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共12篇)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课题批准号:xx县教育局文件教研77号

课题承担人: xx xx

所在单位: xx县四合中学

(一)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这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标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因为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分层作业: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做考察能力题。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同年级老师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学生分层 :本校共有十三个教学班,初一五个班,初二和初三各四个班。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把各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月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这样的路径: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C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提高。

(五)成员分工

xx――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xx――主要负责九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xx――主要负责八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xx――主要负责七年级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A、B、C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何莹莹――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郑世平――负责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并将实验效果进行推广。

(六)研究进度 :本课题在9月开始启动,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xx8年9月-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xx.1-.1):开始实施分层教学1.调查各班数学成绩分化情况,形成调查报告。2.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法,具体实施分层教学。3. 进行阶段性实验小结,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2xx.2-2010.9):1.积累资料,进行结论分析与探究;2. 检测实验效果并进行推广,反思与问题。3. 对研究资料全面收集整理,进行分析,完成课题研究性报告,结题。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分层备课优秀教案集; 主持人签名: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 优化师化关系为分层教学提供教学环境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重要一条是优化师生关系, 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分层教学既不是降低要求, 也不是放弃对差生的教学, 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 逐渐走向整体优化。首先, 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 启发学生的觉悟, 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性, 争做知识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性, 积极创设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 注意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还必须具备民主的教学作风, 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有些学习上很用功, 但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的同学, 要尊重他们, 并单独找他们分析原因, 多表扬鼓励他们, 让他们找回自信;对有时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 也要很快让他们坐下, 以免他们难堪。教师还应经常真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 让师生感情融洽。

2. 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采取以班集体教学为主, 小群体教学为辅的组织形式。在小组成员的组成名单上, 采取“模糊学”的方法, 不严格划分学生智力的高低, 也不指名道姓点出哪些学生是低层次的, 哪些学生是高层次的, 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分层组织小群体教学, 目的是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对个性强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 可进行个别辅导, 解除他们对“补差”的抗衡心理;对学习兴趣高的同学, 定期组织讲座, 充实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分层时注意爱护师生的感情, 避免给差生带来冷漠和压抑。

3. 分层教学的巩固与反馈

由于分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小群体教学为辅, 所以教学手段一样, 教材统一, 进度统一, 分层的体现主要在于每堂课的习题设计上。设计系统的数学习题, 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往往是模糊的, 并且常与学过的概念发生混淆, 必须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 学生对习题的练习, 才能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类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真正学到新概念及其运用中的技能和技巧。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对每课时的习题都应作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习题的具体选择, 原则上要忠于大纲, 忠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习题、复习题, 不搞题海战。对学习掌握习题的情况, 也要分层设计, 分层要求。

4. 更新评价方法

分层教学实施后, 对学生评价也要随之更新。在平时每个单元知识点的考核中, 要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 试题的内容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主, 时间为一课时, 随堂测试, 如未合格的学生就是下单元中第一层次教学对象, 必须参加第二次类似试题的考试, 直到合格为止。第一次考试合格的学生还要进行第二次的考试, 试题的程度一般在中上水平, 设置几道难度较大的习题, 目的是要分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如果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认为未发挥出真实水平, 还可向老师提出第三次考试。这种考核方法, 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明确了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3

一、教学对象层次化

层次划分符合实情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或代数、几何的解题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占总人数的30%;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占总人数的40%;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占总人数的30%。

在对学生分层实践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再为他好。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根据教材的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每节制定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个目标,但又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达到的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B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组学生完成基本目标。

例如,在补充教学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与系数关系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x1+x2=-b/a, x1·x2

=c/a并能进行简单的直接运用,如不解方程求一元二次方程3x2+4x-5=0两根之和是( ),两根之积是( );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两根分别是x1、x2,求代数式(x1+1)(x2+1)的值;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C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A,B层次的学生,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当然,兼顾层次差异是指教学既要让低层次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与运用,又要考虑A层次的学生的知识需求,指导他们举一反三,适当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要让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恰如其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要有意识地提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让A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培养他们的信心。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关心、爱护,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学好数学,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后劲。

四、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五、评价标准层次化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教学既面

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一把锁匙开一把锁。分层教学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生热情,使他们能够量力而行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做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分层教学的学习评价方式更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竞争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生理和心理的突破,以达到对奋斗目标的实现,让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篇4

温州十一中

林中年

一、课题提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延伸的扩展的时代背景。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我们树立新的学生观,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我校自2000年开始一直尝试“分层教学”和“洋思精神”在本校实际中的应用,期间也取得比较大的成果,但在推广应用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行帮助下,笔者与同事一直探索二者精神的概括和发扬,探索如何在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概念界定

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它是在探索如何把教学以单一性传授知识技术!战术为主转移到重在全面开发学生多种能力的新途径。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洋思精神”:江苏洋思中学大胆尝试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用赏识教育指导教学的理念;着力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构建同伴互助的机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取得非常的效果。创造了“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创造出全市乃至苏中地区的一流业绩”的神话。

三、研究假设

总假设:分层学导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子假设1):课堂教学权威结构的改变,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个体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子假设2):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探究的机会。

子假设3):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子假设4):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因而极大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对象

实验初,随机选择高

一、高二各一个实验班,在实验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推广到学校六个段所有班级。

五、研究方法

实验法为主,辅之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2月)

1、制定研究总方案及各年级实施方案。

2、进行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有关材料。

3、选取实验班

4、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

5、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实验班实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7月)

1、实验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做到一日一记,半月一结。

2、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形成个案成长发展的档案材料。

3、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进展,并将成果做适度推广。

4、不定期从学生处反馈信息,指导实验。

5、建设积极向上、合作的班集体。

(三)实验推广、深化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月)

将前一阶段的成果推广到学校的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

(四)实验总结、评定阶段(2008年2月)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着力于实验的总结,通过发表实验总结报告和分析报告等形式,向各位同仁介绍实验成果,并进行评定。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一)预期成果

1、学生方面: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得到长足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到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教学方法。

3、学校及社会层面:通过实验开展,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学校办学水平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形成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范例。

(二)成果形式

经验报告(分实验总结报告和若干分报告)、案例分析、论文

八、参考文献

1.《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分层教学开题报告 篇5

研究开题报告

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老师: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被认可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而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校建立以音体美学科分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扎实践行新课程。经过实践、尝试、探索提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多次论证,今天召开开题会,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实验课题进行阐述: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首先,从国际竞争和造就未来人才看,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使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甚至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教育是培养具有特长的人才的摇篮,有人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角逐,其胜败不再火箭发射场上,而在培养人才的课堂上,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向世人提出了实施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紧迫性和客观要求。

其次,从教育理论发展本身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学学好语文、数学就够了,学生获得的语文数学知识越多,掌握知识越充分,则越有学问,然而,高分低能的学生走入社会后,会因学无专长而难以应付知识经济瞬息万变的局面。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上,实现由传统的重在获取语文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观,向培养具有个性特长的教学目的观转变;把“让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要学”的教学方法观。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

第三,从教学的弊端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 响,长期以来,学校、社会、家长、学生都只重视中考学科,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单

一、枯燥,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少活力,缺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意识不强。学生在长期的如此的教育中,形成了思维闭锁思想被动,毫无活力,更无特长的半僵化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个性特长的提高受到极大限制。而实际上,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音体美基础、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单一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以一个标准定律所有的老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能真正做到面向大多数,不丢掉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很好的培养和坚固尖子生的发展。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 “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

此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其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出发,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特长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这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家长之重视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学习和成绩,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十分不重视音体美学科的学习,造成了学生的不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体美方面的 潜能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具有个性特长的人才,而学校教育就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现、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要使学生充分的,真正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促进学深过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的精髓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音体美基础、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单一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以一个标准定律所有的老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能真正做到面向大多数,不丢掉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很好的培养和坚固尖子生的发展。

(三)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音体美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 的质量和效率。

(四),通过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过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则又过低。而这两种情况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根据不同对象提出适宜的目标,才具有激励性。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不同,把同一年级各班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不同的音体美教学班,音体美三科的每一科又分成若干小的教学班,由不同的教师同时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主线,力求反映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在其特长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此外还包括比赛、汇报、展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题研究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力求反映学生其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关系。这样学生在音体美方 面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科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是积极、主动、高效的,自然会真正促进学生的潜能的挖掘,个性特长的培养。此外还包括比赛、汇报、展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学生学有所长,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最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

2、教学实践目标:(1)通过分层教学,建立起有相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组成的若干不同的音体美的课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符合学生兴趣特长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教学有专长的教师,形成科研成果,为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理论研究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有效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能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设想,探索音体美分层教学的理想途径和方法,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实验报告和经验体会,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次实验研究的周期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准备阶段;

1、论证制订方案与计划。

2、围绕方案下达相关课题研究任务。

(二)实验阶段:

1、围绕方案、计划开展实施;

2、每期进行评价、分析、小结;

3、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研究总结阶段

观察学生的现有特长情况,整理完善反映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各种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通过分析,综合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为结题作各种准备。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学校具备对该课题实施设计的条件,该课题的研究,成员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思想较为先进,专业素养好。

课题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深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拥有较前卫的教育思想。多次指导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省、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他们专业素养好,具有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参与课题研究的刻苦精神和业务能力。

此外,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将:

1、建立以一把校长李庆玉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充分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

2、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培训,集中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过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3、规范管理,完善试验制度和激励机制。

4、增加科研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作。

分组分层教学法开题报告 篇6

莒县果庄乡中心初级中学张富庆

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到底按照优等生的认知水平上课,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又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处处可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打算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全部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升学高低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往往只顾及一小部分“尖子生””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原有班级学生的认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知水平,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等内容,争取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最具效率化,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本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级选择(1)(5)做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3)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3、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层、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BC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按教学内容,提问分层,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练习、作业分层、辅导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分类辅导。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

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09年1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总体方案,准备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管理表册;(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4-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09年2月-2011年5月)(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3)、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1年6月)(1)、撰写研究总报告(2)、整理资料:论文,课题总结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管理、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指导、组织)负责人:张富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业: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法,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朱涛、赵金利——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授课、分层作业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严孝顺——主要负责学生分组、分层评价,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李晓春、王龙成——负责收集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研究总报告

2、论文或发表的著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篇7

一、理论上的分层探究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大部分数学问题答案唯一, 不可更改.虽然如此, 但学生的数学水平、知识经验, 学生的智力因素, 以及努力程度等, 都导致了学生间的差别, 由此产生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大层次.其实我们要完全改变这三个层次, 让三个层次都变成优秀的层次是不现实的.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 可以让优秀生更优秀, 中等生更优良, 后进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让大部分学生进步, 让各层次的学生缩小差距.

二、分层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心理特点

现在很多教师都把学生按成绩排名, 然后分为优秀、良好、后进三个档次.其实对数学而言, 这是一种误区.其实有很多学生成绩不好, 并不是他真正没有水平, 只是他没有真正去用功.而往往很捣蛋的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比同等条件下的遵守纪律的学生更好.我们更应该注意把这部分的学生按基础水平, 领悟能力分到各个合适的层次里去.并且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整这部分学生的层次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分层次只能教师自己掌握, 不能向学生公布.否则就会被学生认为老师歧视后进生,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分好了层次的学生, 教师自己心中有了底, 那就可以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和辅导等各个环节.

三、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 实际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考试成绩, 数学基础等情况将所教班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后进三个层次, 这个分层是随时可以调整的, 可以根据平时的检测和平时提问的情况进行调整, 划分的标准为:优秀层, 学生不但能模仿,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良好层, 能模仿,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后进层, 不能模仿, 或只能模仿, 数学能力较差.

2. 教学设计

教学中, 三部分学生都要顾及, 是不易设计的,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以课本为主体, 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 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作眼点, 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中等学会, 后进生基本学会.

(2) 课堂设疑分层次:A.简单型, B.中档型, C.能力型.不搞齐答, 分类对应抽答, 优先超越层次答题 (如后进生优先答较难型题目等) , 给优良、后进生更多机会, 更多的表扬.笔者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A.x+2=3 (简单型) , B.0.2x-5=7 (中档型) , C.|x|-2=4 (能力型) .这样三个设疑, 很多学生第一个, 第二个都能正确解出答案.对于第三个, 则出现了很多疑问和想法, 最后出现了两种答案, 一个是x=2, 一个是x=-2.老师讲解时, 大家都恍然大悟, 领会到了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3) 课堂练习题目分层:A.简易题 (基础题目) , B.中挡题 (普通应用能力) , C.能力题 (探究类) .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 但建议学生选做自己能力所及的题目.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速度问题的应用为例:A.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3.6km, 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时间为12分钟, 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是多少?B.南京长江大桥的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 一列长228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铁桥, 要多长时间?C.某行军队伍长800米, 在行军中, 通信兵因事从排尾赶到排头后立即返回, 当他回到排尾时, 队伍已前进了1200米, 若队伍和这个通信的速度不变, 求这个通讯兵行走的路程.在C类的这道练习里, 笔者还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 再让学生思考.经过这样的练习, 很多学生都达到了自己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目的.

(4)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间相互参与, 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良好生, 后进生对基础知识, 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 其办法是把各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和内容去学习.会的带动不会的, 让不会的学生学会.同时注重展开讨论, 共同探讨数学技巧, 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 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必须落到实处.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 A.简单类, B.简单应用型, C.能力拓展型 (探究性, 开放性) .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 较难题有说明, 可全选简单类, 也可全选较难类, 还可以一样选作一点, 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 作业题目不在多, 而在精, 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使学生每天沉闷在数学的无穷题海里, 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4. 课后辅导练习

以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 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 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 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同时成立课后互助小组, 让优秀生带动中等生, 再让中等生带动后进生, 这样可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5. 能力测试检验

在能力测试设计的时候, 笔者也选择了三种类型.A类简单基础题全部学生必须掌握.B类中挡能力提高题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C类难度大的题目,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挖究.这样能更好地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 这种分层教学确可以解决很多学生因为层次差异而造成的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共同进步, 缩小差距, 达到整体数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翊, 吴孟达, 成礼智.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 2002 (1)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45-01

初中生较小学生不同,不同初中生在心理素质方面以及生理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对初中生的数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对于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可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断激发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与了解,可更有效的将数学分层法应用到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下面,就针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与讨论。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增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立体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与不擅长的科目。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认识与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同,并实施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对分层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层次水平较低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能不断的推动层次水平较高学生向更高一步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数学的分层教学法具有多样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多种原则。下面,就针对分层教学法的原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1.水平相近原则

水平相近原则就是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将层次水平相近的同学分为一组,以此来制定符合他们层次的数学学习计划以及学习任务。通过运用分层教学中的水平相近原则,可有利于制定较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较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缩小不同层次之间的差距,进而可综合的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2.差别模糊原则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退步也会进步。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及时的给学生进行恰当的层次划分,不断的变动他们所在的层次,以此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譬如,学习进步的同学可升高一个学习层次,学习退步的同学可降低一个层次。

3.感受成功原则

由于不同层次之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此,老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对学生进行提问、练习等。通过给予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动力,进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4.积极激励原则

不断的激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肯定性以及鼓励性的评价,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的做出评价与总结,从而及时的反馈给学生,以使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够合理与有效,进而促进他们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受众差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就是,老师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清晰的掌握,进而才能划分出最为合理的层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老师可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学生是对数学掌握程度最高的,B等级是对数学掌握程度为中等的,C等级是对数学的掌握程度最差的。通过给学生划分A、B、C三个等级,可有效的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信、鼓励的学习环境。

2.明确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方法就是撇弃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详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而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譬如,针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还可为他们补充一些课外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程度较差的同学,可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公式以及定理。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目标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促使他们能够在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3.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在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时,老师还可对学生采取分组方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避免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划分时,一定要遵循优差相协调的原则。每个小组的优差生应均等分配,可在一个小组中安排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一个程度中等的学生以及一个程度较差的学生,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对于一个小组,老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譬如,程度较差的可负责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而程度较好的同学可帮助程度稍差同学进行问题疑惑的解答。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来增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从而有益于一个小组的共同发展以及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总结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分析与研究新型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应用分层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我们应注意遵循水平相近原则,差别模糊原则等不同的教学原则,以此来通过明确受众差异,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的策略,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皓.运用分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教师,2013,(9):77

[2]黄忠平.谈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0):102

XX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开题报告 篇9

题目:XX银行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

报告人:赵坤2013 年3 月5日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西方的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属于服务营销学范畴,而银行卡客户分层这一概念的起步晚于一般性的企业的客户分层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全美银行协会会议上被公开提及,不过当时它被认为是公共关系的代名词而已,直至20年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其重要性。阿瑟·迈月一(1972)在5银行家6杂志上对银行卡客户分层做了如下定义,所谓银行卡客户分层是指把可盈利的银行卡服务引向经过选择的客户的一种管理活动。但是由于该理论发展时间较短,对银行卡的客户分层的系统研究成功不多,最具代表性的是ChristianCronro0S(1998)他认为银行卡客户分层与一般产品的客户分层不同,它是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营销,是一种服务市场营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银行卡产品营时代的到来,银行卡客户分层的研究被推向更加前沿的地位,YoramJerrywind(2000)认为,出现了网络消费者等现象是目前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领域的最突出变化,需要为个体客户定制产品,而非大众成批生产。"GeorgeDay(2004)和Luseh(2004)都认为银行卡客户分层已经由以单一的产品中心分类向以不通过消费群体的客户中心转化。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的主导逻辑是以客户为中心和受市场驱动的研究逻辑。

2.国内研究

近几年有关商业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的文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宏观分析类。如:齐晓安,侯明的《我国现阶段家庭理财探析》;陈威,王晶的《对我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合分取向的研究》等这类文章将银行卡分层业务放入某类具体的业务中加以分析,宏观地指出在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业务发展原则与方向探讨类。如:陈子季的《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分析》;黄诚,李纯安的《电子货币的本质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制度创新》等这类文章从商业银行银行卡客户分层业务创新的角度对银行卡分层业务发展、制度的创新进行探讨。

(3)、WTO与中间业务类。如:李若谷的《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与我们的对策》;宋效军的《论WTO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等这类文章从我国入世角度,探讨对商业银行开展客户分层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银行卡客户分层业务改进探讨类。如:李建国的《建立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周林的《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等这类文章叙述我国银行卡客户

分层业务目前的不足,宏观上提出改进的措施。

除此之外,《中国信用卡》杂志自创刊以来近8年各期杂志中文章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 有以下几类:知识介绍类(包括国外银行卡发展情况)、宏观分析类、业务开展探讨类、业务情况分析展望类。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我国银行卡客户分层业务问题进行讨论,较多的是定性、直观议论。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拟研究的题目

XX银行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

2、选题的目的本文选取XX银行卡客户的分层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XX银行银行卡客户分层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我国发卡银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我国银行必须转变以往的经营理念,借鉴国外发卡银行的经验,实施客户细分,划分客户群体。目前国内部分发卡银行借鉴国外发卡银行的已有做法,针对特定的女性客户群体和校园客户群体发行了专用银行卡,在银行卡客户细分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本文对于XX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目的在于为商业银行客户细分,客户价值发现,客户服务,市场策划,客户风险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决策支持。

3、选题的意义

我国银行卡产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卡银行的经营理念落后长期以来一直将银行卡定位为电子化银行存折,发卡的主要目的是为信贷等业务筹措资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内各发卡银行只是一味的追求银行卡发行量,盲目发卡,而未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这种做法一方面造成了大量持卡人用卡积极性不高,已发行的银行卡中很大一部分成为死卡,睡眠卡,造成了发卡银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未对客户进行细分也使得国内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居高不下,极大的限制了国内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导致银行卡业务的利润水平不高。返观国外各大发卡银行,它们在经营银行卡业务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其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随着统计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等各方面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卡银行开始采用数据挖掘这一新技术对其海量业务数据进行挖掘,从中发掘有用的商业知识,以辅助其决策。本文它们通过客户细分区分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发行银行卡产品,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针对性的进行客户风险控制。

三、研究方案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分析银行卡客户分层的必要性,具体包括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我国银行卡市场状况;银行卡客户分层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为

下文打下研究现状的基础。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银行卡客户分层进行概述,主要对于银行卡客户分层的概念,意义和标准进行阐述,为下文的银行卡客户细分现状打下基础。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银行卡客户细分的现状,包括了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对银行卡客户分层现状作出分析。

本文第四部分主要对我国银行卡持卡人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了行业特征,收入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

本文第五部分主要对银行卡客户分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了受理市场与具体目标存在差距;银行卡特定服务客户的功能单一,个性化产品匮乏等五个方面,为本文下一步的建议提供依据。

本文第六部分主要对银行卡客户分层提出了建议,具体包括了动员社会和客户力量联合发掘受理市场;完善银行卡功能,推出差异化产品等五个方面。

本文最后对于银行卡客户分层研究作出总结。

四、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10

由于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原来在小学阶段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全部升入初中,从而使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十分突出。特别是我校这样的薄弱学校,此差异就更为显著,加上非重点学校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不能或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其他能力施展平台,扼杀了许多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意志消沉,自卑心理加强,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自暴自弃,成为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又使他们学有所获,这是我们初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们传统的编班教学常常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差生感觉到在优生面前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导致两极严重分化,差生’厌读’、优生’陪读’的不良后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于是,教学中我采用互动-探究-发展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评价,区别对待,扩大课堂教学的针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使优生更优、更高、更强,差生恢复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一、学生分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经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的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学生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分层次教学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同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施以爱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C层的学生。只有对每一位学生抱以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建立有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可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准备。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B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以扶为主,设计的问题简单一些,坡度缓一点,以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为主培养基本能力。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的使用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就使在分层教学中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对于C层的学生应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心。教学中主要以扶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受到通过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的喜悦。A层的教学主要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贵在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发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更强的要求。

五、练习、作业的分层

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的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六、测试、评价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

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的超越自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11

一、课堂互动分层策略

如何在课堂互动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呢?就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展开互帮互助,相互探讨,从而推动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对课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可将学生分为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上述3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层次相应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点掌握好,重点是记忆及模仿;对A层次的学生则重视其对初中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之培养,逐渐培养其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授“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质”时,教师则可根据授课班级A、B、C等3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A 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可以正确理解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之具体推导过程,可以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相关图象性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B 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可以掌握二次函数之图象性质,同时可以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之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C 层次学生,则要求其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性质。

第二,将分层策略应用于数学课堂训练中。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C层次的学生。比如,初中数学教材上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读图内容,则可以鼓励这个层次的学生大胆回答,如果他们回答不准确,则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其纠正错误。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学习。教师在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与介绍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好授课节奏,可运用板书、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初中生可以轻松愉悦地在课堂上消化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对于那些拓宽与延伸的知识点,则教师应该根据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进而促进他们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在讲解比较复杂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这个知识点时,让C层次做y2+4y-48。让B层次的学生做(x2+6x)+4(x2+6x)-48,让A层次的学生做(x2+4x-4)(x2+4x+8)-42。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课堂训练,进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反馈分层策略

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是初中课堂教学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学反馈之主要形式。按照分层次教学相关要求,我对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练习根据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设计出难度为高(综合题)、中(提高题)、低(基础题)等3个层次。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记住,会做基础题目。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让其联系提高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大部分的基础知识运用在具体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及学习水平。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会做些综合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外辅导分层策略

初中数学课外辅导其实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但是,在课外辅导中不能够额外地增加题量,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该按照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学习辅导。比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应该指导其学会找出自身的学习障碍,然后引导其不断充电,弥补不足及漏洞。尤其在新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更是要督促其加强学习,不要落队。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辅导其阅读与课本相关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拓展其数学文化视野,不断提升其数学综合的应用水平。

四、测评分层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所获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给予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有效地调控好自身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适当评价量化过程之各种正面的激励功能。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评价结果跟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归纳与总结。比如,笔者的做法与体会是,对于 A 层次之优等生与B 层次之中等生,笔者是表扬其所取得的成绩,然后结合实际给予指出今后需要认真改正的地方;对于 C 层次之学困生,我是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成绩不要放在第一位,要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争取今后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教师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全部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助推器”。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12

1.学生个体的分层。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师资薄,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许多学生“望数生畏”,兴趣不浓、信心不足,从而将数学学习拒之门外。对于学生,可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期中、期末、月考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全面调查分析,可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如2006~2008三年来校就读的新生的小学毕业会考成绩均不理想,2008年新生数学成绩统计如下:到校445人中80分以上3人,70~79分22人,60~69分58人,50~59分49人,40~49分65人,30~40分62人,20~30分70人,10~20分84人,10分以下32人,及格率18.7%,合计40分以下248人,占55.1%,平均分37.24分,由此可见生源之差、学生厌学现象之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因此,我们一般把学生分为三层,A层为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对于A层学生“教”重于“学”;对于B层学生“教、学”并重;对于C层学生“学”重于“教”,各层次学生的学生人数不一定要平分。

2.课程目标的分层。学生分层之后再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可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层:达标目标;提高目标和高层目标,针对于不同的设置需适合他们自己的目标。如“测量旗杆的高度”,对于A层学生,要求能够掌握一种测量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对于B层学生,掌握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法;对于C层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其测量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使A层学生能学;B层学生乐学;C层学生好学。

3.课堂提问分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目标”进行设计,并针对相应层次提出。提问分层是实现“有效目标”的一个途径,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提问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必要时要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注意倾听、察觉、捕捉学生不同的反映和意见。让主要的分歧传递成全班普遍关心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能对学习好的学生表示偏爱,不要表现对错误意见的厌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急于对学生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意见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应当欢迎和赞赏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创见,也善于从学生错误的或片面的意见中找出合理的部分,并中肯地分析错误的原因。

例如,已知:AB=AC,AE平分∠DAC,说明AE//BC的理由。这个题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A层)由AB=AC,你可以得到哪两个角相等?(∠B和∠C)

(A层)由AE平分∠DAC,你能得出什么结论?∠-DAE=∠EAC=1/2∠DAC)

(A层、B层)要说明AE//BC,你就要说明什么?并说出你的依据。(就要说明∠DAE=∠B,或者说明∠EAC=∠C)

(B层、C层)那么∠B=∠C=1/2∠DAC吗?为什么?

(A层、B层)请你选择一种方法来说明。

(C层)请你用两种方法来说明。

在提问和启发引导中,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不同意见的尊重,虚怀若谷循循善诱的态度,不依赖教师的权威而是发扬教学相长的民主作风,以及深遂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善于处理提问与启引导导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4.作业分层布置。布置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要求内容不同。对于A层学生重在基础题,侧重于模仿例题,使A层学生掌握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B层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的同时,布置一些综合性和提高性的练习,注重内容比较新颖且比较容易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C层学生完成课本习题之外,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的原动力,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不能唯“分数论”,特别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合理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有进步,不管是多少,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可对考试内容进行分层: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重在基础;选做题重在能力。这样可以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使学生有所进步。.

5.评价方式分层。在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考试选拔只看分数的体制下,分层教学的实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阻碍其正常的进行;但笔者相信分层法一定有其生命力,特别是要呼唤教师的自觉,反思的自觉,进步的自觉。更要呼唤政府的导向正确,教师的思想进步了,教育的思想才能进步,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是新课程的真正实施者,只有教师确实更新思想,才有真正的新课程,这样才是新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才.基础教育现代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3]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银行风险管理部经理竞聘下一篇: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