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篇1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真读书,学语言

众所周知,“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做到了“读读悟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明知陶罐不敢碰,却还说你敢碰我吗?那铁是什么目的? 生:想把陶罐碰碎。

师:为了嘲笑它,抓住对方的弱点,嘲笑别人这就是——?让学生去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词:奚落。

紧贴语言,把多元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解有根有据,引导学生在寻根问底的探究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进行适当地加以点拨。从称呼上感受到铁罐傲慢,没礼貌,看不起陶罐。如理解“奚落”、“和睦相处”等这些词时,假如让学生背诵“奚落”、“和睦相处”的释义,会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会毁掉这个性词所蕴含的生活信息,降低了词语的信息含量,无助于学生充分表达完各自的意见之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对“奚落”、“和睦相处”等这些词有了多角度、生活化的认识。接着再引导学生品读、情由文生,学生在朗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了真正理解词语的目的。正如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同时也说明了字词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朗读中拓展

课文中语言如此有涵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教师要做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把书读好,也不是把拓展思维训练放在朗读理解课文之后,而是让它穿插在朗读之中,处处有朗读,处处有延伸。教师还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励的话语融入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油然而生对陶罐的同情、赞美,朗读也水到渠成地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读中感受读的乐趣,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

三、感受语言,亲近文本

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创作”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感悟。如:我设计了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这样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他们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使学生身心受到身心的洗礼。

陶罐:“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这样积极创设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练笔,使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理,使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在心中不断扩大、丰满、立体化。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篇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 瞧不起陶罐。可是, 当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铁罐却化为泥土, 不复存在。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要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做到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教学中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要运用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陶罐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傲慢无礼的形象, 从而揭示课文要说明的道理,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见过陶罐和铁罐吗?在你看来,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图片, 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2.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

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陶罐和铁罐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指导识记“罐”字 (部首“缶”, 一种容器, 多指瓦盆, 古人也当乐器用。)

师:“陶罐和铁罐都是盛放东西的容器, 它们之间应该相处得很好。谁知, 两个罐子之间却发生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设计意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以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激发学生口头交流的兴趣, 有利于在导课环节开启他们的思维之门, 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指导识记“罐”字, 不但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也教给学生利用部首识字的方法。

二、感知课文, 激活阅读期待

师:“大家想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勾画出生字生词、拗口句子。 (指导学生标记、勾画的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生字生词及拗口句子。 (评价学生练读字词句的态度, 指导练读的方法)

(1) 让学生互相提醒易错的字词读音。 (教师相机提醒“捧”、“荒”“谦虚”、“朴素”等字词读音)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练读得有成效的拗口句子。

师:“刚才大家练读得非常认真, 请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想一想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4.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先同桌互说, 再全班交流。 (课文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 瞧不起陶罐。可陶罐和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而铁罐却化为泥土, 不复存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阅读心理特点, 以“大家想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作为引导语, 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引领、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 唤醒独特感受

(一) 自主探究文本。

师:“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和表现, 它们是如何对待对方的?”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勾画表现陶罐和铁罐对待对方的语句, 进行思考和体会。 (评价学生勾画语句的习惯, 告诉学生爱护好课本, 不要乱涂乱画;要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

2.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各自说了哪些话。

3.尝试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动作、神态的句子。

(二) 合作交流体会。

师:“陶罐和铁罐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1.出示合作交流提示: (1) 为了保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交流机会, 请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想法交流; (2) 别人交流时, 要耐心倾听, 让对方从你的表现中受到鼓舞; (3) 组长要寻找出组内交流最精彩、进步最大的同学给予表扬; (4) 如果暂时没有令自己满意的体会, 可以轮到自己交流时再提问题或评价别人的发言。

2.小组交流。学生开始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调控课堂, 针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寻找合作交流示范组, 待全班交流时提出表扬, 推广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三) 展示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经过阅读, 又进行了交流, 心中一定又产生了更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把交流的圈子扩大到全班, 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精彩感受, 一起来解决你心中的疑问。”

调控交流重点: (各组推荐交流得最精彩、进步最大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在评价发言者的同时, 要兼顾发言同学所在的小组, 让阅读主体和合作群体共同分享来自听众的赞誉, 共同接纳来自其他小组的合理建议与意见。)

1.抓住“奚落”一词引出对话。

师:“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

(1) 联系词语的上下文理解“奚落”词意。 (描写动作的词, 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 使人难堪)

师:“铁罐揭了陶罐的什么短处?” (易碎)

(2) 铁罐对陶罐说的话中, 哪些最难听?

师:“听了铁罐尖酸刻薄的难听话, 陶罐也奚落它了吗?” (陶罐没有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铁罐, 而是表现得谦让、宽容、不懦弱)

2.抓住对话, 对比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 体会它们内心的情感。

对话一: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 (qiān) 虚地回答。

(1) 引导学生关注对话提示语中的修饰词, 从“傲慢地问”和“谦虚地回答”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 (铁罐神态傲慢, 铁罐态度谦虚)

(2) 指导学生从对话的内容和称呼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 (铁罐称对方为“陶罐子”, 陶罐称对方为“铁罐兄弟”, 由此可见铁罐傲慢无礼, 而陶罐却和蔼友善)

(3) 从不同的标点符号再次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及陶罐的谦虚宽容。 (铁罐说的话用了“?”和“!”, 而陶罐说的话却用了“, ”和“。”)

(4) 朗读指导要点:突出铁罐的傲慢和铁罐的谦虚语气。

对话二: (剩余对话)

(1) 引导学生从“轻蔑”、“恼怒”、“相提并论”、“走着瞧”等词体会铁罐不但傲慢, 还狂妄自大。

(2) 抓住陶罐反驳和劝告铁罐的话语, 体会陶罐谦虚却不懦弱的性格。

(3) 多音字提醒:“盛” (chéng盛饭, 盛东西;shèng盛开, 茂盛)

(4) 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和睦相处”、“羞耻”等词的意思。

(5) 铁罐的神态变化:“傲慢———轻蔑———恼怒——恼羞成怒”

(6) 朗读指导 (读出铁罐的语气从“傲慢”到“轻蔑”, 再到“恼羞成怒”的变化;读出陶罐的语气从“谦虚宽容”到“不懦弱”的变化。) (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交换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多层次体验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和情感)

3.从铁罐的去向揭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1) 铁罐哪里去了? (化作泥土)

(2) 铁罐的短处是什么? (容易氧化, 易被腐蚀, 生锈)

设计意图:要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 实现真正的“对话”, 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时间, 让语文课堂获得一种“安静的丰富”。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三年级学生小组交流合作习惯有待培养, 合作交流能力有待提高。设计可操作性很强的交流环节, 能提高小组交流合作的实效性。当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合作后, 他们的自主性、个性得到了张扬, 再以“调控交流重点”为轴, 以“学生个性解读”为线, 适时收放, 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实现阅读教学活动对话的有效性。

四、拓展延伸, 领悟课文内涵

师:“同学们, 读完这个有趣的童话, 你喜欢谁, 为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1.拓展。课后和小伙伴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续写故事。 (提示:“许多年代过去了, 陶罐成为了文物, 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在废墟前会对化成尘土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3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出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并且从课文中找出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各自变化的句子,间接明白了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

2.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我们要全面地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光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

(三)情感目标: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讲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国王的御厨里住着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刚走进御厨就听到铁罐和陶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陶罐和铁罐在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7页,自由朗读课文。

老师提出读书要求:

1.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边读边给课文标好自然段落。

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老师:字词放入课文,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单独叫两个同学读课文。一个读1~9自然段,一个读10~17自然段。

学生汇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次次奚落陶罐的事情。

师:铁罐是如何奚落铁罐的,他们之间进行了什么样的对话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研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哪些话是铁罐说的话,哪些话是陶罐说的话。要求:用横线画铁罐说的话,用波浪线话陶罐说的话。

单独叫同学汇报。

师:男生和女生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说的话,男生读铁罐,女生读陶罐,并思考陶罐和铁罐各自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吗?

生:汇报铁罐的性格特点是傲慢,陶罐的性格特点是谦虚。

师:陶罐是用土烧制而成的,铁罐是用铁烧制而成的,我们来欣赏一些其他的陶罐和铁罐,说说你的感受,说出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生:铁罐坚硬,陶罐易碎、美观。

师: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坚硬,只看到了陶罐的易碎,因此一次次去数落陶罐,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后果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

四、再读课文10到17自然段

师: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变化呢,陶罐和铁罐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0到17自然段。

学生汇报:陶罐成了文物,铁罐无影无踪。

师:为什么铁罐没有了呢?老师讲解铁罐被氧化的原因。

师:陶罐被人们欣赏着,称赞着,它被人们挖出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

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兄弟。

生:关系亲密的人。

师:铁罐一直看不起陶罐,陶罐在最后的时候还称它为兄弟。你觉得陶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陶罐是个宽容的人。

师:你想对铁罐说什么?

五、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

这节课的收获,并板书这节课的收获。

七、结束语

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在看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也要看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学习陶罐的谦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会和谐相处。

八、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宽容 铁罐:骄傲傲慢

長处:美观 能长期保存 长处:坚硬

短处:容易碎 短处:不能长期保存

成了文物 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4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在今后的教学路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和善。在一开始的自由读中,我发现孩子们都不能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读出来。因此,在对于每一句话都进行范读,然后,学生们跟着。在指名学生朗读时,再次进行指导。在整堂课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赛读,同桌一起读,男女同学读,分角色读。在充分时间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朗读情感也有所提升。特别是铁罐的“傲慢、轻蔑和恼怒”,孩子们也能一步步把握,读出语气。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篇6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一、阅读放飞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语言文字, 从中明白文中之意, 体会文中之情, 悟出文中之理, 感受语言之美, 并从中有所思考, 提出质疑, 合作探究, 寻求解答之法。这不是一种高效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吗?而在李老师的这次课堂教学过程里, 却难见学生阅读文本, 提出疑问, 从头到尾读得少, 且总是老师出招 (抛出问题) , 学生接招 (回答问题) , 严重地剥夺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与时间。我统计了李老师的课堂学生读书次数有四:1.出示词语, 让学生读文画词语。2.要求学生一分钟时间阅读全文,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实际上部分学生要用3-4分钟才能读完全文) 。3.出示文中部分内容, 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内容。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这么一篇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 老师只给学生少得可怜的四次读书机会, 且读书时间紧, 老师催促急。你说说, 学生能读懂文意, 领悟情理, 产生情感共鸣吗?所以,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充分地阅读文本, 读出激情, 读出感情, 读出味道, 读出问题。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让学生“多诵遍数”, 学生的思维空间才会广袤无限, 思维能力才能步步提升, 这样的课堂能不充满灵性吗?

二、朗读陶冶性情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充满情理色彩的人文童话。李老师在课堂主导中, 也注意指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感悟人之情理, 如从文中的陶罐讲话内容的一处省略号, 引导学生感悟到铁罐地打断别人说话的无礼;以最后一段说理性的文字感受故事揭示的人文道理;设计一组问题“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自己说”来让学生抒发真情。这是落实情感目标的好手段。这一点值得我们赞许。但我觉得学生在感悟情理的过程中太过肤浅, 没有从心灵深处去理解、感悟、体验它, 因为学生缺少了读, 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而李老师在这一课中却荒废这一块“沃土”, 如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这一块, 老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往老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钻, 课堂显得很被动, 很牵强, 很不和谐。我认为, 如果老师能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效果会更好。如文中“相提并论”一词, 让学生读读上下文语句就不难发现, “相提并论”一词就是说拿坚固的铁罐与易碎的陶罐一起看待、评说, 从中让学生体会到铁罐的高傲, 老师再指导学生用高傲的语气去朗读有关语句, 学生就会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谁能说这不是朗读的魅力所在呢?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适时范读, 学生身心投入角色地感情朗读, 才能真正感受到丰富情感, 陶冶其性情, 憎恶扬善也。

三、对话激越生命

《陶罐和铁罐》一课语言充满了人性化, 特别是人物的对话内容。文本是死的, 而人是活的。我们只有活用文本来激越学生好奇的心灵、纯洁的心灵, 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充满恬静的微笑, 充满灵气的生命。而文本中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座心灵碰撞交融的桥梁。

此课教学中, 李老师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了文中的对话内容, 让两组中的两个学生来对话PK, 并做出了适当的评价。这种做法很好, 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太少, 参与学生也太少。这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 提倡如下教学建议:老师首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 把铁罐的“傲慢”、“轻蔑”, 陶罐的“谦虚”等语气读出来, 如读好“东西”、“陶罐子”、“兄弟”中的轻声语气, 丰富学生的语感体验;然后进行小组对话PK, 男女对话PK, 师生对话PK, 生生对话PK;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奖、最佳个人奖。这样通过师生、生生扮演不同角色来实况演练对话, 身心入境地演绎、体验, 死的文本不就是一部活的话剧吗?这不正是一种引导学生释怀情感, 赋予生命活力的最好形式吗?

四、放手方能翱翔

观看了李老师的课后, 给人一种紧张压迫感, 觉得老师紧紧地拽着学生跑, 学生懒懒地跟着老师走, 情绪低落, 气氛沉闷, 教学步伐很是凌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风筝效应”吧, 放线太短了风筝飞不起来, 放线太长了又怕断线风筝收不回来。

陶罐和铁罐反思总结 篇8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通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的把握。

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9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话语中感悟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角色的不同内心活动。

3、情感目标: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方法

1、合作探究法: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自主阅读法:运用小组交流的方法自主阅读,形成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激发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3、角色演绎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表演,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绘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情景表演出来。如;教师可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想象整个故事情景,并把故事表演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自己制作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五、课时

三课时

六、教与学的师生互动

(一、)多媒体出示陶罐和铁罐图片导入

生活中常用的装一些细小零碎或者液态的物品的一种容器成为“罐”。常见的罐有“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陶罐和铁罐》。出示课件2

(二)熟读课文,解决主要问题

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读后,出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出示课件4),师生一起口头填空。

2、默读课文2~9自然段,想想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把它画出来。

3、生画出后,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读师做以相应指导。(出示课件6~15)

4、师引导生说一说:铁罐太骄傲了,它自以为___,认为陶罐__。

5、出示铁罐和陶罐对话,生齐读,师指出语气不当之处,并指导朗读。

(三)表演剧本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画外音]

小朋友们,我们把这一课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为了让表演更加成功,让我们好好研究这个剧本。

[明确]这一设计旨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

[点拨]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体会陶罐的谦让宽容。

有的语句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

2、再创情境,升华参与

1、创设情境,自主参与

[画外音]各位小艺术家们,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想以什么样的身份参加呢?

[提示]

*我打算来扮演谦虚的陶罐。

*

铁罐这一角色很有挑战性,我想尝试演好他。

*

我想当导演,结合剧本来指导这一幕课本剧。

*

我想表演评论员,来评一评大家的表演。

*

我觉得剧本的旁白也很重要,我决定来读一读。

……

2、组际交流,指导参与

[画外音]尽情发挥你们的表演天赋,把这个故事演绎出来。

[明确]以课本剧的形式,是为了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语文实践情境。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这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提示]学生可自由组成小剧团(包括导演、编剧、演员、评论员、旁白配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可鼓励学生在不脱离课文的主题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作出补充。

[演一演]学生以小剧团为单位进行演出。

[点拨]

引导学生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的情感线索来演绎铁罐这一角色;而在表演陶罐这一角色时,注意自始至终保持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自由选择演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作为剧中人来劝“铁罐”。

[评一评]

演出之后,教师让学生评出突出创意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多种奖顼。

(三)、总结寓意,拓展延伸

[画外音]

这惟妙惟肖的表演,妙语连珠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明确]

让在学生理解课文,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对寓言的理解,从而悟出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提示]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

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

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课时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了解到底是怎样的两个罐子。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用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陶罐说的话。(2)找出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做上记号。

2、反馈。对话一:

(铁罐的话)

生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想法?

生:······

师:你什么时候才会这样说话?(生说傲慢,是板书)生:······

师:那你就用傲慢的神气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小组读 齐读(陶罐的话)

陶罐听了铁罐的话后,怎样来回答铁罐的?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叫你陶罐子,那么没有礼貌,你怎么还称呼铁罐为兄弟?(生答谦虚,师板书)

生再读(你现在就是这谦虚的陶罐,你来读一读。)齐读

通过朗读感悟铁罐的谦虚。指名对话读。

对话二:(铁罐的话)

师:听了陶罐谦虚的回答,傲慢的铁罐更加神气,他是怎样回答陶罐的?

生一: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你什么时候会说别人是懦弱的东西?那时你对对方是一种(生说轻蔑,师板书)。

师:谁能带着轻蔑的的神气来读读这句话? 生二读

师:从你的神态中,老师感觉到你一点都看不起对方。可以知道轻蔑就是看不起对方的意思。齐读,感悟轻蔑。(陶罐的话)

师:陶罐生气了吗?(没有)它只是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 女生读: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道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在争辩中,没有说自己有多好,说明陶罐很谦虚。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二。对话三:(铁罐的话)

师:一个谦虚,一个傲慢。而陶罐谦虚的回答让铁罐(恼怒,板书),它又怎样回答的?

生一: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师:小组读一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铁罐说它会永远在这里,陶罐听了后是不是也和铁罐一样恼怒呢?

点名答。

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三。

从陶罐的话中,我们感受到陶罐的什么?(谦虚···)师生分角色读对话三。对话四:(铁罐的话)

师:没有想到陶罐是这样的······铁罐更发怒了,你听:

多名学生读: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乔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齐读

陶罐不在理会铁罐。

师:如果你是陶罐,你听到铁罐这样的话后,会不理会吗?为什么? 师:是啊,我们可以看出铁罐总是用尖刻的话说陶罐的短处,这就是奚落。你平时有没有这样去奚落过同学呢? 再次男女生分角色表演读四句对话。

2、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

(1)师:最后铁罐到底有没有把陶罐碰成碎片呢?(多媒体出示后面几段的内容)

师:时间流逝,这两只罐子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不一样?(2)反馈。

生一:(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地无影无踪。)简单插入

氧化的知识。

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擦掉铁罐的板书,表示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寓意)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1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角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呢?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还是向他人虚心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又会造成哪些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它们各自的经历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陶罐”“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捧、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骄、傲、谦、虚、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法。

比较识字示例:

骄(骄傲)-桥(木桥)-娇(娇气)

傲(傲人)-遨(遨游)

谦(谦虚)-歉(道歉)

虚(虚心)-虎(老虎) -虑(考虑)

懦(懦弱)-儒(儒家)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骄”左部的“马”最后一笔向右上斜提,右上部的捺要舒展。

“傲”中部的三横间距均匀,最后一横稍长,中间一横最短。

“虚”的长撇要伸长舒展,半包围住下部。

“懦”的右部上窄小下稍宽大。

“弱”要写得紧凑,“弓”稍细长。

“代”斜钩取弯势,斜提略缓。

易错提示:

“尘”的上部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竖钩。

“擦”右下部的“祭”的左上部里面有两点,不要写成“夕”。

“代”右上角的点不要漏写,不要多加一撇写成“伐” 。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亻:傲(骄傲)-代(古代)-价(价值)-倒(倒塌)

扌:捧(捧起)-擦(擦洗)-掘(挖掘)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9):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善良的陶罐。第二部分(10~17):写多年以后陶罐被当作文物从废墟里掘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脆弱易碎的陶罐多年之后依然保存完好,坚硬的铁罐却早已没了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陶罐和铁罐》语文说课稿 篇12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我以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骄傲

谦虚

傲慢

宽容

恼怒

不再理会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板书:

陶罐

铁罐

谦虚

骄傲

宽容

傲慢

不再理会

轻蔑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OK) 篇13

临河四小

周晓燕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了解童话蕴含的道理。

4.、初步了解提示语,体会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童话蕴含的道理。

2、体会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练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题及复习

1、引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赶快随老师到国王的御厨里转转转吧。齐读课题

2、读词语:老师想先考考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哪个勇敢的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认真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指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3、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大家的声音宏亮,而且都读准确了,看来词是难不倒大家了。那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老师给你几个课文中的重点词,用上这几个词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词)备注:师1:你的语言很简练。孩子们,那么长的课文你们用短短的几句就把它概括了,真了不起。抓住文章重点词就能比较准确完整的说清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你学会了吗?学习呢,就应该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

4、理解词语“奚落”

师2:老师听到同学在讲故事时都用到了“奚落”一词,(板书“奚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给他换个词吗?(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的近义词。联系课文说说谁在奚落谁?(指名2-3位同学回答)

二、学习2-9段

过渡:是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国王的御厨去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9自然段,用”___”画出铁罐的话,用”~~”画陶罐的话,看看有几组对话,明白了吗?那就赶快开始吧.(学生认真读文画对话)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而且边读边画,看来你们已经养成边读书边动笔墨的好习惯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找到几组对话?(生:四组)

(一)屏示第一组对话

(1)说:

师:我们来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吧。我们先来读读第一组,请看大屏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说)生:我读懂了这是一个谦虚的陶罐和一个骄傲的铁罐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板书:谦虚与骄傲)生:我从他们对话的提示语中知道的。师:是从对话的提示语知道的,你真会读书

生:陶罐称铁罐为铁罐兄弟。而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我从这里看出陶罐很有礼貌。

师:你从他们的称呼中了解到陶罐是谦虚有礼貌的,是吗?你一定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2):想

师:我们通过对话的提示语和称呼了解铁罐是傲慢的,陶罐是谦虚有礼的。那么再来想一想:(板书:想)他们在说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脸上什么表情?会做什么动作?谁来用你的动作回答。边读边想,也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指两生做表情动作)(3):读

师:是呀,铁罐就是这样的表情。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的表情和心里在想什么了,你们能不能读好对话呢?(板书:读)A:同桌两人赶快试着练一练。(生练读)(指一组练读)B:师生读,C师生互换角色读。D请一组读(生加表情动作读)掌声。(4)小结

师:我们学习第一组对话方法是,我们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想一想,他们在说这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最后我们读好了对话。

(二)学习其余三组对话

(1)师: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三组对话呢?(屏示三组对话)通过自学,看看你们对铁罐和陶罐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习3、4组时,请先在括号里填上形容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把它记在心里。遇到你认为是重要的信息或词语时,可以用笔把它圈起来,明白了吗?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学习,开始。(学生自学,师巡视)

(2)师:学完了吗?你可以说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可以想想他们的表情动作,你也来做一个,可以读,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也可以说说你加的提示语是什么?(学习对话)小结、读对话

师:就是这样傲慢神气的铁罐,就是这样谦虚、宽容的陶罐。我们再来读读他们所有的对话好吗?(指一组同桌读)

师:听了你俩的朗读,我们仿佛走入了这个童话世界,读到这里,我很想知道,铁罐凭什么这样奚落陶罐?(生1:铁罐觉得自己比陶罐坚硬,它认为陶罐一碰就会碎,所以奚落陶罐。生2: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用自己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

三、学习10-17段

师:是的,那么他们的最终命运会如何呢?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同学们,请默读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俩的不同命运。(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结局。

*生1:自以为坚硬的铁罐最后连影子都找不到了,被认为容易碎的陶罐最后却完好无损,成了无价之宝。(师板书:无价之宝)

生2:许多年之后,谦虚的陶罐变得光彩照人,价值连城,而骄傲的铁罐变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

师小结:同学们,骄傲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结果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谦虚的陶罐以和为贵,最后成了无价之宝。师:学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对铁罐、陶罐、自己、同桌,对我们身边的铁罐和陶罐。

*生1:我想对自己说,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骄傲的人没有好结果。

*生2: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生3:我想对铁罐说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4:我想对陶罐说我要学习你的胸怀,学习你的谦虚,不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师:这就是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仅要取长补短,还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还要向作者学习一些写作上的方法,今天这个故事,我们是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陶罐是谦虚的,铁罐是骄傲的,是吗?可见,对话和提示语可以帮我们了解人物。这也是这节课要学习的东西。

四:拓展

(一)练说

同学们,读读屏上的对话,想想给他们加上什么合适的提示语,来表现他们说话的语气和心情。生自由练说。

师:选哪组都行!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谁来试一试? *(生加提示语)

师:通过你们加的这些提示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不仅可以根据提示语了解人物,我们还知道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的语言。

(二)练写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课前发的题卡,你来想想他们会说什么样的话?应该加一个什么提示语最合适?请你任选一组,写一写。生练写。

师:谁来读读你补充的?

生读

师:你补充的语言和提示语符合人物特点。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陶罐和铁罐访写童话故事范文06-15

第一次做陶罐三年级作文07-25

上一篇:金融服务合作方案下一篇:干部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