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共1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1

一、珍惜粮食的古诗

锄禾

唐·李绅(一年级上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数字的古诗

山村

宋·邵雍(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张的`古诗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级上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四、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六年级上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刘禹锡(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2

一、诵读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1.诗之本:字正腔圆

南宋朱熹对于古诗诵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也就是说, 在古诗诵读中首先是要读正确, 做到字字落实, 不可将字读错, 也不可随意地加字、漏字、换字。其次, 是要读准字音。这里的字音包括语调和语音。语调准是指四声调咬准、咬到位。例如在教学《春晓》时, “晓 (xiǎo) ”字为第三声上声, 读的时候要读得圆润饱满, 如果读时只读一半, 韵味就缩减了。语音准是指要读准字的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例如在教学《小池》时, “露”和“柔”两个字的声母是学生经常弄混的边音“l”和翘舌音“r”。教师带着学生做手势, 念顺口溜:舌头平平露露露, 舌头翘起柔柔柔, 接着又让学生给字组词, 这样学生区分这两个字时便有了发音上的意识。所以说, 诵读古诗时, 读得字正腔圆是基础。教师应该把好“严”字关, 做到字字饱满响亮, 读准读通。

2.诗之韵:朗朗上口

古典诗歌, 讲求韵律节奏, 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韵律, 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 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 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 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

从低段开始,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 应该让学生学会大体地把握古诗的朗读停顿, 渗透不同格律诗的节拍规律, 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宿新市徐公店》中运用了七言诗的“2221”式停顿:篱落/疏疏/一径/深, 《小池》中则运用了“2212”式停顿:树阴/照水/爱/晴柔。又如五言诗中的“221”式——春眠/不觉/晓, “212”式——举头/望/明月。每一首古诗都像闻一多先生所说“带着镣铐”在跳舞, 明确的停顿不仅划分了词组, 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也增加了诵读时的韵味。

古代的私塾先生经常带着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 其实是在用一种体态语言给学生们打拍子,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师生可以采取“接龙读”和“对读”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拍手、摇头等身体语言来展开诵读, 来感受古诗的断词顿句。在学生能背诵古诗的情况下, 要求他们能模仿老师进行“平声长, 仄声短”的吟诵, 有时还可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能对诗词如歌的音律有“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的真切体验。

3.诗之魂:有声有色

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 要懂得这种符号, 只是识字还不够, 要在字里, 见出意象来, 听出音乐来, 领略出情味来。”可见, 诵读古诗最高的境界是将诗的画面美、音乐美和情感美融合在一起“读”出来。低年级学生很难去具体地表达诗人的心境, 也很难身临其境地去想象诗人深层次的内涵。但他们能够在不断的诵读中, 抽丝剥茧一般慢慢地靠拢诗人的情感, 即便这样的情感是似懂非懂的, 但在诵读中这样的情感是能够得以渗透的。

二、在古诗教学中促进诵读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古诗的诵读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步骤可循, 但细数人教版一、二年级所选的古诗, 我们却发现15首古诗各有千秋, 整理归纳所有低年级古诗,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写景类古诗、叙事类古诗、抒情类古诗。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古诗, 有效地进行诵读教学呢?

1.写景类古诗——读在“境”中

写景类的古诗就像一幅画一般, 记录着诗人眼里看到的旖旎美景。这一类古诗大多有丰富的意向和多彩的颜色, 仿佛浸润在山水画中一样。例如杜甫《绝句》中的黄鹂、白露、青天、万里船、千秋雪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江南的秀丽画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将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描绘得淋漓尽致;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春天的黄花飞蝶……在教学这一类古诗时, 要充分利用图片与音乐的资源,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品读。例如在教学《山行》一诗时, 为了解决“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 可以巧妙地运用插图:让学生读前两句诗, 看看插图中还少了什么, 然后指导老师把远山、白云、房子等补画上去。当学生通过插图理解了诗歌的意思后, 诵读时便有了很高的积极性。除了通过课文的插图激发学生的诵读外,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景物自己动手画一画。在边画边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读起来会更加有滋有味。

2.叙事类古诗——读藏“事”中

叙事类的诗歌好像浓缩的小品一般值得玩味。诗人用最简洁的字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物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一个表情, 一句话语, 一个动作都处处透露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在教学这一类诗歌时, 要让学生产生换位思考的情感, 发挥内心真实的情感, 从而读出诗的味道, 品出小品里的精彩。如袁枚的《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位牧童和一只蝉之间有趣的故事。教师设计了“抓蝉”的情境, 让学生用“诵读”的网兜去抓, 生动活泼, 富有创意: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 特别想把它捉回家, 于是,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谁来读一读? (一生大声地读“歌声振林樾”)

师:哎呀, 蝉儿飞跑了, 你太大声了, 能再读一读吗? (生进入情境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 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声轻轻地读)

细细咀嚼这个教学片段, 看着教师带着一群学生快乐地抓蝉, 就感受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这位教师在抓蝉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诵读这句诗的方法, 也真正地带着学生进入到了情境中, 感受到了牧童与蝉之间的动静关系。

3.抒情类古诗——读蕴“悟”中

抒情类的古诗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是三类古诗中最难的一种。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说过于深奥。所以在教学这一类古诗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 不求甚解”。也就是说, 不需要让学生彻底弄清楚诗人究竟怀抱怎样的情感, 只要让学生能够懵懵懂懂地明白诗人的意思即可。

(1) 了解诗人添感悟

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在欣赏这一类抒情诗时, 要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诗人写这首诗时发生的故事和背景。例如教学《赠汪伦》时, 教师补充了汪伦如何用“九百里桃花酒”的传说将李白骗来, 并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教学《赠刘景文》时, 补充刘景文的相关背景, 让学生明白苏轼和刘景文之间深厚的友情。

(2) 发挥想象增体悟

想象是低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虽然不能够深层次地理解诗人的意思, 但却能在教师的引导下, 体会到这一类抒情古诗中景的美, 语言的美, 并从这些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化为一声声稚嫩的诵读之声。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 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想起昨夜风声紧, 雨声潇潇, 闭上眼睛的这会儿,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在教师如诗如画的语言中, 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想象, 有的学生说好像听到了小鸟们在枝头互相打招呼的声音, 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春风将花瓣带向了远方, 看到了枝条抽出了一片新绿……在有了这些想象后, 教师再请学生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们便渐渐地读出了味道。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3

【摘要】古诗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小学五年级古诗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对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如何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 古诗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6-01

一、引言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处于各个历史阶段、各个阶级的诗人的情感和生活。儿童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者们也认识到了古诗的重要性,把大量古诗选编入教材,将学习古诗摆在了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古诗语言简洁精练,绝大多数教师都觉得要进行深入挖掘,并让学生感悟其深刻内涵实在是太难了。本文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了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古诗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前预习

对学生课前了解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一首古诗前,接近1/3的学生对古诗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学生稍微多点儿,全面了解的学生只有12.9%,不了解的还占到1/5,说明在课前学生主动了解古诗的积极性很低,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课堂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对古诗感悟的表达频率的调查结果如下:多达41.4%的学生很少把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说出来,只有8.6%的学生经常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竟还有22.9%的学生从未说出过自己的感悟。这都说明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很低,这也反映了古诗的情感、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内化。

3.课后复习

对于问题“你课后进行古诗学习的资源是”统计的结果如下:多于1/2的学生就是使用网络,网络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是网络教育在情感教育和做人道理教育方面的作用根本比不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笔者还提倡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触一些古籍,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而据调查,全班只有2人曾读过古籍,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读古籍的意义,也没有提高自我素养的主动性。

4.教师对古诗课堂教学的准备不够

众所周知,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就这个问题对该校五年级四个班的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这些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基本上就是备教材,至多再备个课件,这远远不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在写出教案之前有大量准备工作要进行。

5.教师在讲授时间和教学手段利用不合理

课堂上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被访谈者都表示,学校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以不得不先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授课后有剩余时间时才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看出,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而且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采用多媒体,并没有积极开发其他适当、可用的教学手段。

(二)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问题,经研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这使得他们对新课改要求的古诗课堂教学感到无从下手。二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素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虽进行了备课,但教师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不充分。三是教师的理解偏差。大部分教师认为古诗在整册教材中占的比例不大,无足轻重,所以古诗教学在整体语文教学时间安排中占的比例偏小。四是教师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考试有关的课文重点讲解,而古诗只要学生会背会默写,更有甚者,竟对照教学参考书草草教学,或者为了赶进度以读带过,然后让学生回家自行背诵默写。这样古诗学习成为背诵默写式的机械学习,导致学生更不喜欢学习古诗,对古诗内涵的参悟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学习古诗的快乐就更无从谈起。

此外,导致古诗教学现状不乐观的原因也不能都归责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古诗的时代背景所反映的内容、思想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不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

三、基于心理学的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策略的探析

(一)理论基础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稳定的、典型的本质特征。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也有一定的阶段性。为了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诸如教育任务要求之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二)小学五年级古诗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活动的效率,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有吸引力的导课、活跃课堂气氛、精妙的提问、灵活应用形成性评价等,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古诗的主动性。

2.细细品读,以求实现古诗的情感教学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古诗更是如此。五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悟性和想象能力相应提高,这会帮助他们在古诗学习中对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情感体验的获得最初主要来源于对古诗的细细品读。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情感得到沟通,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利于实现古诗的情感教学目标。

3.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教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4

解词: 昔: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 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晓:天刚亮的时候。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 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

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

诗意: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风习习,入夜,有蝉在不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飘拂,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间细雨微洒。从前曾经游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山路忽然一转,那曾经熟悉的小桥、溪流突然呈现在眼前。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解词: 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译

绝 :断绝

若 :像~~一样。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善 :擅长,善于。

洋洋 :广大。

鼓 :弹。

念 :心里所想的。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必 :一定,必定。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之:他。谓 :认为。

峨峨 :高。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乃 :就。

复:再,又。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标题含义:绝:斩断 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

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5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关于“说”的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津津乐道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语惊四座 妙语连珠 金玉良言 义正词严 一语中的 理直气壮 据理力争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各抒己见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6

1、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词汇:

桃李 学生

布衣

平民 桑梓

故乡

鸿雁

书信 玉兔

月亮

春秋

岁月 名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诗歌大意: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名言: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语故事:

奉公守法:汉语成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赵奢担任税务官员时,对人一视同仁,激怒了平原君赵胜,赵奢对其晓之以理,指出“奉公守法”的重要性,后者拜服。奉:奉行;公:公务、公事。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歌大意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课外知识:

如冠之年

20岁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天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名言:

爱与敬,其政之本也。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歌大意:

精致的酒杯中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将要开怀畅饮之时,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马上传来催人出征的消息。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成语:

崇山峻岭

千岩万壑

云蒸霞蔚

暴风骤雨 风清月朗

山明水秀

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 名言: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公长天一色。成语故事:

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6、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歌大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名句:

1、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7、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歌大意: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有用之才。

成语:

奋不顾身

不屈不挠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胆小如鼠

苟延残喘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名言:

1、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8、题画兰

(清)郑燮(xiè)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诗歌大意: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成语积累:

走马观花

相去甚远

亡羊补牢

短兵相接 走亲访友

去粗取精

生死存亡

兵临城下

名言:

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篇7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在整个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或计划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然而,真正制定好一个科学的学习策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语文学科前沿有足够的了解,但往往制订的复习计划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老师也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都是从对以往学生复习的规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有相当高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学生为之跟随并实施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届的学生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结合。学过高中思想政治的人都明白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尽管很基础,但却应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教过很多届学生的教师都会对一届届学生的某个方面有共同的感觉,比如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是大部分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规律。然而,出现叛逆现象的学生有的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却比较平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届学生的共性,还要认识到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大数法则与定性分析。这一点是对上一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历年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统计大量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获得某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制定复习策略提供依据与指导。掌握以上原则将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或复习计划。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等的考查。因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文已经提及,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想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去积累。因为语文知识涵盖的面非常广,除去对基本字词的要求以外,阅读理解中还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知识。此外,语文的阅读理解中,技巧性、模板性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多,所以平时不积累,只靠考试的时候突击,是无法涵盖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所以不积累就不可能学好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天为学生制定硬性的目标,坚持每天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而且这可以直接反映在语文成绩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考查,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这样看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基础,这在小学阅读理解比较少的阶段还不太明显,但到了初中就可以初现成效。

三、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阅读能力呢?我们暂且不考虑语文成绩,先从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入手。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那么对于这种交换应该有怎样的把握、把握到什么尺度、如何交换等问题,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那么联想一下,这在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再进一步,这种能力从哪里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语文阅读。经过语文阅读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构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方才可以继续开发并深化其他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对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得比较少,但是这种能力是应该兼顾培养的,早培养,早练习,早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仍旧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清语文学习的特点,并依据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题 篇8

积累与运用

一、以下几个词我们都见过,为其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1.东西望( )

(1)开,展开 (2)看,望

(3)陈设,铺排(4)姓

2.长避短( )

(1)举起,升起(2)飘动,飘荡

(3)发扬 (4)传播

3.香客如( )

(1)江河的流水(2)流传,传播

(3)运转不停 (4)等级

二、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六年了你究竟掌握了多少,测测自己。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你能行的!

良师( )友 狂风怒( )

再接再( ) ( )转反侧

兴国安( ) 排山( )海

应接不( ) 神机( )算

()()()()

2.学习成语要会自己归纳总结,请你尝试着写出以下几类成语各两个。试试看吧!

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 ) ( )

写出AABC式成语:

( ) ( )

写出四个字中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 )

写出形容很专心的成语:

( )( )

三、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工作很忙,王叔叔()坚持每天晚上去培训班学习。

2.他()会驾驶汽车,()会修理汽车。

3.小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从不骄傲自满。

四、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A.《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D.《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4.正在任上的国家主席名叫()

A.毛泽东 B.江泽民

C.温家宝D.胡锦涛

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A.李白和杜牧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D.李商隐和杜甫

六、精彩的回忆。

1.小学六年中你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了,想必你们一定记忆犹新吧,下面请你默写出一首诗或词,写出它的作者,并说说这一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描写四季特征的古诗,任选两句写下来,并在诗后标清写的是哪个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宝贵,用你所知的名人名言劝告他们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思考

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的事情,有些同学认为阅读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关键你要将文章读懂。先静下心来读它三遍试试!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 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 脚一蹬 手一搬 哐里哐当 满屋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 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 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 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说 娘 你别再熬夜了 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fu,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转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并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六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背诵练习(日程月累+古诗词)

学校_____班级____姓名 ____ 成绩__

日积月累

1、(),()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左传》

3、(),天下()。《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传习录》

5、操千曲而(),()。《文心雕龙》

6、()之本。——(埃及)迈哈福兹《》

7、()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

8、()是朴实的。——(英国)戈尔丁《》

9、人是为了()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

10、守信是一项(),不应该()。——(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11、使卵石(),并非锤的打击,而是()。(印度)泰戈尔《》

12、只有(),才能熬过黑暗,()。(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

1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美国)海明威《》

14、《囚歌》叶挺(),为狗爬出的动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希望有一天,(),将我连这活棺材()

小学语文六年级础知识复习共三套(第一套词语盘点,第二套日程月累和古诗词,第三套课文内容填空)

17、《》[宋]()。。?!。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10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11

1.抄写句子,注意规范、端正、整洁。(2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夜,迎来光明。

( ) ( ) ( ) ( )

3.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落( )而逃 语重( )长 死得( )所 无( )无故

4.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C.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D.最和汤姆“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听了航天员的报告,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B.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C.夏天的承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我们要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6.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3分)

A.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D.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7.把下面的诗句、格言补充完整。(6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凡卡“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是因为( )。(2分)

A.凡卡的皮袄已破败不堪,抵御不了寒冷,他索性不穿。

B.凡卡顾不得披破皮袄,急切地想把信送出去。

C.莫斯科不比乡村,并不寒冷。

(二)北国丁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仑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的。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

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4分)

四、习作。(30分)

作文题目:感谢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 篇12

一、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学情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和好奇心都很强,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情景教学。比如, 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采用将语文课本内容再现的方法,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或者,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重现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对话, 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理解。当然, 教师在讲述语文知识时, 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特别的教学内容, 如在讲到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植物园或动物园参观, 实地观察这些景物, 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法、假设情景法、辩论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提问或者辩论中深入分析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因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了, 也就是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体,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的阶段, 他们往往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所以他们常常会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而这时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而是合作的关系、朋友的关系, 即是说, 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 使学生从中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此外, 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诗歌朗诵、写作和演讲大赛,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内学习和交流,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因此必须创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教学效率。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 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 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通过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的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良性的学习竞争, 通过互相学习, 以取得共同进步。但是, 教师要意识到小组合作的局限性, 进而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以寻求最佳的分组学习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所以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需要从创设教学情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有待更新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凤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 2013 (17) .

[2]肖成杰.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方法[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11) .

[3]姚金荣.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19) .

上一篇:看月亮爬上来下一篇:自我展示个人演讲