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精选4篇)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篇1

张喜风

(安徽农业大学,动科院,09级)

摘要: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关键字 : 大学校园

培养

全面发展

人才

大学学校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的走向和态势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才,而且也关系着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与层次.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成功型人才,已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是制胜的关键性因素。而教育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托,高等学校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官关键所在。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我们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作为新时代主力军,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 的伟大志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是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去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激发广大师生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向上的热情,努力用共同理想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历史表明,大学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继续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切实引导广大师生主动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追求繁荣富强的大“我”中才能真正体现小“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使自己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把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李岚清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要只精于科学而荒于人文。也就是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但要精于科技本身,还要精于同人精神世界直接相关的人文。美国白宫“研究和发展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通晓和熟悉人文艺术学科,能促进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爱因斯坦则早就熟悉到:“从艺术使我比从物理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优秀的文艺作品,高雅的文艺演出,厚重的历史展览,催人奋进的刊物,以及精心设计的景点、装饰,这其中都蕴含着极为珍贵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创新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比如说,可以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当代世界形势研究会,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定期举行大规模读书会,由学校组织教师选出一批最畅销书刊或中外名著,把优秀的精神食粮推荐给学生;可以定期举办座谈讨论,开展文艺批评,调动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可以举办学术论坛、成立科研社团、科研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数模竞赛及校内外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大学是学生塑造自己人生的起点,当然要让学生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大学的职责是向学生展示人生的道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能。当学生明智地作出了选择后,路要自己走,这才是所谓专业发展的阶段,要留给本科以后的教育。所以,大学的基础,是“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根本,又是所谓“核心课程”,以文史、科学、语言训练为主,面面俱到。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篇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为此国家为推进双创出台了很多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创业或就业的机会。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在这种环境下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又有了新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高校是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授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双创型人才的数量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在这个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一是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程度,就有大多数学生都在花心思应付各种考试。对于能否创新都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并未留意太多。二是“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

随着高校每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面临工作问题。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更是其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近年来,政府为了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有所增加,但上升空间仍然很大。有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所以,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各高校有必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的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尽管大海辽阔,但人们总能找到回到岸上的方向。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不重视这门课程,将其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随随便便找个老师上上就完事了,并未真正的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对未来一片迷茫,有的甚至连自己学的专业以后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所以,有专家表示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可以开启学生的成长之路,促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在众多职业方向中做出合适的选择,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双创型人才素质的培养

“双创型”人才应该具备些什么特征呢?我们又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双创型”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日常事务得心应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有独到的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创新并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团队中与成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应具有自己所属行业人才的专业特征。比如管理类人才,管理顾名思义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对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有效运行和有效产出。所以,经管类专业的人在具备基本经营管理能力的前提下,要具备创新现有各方面管理活动的能力,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和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所以,完善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培养模式的构建,拓宽现有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选择的能力。同时,也利用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双创型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作适当改进,不能一味地照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所使用的教科书仍然是六七年前甚至更久的教科书,有很多课本里的数据早就不适用于当下这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课程的讲解中,老师应该努力将当下的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思考产生创新思维。另外,还要注重实践教育。第一要鼓励学生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赛,比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常参加的全国市场营销大赛,这类比赛旨在使学生将课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学校可以购进一些科技类公司研发的软件,模拟公司经营;第三要加强以毕业设计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环节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实际生产、社会工作等,同时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第四学校应该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校外实习经历,使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在学校中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合二为一。

(四)改变考核方式

在我国,大部分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评判一个人学习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往往只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考核,像这种大部分考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而“双创型”人才则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仅考核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考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所以要树立科学的考核观,端正对考核目的的认识,对原有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进行变革,使新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担负起为国家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双创型”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积极改革,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我国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双创型”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高校应积极改革,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考核方式,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高校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创业,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汤婕,花日茂,徐微,樊霆,刘小红,张蓉.“五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8)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篇3

【摘要】高等院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培养适应21世纪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趋向。本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园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上给出了一些实际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诠释了工程训练对强化和培养大学生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15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3-02

安徽农业大学工程训练基地“安徽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园”自2005年以来,按照“一流目标、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总要求,以“治学严谨、纪律严明、训练严格”为教学宗旨,使学生通过“工程训练”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技术基础课程。经过八年来的努力,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注重综合与创新训练、实行以数控为代表的准工业化环境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方法、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教学管理等特色,具体做法与成果如下:

一、结合工程训练新的发展形势

建设全新的现代制造工程训练基地“安徽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园”,营造全新的工程素质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工艺知识的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兼顾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塑造。从2005年基地建设建成后,就全面开始教学环境的建设,学校和学院分批投入了400多万元,购置了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铣1台、数控车5台、数控火焰切割机1台、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数控加工设备以及各种普通加工机床设备,具备了营造和模拟工业实际运行环境基础条件。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学校验收。

二、按照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的要求设计和选取教学质量体系的要素

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地建立和构筑一个科学的、文件化的教学质量体系,把千头万绪的工作进行分类、明确职责,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要求开展哪些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活动以及活动的目标及开展的程序,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管理在规范、优化、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制订了车、铣、刨、铸、焊、钳工和数控加工等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也制作了各训练工种要求和评分标准展板,见下图1。

对工程训练改革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规则进行了改革,工程训练总成绩评定与单工种成绩、训练报告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单工种成绩与纪律又紧密相关,在任一个工种迟到、早退、旷课等等都可能导致该工种成绩不及格,从而使总成绩不及格。

在加强传统实训科目教学的基础上,增设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实习。通过示范、示教、设计、实训、实验和综合创新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基础工程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等一系列的工程训练项目,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图1 手锤制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展板

三、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改革

在实训传统的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钳工、铸造、锻压、焊接等工种,完成实习训练件(手锤制作)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训内容,把机、电、数控技术相结合,突出先进制造技术的训练和培训,新技术、新工艺的训练课时数已占整个工程训练20%以上。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些创意实训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自己亲手加工制作的零件爱不释手,纷纷留作纪念,深化了工程训练的内涵。

四、完善教材建设,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建设

除学生实习使用的教材外,各实习工种和环节还印发和提供一定数量的扩充性资料,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已建成一个工程训练素材库,该素材库有教学录像片、教学动画、挂图、工程训练学生操作录像及照片、图片、相关课程的课件等,素材库正不断地扩充着,这些都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巩固所学知识和开阔学生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相关网站,进一步获取课程有关指示,强化实习学习效果,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合肥江汽集团和合肥合力叉车集团等企业,让学生亲临现场得到现代化生产的感受。

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从大一、大二学生到机电工程园参加工程训练开始,就通过教学手段分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创新活动体现在每个训练项目中,如车工的东方明珠塔的造型设计、焊工的创意制作、铸工的自由造型浇注、钳工的创意制作、数控车、数控铣的创意作品……(见图2)。有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大三时再专门开展各类综合与创新训练,大四利用机电工程园设备资源,进行毕业设计,真正把毕业论文写在产品开发、设计和制作上,近几年在毕业设计中,同学们先后开发、设计和制作“农用液压挖掘机(图3)”等多个创新作品。

作为我校最大的工程创新教学实训基地,同时也积极帮助我校大学生亲手制作各类创新作品,鼓励他们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竞赛、汽车创新设计等各类创新竞赛,取得了多项奖项(如获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特等奖,全国一等奖等),进一步启发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图2 部分学生数控加工创意作品 图3 学生设计的农用液压挖掘机

六、强化学生工程技能训练、培养基本的工程素质和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很少接触工程实际,技能训练是他们的主要薄弱环节,而社会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年年增加,这些因素就要求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根据工程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技能训练的特点,我们设置了机械产品装配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装配技能训练和汽车驾驶技能训练等专题项目。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接受纪律和各种规范的约束,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大大加强,最基本的工程意识及素质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培养。

七、师资队伍建设与加强学生双创能力相结合

负责指导工程训练的现有7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已完成新老教师的交替,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始终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具体生动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将课程内容学习与团队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将专家教授、年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不同优势相结合,将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相结合,实施“创业团队”模式,把教授、科技开发项目、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捆绑在一起,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和“携手农合”项目,这几年陆续开发制造出多功能播种机、施肥机、碎土筛土两用机、土壤深松机、木材滚压机和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等产品,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每年都在十几篇以上。

八、应用情况

应用时间为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已完成了8年的实践检验,涉及全校6000多名学生。八年来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力量、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诸方面都日益完善,档案管理规范,积累了多年的资料。教师从不迟到,学生实习出勤率正常在99%以上,工程训练过程中极少有缺席情况。由于教学规范,效果良好,各专业学生纷纷反映工程训练这一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九、结束语

先进的工程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相结合,使整个训练活动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既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透彻理解,又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水根,严绍华,李双寿等.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2]娄保东.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强化大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7.(6).

作者简介: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篇4

关键词: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电气类专业,创业团队

一、“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此外, 就业乃民生之本,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决策。

随着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扩招,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 创新思维缺乏, 创业意识较差, 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 改革传统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 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二、电气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 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电气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 科学定位是关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成长为主线, 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 以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为核心, 注重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 培养下得去、稳得住、干得好的“双创型”人才。

具体来讲, 在理论教学方面, 突出课程的核心地位, 兼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对部分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前置。课程前置应有利于专业核心技能及专业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可以部分内容前置或分阶段前置, 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递升。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 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新性技能大赛, 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重点训练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发工程项目的综合能力。

(二)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

1.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路

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创业团队培养为突破口, 深入研究学科发展, 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设计开发工程项目, 重新整合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并积极组建专业创业团队, 形成“知识+技能+创新创业职业精神”交互融合的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并逐步优化创业团队组合, 实现向社会输出创业团队。此外,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工程任务学分, 工程任务可以是创新创业项目、专利发明、专业教具开发、学科竞赛、发表专业论文、科研项目、专业实践收入等,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与工程任务是统一的, 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是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是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 是掌握课程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创新教学方法

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结合课程类型和内容特点, 不同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采取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开展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政校企合作、专业公司和校外实习单位等多种渠道将真实的工程职业环境引入教学, 通过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运行、操作、维护的训练;通过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陈述报告、团队合作、评估取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双创型人才。

3.改变考核方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突破口, 以培养“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为重点和目标的一个过程。质量考核是确保教学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要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 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 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 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三) 构建电气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探索适合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集中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四部分组成, 形成从认识、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实践教育特色。通过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运行、操作、维护的训练;通过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课外实践环节为主渠道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使电气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天地、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创新的舞台, 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海波.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13.6.

[2]杨丽荣.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7.

[3]朱艳茹.交通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 2010.8.

上一篇:中学生入团志愿书大全下一篇:我的圣诞愿望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