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为期十天的学习当中,听了我州有名的教授和专家的讲学,既有喜也有犹,喜的是我从这次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以往从来都没有过的东西,对我今后的教学和教研,以及作为一名教师所要负担的责任和义务,易容仪表等有了很大的想法和改变,虽然很幸苦,但是大家都能够认真的听好每一讲并坚持到最后;犹的是我在以前的教学很不科学,有愧于学生和家长。为此本人将这次学习的心得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师德与仪容仪表

凯里学院梁焰老师对我们教师的师德和形象做了归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能者为师,贤者为师,智者为师”我觉得非常的好。如果一个老师不具备一定的学问,没有一定的素质修养;没有一定的能力和智慧的话,不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因为自己都没有具备一个做为老师的条件,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一定是不合格的。因为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学知识的年龄,模仿能力非常的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渴求,在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用自己的散光点去点燃别人,照亮别人。不管在什么场合和环境,别人都会非常的关注。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加深自身的修养,才能够慢慢的变成一名合格的教师。

仪容仪表方面,培根说过:“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讲的就是我们在教学生方面不光要有外表,还要宽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多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事情。从而形成相互信任,团结,求同存异,慢慢的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去,去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二:备课与教学

听力杨光文老师和其他几个老师的讲学之后,我才知道我之前的备课是错误的,因为我以前备课只是专研教材,很少备学生,一节课上下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知道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学到了没有,我自己心里一点低都没有,所以每次测验下来,全班的平均分每次都是30多。特别是新课标,没有具体的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过这次学习之后,我慢慢的领悟到了作为教师在新课标教学方面要注意什么,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目的,新课标教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等。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去学习,学习的方法怎么样。是不是适合自己。尽量的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采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培养我们的学生喜爱学数学,要想让学生养成爱学数学这一点,作为新教师的我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够实现,但是我们的罗永超教授就做得非常的好。也非常的到位,不管是教学语言还是教态都能够让人听了他的课感觉很轻松自如。很想学数学。

三:作业与检测

听了李静,张锡坤老师的讲课,让我深感体会,同时也因为我的不足而感到自己需要深思,在以前的教学中,不管是做作业还是检测,都很盲目,作业没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联系,看到那道题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就拿来当作业做,测验也是一样,都是拿资料书的卷子来做。也没有考虑这道题学生能不能够做好以及卷子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等,自从学习之后,我才知道我以前的教学是非常的不足与做得不到位。

但是,从这次学习之后,让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学到了在对学生单元检测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不会对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有影响,同时也让他们喜欢我们数学这门学科,只有给学生带来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成绩才能够跟上去。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为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我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四:听评课与教学反思

本人作为一线的教师,听课与评课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因为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同时还要教学,所以学会听评课非常重要,之前我的听评课很不完善,并且也做得不好,那就是在听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只是注重教师在讲台上的表演和学生的配合情况如何,从来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这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他们学会了没有,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学得如何,学得怎么样。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位老师上课的好坏,并不在于看他在课堂上表演的如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听了时玲老师的讲学之后,我对今后的评课有了很大进步的了解,同时,也从她的教学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让我对今后的教学以及听评课有了很大的帮助。

既然我作为一线的教师,那么我的主要任务是教书,教书就得写教案,如果原原本本的按照教案上课不一定就好,也存在很多的差距和问题,由此我们就需要认认真真的把教学反思写好。要对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负责,新课标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要学到不同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等。只有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才不会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犯同样的错误,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同时跌倒两次,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要认认真真的做好教学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是会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足和一些错误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此次省教师研修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再提高工程”在线学习项目,改变了以往培训中模式保守,知识陈旧、课程单一、考核乏力等问题,在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培训技能、考核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新颖的培训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在线培训这一全新的培训模式,可突破时空限制,突破人员的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课程专家、专业学者们精心讲解,新知识与新技能的系统呈现,阶梯式的学习进度,都体现其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实现了优秀课程资源的深度共享,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新颖的培训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

新颖的课程设置改变了以往乏味的学习内容。利用教师的学习云空间,可将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随时随地上传、下载,在教师的云空间内形成协同学习,协同研讨。同校或异校教师都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相互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探究课程改革,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开展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可通过电脑对自己的空间进行管理,将学习动态、作业、通知等信息进行推送,与导师、学者开展学习答疑交流、互动交流等活动,实现了高效管理、教学相长。

三、新颖的技能传授,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教室都将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将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不少专任教师在操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捉襟见肘。既要学设备如何操作,又要学教学软件如何使用。模块三第二课天津市北辰区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曹学林老师讲的关于《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介绍及使用》,详细介绍了包括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大尺寸教学用触控一体机等这些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教学用触控一体机与使用传统投影展示教学的区别;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等。使广大教师熟悉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的使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新颖的考核模式,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此次培训更为创新的是考核机制。其主要特点为模块化、自主化、互动化、实践化。模块化的学习模式合理驱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参培教师必须在学习完第一个学习模块之后,才能解锁下一个模块,直到学习完所有模块为止。而且在每一个模块内,教师还可以自主化地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不喜欢或者不想去了解的知识点,可以不在选择范围之内,非常人性化体现了教师学习的自主性。考核环节更强调了互动和实践。在选修完模块学习内容之后,参培教师还需要与管理员在论坛里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习的内容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激辩。另外,实践化的考核机制将教师利用学到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的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教案与课件上传到网站上,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知识转化为成果的体验过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将一线教师急需的技能与知识落到了实处。更为重要的是让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在今后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起到更深远的作用和意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二平台”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2014年“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开通并使用,同年九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再提高工程”学习成为首个在线学习项目,本次培训具有“模式新,课程新,技能新,考核新”等特点,为实现专任教师“人人通”提供了强大助力。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合作共同体 培养培训

2004年底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一系列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继展开。不管是什么培训,采用什么方式,培训的目的都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文通过对江苏邳州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的调研,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与地方大学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的多年从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信息技术学学专业的学生与农村小学教师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环境的设想。在现有培训的基础之上,在实践共同体内开展培训,真正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

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教师的工作压力等原因,不便于集中学习,较多地选择自学为主的分散学习形式。由于是远程培训,系统仅能统计学员的在线时间,而无法跟踪学习的效果;培训中学员与指导教师间的交流是非面对面的,不及时;在线提交作业的方式,使指导教师无法确认其原创性。因此,小学教师培训后依然难以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培训效果自然不能被肯定。邳州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每个乡镇设一个中心学校,中心学校下辖10个以上村小学,分布较广,大部分村小学坐落于各乡村之间,教师之间沟通不便;学校硬件资源欠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多数教师不能简单操作,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教学和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数较少(每周1节),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佳;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但由于培训缺乏后续的效果跟踪,培训结束后一切随之结束,培训效果不佳。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实践活动,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成员自发组成一个团体,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成员间通过“深度会谈”了解差异,互相帮助,共享资源,实现共同成长。

二、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及特点

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一个由学习者、专家和同伴构成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并在一定的环境下针对同一个问题主动地展开讨论和协作对话的学习组织。共同体成员间有着共同的事业,所有成员都认可并追求共同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担当不同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最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成果的共享,即共同体中既相互合作又有成员互动还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以及新手在旁边静静地观看。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他们迫切需要的就是通过持续的实践方式强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建构的实践共同体除了具备一般特性以外,还具备连续性和实践性两个特性。连续性:强调培训的连续。以往的阶段性培训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学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教学理念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革新的过程。实践教学不可能随着培训结束而结束,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理念和能力。实践性:强调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学的思想是受美国学者杜威的“从做中学”的启发。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从实践中学是关键,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真正理解学会所培训的内容,明白什么是信息化的教学,如何使用技术达到教学的信息化。

三、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设想

设想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共同体的人员由农村小学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运河高等师范的高年级学生(助手)及多年从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组成。实践共同体成员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以国家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资源,邳州市教育资源库为基础,农村小学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学习,接受学生和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应用所学信息技术,实践培训内容,检验培训效果。根据人员组成的不同和依赖的资源不同,我们建立如下几种实践共同体。

1.基于网络资源的实践共同体。基于网络资源的实践共同体重点强调资源在实践共同体中发挥的作用。在共同体中,网络为教师的共同学习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能保证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和学生之间通过培训网的互动栏目、或是通过邮件、QQ、MSN等交流工具相互合作与交流,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这对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等有重要的作用。

2.以专家指导为主的实践共同体。以专家为主的实践共同体是由多年从事培训工作的专家和农村小学教师共同构成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专家根据教师在培训中及其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的观念和行动上给予专业支持,同时从小学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形成教师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

3.基于项目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基于项目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鼓励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积极开展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项目申报和研究,并把项目带到实践学校,和农村小学教师组成基于项目合作的实践共同体,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项目研究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

总之,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不同于以往的阶段性培训。通过辅导者持续的辅导、交流和帮助使农村小学教师学会信息技术,并准确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晓新,雷丹.基于建构主义的成人学习环境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杨在宝.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新城区明欣小学:李艳

2011年11月30我参加了西安市义务段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还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西安小学刘永琴老师讲授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尤为深刻,对我在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这节课有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课上这位老师并不用数学语言直接归纳,而是让学生充分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后再过渡到严谨的数学定义上,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自己动脑思考后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具的有效利用

在教授三角形的分类时,这位老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几种类型。在这个小棒的设计上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位老师用三种颜色将小棒长度分成了三类,学生在拼完三角形观察很快能发现,拼成的三角形的三边中有的是三个颜色有的是两个颜色有的是一个颜色,这样设计不仅仅便于学生观察总结,同时也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东方学校芦城区

这几天参加了低塘街道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同事间的交流,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悟。尤其是刘波老师的讲座。他讲的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师阅读”。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碎化的电子阅读逐渐取代了纸张和书籍,成为人们接受知识和娱乐放松的方式。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在公交车上,地铁上,到处都是低着头看手机的人群,电子信息科技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读书能让人更智慧,更能接近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价值的中心。刘波老师的讲解内容围绕三个问题“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教师该读什么书以及教师怎样读书”展开。教师身负传播人类文化的使命,更应该多读书。教师应该比一般人善于读书,爱应该与智慧同行,智慧从阅读中来。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应该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来填补学生文字的空白,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教学生用情感领悟世界,教学生用语言赞美人生。特别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呢。

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密切相关,教师还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阅读人口的重任,只有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听完刘波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反思,我们平时看了多少书。每个人都有拒绝阅读的不同的原因,比如缺乏闲暇,缺乏环境,缺乏需要等。阅读,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特别是身为老师的我们。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培训学习已经结束,我知道我们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我们应该吸取老师们的经验,认真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简报

回龙乡中心小学编2012-3-6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早在开学初,我校就接到通知,本期将派两位老师外出学习取经,因此,教导处早早就联系好了外出人员。

3月4日,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上安排外出学习的相关事宜。3月,回龙乡中心小学将分批送教师外出学习,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批是一位数学老师——徐旭赴成都参加由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学习研究会主办,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第二批是一位语文老师——易凌雁赴成都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小学作文教学“构建创新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观摩研讨活动。两次外出学习时间均为3天,两批老师的学习日程安排紧凑,均听课达十多节。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创新 篇7

1 现代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 也是培育教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临知识经济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 教育内容和方法, 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 正日益显露出来。因此, 教育必须变革, 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的教育,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1.1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要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 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但是, 我们传统教育体制在创新性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和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不相适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在知识经济时代,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必须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 加大教育创新力度, 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1.2 教育创新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简言之, 教育创新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 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 是潜在能力的迸发, 其实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一是, 创新人格, 属动力系统, 包括强烈的动机, 不懈的追求, 自由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 创新思维, 属智能系统, 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三是, 创新技能, 属工作系统, 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 具有获得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

2 实施教育创新, 关键在教师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就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做到与时俱进。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就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 教师的水平与教学艺术关系到学生知识建构和个体素质的形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性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个性特征等。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挑战能力及丰富知识结构的、具有时代活力的人才, 就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 并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

2.1 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具有创新性

教师要坚持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 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 取得创新型的成绩, 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坚持注重个性, 因材施教的理念, 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 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坚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教师对教材内容要具有再创新、再处理的能力

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将教材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 认为教纲要求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这种误识应该改过来了。教材仅仅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拓展, 与实际联系起来, 做到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拓展后的教材, 学生学起来内容生动、实用,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教师教的创新性和学生学的创新性。

2.3 教师要有扎实、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具备能够渗透其它各种知识的能力

创新必须以多方面的智力因素为基础, 因为在创新以前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整理、综合才可能产生出别出心裁的思维既创造性产品。比如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创造发明, 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就包括物理、化学、自然、生物、地理、数学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 并相互渗透, 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才能创设并提供恰当的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发展发散思维, 最终实现教育创新的目的。

2.4 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的教学实践过程, 还体现在教师对科学实验的研究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社会调查, 甚至还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及利用科技为经济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大量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作、社交等多种活动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2.5 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多样化

教师要能够经常地、全面地研究评价学生, 同时必须考虑要采取各种形式评价学生, 以保证获得关于学生学习实际的多方面信息, 以动态的观点对待个体的评价。教师通过种种检查、评价, 既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又了解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各个方面, 如学习的技能、技巧、实验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等。同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在检查评价中暴露出来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缺陷, 使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向成功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判, 以免其得不到圆满的结果而情绪紧张, 不能无所顾忌地自由发挥。

2.6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具备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后, 通过制作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软件,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把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直观化,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领略人类创造发明的高科技产品, 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 也充分意识到创新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教育研究[J].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 小班化 师生互进 学习共同体

从2011年起,我校开始在高中部分年段进行小班化实验教学,目前初高中六个年段均有一个小班化课题的实验班。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小班化教学极大地推动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师生互进。

一、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我校创办小班化的宗旨是通过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培养优生。通过小班化教学,大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小班化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裕的时空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也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就是精致教育,精致教育的特点必然使教师的教育更“精心”,即更注重个性化教育。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综合性的教学改革,要更好地体现课改精神,在小班化教育方法、科研能力及创造力等方面不断发展。

1.教学相长,师生互进。

小班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小班化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给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充分的时间阐释观点,相互交流与沟通,因此小班化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互动与交往。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不断地思考、质疑,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各自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交流与沟通,教师与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理解,吸收他人的见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上岳麓版高中历史《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事先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四个小组,每组三人先合作探究分析,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举例阐述说明罗马法对当今欧洲国家法律制度的影响,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什么是自然法”、“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他们之间如何界定”、“如何评价罗马法”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罗马法与欧洲国家法律间的关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的答疑解惑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和掌握如何看待、分析和评价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正是小班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所在。

在上岳麓版高中历史《打开外交新局面》一课时,我采用“历史活动课”的形式,设计一个虚拟的外交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厅——“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展厅”、“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展厅”、“21世纪的中国外交展厅”,让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身入历史”承接各个展厅的布置与介绍,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例如第一展厅的学生在介绍“中美关系改善”的时候展示了六张图片——1970年的《毛泽东接与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1971年的《乒乓外交》、1971年的《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的《邓小平访美》,以此说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过程。教师适时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善,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呢?

在这堂历史活动课里,12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前的资料收集还是在课堂上扮演讲解员、课中的讨论等,都充分展现了其主体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摒弃过去大班教学中“一言堂”的形象,大胆地放手而又不放任自流,同时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或者没有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中的学生,是无法在教师眼皮底下蒙混过关的。高中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他们毕竟尚未成年,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还存在偏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有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错误的认识,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和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课,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师生互进。

2.产生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不断创新。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舞台,一个与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教师最容易体会到幸福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少,能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我校2012—2015年小班(课题班)的高考成绩看,小班化教学模式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构建了一个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它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培养优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首先必须充分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熟悉教学内容,充分理清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尤其在当前新课程形势下的“一标多本”,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充电”,补充和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补充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材料,还要思考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效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切实强化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提高处理、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在不同层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熊生才.小班化教学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教学与管理,2002.8.

[2]鲁献蓉,蔡铁权,毛光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8.

[3]张善忠,魏永田.创造师生互动共进的新境界.天津教育,2003.5.

[4]丁国花.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策略.文理导航,2015.02.

教师素质提升心得体会 篇9

西街小学 李生民

本学期,在我校党支部的安排下,我校教师参加了教师全方位塑性工程教育学习,学校领导分别就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服务能力做了相关专题作了报告。通过学习理论论述及生动的实例,我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鼓舞,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感受颇深:

1.加强职业道德,做到为人师表。

我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因为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更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

2.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断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居危思进和以学习力取胜的时代,学习就是竞争力,知识越多越好,‘学富五车‚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黄书记形象的用图钉‚T’字形知识结构阐述了当代人既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深度。作为一线教师更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做到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3.教师交际能力的提升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媒介而进行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教师要面对领导、同事、学生、学生家长。他们之间要建立友好关系,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或建立友谊,开展合作,进行情感交流,这都离不开交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和人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教师,决定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所以一名教师当具备多种基本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师生间的和谐、融洽、交流和互动,带来的是高质量、有活力的教育,而师生的疏离、隔膜乃至对立、对抗,则无疑是教育的大障碍,这种关系下不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学生人佫成长也要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通常都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为一个重要的工作部分。

协调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家长沟通时首先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还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

融洽的和同事相处会使你每天带着愉快的心情工作,作为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同事关系的重要意义,以一种开放、宽容、接纳的心态与同事们交往,善于欣赏、善于赞美、善于合作,‚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忍让,人与人之间要真诚‚人心换人心,同事之间的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使教师增长教学才能和教育智慧。不为利益得失、矛盾纷争所困扰,才能全力以赴投入教育事业,创出优秀的工作业绩。

4.注重人文关怀,服务当先。

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臵,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正确引导充分尊重,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教师还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通过这次学习,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根据学习所获要学以致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学习体会 篇10

范莉050105008073 什么才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的理解是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便是幸福;对班主任而言,看到学生对班级体的关心和贴心就是幸福;就一份工作而言,能有同事的鼓励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成长乃至烦恼和困惑的机会也是一种幸福。接下来,我就以三个案例来阐述我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认识。案例一:学生的认可让我收获职业幸福感

在刚刚带完的上届学生中有位可爱的男生小沈,在考前最后一次英语课上我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敢讲的但特别想和我说的话讲出来。小沈在课上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下课后,他腼腆地递给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范老师,四年的时间好快,我记得预备班刚进来时,我还是小毛孩,那时的我就对你印象很深刻。虽然平时对我们十分严厉,但你就像我们的老妈一样,在各个方面都很照顾我们。我一直很感激你。小学时,英语是我最hate的科目,但是你改变了我对英语的看法,让我喜欢上了英语。记得以前我最喜欢上英语课回答问题了(后来没人举手,我也就不好意思了)。你也经常会鼓励我,一直对我期望很高,可是我却总是让你失望,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也十分地懊悔,真的好希望可以从头再来,再上好多堂英语课,好好读书,不让你失望。能遇到范老师真是太好了,希望以后能经常回来看你。谢谢你,范老师!

我当时看完就感动地湿了眼眶,我想那一刻的我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源自自身价值的实现,源自学生对我的真情回报。赠人以玫瑰则手留余香,我想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时时给予爱、收获爱的职业。

案例二:学生的贴心打造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作为班主任,班里若能培养出几个贴心的小助手和小管家的话,那可真是幸福了。去年中考前夕,我跟班里的同学讲班级还剩下70元左右的活动经费,问他们想怎么处理,我提议给大家买点文具留作纪念,或者是每人买点冷饮,可都被大家否决了。随后,生活委员小马提议我们用这些钱为教我们班的每位初三的考试学科的老师买说拖鞋,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也以此留作纪念,结果全班一致赞成。我心里暗暗窃喜,替学生们学会了感恩而高兴,为学生们的成长而喜悦。尤其是当我看到小马递给我的班级账本时,更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上面记录了从6年级至今的所有账目明细及用途。正是有了这样的班干部的协助,想我所想,急我所急,替我分忧,让我倍感欣慰,这种幸福也许只有班主任才能感受到吧。

案例三:同伴的互助提升职业幸福感。

俗话说,“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气”。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在大家的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往往产生了新点子和新思路。无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上,每每碰到难题和困惑的时候,总有组里的老师听我倾诉并和我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口。比如在刚送走的这届学生中,我班小张和小飞两位同学在行为习惯上有较大的问题,且学习惰性很强,在我苦恼无对策时,一同搭班的杜鹃老师、邢海军老师、周书静老师和朱乐怡等老师都向我贡献了智慧,同我一起教育和鞭策他们,让我又有了信心。正是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我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教育工作中的幸福。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60-01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管理比较重要,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在诸多方面就需要加强老师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都有着提高,这就需要通过新的教学措施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小学生性格特征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小学生性格特征。

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升,就要能对学生有充分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的管理措施针对性实施。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在兴趣方面也比较多样性,并且兴趣的目标有着指向性,学生如果确定了目标,就会比较专注,并会积极的去追求和完成,对结果比较看重。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学习的时间得以持续延长,但如果是不感兴趣的,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来完成[1]。

另外,小学生的性格还体现在情绪化方面,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就比较容易情绪化。由于在学生的生长环境方面不同,所以在性格特点上也会有着多样化呈现。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前,老师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些性格特征,为更好的实施措施打下基础。

(二)加强小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对学生的管理进行加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就能够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老师也要能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树立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信心,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的优化就有着积极作用[2]。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能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下进行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在学习中,经常对学习内容和生活取得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经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学生实施管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以及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三、对小学生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探究

(一)对小学生管理的困境分析。

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来说,学习的动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是维持学生能有持久学习的重要力量,不同强度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有着相应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就必然会造成学习不积极。在学习兴趣的因素上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就很难将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机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学生离开了学习兴趣就很难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3]。

小学生的管理中的困境影响因素还体现在学校问题方面,在校园的环境方面,如果没有科学的规格,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也有着阻碍。还有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方法的应用因素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在对教学的方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不能和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契合。由于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恰当,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影响也有着关系。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观念上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家庭的各方面的管理思想没有科学化,对学生就会产生影响,对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也有着很大影响。

(二)对小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对小学生的管理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要能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能在学习的良好习惯方面能加强培养。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以及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这样才比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从而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信心上要能得到良好保持[4]。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全面化,在课堂上注重对关键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得以维持,让兴趣作为讲解的支撑,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要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师生的关系要能得到良好建立。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是学生学习动力发挥的基础,老师要能充分的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得以尊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习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要能进一步加强,并要能够主动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得以保持[5]。

老师要能在教学中精心的设计导语,能够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激发,这样才能将课堂活动的继续开展得以延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好奇心上都比较强,老师要能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从而对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得以诱发,这样才能真正的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充分重视学生积极性提升的措施实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性格特点,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充分的提升,在整体的教学效率上才能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杰.小学生学习网介绍[J]. 文学与人生. 2014(04)

[2]王坤.小学生学习粗心问题之我见[J]. 科技信息. 2014(03)

[3]潘明华,黄发连.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J]. 新课程(中). 2014(07)

[4]贺静.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J]. 基础教育. 2014(07)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第一部分新修订课标解读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迫切性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研员, 需要认真学习、解读新课标, 把握正确的课改方向, 进而指导、帮助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 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方向性更明确, 可行性更高

(一) 立足“实际”, 根植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 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实际”“学习”“锻炼”等在新课标中出现频率比实验稿中多了一倍, 要求关注地区间、学校间、学生间的差异, 结合实际情况, 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建立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促进全国在校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立足当前, 展望未来是新课标的最重要特色。

(二) 从课程基本理念上,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基本理念强调了体育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还强调了运动技能、体能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脚点, 为体育课程的构建指出明确的方向。

(三) 在教学评价方面, 简化了评价指标, 提高了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四) 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成为下一步实践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体育课堂不会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兴趣、爱好阶段, “游戏、娱乐”不再是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 运动文化、身体教育、人格教育必须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

三、新课标目标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 课程目标清晰, 回归课程本质, 充分体现体育课程“实践性”特点。在课程性质方面添加了“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删去了心理学范畴中的过多目标, 目标泛化现象得到改善, 要求立足学生学习“运动技能”, 实施多元化激励评价, 发挥育人功能, 从而促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目标教学的思想,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来帮助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

(二) 整合不同的学习方面, 强调课程目标的完整性。新课标对课程目标做了必要的调整, 形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向, 还根据小学、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提出概要性的提示。如, 运动参与中“小学注重引导兴趣, 培养运动参与意识……”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 其次描述重点采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 并且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

四、新课标提供更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一) 国家社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充分结合是课程又一特色。课程目标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理念中“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要求在体育课堂中, 师生都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师生合力步入有目标的体育学习, 引导学生参与到有体育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中, 最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二) 进一步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精神, 明确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权利和责任。加强三级课程管理, 明确提出地域性课程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新课标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对学生提出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 都会列举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应达到的相应目标要求, 供教师选择。强化了省、市、区及学校的课程管理责任, 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 保障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均衡性。

(三) 课标体现了体育教育的规律, 较好地处理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如, 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 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来实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 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不变的是生理、心理上科学而不断强化的刺激, 变的是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不变的是良好的体育道德情感体验, 变化的是不同的体验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变的是学生的发展, 变的是发展性评价策略;不变的是可行性, 变的是创造性。

第二部分践行新理念追求新成效

——济南市学习贯彻新课标之路

针对新课标, 结合地域特点, 济南市准备用以下方式进行培训。

一、以远程培训为契机, 实行全员培训

自2007年7月以来, 山东省实行了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远程培训, 为济南市体育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 以及一线教师吃透课标精神和内容打下深厚的基础。2012年7月, 山东省继续进行远程培训, 济南市将认真组织所有体育教师参加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活动。

二、领会新课标, 进行学校体育课程选择和设计培训

济南市将对以校园体育文化为背景的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首先, 专家团队深入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师资、场地器材、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外交流的意义价值, 然后结合学校地域经济和体育文化特点, 开发社会体育资源, 与校长和体育教师面对面沟通, 依托各校办校理念, 打造学校体育文化特色, 努力构建均衡性、典型性、实用性、科学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其次, 加强体育课程内容的甄选及整合的研究, 并从体育文化传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校育人的主导思想及终身体育的价值几个方面来评价学校教材, 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树立典型, 举办全市校长、体育教师现场会, 进行课程解读培训。

三、立足新课标“学习和锻炼”, 培训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和课余锻炼为核心, 树立体育“大课程”理念。课程规划、场地器材、教材落实、课内外课程资源开发等, 都要在学校领导和体育组认真研究后, 才能实施。为保障教材的基础性、综合性, 合理搭配东西方体育教学内容的比例, 构建科学体育课程, 要求健康教育比例不低于10%, 民族传统体育不低于20%, 在两类体育文化教学内容中, 分别注重个人健身类、集体健身类 (注重表现) 、球类集体性项目, 以及对抗极限类的有效搭配, 目的就是用体育文化打造课堂, 实现教材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济南市有的学校举办了班级体育联赛, 设有学校、教师的三年课程计划, 要求培训后按新课标进行整改, 并进行检查落实。因此, 济南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得到有效保障。

四、依托实地课堂观察, 将评课和贴身培训相结合

打破传统基于以一张课堂评价表去评价所有学科的课堂观察模式, 用“研究——技术——合作”的新型课堂观察范式评价, 总结出“活动参与促体能, 技术掌握促活动, 评价合理促教育”教学评价范式。通过集体备课, 将每一节教研课的目标细化成四个纬度的不同观察点, 观察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即时反应, 并在不改变动作活动的基础上, 能从四个纬度, 合理地促进学生活动推进、情感意志的提升, 分析课堂教学信息, 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 4人一组, 让师傅给徒弟提供的课堂指导, 指出其中的“为什么”及“如何完整地执行一个学习环节”, 帮助教师理清思路, 明晰教学实践的目的、逐步提高教师贯彻新课标执行力。

五、重点培训健康时尚的运动项目, 打造技艺一流的师资队伍

济南市结合省、市教学基本功、健美操、武术培训等活动, 安排暑期教学基本功培训, 固化传统教学技艺, 学习了解新兴体育项目, 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 定期检测和抽查所学内容, 全面提升教师运动技艺。用教师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让健身活动、健康教育、体育文化等学科领域目标逐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像全国先进体育单位槐荫区, 为增加体育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 引进专业师资, 校校开发各种校本课程, 带动全市各个区县有效开展了各类传统、民族和新兴体育项目, 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空间。

六、进行体育教师教学专业技能培训,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在一线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通过教研组活动合作交流, 确立自己的微型课题项目,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探究和改进, 并主动有目的地学习教育教育理论, 这样克服了教科研理念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反思力以及执行力。

七、启动小主题研修课程, 提高教师课堂执教水平

通过分片区合作教研, 提高培训的人文性, 根据教研室和学校统一安排, 每次一个小主题, 把课程理念分解成每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主题研修课程 (见表1) , 集团队智慧, 积极探索合作教研方式, 解决课程实践中的一线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突破了课改实践的瓶颈。

(一)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提高济南市体育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 立足于当前全市体育教师的现实状况, 重在培养与发展骨干教师, 激发思想滞后、态度冷淡的教师, 以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检测为抓手, 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二) 研修的长期目标是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独特体育风格、工作热情、甘于奉献、吃苦耐劳、能为学校体育做贡献的教师队伍。短期目标是造就一批思想上进、态度端正、业务精良、专业知识全面、丰富的中学体育教师风范团队。

(三) 着眼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着力研究教师如何“教会、教好”, 学生如何“学会、学好”, 力求内涵发展, 理念转化。加强备课研究, 以整体理念、系统思想为指导, 引领广大教师在解读文本、钻研吃透教材上下工夫, 力求做到细、懂、透、化。把握水平目标体系和单元教学重点, 并力求在其统领下, 上好每一课, 使教学做到“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样”这六个方面清清楚楚。

(四) 教学方式方面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体育学科特点,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学习方式, 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和情境, 使学生在开放的、互动的、多彩的体育实践中健康成长。

(五) 以发展、辨证的观点, 理解、内化新课标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 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经验不能丢;常规训练不能弱;学科特色不能淡;教师的作用不能忘, 力求真、活、实。针对课程改革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要继续处理好“新的教学理念与好的传统教学经验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关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接受学习、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探究性、拓展性学习与打好基础、落实常规的关系;创造性地用教材与吃透教材的关系;教学手段、方式多样化、现代化与体育学科特色的关系”。

(六) 采取务实的研修措施, 保障研修成效

1.加强体育常规管理正规化, 保证体育教学质量。济南市准备拟订:每校一年一次课堂教学展示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 三年全部展示一遍) , 每年每人一篇论文 (推荐发表) , 每人一篇教学案例设计 (某一项教材教法研究) , 每人一次操、拳、舞、队列展示, 推出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计划、教学反思全部展评) , 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育科研经验交流大会。

2.提高教研工作有效性, 着重构建课程体系。举行学年计划、单元计划展评。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 学校的场地、器材、传统项目, 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 进行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模块计划和单元计划。

3.加强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学科示范引领和学科指导作用。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抓好体育教师梯队建设、体育教研组建设。通过集体备课、撰写教学案例、观看录像课的形式, 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良好教研氛围。

(七) 严抓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关注常态课教学质量。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宣传力度, 进行体育教学质量抽测与调研, 检测教师上课的有效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探寻有效增强学生体能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 人文化和细致化的小主题研修计划迅速启动。做好新课程培训, 就得要求专家和教师一同挺身入局, 针对教学一线问题, 逐步深入, 深化到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增加培训的科技和智慧含量的同时, 人文化和细致化的小主题研修计划应该启动推广。系统认知体育教学规律, 开展小主题研修计划, 把课程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小环节中, 才能提升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执行力。

第三部分对新课标下体育的地方、学校课程的建议

一、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地方、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济南市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体育地方课程与学校体育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丰富了学校课程。济南市应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学校课程的指导和管理,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努力构建具有济南市特色的体育地方课程体系。

二、地方、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体育课程理论基本素养的欠缺限制了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很多校长、教师对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内涵认识不足, 对体育人文化管理、伦理化管理手段和价值认识模糊, 意识薄弱, 制约了地方、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二) 缺乏合格的地方教材开发人员、团队和专业指导。山东省进行了教学资源评比, 各学校申报的学校教材来看, 编写的体育校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多数学校没有评价和效果分析, 只是为教材而教材。

(三) 体育校本课程的典型性、基础性、文化性、可行性值得推敲。教材的地域性, 社会体育氛围, 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的实施条件, 学生的个性需求考虑不周。

三、地方、校本课程建设实施建议

(一) 科学开发和有效实施体育校本课程, 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开发的内容必须遵循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简约性等原则, 使地方课程切实成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

(二) 学校课程开发应仔细论证。开发课程应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学校课程教材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由学校对学校课程进行实施, 必须充分开发社区和学校自由的课程资源, 确保有独特的体育文化地域特征, 且有一定规模人数的体育项目, 进入校本课程。

(三) 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的专业指导。济南市体育学校课程指导团队, 人员构成包括教科所校本课程研究员、体育教研人员、体育局有关运动项目中心主任、有关社会体育团体或俱乐部负责人等, 在具体指导学校的过程中,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专业特点、场地与学生情况, 并罗列出可能进入学校课程的运动项目, 并与校长和体育教师充分交换意见, 仔细论证, 完成体育体育校本课程初步设计。

(四) 保障学校教育整体性和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设立的体育学校课程, 力争使学校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 课内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 学生的体育普及和社区锻炼相结合, 学生的健身娱乐和运动特长培养相结合, 校内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对外交流相结合。

(五) 完善体育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地方课程的开发, 充分考虑“教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里学?学到什么程度?终极课程目标?”等因素, 以及“经济性好、健身性强、参与人多、生命力长”等特点, 结合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逐步完善了适合各校实际的学校课程。像槐荫区的篮球、板球、柔道、地掷球等一系列实用性很强的特色课程, 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体育课程建设典范。

(六) 注重学校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济南市各学校根据课程方案意见编写教材, 把目标意义、课程实施环节、课程评价、实施建议、最终成果呈现等描述清晰完整, 保证编写质量。像济南市二十六中学的柔道校本教材,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青少年竞技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的前列, 曾数次承办全国级国家青少年柔道比赛, 为上级专业队伍输送了多名运动员, 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

(七) 将地方和学校课程落到实处。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开发-实践-总结-提高”的循环式开发模式, 将地方和学校课程落到实处。如, 阳光100小学的网球, 体育教师有全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以及详案, 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均做到因材施教, 目标清晰可操作, 发挥了地方和校本课程有育人功能。

(八) 建立学校课程优胜劣汰的机制。济南市借助山东省对学校教材的评比活动, 对实验阶段的地方教材进行了追踪调查, 并提出整改建议, 淘汰了没有价值的学校课程教材, 还把部分特色学校课程提升为县、市地方性课程教材。

总之, 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挑战的一种回应, 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学校可以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 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 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广泛的能力, 塑造健全的人格, 学会生存。这些, 正是地方、学校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EB/OL].http://www.dqjy.cn/dqjy/Documents/jyky/2004410115329/FD554086DD.htm.2004-06-24

教师素质教育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去沈阳七中参加了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有幸听了七年级两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两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打折销售》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打折活动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三、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四、体现常规教学能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非常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来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内容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如《打折销售》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打几折表示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销售;然后设计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的问题;再设计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的问题以及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的问题;最后又出示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的问题。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每个问题都是扎扎实实得到解决。

我们听了七中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生活,每名学生自己就是课堂的主角。

上一篇:2024年下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相机经典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