动对于审美的内在要求。
二、美育促进高职美丽校园建设的功能探析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美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立美和创美等方面的培育, 使学生具备审美、立美和创美的素养。职业审美素养同样是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走向职业成功所不可或缺的, 也是高职院校美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美育能够提升个体审美、立美和创美的素养, 通过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来促进高职美丽校园建设。高职美丽校园具有教育功能, 能够拓展美育的时间和空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美育与美丽校园建设存在交叉地带, 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美丽校园的建设从宏观上可以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 美育促进美丽校园建设的功能也可从这两个维度来分析。
(一) 美育能够促进校园物质环境的美化
校园物质环境美化的目的在于提升物质环境的美感, 美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相应的校园环境, 同时, 美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校园物质环境的美化。
1. 美育能够促使师生产生校园物质环境美化的诉求
高职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应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宗旨, 理应满足师生多方面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 审美是人的高级需求, 因此, 校园物质环境应在满足教学活动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追求更加舒适、更具美感。美育能够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 师生能够发现环境的不美之处, 并产生对其进行改善的情感和诉求, 通过诉求的表达逐步使管理者认识到并重视校园环境美的价值, 最终对校园环境进行美的改造或建造。
2. 美育促使师生参与校园环境审美化的构建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立美和创美等素养的提升。在校园环境美的建构过程中, 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校园环境美的建设,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 可以承担校园环境美的设计、实施的部分任务, 将美的理念转化为现实, 使校园环境成为体现美的理念的载体;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将创作的作品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 通过作品来拓宽校园环境美的内涵, 或者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观点和意见, 从而成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和改造的重要参考。
3. 美育促进美丽校园环境的维护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需要前期的建设, 更需要后期的维护。心理学的破窗理论对此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窗户的玻璃, 这扇窗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窗户的玻璃。破窗理论形象地揭示了环境对于个体行为取向的影响。众所周知, 人生来就有爱美之心, 适时、恰当的后天教育能够强化个体追求美的动力。美育能够使个体感受到环境美所带来的愉悦感等积极体验, 使个体对环境美产生强烈的渴求, 进而产生追求校园环境美的内在动力。和谐是校园环境美的重要体现, 如果环境美遭到破坏就会使得整体的和谐被肢解, 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失落感甚至是抵抗性的情绪, 从而促使个体产生恢复环境美的情感, 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对校园环境美的维护或修复能够满足个体对校园环境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 还能使审美、立美和创美的观念和行为成为习惯, 此为个体发生维护校园环境美的行为的内在动力。
(二) 美育能够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美化
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的两个重要维度。如果说物质文化是校园建设的外壳, 精神文化则是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内核。
1. 美育能够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个体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只有处于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 个体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从本质上说, 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个体内在需求的表现。现代美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 “我们倾向于选择使我们感到肯定和愉快的东西, 优先于那种让我们感到不太肯定的东西”。“美在和谐”的美学命题揭示了和谐是人际关系美的重要维度。
美育能够提升师生的审美修养, 促使学生将人际关系美成为内在的追求, 有助于他们养成以“美”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作为引导个体行为发展的航标, 将个体发展的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统一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学生追求美的动力源自美育, 因此, 美育能够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2. 美育能够促进共同价值目标的形成
人类的一切活动均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 教学活动亦不例外。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主导的价值观, 教学价值观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内在需求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马斯洛的研究证明了, 多样性和层次性是个体需要的典型特征, 而需要的满足是校园价值观形成的必要前提。人们对不同层次需要的追求是有差异的, 需要的满足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精神性需要属于个体的高层次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会过渡或者转移到高层次需要的追求, 对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却没有界限, 真善美体现了个体追求的最高层次, 因而它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作为高层次需要的审美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子, 因此, 它能够承担起塑造价值观的职责。
美育的价值在于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只有个体将自身的审美素养提升到一定层次后, 校园群体的价值目标才能够更好地统一起来, 从而形成健康的、统一的价值目标, 为学习和生活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三、美育促进高职美丽校园建设的途径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 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美育通过提升师生群体的审美素养, 使师生“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
(一) 发挥美育与美丽校园建设的协同效应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美丽校园建设通过塑造优美的环境促进美育成效的提升, 美育成效的提升进而能够推动美丽校园建设, 因此, 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协同效应。如何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是美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审美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校园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两者的结合均体现“育人”的主旨, 育人亦是美育的核心要义。因此, 育人是美育与美丽校园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的抓手, 这就要求克服美育与校园建设之间“两张皮”的窘境, 从多个层面将两者的协同效应落到实处。美丽校园建设与美育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的结合能够推动各自的进一步提升。
1. 美育培养目标的制订应与美丽校园建设产生协同效应
美育目标是对美育活动所能实现目标的规定, 它会受到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美育目标制订应将这些因素 (包括以校园主体的教育环境) 考虑在内。美育目标对教育对象的审美、立美、创美方面均有相应的规定, 这些规定既要考虑校园对其产生的各种影响, 又要考虑其对校园建设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 两者间的协同效应作为美育目标制订的重要问题。
2. 美育过程应与美丽校园建设产生协同效应
美育与校园建设的交集使得部分美育活动直接转化为美丽校园建设成为可能。例如, 学生行为美的塑造是美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具备美的行为不仅是校园人际关系美的重要促进因素, 也是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维度。因此, 通过美育活动与美丽校园建设融为一体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
3. 美育课程资源建设与美丽校园建设相融合
美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是校园, 校园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环境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美育课程具有内隐性、潜藏性特征, 这些特征正是美丽校园环境所具备的特征。内隐性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特点, 因此美丽校园的审美资源可作为隐性课程的组成部分。从此种意义上来说, 美育资源建设与美丽校园建设之间存在着重要交集, 美育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资源。
对于高职院校美育来说, 课程资源由多个部分构成, 而校园环境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校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因此美育课程资源应首先考虑从校园环境中选择, 对于现实条件无法满足的部分, 应通过加强或者强化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来进行, 使其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的需要, 而且还能满足美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 因此, 通过美育课程资源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的协同化, 不仅能够节约由于重复建设而浪费的物力和财力, 而且能够更好地为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服务, 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同时, 在美育实践过程中, 师生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案例进行研讨, 能够为美丽校园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或者智力支持, 从而推动美丽校园建设的持续更新与完善。
(二) 将美丽校园建设作为衡量美育成效的指标
美育就是通过塑造美的人, 通过美的人来促进美的环境的创造, 进而再促进审美的人的塑造, 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美育通过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 使个体具备审美、立美、创美的能力。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的日常行为是以校园为载体得以呈现。因此, 校园是学生展示其审美、立美和创美素养能力的主要场所, 学生审美、立美和创美能力的提升必会促进美丽校园的建设。同时, 高职院校校园是美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 美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创造美的过程, 因此, 校园应作为学生创造美的实践平台和载体。
综上所述, 校园是美育效果集中展示的平台和载体, 个体的审美、立美和创美能力能够通过校园建设加以检验。因此, 应将能否促进美丽校园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美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 美育活动的设计契合美丽校园建设的主题
美育活动是实现美育目标的途径, 美育活动设计应从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维度切入, 这两者也是美丽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美育的实施需要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同时, 美育实践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作品”, 这些“作品”可转化为美丽校园建设的物化成果, 因此, 美育活动的设计应契合美丽校园建设的主题。美育活动设计首先应考虑校园环境能够为其提供何种条件的支持, 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校园条件实现美育活动效果的最大化;其次, 美育活动设计亦应考虑其能够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设定既可直接选取校园建设的任务, 也可选取美丽校园建设的相关任务;再次, 美育活动的设计应充分挖掘和汲取校园环境建设的合理基因, 为美育活动的设计提供全面的借鉴;最后, 美育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与美丽校园建设的契合度, 在其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美育活动来实现美丽校园建设的增益效应。
(四) 将美育实践融入美丽校园建设过程
从内涵来讲, 美丽校园建设没有一个静态的、终极的标准, 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得以提升, 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才是其根本要求。美丽校园建设既需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又需要长期的维护和循环提升。因此, 美丽校园建设是长期的过程, 只要有教学活动, 美丽校园建设就存在着。美育对于学生来说, 并非是单纯达标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达到美育的最低目标并非美育的全部要求, 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审美素养的不断提升。总而言之, 美丽校园建设理念与美育理念有相通之处, 美育实践可以为美丽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美丽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它需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学生是美丽校园建设 (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维护) 的主体力量, 美育与美丽校园建设间能够产生互动, 美育能够将美丽校园建设任务融合于学生培养过程。其一, 美育实践活动可以直接以完成某项校园建设任务作为主题来开展。例如, 以行为美的培养为例, 美育实践可以通过职业文化、宿舍文化、课堂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等维度对行为美进行教育, 使学生具备行为美的素养。在此基础上, 美育通过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 来促进美丽校园建设。例如, 美育以开展宿舍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通过美的理念来丰富宿舍文化, 通过制作实体文化载体来体现物质文化, 同时, 以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来提升宿舍文化的品位。其二, 美育实践活动应与美丽校园维护相结合。美育实践通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的提升能够有助于学生增强校园环境维护的意识, 并且使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优美成为自觉的行为。
摘要:高职美丽校园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建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作为提升学生审美、立美和创美素养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美育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美的素养而具备促进高职美丽校园建设的功能。其功能应通过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 将美丽校园建设作为衡量美育成效的指标, 美育活动的设计契合美丽校园建设的主题和将美育实践融入美丽校园建设过程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美丽校园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2][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黄建君.关于教师行为美的哲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8 (3) .
[4]陈鹏.培养完满的职业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构思[J].教育研究, 2013 (1) .
[5]卢世国.“破窗理论”与教育管理[J].学校管理, 2003 (2) .
[6][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户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7]张文俊.美育十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6.
三年四班
张维轩
我去过很多旅游胜地,可是,我还是觉得我的校园才是最美丽的。因为它是我快乐的天堂。
春天,小草从地了探出头来,仰望着美丽的世界;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真像春天的一眨一眨的眼睛;柳树垂下了像用碧玉打妆的一样,那真像是春天的头发。
夏天,花草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花园里,百花齐放,花儿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大树下,茂密的枝叶把太阳遮的一点儿也照不进来,我在树下玩的一点儿也不热。
秋天,落英缤纷,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微风一吹,它就翩翩起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校园像铺了一层大被子,小朋友们穿上了棉衣,你追我赶,一会我把你打得落花流水,一会你把他打得屁滚尿流。
步入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蓝色的雕塑,雕塑的下面有“养正求真”四个大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雕塑的后面是“仁园”。“仁园”其实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面有一条“羊肠小路”(石子路),真有点曲径通幽的意味。
既然是花园,当然少不了花草树木。花园里,有桂花、青枫、五针松……甚至还有假山。花园的地,就是草坪,草坪上有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春天,这里一片生机勃勃。花园的周围,是一颗颗高大挺拔的香樟树,它们就像士兵一样保卫着花园。
再往东走几步,就是篮球场,同学们常常到这儿来打篮球。
绕过正心楼,来到“智园”,里面有一个喷泉,喷泉有时喷得高,有时喷得低,还时快时慢。喷池中有荷花、睡莲,还有五颜六色的可爱又漂亮的小金鱼,喷池周围还有一些花花草草。整个智园显得优美而又灵动。
再往西走,是师陶廊。师陶廊里展覽着各种各样同学们的作品,有毛笔字、画画、照片……
穿过正智楼,便来到了操场。操场上有红色的塑胶跑道,中间是一个圆形草坪,草坪其实是用塑料做的,踩上去很舒服。同学们每天就在这个操场上跑步、做操,上体育课。
走到学校的最南面,是紫藤长廊,紫藤花很漂亮,近看像一只只紫色的蝴蝶,远看,又像一片紫加绿的彩霞。同学们经常在这里散步、静静地阅读。夏天,很多同学会一起到这儿来乘凉、写生等。在紫藤花开、香气扑鼻的长廊里,无论做什么,都显得那么诗意。
操场的右边是体育馆,体育馆外面是一些草木,还有孔子、孔融等名人雕像。他们被雕刻得惟妙惟肖,远看,还以为那是真人呢!
当年在四川调研职业教育时,四川省教育厅同志极力推荐我们去标榜学院看看,并不无夸张地介绍道:到了这个学校你们就会觉得找回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但进入学校大门后,橱窗里的学校组织机构框架图却让我不以为然,这张图显示学校有校办、科研处、教务处、保卫处等机构。见到阎红院长后我问她:你们这样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为何像公办院校一样叠床架屋地设置这么多机构?她回答:我们原来只有两个行政部门,一个是学生事务中心,一个是教师事务中心。但教育厅来检查工作时一般都要求对口接待,我们总是派不出科研处长、教务处长、保卫处长等管理人员与教育厅各条线对接,领导批评我们不重视相关工作。没办法,我们只好按照公办院校的框架建立了相应机构,但实际操作上还是以两个中心为主。
阎院长还带我们参观了“首个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校园”。走到一片树林,她特地要求我们留心躺在地上的一些建筑构件和旁边的说明,这些构件是当地農民的民居拆迁后特意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石鼓、瓦当等老物什,旁边则用照片与文字说明这些构件来自哪座老房子、哪个家庭。阎院长告诉我们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原来的居民留下回忆,也为学生创设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对偏向艺术类教育的职业学校而言,技术技艺类的教育只是“用”,人文关怀才是“本”。校园内以人为本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图书馆是单层的院落,学生可以沐浴在阳光与微风中读书研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学校认为读书时需要特定的心境,钢筋水泥的丛林并不一定适合静下心来读书。
之所以在几年后还能回忆起以上的细节,是因为这使当时的我想起了一句话:戴着镣铐跳舞。很多人信奉“教育家办学”,觉得只有教育家才会从教育的规律出发做出教育决策,但民国时的马相伯、张伯苓等人是因为本身就是教育家所以才能办学,还是因为他们办学出色而被后人尊为教育家?一个纯粹的教育家实际上往往不能很好地办学,因为现代的学校总是一个利益与资源的博弈场,校长们不可能只站在教育的立场进行决策,必须学会与不同的诉求沟通甚至妥协,校长们总是“戴着镣铐跳舞”。在上述的例子中,政府对学校组织架构的要求和拆迁农民对旧居的不舍都是某种形式的“镣铐”,政府与社会的诉求总是在形塑着学校的决策,学校必须主动或被动地做出反应。
所以在讨论如何建设美丽校园或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时,不能不考虑政府、社会、教师等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政府追求规范与公平,社会要求开放与互利,教师要求尊严与舒心……这些诉求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校长们不得不戴的“镣铐”。镣铐如此沉重,校长们如何才能跳好教育这支舞?
我感觉有必要引入法律界的“自由裁量”与“自由心证”的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一般根据法律条文进行裁决。但如果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呢?这种情况下法官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判断,从而进行自己权力范围内的自由裁决。在标榜的案例中,学校不得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若干管理部门,也要像所有学校一样需要达到关于校舍、绿地、图书馆的若干建设规定,但这些规定并不能覆盖学校所有的办学行为,学校当然也就有了“自由裁量”的空间。在现实中,那些广受赞誉的学校一般都是充分利用“自由裁量权”的学校,正由于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标榜或者其他学校看到不同一般的校园建设等办学行为。这说明所谓的“办学自主权”并不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任何国家的学校办学总会受到各种限制,但这些限制绝没有沉重到使学校无法起舞的地步。可惜在现实中见到了太多的以政府目标为学校目标、以管理部门指标为学校指标、以上级规定为学校规定的校长,他们主动放弃了自由裁量的权力,甘做提线木偶。所以今天“千校一面”的局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校长们的责任。
校长们的“自由裁量”真的是自由的吗?显然不是,与“自由裁量”共生的一个概念是“自由心证”,即在法律不预先规定的前提下,法官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遵从自己的理性进行专业判断,而不是屈从于行政或社会的外部力量。在这个定义中,与“自由心证”相伴的是法官的专业性。校长的“自由心证”也是校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进行专业判断的过程,而校长职业的专业性本质上就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一切从关爱与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出发。所以校长“自由裁量权”应建立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未来成长的判断上,而不是如何更好地迎合上级要求、如何打造标志性工程。只要记住这一点,相信所有的学校都会像标榜一样“美”起来,因为学校之美不在大楼、大树,而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也许今天中国的学校不够美丽,大多数学校没有“超出我们的想象”,其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中国校长、教师们的专业性缺乏。我们即使认同应该关爱学生这一理念,大多数教育者仍然缺乏关爱学生的技术与策略,相比校园特色不够鲜明,这个问题更应该得到解决。
阳春三月,风流潇洒的牡丹,瑰丽堂皇的桃花,亭亭玉立的海棠花,芬芳扑鼻的茉莉花争奇斗艳的,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给人们看,那景象真可谓是姹紫嫣红的。
走过红石钻铺成的小路,便来到了校园中的小池。不必说池里的荷叶,也不必说边上的那些碧绿的小草,单是池中紫红的荷花,就显得格外美丽。
池子里的水不是很深,池中的那几朵紫红色的荷花,在池中像几个亭亭玉立的小女孩,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连衣裙,在池中欢快的跳起了熟练舞步,那舞姿真可谓是婀娜多姿啊……舞着舞着,远处的蜻蜓蝴蝶也被吸引了过来,蝴蝶们与荷花姑娘一起舞蹈着,跳跃着。
到了初夏季节,各色的花儿都开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像是绣在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上的灿烂的斑点,时不时会有一些小蜜蜂飞在花丛中忙碌着。勤劳的小蜜蜂们在为了自己而劳动着,他们吸允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给这幅百花园增添了许多生机,
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天空是发灰的颜色,云彩也似乎失去了形状,像是被洗过的砚台的水盘。往窗外看去,含黛山(学校后山的名字)变得朦朦胧胧的,好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又好似一个下了霜的早晨,什么都看不清,混沌沌的,在蒸腾着白烟。
夜晚,夜幕降临时,满天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他们静悄悄地在天上,声息全无,静的连一根针落地的声响都听得到。那一轮明月,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躲在云彩后边,可满天的星星,却都眨着芝麻大小的眼睛,看着这安静的大地,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烘托出校园的夜景。
校园草地里的小虫正在与他新结交的朋友滔滔不觉地夜谈着,虽然内容都是在吹水。几只萤火虫在草丛中飞来飞去的,好像夏夜里的几只小眼睛,一闪一闪的,那夜景别提有多好看了。
我们的学校在福州市仓山区,它美丽如画。来到校门口,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福州市麦顶小学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里有可爱的老师,快乐的同学,美丽的大操场,干净整洁的教室。
进入大门,只见许许多多的花开在旁边的两条道上,只见几只可爱的小蜜蜂在勤劳地采蜜呢!这儿的花真美啊,有的正微微点头,有的在尽情的跳舞呢;这儿的花真香啊,离几十步远也能闻到花的香味;这儿的花真多啊,有月季,剑兰,玫瑰,它们在阳光中对着孩子们微微点头,表现出它们最楚楚动人的微笑。
沿着旁边的楼梯往上走,就会看见两座高高的教学楼。
有一栋教学楼叫陈霖楼,也就是四,五,六年级的教学楼。另外一栋教学楼是振诚楼和聚龙合成的`一栋教学楼,是一,二,三年级的教学楼。
先来说说陈霖楼吧。是老师们下课办公的地方。而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小办公室,是美术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信息老师等等渣杂科类的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往下一层是音乐室,可容下100多人唱歌。它的右边是学校的后门,一位保安叔叔正不怕风吹日晒地站岗呢!
办公室的上四层是我们的教室。每一层都有六间教室,一两杂科教室。每间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高约3米。每间教室的前面都有一台屏幕黑板。黑板正前方的下面,是一台电脑。它能让我们在乐趣中学习。接下来介绍一下正诚楼与聚龙楼组合成的一栋教学楼吧这栋教学楼主要楼层有五层。前三楼是一,二,三年级的楼层。第四楼有一间大会议室。大会议室可大了,可容下200多人在那开会。会议室前面的大黑板分为五块,一块大,四块小。用一把小小的遥控器就能操控一整块屏幕。第五层是图书馆,画画室,素描室。图书馆里的书应有尽有,你要哪本书,只要问一下图书馆老师,她就会告诉你书在哪。其中我最喜欢《父与子全集》。素描室里可容40多人,画画室里面也跟素描室一样大。
培育实践出现了功能弱化的趋势,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关涉校园生态文明培育路径的探索注重实践蓝图的
碎片化描绘而忽视实践机制的系统构建。从动力机制理论的视角,将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诸要素进行
合理的机制设计,促使学校生态教育实践长期高效运转起来,是提高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培育实践 动力机制
一、当前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
制构建的提出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战略用蕴涵诗意
的语言把我国的生态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
位。学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骨干
力量,其生态素养培育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
设的进程和结果。因此,加强校园生态文明的培育
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其良
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
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从当前我国各类学校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看,
普遍存在着注重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
生态建设的实践引导现象;对于学生的生态文明教
育实践活动缺少组织依托;学校组织的生态文明教
育实践活动类型多、时间短、不系统,导致其效果不
显著等问题。从学者们对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探讨
现状看,关于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顶层设
计——诸如生态素养培育的基本目标、原则、内容、
步骤、措施、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实践蓝图绘制日臻
完备,而对“美丽中国”语境下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的研究层次有待提升,对学校生态实践动力机制
构建方面的研究亟待进行。然而,描绘校园生态文
明培育的实践蓝图与如何使该蓝图产生积极的实
际效应显然是两回事。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说,“知
之不若行之,知之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
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也认为,管理归根到底是关于实践的学问,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执行应当是管理的
中心环节。因此,要增强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实效
性,提升学生生态实践的积极性,关键就要在校园
生态文明培育实践蓝图完美绘制的基础上系统构
建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
二、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及
其构成要素
1.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功能
动力本是物理学的专业名词,意指推动事物不
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各种作用力。随着学科的逐
渐发展,不同学科领域的专有名词也开始相互借
鉴、融合,时至今日,“动力”也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
域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科学视域中,动力机制是指
推动和促进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内外动力构
造、条件的总称。“动力机制理论是从机制的视角研
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
得组织自动运行、‘无为而治,这在经济学、管理学
和新兴交叉学科都是热点问题。”可见,动力机制
的稳健运行和发挥作用,可以使事物的运动、发展
和变化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动力
机制自然不是盲目运行的,其产生首先要有一定的
建构原则做导向,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保障个人
或部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动力
机制的内因显然就是动力机制中人的因素,这是动
力机制的执行主体。动力机制的外部因素包括动力
机制运行所要依托的一定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
动力机制运行的载体,不同的组织机构也就决定了
不同组织单元的职能分工。此外,要使机制长期、有
序、稳健地运转,一方面,需要运用相应的制度激励
或约束个人和部门在许可的范围内行事,另一方
面,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场润物无声地熏陶。综
上所述,动力机制就是在一定建构原则的指导下,
相应的执行主体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相应的制
度规制和文化浸润下,所形成的能够推动系统长期
有效运转的各种构造、功能和条件的总和。
2.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构成
按照上述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我们不难看
出,所谓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就是
指在一定的动力机制建构原则的指导下,确保校园
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在组织机构、执行主体、制度轨
导、激励机制和文化条件等方面拥有充足的“资源
供应”,并且这些“资源”按照一定的机理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能够促进校园生态文明不断提高的各种
构造、功能和条件的总和。为确保动力机制拥有足endprint
够的驱动力和持续的活力,需要将高效的组织机
构、优良的人才队伍、合理的执行制度以及特色的
执行文化等因素进行精心的设置。设置一种良好的
动力机制重要的是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其一,必须
使相关制度的设计和建构具体化,既有制度规制,
又有制度实施和操作的具体规定,还要有监督、反
馈、奖惩机制,非如此不足以确立完备的执行系统。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将有关校园生态文明培
育的执行体系有效地整合在整个学校的基本制度
和学校管治的大系统之中,不能让其成为孤立的、
附加性的,甚至是应景性的“临时机制”,更不能将
其置于从属于校园管理制度的次级制度地位。概括
起来说,就是通过完备的、长效的执行体系的建立,
将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实践蓝图切实地转化为学
校相关部门的政治责任和全体师生的基本义务分
配,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较高生态素养的
宏伟目标。
三、“美丽中国”语境下校园生态文明培
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构建原则
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构建首先
需要以一定的原则为导向,这既是促使个人或部门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障,
又是指导我们建立动力机制的基本准则。生态素养
培育实践动力机制应该坚持参与性、学生主体性、
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
1.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即是要求广大师生要亲身参与生
态建设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对于校园生态文明
培育的巨大促进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如果没有广大
师生参与,校园生态文明的培育就必然面临两个严
峻的问题:首先,缺少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行
动主体,难以将高层次的生态素养教育活动的最新
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一线
活动中来,进而使得生态文明培育的效果大打折
扣;其次,高层与基层缺少及时的沟通,难以把基层
师生有关生态文明培育的最新状况、紧要诉求畅通
及时地传达给高层次生态环境教育研讨者,进而难
以保障高层的有效决策。所以,动力机制的构建要
充分考虑组建多方协商、沟通的平台,制定相应的
措施保障,确保广大基层师生能够参与生态建设实
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自
治原则,即是在坚持学校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鼓励
和引导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各样的生态
建设实践活动。在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动力机制的
构建中,应当充分认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保障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
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考评、
自我发展,这样既能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又能使他们的生态体验更为直观,自然有利于他们
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二是指学生自律原
则。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
律。”如果缺乏自律意识,一切外在的道德规范均
难以内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信念,也就不可能实现
道德人格方面的升华。因此,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动力机制的构建要坚持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的
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生态素养、生态
意识方面的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作用。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
的构建要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提
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目标。这是由生态环保精
神的特点决定的:生态环保精神是深层次的观念,
而生态环保知识只是生态环保精神的一种载体,一
个没有生态环保精神而只是铭记生态环保知识的
人就只是一个知识的存储器。正如有学者所言:“道
德只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因此,生态素
养培育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的知识灌输,还要引导
学生在参与具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将生态环保知
识内化为其自身的生态环保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
检验、修正和完善自身行为。坚持实践性原则必须
增进实践客体的生态体验。通过生态体验把知识学
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更利于对学生生
态素养基本品格和人格的培养。如果缺乏深刻的、
现实的生态实践的情感体验,自然就很难拥有坚定
的道德信念来支撑实际行动,更无从谈起投身到具
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去。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
机制应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要根
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自身。动力机制的建立
和运行既要立足国内当下的实际情况,站在时代前
沿审视人类遇到的各类生态问题;同时又要科学协
调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endprint
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从空间上看,校园生
态文明培育除了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更新国内环保
的新动向和新手段之外,还要紧密关注并广泛借鉴
外部世界环保的新动向和新手段,并结合我国当前
的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
素养培育模式,形成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长效
机制;从时间上看,既要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
突破校园生态文明传统培育模式的局限性,及时调
整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向,又要根
据时代进一步发展的新特点,充分认识生态道德观
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感,提出前瞻性的目标、手
段和内容。
四、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
具体构成
1.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基础层
面: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机构。“研究方法
取决于研究议程,而研究议程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
政治语境。”在“美丽中国”语境下,我国的生态建
设已经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对校园生态文明
培育所依托的组织机构的设置也必须尽快地进行
与之匹配的提升与创新。这种提升与创新应该在多
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学生生态环
保社团组织,也可以在各级团委或团总支、学生会
中设置专门的生态部,这些生态环保组织或机构应
当与学生组织中的其他组织或部门拥有同样重要
的地位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学校应该充分激
发环保类型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学生社团的组织者
往往是学生中态度积极、经验丰富的实践者,又具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号召力,所组织的活动
可参与性较高,所形成的学生社团因此具有较强的
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环保社团能够结合
专业优势发挥其作用,进而能够带动相关专业的更
多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2)搭建网络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平台。网络的
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会对校园的生态文明
培育实践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
迅猛普及,我国的网民队伍越来越庞大,学校已成
为网民的主力军。学校可以在校园BBS或学校主页
上设置生态文明教育专题模块,开展学校生态文明
知识的宣传普及;促进生态文明网络社区的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建
立各校独立的生态文明网络社区,并在各学校间形
成友情链接,以方便学生共享信息、交流心得体会,
扩大网络社区的影响面,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社区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应及时借鉴各国各民族的
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创造出符合学生需要
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案,使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在更大
范围更有效地实行。
2.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核心层
面:以广大师生为主体的执行队伍
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过硬的执行队伍是保障
学校环保社团组织持续高效运转的核心因素,但学
校社团组织的自发性决定了行政作用在社团中相
对薄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应精心选拔培
育一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社团精英作为学校
社团组织的核心成员;另一方面,可以给专门的学
生生态环保组织或各个自然班设置兼职的生态指
导员,生态指导员由班主任、辅导员或其他热心于
环保的老师兼任。
为了保证学生社团干部和生态指导员带领学
生持续有效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必须认真对待学校
生态环保组织学生干部和生态指导员的选拔、培育
和使用工作。首先是要做好选拔工作。在选择标准
上,既注重被选拔人的环保热情和环保知识储备,
又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能片面
强调专业化。选拔拥有坚定的生态环保信念、工作
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大家普遍推崇的学生和老师
担任生态组织的学生干部和生态活动指导员。其次
是要做好培养工作。主要对学生干部和生态活动指
导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专业
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可尝试将学生社团干部
和生态指导员纳入社团干部体系,进行系统地常规
培训和指导,培养他们高度敬业的工作态度,民主
平等、率先垂范的工作方法,善于团结同学、精于协
调合作和乐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有
效增强其组织执行力。三要做好使用工作。不断地
把学校相关部门关涉生态建设的决策目标分解给
各级各类干部和生态指导员,一方面给他们分配责
任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指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制度层
面:明晰生态考评、督查和奖惩制度
(1)生态考评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素养培育endprint
的考评制度是生态文明培育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
的标志,也是促进活动的组织者不断提高活动组织
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生态考评制度能够有效地
解决活动多而质量低的问题,从而促使生态文明培
育实践工作务实有效。同时,考评的反馈结果也是
生态文明教育组织者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生态文明
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依据。从考评对象上说,学校
生态道德考评主要涉及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教学
人员和学校自身两个方面:对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的
教学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学校制定的生态道德教
育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学生自身的考评主要包括德
育成绩和生态道德实践参与情况。生态文明教育实
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充
分考虑学生对活动的开展是否满意;在评价内容方
面,注重考察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有所提高、行
为是否有所改观;在评价方式方面,为了避免一刀
切,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
合的评价方法。
(2)督查和奖惩制度:对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过
程的全方位监督检查是增进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
养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组织的纪律监督部门切实地
肩负起监督重任,把对学校和学生组织生态环保计
划的落实情况列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起相
应的激励机制,可将激励机制与文明宿舍的创建、
优秀学生的综合评比或单项评比相结合,促使学生
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与行为全方位落实到自己日常
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要
加以奖励和宣传,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突出示范作用;对于执行不力、公然违背相关纪
律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及时的教育批评和一定的惩
罚;建立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信用档案,将这些考
评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发展党员、就业推荐等
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4.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文化场:
特色鲜明的校园生态文化
高品位的校园生态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和巨大的熏陶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生态文化氛
围,是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隐性构成
部分。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所包含的非正式的、约
定俗成的共同价值标准,为师生在评定各自的道德
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这些尺
度和规范虽没有强制执行的特点,但在促进生态道
德情感的内化和自律化方面比任何说教更有效,它
对师生产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首先,注重进行生
态校园建设,在校园中进行生态环境的系统构建,
从校园空间格局、绿化面积、结构特征等方面确立
建设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校园绿化的功效,努力创
建和改进各项指标内容,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使校园生态文明成为校园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将各学校的生态文化
培育与自身的环境特色、专业特色、文化特色等相
结合,走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之路。最后,
应当多措并举,将生态文化全方位渗透到学生日常
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
对于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构建
的探讨,既是为了弥补当前对校园生态文明教育实
践的研究缺少动力机制、系统建构不足的一种尝
试,又是为了纠正当前学校生态教育重理论而轻实
践偏向的一种努力。本文仅对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构建原则、组织机构、执行
主体、制度轨导、激励机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做了
尝试性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
【小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推荐阅读:
美丽的校园小学优秀写景作文12-19
小学生作文:我们的美丽校园09-20
小学四年级写景作文:美丽的校园11-30
实用的美丽的校园小学生作文11-21
美丽的校园小学生抒情作文400字07-26
描写美丽的校园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500字06-18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美丽的校园》05-29
美丽的白云小学作文05-26
美丽的春天小学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